改写自《聊斋志异·赵城虎》

山西赵城有一位老奶奶,穷得什么都没有。同族本家,都很富足,但从来不给她一点赒济,只靠一个独养儿子到山里打点柴,换点盐米,勉强度日。一天,老奶奶的独儿子到山里打柴,被老虎吃了。老奶奶进山哭了三天,哭得非常凄惨。

老虎在洞里听见老奶奶哭,知道这是它吃的那人的老母亲,老虎非常后悔。老虎心想:老虎吃人,本来不错。老虎嘛,天生是要吃人的。如果吃的是坏人——强人,恶人,专门整人的人,那就更好。可是这回吃的是一个穷老奶奶的儿子,真是不应该。我吃了他儿子,她还怎么活呀?老奶奶哭得呼天抢地,老虎听得也直掉泪。

老奶奶哭了三天,愣了一会,说:“不行!我得告它去。”

老奶奶到了县大堂,高喊“冤枉!”

县官升堂,问老奶奶:“告什么人?”

“告老虎!”

“告老虎?”

老奶奶把老虎怎么吃了她的独儿子,哭诉了一遍。这位县官脾气倒挺好,笑笑地对老奶奶说:“我是县官,治理一方,我可管不了老虎呀!”

“你不管老虎,只管黄鼠狼?”

衙役们一齐吼叫:

“喴!不要胡说!”

衙役们要把老奶奶轰下堂,老奶奶死活不走,拍着县大堂的方砖地,又哭又闹。县官叫她闹得没有办法,只好说:“好好好,我答应你,去捉这只老虎。”这老奶奶还挺懂衙门里的规矩,非要老爷发下火签拘票不可。县官只好填了拘票,掣出一支火签。可是,叫谁去呀?衙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并无一人应声。有一个衙役外号二百五,做事缺心眼,还爱喝酒,这天喝得半醉了,站出来说:“我去!”二百五当堂接了火签拘票,老奶奶才走。县官退堂,不提。

二百五回家睡了一觉,酒醒了,一摸枕头旁边的火签拘票:“唔?我又干了什么缺心眼的事了?”二百五的心思,原想做一出假戏,把老奶奶糊弄走,好给老爷解围,没想到这火签拘票是动真格的官法,开不得玩笑的。拘票上批明了比限日期,过期拘不到案犯,是要挨板子的。无奈,只好求老爷派几名猎户陪他一块进山,日夜在山谷里猫着,希望随便捕捉一只老虎,就可以搪塞过去。不想过了一个月,也没捉到一根老虎毛。二百五不知挨了多少板子,屁股都打烂了,只好到东门外岳庙去给东岳大帝烧香跪拜,求东岳大帝庇佑,一边说,一边哭。哭拜完了,转过身,看见一只老虎从外面走了进来。二百五怕老虎吃他,直往后退。咳,老虎进来,往门当中一蹲,一动不动,不像要吃人的样子。二百五乍着胆子,问:“是是是你吃了老奶奶奶奶的儿儿儿子吗?”老虎点点头。“是你吃了老奶奶的儿子,你就低下脑袋,让我套上铁链,跟我一起去见官。”老虎果然把脑袋低了下来。二百五抖出铁链,给老虎套上,牵着老虎到了县衙。

县官对老虎说:“杀人偿命,律有明文。你是老虎,我不能判你个斩立决、绞监候。不过,你吃了老奶奶的独儿子,叫她怎么生活呢?这么着吧,你如果能当老奶奶的儿子,负责赡养老人,我就判你个无罪释放。”老虎点点头。县官叫二百五给它松了铁链,老虎举起前爪冲县官拜了一拜,走了。

老奶奶听说县官把老虎放了,气得一夜睡不着。天亮开门,看见门外躺着一头死鹿。老奶奶把鹿皮鹿肉鹿角卖了,得了不少钱。从此,隔个三五天,老虎就给老奶奶送来一头狍子、一头獐子、一头麂子。老奶奶知道老虎都是天不亮送野物来,就开门等着它。日子长了,就熟了。有时老虎来了,老奶奶就对老虎说:“儿你累了,躺下歇会吧。”老虎就在房檐下躺下。人在屋里躺着,虎在屋外躺着,相安无事。

街坊邻居知道老奶奶家躺着老虎,都不敢进来,只有二百五敢来。他和老虎混得很熟,二百五跟它说点什么,老虎能懂。老虎心里想什么,动动爪子,摇摇尾巴,二百五也能明白。

老奶奶攒了不少钱,都放在一口白木箱子里。老奶奶对老虎说:“这钱是你挣的!”老虎笑了,点点头。

老奶奶死了。

二百五来了,老虎也来了。

老虎指指那口白木箱,示意二百五抱着。二百五不知道要他去干什么。老虎咬着他的衣角,走到一家棺材铺,指指。二百五明白了,它要给老娘买口棺材。二百五照办了。老虎又咬着二百五的衣角,二百五跟着它走。走到一家泥瓦匠门前,老虎又指指。二百五明白了,它要给老娘修一座坟。二百五也照办了。

老虎对二百五拱拱前爪,进山了。

箱子里还剩不少钱,二百五不知道怎么处置,除了给自己买一瓶汾酒,喝了,其余的就原数封存在老奶奶的屋里。

老奶奶安葬时倒很风光,同族本家:小叔子、大伯子、八侄儿、九外甥披麻戴孝,到坟墓前致礼尽哀。致礼尽哀之后,就乱打了起来。原来他们之来,是知道老奶奶留下不少钱,来议论如何瓜分的。瓜分不均,于是动武。

正在打得难解难分,听得“呜——”一声,全都吓得四散奔逃:老虎来了。老虎对这些小叔子、大伯子、八侄儿、九外甥,每一个都尽到了礼数,平均对待,在每个人小腿上咬了一口。

剩下的钱做什么用处呢?二百五问老虎。老虎咬着他的衣角,到了一家银匠铺,指指柜橱里挂着的长命锁。

“你,要,打,一,副,长,命,锁?”

老虎点点头。

“锁上錾什么字?——‘长命百岁’?”

老虎摇摇头。

“那么,‘永锡遐昌’?”

老虎摇摇头。

“那錾什么字?”

老虎比划了半天,二百五可作了难,左思右想,豁然明白了,问老虎:

“给你錾四个字:‘专吃坏人’?”

老虎连连点头。

银匠照式做好。二百五给老虎戴上。

呜 一声,老虎回山了。

从此,凡是自己觉得是坏人的人,都不敢进这座山。

一九九一年十月十二日

原载《小说林》一九九二年第一期

* * *

聊斋志异·赵城虎

赵城妪,年七十余,止一子。一日入山,为虎所噬。妪悲痛,几不欲活,号啼而诉于宰。宰笑曰:“虎何可以官法制之乎?”妪愈号啕,不能制止。宰叱之,亦不畏惧。又怜其老,不忍加威怒,遂诺为捉虎。妪伏不去,必待勾牒出,乃肯行。宰无奈之,即问诸役,谁能往者。一隶名李能,醺醉诣座下,自言能之。持牒下,妪始去。隶醒而悔之,犹谓宰之伪局,姑以解妪扰耳,因亦不甚为意。持牒报缴。宰怒曰:“固言能之,何容复悔?”隶窘甚,请牒拘猎户。宰从之。隶集诸猎人,日夜伏山谷,冀得一虎,庶可塞责。月余,受杖数百,冤苦罔控。遂诣东郭岳庙,跪而祝之,哭失声。无何,一虎自外来。隶错愕,恐被咥噬。虎入,殊不他顾,蹲立门中。隶祝曰:“如杀某子者尔也,其俯听吾缚。”遂出缧索挚虎项,虎帖耳受缚。牵达县署,宰问虎曰: “某子,尔噬之耶?”虎颔之。宰曰:“杀人者死,古之定律。且妪止一子,而尔杀之,彼残年垂尽,何以生活?倘尔能为若子也,我将赦之。”虎又颔之。乃释缚令去。

媪方怨宰之不杀虎以偿子也,迟旦,启扉,则有死鹿。妪货其肉革,用以资度。自是以为常,时衔金帛掷庭中。妪从此致丰裕,奉养过于其子。心窃德虎。虎来,时卧檐下,竟日不去。人畜相安,各无猜忌。数年,妪死,虎来吼于堂中。妪素所积,绰可营葬,族人共瘗之。坟垒方成,虎骤奔来,宾客尽逃。虎直赴冢前,嗥鸣雷动,移时始去。土人立“义虎祠”于东郊,至今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