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風門(九方)
(案1)右半身不遂,脈來虛軟。元氣不足也。法當溫補。
潞黨參 炙甘草 鹿角霜 半夏 制於術 茯神 枸杞子 歸身 淨棗仁 霞天膏
(案2)陰液虧,內風煽爍,症屬偏枯。法當柔劑養營。
熟地 歸身 川斷 棗仁 杞子 紅花茯神 蓯蓉 柏子霜 細桑枝
(案3)症屬偏枯,內熱,脈數。
黨參 杞子 歸身 龜板 熟地 柏子仁 茯神 川斷 女貞子
(案4)右膝腫痛,筋拘不仁。營虛積濕也。標本兩顧。
生白朮 杞子 杜仲 鹿角霜 赤苓 大熟地 川斷 木瓜 五加皮 油松節
(案5)舌本不利,四末不仁。氣鬱挾痰也。疏氣滌痰法。
黨參 半夏 蘇子 鬱金 蒺藜 茅朮 陳皮 歸身 遠志 桑枝
(案6)右肢偏廢,六脈模糊。陽虛濕痰內阻。
制於術 半夏 杞子 茯苓 絲瓜絡 茅朮 陳皮 歸身 薑黃 鹿角霜 桑枝
(案7)肢麻言塞,脈來無力。陽虛痰滯脈絡。防中。
生白朮 半夏 陳皮 薑黃 桂枝 茯神 遠志 天麻 歸身
(案8)心悸骨痛,筋惕肉瞤。血虛風動也。從三陰培養。
制首烏 歸身 棗仁 川斷 杞子 茯神 柏子仁 牛膝 天麻
(案9)統體麻木,二便堅阻。血虛風動也。治以溫潤。
黨參 杞子 歸身 茯苓 熟地 天麻 牛膝 蓯蓉 柏子仁
二、肝風門(六方)
(案1)厥陽化風上冒,頭暈目眩。血虛肝旺也。養血熄風。
制首烏 白芍 女貞 石決明 桑葉 歸身 蒺藜 甘菊 麥冬
(案2)膈脹嘔惡,飲食頓減。肝風犯胃也。診脈象弦大,暫擬苦泄一法。
羚羊角 半夏 陳皮 竹茹 龍膽草 鬱金 茯苓 石決明 知母
(案3)頭暈心悸,六脈不靜。虛風內動也。
大熟地 茯神 麥冬 柏子仁 蒺藜 歸身 棗仁 甘菊 桑葉 石決明
(案4)心嘈不寐,四肢發麻。肝鬱生風也。先宜苦泄。
川連 鬱金 棗仁 川貝 牛膝 首烏 茯神 麥冬 石決明 桑葉 蒺藜
(案5)頭暈多痰,診脈滑大。肝風內煽。理宜柔肝熄風。
羚羊角 橘紅 麥冬 甘菊 半夏 鉤鉤 牛膝 柏子仁 石決明
(案6)心煩不寐,驚悸神呆。肝鬱生風。
川連 半夏 棗仁 龍齒 橘葉 麥冬 茯神 鬱金 柏子仁 竹茹 丹參
三、虛勞門(十方)
(案1)失血後,氣喘咳嗆,脈來細數。水弱火旺,延久成怯。
北沙參 川貝 茯神 牡蠣 牛膝 上清膠 橘白 棗仁 女貞 枇杷葉
(案2)朝涼暮熱,氣逆咳嗆。此陰不戀陽,怯象已現。治之不易。
黃耆 沙參 淮山藥 橘白 棗仁 熟地 麥冬 女貞子 茯神 枇杷葉
(案3)咳血久延,至於便溏納減。陰損及陽。姑從中治為急。
黃耆 炙草 北沙參 米仁 淮山藥 於術 茯苓 扁豆 橘白 建蓮
(案4)積勞內傷,咳血,延至氣喘,脈來軟弱。陰損及陽。防其虛脫。
黨參 五味 杞子 橘白 牡蠣 於術 麥冬 茯神 山藥 干河車
(案5)咳血便溏,六脈無力。怯症之漸。當用培土生金。
黨參 阿膠 杞子 山藥 橘白 於術 茯苓 炙草 沙參 紅棗
(案6)失血後,咳嗆便溏,六脈少力。不但陰絡受傷,而且陽分大虧。宜扶陽而生陰。
黨參 菟絲子 棗仁 橘白 米仁 於術 茯神 杞子 山藥 紅棗
(案7)遺精咳血,脈絡空虛,腰背作痛,神色㿠白。怯症之根。當以甘溫補養。
黨參 阿膠 茯神 麥冬 牡蠣 於術 杞子 棗仁 橘白 蓮肉
(案8)咳嗆失音,痰中帶血,無夢遺精,腰背痠痛。陰涸陽浮。當用清上納下一法。
洋參 丹皮 麥冬 人中白 阿膠 沙參 玉竹 枇杷葉 桑葉 生藕 橘白
(案9)咳嗆咽痛,惡風內熱。陰傷及陽,已成怯候。
阿膠 人中白 川貝 沙參 米仁 橘白 生蛤殼 枇杷葉 白花百合
(案10)便溏下血,脾腎兩虛,兼之氣逆自汗,六脈無力。頗有衰脫之險,甚為棘手。
黃耆 白芍 山藥 於術 五味 炙草 菟絲餅 棗仁 紅棗
四、咳嗽門(二十二方)
(案1)風溫傷肺,咳嗽多痰。治以辛涼解散。
桑葉 薄荷 半夏 枳殼 象貝 杏仁 橘紅 桔梗 花粉 冬瓜子
(案2)風溫於肺化熱,氣急咳嗆,痰多色黃,脈來右寸浮大。轉用瀉白法。
桑白皮 杏仁 花粉 橘紅 地骨皮 川貝 米仁 冬瓜子 馬兜鈴 枇杷葉
(案3)風溫化燥,咳嗽氣逆,喉癢。仿瀉白意,以清肺金。
桑葉 杏仁 沙參 米仁 地骨皮 川貝 花粉 生草 冬瓜子 枇杷葉
(案4)血溢後,咳嗆不止,咽痛失音,六脈弦數。肺絡傷而津不上承,殊非小恙。
紫菀 麥冬 米仁 阿膠 沙參 人中白 橘白 川貝 雞子白
(案5)七情鬱結,燥火內燃,咳逆咽乾,左脈弦大。治以仲景法。
川連 雞子黃 沙參 人中白 阿膠 麥冬 石決明 橘白 知母 枇杷葉
(案6)久咳不已,畏風,脈數。腠理疏,津液虧。固表育陰。
生黃耆 山藥 麥冬 川貝 阿膠 沙參 知母 橘白 冬桑葉 紅棗
(案7)咳嗆膈痛,脈來弦數。肝熱射肺。防絡傷咯血。
旋覆花 蘇子 鬱金 杏仁 半夏 冬瓜子 桑葉 橘紅 石決明
(案8)久咳不已,咽痛失音。虛火刑金,勢欲成怯。
熟地 沙參 川貝 人中白 杞子 麥冬 橘白 蛤殼 枇杷葉 雞子黃
(案9)嗽久腰痛。水虧火動,須早圖治。
生地 麥冬 女貞 懷牛膝 沙參 龜板 茯神 川貝 橘白 桑葉
(案10)脾氣虛而津不上承。久咳不已,色脈少神。補土生金。
炒白朮 麥冬 米仁 沙參 川貝 茯神 棗仁 山藥 橘白
(案11)久咳形衰,脈來無力。肺腎並虧。仿金水六君法。
熟地 麥冬 茯苓 沙參 龜板 蛤殼 枇杷葉 橘紅 百合
(案12)痰嗽不爽,六脈弦大。肝火刑金,恐絡傷動血。
旋覆花 蘇子 川貝 代赭石 杏仁 鬱金 桑葉 橘紅 牛膝
(案13)久咳不已,嘔逆自汗。陰損及陽,勞怯之基難治。
黃耆 沙參 川貝 橘白 熟地 麥冬 茯神 山藥 牡蠣 枇杷葉
(案14)遠年久咳,色脈少神。肝腎虛,水泛為痰。急宜培補。
黨參 熟地 川貝 橘白 於術 杞子 杏仁 茯神 牡蠣 胡桃肉
(案15)濁飲凝踞,積飲為痰。《金匱》以內飲治腎,外飲治脾。起經有年,太陰、少陰同病。宗仲景法,以溫藥和之。
桂枝 茯苓 生薑 陳皮 白朮 炙草 半夏 金匱腎氣丸
(案16)久嗽欲嘔。病在肺胃,膩補不合。
黨參 半夏 茯神 川貝 於術 橘白 麥冬 米仁 石決明 竹茹
(案17)久嗽咽痛,脈來細數。肝腎陰虧。甚為棘手。
沙參 麥冬 人中白 元武板 熟地 紫菀 橘白 白花百合 枇杷葉 雞子黃
(案18)內熱咳嗆,心煩少寐,病延一載,肉削神衰。操勞過度,水虧火動。法宜清補。
生地 天冬 茯神 牡蠣 熟地 麥冬 棗仁 橘紅 竹茹 枇杷葉
(案19)久嗽脈弱。先後二天均虛。若過投寒涼,必致胃損減食。
炒熟地 杞子 麥冬 炒於術 茯神 橘白 玉竹 山藥 川貝
(案20)久嗽咽乾。肺胃津虧。仿《金匱》麥門冬湯法。
沙參 生草 川貝 橘白 麥冬 米仁 人中白 川斛 桑葉 紅棗
(案21)久咳不已,咽乾作痛。乃肝風熾,肺陰傷也。診六脈弦數,惟恐絡傷動血。仿嘉言清燥法。
桑葉 枇杷葉 川貝 阿膠 麥冬 人中白 石決明 杏仁 鬱金
(案22)久嗽失音,舌紅脈弦。邪郁肺金,外寒內熱所致。仿仲景法。
麻黃 杏仁 桔梗 桑葉 石膏 生草 射干 鬱金 馬兜鈴 枇杷葉 雞子白
五、吐血門(二十六方)
(案1)咳痰帶血,六脈洪大。溫邪傷肺,不宜早進補。
桑白皮 丹皮 川貝 橘紅 地骨皮 知母 杏仁 米仁 冬瓜子 茅根
(案2)咳頻震絡,絡傷,痰中帶血,脈來弦大。只宜薄味,以清上焦。
桑葉 沙參 知母 茜草 地骨皮 麥冬 花粉 川貝 鬱金 藕節
(案3)咳逆見紅,脈象弦大。肺胃之火迫血妄行。治以甘寒。
犀角 丹皮 知母 茜草 鮮生地 麥冬 丹參 淮牛膝 生白芍 茅根
(案4)畜血妄行,胸膈作痛,脈弦大。陽絡傷也。此必雜絡之瘀未淨,不宜早投滋膩。暫用通絡一法。
歸鬚 蘇子 丹參 石決明 桃仁 鬱金 茜草 懷牛膝 橘紅 新絳
(案5)咳逆傷絡,失血,胸膈作痛。病久脈虛,刻難取效。
生地 阿膠 沙參 茜草 丹皮 麥冬 橘紅 石決明 牛膝 桑葉
(案6)熱逼陽絡,血溢頗多,脈來數大。適意靜養。
川連 丹皮 茜草 生白芍 阿膠 丹參 石決明 茅根 旱蓮草 牛膝
(案7)上焦鬱熱,咳血多痰,六脈弦緊。治以清潤。
桑葉 地骨皮 杏仁 茜草 紫菀 麥冬 川貝 鬱金 蛤殼 犀角 茅根
(案8)久嗽見紅,脈來細數。肺絡傷也。殊非輕恙。
紫菀 丹皮 沙參 川貝 阿膠 茜草 麥冬 米仁 橘紅 桑葉
(案9)三載血發,火動絡傷也。恐咳嗆日甚,延成怯候。
生地 麥冬 石決明 女貞 沙參 丹參 牛膝 旱蓮 茅根 橘紅
(案10)陰不戀陽,咳血脈數。乃勞怯之見端,切勿輕視。
生地 蘇子 牛膝 女貞 丹皮 橘紅 元武板 石決明 生白芍 桑葉
(案11)內傷失血,血虛則氣喘、脈數。陰不戀陽也。以致下午潮熱,飲食日減。乃下損及中,最難向愈。
黨參 阿膠 茯神 沙參 牡蠣 牛膝 橘白 枇杷葉 棗仁 麥冬
(案12)失血過多,營絡空虛。脅肋跳動,行走喘促。從肝腎引陽下納,希圖寸效。
黨參 阿膠 牡蠣 熟地 白芍 紫石英 胡桃肉 棗仁 牛膝
(案13)氣衝絡傷,失血咳嗆。治以清上納下,勿使延入怯門。
熟地 杞子 棗仁 沙參 阿膠 茯神 麥冬 橘紅 紫石英 枇杷葉
(案14)失血後,咳逆不已,纏綿一載。陰損及陽,怯象已成。
熟地 沙參 丹皮 阿膠 麥冬 橘紅 茯神 山藥 牡蠣
(案15)久嗽見紅,繼以足痿。此由血去陰虧,無以營養筋骨。症屬下盛上虛,非朝夕所能取效。
熟地 歸身 沙參 龜板 杞子 川斷 麥冬 米仁 橘白 枇杷葉
(案16)血症頻發,延至心悸不安,遍體作痛。乃氣不攝血,營絡空虛。勞怯之基,急宜進補。
黨參 棗仁 麥冬 阿膠 白芍 橘白 牛膝 杞子 茯神
又方:去白芍、黨參、橘白、杞子,加熟地、人參、女貞、炙草 另煎併入。
(案17)肝氣久郁,絡傷血溢。
制洋參 石決明 茜草 蘇子 生白芍 丹參 鬱金 牛膝 茯苓 生藕
(案18)大血失後,陰損及陽,以致色脈少神。近乎怯候。宜甘溫納補。
炙黃耆 杞子 棗仁 橘白 大熟地 茯神 山藥 牡蠣 麥冬 紅棗
(案19)失血後,咳逆不已,頻發寒熱。表裡均虛。
生耆 沙參 茯神 熟地 麥冬 橘白 蘇子 杞子 牛膝
(案20)失血後,延至咳嗆,遺泄便溏。二氣交傷,保扶後天。
黨參 沙參 山藥 橘白 於術 麥冬 茯苓 女貞 金櫻子 紅棗皮
(案21)努力絡傷,膈痛咳血。
蘇子 丹參 丹皮 川貝 鬱金 茜草 橘紅 牛膝
(案22)咳嗆失血。肝肺鬱熱為患。法當清理。
羚羊角 丹皮 川貝 桑葉 丹參 橘白 黑山梔 石決明 米仁
(案23)驟然咳血,膈悶頓痛,舉動氣促,脈來洪數。此溫邪震絡也。恐有留瘀未淨,不必急於止澀。
犀角 丹皮 鬱金 石決明 制軍 茜草 蘇子 橘紅 牛膝 生山七(磨沖)
(案24)身心過勞,絡傷血溢。幸不咳嗆,可保無慮。
熟地 丹皮 茯神 阿膠 丹參 棗仁 遠志 女貞 牛膝
(案25)久嗽失血,畏風頭暈。上實下虛,近乎怯候。
生黃耆 麥冬 川貝 茯神 沙參 阿膠 橘白 女貞 龜板 桑葉
六、肺痿門(二方)
(案1)久嗽咽乾,頻吐涎沫。此肺失清肅,不能輸精上布。症屬肺痿,不治。
紫菀 沙參 天竹黃 白及 麥冬 米仁 生草 橘白 白花百合 雞子白
(案2)久嗽失音,喉中哽痛。津液內傷,不司上承,是為肺痿重候。
沙參 川貝 百合 橘白 麥冬 米仁 人中白 冬瓜子 枇杷葉 生草
七、遺精門(四方)
(案1)素體陰虛,相火易動,為夢遺精。法當養陰,佐以固下。
大生地 黃柏 丹皮 女貞 元武板 知母 茯神 芡實 金櫻子 白蓮鬚
(案2)心悸遺精,脈虛無力。由陰不戀陽所致。惟清心固腎,俾得水火交合,病當漸減。
熟地 棗仁 麥冬 遠志 杞子 茯神 五味 芡實 金櫻子 桂圓肉 湘蓮
(案3)心腎不交,精滑少寐。
洋參 五味 茯神 麥冬 遠志 柏子仁 蓮鬚 棗仁 牡蠣
(案4)陽不交陰,為夢遺泄。治從心腎。
丸方:大熟地(四兩) 丹皮(三兩) 茯神(二兩) 旱蓮草(二兩) 元生地(四兩) 麥冬(三兩) 女貞(二兩) 白龍骨(三兩) 線膠(三兩) 芡實(二兩) 廣皮(二兩)
共為末,用金櫻膠二兩和作丸。每早四錢,白湯送下。
八、淋濁門(八方)
(案1)便濁脈數,濕熱下注也。法當分利。
萆薢 澤瀉 通草 赤苓 米仁 黃柏 竹茹 草梢 豬苓
(案2)便濁莖痛,心熱移於小腸。仿導赤意。
細生地 木通 赤苓 生山梔 丹皮 草梢 琥珀 澤瀉 淡竹葉
(案3)久濁元虛,脈來無力。法當建中,佐以升清。
制白朮 赤苓 草梢 山藥 萆薢 澤瀉 升麻 米仁
(案4)膀胱絡傷,尿血莖痛。法當祛瘀升清。
制軍 桃仁 萆薢 歸鬚 赤苓 生草梢 黑山梔 牛膝 升麻
(案5)尿血作痛,小腹堅,大便秘,脈來緊大。下焦鬱熱所致。恐有瘀滯。
制軍 桃仁 延胡索 赤苓 歸鬚 瓜蔞皮 生草梢 澤瀉 黑山梔 琥珀末
(案6)血淋莖痛,脈來弦大。濕熱下注。法當分利。
細生地 川柏 赤苓 草梢 丹皮 萆薢 澤瀉 車前 牛膝
(案7)熱入膀胱,尿血莖痛。治以養陰通腑。
細生地 丹皮 阿膠 澤瀉 甘草梢 川連 赤苓 萆薢 血餘炭 琥珀末
(案8)濕熱下注,兼之努力絡傷,腰膂痠痛,尿血莖痛。法當破瘀分利。
制軍 瞿麥 海金沙 赤苓 歸鬚 杜牛膝 草梢 澤瀉 麝香末(七釐)
九、腫脹門(二十二方)
(案1)寒濕內阻氣分,統體浮,脈不應指。法當溫解分清。
生茅朮 桂枝 赤苓 木香 川樸 半夏 豬苓 廣皮 車前 椒目 老薑
(案2)泄瀉浮腫,寒濕傷中。仿苓薑朮桂法。
茅朮 乾薑 陳皮 桂枝 赤苓 川樸 澤瀉 半夏 車前
(案3)腹脹痰多,脾虛挾濕也。法當燥土分清。
茅朮 陳皮 蔞皮 赤苓 半夏 蘇子 萊菔子 澤瀉 車前 椒目 煨姜
(案4)寒濕阻遏氣分,乘脾為脹,入肺為咳。先宜開泄。
麻黃 半夏 蘇子 丹皮 陳皮 赤苓 車前 川樸 澤瀉
(案5)中虛濕困,統體浮腫,六脈模糊。法當分利。
茅朮 半夏 赤苓 白朮 陳皮 米仁 車前 川樸 澤瀉
(案6)腹脹食減,四肢不暖。脾腎陽衰。法當溫補。
白朮 附子 茯苓 白芍 肉桂 菟絲子 廣皮 澤瀉 車前 赤小豆
(案7)足脹浮腫,六脈沉微。真火衰而濕濁用事。宜乎通陽分利。
茅朮 附子 赤苓 於術 炮姜 澤瀉 車前 半夏曲 牛膝
(案8)脾陽虛而積飲為脹。法當燥土分利。
生茅朮 半夏 米仁 萊菔子 生白朮 陳皮 赤苓 葶藶子 蘇子 冬瓜子 牛膝
接方:黨參 安桂 茯苓皮 香附 於術 菟絲 益智 牛膝 砂仁 車前
(案9)腹脹脈軟,陽微挾濕。法當分利。
茅朮 茯苓皮 香附 大腹皮 於術 益智仁 車前 海金沙 赤小豆 焦穀芽
(案10)腹膨食減,乃中虛積濕。恐延成單腹脹。
川樸 半夏 澤瀉 木香 陳皮 麥冬 米仁 赤苓 砂仁
(案11)統體浮腫,便溏溺澀。陽微挾濕。法宜溫利。
生茅朮 炮姜 半夏 赤苓 生於術 椒目 陳皮 澤瀉 萆薢 車前
(案12)腹膨泄瀉,六脈模糊。陽虛濕困,恐其中端。
生白朮 半夏 赤苓 木香 川樸 陳皮 澤瀉 白芍 蔻殼 煨姜
(案13)脹久腹膨,木犯土位。此疾根深,刻難取效。
半夏 白芍 瓜蔞皮 陳皮 鬱金 益智仁 米仁 白蔻殼 茯苓
(案14)腹脹食減,木鬱侮土。延久氣虛。宜乎溫補。
制白朮 炮姜 蔻殼 茯苓 白芍 香附 車前 益智 澤瀉
(案15)腹脹氣喘,脈不應指。脾腎陽衰。仿《金匱》腎氣法。
熟地 安桂 牛膝 半夏 於術 附子 車前 陳皮 赤苓 沉香
(案16)上下血溢,腹痛作脹。由絡虛氣滯,殊非輕恙。
制白朮 菟絲 白芍 炮姜 半夏 木香 車前 赤苓 大腹皮
(案17)失血過多,陰傷及陽,腹中膨脹,脈來細數。宗補火生土法,以圖寸效。
黨參 安桂 菟絲子 於術 川附 牛膝 赤苓 益智仁 車前
(案18)此單腹脹也,由中虛積濕所致。
炒白朮 附子 澤瀉 安桂 菟絲 牛膝 白芍 赤苓 車前
(案19)氣虛挾濕,統體浮腫。法當燥土分利。
炒茅朮 半夏 米仁 防己 香附 陳皮 赤苓 澤瀉 木瓜 冬瓜子
(案20)腹鳴作脹,脈來虛軟。脾腎陽衰。法當溫補。
炒黨參 茅朮 半夏 安桂 制於術 益智 陳皮 茯苓 鬱金 紫石英
(案21)溫盛之軀,加以穢邪內滯,胸腹作脹。恐有中滿之患。
藿梗 半夏 大腹皮 車前 蔞皮 陳皮 萊菔子 澤瀉
十、黃疸門(二方)
(案1)濕熱外越,肌膚髮黃。法當燥土分利。
生白朮 赤苓 米仁 萆薢 茵陳 澤瀉 黑山梔 山藥 通草 冬瓜子
(案2)遍體發黃,由暑濕鬱蒸所致。
茅朮 半夏 藿香 通草 川樸 陳皮 茵陳 澤瀉 米仁 六一散
十一、噎膈反胃門(六方)
(案1)納食格拒,甚則吐涎。木鬱侮土,氣滯痰凝所致。議與苦降辛通,以圖寸效。
川連 半夏 鬱金 白芍 乾薑 陳皮 代赭 杏仁
(案2)脾腎陽衰,納穀不運,脈來沉細。近乎膈候。
黨參 半夏 茯苓 白芍 於術 陳皮 肉桂 益智 代赭粳米
(案3)朝食暮吐,六脈沉弱。中土陽衰,腐谷無權也。法當補土通陽。
黨參 乾薑 陳皮 益智 於術 半夏 茯苓 白芍
(案4)納食哽塞,大便艱難,脈來軟弱無力。積勞內傷,陽結於上,陰衰於下,是為關格之漸。姑擬溫通一法,以圖幸功。
黨參 半夏 白芍 益智 肉桂 陳皮 茯苓 鬱金 蘇子 蓯蓉
(案5)食阻便艱,脈來弦數。操勞陽亢,肺津胃液日漸消耗,是為關格之見端。須身心安逸,病可漸卻,慎勿徒恃藥功。
黨參 川斛 杏仁 橘白 沙參 麥冬 米仁 水梨汁(一小杯) 胡麻仁
(案6)胸膈作痛,納食塞逆。氣鬱傷絡也。惟恐成格。
旋覆花 半夏 益智 代赭石 陳皮 蘇子 鬱金 白芍 茯苓
十二、痞塊門(八方)
(案1)中虛挾濕,結痞漸大,脈細模糊。久防滿腹。
茅朮 半夏 澤瀉 炮姜 陳皮 白芍 蔞皮 赤苓 鬱金
(案2)素患痞結,延成腹脹便溏。脾虛挾濕也。不易調治。
茅朮 半夏 赤苓 炮姜 白朮 陳皮 車前 腹皮 澤瀉 冬瓜子
(案3)左脅下結痞作痛,飲食減少,形衰脈弱。此屬木邪侮土,症勢不輕。
歸身 半夏 木香 茯苓 白芍 陳皮 蔻仁 鬱金 川楝子 穀芽
(案4)肋痞脹滿,右脈弦滑。恐有停飲。燥土分消。
茅朮 半夏 澤瀉 川楝子 陳皮 鬱金 蔞皮 赤苓 木香
(案5)宿痞為患,延至腹滿,食減便溏,脈軟無力。脾土陽衰也,殊非輕恙。
黨參 半夏 茯苓 白朮 陳皮 白芍 木香 菟絲子 煨肉果
(案6)痞脹減食,四肢無力。
於術 半夏 茯苓 藿香 川薢 陳皮 白芍 木瓜
(案7)脅痞不和,勞動作痛。脾土衰,肝木旺也。培土抑木為主。
炒於術 白芍 木瓜 歸身 雲苓 木香 炙草 龜板 橘葉
丸方:黨參 歸身 澤瀉 扁豆 於術 雲苓 香附 砂仁 木瓜 橘葉
十三、嘔吐門(五方)
(案1)嘔逆膈痛,肝胃不和也。法當通陽。
半夏 乾薑 茯苓 陳皮 吳萸 益智 炙草 白芍 香附
(案2)膈痛吐沫,脈象模糊。中虛積飲。燥土通陽。
茅朮 半夏 乾薑 藿梗 泡吳萸 陳皮 茯苓 炙草 益智仁 砂仁
(案3)寒濕僭踞,嘔逆自汗,六脈不揚。殊非輕恙。擬平胃理中法。
茅朮 川附 陳皮 川樸 乾薑 藿梗 吳萸 半夏 赤苓
(案4)納食嘔吐,脈來細軟。土衰木乘。宗仲景法。
旋覆花 半夏 茯苓 代赭石 陳皮 藿梗 烏梅 乾薑 白芍
(案5)納食則嘔,舌本乾紅。中氣虛,肝火上衝。殊非輕恙。
黨參 半夏 茯苓 藿梗 川斛 陳皮 白芍 穀芽
十四、噫噯門(三方)
(案1)吞酸噯氣,木邪侮土也。恐久延成格。
川連 半夏 雲苓 乾薑 陳皮 藿梗 代赭 白芍 炙草
(案2)噫氣吞酸,中虛濁逆。
制白朮 乾薑 陳皮 雲茯苓 益智仁 白芍 代赭石 半夏 旋覆花
(案3)肝膽鬱熱,噯氣吞酸。暫用左金法。
川連 半夏 白芍 陳皮 茯苓 吳萸
十五、胸痹門(六方)
(案1)胸次作痛,六脈模糊。濕、熱、痰阻氣,清陽不運也。仿平胃法。
茅朮 半夏 蔞皮 川樸 陳皮 蘇子 杏仁 乾薑 赤苓
(案2)胸悶作痛,短氣脈沉。清陽失展,氣機不利也。宗《金匱》法。
瓜蔞仁 半夏 桂枝 陳皮 薤白 川樸 乾薑 枳殼
(案3)膈痛頻發,色脈少神。絡不通也。防失血。
旋覆花 歸鬚 陳皮 新絳 鬱金 白芍 青蔥管 蘇子 柏子仁
(案4)胸次作痛,痛久入絡。恐有瘀滯,暫用疏通。
歸鬚 蔞皮 陳皮 桃仁 鬱金 延胡索 瓦楞子 蘇子 川楝子
(案5)憂悶不舒,生陽日窒,胸痹嘔逆。恐延成格。
旋覆花 乾薑 鬱金 代赭石 益智仁 白芍 半夏 陳皮 蔞皮
(案6)此胸痹候也,由痰、氣、食膠結而成。
生白芍 半夏 益智仁 瓜蔞皮 乾薑 陳皮 蔻仁 建曲
十六、喘哮門(十方)
(案1)肺虛感寒,喘哮不臥。先宜表散。
麻黃 乾薑 半夏 蘇子 桂枝 杏仁 陳皮 川樸
(案2)三年久喘,土衰無以生金也。膩補不合。
於術 半夏 款冬花 沙參 陳皮 杏仁 牛膝 茯苓 川貝
(案3)喘逆自汗,脈數無力。陰涸陽浮,氣散失納。法當收攝固元。
熟地 杞子 萸肉 茯苓 麥冬 五味子 山藥 橘白 牛膝 胡桃肉
(案4)肺腎久虛,多痰喘逆。仿金水六君 法。
熟地 半夏 茯苓 川貝 於術 陳皮 牡蠣 蘇子 牛膝 胡桃肉
(案5)脈沉氣喘,背冷腰痛。肺腎虛寒。法當溫補。
熟地 杞子 補骨脂 半夏 附子 牛膝 牛膝炭 陳皮 蘇子 胡桃 沉香
(案6)舉動喘促,脈來細。元海根微,氣逆上泛。理當補納。
黨參 山藥 茯苓 青鉛 熟地 川貝 牡蠣 胡桃 杞子 橘白 牛膝
(案7)喘急多痰,右脈弦滑。中氣虛而停飲上逆。法當燥土祛邪。
茅朮 半夏 茯苓 蘇子 白朮 陳皮 牡蠣 杏仁
(案8)氣逆痰喘。陽虛積濕。擬以降氣,滌痰,祛濕。
旋覆花 茅朮 半夏 乾薑 代赭石 川樸 陳皮 赤苓 蘇子 沉香
(案9)氣喘咳逆,脈來少力。可見此火無根。必須補納。
洋參 麥冬 橘白 牛膝 沙參 丹皮 牡蠣 磁石 熟地 茯神
(案10)金水兩虛,易感痰喘,脈來細軟。理當進補。
生黃耆 五味 茯苓 款冬花 於術 杞子 橘紅 胡桃肉 麥冬 牡蠣
十七、痰門(六方)
(案1)痰火內擾,心悸不安。治以清熱疏郁,佐以滌痰。
川連 陳皮 棗仁 石菖蒲 鬱金 枳實 麥冬 石決明 半夏 茯苓
(案2)肝火挾痰,肢麻頭暈,左脈弦數。惟恐僕跌。
羚羊角 陳皮 蒺藜 牛膝 石決明 歸身 杏仁 竹茹 半夏 白芍
(案3)胸次作痛,甚則嘔逆。濕痰留滯,上千清道。宗平胃法。
生茅朮 半夏 乾薑 萊菔子 川樸 陳皮 杏仁 赤苓 藿梗
(案4)中虛積濕,濕多生痰,陽氣日衰,四肢厥冷。仿《金匱》苓朮薑桂意。
茅朮 乾薑 陳皮 赤苓 桂枝 川樸 半夏 枳實
(案5)風溫傷肺,肺氣不通。痰唾如膠,脈細弦滑。議與微辛微苦之屬。
金沸草 陳皮 蘇子 冬瓜子 瓜蔞仁 川貝 蛤殼 半夏 杏仁 桑葉
(案6)頭暈不寐,六脈緊數。乃肝火挾痰。防其僕中。
羚羊角 陳皮 麥冬 鬱金 何首烏 棗仁 石決明 蒺藜 半夏 茯神
十八、痰飲門(五方)
(案1)膈脹嘔逆,腹中漉漉有聲。此屬肝胃陽衰,痰飲內聚。仲景謂:飲邪當以溫藥和之。議與苓桂朮甘湯。
生茅朮 炙草 半夏 川桂枝 乾薑 陳皮 赤苓 川樸 澤瀉
(案2)腹痛膈脹,甚則嘔逆。乃脾陽失運,飲邪阻氣使然。法當燥土溫中。
茅朮 鬱金 陳皮 桂枝 半夏 赤苓 乾薑 姜皮 藿梗
(案3)痰飲挾氣,木火上逆。膈脹脈弦。膩補不合。
蘇子 半夏 鬱金 瓜蔞皮 陳皮 蒺藜 生米仁 茯苓 山梔
(案4)痰飲上泛,納食艱運,中下兩焦陽微也。脈象沉弱不揚。治以通陽滌飲。
茅朮 益智 蘇子 代赭石 肉桂 半夏 杏仁 雲茯苓 乾薑 陳皮
(案5)久嗽中虛,痰飲內聚,形衰脈弱。症勢非輕。
黨參 川貝 米仁 沙參 麥冬 橘白 於術 茯苓 半夏曲
十九、瘧疾門(五方)
(案1)瘧久傷陰。膈脹,煩悶而渴。
青蒿 陳皮 白芍 通草 藿梗 蔞皮 山梔 冬瓜子 赤苓 鬱金
(案2)惡寒內熱,不時自汗。症屬類瘧,培本為是。
生耆 白芍 牡蠣 首烏 川斛 茯苓 川貝 陳皮 鱉甲
(案3)久瘧不已,咳逆盜汗,色脈少神。殊非輕恙。
生耆 麥冬 棗仁 紅棗 首烏 川貝 牡蠣 桑葉 沙參 橘紅 茯神
(案4)瘧發作瀉,脘悶腹痛。此屬暑濕穢濁,內傷氣分。議正氣散法。
藿梗 白芍 赤苓 川樸 半夏 澤瀉 蘇梗 陳皮 省頭草
(案5)暑濕傷氣,寒熱腹痛且脹,脈不條達。太陰瘧也。
藿香 蔞皮 陳皮 澤瀉 川樸 半夏 赤苓 米仁 大豆卷 六一散
二十、瀉痢門(十四方)
(案1)久瀉不已,繼之腹脹食減。脾腎陽微也。法當溫補。
制於術 肉果 半夏 茯苓 附子 補骨脂 陳皮 木香 炮姜 白芍
(案2)久瀉不止,色脈少神。脾腎陽虛,殊非輕恙。
黨參 炙草 白芍 廣皮 於術 菟絲 木香 荷蒂 茯苓 炮姜
復診:黨參 炮姜 白芍 於術 肉果 補骨脂 茯苓 五味 炙草
三診:依前方加霞天膏、砂仁末
(案3)過食不能運化,非脹即瀉。胃強脾弱。法當溫補己土。
黨參 山藥 菟絲 煨姜 於術 木香 扁豆 紅棗 茯苓 陳皮 白芍
(案4)暑濕內傷氣分,腹痛紅痢,延為䐜脹減食。中虛邪伏,病勢不輕。
生於術 生芍 陳皮 澤瀉 木香 半夏 赤苓 藿梗 鮮佛手
(案5)濕熱內蒸,腹痛下痢。暫用香連法。
川連 赤苓 生芍 省頭草 木香 藿梗 銀花 六一散 川樸 陳皮
(案6)由瘧轉痢,痢久傷陰。
制於術 歸身 炙草 升麻 熟地炭 茯苓 柴胡 紅棗 白芍 陳皮
(案7)久痢延至腹脹,六脈細軟。陰陽兩傷也。必須溫補。
黨參 炮姜 補骨脂 澤瀉 於術 茯苓 陳皮 車前 附子 白芍
(案8)久痢脈微,命門陽衰也。若不急進溫補,惟恐延成腫脹。
黨參 炮姜 白芍 於術 山藥 五味 茯苓 陳皮 補骨
(案9)久痢,下體畏寒。陰陽二氣交,已屬休息重症。
白朮 木香 茯苓 熟地 鹿角霜 白芍 肉果 杞子 補骨脂
(案10)久痢傷及腎陰。法當固攝下焦為治。
熟地炭 山藥 白芍 禹餘糧 炒於術 五味 阿膠 赤石脂 枸杞 升麻
(案11)瘧後下痢,納食艱運,六脈沉弱無力。此屬命火衰微,必須溫補。
黨參 煨肉果 補骨脂 於術 炮姜 益智 茯苓 白芍 炙草
(案12)濕熱內侵,痛瀉脈數。
茅朮 白芍 廣皮 澤瀉 川連 赤苓 川樸 半夏 藿梗
二十一、便血門(四方)
(案1)陰虛內熱,腸紅脈數。
生地炭 地榆 陳皮 血餘炭 丹皮 槐米 炙草 柿餅炭 白芍 茯苓
(案2)便後下血,陰絡傷也。
熟地炭 山藥 陳皮 地榆 焦白朮 白芍 炙草 荷蒂 茯苓 萸肉
(案3)便溏下血,脾腎兩傷。刻難取效。
黨參 木香 茯苓 於術 廣皮 五味 炮姜 炙草 紅棗
(案4)便血過多,脾失健運,神色萎黃。惟恐中滿。茲擬歸脾法,以圖向愈。
制於術 棗仁 菟絲 澤瀉 炒歸身 遠志 川斛 穀芽 茯神 木香
二十二、痿症門(六方)
(案1)兩足痠軟,六脈浮數無力。證屬骨痿,由陰虛內熱所致。宗虎潛法。
大熟地 知母 川柏 杜仲 甘杞子 元武板 川斷 陳皮 歸身 虎骨
(案2)此筋痿候也,由厥陰鬱熱所致。診左脈弦數。宜清營熱以舒筋。
羚羊角 歸身 木瓜 川斛 細生地 秦艽 鉤鉤 米仁
(案3)足肢痿蹙,水虧挾濕也。從脾調治。
生白朮 茯苓 木瓜 米仁 鹿角霜 川斷 防己 桑枝 歸身 杜仲
(案4)足痿不用,履走惟艱。肝腎兩損,刻難取效。
大熟地 川斷 蓯蓉 虎脛骨 甘杞子 杜仲 金狗脊 元武板 歸身
(案5)四肢不用,脈沉少力。脾腎虛寒。急宜溫補。
於術 杞子 鹿角霜 川斷 附子 虎脛骨 歸身 杜仲 大熟地
(案6)足膝痿軟,六脈無力。肝腎虛而挾濕也。須標本兩顧。
茅朮 杞子 茯苓 牛膝 歸身 鹿角霜 米仁 木瓜
二十三、痹症門(七方)
(案1)四肢痠痛,由風濕襲入經隧也。此屬痹症。
生茅朮 防風 秦艽 赤苓 川桂枝 羌活 歸身 薑黃
(案2)風濕入絡,四肢浮腫,痹之漸也。及早圖治。
茅朮 歸身 木瓜 五加皮 防風 川斷 米仁 細桑枝 赤苓 防己
(案3)陽虛挾濕,兩膝腫痛,六脈弦數。症勢不輕。
首烏 川柏 木瓜 於術 秦艽 防己 萆薢 米仁 赤苓
(案4)風邪入絡,四肢腫痛。此屬痹症,治以宣通。
羚羊角 秦艽 薑黃 防風 桂枝 蒺藜 歸身 木瓜 桑枝
(案5)下體痹痛,脈來細軟。水中無火。法當溫補。
熟地 歸身 川斷 狗脊 麥冬 鹿角 杜仲 蒺藜
(案6)風濕化熱,灼及經絡,遊走脹楚。病名以痹。
桂枝 羌活 蒺藜 石膏 歸身 薑黃 防風 秦艽 威靈仙
(案7)四肢痠痛,間發寒熱。由風入脈絡使然。先宜解散。
桂枝 羌活 歸身 半夏 防風 秦艽 薑黃 蒺藜
二十四、不寐門(三方)
(案1)陽不交陰,寤不成寐,飲食日減,脈來弦數。暫用半夏瀉心法。
川連 茯神 石決明 生甘草 麥冬 半夏 遠志 竹茹 棗仁 陳皮
(案2)夜不能寐,時成驚悸。由深思鬱結,陽不戀陰也。治以苦泄,佐用安神。
炒川連 棗仁 半夏 煅龍齒 麥冬 茯神 陳皮 柏子仁 鬱金 菖蒲
(案3)心煩頭暈,寤不成寐。五火內熾也。左脈弦大,治以苦泄。
川連 橘白 白芍 鬱金 龍膽草 杏仁 黑梔 竹茹 半夏 茯神 石決明
二十五、三消門(一方)
(案1)陰虧陽亢,嘔惡煩渴。此屬上中消之候。從肺胃主治。
生石膏 丹皮 生草 川斛 麥冬 地骨皮 沙參 知母 白芍 蘆根
二十六、癇症門(二方)
(案1)厥頻發,心悸脈數。由肝鬱氣亂使然。先清後補。
羚羊角 半夏 棗仁 鬱金 麥冬 陳皮 蒺藜 茯苓 石決明 菖蒲
(案2)肝膽鬱熱,膈脹神昏,六脈弦緊。惟恐癇厥。
川連 陳皮 黑梔 鬱金 鉤鉤 蒺藜 半夏 石決明 茯神
二十七、胃脘痛門(八方)
(案1)脘痛徹背,甚則嘔水。肝邪犯胃。治以辛通。
半夏 乾薑 延胡 蔞皮 陳皮 鬱金 白芍 茯苓也。當此形衰脈弱,必須溫補。
(案2)肝鬱化火犯胃,脘痛內熱。治以苦泄辛通。
川連 炒延胡 半夏 白芍 川楝 鬱金 橘白 石決明 黑梔 橘葉
(案3)胃脘作痛,痛久入絡,近兼咳嗆。惟恐失血。
歸鬚 蘇子 橘紅 延胡索 桃仁 鬱金 川楝 新絳 瓦楞子 石決明
(案4)頻發脘痛,嘔吐涎沫。陽微濁逆也。理宜治以辛溫,俾得陽通濁泄,庶可向安。
半夏 陳皮 炒白芍 蔻仁 乾薑 茯苓 桂枝 益智仁
(案5)胃痛食減,脈來細軟。中陽失運也。治以溫通。
姜半夏 泡吳萸 益智 制白朮 陳皮 良薑 茯苓 蔻仁
(案6)胃脘久痛.飲食減少。陽氣失運
黨參 乾薑 肉桂 於術 雲苓 益智 白芍 鬱金 炙草
(案7)中脘痛脹,頻發不已。必有痰瘀阻滯胃絡。暫用疏通。
瓜蔞仁 半夏 鬱金 白芍 瓦楞子 陳皮 蘇子 延胡
(案8)肝陽逆犯胃絡,中脘作痛。治以苦辛泄降。
川楝子 陳皮 石決明 黑梔 炒延胡 蔞皮 鬱金 青橘葉 半夏 白芍
二十八、腹痛門(六方)
(案1)客寒犯胃,腹痛不止。法當治以溫通。
川樸 吳萸 半夏 木香 乾薑 蔞皮 陳皮 蔻仁
(案2)腹脹脈微,陽氣積衰也。法當溫理。
制白朮 泡姜 陳皮 木香 肉桂 益智仁 半夏 炙草
(案3)宿痞侮中,腹痛便瀉,飲食艱運。治以溫通。
茅朮 附子 赤苓 陳皮 白朮 炮姜 腹絨 白芍 木香 砂仁
(案4)胸腹作痛,由絡瘀所阻。治以辛通,通則不痛也。
歸身 瓦楞子 蔞皮 桂枝 桃仁 鬱金 陳皮 新絳 延胡 枳殼
(案5)腹痛畏寒,陽微濕困也。當用平胃合理中法。
生茅朮 炮姜 半夏 桂枝 製附子 川樸 陳皮 赤苓
(案6)下午繞臍腹痛,上逆噯氣。木侮土位也。莫作輕恙。
熟地 附子 半夏 於術 炮姜 陳皮 鬱金 紫石英 白芍
二十九、腰痛門(四方)
(案1)內熱腰痛,虛損之漸也。莫作輕視。
制首烏 歸身 川斷 鱉甲 丹皮 金狗脊 山藥 秦艽 銀柴胡
(案2)腰痛脈虛,腎陽不足也。法當溫補。
熟地 潼蒺藜 金狗脊 杞子 川斷 鹿角霜 歸身 杜仲 胡桃肉
(案3)腰背皆痛,少腹結瘕。下焦陽氣不運也。法當溫補,佐以宣通。
熟地 歸身 淡蓯蓉 杞子 川附 金狗脊 於術 小茴香 紫石英
(案4)腰痛目昏,肝腎內虧也。法當養陰。
首烏 丹皮 石決明 料豆衣 杞子 龜板 女貞 蒺藜
三十、頭痛門(四方)
(案1)頭汗畏風,不時作痛。乃衛陽虛而營陰損也。表裡兼顧。
生耆 白芍 茯神 首烏 女貞 甘菊 杞子 牡蠣 料豆衣
(案2)氣血俱虧,畏風頭痛。此疾根深,刻難取效。
生耆 白芍 甘菊 牡蠣 熟地 女貞 料豆衣 阿膠 杞子 茯神 歸身
(案3)肝陽化風上冒,頭巔作痛。宜以柔劑養之。
首烏 丹皮 牡蠣 生鱉甲 白芍 甘菊歸身 柏子仁 桑葉
(案4)頭痛膈脹,少陽鬱熱也。治以清疏。
柴胡 赤芍 陳皮 黑梔 鬱金 石決明 連翹 蔞皮 木通
三十一、眩暈門(七方)
(案1)頭暈脈滑,內風挾痰也。從肝胃調治。
羚羊角 陳皮 麥冬 天麻 川貝 石決明 半夏 杏仁 鉤鉤
(案2)肝風犯胃,頭暈嘔惡。
半夏 茯苓 黑梔 石決 陳皮 白芍 蒺藜 川斛
(案3)頭暈耳鳴,六脈弦滑。乃肝火挾痰為患。清先補後。
制首烏 陳皮 茯苓 黑山梔 蒺藜 甘菊 半夏 石決明 桑葉
(案4)陰虧陽亢,頭暈耳鳴。
生地 石決明 料豆衣 丹皮 鉤鉤 茯神 白芍 甘菊 桑葉
(案5)肝火挾痰,頭暈嘔惡。上實下虧,惟恐跌僕。
羚羊角 陳皮 天麻 蒺藜 石決明 黑梔 半夏 茯苓 牛膝
(案6)頭暈自汗,六脈細軟。此陽不戀陰也。法宜培補。
於術 茯神 五味 熟地 棗仁 陳皮 杞子 牡蠣 天麻
(案7)煩勞頭暈,六脈細軟。此屬水不涵木,厥陽化風。當從肝腎同治。
熟地 白芍 牡蠣 牛膝 杞子 茯神 元武板 甘菊 歸身 橘白 桑葉
三十二、耳目門(二方)
(案1)耳鳴目昏,由鬱熱上蒙清竅。治以辛涼輕劑。
羚羊角 連翹 石決明 山梔 蒺藜 甘菊 薄荷 夏枯草 桑葉
(案2)頭鳴不息,耳竅出水。由少陽鬱火上炎所致。
羚羊角 連翹 石決明 薄荷 山梔 蒺藜 甘菊 夏枯 龍膽草 牛膝 桑葉
三十三、鼻門(七方)
(案1)鼻竅不通,並多濁涕。由風熱爍腦而液下滲也。症屬鼻淵,法當辛散。
蒼耳 牛蒡 連翹 辛夷 白芷 (苦)丁茶 薄荷 蔓荊 荷葉邊
(案2)症屬鼻淵,業經數載。此係膽熱移腦,腦熱由清竅越泄也。治以清滋。
青蒿 桑葉 黑梔 鱉甲 丹皮 石決明 生甘草 苦丁茶 夏枯草
(案3)頭暈鼻衄,脈來細數。水虧火動也。治以育陰潛陽。
首烏 生白芍 牛膝 牡蠣 鱉甲 地骨皮 元參 茅根 丹皮 夏枯草
(案4)鼻衄咳嗆,不時頭暈。肺肝熱鬱也。法當清解。
桑葉 知母 麥冬 丹皮 沙參 石決明 杏仁 橘紅 地骨皮
(案5)鼻衄大發,六脈弦數。由陰虛陽亢所致。
元生地 龜板 茯神 炒川柏 丹皮 女貞 知母 炒側柏 元參 牛膝
(案6)膽熱移腦,鼻流穢涕,脈象弦數。治以辛散。
羚羊角 辛夷 丹皮 苦丁茶 龍膽草 甘菊 黑梔 乾荷邊 青蒿 石決明
(案7)陰虛內熱,鼻便紅。
生地炭 鱉甲 血餘炭 炒丹皮 米仁 澤瀉 炒白芍 茯苓 廣皮
三十四、咽喉門(七方)
(案1)咽痛失音,咳痰不爽,左脈弦緊。木火刑金也。仿仲景法。
川連 麥冬 川貝 橘紅 阿膠 杏仁 人中白 雞子黃 沙參 枇杷葉
(案2)咽乾失音,氣分燥也,究因津液虧而無以上供。仿喻氏法。
上清膠 枇杷葉 橘白 白花百合 冬桑葉 甜杏仁 北沙參 生雞子白 麥冬 人中白
(案3)咽間哽塞,由肝火挾痰所致。
金沸草 橘白 石決明 杜蘇子 天竺黃 甘草 苦杏仁 桔梗 麥冬
(案4)咽乾微痛,子舌下墜。此屬肝火上炎,殊非輕恙。
黃連 飛青黛 沙參 生草 丹皮 人中白 元參 桑葉 龍膽草 麥冬
(案5)咽生乳蛾,腎陰虧而肝陽熾也。先宜清理。
羚羊角 知母 生草 桔梗 丹皮 元參 青黛 冬桑葉 麥冬
(案6)咽喉痛痹,水不勝火也。滋陰為主。
細生地 麥冬 元參 生草 上阿膠 丹皮 女貞 雞子 沙參 人中白
(案7)此喉癬候也。由腎陰虧而肝陽化風。
川連 牡蠣 飛青黛 元參 阿膠 料豆衣 生草 淮膝炭 人中白
三十五、便閉門(三方)
(案1)少腹膨痛,二便不通。由肝腎鬱熱所致。治以苦泄。
制軍 全歸身 小茴香 車前 川連 川楝子 牛膝 小青皮 全瓜蔞
(案2)大便閉結,脈來沉遲。下焦陽氣失運。治以溫潤。
熟地 蓯蓉 紫石英 陳皮 附子 歸身 牛膝 松子肉 杞子 郁李仁
(案3)臟液乾枯,大便燥結。仿東垣通幽意。
元生地 蓯蓉 柏子仁 歸身 升麻 黑芝麻 紅花 郁李仁 紫石英
三十六、疝氣門(一方)
(案1)少腹作痛,陰囊脹墜。濕濁下注也。治以溫通。
生茅朮 赤苓 川楝子 川桂枝 萆薢 橘核 廣木香 小茴香 青皮
三十七、汗門(一方)
(案1)氣虛表弱,不時自汗。仿玉屏風法。
生黃耆 制於術 棗仁 防風 白芍 茯神
三十八、女科門(十六方)
(案1)經阻腹痛。由氣鬱結,血不流行也。治以宜通。
歸鬚 茺蔚子 川楝子 紅花 延胡索 制香附
(案2)身心過勞,月事反旺,血不榮肝,內風煽爍。以致咳逆不已,心神不安。務宜靜養調治。
陳阿膠 麥冬 茯神 生白芍 棗仁 川貝 沙參 陳皮 牡蠣
(案3)經下頗多,心煩口渴,陰虧陽亢也。六脈不靜,治以滋補。
制洋參 丹皮 白芍 上清膠 麥冬 丹參 生地 茯神 烏鰂骨
(案4)經期腹痛,帶下不已。乃中虛挾濕,清不勝濁也。從肝胃調治。
制於術 白芍 香附 烏鰂骨 茯苓 上官桂 艾絨 陳皮 歸身
(案5)肝強脾弱,胸痛作脹,癸水不行,脈來細軟。理宜調氣和血。
制於術 紅花 香附 全當歸 赤芍 艾絨 茯苓 茺蔚子 蘇梗
(案6)經閉腹痛。恐有敗瘀阻絡,防其大下。
全當歸 延胡索 青皮 元紅花 丹參 蘇梗 茺蔚子 紫石英 澤蘭
(案7)陰虛內熱,經漏淋漓。仿仲景復脈法。
黨參 阿膠 白芍 烏鰂骨 生地 麥冬 茯神 沙蒺藜 血餘炭
(案8)產後結瘕,少腹脹痛。此屬肝胃絡虛,非有形所阻。況自汗屢泄,六脈無力,豈可投以攻劑?理宜溫通為要。
黨參 香附 紫石英 肉桂 歸身 艾絨 制川附 小茴 陳皮
(案9)小產後,結瘕腹痛。由營絡虛寒,惡露未淨也。治以溫通化瘀。
全當歸 艾絨 木香 肉桂 靈脂 小茴 茺蔚子 延胡 青皮
(案10)帶下腹痛,脈來細軟。陰虛及陽。法當溫補。
黨參 於術 歸身 白芍 鹿角霜 茯苓 香附 炙草 陳皮
(案11)經漏後,脈絡空虛,以致心悸頭暈,筋骨痠軟,及足跗浮腫。非輕候也。必須進補。
熟地 茯神 杜仲 白朮 歸身 狗脊 棗仁 白芍 香白薇
(案12)產後元虛,咳逆痛瀉,自汗不已,漸成脫象。勉擬方以盡人事。
黃耆 五味 杞子 橘白 於術 茯神 山藥 紅棗 麥冬 棗仁
(案13)月事不調,腰腹作痛。此肝氣鬱而營絡傷也,殊非輕恙。
生地 棗仁 烏鰂骨 沙蒺藜 歸身 茯神 白薇 湘蓮 白芍 香附
(案14)淋帶不止,月事大下。衝任絡傷也,病勢非輕。
熟地 白芍 杜仲 沙蒺藜 於術 制香附 茯神 湘蓮 歸身 烏鰂骨
(案15)類瘧久纏,咳逆咽乾,延至停經,失血後病勢轉甚。此勞怯之基也,殊為棘手重恙。
生黃耆 沙參 茯神 丹皮 阿膠 麥冬 橘白 紫菀 鱉甲 枇杷葉
(案16)中虛肝鬱,腹脹食減,色脈神少。仿逍遙法。
柴胡 白芍 香附 白朮 茯神 陳皮 歸身 鬱金 紫石英
三十九、時症門(十七方)
(案1)寒熱頭脹,胸悶咳逆。風溫傷衛也。治以辛涼解散。
荊芥 牛蒡 桔梗 陳皮 前胡 杏仁 枳殼 連翹 防風
(案2)惡寒發熱,頭痛身疼,脘悶無汗,脈來弦緊。乃衛陽疏而風寒外襲。例用辛溫解散。
羌活 川樸 杏仁 生薑 防風 半夏 桔梗 蔥白 蘇葉 陳皮
(案3)風寒傷衛,邪勢方張。治以溫經表散。
蘇葉 川樸 半夏 桔梗 防風 豆豉 陳皮 姜皮 羌活 麥冬 枳殼
(案4)邪傷陽經,形寒身熱,頭痛脘悶,舌白脈緊。先宜汗散。
桂枝尖 蘇梗 半夏 杏仁 防風 川樸 陳皮 姜皮 羌活 茅朮
(案5)春溫發熱,頭脹脘悶,舌布白苔,脈來弦勁。邪勢鬱於氣分,不得從汗化達。擬解肌法。
柴胡 牛蒡 枳殼 葛根 杏仁 桔梗 豆豉 連翹 姜皮
次診:得汗後熱象不減,煩渴少寐,脈數舌乾。伏邪未化,津液先傷。法當清解為要。
葛根 連翹 花粉 蘆根 川連 山梔 枳殼 竹茹 赤苓 知母 鬱金
三診:邪陷劫津,舌紅生刺。最防內閉神昏。急宜清滋。
烏犀尖 元參 花粉 竹茹 鮮生地 連翹 鬱金 茅根 丹皮 知母 石斛
(案6)濕熱傷陰,舌紅脈數。仿玉女煎法。
生地 花粉 白芍 生草 石膏 麥冬 連翹 蘆根 知母 丹皮
(案7)濕邪留戀,汗出不解,陰液有虧。治以清滋。
石斛 知母 生米仁 竹茹 鱉甲 花粉 生白芍 桑葉 丹皮 料豆 陳皮
(案8)溫熱內陷,四肢厥冷,熱深厥亦深也。頃診六脈沉數,譫語神昏,大便三候不解。乃病久元虛,邪歸胃腑,甚為棘手重候。勉擬陶氏黃龍法,以圖幸效。
參鬚 制樸 瓜蔞 制軍 枳實 桔梗 元明粉 歸身 生草
(案9)冬溫乘陰虛而發,身熱不得汗解,脘悶咳逆,舌白脈弦。鬱氣分尚未施張。法當治以辛散。
荊芥穗 牛蒡 連翹 桔梗 葛根 杏仁 枳殼 生薑 豆豉 陳皮
(案10)暑濕傷其氣分,脘悶腹痛,上吐下瀉,四肢厥冷,舌膩脈數。此霍亂候也。例用正氣法。
半夏 蔞皮 藿梗 陳皮 蔻仁 六一散 赤苓 川樸 省頭草
(案11)身熱頭脹,脘悶煩渴。暑邪傷氣。當清上焦。
香薷 六一散 蔻仁 省頭草 藿香 杏仁 連翹 鮮荷葉 大豆卷 赤苓 銀花
(案12)暑風傷肺,發熱汗少,頭脹咳嗆,舌布白苔,脈左弦數。此屬閉暑之候,變幻莫測。姑擬辛解。
香薷 桔梗 藿香 陳皮 荊芥 杏仁 半夏 鮮荷葉 枳殼
(案13)暑風外襲,身熱頭痛,咳嗆。擬辛涼解散。
香薷 薄荷頭 白杏仁 桔梗 杜藿香 桑白皮 連翹 六一散 冬瓜葉 橘紅
(案14)左脈弦數,朝涼暮熱,汗解渴飲。治從少陽。
青蒿 丹皮 斛藿 炙鱉甲 花粉 綠豆衣 桑葉 陳皮 鮮佛手
(案15)瘧來漸晏,邪有入陰之意。脘膈痞結,乃中焦屢受邪迫,正氣已餒。勢防轉重。擬進兩和陰陽。
製半夏 草果仁 花粉 烏梅 黃芩 知母 川樸 薑汁(一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