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录音资料仅限于提要和答疑,其他据《黄帝内经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 “齐”,剂限也,见《一切经音义》;又分段也,见《考声》;又分剂也,见《 诠》。是知“齐”与“剂”同,具有限剂、分剂之义,即为界限、分界的意思。“刺齐”是说针刺之深浅都是有限度的,针刺时要刺在这个限度之内。
【讲解】此篇文献与《刺要》篇都是讨论针刺深浅这个主题,但其角度并不完全相同。《刺要》篇主要讲的是针刺深浅理论的重要性,《刺齐》主要是叙述针刺深浅的方法要领,前者讲因为没有掌握针刺深浅的理论而发生的种种不良后果,后者讲如何避免这种不良后果发生而要掌握针刺深浅的方法。立言之旨既殊,两篇之义亦自各别。全篇可分作二节。
第一节 刺齐的概念
【原文】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提要】解释刺齐的概念和要领。
第二节 刺齐的方法
【原文】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提要】叙述刺齐的方法。
答 疑
问:怎样理解“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后面《针解》篇云:“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邪”是“斜”之意,意思是针刺时不管深刺、浅刺,都要端正笔直地进针,以无“斜下”为“义”,“义”是“正道”之意,这是进针的基本要求之一,有了这个概念,这句话的精神就可以理解了。如“刺脉者无伤皮”,皮在脉之上,实际的意思是说,凡是进针端正的只是通过皮肤,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若“斜下”就可能会伤了皮肤。另外几句话的意思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