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见隋将精神百倍,气度不俗,料非常人,向他问道:“你叫何名?”这隋将说:“我在大隋天子驾前称臣,淮南王大元帅麾下调遣,正印先锋东方伯是也。尔叫何名?”单雄信通过了名姓,东方伯用枪便扎,单雄信用槊招架。二人马打盘旋,杀在一处。两国的大队之内各自响炮擂鼓,摇旗呐喊助威。单雄信在瓦岗山上是有名的人物,身雄力大,猛勇善战,遇见了东方伯,他的槊要以力大取胜。东方伯的大枪使开了,恰似梨花乱摆头,狸猫捕鼠,银龙戏水一般,巧妙无比,神出鬼入。单雄信是一力降十会,力大欺人;东方伯是一巧破千斤,叫他的力使不上。二人马打盘旋,如同走马灯相似,杀了个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五六个回合不分胜负。二人拨回马来,脸对脸了,单雄信就见东方伯冲自己一抖手,打出一只亮银镖来。他在马上一拧身,镖就从耳旁过去了。他将一正脸,那镖又到了,躲闪不及,“扑哧”一声,打在右肩窝上,痛得单雄信拨马便败。东方伯喊嚷一声:“哪里走!”催马就追。

李如珪大怒,从阵内飞马而出,让过了单雄信,与东方伯杀在一处。未走三合,被东方伯使了个“玉龙出水”的招数,“扑哧”一声,扎在大腿之上,鲜血直流,痛得李如珪几乎坠马,圈回坐骑便跑,东方伯在后边追。齐国远在阵内望见了,纵马而出,与东方伯杀在一处。约有三个回合,忽见从隋兵队内冲出一骑马,马上一人长得黑脸面,短钢髯,头大项短,肚大腰圆,穿青挂皂,手中擎着一条铁棍,直奔阵前,向东方伯说:“先锋大人,你闪开了,待俺徐如虎替你一战!”东方伯拨马闪开,齐国远用双锤和徐如虎杀在了一处。齐彪的锤个儿大,里头是空膛的,本来就是空的,皮儿还很薄。隋将徐如虎的铁棍是浑铁打造的,未走一合,就被人家用棍把锤砸扁啦,吓得他拨马便走,徐如虎在后便追。他理应当往瓦岗山的大队里跑,齐爷有点儿晕啦,他往西跑下去了,徐如虎在后边追。

两个人一前一后跑下来,那徐如虎大呼大嚷:“响马慢走!”齐国远马不停蹄,一气儿跑出来约有七里多路,忽见眼前有个村庄,村头有个茶馆,那茶馆的门前挂着一对镔铁轧油锤。齐国远很纳闷:茶馆前挂的这对锤是谁的?马往村庄里跑着,从茶馆里走出一个人来,约有八尺之躯,脖子脑袋一样粗,腰圆背厚,面如锅底,两道浓眉,一对环眼,狮子鼻,大嘴岔儿,颔下无须,正在少年。头戴一顶皂青缎子六瓣壮帽,顶门上勒着茨菰叶,上身穿着皂青缎子短箭袖帮身小袄,腰中盘一巴掌宽五彩丝鸾带,青缎子中衣,足下两只青缎子薄底靴子。这人伸手将那对轧油锤摘在手中,拦住齐国远,高声喝喊:“尔是什么人,被人追赶至此?”齐彪说:“我是西魏国瓦岗山的将军齐彪,被东岭关的隋将追赶至此,请这位英雄助我一臂之力。”这人点了点头,让过齐彪,往这儿一站,等着徐如虎。少时间,徐如虎催马赶到,见一个黑汉挡住去路,心中有气,也不说话,举棍就打。黑汉说声:“来得好!”双锤十字搭花往上一架。耳轮中就听“嘡啷啷”一声响,黑汉的力气太大,将铁棍磕飞。徐如虎一怔的工夫,大锤一摆,把徐如虎打了个万朵桃花开放,尸身坠于马下。齐彪喜出望外,甩镫离鞍跳下马来,抱腕拱手,说道:“多谢英雄救命之恩,敢问尊姓大名?”黑汉说:“我叫梁士太。”

书中交代,这个黑汉叫梁士太,此地名叫太平庄。梁士太的父亲曾是边关守将,后来命丧疆场,为国尽忠。母子二人无依无靠,这才逃到太平庄,开个茶馆度日。梁士太自幼学艺,胯下马掌中一对铁锤,力大无穷,锤招精通。因隋朝无道,梁士太有心聚众起事,占据东岭关。只因淮南王杨义臣是隋室的元帅,屯聚二十万大军,声势浩大,虽有几个朋友要帮助他,他亦没敢轻举妄动。恰好今天齐彪被徐如虎追下来,到了太平庄,他一听说后边追的是东岭关隋将,梁士太大怒,锤打徐如虎,把隋将打死。梁士太把他的来历说给齐彪,齐彪喜悦非常。两个人说着话,忽见西边道上有骡马奔腾之声。梁士太、齐彪顺声音一看,来了数十坐骑,有骡有马。马上之人有青衣小帽家人打扮的,有扎巾箭袖壮士打扮的,内中还有两个头戴束发冠的,一丑一俊。那俊品的人,头戴亮银束发冠,上身穿着杏黄缎色短箭袖袄,上绣五团龙,大红缎色绣十二云头的云肩,腰束丝鸾带,下身是红绸子中衣,足下虎头靴,牢踏在一对银镫中,胯下马金鞍玉辔,杏黄扯手,马挂威武铃,双踢胸,左边洒袋内装着宝雕弓,右边走兽壶中密排雕翎箭。那个丑陋的人,是紫金束发冠,亦那样的穿着打扮,长得像雷公似的,马上挂着一对双锤。这两个人年岁都不很大,梁士太不认识,齐国远认识,心中大吃一惊,非同小可。原来这些人是李渊的家人,那俊品人物正是李世民,那丑陋的人是在四平山威震十八国的赵王李元霸。

阅者要问李元霸因何至此,书中暗表,汜水关失守,左天成独自一人,无有兵将,难以收复失地,他就投奔扬州。到了扬州,先见靠山王杨林,此时杨林的大兵在琼花观扎着大营哪。左天成到了营门,甩镫离鞍下了马,命人往里回报。杨林大惊道:“五关恐怕不保!”急忙传令,命左天成进帐。左天成来到帐中,向杨林跪倒,把汜水关失守的事禀报之后,叩头请罪。杨林说:“虎牢关、虹霓关、黄土关俱皆失守,非汝无能,实是天命所致,孤赦你无罪。”左天成叩头谢恩,然后站起。杨林说:“瓦岗山的贼兵已然打破四关,若是再把东岭关打破,长安城、洛阳城东西二都亦怕不保。你随我到行宫面君,奏明此事,请旨早定大计吧。”于是杨林与左天成营中上马,够奔琼花观。到了琼花观,催马而入,禁门之外下了坐骑,亲随人等接过马去,杨林命人往里回禀。禁门大使往里回奏,少时间传出旨来,万岁召见。他二人来到殿上,向杨广行过君臣之礼,然后杨广命他二人平身站起。杨林向杨广奏禀瓦岗山兵将南犯五关,已然打破四关之事,杨广大惊,左天成又向杨广请罪。杨广赦了他失城之罪,左天成叩头谢恩。杨广向杨林道:“皇叔,如今天下群寇难除,外镇藩官又都背叛,你可有良善之策吗?”杨林说:“若仗兵将讨伐,恐怕不能成功。臣有一计,能叫天下各路反王自相残杀,还能将他们一网打尽。”杨广惊喜非常,忙问道:“计将安出?”杨林说:“臣之计策,是要用十条绝户计。”杨广问道:“何为十条绝户计哪?”杨林说:“要用这十条绝户计,必须万岁降诏于天下,说自责失德言语,情愿将天下让与有德之人,说在扬州城开科取士,拔选武状元,叫天下各路反王、各路盗寇前来赶考。谁要中了武状元,万岁就将传国玉玺给谁,传位受禅,把天下让给谁。他们到扬州来夺玉玺,可把他们都诱至扬州,再用十条绝户计将他们一网打尽,天下便可转危为安。”

杨广问道:“何为十条绝户计?”杨林说:“这十条绝户计,第一条是由天下各路盗寇之中选拔一最勇之人,叫他把守天长关。凡是来到扬州夺玉玺的人,都叫他们在天长关报号,都得与此人较量输赢,胜者过关,便算武进士;败者不准过关。如若天下人都杀不过守关之人,就将玉玺赏赐于他。万岁明鉴,天长关比武,他们就得自相残杀,死伤无数。第二条绝户计,是叫他们过了天长关的人都到扬州城内比武,把武场设在扬州城内,亦不用比刀弓石马步箭,就比试马上的武艺,准其真杀实砍,杀了白杀,砍了白砍,格杀勿论。谁能力战不疲,一个人赢了五个人,就中状元。等他们比完武艺选出状元来,天下的反王盗寇不定得死多少人哪!第三条绝户计,是在演武厅内预备下一对金花、一块红绸子、传国的玉玺,谁要中了状元,叫谁上演武厅拜见主考。那主考等到状元头上戴好金花,身上盘好绸子,十字披红,没领到玉玺之先,主考敬酒三杯,酒是鸩酒,喝下去就死,八步断肠。他如不饮,主考从演武厅地道逃出,用第四条绝户计,点放地雷,地雷一响,将他们武场的人全都炸死。第五条绝户计,是派下强兵猛将在扬州城内围困武考场,地雷响后,若有没炸死的人逃出武考场,叫强兵猛将截杀。第六条绝户计,是派将看守扬州府的各门千斤闸,如若城中有了动静,将千斤闸放下来,不叫他们逃走。第七条绝户计,是派兵将在城上预备灰瓶、石子、滚木、弓弩,如若城中反王盗寇往外攻城之时,叫守城的兵将往下砸打,努力守城,不叫他们爬城逃走。第八条绝户计,是派大将带兵将在城外策应,纵有逃出城的,不放他们逃走,遇上截杀。第九条绝户计,是派一员大将在咽喉屯兵,如若反王兵将能有闯围逃出去的,到了咽喉要路有人拦挡,不放他们过去。第十条绝户计,是派一员大将追杀由扬州城内逃出来的反王盗寇,叫他在后追杀。这十条绝户计能把反王盗寇除治一尽。各路反王盗寇死去,天下虽有各王的兵将,群龙无首,一道招安之旨,便能全都招安,我隋室可以危而复安,稳若磐石了。”杨广听杨林所说,连道:“妙计妙计!朕就用这十条绝户计,将天下的反王盗寇诱来,一网打尽,安朕天下。”君臣们把此事讨论了一番,杨广传旨命靠山王杨林安排地雷,修地道,整理千斤闸,布置十条绝户计;又命御前大臣等拟定诏旨,定名为雷堂会,叫天下人扬州夺玉玺,传位受禅。

这旨意传下来,颁布天下,此时杨林在扬州布置绝户计,东西二都亦震动了。那王世充在东都洛阳城自立为帝,封段达为帅,执掌兵权;封铁冠道人张金波为护国军师。王世充在洛阳招兵买马,积草囤粮,夺取附近的州县。隋朝的东都已失,那大都长安亦不保了。阅者诸君若问长安城为何不保,书中暗表,秦王李世民、赵王李元霸、郡马柴绍当初在扬州奉命追拿夏明王窦建德,李世民在扬州射了三支反箭,反了大隋,然后率领亲随人等逃回晋阳。这时唐王李渊在晋阳正然发愁,因为天下大乱,各路反王割据,内乱无法消灭,自己身为隋室唐王、河东节度使、晋阳宫正监,河东数十州县,南有洛阳王世充,北有刘武周,东有瓦岗山,东北方又有沙陀鞑靼,四面不安,连年荒旱不收,皇上又远在扬州,关于国事,关于地方,不能不忧。而李世民三人由扬州回来,李世民将射那三支反箭的事说明,李渊更觉不安。这时候晋阳城中有两个人连夜与李世民计议,叫他向李渊进言,取隋室的江山,奠安华夏,肃清海宇,安抚天下。阅者若问这两个人是谁,一个是四川成都人氏,名叫袁天罡;一个是岐州人氏,名叫李淳风。这两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读古今书籍,知道杨广的天下将亡,各路反王虽是各有强兵猛将,哪个亦不是应运之王,纵兵殃民,抢掠财物,虽然做皇帝梦的不少,但没有真命天子。因此二人与李世民计议,劝李渊乘机而起,以有道伐无道,夺取隋室天下。

李世民听信袁天罡、李淳风之言,来见李渊。把起事的意思一说,李渊大惊道:“儿啊,为臣者岂能反君,岂不是大逆不道吗?”李世民说:“父王,古往今来,君正则臣贤,君不正则臣反。当初纣王无道,武王捧主伐纣,牧野一战,灭了纣王,得了周朝的天下,万民仰德,天下归心,谁又说周武王不忠?闻诛独夫纣,未闻其弑君也。如今杨广无道,暴虐人民,较比纣王,有过无不及。父王效武王起义师,吊民伐罪,取隋天下,有何不可?”李渊说:“孤世受国恩,不敢变志。”李世民说:“父王,如今天下大乱,朝夕不保,父王若再守小节,下有盗寇,上有严刑,祸无日了,不如顺民心,西取长安,兴唐灭隋。”李渊说:“你怎么亦胡言起来,我当拿你出首,先告县官,免得牵连合家老幼。”李世民道:“儿观天时,察民意,时势造英雄,地步已到,儿才敢发此言。父王若把儿拿交县官,儿亦不敢辞死。”李渊叹道:“孤岂能不顾父子之情,忍心告发,置你于死地呀?但愿你多慎重,不可轻言。”李世民说:“儿在扬州已射反箭,上至杨广,下至群臣,俱知我父子兴唐灭隋了,父王何必迟疑?况且长安城并无强兵猛将,只有大将阴世师、侍读姚思廉保护代王杨侑,我们乘此时占据长安,得了地利,虎视天下,数载可定。如若失此良机,被他人占了长安,后悔已迟。”李渊沉思不语,好大半晌才说道:“吾细思汝言,亦甚有理,我就依从于你。闹得家败人亡,亦在你;化家为国,得了天下,亦在你。我亦不得自主了,任凭你办理吧。”李世民大悦。于是李世民与他长兄李建成,以及马三保、刘弘基、长孙顺德、刘瞻、段志贤、崔善、张道源温大雅、唐俭、殷开山、裴寂、刘政会、武士彟、李道宗、袁天罡、李淳风,连着夜商议,开仓放粮,赈济黎民。太原附近的州县,老弱的人民,领取粮米;年轻少壮者,入伍当军,连旧日部下与新募之兵,共得三十万人。又将各处的粮米集中太原,共得米九百万斛,杂豆五百万石。以及杂彩五百匹,盔甲四十万副。于是全军人马去了隋室的旗号,尽改唐家的旗帜。

李渊在晋阳宫升座金殿,李世民、李建成率领长孙顺德、武士彟等跪倒殿前,行君臣之礼,拜完分列两旁。唐王传旨,封李建成为陇西公兼左领军大都督,封李世民为敦煌公兼右领军大都督,柴绍为右领军都督府长史咨议,裴寂为左领军都督府长史;封唐俭为大司马,温大雅、温大有为记室,共掌机密,武士彟为铠曹,刘政会、崔善、张道源为户曹,姜蓦为司功参军,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王长谐、姜宝谊、段志贤、马三保、刘瞻为左右前后统军。是月乃大业十三年秋七月。

这天唐王李渊正在殿上与文武百官议事,忽见总王官雷志呈上一道檄文。李渊接过来一看,见檄文上写:

西魏王李密,谨以大义布告天下。隋帝杨广,弑父夺权,罪之一也;鸩兄图嫂,罪之二也;欺娘戏妹,罪之三也;杀戮忠臣,罪之四也;掘通运河,妄用民力,罪之五也;建筑晋阳宫,修盖行宫,妄用民财,罪之六也;广选美女,离人骨肉,罪之七也;亲奸佞,远贤良,罪之八也。

李渊失声道:“李密亦要起义声讨呢!”往下再看,末尾上还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愿纠合天下诸侯共讨昏君,择有德者为天下之主,早安万民”等语。李渊说道:“这李密亦称西魏王,声讨杨广八大罪状,胆量不小啊!”李世民说:“李密乃隋之魏国公,儿闻他在扬州之时,奉杨广之旨,身为监斩官,出斩程咬金。那李密在法场纵放程咬金,共同逃到瓦岗山,程咬金将他的事业让与李密。李密在瓦岗山自立西魏王,有三十六友的兵将扶保于他,声势浩大,父王不可轻视他呀。”李渊道:“如今他的檄文来到晋阳,我们应当如何呢?”李世民说:“我们正要兴兵西取长安,不可得罪于他。如若得罪了他,使我兵有东顾之忧,亦不得西图长安,不能不联络他。”唐王点头称是,于是就命记室官温大雅作书一封,答复李密。书信写好,遣使送往瓦岗山。

过了十数日,李密的回书就来了。唐王打开书信观瞧,只见那信笺上写的是:

西魏王李密书付唐王麾下:弟与兄支派流远,根系本同。自维虚薄,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执子婴于咸阳,殪商辛于牧野,岂不盛哉?兄果不弃,俯如所请,望即率兵卒数万,亲临河内,共事征诛,则不胜幸甚。

唐王将书信看罢,微微冷笑道:“李密真是狂妄极了!”忙召李建成、李世民、袁天罡、李淳风等讨论此事。李世民说:“李密虽然狂妄,我们不可伤他。”李渊说:“李密的回书叫孤亲往河内,与他当面定约,共灭杨广。你说孤正要往长安进兵,哪儿能往河内与他订约呀?”李世民说:“若是得罪了他,是多生一敌。不如父王致书于他,我们言词卑些,向他尊让,使他李密与隋将对峙,阻住扬州的隋兵,我们却安然西征。等到我们把长安、潼关平定之后,招兵买马,聚草囤粮,养精蓄锐,在关中屯兵不动,看他李密与隋交兵,叫他们鹬蚌相争,我们坐收渔人之利。父王以为如何?”唐王道:“此计甚妙,孤就是这样办理。”李世民说:“索性骄他一骄,我们先去书答复于他,然后我与李元霸往瓦岗山去见李密,就提父王不便离任,命我弟兄帮助于他,把他稳住了,父王安心图取关中,可算万全之策。”李渊说:“就是这样办理。”立刻命记室写回书。温大雅写好回书,呈与唐王。李渊一看,笺上写的是:

渊虽庸劣,幸承余绪,出入八使,入典六屯。颠而不扶,通贤所责。所以大会义兵,和亲北狄,共匡天下,志在尊隋。天生庶民,必有牧司。当今为牧,非公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麟附翼,唯弟早应图箓,以宁兆民。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执子婴于咸阳,未敢闻命。汾晋左右,尚须安辑。盟津之会,未暇卜期。专此致复。

李渊看罢,称赏不止,当即封好,遣人送往瓦岗山。书信走后,李渊又命郡马柴绍、李世民、李元霸,给李密送五万白银,与他助战。柴绍三人带着二十四个家将、十个王官、四十八个亲兵,将五万两白银装在骡驮之内,押解着由太原起身,赶奔瓦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