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曰:
雲林清隱著岐黃,檃括歌中要審詳,
某脈某證分虛實,何方何藥辨溫涼。
勘破玄機如中鵠,勿勞岐路問亡羊,
醫家有此真神彀,萬世蒼生慶澤長。
真中風
屬厥陰風木。脈浮滑弦數順,沉細短澀逆。
中風口禁遲浮吉,急實大數三魂脈。
中風不治症:中風鼻鼾,口張氣直,面赤如妝,汗綴如珠,頭面貴黑,痰聲拽鋸,吐沫上竄,搖頭髮直,眼開手撒,遺尿不知。以上諸證,不治無疑。
真中風因體氣虛,風邪外感卒昏迷,中腑中臟中血脈,氣虛血虛分治之。
中風忽口噤,卒倒昏不省,先要通關竅,後治風痰症。
搐鼻通關散,皂角細辛末,少許吹鼻中,有嚏即可治。
一方 用生半夏末吹之,治中風痰厥,不省人事,並壓死、縊死、溺死、魘死及產後暈死。
中風牙關緊,南星末半錢,龍腦入少許,擦牙即能言。
一方 用烏梅肉,揉南星、細辛末,擦牙即開,亦可。
中風痰氣厥,巴豆紙槌油,油紙捻入鼻,涼氣通頂頭。
一方 用巴豆紙槌油,燒煙,熏入鼻中即省。
痰在上者,當吐之。宜後方:
中風忽口噤,痰厥不省事,桐油掃喉中,吐出痰為愈。
一方 用香油,加麝香一二分灌之,或薑汁亦可。
中風痰涎盛,瓜蒂一錢淨,為末熟水吞,吐痰如神應。
一方 加輕粉五分,水調勻灌服,良久涎自出。如未出,含砂糖一塊,下咽即吐,不損人。
中風痰氣閉,礬皂均研細,二錢薑湯調,稀出涎為貴。中風卒痰厥,辰砂白礬末,三伏入豬膽,陰乾用一捻,涼水研化灌,頃刻話能說。
中風卒不語,牙皂蜜煎水,吹些入口中,能起昏沉睡。
痰在中者,當降之。用後方:
中風卒不省,痰與火太盛,靛缸水一鍾,溫服可救命。中風痰氣響,古石灰半兩,研末入水煎,服之痰下降。
中風中寒,中暑中濕,卒中卒倒,痰厥氣厥。
攝生飲 內細辛蒼,半夏南星與木香,甘草菖蒲姜七片,風痰氣厥總安康。(七味)
中風不語,痰迷心竅,痰火氣鬱,豁開為妙。
加味導痰 二陳湯,參朮芩連歸木香,枳梗南星瓜蔞子,中風痰火最為良。(十四味)
中風氣虛,痰氣厥絕,口噤不省,溫藥急啜。
三生飲 內用南星,川烏附子木香並,姜十片煎通口服,中風痰厥最為靈。(四味)
中風頑麻,骨節疼痛,風濕氣鬱,用藥疏通。
烏藥順氣 陳皮姜,枳殼殭蠶芎芷詳,甘草麻黃桔梗入,中風先服最為良。(十味)
風邪中腑者,手足拘攣急,脈浮惡風寒,解表病當失。
疏風湯 內二陳宜,芎芷羌防辛桂枝,香附當歸土烏藥,表後還當調理之。(十三味)
風邪中臟者,多滯於九竅,脈沉二便閉,通里治之妙。
滋潤湯 歸生地黃,枳殼厚朴及檳榔,羌活杏仁天麻子,再入紅花與大黃。(十味)
風中血脈者,肢廢不能言,外無六經症,內無便溺愆。
養榮湯 內羌防風,二陳四物麥門冬,遠志菖蒲連枳實,南星秦艽烏藥同。(十八味)
風中經絡者,口與眼喎斜,治當清痰火,鱔血塗之佳。
清痰順氣 星半陳,荊防芩連瓜蔞仁,蒼朮貝母草官桂,沉木香末服之神。(十二味)
白龍膏 (方見後,余方治口眼喎斜殊效)
風中左癱者,血虛與死血,養血活血治,祛風痰火徹。
加減潤燥 桂天麻,二陳四物酒紅花,省風白朮牛酸棗,生地羌活柏皮佳。(二十味。省風湯,即南星、半夏、防風、黃芩、甘草是也)
健步虎潛丸 (方見後,余方治癱瘓殊效)
風中右瘓者,氣虛與濕痰,筋骨痠疼痛,除濕祛風寒。
祛風除濕 四君先,二陳芎歸芍芩連,枳桔羌防土烏藥,蒼朮白芷水姜煎。(十八味)
風邪中左右,手足皆癱瘓,血氣兩空虛,補養功不緩。
加減大補十全湯 ,附子羌活沉木香,牛膝杜仲並薏苡,烏藥獨活木瓜良。(二十一味。十全大補湯,方見諸虛。依本方,加上十二味)
邵真人追風換骨丹 (方見後雜方,治真中風邪,一切百病)
中風實熱症,舌強驚譫語,發狂二便難,解表又通里。
防風通聖 將軍芍,薄荷芎歸草芒硝,梔翹芩梗並白朮,麻黃荊芥滑石膏。(十七味)
類中風
類中風者常有之,寒暑濕火氣食隨,勞房痰血卒中惡,十一般類要君知。
中寒脈浮緊,冬月中寒氣,昏冒口牙噤,肢攣惡寒是。
附子理中 薑桂枝,參歸術草朴陳皮,棗子生薑煎熱服,回陽返本建功奇。(十味)
中暑則脈虛,夏月卒中之,昏冒痿厥極,吐瀉喘滿隨。
十味香茹 參朮耆,木瓜扁豆茯陳皮,姜炒厚朴並甘草,再加羌活暑風宜。
中濕脈微細,東南多有之,多由濕生痰,痰熱生風氣。
清燥湯 (方見痿躄)
中火心火盛,水衰熱氣並,昏冒卒多僕,六味四君應。
六味地黃丸 四君子湯 (二方俱見諸虛)
中氣脈必沉,七情之過極,氣厥多昏冒,牙關必緊急。
藿香正氣散(方見霍亂,治中氣、中惡有殊功)
木香順氣散 烏藥,香附砂仁川厚朴,枳半薑桂青腹皮,甘草木香末調藥。(十二味)
食厥因傷食,過多損胃氣,不能運化時,昏冒致如是。
六君子湯 參朮苓,陳皮半夏縮砂仁,木香香附並甘草,薑棗煎服效如神。(九味)
勞傷過於勞,耗損真元氣,脾胃兩虛衰,昏冒不知事。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房勞因過度,腎虛精耗去,真氣不歸元,昏冒作虛視。
六味地黃丸(方見諸虛)
痰厥因內虛,痰氣忽阻滯,手足厥冷麻,暈倒脈沉細。
加味二陳 加當歸,枳實桔梗杏仁隨,良薑砂仁木香桂,痰厥暈倒可扶持。(十二味)
血暈去血多,血虛成血暈,脈來微且澀,氣血虛之甚。
加味四物 加生黃,參朮黃耆蜜炒香,茯苓陳皮荊芥穗,甘草烏梅一個良。(十三味)
卒中暴卒者,不省人事也,因犯不正氣,厥冷麵如酒。
藿香正氣散 (方見霍亂)
調氣散 中白豆蔻,丁香木香檀香料,砂仁甘草與藿香,為末二錢鹽點妙。(七味)
余方附後。
健步虎潛 生熟地,牛膝杜仲破故紙,白朮芍藥虎脛骨,麥志知柏二兩是,枸杞黃耆敗龜板,當歸一兩半去尾,茯苓人參酸棗仁,木瓜石菖蒲薏苡,羌活獨活與防風,各秤一兩要心記,沉附五味各五錢,豬髓蜜丸酒下咽,不問癱瘓半身枯,語言蹇澀皆能治。(二十八味)
白龍膏 治口喎斜,蒼朮川芎二兩加,血竭乳香並沒藥,參歸芎芷白花蛇,荊防薄細麻甘桔,草烏何首及天麻,兩尖石斛五錢等,蜜丸彈大嚼君茶。(二十二味)
消風敗毒散 諸風,參茯荊防藿樸芎,蟬蠶陳草並羌活,二錢末藥酒調中。(十二味)
胡麻散 治諸風毒,皮膚瘙癢頑麻木,苦荊威靈何首甘,研末二錢薄湯服。(六味)
冷風疙瘩發瘙癢,荊防芎芷茯陳歸,何首烏藥蠶蟬草,羌活蒼朮等分宜。(十四味)
兩手搖動雞爪風,羌活威靈首烏同,防己蒼朮白附子,鉤藤甘草汗收功。(九味)
搜風順氣丸 大黃,酒蒸九次五兩強,火麻郁李菟山藥,牛膝石棗與檳榔,各秤二兩宜精製,獨活枳殼一兩良,二兩半炒車前子,蜜丸茶酒任君嘗,能醫七十二般氣,三十六種風妙方。(十一味)
傷寒(附傷風)
傷寒熱病,宜洪大,忌沉細,主有變。
凡傷寒脈,浮滑洪數,陽脈為順;沉細微弱,陰脈為逆。
傷寒惡寒卻無汗,寒脈緊澀真可斷,傷鳳惡風有汗出,風脈來兮多微緩。
十神湯 內紫蘇多,甘草陳皮香附顆,乾葛升麻並芍藥,川芎白芷麻黃和。(十味)
升麻葛根 甘白芍,四味均勻水煎卻,頭疼發熱及惡寒,時行瘟疫香蘇佐。(四味)
人參敗毒散 桔梗,甘草川芎茯苓等,枳殼前胡羌獨活,柴胡十味性涼冷。(十味)
傷寒脈浮者,無汗腰脊強,發熱頭項痛,此病在太陽。
無汗惡寒,此傷寒在表。(春夏秋月,宜羌活湯)
羌活湯 中蒼朮辛,川芎白芷地黃芩,更有防風甘草等,薑蔥煎服有神靈。(九味)
無汗惡寒,此傷寒在裡。(冬月宜麻黃湯)
麻黃湯 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宜,再加芎芷並羌活,升麻防風發汗奇。(九味)
有汗惡風,此傷風在表。(春夏秋月,宜羌活沖和湯)
羌活沖和湯 (即羌活湯去蒼朮,加白朮、黃耆,十味)
有汗惡風,此傷風在表。(冬月宜桂枝湯)
桂枝湯 內藥三般,芍藥甘草一處攢;羌活川芎與白朮,四味加入病當安。(七味)
傷寒脈長者,鼻乾眼眶疼,身熱不得臥,此病在陽明。
若渴而有汗不解,或經汗過不解,宜白虎湯。
黃帝素問 白虎湯 ,甘草知母與石膏,人參亦有加之用,熱渴虛煩用米熬。(四味)
傷寒脈弦者,耳聾胸脅痛,寒熱嘔口苦,此是少陽症。
小柴胡湯 只五般,半夏人參一處攢,更有黃芩與甘草,生薑棗子水煎湯。(五味)
傷寒脈沉細,腹滿而作痛,咽乾手足溫,此是太陰症。
桂枝大黃湯 ,柴胡芍藥藏,枳實並甘草,棗子共生薑。
傷寒不惡寒,而反惡熱者,表證尚未除,里證又急也。
大柴胡湯 用大黃,半夏枳實最為良,更有黃芩赤芍藥,薑棗煎來利大腸。(六味)
傷寒躁渴急,狂妄作譫語,便實陽作陰,熱邪傳入里。
六一順氣 柴芩芍,大黃芒硝並厚朴,枳實甘草水煎湯,清熱利便通神藥。(八味)
傷寒汗吐下,煩躁口渴者,表裡大熱證,解毒致奔焦。
黃連解毒湯 四味,黃柏黃芩梔子是,退黃解熱又除煩,吐血便紅諸熱治。(四味)
傷寒陽毒深,發黃身似金,妝此欲亂走,清涼可起沉。
三黃石膏湯 ,梔子與麻黃,細茶姜豆豉,九味共煎嘗。
傷寒血分熱,裡實而表虛,皮膚髮斑疹,黑斑不可醫。
消癍青黛飲 玄參,知母石膏生黃連,柴胡梔子烏犀角,甘草人參薑棗煎。(十一味)
傷寒小便利,口燥大便黑,漱水不肯咽,下焦瘀血隔。
桃仁承氣 五般奇,甘草硝黃並桂枝,加入青皮白芍藥,柴胡枳實並當歸。(十
傷寒結胸膈,痞悶不通泰,多是熱與痰,清除即通快。
清火化痰 芩連梔,二陳蔞貝杏桑皮、枳桔朴硝並蘇子,木香研入最為奇。(十六味)
傷寒汗下後,煩熱津液枯,發熱氣逆吐,表與里俱虛。
竹葉石膏湯 用參,麥門半夏更加臨,甘草生薑兼用米,虛寒自利熱家尋。
傷寒大病後,晝夜不得眠,心膽皆虛怯,溫膽即安然。
溫膽湯 半陳芩草,竹茹枳實加酸棗,人參遠志熟地黃,五味同煎虛煩好。(十味)
傷寒懊憹者,悶郁不舒暢,反復多顛倒,梔豉可瘳恙。
梔子治肺煩,豆豉醫腎燥,梔豉共煎嘗,懊憹一齊好。
傷寒百合病,百沒是處者,非熱又非寒,形容不盡也。
加味柴胡 加知母,百合竹茹一處煮,炒米食鹽姜與些,一服教君不受苦。(八味)
傷寒痰與氣,緊滿在胸臆,上不得喘息,吐之立可愈。
瓜帝 赤小豆,等分為末候,豉湯調一錢,以吐痰為妙。
傷寒昏不語,熱邪傳心肺,名為越經症,莫將針灸治。
瀉心導赤 烏犀角,人參茯苓知母銼,芩連梔子麥門冬,滑石甘草為使佐。(十味)
傷寒陽似陰,火極似水列,自熱以至溫,由溫乃至厥。此是傳經邪,不可用溫熱。(宜四逆散合小柴胡湯。如渴,用白虎湯,重則六一順氣湯)
四逆散 內用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扶,生薑一片水煎服,手足厥冷立時蘇。(四味)
傷寒陰似陽,水極似火象,自病手足冷,莫把寒涼喪。
傷寒狐與惑,唇瘡聲啞得,食下部曰狐,食其臟為惑。
黃連犀角 共煎湯,烏梅桃仁與木香,不問傷寒狐惑病,須知一藥即安康。(五味)
傷寒吐蛔蟲,手足多厥冷,胃氣一虛寒,蛔蟲因作梗。
理中安蛔 用花椒,參朮乾薑要炒焦,茯苓烏梅止二個,服後柴胡湯退潮。(六味)
傷寒汗下後,人事昏不省,熱渴發狂言,元氣大虛症。
奪命獨參湯 ,一兩水煎嘗,諸虛危急症,服下立安康。
病後一勞復,多因氣血虛,微微復發熱,清補是良醫。
益氣養神 參茯神,麥冬歸芍炒梔仁,前胡知母陳昇草,十一味藥效通靈。
傷寒新差後,交接因復發,欲死眼不開,一話不能說。
清郁 山梔子,算來三十枚,銼碎水煎服,能令性命回。
勞力復感冒,內傷外感病,熱汗身頭痛,沉困無力應。
加味益氣湯 參耆,陳皮白朮草當歸,柴胡升麻炒黃柏,羌活防風不用疑。(十一味)
余方附後:
小靈丹 丸治傷寒,不論表裡,陰陽虛實,傳變經絡,服之鼻準微汗,其疾自愈。余昔在京師,世宗時,興大工,百工感其疾,死者莫計其數。後以此藥救之,蒙活者甚重,人成以神稱之,故名曰小靈丹也。
甘草麻黃四兩分,硃砂雄黃一兩均,芍藥用赤獨二兩,升麻柴胡各一參。春夏滑石及枳實,秋冬桂枝與細辛,四味各來五錢准,須擇甲子與庚申。
上各為極細末,各味用杏仁少許,擂羅澄粉,陰乾,各秤分兩,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以雄黃末三分和,井水吞下。
中寒
屬太陽寒水,脈滑實、手足溫者順,虛結、手足寒者逆。
中寒無頭痛,怕寒手足冷,寒中三陰經,回陽藥要猛。
凡中寒卒倒,昏迷不省者,先用熱酒、薑汁各半盞灌服。稍醒後,進湯藥救之。
回陽急救 乾薑桂,參朮茯苓遼五味,陳皮半夏大附子,甘草生薑同一類。(十味)
寒中太陰經,中脘作疼痛,嘔瀉不作渴,理中湯可送。
理中 甘草及乾薑,白朮人參是本鄉,若是內中加附子,更名 附子理中湯 。(四味)
寒中少陰經,臍腹作疼痛,惡寒頭及疼,五積立可中。
五積 白芷陳皮樸,桔梗枳殼川芎芍,甘草茯苓蒼朮歸,半夏薑桂麻黃著。(十五味)
寒中厥陰經,小腹至陰痛,四肢厥冷極,熱藥急須用。
四逆湯 中大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研,更有甘草六錢炙,乾薑五錢生用之。(三味)
灸中寒陰症法 氣海穴:在臍下一寸五分。丹田:在臍下二寸。關元:在臍下三寸。用艾火灸二七壯,但手足溫暖,臍脈至,知人事,無汗要有汗,即生。不暖、不省者死。
瘟疫
眾人病一般,是天行時疫,腫項大頭瘟,症總屬風熱。
人參敗毒散(治四時瘟疫。通用方見傷寒)
神效二聖救苦丸 ,大黃四兩酒蒸研,牙皂二兩糊丸子,綠豆冷湯送二錢。
人間治疫有仙方,一兩殭蠶二大黃,薑汁為丸如彈子,井花和蜜即清涼。
牛蒡芩連 用大黃,玄參桔梗並羌防,荊芥石膏甘草入,連翹敗毒免災殃。(十二味)
防風通聖散(方見中風。治時行瘟疫熱病)
八聖散 治大頭瘟,連芩蒲柏五錢存,雞內金與蛇蛻炒,白丁雄黃二錢勻,為末每服一錢重,藍靛根湯送下吞。
凡入瘟疫家,雄黃塗鼻孔,多食燒酒蒜,出門打涕噴。(以紙條深入鼻,則自然有涕噴)
中暑
暑者,熱也。屬少陰君火。
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中暑身煩熱,四肢沉困倦,此熱傷元氣,體虛多自汗。
清暑 歸耆二術參,麥門五味橘甘升,葛根神麯並黃柏,澤瀉青皮亦可臻。(十五味)
中暑口乾燥,或吐或瀉時,暑風或昏冒,香薷加減醫。
香薷散 內藥三般,厚朴相參扁豆攢,加上黃連為絕妙,和中祛暑最能安。(暑風,因暑熱客於胸膈之間,痰鬱昏冒如醉,用黃連香薷散加防風、木香、南星、姜,水煎,磨化抱龍丸服)
中暑作熱渴,水便閉澀黃,和中清下部,暑病一奇方。
清暑一元散 ,滑石用六錢,一錢甘草末,水調服下痊。
中暑煩熱渴,大便泄瀉溏,小便赤澀少,宜分利陰陽。
五苓散 內用豬苓,白朮茯苓澤瀉停,肉桂用之多與少,白水煎來止渴行。(五味)
注夏之症者,夏初春末時,煩渴沉困倦,元氣血皆虛。
參歸益元 芍地黃,麥冬五味茯苓詳,知母黃柏陳皮草,炒米烏梅棗一雙。(十一味)
行人千里水葫蘆 ,硼砂薄荷白糖殊,柿霜烏梅搗丸子,噙化一丸省用沽。(五味)
中濕
屬太陰濕土,脈多沉細。
脈浮而緩,濕在表也;脈沉而緩,濕在裡也。或弦而緩,或緩而浮,皆風濕相傳也。
中濕一身痛,風濕邪在表,風藥能勝濕,醫者當分曉。
除濕羌活 用防風,升麻柴胡藁本同,蒼朮米泔浸製過,水煎服後見奇功。(六味)
中濕腹脹滿,濕邪傳在裡,治宜分利走,滲濕而已矣。
滲濕湯 中蒼白朮,陳皮香附撫川芎,豬苓澤瀉砂仁草,茯苓厚朴有奇功。(十一味)
中濕成偏枯,四肢作冷痹,腎氣一空虛,手足難動履。
獨活寄生湯 桑寄,秦艽細辛杜仲參,牛膝防風苓桂草,四物湯加薑棗煎。(十五味)
濕氣偏身作腫痛,茅山蒼朮一斤重,米泔童便各浸半,酒丸七十黃酒送。
火證
屬少陽相火,脈浮而洪數為虛火,沉而實大為實火。
脈洪實滑為順,微細虛弱為逆。
三焦若火盛,脈沉而實大,內外皆積熱,便赤口瘡潰。
黃連解毒 芩柏梔,連翹芍藥緊相隨,更有柴胡各等分,水煎食後服相宜。(七味)
涼膈 連翹梔子仁,大黃甘草朴硝芩,竹葉薄荷加蜜煮,諸般積熱效如神。(八味)
心經若火盛,左寸脈洪數,舌上必生瘡,腫硬痛乾涸。
黃連湯 內芍當歸,麥門生地草山梔,犀角薄荷同水煮,食後須教頻服之。(九味)
肝經若火盛,左關脈洪數,脅痛木氣實,目紅腫痛著。
柴胡湯 內芍川芎,當歸青皮梔子同,甘草連翹龍膽草,水煎食後服收功。(九味)
肺經若火盛,右寸脈洪數,嗽血鼻瘡腫,喉痛如火烙。
黃芩湯 內桔山梔,荊芥薄荷桑白皮,連翹麥門冬芍藥,甘草同煎功效隨。(十味)
脾經若火盛,右關脈洪數,煩渴口燥干,唇上生瘡惡。
芍藥湯 內用石膏,梔子薄荷與連翹,更有黃連甘草等,管教服後病皆消。(七味)
內傷
脈洪大而虛。
內傷勞役傷元氣,或兼飲食損脾胃,熱渴汗喘脈虛洪,四肢沉困身無力。
補中益氣 黃耆參,陳皮白朮當歸兼,柴胡升麻甘草伴,形勞虛損喘皆痊。(八味)
勞役傷飲食,腹脅悶短氣,遇夏熱猶寒,春來口無味。
升陽順氣湯 參耆,當歸半夏廣陳皮,神麯升麻草豆蔻,黃柏甘草也堪題。(十一味)
肺與脾胃虛,怠墮食無味,淅淅惡於寒,慘慘不樂意。
升陽益胃 參朮耆,黃連半茯草陳皮,澤瀉防風羌獨活,柴胡白芍總相宜。(十四味)
凡遇勞役過,辛苦用力多,急須補元氣,免致內傷疴。
補氣湯 內蜜黃耆,人參白朮與陳皮,麥門五味並甘草,薑棗同煎大補虛。(七味)
凡遇勞心事,思慮損精神,頭眩目昏暗,虛煩要補心。
補血湯 內芎芍歸,人參生地草山梔,麥門酸棗五味子,茯神去木與陳皮。(十二味)
食後多沉困,看來脾胃虛,元氣亦虧損,補養是良規。
參耆湯 內用當歸,升麻柴胡與青皮,蒼朮神麯炒黃柏,甘草煎服不須疑。(十味)
補氣養血,和脾理胃,清火化痰,開鬱順氣,養精壯神,助力生肌,最能當勞,可以耐飢,人生日用,不可無之。
雲林神妙潤身丸 ,白朮當歸六兩先,茯陳楂曲連香附,各秤三兩勿教偏,參藥枳蓮芍二兩,五錢甘草炙同研,荷葉煮飯丸梧大,米湯百粒不拘吞。(十四味)
生脈散 補真元氣,大能止渴生津液,人參五味麥門冬,再加白朮和脾胃。(四味)
傷食
氣口脈多緊盛。
飲食過多脾胃傷,傷食夾氣感寒涼,肚腹脹痛發寒熱,消食發表順氣良。
行氣香蘇散 秘傳,陳皮烏藥枳羌先,蒼芎麻草同煎服,內傷外感服之痊。(十味)
飲食多停滯,痞脹痛難當,便難凝熱積,消導即安康。
枳實大黃湯 厚朴,檳榔甘草同煎著,腹痛甚者加木香,一劑教君即安樂。(五味)
消滯丸子 黑牽牛,炒來為末二兩頭,香附五靈各一兩,醋糊為丸病自瘳。(三味)
飲食冷停積,寒涼傷太陰,嘔噦腹痞痛,消散病難侵。
香砂養胃 蒼白陳,參苓厚朴白蔻仁,更有木香甘草炙,薑棗同煎效若神。(十味)
人若不思食,食後返倒飽,此是脾氣虛,安胃自然好。
香砂六君 參朮苓,半夏陳皮益智仁,甘草木香白豆蔻,厚朴姜炒極溫平。(十二味)
飲食自倍,脾胃乃傷,溫平胃氣,始得安康。
香砂平胃 蒼朮陳,甘草枳實木香真,更有藿香姜一片,敢教胃氣得和平。(八味)
酒性有熱毒,氣與味俱陽,太過損元氣,節飲壯神光。
葛花解酲 白蔻仁,參朮青陳砂茯苓,澤瀉豬苓神麯炒,生薑干與木香並(十三味)
酒食被人勸飲多,胸腹脹痛怎奈何,鹽花擦牙水漱咽,如湯沃雪笑呵呵。
郁證
脈多沉伏。
郁者鬱結,名有六氣,血痰濕熱,並食結聚。其中不發越,須要分別六郁治。
六郁湯 中炒神麯,蒼芎蘇枳陳香附,連翹貝母炒山梔,茯苓甘草為佐助。(十二味)
七情氣鬱症,腹脅脹滿痛,胸臆不通和,六脈多沉重。
木香調氣 烏附桂、枳樸蒼砂青陳皮,撫芎甘草各等分,水磨木香同服之。(十二味)
血鬱脈數澀,能食便出紅,或暴吐紫血,其痛不移通。
當歸活血芎桂芍,桃仁紅花烏枳殼,乾薑香附牡丹皮,甘草青皮等分銼。(十三味)
食鬱噯酸氣,胸腹飽悶滯,不食仍作痛,右關脈緊是。
香砂平胃 加枳殼,山楂麥芽神麯銼,乾薑炒黑磨木香,十二味內要斟酌。
痰鬱脈沉滑,重則氣喘急,或者胸脅痛,痰咳嗽不出。
瓜蔞枳實 片黃芩,桔芎朮附杏砂陳,貝母木香甘草入,生薑竹瀝服加臨。(十三味)
熱鬱即火鬱,小便黃赤澀,五心煩熱躁,脈數舌乾裂。
火鬱湯 內用山梔,乾葛柴胡地骨皮,連翹撫芎白芍藥,甘草煎來郁可舒。(八味)
濕鬱脈沉細,發時遇陰雨,周身骨節間,走注疼痛是。
滲濕湯(方見中濕)
諸般鬱結,扶脾理胃,消積散熱,開鬱行氣。
越鞠保和丸 曲梔蒼芎附半茯陳皮,枳連當歸各一兩,白朮三兩去蘆枝,翹蘿木香五錢入,山楂三兩共研為,薑汁蒸餅丸梧子,七十薑湯任服之。(十六味)
痰飲
脈多滑,有弦滑、沉滑、微滑。
又云:諸病痰盛,脈難定擬。
火痰黑色老痰膠,濕痰白色寒痰清,遍身上下無不到,變化百病卒難明。
二陳湯 中半夏宜,茯苓甘草並陳皮,化痰燥濕和脾胃,百病兼痰總可醫。(四味)
痰氣塞心竅,迷悶昏沉睡,此是七情傷,挾痰加鬼祟。
清熱導痰湯 半星,芩連枳朮草參茯,陳皮桔梗瓜蔞子,痰迷心竅立時醒。(十二味)
痰燥作煩躁,痰話錯言語,痰迷悲歌叫,狂走忽驚惕。
加減溫膽 白茯神,參朮陳半酸棗仁,枳連歸草山梔子,竹茹辰砂麥門尋。(十四味)
千般怪異症,多兼痰與火,果屬實熱痰,一服如開鎖。
滾痰丸
甑里翻身甲卦金,於今頭帶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秤,硝煅青礞倍若沉,十七兩中令半兩,水丸梧子意常斟,千般怪症如神效,水瀉隻身卻不任。
治病列後:
中風不語,痰涎壅塞,溫水研化,灌下明白。
遍身筋骨,走注疼痛,不能明狀,此藥可用。
噎膈反胃,吞酸噯氣,嘔吐痰涎,無所不治。
心下怔忡,如畏人捕,怵惕不安,陰陽隔阻。
失心喪志,或癲或狂,或驚或痛,或作健忘。
痰涎咳嗽,喘急上壅,頭目眩暈,氣塞胸中。
急慢喉閉,腮頷腫瘍,繞項結核,咽喉痛瘡。
心氣冷痛,如停水塊,上攻頭面,或走四大。
痢疾新久,不問雜色,或帶血塊,惡物下迫。
一切諸疾,醫所不識,加減用之,萬無一失。
咳嗽
脈宜浮大,不宜沉小。
又云:脈浮軟為順,沉伏為逆。若久嗽形脫,身熱不除。脈細急者死。
春是上升之氣,夏是火災最重,秋是濕熱傷肺,冬是風寒外束。
四時感風寒,發熱喘嗽痰,寬中快胸膈,涕唾吐稠黏。
參蘇飲 內用陳皮,桔梗前胡半夏宜,乾葛茯苓同甘草,木香枳殼總堪題。(十一味)
上焦肺火盛,咳嗽吐痰涎,清金降邪火,投之病自痊。
清肺湯 中用片芩,天麥五味杏桑陳,歸苓甘草山梔子,桔梗貝母用之靈。(十三味)
上焦虛火盛,咳嗽熱痰喘,日輕夜稍重,一服病自減。
潤肺豁痰寧嗽湯 ,二陳知母熟地黃,天麥當歸桔貝母,黃芩紫菀款花良。(十二味)
過傷酒食,胃火上炎,沖逼肺氣,痰嗽經旬。
二母寧嗽 山梔仁,黃芩石膏白茯苓,桑皮瓜蔞五味子,甘草陳皮枳實並。(十二味)
清上寧嗽噙化丸 ,天門海石橘紅先,瓜蔞柿霜芩酒炒,各秤一兩勿加添,梗翹玄黛五錢等,三錢風化朴硝研。為末蜜丸龍眼大,一丸噙化妙通玄。(十一味)
新久咳嗽,諸治不已,用此仙方,沉疴頓起。
洞賓仙傳 蘆吸散 ,嫩蕊冬花秤五錢,鵝管石用二錢半,陳皮甘草亦如然,虛加人參五分足,寒將肉桂一錢添,研末為丸分七帖,每用一帖夜臨眠,藥作三次入竹管,口吸溫水送下咽,油膩鹽須忌七日,一夜一次嗽當痊。
多年久咳嗽,先嚼啞芙蓉,只用一分許,後即服神功。
久年咳嗽用 神功 ,枸杞蓯蓉及款冬,各秤一兩分四劑,苦參減半水煎同。(四味分四劑,水煎服;次用 煙筒散 熏之,連熏五六次,良愈)
煙筒 一兩款冬花,鬱金六錢炒莫差,木香三錢雄黃一,研末紙卷作煙霞,熏入病人喉管內, 人參桔梗湯 送佳。
治男婦遠近咳嗽方
一兩香油二兩蜜,三兩生薑自然汁,各照等分秤記定,慢火煎熬似黑漆,五更滾水服一匙,千年咳嗽無蹤跡。若人誠心肯服之,除根去苗如刀利。
喘急
脈滑而手足溫者生,脈沉澀而四肢寒者死。
火動若發喘,乍進復乍退,得食下則減,食止喘加倍。
清肺湯 中白茯苓,麥門桑杏枳蘇陳,片芩貝母山梔子,沉香辰砂服加臨。(十二味)
氣短作喘急,呼吸氣短促,又且無痰聲,元氣須補續。
四君湯 內參術苓,陳皮厚朴與砂仁,沉木另研歸蘇子,桑皮甘草可相尋。(十二味)
陰虛火動喘,心部脈必數,白日病猶輕,夜間稍重著。
滋陰降火湯(方見虛勞,依本方加蘇子、沉香、杏仁、桑白皮、竹瀝)
寒喘四肢冷,六脈多沉細。治之宜理中,喘急自定矣。
理中湯 內桂乾薑,厚朴陳皮沉木香,砂仁蘇子甘草炙,或加附子可回陽。
傷寒發喘急,發表定良方。若還有痰氣,加入二陳湯。
五虎湯 內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藏,更入細茶同水煮,桑皮加入又為良。(五味)
虛陽上攻喘,氣急不升降,上盛下元虛,痰嗽喘促上。
蘇子降氣湯 半夏,甘草前胡肉桂咀,當歸厚朴陳皮等,薑棗同煎痰喘舒。(八味)
哮吼
哮吼即齁喘,肺竅積寒痰,有至終身者,仙方可拔根。
五虎 二陳用麻黃,陳半參苓膏杏藏,沉香木香細茶葉,薑蔥煎服喘安康。(十味)
哮吼湯 中半芩連,瓜蔞枳桔杏膏先,麻黃紫蘇及甘草,生薑茶葉水同煎。(十一味)
諸病原來有藥方,惟愁齁喘最難當,麻黃桑杏尋蘇子,白果冬花更又良,甘草黃芩同半夏,水煎百沸不須姜。病人遇此仙丹藥,服後方知 定喘湯 。(九味)
紫金丹 治久哮吼,一錢生信三枯礬,淡豉一兩蒸搗爛,入藥同研如豆丸。但覺舉發冷茶下,七丸妙藥似神仙。
和劑須投 定喘湯 ,阿膠半夏及麻黃,人參四兩同甘草,四兩桑皮五味強,罌粟二錢須蜜炙,三錢煎服用生薑。多年氣喘從今愈,始信良醫有妙方。(八味)
灸哮吼神法 患者耳前兩邊名郁中,二穴;百會一穴,用艾七壯,灸之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