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劳动

我国古代有一句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因为文化进步医药发达,大家都注重卫生和养生的道理,人类的平均年龄,在全世界各地区普遍提高了,七十岁以上的人随在皆是,一百多岁的人也时有所闻,时有所见,所以近人张岳军先生曾提出“人生七十才开始”的口号。实则古人早就说过:“能得长生术,百岁犹少年。”所谓长生术,实际就是养生术,并非“神仙不死方”也。人类的平均寿命一延长,健康极限一提高,当然可以说“人生七十才开始”了。既是七十才开始,则我们便不能六十七十就称老人,也不能六十七十就从“工作社会”中退休。照正常健康状态讲,人是不应有所谓“退休年限”的。一个人愈到老年,学问愈博,经验愈多,智慧愈高,才气愈大;如不任其退休,则其对国家民族对社会人类的贡献,也就愈大。

一般人总认为老年人应当享福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观念!一个人一享福就完了!我常常说:“愈工作愈健康,愈劳动愈长寿。”不工作,不劳动,坐着享福,便成了“废人”;不工作不劳动,一切机体无用,因之,也就更容易衰老,更容易生病,更容易死亡。一个人,活一天,便须工作一天,劳动一天,直至死亡之神降临的一天为止。不管是为自己为家庭工作,或为国家为社会工作,或其工作有无金钱的代价,总要不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而将神圣的工作与神圣的生命结联在一起。有了工作,也就有了劳动,有了劳动,也就等于有了工作;二者是互为联锁的。有如健康长寿之互相关联,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又常常说:“工作即是健康,劳动即是长寿。”这和古人所说:“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是一个道理。所以,一个人即使到了一百岁二百岁,只要无病,仍应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劳动。

人不是为钱而活,到了老年钱赚得多了,不需钱用,也需要工作,即使是付出钱来购进工作亦可,何况社会上需要服务的地方很多。总之,一个人不论环境贫富,不论地位高低,切不可自工作和劳动中退休下来,安享其福,亦不可进养老院,坐享他人的福!大家要知道:不老之道,在能老而不老!亦即古人所谓“老当益壮”者是。老而不老,首先要能不认老,其次要能不服老,并能善养其老,善尽其老,善克其老,善返其老,而还其童!如此,便自可到“天欲老我,其奈我不老何”的境地,此即古道家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不过,一个人到了中年,尤其是老年,切不宜于过度的工作与剧烈的劳动,更不可持续得太久,这是最要紧的。

内功与静功

上面我刚提出工作和劳动,是健康长寿的一个基本原则,不过这只是个一般的普通原则。这个“工作不息”、“劳动不息”的原则,也就是《易经》所说的“天行健、自强不息”的原理。是行的养生原理和动的养生原理,也可以说是一个“外健”的养生原理,即一般所说的“动功”和“外功”者是。养生最要紧的还有“静功”和“内功”。这对中老年人来说,更有用也更相宜。养生之道,外功和动功,固可达到健康长寿的理想;然而最上乘的方法,还是存在于静功和内功的范畴里。静功和内功,也就是“内健”的养生原理。这四个名词,实际上只是两个部门。言外功则即指动功而说,言内功则即指静功而说。外练形体,内练心性;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从外壮所加强内部健康的,系“从外打入”的养生方法。从内壮以加强外部健康的,系“从内打出”的养生方法。二者互相影响,唯重内修的,除可收到“内养则外充,内健则外壮,内实则气全,内强则神旺”的效果,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外,尚有一步“超凡入圣,超圣入神”的心性道德修养功夫,和“天人合一”的最髙境界在。这是专重外修的人无法达到和不可企及的。此即是儒家道家佛家历代贤圣,莫不重视静坐内修的原因所在,以其确系圣功神化的践释功夫和入门途径也。何况,内虚外终不实,内弱外绝难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是已破之体,精散气衰神弱,内虚已极,不先从内部锻炼起,实难收事半功倍之效。何况加速中老年人的衰老和致人于死亡的基本原因,常不在一个人的驱壳,而在内部。

谈到内功,一般都将其分为两大部门,一个是内修心性道德,一个是内炼精气神。前者一般称为“性功”,也就是做人做圣人的功夫。后者一般称为“命功”,则系道家丹鼎派所讲“返老还童”、“长生久视”的锻炼生命、变化生命的特殊功法。其书数千年来,均被列为“不是神仙不许看”的秘典。即使看到,因书中特多隐语喻辞,和专用名词,你也无法看懂。实则完全讲的是“生命哲学”和“生命科学”的道理,且和现代的生理学与医学原理,亦无不吻合。唯其中大都是纯粹由神秘经验和实证中得来,而且学的人不能徒从理论中和指点中得到领悟,必须亲身践履过来,重由神秘经验和实证中透出,方能得到理解、体会和证验。所以道家丹鼎派,无论是内丹家或外丹家,完全是科学的,而且是经验主义的和实证主义的,三关功诀,九层丹法,甚至是万千丹法,无不层层有层层的境界,步步有步步的历程,关关有关关的次第,过来人,自知其中没有半句虚言和半点迷信存在。这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不但要宝贵它珍惜它,而且更要予以研究整理和发扬光大才是。以其不但有关健康长寿而已,且可以说是最上乘的生命哲学和人生哲学,在全世界的学术领域中,是独标一帜的。近十余年来,我之所以特别提倡丹鼎派的内功和静功,并常常提醒中老人应特别注重“清静丹法”,即是这个道理。

中老年人养生八大诀法

上面我们说到在养生学和寿命学上,内功较外功为重要,尤其以中老年人为然。我们知道,内功的范围很广,门派很多,一般说来可以分作生理部门的,心理部门的,精神部门的。前者如:精气神的锻炼,生殖系统的锻炼,消化系统的锻炼,呼吸系统的锻炼,循环系统的锻炼,神经系统的锻炼等概属之。后者亦可分为:炼心法要,炼性法要,炼神法要三大系统。整个说来,在丹鼎派中,对每一部门每一细节,均有极详尽的功法,其下手诀要,则均系从静坐起。唯以门派万千,大有一部廿四史,不知应从何说起之概。现在我想将丹鼎派的专门功夫放下不谈,特就在心理方面与精神方面,对我们养生和健康长寿有密切关系的,提出八个最普通的基本要法,和大家谈谈。

一、中和诀 中和为养生之本。中则不偏不倚,至真至善,和则不刚不柔,至谐至平,二者得,自可行皆中律,发皆中节。《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易》曰“保合太和”。用之于养生,亦为不易之原则,中老年人尤应经常保合一种太和元气,同时宜注重各部位各官能之协和。一般人常说:“心平气和,为健康长寿之不二原则。”又说:“和气生财”,“和气致福”,“和气永年”,皆为和字诀法。析而言之,则阴阳宜调和,心肾宜调和,气脉宜调和,气血宜调和,脏腑宜调和;故吕祖诗谓:“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若将和字外用之,则家庭宜和,父子宜和,夫妇宜和,兄弟宜和,妯娌宜和,亲族宜和,朋友宜和,上下宜和;正所谓“一和兴万事”与“和气致千祥”者是。《中庸》以中和为天下之大本,余则以中和为人生之大本。

二、乐观诀 乐观为长寿之本。历史上凡抱乐观主义,达观主义的人,无有不是长寿的。疾病和容易衰老,常是与烦恼、苦闷、悲观、忧愁、伤感、挂虑……甚至是情绪不宁,心神不安等等,互相联带的。所以希望健康长寿的人,先要养成一个乐观的心理;无论处任何艰难困顿的环境中,或遭逢患难死生之际,总要能不怨天,不尤人,而安之若素,甘之如饴。对人生,总要能自我满足,自我陶醉,自我快乐,自我悠然!我故常说:“笑口常开千年寿,一心无虑寿千年”。这也就是古人所说:“不开口笑是痴人”者是。你如细心观察,一个常常将笑挂在嘴上的人,绝对是长寿的人。我们十二时中,总宜大笑三回,小笑百次,养成一个“笑的人生”,自可终生受益无穷。

能乐观,则自能自在安适。《礼》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论语》曰:“恭而安”,无所勉强而自得平稳宁静则自安。安稳则自舒适,舒适则自轻松;万事能轻松,不紧张,处之泰然,有事而若无事然,亦自得安适、自得安乐。所以一个养生家,不但要有一个乐观的心理,尤要居宜求安,体宜求安、心宜求安,神宜求安。切忌惊恐、愤怒、紧张和突然的刺激。在现世界中,紧张的毛病最易犯,如生活紧张,工作紧张,因而引起心理紧张、精神紧张、情绪紧张,甚至神经紧张,对治之诀,唯有以乐观治之,轻松治之,安适治之。此为最要紧的一着。

三、自损诀 损有减之意。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养生之要,亦在能损,将一切尘劳、杂务、思虑、欲念、疑滞、执着……减之又减,减尽便没事而近道矣。能损能减之诀,就是要能破执去缚,要能看得开,放得下。人生在世,担得起容易,放得下难,能作个像尧舜般的好帝王容易,能薄帝王而不为,视天下如敝屣难。古真谓“断缘、简事、息心、寂念”,就得用损字功夫。自损之极,则天地自息。在养生上,我们必须做到“息用以返体”的功夫。如息心以养心,息神以养神,息气以养气,息精以养精,息心则心不动,息神则神不乱,息气则气不散,息精则精不漏。此中下手在用息缘返照和息念寂照功夫。亦可以说是一种“修止”功夫。同时,我们要知道,息念所以养心,息心所以养精,息精所以养气,息气所以养神,息神所以养虚,息虚所以养道。这是一步最紧要的功夫,其下手则皆自“自损”来,损而至无,则几道矣。

四、筑基法 筑基乃丹家修长生之一名词,一般人亦可作为养生之下手功夫,中老年人尤不可或忽;此一步诀法,亦即为丹家修长生之基本功法,舍此别无他门可入。《金丹真传》云:“筑基成则具六通之一,所谓无漏尽通。即可以长生不死,仅小证人仙之果。百日间事耳,凡男人年老,八九十岁,须要使其生精而复生神;且能御女,能种子。然后由全精,而炼至无精,并无精窍,小便缩如童子;则知精已化气,而基成矣。妇人年老,八九十岁百岁,气血久枯,须要使之无血而生血,复有月信;然后由有经而炼至无经。谓之斩断赤龙,身如处女,则知血已化气,而基成矣。此真实效验,克日可成,非遇真师,终成画饼。所谓真诀必要真仙授,世人说者有谁真。又曰:欲求人不死,须寻不死人。吾言非妄,来贤勉之。”以后步步功法繁密,且亦非一般人、未入室者,所必须了然,故不深赘。

五、采补诀 与自损诀相对者,则为采补诀。中年人为已漏之体,老年人为衰竭之体,不求补益以延年,则唯有任其自然死亡矣。采补之术多端,丹道门庭有所谓:“旁门三千,左道六百,要皆可以延年,而非正统丹道。”大要有采阴补阳法、有采阳补阴法、有采精补精法、采气补气法、采神补神法;有采后天中先天法,有采先天中先天法;复有采日精月华法、采天地真气法、采六气法、采大药法等等,不一而足。

《修真入门》有云:“阳气盛则百病不生,阳气衰则诸患侵体。盖阳衰者,皆因精气不足,不足必须补之。”契云:精不足者补之以精,神不足者补之以气。精从内守,气向外生。补阴必用阳,补阳必用阴,皆言补气之法。然补气之法,理出两端,有清静而补者,有阴阳而补者。夫清静而补者,必须定心端坐,调息归根,候一阳之初生,采先天之真炁,聚于丹田,久则丹田气满,充于五脏,五脏气足,散于百骸,百骸气全,自然循督撞透三关,由前降入黄庭,以身中之坎,填身中之离,结胎脱体,功用固神。

但既漏之身,难以速补,已放之心,不能遽收,不若阴阳相补,有所凭借,不大劳神,入门为易也。必用鼎器,先开关窍然后补气补血鼎器者何?即悟真云:灵父圣母也。其用之时,神交体不交,气交形不交。男不宽衣,女不解带,敬如神明,爱如父母,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此也(叟按:此乃最上一乘采补术也)。夫己者,外阳而内阴,其卦属离,在内者精神而已。彼者,外阴而内阳,其卦属坎,在内者气血而已。将彼气血,以法追来,收入黄庭宫内,配我精神,炼作一家,名为四象和合。故云“气不散乱精不泄,神不外游血入穴,攒来四象进中宫,何愁金丹不自结。此为筑基之功,复成刚健之体。”此为丹家千古不传之秘!道家南宗与东派,概主阴阳双修,以其易“接命也”。

六、还丹诀 中老年人接命延命、长生久视之法,既重采补炼丹之术,自当尤重还丹之道。还丹之道,旨在还我先天真阳之金,使复归于乾宫为用,亦有清静单修与阴阳双修之别。后者力主入室下功,须龙虎双全,铅汞两合,金木交炼,彼己同融,方易了道。虽非兀坐单修,概从房中得之,然非房中术之三峰采战者,所以望其有成也。筑基炼己,得药采药,乃是修仙初步要法,结丹还丹、炼虚御空,方为采得玄珠,出神入化之最后妙道。朱元育曰:“金丹结胎,脉住气停,复返混沌,此吾身大死之时也。迄绝后再苏,亲证本来面目,自然纯清绝点,慧性圆通,形化骸解,真人长生,大地乾坤,俱作水晶宫阙矣。”修行人,须知“药论癸壬,癸不采而壬可采;丹分内外,内结丹而外还丹”。及三候三关之要,九琴九剑之法,用鼎不用鼎之分,临炉不临炉之别。栽接之妙,存乎一心!由我而不由人也哉?故《无根树词》曰:“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做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

七、延命诀 延命之法,首重保命,命有三宝,精气神是也。首为保守法,保精保气保神,使勿泄漏,使勿滥用,使勿斫丧,永守勿忘,永保勿失,便得停止衰老,此为第一要着。故李虚庵谓:“阳关一闭,个个长生。”天玄子曰:“精气神不漏,皆可长生,是为修仙之三不漏法。”次为补益法,补精补气补神,益精益气益神,使增加健寿,返老还童,此与前述之“自损诀”,系相对相益、相辅相成之养生要诀。一为“减”字诀,一为“加”字诀。补为延命之不二真诀。鬼谷子曰:“大化可以长生。”《参同契》曰:“老翁复壮丁,老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能延命,循环相生,往复相乘,即可得返老还童之效也。

八、神化诀 化有转化蜕化变化意。道家养生功夫,终极在一化字功夫,不能化,虽活法亦是死法。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与变化气质,变化心性,变化形神,及变化强弱,变化刚柔,变化阴阳,重点全在一化字。道家丹鼎派的“返还”功夫,妙用即在化字。无功夫则“人随年老去”,此顺化也;有功夫则“逐岁返少年”,此逆化也。无论作什么功夫,总要使它做到个“神化境界”,浑物我,一天人,亦全在个“神化境界”而已。

结 论

总上所说:要不外老生常谈,虽曰平凡无奇,然天下事,不平凡总是从平凡中产生出来。内功、外功、动功、静功、单修、双修、正统、旁门,不管任何功夫,你总要去练,有恒地去练,一定有成。“有恒为成功之本”,磨铁成针,蒸米成酒,全在功夫之有恒不辍。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则作如不作等,练如不练等。今天就讲到这里为止,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应教育广播电台专家之声邀请所讲)

附录一 青城派养老诀节述

道家养生日课规律甚严,行住坐卧,饮食息止,语默动静,概有极严密之道规,与极详明之功法。山岩遁隐,宇庙修行,丝毫不苟。小乘修士,只修持其“安乐延年门”之日课功法,锲而不舍,即可得大受用。兹特将青城派道人虔修之日课功法、饮食诀、休息诀、静养诀,择其可供一般中老年人士之借镜者,节抄各若干条,用资参修,唯在丹道门庭,则只是“助道品”之余行而已!原本早已散佚不全,不能贯串;其损失无法补偿,兹简录一二如下:

一、歌诀

履践天光,点灯上床。事来则有,事去则亡。

不为物竞,不逐境狂。不为谋府,不事帝王。

萧然物外,虔修三光。寂然不动,内外两忘。

颠倒乾坤,和合阴阳。抽添坎离,神化无方。

二、晨课功法:晨课宜行“青城十段锦”,又称“床上十段锦”。

1.内转日月法 正转法 逆转法 对运法 反运法

2.神龙伸脊法 直伸法 游伸法 箭射法 贯髓法

3.灵龟曝日法 仰卧曝日 冥想下田 神凝炁穴 火发透关

4.仙猿运踝法 内运法 外运法 上下运 四合运

5.悟空跷板法 大跷板 小跷板 半跷板 上下合

6.洞翁搭桥法 大搭桥 小搭桥 三点桥 内搭桥

7.双擦涌泉法 单擦法 双擦法 桥擦法 倒擦法

8.旋转坤田法 左旋法 右旋法 大旋法 内旋法

9.炼气阳生法 贯气阳生法 服气阳生法 伏气阳生法 止息阳生法

10.大小休丹法 大休丹法 小休丹法

三、晚课功法

1.干沐干漱法 全沐法 半沐法 大小漱气法

2.冥修昆仑法 存想法 凝神法 还精法 养神髓法

3.狮兔扣齿法 狮法 玉兔法 藏气法

4.生服玉液法 生玉液法 服玉液法 导神水法

5.神龙运尾法 神运法 透闾法 摆尾法

6.仙猿揉膝法 单揉法 双揉法 挺法

7.鹤立贯神法 仙鹤独立法 贯神生神法 导行气法

8.神桩布气法 全桩法 半桩法 通筋贯络法 布气法

四、养老食饵举隅

1.枸杞粥法 枸杞 苡仁 芡实 莲子 红枣 桂圆肉 梗米糯米 八味合熬浓粥,又称八珍粥,早餐可常用此,其妙无穷。

2.人参鸡方 其法要用乌骨子鸡一只未生蛋者(去头、脚、小翅、内杂及骨,半熟时亦可),加人参一支,羊腰肾一对,食盐及上酒各少许,用瓷盅密封蒸极烂成汁,去渣服汁(鸡舌色乌,则鸡骨亦乌)。

3.五味羊肉方 其法用青羊腿肉一至二斤。加人参一支或半支,枸杞、黄蓍、当归、红枣各五钱。制法如上。如用猪羊肚时,将以上各药另以苡仁、芡实、莲子、龙眼肉各若干,纳于肚内缝好蒸(炖)极烂用之。炖用砂锅,蒸用瓷器,忌铁器。

4.羊蹄汤及蹄肾枸杞汤 其法羊蹄汤用青羊前蹄四至八对,羊肾四对,将羊蹄炖(蒸)烂,去骨,加入羊肾,炖(蒸)片时,及熟即可服用,每周可食用一至二次(按:凡四足兽类。其精气神全在蹄子。依《食医》云,前蹄内屈而向后,得阳之性,筋细、髓多、皮薄、油少而肉不肥。后蹄则相反。故炖猪蹄亦宜用前蹄),如加枸杞一两,党参、黄蓍、当归各五钱,则为“蹄肾枸杞汤”,加药只宜每周一次。制法如前。

5.莲子羹方 其法用福建所产“建莲子”约二两,桂圆肉五钱,用瓷器或陶器慢煮烂煨三小时,以能食之化渣为标准,食时加冰糖少许。选莲子时,以选“玉带缠腰”的一种为最上品。睡前吃或午睡起后吃均可(单用莲子或加红枣亦可,宜经常服食)。

6.黑麻糊方 其法用黑芝麻、黑豆、苡仁、芡实、麦麸、梗米、糯米、莲子以上用水洗净,干后分别炒研极细和匀,再用黄牛骨髓拌炒熟。每晨起用开水或鸡汁汤(去油),冲一碗如糊状,服之平补。可作日用食品,睡前或早晚间亦可服用。

附:老年人早晚可服用“神仙酒蛋方”,大养老。

7.人参汤方 其法用人参三钱、秦当归酒泮二钱、炙黄蓍二钱、白术一钱、姜汁炒熟地二钱、酒炒生地一钱、酸枣仁一钱、获苓一钱、五味子一钱、拘杞子二钱、柏子仁五分、龙眼一钱、大枣三枚、甘草一钱、麦冬一钱(如由名医师视病情而增减用之亦可)。此系丹家古方,冬令服用可加龟鹿二仙胶二钱。制丸加鹿茸一钱,减二仙胶份量。按上开各倍之或数倍之均可。

五、休息诀

养生以“君逸臣劳”为不二法门。唯练功之人,每日最低宜有2〜3度行功,每次行功,约须一至二小时(包括静坐功),均符“君逸臣劳”之原则。以动静皆得“息心”之要也。唯因行功时多,有时会感疲乏,故宜多行“中间休息”。休息之法,一为大休丹法,一为方便坐法,一为清静立法。虽各有诀,然均以“心息神凝”为主。其次如观鱼戏,听鸟语,锄花草,事洒扫,均为“忘病法”与“寄心法”之一例。(每半小时或一小时,务须行“小休”片时。)

六、其他:平时多行“收视返听法”。收视即“内观观自心法”;返听即“返闻闻自性法”。天玄子曰:

闭目所以养神,止听所以养聪。

缄口所以养气,寡欲所以养精。

少食所以养寿,息念所以养心。

此六语为“丹家”日用功法,随时均宜注意及之。余不赘述。

(此系为对赵夷午老先生节述)

附录二 简易健康长寿法——站桩功

南宫列仙派之站桩功法,属辅助道法中的气功门,乃一种初入道之基本功法,如武林中之以站桩功为基本功者然。若移其用于养生,则可视之为一种最易之健康长寿法。无论少年中年老年,亦无论男女及身体素质之强弱,皆可锻炼,且有百益而无一害。唯久困病魔体质过分虚损,及年龄在七八十以上而又显见衰老者,则以修持静坐功或减少站桩时间为宜。静坐功为修道修佛之基本功法,见效缓而基本作用在心性修养上;站桩功,则系祛疾疗病健身长寿之积极功法,见效速而基本作用在生命锻炼上。南宫站桩功法,练之能扭转呼吸,祛除百病,强壮筋骨,畅通气脉,增益体能,固肾强精,燮理阴阳。

所谓扭转呼吸者,即在其能于无形中增强呼吸机能之吸力,使吸入多而呼出少。则气足以养身,亦足以养精养血养神;吸入多呼出少,则自可增足元阳,补益身心于无形。婴孩儿童,天然本能吸入多呼出少,中年老年人,便逐渐呼出多而吸入少,故衰老随之。返老还童之法,即在扭转呼吸,使能吸长呼短,入多出少,静坐中有住气法、长息法,要亦在此,此为道门中命功法门不传之密。练站桩功,其效且可增强丹田(下腹)势力、脑力灵性、体内养分及筋络活力,故武术家有谓:“练三年太极拳,不如练一年站桩功。”凡有经验者,无不知其非夸大之辞,质直论之,凡苦练120天功夫,无有不见大效者。

至其所治疾病之适应症,如高血压病,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气血亏损,精神倦怠,腰酸背痛,四肢无力,容易伤风感冒,夜溺频繁,头昏头痛,血管硬化,风湿麻痹,手足痉挛,胃肠病,肝硬化,轻度中风及关节炎,肾虚遗精早泄阳萎等症,无不功到病除。唯其中之部分疾病,于练站桩功时,尚须另加对症诀法,则更易见效矣。

至所询站桩功练法,一般多用自然式站桩法、三极式站桩法、抱树式站桩法、棒球式站桩法四种,除三极式外,其区别在姿势,余则大同小异。兹就自然式站桩法简述如下:

自然式站桩法,即自然立式练功法,两脚左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平均着力,五足趾微屈抓地。头宜正,颈宜直,上颚微向后收,虚腑,含胸,竖脊,以使上体端正,肩肘微向下沉,两肘微曲,两臂自然下垂,两掌心向下,五指微开,两膝微屈,臀微下坐,劲合于腰髋部,全身放松而不用力。两眼半闭,目如垂帘,不向外视,耳不外听,口微闭,齿微扣,舌微向上舐,此即自然站桩功之姿式,此为起功式,也就是预备姿式。

姿式摆好后,即可练功。练功时,首宜将全身肢体放松,静心宁神,解除紧张情绪,摒去一切杂念。意守下丹田或中丹田,凝神寂照;亦可意守外景,总以使身体各部,均有舒适感与轻松感为主。

至此,便可开始锻炼呼吸。站桩功之呼吸法,首以自然呼吸为主,正呼吸反呼吸均可,逐渐作深呼长吸,胎息法,踵息法,意呼吸法,停闭呼吸法,及大行气法,凡道门所用者均可行之。唯初入手者,总以自然呼吸法为宜。鼻吸鼻呼,亦可鼻吸口呼。吸气时,绵绵将气引至意守处之窍穴,稍作住气,再徐徐将气呼出,呼气时,宜意领内气引至涌泉穴即两脚心处。因脚趾轻轻抓地,两脚便稳如老树生根,巍然屹立,而内劲潜生,撼之不动,生气与元阳亦因而滋生不息。稍久即感下田(下腹)发热,热力充沛时,自然氤氲动荡冲撞,冲开尾闾关上升,过玉颈关而透升至脑。复由脑降至下田,此即所谓开任督,运转周天功夫,此时灵性阳分充足,亦容易心静无念。

初站桩时,以十五分钟至二十分钟,逐渐增至四十分钟为度,最久以不超过一小时为宜。如中途感腿足酸痛时,可起立休息片时,亦可伸腿展足舒腰,尔后再练,足酸又止,往复行之,元气自然旺盛,充布全身,两脚腿力,自然增强,关节障碍自然祛除而灵活;复因两足曲而担负上身之重压,呼吸机能,自然逐渐转强,久之即能扭转呼吸,而使吸入多呼出少,借虚空中氧气而转为体内之阳炁。这项站桩功,每日少则二次,晨起早餐前一次,临睡前一次,最多四次,除上述二次外,加午餐前一次,晚餐前一次;均以室内为宜,且忌当风行功,练毕散步休息二十分钟后始得就餐。肾虚者,另加功诀,百二十天内忌房事,尔后亦当节欲为要。

在行功时,除呼吸锻炼外,尚须守窍。守窍者,即心意守住某一部位之谓,所谓注意力集中于一穴道者是。守窍功夫,除上丹田外,中丹田或下丹田均可,亦有指点其他窍位者。中丹田又称神阙穴,在脐内一寸三分处。下丹田又称关元穴,在脐下三寸处,亦有认为系在会阴内者。意守适当时期后,或行“三心归一”养生法,或行“升降周天”养生法,均无不可,随师指点而异用。

练功完毕后,便须收功。准备收功时,须行“气息归元”法,即无论意守何处,均应意想将全身气息缓缓向中丹田集聚。并以右手掌心贴住肚脐,由右向左,由内向外,按摩三十六圈,一圈比一圈大,摩至心窝处止。再换左手,以掌心贴于心窝处,逆行由左向右,由外向内,按摩三十六圈,一圈比一圈小,摩至肚脐处止。再按摩后精门三十六,摇玉颈三十六,舒腰展腿,灵活身躯,散步五至十分钟,即可收功矣。

其次,三极式站桩法,身体过分虚弱及老年人,均不宜行之,且一般亦不易持久,唯见效速而收功宏。至抱树式与棒球式,则与自然式同,姿势与行气法略异,初学者,只从自然式入手即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