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术思想,精深灏瀚,无与伦比。昔太史公论六家旨要,以之冠冕诸氏。近人纪晓岚亦称其为“综罗百家,广博精微,”诚为的论。青城丈人曾云:“道家通五极,千古莫与京。”五极者,一曰极高明,二曰极博大,三曰极精微,四曰极神化,五曰极悠久。千古来道家人物,恒悬此“五极”,以为其人生修养矩矱。崆蜩玄妙洞石壁,刻有“五极铭”,即所以示后世丹家修持,宜具此“五极气象”。凡入于“五极境界”中人,不但上超“天地境界”与“宇宙境界”,且进而可蜕形骸,捐时空,遗世独立,超然自在,而隐现莫测,神化无方。其为人也,恒自与天为徒,与时为徒者,其相去岂可以道里计,故世人多以神仙家为能经虚涉旷,飘逸绝尘,可望而不可即也。

人而欲上达此“五极境界”,则必藉道术以为炼养,藉炼养以期蜕化心性,蜕化气质,蜕化生命。凡夫可为圣人,众生可为仙佛,要皆在能修道而自化也。宇宙之间,天地密移,万物密化。自无化有,自有化无,自生化死,自死化生;无物不化,无时不化,故人能顺而化之则死,逆而化之则生。且炼形则形化,炼精则精化,炼神则神化,炼气则气化,炼心则心化,炼性则性化。人而能借炼养修持,以上达于神化无极,则自圆通无碍,应化无方,而与太虚同体矣。故庄子有蝶化之论,而谭子有化书之作。古真谓:“术以全形,道以全神。”而道术之要妙,全在以“化”为不二法门。即化即道,即道即化,丹鼎派重一炼字,以炼则化也。且唯有在炼字中方可见功夫,在功夫中方可见证验,在证验中方可见变化,变化之极,便自可得至于仙佛圣人之果地。修而不至者有之矣,未有不修而能至者也!

自古来正统丹家,均主修真须自圣人起修,先修圣道,后修仙道,正《大易》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意也。天玄子曰“欲修大道先修圣,未到圣地不为仙。”故青城派之“玄门五关说”,亦以修圣人之道为修真之初关下手法。五关者,初关为超凡入圣之“圣地关”,重关为超圣入神之“神境关”,三关为超神入化之“神化关”,四关为与化为体之“玄同关”,最后关为与道合真之“复归无极关”,透此五关,其为人也,不但在圣地以上,且亦在佛地以上。故通玄真人谓:“放下楞严修丹鼎,能超佛地即仙乡!”

道家人物,承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贵”之旨,类皆不求人知,不求世誉,而以寂寞恬淡自甘,遁隐无名自务!故其名多不见称于世,而其道亦远不逮儒佛二家之彰明切著于世也。实则“其尘垢秕糠,犹陶铸尧舜!”岂仅内圣外王,成佛作祖而已哉?夫知与不知,名与不名,达与不达,传与不传,等耳。自道观之,天下无不齐,天下无不等。有得于道,则自能齐万不齐而等万不等,同万不同而化万不化!用能包天地而无遗,生万物而无尽,超宇宙而独存,迈时空而独立。故老子曰:“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道家之所以能弃天下如敝屣,视富贵如浮云,而贫贱自乐,布衣自尊者,其在斯乎?

白玉蟾真人者,为道家南宗正统,丹鼎派中最杰出之仙才。自幼厌秽风尘,臊膻名利,慕长游方外,沉潜性命,尽得紫阳、泥丸之秘旨。宗《大易》而道阴阳,尊德性而趋禅槭,世上称其出入三氏,笼罩百家,乃神仙家中震古烁今之人物;天才横溢,慧悟超绝。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为文制艺,无所不能;全书凡十卷,百体并陈,洋洋洒洒,莫穷其极。唯究其旨归,无非发挥性命之学,推阐丹经之妙。是书独揭大道真谛,扫除旁门左术,既不炫言炉火,亦不艳诘彼家。盖以抽坎填离,龙吟虎啸,三一返还,九五补导,总属小术,而无关本体也。白真人凿破混沌面目,——从性命根源上落脚,既不拘于卦爻法象之旨,亦不泥于采取接命之术。凡所论说吟咏,概在张皇幽渺,而弘“归根复命”之学,以期一超直入五极境地,上达性命之正,而三教同彻,千圣同归。

至于功夫次第,亦无不指示详明,俾资循率。全书精义超格,隽永至当之文,能与《龙虎》、《参同》、《悟真》、《黄庭》等同途合辙者,在所多有。就《中如论》一卷,实乃金丹之神髓;《丹诀》一卷,则为万金不换之神诀;《道德经注释》一卷,文简辞古,玄奥绝伦,乃为一字千金之注,千古来唯此注堪与王弼比伦。其余绪卷,如文,如说,如诗,如赋,如歌,如诗余,如经等,亦多不朽名著,而可为后人之暗室明灯者。读者切不可囫囵过去,入宝山而空回也!

本书原为名收藏家兼以书画考证名于时之张谷雏老先生所珍藏,六年前余以搜罗道家典籍过港,因梁寒操先生之介,得参观其庋藏古书画,并示以三国时人索紞所书老子《道德经》写本,数相往还,畅论道妙,欢契平生。临别承以此书及索书《道德经》影本见遗。二者均为连城之赠,殁齿难忘。数年来,运遘阳九,困于尘累,迄未景行,殊深惆怅!偶忆前缘,特检自箧中,重为参读,复予圈点旁批,藉示指提。唯乞读者读是书时,能解脱于名相之中,而超然于言说之外,只从此中讨个消息,复将这个消息,亦予踏倒,既无药物炉鼎火候之分,亦无圣胎金丹性命之立,粉碎乾坤,透出太虚,名既不有,道亦不存!如是会去,方为了当!阅既竟,特赘数语,以为蛇足之附。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今作此胡言,罪过万分,其勿以余为有知,则幸甚矣!

附录 石屋草堂道言戏墨

静 趣

性天寂寂乐融融,顿入鸿蒙恍惚中;

神化万千皆自得,乾坤浮水水浮空。

梦授坐丹诀

闭目冥心坐,清虚自在身,念除心自息,心息自生神;

凝神照玄牝,静极一阳生,阳生精自足,精足炁充盈。

幽谷雷声动,河车小周行,神藏入胎息,肘后飞金晶;

深密复深密,正子忽通灵,昆仑大交媾,一点落黄庭。

三年勤哺乳,婴儿日长成。移炉兼换鼎,九载守一经。

沐浴复沐浴,调神复调神。簪笏非吾愿,飞升候帝京;

形神无挂碍,是之谓真人;常与天地合,自得万年春。

咏赠寒山子

吾爱寒山子,贞观玉洞仙;初习广成道,后参老子禅。

自忘其姓氏,死亦不知年。家住寒岩洞,不结世间缘。

间与麇鹿伍,倦抱白云眠;饥餐神仙果,渴饮虎龙泉。

来着无遮裤,归乘没底船;栖心天地外,疑似小游仙。

小参先天道

自得先天道,身藏云水间。心同孤月静,神共白云闲。

有意修玄鼎,无心得大还。超然生死外,脱出五行山。

家居静修三首

石屋云封道不传,山自青青月自圆。

伏羲去后无消息,一任清风几万年。

忘机息虑绝尘缘,无我无为葆性天。

造化弄人人自弄,谁堪一语得真传。

体到无心万事休,能休岁月自悠悠。

乾坤不识人间事,山自青青水自流。

山居二首

身住文山万虑休,豁然无物挂心头。

石屋鸟飞声寂寂,碧潭鱼跃水悠悠。

有味生涯随巢父,无心应世效庄周。

识得长生无穷妙,一任风流不着愁。

有感三首

劳形倦鸟自飞还,毁誉何求在世间。

污浊堪怜须自脱,蓬莱无路复无关。

南北东西处处家,半生身世属烟霞。

只因垂死贪丹鼎,误却人间万树花。

六十年来学得痴,糊涂悟懂是吾师,

聪明易被聪明误,返朴还醇为守雌。

静参

炉火静参几幻虚,传来消息有还无。

偶逢客问金丹事,月在天心水在湖。

谈玄二首

心机沉息不言中,大道无边处处通,

剥尽群阴存祖炁,一阳来复见天功。

弱水蓬莱三千里,玉露鼎湖四时浓,

袖里乾坤笼日月,壶中水火济神宫。

悟道

半参儒道半参禅,未熟黄梁不计年。

乾坤袖里玄机妙,日月笼中百世缘。

三千世界终归幻,四大无常总是空。

希夷一梦今非昨,何处西来何处东。

浪淘沙昨夜遇神仙三首

昨夜遇神仙,千载奇缘,老子骑牛到窗前,

庄生蝴蝶翩翩舞,其事宛然。

伯阳有真言,千圣不传,一梦黄梁不计年。

寄语洞庭湖上客,早参三玄。

昨夜遇神仙,指点因缘;大道无为法自然,

坎离妙用先天重,神化无边。

此事怎能传,道在无言,鼎内有丹自长年,

寄语丹台修真客,龙虎双禅。

昨夜遇神仙,指示几先,采取搬运任先天,

壶中始复颠倒颠,浑沌曲全。

鸿蒙复命圈,七返九还根,三三后接三三前,

身外有身天外天,万化嫣然。

梦受玄丹诀

 仰止圣贤道,低徊向崆峒,心存黄老术,性迹许巢风。

布甲三径雪,逢庚万壑通。临壶玉生彩,铸剑气如虹。

石窟生日月,天根豢虎龙。凿开鸿蒙窍,窜入广寒宫。

西谷群阴伏,东山晓日红。御风云作使,霖雨万家春。

浩荡乾坤合,波静月溶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