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第八十八

有热、湿痰、血虚、气虚。

专主养肺气、养血、清金,不可作风治。湿热,东垣健步丸加芩、柏、苍术。

健步丸方

羌活 柴胡以上五钱 滑石五钱,炒 甘草炙,五钱

天花粉酒洗,五钱 防风二两 泽泻三钱 防己酒洗,一钱 川乌一钱 苦参酒炒,一钱 肉桂半钱

上末之,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空心,煎愈风汤下。

湿痰,二陈加苍术、白术、芩、柏、姜汁、竹沥。血虚,四物加芩、柏、苍,下补阴丸。气虚,四君子加芩、柏、苍术之类。亦有死血者,亦有食积妨碍不得降者。大率属热,用参、术、四物、黄柏之类。壮人痿,凉膈散;老人并虚人痿,八味丸。一村夫背伛偻而足挛。见《医要》。

素问》痿有五等,诸痿皆起于肺,热传入五脏,散为诸症,大抵只宜补养,若以外感风邪治之,宁免虚虚实实之祸乎?或问治痿之法,取阳明一经何也?先生曰:诸痿生于肺热,只此一句,便见治法大意。经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以此因就生克言补泻,而大经大法不外于此。盖东方木,肝也;西方金,肺也;南方火,心也;北方水。肾也。五行之中,惟火有二,肾虽有两,水居其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经曰:一水不胜二火,理之必然。金,体燥而居上,主气畏火者也;土,性湿而居中,主四肢畏木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金得火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邪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脾,土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脾热则四肢不为用,而诸痿之病作矣。泻南方,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伤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矣,治痿之法无出于此。络氏亦曰:风火相炽,当滋肾水。东垣取黄柏为君,黄芪等补药为辅佐,而无一定之方。有兼痰积者,有湿多者,有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有夹寒一作气。者,临病制方,其善于治痿乎。虽然药中肯矣,若将理失宜,圣医不治也。天产作阳,厚味发热,先哲格言。但患痿之人,若不淡泊食味,吾知其必不安全也。大补丸去肾经火,燥下焦湿,治筋骨软。如气虚用补气药下,血虚补血药下,并不单用。补肾丸、虎潜丸皆治痿,服法与大补丸同。黄柏、苍术,治痿之要药也。

一人阳痿,知母、黄柏,以上炒,一两,枸杞一两,牛膝酒浸,一两,杜仲姜炒,一两,人参一两,山药一两,龟板、虎骨,以上炙,一两,续断酒洗,一两,锁阳二两,当归二两,菟丝子、五味子、陈皮以上五钱,白术一两。一方有苁蓉二两,去白术、陈皮。上末之,糊丸。

一人年二十余,前阴玉茎挺长肿而痿,皮塌常润,磨股不能行,两胁气上,手足倦弱。先以小柴胡大剂,加黄连行其湿热,次略与黄柏降其逆上之气,其肿收减及半,但茎中有一块硬未消,遂以青皮一味为君,少加散气一作散风之剂,末服。外以丝瓜汁调五倍末,傅之而愈。

痓第八十九

大率与痫相似,比痫为虚,治宜带补。气虚有火,兼有痰,人参、竹沥之类,切不可作风治而兼用风药。

治酒多风搐。

白术五钱 人参二钱半 甘草三钱 陈皮 苍术以上一钱 天麻细切,酒浸,一钱 白芍药酒浸,一钱 防风五分 川芎五分

上为末,作丸。如小便多,加五味子。

手足心热第九十

属热郁,用火郁汤。

葛根 柴胡 白芍药以上一两 甘草炙,一两 防风五钱 升麻一两

每服三钱,入葱白三寸,煎,稍热服。

又方

栀子,香附、白芷、苍术、半夏、川芎,上末之,面糊丸。

火郁,手足心发骨蒸,草还丹。

手足麻木第九十一

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东垣云:麻木,气不行也,当补肺中气。

一妇人体肥气郁,舌麻眩晕,手足麻,气塞有痰,便结,凉膈散加南星、香附、台芎开之。

厥第九十二

有阳厥,有阴厥,阳衰于下即寒,阴衰于下即热。《原病式》中详之。以气血虚为主,有痰有热。

治痰,白术、竹沥;治热,承气汤;因外感,解散,加姜汁酒。气虚脉细,血虚脉大如葱管。热厥脉数,外感脉浮,实痰脉弦。

一妇人年三十余,面白形长,心中常有不平事,忽半夜诞子,才分娩便晕厥不知人,遂急于气海灼火十五壮而苏,后以参术等药,两月而安。

一妇人年十九,气怒事不发,一日忽大发叫而欲厥,盖痰闭于上,火起于下而上冲。始用香附五钱,生甘草三钱,川芎七钱,童便、姜汁煎服。后又用青黛、人参、白附子为丸,少愈不除,后用大吐乃安,吐后用导痰汤加姜炒黄连、香附、生姜,下龙荟丸。

诸目疾第九十三

至宝膏

治暴发热壅有翳者,甚效。

用蕤仁去油、硼砂各一钱,辰砂三分,冰片一分。

共为极细末,蜜调点之。

治烂眶眼,用薄荷、荆芥、细辛等分,为粗末,烧取烟烬点眼,其法如香烧之,以青碗涂蜜少许,覆烟上,待烟烬为度,以磁器收藏。凡眼有风热多泪者,皆可点之。

平风止泪散

歌曰:风热泪更兼疼〔1〕,苍附芎辛荷芷停,木贼夏枯防国老,煎汤服饵即安宁。

〔1〕风热泪更兼疼 此句连同后面三句共成一首七言时,据上文“风热多泪”句,本句热字下疑脱“多”字。

又方点药,用寒水石捶碎,以童便浸七日,晒七日,再浸七日,研末,每一两加真轻粉五分,再研极细,又夜露七宿,晒七日。临用加冰片少许点之。

治血虚眼,用生熟地黄丸。生、熟地黄各二两,石斛、玄参各一两,末之蜜丸。冬月眼暴发痛,亦当解散,不可用凉药。黑睛有翳,皆用黄柏、知母。眼睛痛,知母、黄柏泻肾火,当归养阴,羌活引经。眼中风泪,食后吞龙荟丸数粒,日三服。

一人病眼,至春夏便发,当作郁治。黄芩二两,酒浸,南星姜制,二两,香附、苍术,以上便浸,二两,连翘二两,山栀炒,一两,导〔2〕芎便浸,一两半,陈皮酒浸,半两,草龙胆酒蒸,半两,萝卜子半两,青黛半两,柴胡三钱。上末之,曲糊丸。

〔2〕导 《丹溪心法·眼目》作“川”。

一人眼内陷,生地、熟地各一斤,杏仁四两,石斛、牛膝,以上半斤,防风六两,枳壳五两。蜜丸服之。

治暴发血热壅肿作痛,四物汤加草龙胆,防己、防风、羌活。眼眶涩烂,因风而作,用风药燥之。柴胡散,柴胡、羌活、防风、生地黄、赤芍药、甘草、桔梗、荆芥。劳役,饮食不节,内障昏暗,蔓荆子汤。治内障,四物汤加酒炒黄芩、黄连、黄柏,并服蔓荆子汤。血弱,阴水虚,阳火旺,瞳子散及损视物昏花,用熟地黄丸,又名滋阴地黄丸。暴发赤肿,用守真散热饮子。大便秘结加大黄,痛加当归、地黄,烦而少卧加栀子。岁久眼发,灸大指甲外本节横文尽七壮,住火,饮黄土蜜水。

骨骾第九十四

桑螵蛸挂干,为末吹之。

解鱼骨骾方,用沙糖、白炭灰末、紫苏叶、滑石末,上和丸,绵裹含之。口中咽津液,其骨自下。

咽喉第九十五

喉痹,大概多是痰热,治以李实根一片噙口内,更用李实根研水,敷项上一遭,立有效。李实根须新采园中者。重者,用桐油探吐之。一用射干,逆流水吐。缠喉风属痰热,宜用桐油以鹅翎探吐之。治咽痛,荆芥、当归、桔梗、甘草,煎汤嗽服。喉干燥痛,四物汤加桔梗、荆芥、黄柏、知母,立已。咽喉热痛,甘桔汤加荆芥,有热加黄芩、枳壳。半边头痛,鼻流不绝,咽痛,甘桔汤加荆芥、薄荷、枳壳、麻黄,服后汗而解。在半边肿者,加紫苏,冬有风寒郁在半边者,可用噙药,霜梅、僵蚕,白矾和丸,绵裹噙化。喉痹方,以白梅入蜒蚰令化,噙梅于口内。治风热喉痹,先以千缗汤,后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养阴降火。又方,以猪牙皂角末、霜梅为丸,噙化。又方,茜草一两,作一服,降血中之火。又方,焰硝半钱,枯矾一钱,硼砂一钱,共为细末,用杜牛膝捣汁调下。

润喉散

治气郁夜热,咽干哽塞。

桔梗二钱半 粉草一钱 紫河车四钱 香附子三钱 百药煎一钱半

上为细末,敷口内。

咽喉生疮损了,不用生姜折辣痛,又能散不收。咽痛必用荆芥,阴火炎者必用玄参。咽痛,硼砂或和胆矾、僵蚕、白矾为末,霜梅捣和,噙之。治一切咽喉痛,用倒摘刺根净洗,入些少好醋同研,滴入喉中,耳中痒即愈。咽喉生疮并痛,属热,多是虚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实火用人参、黄柏蜜炙、荆芥;虚火用人参、竹沥、热用黄连、荆芥、薄荷、硝石,以蜜调噙;血虚者,以四物汤加竹沥。治喉痹,或有鼻中垂血丝结成小血珠垂在咽喉中,用杜牛膝,即鼓捶草直而独条者,捣碎,用好米醋些少和研,取汁三五滴滴入鼻中,即破。一人体肥,膏粱饮酒,常劳倦发咽痛,鼻塞痰嗽,凉膈散加桔梗、荆芥、南星、枳实。杜清碧通神散,治喉痹,吐出风痰甚效。方见风条下。喉风吐剂,僵蚕、牙皂、白矾为末,黄齑汁调灌,探吐。

针法 以三棱针于少商穴刺之,出血立愈。

口疮第九十六

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无制,理中汤,甚者加附。实热口生疮,凉膈散、甘桔汤、赴筵散。口糜烂,野蔷薇根煎汤漱之。酒色过度,劳倦不睡,舌上光滑而无皮者,或因忧思损伤中气,不得睡卧,劳倦者,理中汤加附子,冷饮之。口疮,若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所阻碍,用理中汤者,参、术、甘草以补土之虚,干姜以散火之,甚者附子。又方,黄连、青黛、黄柏,为末噙。治满口白烂,荜拨一两,厚黄柏一两,火炙。上为末,用米醋煎数沸后,调上药,漱。再时用白汤漱口即愈,重者二次。一人唇上生疮,以白荷花瓣贴之。治重舌,用好胆矾研细贴之。

天疱疮第九十七

用通圣散及蚯蚓泥略炒,蜜调敷患处为妙。若从肚腹上起者,里热发外,还服通圣散。

齿痛第九十八

牙痛,用南星为末,霜梅盦过,取其引涎,以荆芥、薄荷散风热,青盐入肾入骨,常擦噙之。蛀牙,以芦荟、白胶香为末,塞孔中。阳明风热牙疼,大黄、香附各烧存性,等分,入青盐少许。上为细末,无时擦之。牙齿疏阔,用白羊胫骨烧灰存性一两,升麻一钱,黄连半钱,为末擦之。口禁牙关不开。霜梅蘸白矾、僵蚕末,一擦便开。寒热肿牙疼,调胃承气汤加黄连。虫蛀牙用蟾酥。牙痛,用梧桐律,少加麝香擦之。牙大痛,必用胡椒、荜拨,能散其中浮热,监以升麻、寒水石,佐以辛凉薄荷、荆芥、细辛之类制木。又方,用凉药使痛不开,宜从治,荜拨、川椒、薄荷、荆芥、细辛、樟脑、青盐。牙痛甚者,防风、羌活、青盐入内,细辛、荜拨、川椒定痛。又方,蒲公英烧灰、香附〔1〕、白芷、青盐。阴虚牙出鲜血,气郁,以四物汤加牛膝、香附、生甘草节、侧柏叶。牙肿痛,升麻、白芷、防风、荆芥、薄荷、甘草、桔梗之类。上牙疼,灸三里穴;下牙疼,灸三间穴。虫蛀牙,用巴豆熏之,否,用玉线子、绿豆粉半两,人言一钱,麝香半钱。

〔1〕附 明刻本此下有“末”字。

固齿方

羊胫骨烧灰存性,二钱 当归二钱 白芷 猪牙皂角 青盐以上一钱

上为末,擦之。

脱肛第九十九

气热、气虚、血热、血虚。

气热者,黄芩条子者六两,升麻一两,为末曲丸。气虚者,补气用人参、黄芪、川芎、当归、升麻之类。血虚四物汤。血热者,凉血,以四物汤加炒黄柏。一方治脱肛,用五倍为末,托而上之。一次末收,至五六次必收,乃止。

瘿气第一百

先须断厚味,用海藻一两二钱,黄连一两,上为末,以少许置掌中,时时舔之,津液咽下,如消三分之二,须止后服。

吐虫第一百一

用黑锡炒成灰,槟榔末同和,饮下。

肺痈第一百二

已破入风者,不可治。搜风汤吐之,出《医垒元戎》。本方止有搜脓汤方。收敛疮口,同合欢皮并饮白敛脓汤。

肺痿者,服人参平肺散。治肺痿,专在养肺、养气、养血、清金。

尝治一妇人,年二十余,胸膺间溃一窍,于口中所咳脓血与窍相应而出,以人参、黄芪、当归补气剂,加退热排脓等药。

肠痈第一百三

作湿热食积治。大肠有痰积,死血流注,用桃仁承气汤加连翘、秦艽。近肛门破者,入风难治,用防风之类主之。

乳痈第一百四

入方,青皮、瓜蒌、橘叶、连翘、桃仁留尖、皂角刺、甘草节。破多参、芪。乳栗破,少有生者,必大补。人参、黄芪、川芎、当归、青皮、白术、连翘、白芍药、甘草。一方有瓜蒌。乳岩未破,加柴胡、台芎。治乳有小核,南星、贝母、甘草节、瓜蒌,以上一两,连翘、青皮,以上五钱。乳痈奶劳焮肿,煅石膏、烧桦皮、瓜蒌子、甘草节、青皮。治吹奶,金银花、天荞麦、紫葛藤各等分,上以醋煎洗。或以金银花一味亦可。乳痈,用生地黄汁敷,热即易之,无不效。又方,老瓜蒌一个捣,酒一斗,煮四升,日三服。又方,诗曰:女人吹奶是如何,皂角烧灰蛤粉和,热酒将灰调一字,须臾拍手笑呵呵。又方,益母草捣盦之,或干末水调涂。又方,浓磨鹿角汁涂之。又方,瓜蒌子炒为末,临睡酒服二钱。乳头裂破,丁香末敷,如燥以津调。妇人产后患乳痈,白芷、当归须、连翘、赤芍药、荆芥穗、青皮,各五分,贝母、天花粉、桔梗,各一钱,瓜蒌半个,甘草节一钱半。上水煎,半饥半饱服,细细呷之。有热加柴胡、黄芩。忌酒肉椒料。敷药,用南星、寒水石、皂角、贝母、白芷、草乌、大黄为末,醋调涂。

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乳子之母,或厚味,或忿怒,以致气不流行,而窍不得通,汁不得出,阳明之血热而化脓。亦有儿之口气焮热,吹而结核,于初起时便须忍痛揉令软,气通自可消散,失此不治,必成痈疖。若疏厥阴之滞,以青皮;清阳明之热,以石膏;行去污血,以生甘草节;消肿毒,以瓜蒌子,或加青橘叶、没药、皂角刺、金银花、当归头,或散或汤加减,佐以少酒,仍加艾火三二壮于肿处,甚效。勿妄用针刀引惹拙病。又有积忧结成隐核,有如鳖棋子,不痛不痒,十数年方为疮陷,名曰奶岩,以其凹似岩穴也,不可治矣。若于始生时便消释病根,使心清神安,施以治法,亦有可安之理。予侄妇,年十八时得此证,性急,脉实。所难者后故〔1〕耳,遂以青皮单煮汤与之,间以加减四物汤,两月而安。

〔1〕故 《格致余论·乳硬论》亦载录本案,其中“故”作“姑”。

骑马痈第一百五

用大粉草带节四两,长流水一碗,以甘草炙,淬浸水尽,为末,皂角灰少许作四服,汤调顿服,大效。又方,甘草节、白芷、黄连各等分,咀,水煎。破者,龙骨、枯白矾、赤石脂敷。一人上嗽,下肾痈破,玄参、黄柏炒、青黛、犀角、山楂、甘草节、神曲、麦糵、桃仁、连翘,上末之,作丸。

治便毒方,山栀、大黄、乳香、没药、当归,各五分,瓜蒌仁二钱,代赭石一钱。上作一服,煎。又方,木鳖子、大黄、瓜蒌仁、草龙胆、桃仁,上浓煎,露一宿,清早顿服。又方,白僵蚕、槐花,共为末,酒调服之。一方加酒大黄。又方,蠡实根三寸,同生姜等分,研细热汤调,空心服。又方,大黄、牡蛎各二钱半,瓜蒌一个去皮,甘草一钱,上剉,作一贴,水煎,空心服。

附骨痈第一百六

热在血分之极,初觉时先以青皮、甘草节,后当养血。初腿肿,以人参、黄芪、茯苓各二钱,瓜蒌仁四十八粒,作二帖,入竹沥热饮之。环跳穴痛不已,防生附骨痈。详见《医要》。

肿毒第一百七

铁圈散

治痈疽肿毒。

乳香 没药各半两 大黄 黄连 黄柏 南星 半夏 防风 羌活 皂角 甘草节 草乌 阿胶另入。以上一两

上末之,醋调成膏,沙石器火熬黑色,鹅翎敷之患处。寒者热用,热者寒用。

疔疮根深,须用针刀镟破头上,以蟾酥敷之,后用药饵。野菊为末。酒调,饮醉睡觉,即痛定热除,不必去疔,自愈也。

隔皮取脓法 治诸般肿毒。

驴蹄炒,一两,细切 乔麦面炒,一两 白盐半两 草乌四钱,去皮

上为末,水调捏作饼子,慢火炙微黄色,出火毒,研末,醋调成膏,用白纸摊贴患处,水自毛窍而出,其肿自退。

治天蛇头,用野紫苏即黄丝草、金银花藤即羊儿藤、五叶紫葛藤、天荞麦,切细,十分好米醋浓煎,先薰后洗。

又方

用人粪杂黄泥捣之,裹在患处即安。治天火丹,用曲蟮泥炒,研细,香油调敷。又方,雉鸡毛及鹅毛烧灰,香油调敷皆可。治一切疔疮,紫梗菊,根、茎、叶、花皆可,研碎取汁,滴口中饮之。白蜡禀收敛,已见《医要》。治痈疽以露蜂房一层,入白矾在内,安石上,以火溶飞过,为末。油调敷之。一方,粪浸甘草,大治肿毒。其详在冬温条下。凡治痈疽,当分经络,六阳经六阴经,有多气少血,有多血少气,不可一概论也。少阳多气少血,肌肉难长,理宜预防,驱毒利药,亦难轻用。

予之从叔,多虑神劳,年近五十,左膊外侧红肿如栗。予曰:勿轻视。且先与人参浓汤,得微汗乃佳,与数十贴而止。旬余,值大风拔木,疮上起一红线,绕背抵右肋,予曰:必大料人参汤加芎、术补剂。与之两月而安。

李兄子年三十,连得忧患,且好色又有劳,左腿外侧廉一红肿如栗,一医与承气汤两帖下之矣,又一医教以解毒汤下之,予乃视之曰:脉大实。后果死。

臀居小腹之后,又在下,此阴中之至阴,其道远,其位僻,虽太阳多血,然气难久〔1〕运,血亦罕到,中年后生者,须预补之。若无积补之功,其祸多在疮成痂之后,或半年间乃病,粗工不察,或致失手。慎之!戒之!治痈肿,当分肿疡而施治,不可遽以五香连翘汤等用之。未溃之前,托里带散;已溃之后,补气补血。用手按肿上,热则有脓,不热则无脓。

〔1〕久 明刻本作“及”。

结核第一百八

治大人、小儿,或在项上,或在颈、在胫、在身、在臂。如肿毒者,多在皮里膜外,多是痰注作核不散,问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后用药散结,在头项,僵蚕炒、大黄酒浸、青黛、胆星为末,蜜丸,噙化;在颏颊下生痰核,二陈汤加连翘、防风、川芎、皂角刺、酒芩、苍术、僵蚕。

一妇人年四十余,面白形瘦,性急,因有大不如意,三月后房下胁骨作一块,渐渐长掩心,微痛膈闷,饮食减四之三,每早觉口苦,两手脉微而短涩。详见四卷血气为病条。

瘰疬第一百九

气血痰热,用椹子。黑熟者,捣烂熬膏,汤调服;红者,晒干为末服,亦效。又方,用大田螺,莲肉烧灰存性,为末,入麝香少许,湿则干糁,干则油调敷。又方,用夏枯草,大能散结气,而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能退寒热。虚者,尽可倚仗;若实者,以行散之药辅佐之,外施艾灸,亦渐取效。

破伤风第一百十

破伤风,血凝心,针入肉游走,三证如神方,鸦翎烧灰一钱,研细酒服。防风、全蝎之类,皆是要药。破伤风多死,非全蝎不开,用十个末之。酒下,日三次。

破伤风发热。

瓜蒌仁九钱 滑石一钱半 南星 苍术 炒柏 赤芍药 陈皮以上一钱 黄连 黄芩 白芷以上五钱〔1〕 生甘草些少

〔1〕钱 明刻本作“分”。

上咀,生姜三片,煎服。

臁疮第一百十一

膏药方

乳、没、水银、当归各五钱,川芎、贝母各一两,黄丹二两半,麻油六两,上咀,除黄丹、水银外,先将余药用麻油熬黑色,去柤,下黄丹、水银,又煎黑色,用桃、柳枝搅成膏。又方,用生龙骨、血竭、赤石脂,三味共一两,血余如指大,黄蜡一两,白胶香一两,香油量用。上先以香油煎三五沸,去血余,入黄蜡、白胶香,却入龙骨、血竭、赤石脂,搅匀,安在水盆内,候冷取起,以磁器盛之,每遇一疮,捻一薄片贴疮口,以竹箬贴在外,三日后番过再贴,仍服活血药。又方,用沙糖水煮冬青叶三五沸,捞起,石压干,将叶贴在疮上,日换二遍。又方,以头垢烧灰,和枣肉捣作膏,先以葱椒汤洗净,以轻粉糁上,却用前药膏,以雨伞纸作膏贴之。又方,蛤粉、腊茶、苦参、青黛、密陀僧,上先以河水洗净疮,却以腊月猪脂调敷。又方,地骨皮一两,甘草节半两,白蜡半两,上以香油四两,入地骨、甘草,文武火熬熟,去柤,入黄丹一两半,并白蜡,紧火熬黑,白纸摊贴。又方,用冬青叶醋煮过,贴之。

妇人脚胫疮,多主血凝,服《局方》中补损黄芪丸。疮方,轻粉、定粉、瓦粉、玄明粉,上等分为末,无根水调涂碗底,以北熟之〔2〕艾五两薰之,艾尽为度。上为细末,用羯羊脚筒骨髓,调涂油纸上,葱椒汤洗过贴之,绯帛缠定。又方,黄连一两,切,水二盏,煎一盏,去柤,用油纸一张入内煮,干取出,以黄蜡磨刷过,缚疮上。

〔2〕之 明刻本无此字。

扑损疮第一百十二

姜汁、香油各四两,入酒调服。用苏木以活血,黄连以降火,白术以和中,童便煎服妙。在下者可下,但先须补托,后下瘀血。在上者宜饮韭汁,或和溺吃。切忌不可饮冷水,血见水寒则凝,但一丝血入心即死。

接骨散

没药五钱 自然铜五两,醋淬 滑石二两 龙骨三钱 赤石脂三钱 麝香一字另〔1〕

〔1〕另 明刻本此下有“研”字。

上为末,好醋没头,煮多为上,俟干就炒,燥为度,临卧时,入麝香在内,抄放舌上,温酒下,病分上下,分食前后。若骨已接尚痛,去龙骨、赤石脂,而服多尽好,极效。

又方

冬瓜皮、阿胶等分,炒干为末,以酒调服,醉为度。

治伤骨折入血黯者,滑石六分,甘草一分,为末,人参汤调饮之。次用生姜自然汁一盏,好米醋一盏,用独子肥皂四个,敲破,挼于姜汁、米醋之中,以纱滤去柤,煎成膏药贴之,遍身者亦可。

杖疮第一百十三

黄柏、生地黄、紫荆皮,皆要药也,治血热作痛。凉药去瘀血为先,鸡鸣散之类,生地黄、黄柏为末,童便调敷,或加韭汁。不破者,以韭菜、葱头捣碎,炒,热贴,冷则易之。膏药用紫荆皮、乳香、没药、生地黄、黄柏、大黄之类。又方,以木耳盛于木杓内,沸汤浸,烂搅,水干,于沙盆擂细,敷疮上。又方,以生苎麻根嫩者,不拘多少,洗净,同盐擂,敷疮上,神效。伤重者,多用盐。又方,以大黄、黄柏为末,生地黄汁调敷,干再敷上,甚妙。

短朵第一百十四

海金沙、滑石、甘草,粥丸服。别用煎药,就吞绛宫丸五十粒。此与治瘰疬法同。

绛宫丸方

连翘一两 川芎一两 当归一两,酒洗 麦芽 山楂一两 桃仁一两 芦荟一两 甘草节一两 芸台子一两 黄连一两半,酒炒南星一两半 片芩一两半 升麻一两半 海藻一两半,酒洗 羌活五钱 桔梗五钱 防风半两 白术二两 大黄一两,酒蒸三次

上为末,曲糊丸。已破者加人参一两。膏药用甘草节、僵蚕煎。

冻疮第一百十五

用煎熟桐油调密陀僧末敷之。

下疳疮第一百十六

用蛤粉、腊茶、苦参、青黛、密陀僧,上先以河水洗疮净,却以腊月猪脂调敷。又方,用头发,以盐水洗去油,再用汤洗,晒干烧灰,先以清水泔洗净疮,却用发灰研细敷上,即时结靥。

一人旧患下疳疮,夏初患自利,膈微闷,得治中汤遂昏闷若死,两脉皆涩重,略弦似数,此下疳之重者,与当归龙荟丸五贴,利减,又与小柴胡去半夏加黄连、芍药、川芎,煎五六帖而安。

汤火疮第一百十七

用腊月猪脂涂黄柏,炙干为末,敷之。又方,用苦杖为末,水调敷。又方,柿漆水,鹅翎蘸扫数次。

金疮第一百十八

治金疮并治狗咬方,五月五日午时,用石灰一斤,韭一斤,同捣细研作汁,和成饼,为末敷之。又方,治金疮,五倍子、紫苏各等分,为末敷之。又方,白胶香三钱,龙骨一钱,为末敷之。又方,五倍子、灯心草各烧灰存性,等分,为末敷之。一方,用大粉草剉碎,入青竹中,浸粪缸内,干末敷之。其详在冬温条下。

疯狗咬第一百十九

治疯狗咬,取小儿头发炒新香附、野菊、碾细,酒调服尽,醉而止。狗咬方,用紫苏口嚼碎,涂之。又方,用烰炭打碎为末,敷之。

疮癣第一百二十

治癣疮方,用轻粉、雄黄、蛇床子、川槿皮,共为末,将癣刮破,醋磨,羊蹄根汁调涂。治癣疮方,用芦荟、大黄为末,敷之。又方,用羊蹄、秃菜根,好醋磨敷。又方,用巴豆、萆麻子皆去壳,各十四个,斑猫七个,以香油二两,熬黑色去柤,入芦荟末三钱,白蜡五钱,慢火再熬成膏,磁器收贮,用时将癣微刮破,然后涂药,过夜略肿即愈。

治大人、小儿疥疮,猪牙皂角去皮,白矾枯过,轻粉、胡椒各少许,共为末,加樟脑烛油同捣匀,临晚搽擦。若是樱桃疮、脓窠疮,去胡椒。

疮有三种,脓胞疮治热为主。

黄芩 黄连 大黄 寒水石 蛇床各三钱 硫黄 黄丹各五分 枯矾一钱 无名异 白芷各七分 槟榔一个 轻粉一钱二分木香如痛用少许

上末,香油调敷。

沙疮,杀虫为主。

芜荑二钱 剪草一钱 蛇床子二钱 白矾一钱 枯矾一钱 吴茱萸一钱 苍术半两 厚朴皮五分 雄黄五分 寒水石二钱 黄柏一钱 轻粉十盝

上为末,油调搽。

癞疥疮,春天发焦疥,开郁为主,宜抓破敷。

白矾二钱 吴茱萸二钱 樟脑五分 轻粉十盝 寒水石三钱五分 蛇床子三钱 黄柏一钱 大黄一钱 硫黄一钱 槟榔一个

上为末,油调搽敷。

疥疮。

芜荑半两 管仲一〔1〕两 桔白矾五钱 软石膏五钱 大黄五钱 硫黄二钱半 雄黄二钱半 樟脑半两,另入

〔1〕一 明刻本作“二”。

上末之,香油调敷,须先洗疮去痂敷之。

疮药,脓窠,治热燥湿为主,用无名异;干痒开郁为主,用吴茱萸。虫疮如癣状,退热杀虫为主,用芜荑、黑狗脊杀虫;白矾除痒;樟脑透肉一分、雄黄、硫黄、水银三味杀虫;松香,头上多加;大黄、方解石一分、黄连、蛇床定痒杀虫。松皮灰,脓肿湿多加;肿多加白芷开郁;痛多加白芷、方解石;虫多加藜芦、斑蝥;痒多加飞矾;湿多加香油调;阴囊疮多加茱萸;干疥出血多加大黄、黄连、猪脂调;虫多随意加锡灰、芜荑、槟榔杀虫;红色加黄丹,青色加青黛。疮在上,多服通神散;疮在下,多在脏,须用下,脚肿用血分湿热药。

治湿多疮药。

牡蛎二两 蛇床一两 白芷一两 川椒三钱 寒水石五钱 轻粉二十盝 雄黄五钱 吴茱萸二钱半

上为细末,香油调敷。

贴人身灸疮不收口膏药。黄连、甘草节、白芷、丹油。

疥药 蛇床一两 硫黄一钱半 轻粉二十贴 青矾一钱半 明矾一钱 黄丹一钱半 五倍一钱半,略炒黄色

上为细末,香油调敷,忌见灯火,大效。

疥疮药 用硫黄、肉豆蔻为末,香油调敷。

治马鞍上打破成疮,鸡卵清摊作膏药贴之,令其愈后自脱。

治癣方 川槿皮、槟榔,先抓破,用好醋磨涂。又方,治肾囊湿痒,用密陀僧、干姜、滑石,为末糁上。又方,先以吴茱萸煎汤洗,次用后药。

茱萸五钱 寒水石三钱 黄柏一钱半 大黄二钱半 樟脑三钱 蛇床子三钱 轻粉一盝 枯矾三钱 硫黄二钱 槟榔三钱 白芷三钱

上为末,敷之。

治头疮方 猪油二钱半,半生半熟 雄黄二钱半 水银二钱半

上研和匀,敷疮上。

又方

川芎 酒芩五钱 芍药五钱,酒 陈皮五钱 白术五钱,酒 当归一两半,酒 天麻七钱半,酒 苍耳七钱半 黄柏四钱,酒 粉草四钱,酒 防风三钱

上末之,水荡起煎服,日四五次,服了睡片时。

蛊毒第一百二十一

治九里蜂毒,即瓠蜂是也。用皂荚钻孔,贴在蜂叮处,就皂荚孔上,用艾灸三壮即安。治蜈蚣咬,用全蝎灸如九里蜂法。治一切蛇,用金线重楼,以水磨少许,敷咬处,又为细末,酒调饮之。又方,用乌桕树叶、鱼腥草、地松即皱面草、草决明,但得一件,细研,敷咬处,亦佳。治蜈蚣毒,嚼人参涂之。又方,蜘蛛安伤处效,急将蛛投水中,以活其命。

中毒第一百二十二

解蕈毒,用木香与青皮等分,作汤饮之。解众药毒,用五倍子二两重,研细,以无灰酒温调服之。如毒在上即吐,在下即泻。食毒马牛肉,用大甘草四两研末,以无灰酒调服尽。病人须臾大吐大泻,如渴不可饮水,饮水必死。又方,治蕈毒,石首鱼头服之,即白鲞头也。

胡气第一百二十三

治胡气方:

硇砂、密陀僧、明矾、铜青、白附、辰砂,上先以皂角汤洗二三次,后敷上,不过三次全好〔1〕。又方,于前药中加黄丹、水银,用白梅肉蘸末擦之。又方,飞黄丹、密陀僧、枯白矾,以蒸饼蘸末擦之。

〔1〕过三次全好 原脱,据明刻本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