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生山林。《格物论》云:虎,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黄质黑章,锯牙钩爪,须健而尖;舌大如掌,生倒刺。项短鼻齆。夜视一目放光,一目看物。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大寒之日始交,七月而生。性至猛烈,虽遭逐,犹复徘徊顾步。其伤重者,辄咆哮作声而去,听其声之多少,以知其去之远近。率鸣一声者为一里。靠岩坐,倚木而死,终不僵仆。其搏物不过三跃,不中则舍之。其食物值耳辄止,以为触其名,名耳故也。尝伤人者,耳辄有缺。人死于虎,则为伥鬼,导虎而行。《类从》曰:虎行以爪拆地,观奇偶而行。今人画地观奇偶者,谓之虎卜。杨雄《方言》云:陈魏之间,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或谓之〖虎鸟〗 䖘;自关东西谓之伯都。李时珍曰:虎,象其声也。魏子才云:其文从虍从凢,象其蹲踞之形。《字说》曰:虎,西方之兽,俗呼大虫。
虎骨 气味:辛,微温,无毒。之才曰:平。
主治:邪恶气,杀鬼疰毒,止惊悸,治恶疮鼠瘘。头骨尤良。○治筋骨毒风,挛急屈伸不得,走注疼痛。治尸疰腹痛,伤寒温气,温疟,杀犬咬毒。○杂朱画符疗邪;头骨作枕,辟恶梦魇;置户上辟鬼。○煮汁浴之,去骨节风毒肿;和醋浸膝,止脚痛肿,胫骨尤良。初生小儿煎汤浴之,辟恶气,去疮疥、惊痫、鬼疰,长大无病。○追风定痛健骨,止久痢,脱肛,兽骨哽喉。
时珍曰:虎骨通可用。辟邪疰,惊痫,温疟,疮疽,头风,当用头骨;当手足诸风,当用胫骨;诸风当用脊骨,亦各从其类也。
虎,《别录》中品。虎骨 臣。
虎之一身筋节气力,皆出前足,故入药以胫骨为胜。
修治:颂曰:虎骨用头及胫骨色黄者佳。凡虎身数物,俱用雄虎者胜。药箭射死者骨青,不可入药,其毒浸渍骨血间,能伤人。时珍曰:凡用虎之诸骨,并槌碎去髓,涂酥,或酒或醋,各随方法,炭火炙黄入药。
膏 治狗啮疮。
爪 系小儿臂,辟恶魅。
肉 主恶心欲吐,益气力。
威骨 令人有威,带之临官佳;无官则为人所憎。
肾 主治瘰疬。
心 壮神强志。
胆 治小儿疳痢、惊痫。
肚 治反胃吐食。
睛 治癫疾,惊悸客忤,疳气。
牙 主治丈夫阴疮及疽瘘。
须 治齿痛。
皮 辟邪魅。
鼻 悬户上,令生男。
屎中骨 为屑,治火疮。
《起居杂记》云:虎、豹皮上睡,令人神惊。其毛入疮,有大毒。
段成式《酉阳杂俎》云:仙人郑思远常骑虎,故人许隐齿痛求治,远拔虎须,令插之,痛即止。
《胜金方》:治痔漏脱肛,虎胫骨两节,以蜜二两,炙赤色,捣为细末,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日早晨黄酒下二十丸,取效。
麝
出中台山谷,及益州、雍州山中。今陕西、益州、河东诸路山中皆有之,而秦州、文州诸蛮中尤多。形似麞而小,其香正在阴前皮内,别有膜裹之。春分取之,生者益良。一说香有三种:第一生香,麝于夏食蛇虫多,至寒则香满,入春急痛,自以爪子剔出之,落处草木皆焦黄,此极难得。今人带真香过园中,瓜果皆不实,此其验也。其次脐香,乃捕得杀取者。又其次心结香,麝被大兽捕逐惊畏,失心狂走,颠坠崖谷而毙。人有得之,破心,见血流出作块者是也,不堪入药。又一种水麝,其香更奇好。脐中皆水,沥一滴于斗水中,用晒衣物,其香不歇。唐天宝初,虞人尝获一麝,诏养于囿中,每取以针刺其脐,捻以真雄黄,则其创复合。其香气倍于肉麝。近世不复闻有之。《尔雅》谓麝为麝父。释兽云:麝父,麕足。麝如小鹿,有香,故其文从鹿从射。或云:麝父之香来射,故名麝。时珍曰: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其形似麞,故俗呼香麞。
麝脐香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辟恶气,杀鬼精邪物,去三虫蛊毒,温疟惊痫。久服除邪,不梦寤魇魅。○疗诸凶邪鬼气,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去面䵴,目中肤翳。妇人产难,堕胎。通神仙。○佩服及置枕间,辟恶梦,及尸疰鬼气。又疗蛇毒。○治蛇蚕咬,沙虫、溪瘴毒,辟蛊气,杀脏腑虫。治疮疾,吐风痰,疗一切虚损恶病。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下。○熟水研服一粒,治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止小便利。又能蚀一切痈疮脓水。○除百病。治一切恶气及惊怖恍惚。疗鼻窒不闻香臭。○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癥瘕。
麝,《本经》上品。
修治:敩曰:凡使麝香,用当门子尤妙。以子日开之,微研用,不必苦细也。
甄权曰:苦、辛,忌大蒜。李廷飞曰:麝香不可近鼻,有白虫入脑,患癞。久带,其香透关,令人成异疾。
《经验方》:治小儿邪疟,以麝香研墨,画“去邪辟魔”四字于额上,愈。
夏子益《奇疾方》:治口内肉球,有根如线五寸余,如钗股,吐出乃能食物,捻之则痛彻心者,麝香一钱,研水服之,日三,自消。
治鼠咬人,麝香封之,用帛子系之妙。
市者有以真香些须,杂以荔枝末,或炒鸡子黄为末,或炮枣肉,或酒制大黄等物搀入,裹以四足膝皮充卖。用者宜辨。
真麝香开之即远闻,久放且不生白朴。
麝常食柏叶,又啖蛇。五月得香,往往有蛇皮骨。故麝香疗蛇毒。今以蛇蜕皮裹麝香弥香,则是相使也。
肉 食之不畏蛇。
牛
时珍曰:有〖牜秦〗牛、水牛二种,〖牜秦〗牛小而水牛大;〖牜秦〗牛有黄、黑、赤、白、驳、杂数色;水牛色青苍,大腹锐头,其状类猪,角若担矛,能与虎斗;亦有白色者。牛耳聋,其听以鼻。牛瞳竖而不横。牛齿有下无上。其声曰牟。牛在畜属上,在卦属坤,其性顺也。许慎曰:牛,件也。牛为大牲,可以件事分理也。其文象角头三封及尾之形。《周礼》谓之大牢。《内则》谓之一元大武。《史记》称牛为四蹄,今人称牛为一头。梵书谓之瞿摩帝。牛之壮者曰牯,曰特,曰犅,曰㹍。牝曰㸺,曰牸。南牛曰〖牜吴〗,北牛曰〖牜秦〗。纯色曰牺,黑曰〖牜俞〗,白曰〖牜寉〗,赤曰〖牜辛〗,驳曰犂。去势曰犍,又曰犗。无角曰㸰,子曰犊。生二岁曰㸽,三岁曰犙,四岁曰牭,五岁曰〖牜介〗,六岁曰犕。
牛黄 出晋地平泽,今出登、莱州,它处或有,不甚佳。凡牛有黄者,毛皮光泽,眼如血色,时复鸣吼,又好照水。人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乃喝迫,即堕落水中。既得之,阴干百日。一子如鸡子黄大,其重叠可揭折,轻虚而气香者佳。然此物多伪,今人试之者,揩摩手甲上,以透甲黄者为真。又云此有四种:喝迫而得者,名生黄;其杀死而在角中者,名角中黄;心中剥得者,名心黄,初在心中如浆汁,取得便投水中,沾水乃硬,如碎蒺藜,或皂荚子是也;肝胆中得之者,名肝黄。大抵皆不及喝迫得者最胜。一名丑宝,《金光明经》谓之瞿卢折娜。
牛,《本经》中品。牛黄,《本经》上品。
《造化权舆》云:坤阴为牛,故牛蹄坼,牛疾则立,阴胜也。牛起先后足,卧先前足,从阴也。
黄牛肉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安中益气,养脾胃。○补益腰脚,止消渴及唾涎。
水牛肉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消渴,止啘、泄,安中益气,养脾胃。○补虚壮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
鼻 主治:消渴,同石燕煮汁服。治妇人无乳,作羹食之,不过两日,乳下无限,气壮人尤效。○疗口眼㖞斜,不拘干湿,以火炙热,于不患处熨之,渐止。
皮 主治:水气浮肿,小便涩少,以皮蒸熟,切入豉汁食之。○熬胶尤良。
乳 主治:补虚羸,止渴。○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冷补下热气,和蒜煎沸食,去冷气痃癖。○患热风人宜食之。○老人煮食有益。入姜葱,止小儿吐乳,补劳。○治反胃,气痢,疸黄,通润大肠。
血 主治:解毒利肠,治金疮折伤垂死。又下水蛭,煮拌醋食。治血痢便血。
脂 主治:诸疮疥癣、白秃。亦入面脂。
髓 主治: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安五脏,平三焦,续绝伤,益气力,止泄利,去消渴,皆以清酒暖服之。○平胃气,通十二经脉。治瘦病,以黑牛髓、地黄汁、白蜜等分,煎服。○润肺补肾,泽肌悦面,理折伤,擦损痛,甚效。
脑 主治:治风眩,消渴。○脾积痞气,润皴裂,入面脂用。
心 主治:虚忘,补心。
脾 主治:补脾。○腊月煮,日食一度,治痔瘘。和朴消作脯食,消痞块。
肺 主治:补肺。
肝 主治:补肝明目。○治疟及痢,醋煮食之。○妇人阴〖匿/虫〗,纳入引虫。
胃 主治:消渴,风眩,补五脏,醋煮食之。○补中益气,解毒,养脾胃。
膍 一名百叶,主治:热气水气,治痢,解酒毒、药毒、丹石毒发热,同肝作生,以姜醋食之。
肾 主治:补肾气,益精。治湿痹。
胆 气味:苦、大寒,无毒。主治:可丸药。○除心腹热渴,止下痢及口焦燥,益目精。○腊月酿槐子服,明目,治疳湿弥佳。○酿黑豆百日后取出,每夜吞一粒,镇肝明目。○除黄杀虫,治瘫痪。酿南星末阴干,治惊风有奇功。
齿 主治:小儿牛痫。
牛角腮 此即角尖中坚骨也。主治:下闭血,瘀血疼痛,女人带下血,燔之酒服。○烧灰主赤白痢。○水牛者烧之,止妇人血崩,赤白带下,冷痢泻血水泄。○治水肿。
角 主治:水牛者燔之,治时气寒热头痛。○煎汁治热毒风及壮热。㸺牛者,治喉痹肿塞欲死,烧灰,酒服一钱。小儿饮乳不快、似喉痹者,取灰涂乳上,咽下即瘥。○治淋破血。
骨 主治:烧灰治吐血鼻洪,崩中带下,肠风泻血,水泻。○治邪疟。烧灰同猪脂涂疳疮蚀人口鼻,有效。
蹄甲 主治:妇人崩中,带下赤白。○烧灰水服,治牛痫。和油涂臁疮。磨研末贴脐,止小儿夜啼。
悬蹄 主治:热风,赤白漏下。
阴茎 主治:妇人漏下赤白,无子。
耳中垢 主治:蛇伤,恶蛓毒。
牯牛卵囊 主治:疝气,一具煮烂,入小茴香、盐少许,拌食。
脐毛 主治:小儿久不行。
口涎 主治:反胃呕吐。
溺 主治:水肿腹胀脚满,利小便。
屎 主治:水肿恶气。干者燔之,傅鼠瘘恶疮。烧灰,敷灸疮不瘥 。
酥油 沙牛者,主治:补五脏,利大小肠,治口疮。○除胸中客热,益心肺。○除心热肺痿,止渴,止嗽,止吐血,润毛发。○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温酒化服良。
牦牛酥 主治:去诸风风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合诸膏摩风肿,踠跌血瘀。
乳饼 主治: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微动气。○治赤白痢。切如豆大,面拌酸浆,水煮二十沸,顿服。小儿服之弥良。
牛黄 主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除邪逐鬼。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颠。又堕胎。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主中风失音,口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安魂定魄,辟邪魅,卒中恶,小儿夜啼。○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除百病。○清心化热,利痰凉惊。○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
之才曰:牛黄,人参为之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恶龙骨、龙胆、地黄、常山、蜚蠊;畏牛膝、干漆。
牛黄,《本经》曰:气味苦平,有小毒。《日华子》曰:甘,凉。普曰:无毒。
修治:牛黄细研如尘用。
用牛黄宜择一子如鸡子黄大,重叠可揭折,轻虚,气香色赤黄有光,摩指甲上透甲黄者为真。牦牛黄坚而不香。又有骆驼黄,极易得,亦能相乱,不可不审。
时珍曰:牛黄,牛之病也,故有黄之牛多病而易死。诸兽皆有黄,人之病黄者亦然。因其病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还能治心及肝胆之病。正如人之淋石,复能治淋也。
《圣惠方》:治小儿腹痛,夜啼,用牛黄如小豆大,乳汁化服。又脐下画“田”字,善。
牛黄 君。
熊
出雍州山谷,今雍、洛、河东及怀 、卫山中皆有之。形类豕,人足、黑色,坚中,山居冬蛰,当心有白脂如玉,味甚美,俗呼熊白。其胆春在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好举木而引气,谓之熊经。《庄子》所谓“熊经、鸟伸”是也。冬蛰不食,饥则舐其掌,故其美在掌。《孟子》曰:熊掌亦我所欲也。盖熊于山中行数十里,必有跧伏之所,在石岩枯木中,山人谓之熊馆。时珍曰:熊,雄也。篆文象形。俗呼为猪熊。《述异记》云:在陆曰熊,在水曰能,即鲧所化者。故熊字从能。
熊脂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风痹不仁筋急,五脏腹中积聚,寒热羸瘦,头疡头秃,面上皯疱。久服强志不饥,轻身长年。○饮食呕吐。○治风补虚,杀劳虫,酒炼服之。○长发令黑,悦泽人面,治面上䵟 〖黑曾〗及疮。 君。
肉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风痹,筋骨不仁,功与脂同。○补虚羸。
胆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痢疳〖匿/虫〗,心痛疰忤。○治诸疳,耳鼻疮,恶疮,杀虫。○小儿惊痫瘈疭。以竹沥化两豆许服之,去心中涎,良。○退热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蛕蛲虫。○臣。恶防已、地黄。
熊,《本经》上品。罴为人熊,马熊各因形似以为别也。熊形乃大豕,人足黑色。
脑髓 主治:诸聋。○疗头旋。摩顶去白秃、风屑,生发。
骨 主治:作汤浴,历节风及小儿客忤。
血 主治:小儿客忤。
掌 主治:食之可御风寒,益气力。《圣惠方》云:熊掌难胹,得酒、醋、水三件同煮,熟即大如皮球也。
颂曰:熊胆,阴干用。然多伪者,但取一粒,滴水中,一道若线不散者为真。
钱乙曰:熊胆佳者通明,每以米粒点水中,运转如飞者良。余胆亦转,但缓尔。
周密《齐东野语》云:熊胆善辟尘,试之以净水一器,尘幕其上,投胆米许,则凝尘豁然而开。
《外台》:治蛔虫,消心痛,熊胆一大豆,和水服之,大效。
又方:治十年痔疮不差,涂熊胆,取差乃止。
象
《尔雅》云: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时珍曰:象出交、广、云南及西域诸国。有灰、白二色,形体拥肿,头目丑陋。大者身长丈余,高称之,肉倍数牛。目若豕,四足无指而有爪甲。行则先移左足,卧则以臂着地。其头不能俯,其颈不能回,其耳下亸,其鼻大于臂,下垂至地,鼻端有小爪,可以拾针,食物、饮水皆以鼻卷入口。一身之力皆在于鼻,故伤之则死耳。口内有食齿,两吻出两牙夹鼻。雄者长六七尺,雌者纔尺余耳。交牝则在水中,以胸相贴,与诸兽不同。三年一乳,五岁始产。六十年骨方足。又胆不附肝,随月在诸肉间,春在前左足,夏在前右足,秋后左足,冬后右足也。王安石《字说》云: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气而文生,故天象亦用此字。许慎《说文》曰:象字篆文,象耳、牙、鼻、足之形。
牙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诸铁及杂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治痫病,刮齿屑炒黄,研末饮服。○诸物刺咽中,磨水服之亦出。旧梳屑尤佳。○风痫惊悸,一切邪魅精物,热疾骨蒸,及诸疮,并宜生屑入药。
皮 主治:下疳,烧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疮不合。
胆 主治:明目,治疳。○治疮肿,以水化涂之。治口臭,以绵裹少许,贴齿根,平旦漱去,数度即瘥。
肉 主治:烧灰和油涂秃疮。多食令人体重。生煮汁服,治小便不通。烧灰饮服,治小便多。
睛 主治:治目疾,和人乳滴目中。
骨 主治:解毒。胸前小横骨烧灰,酒服令人能浮。
《肘后方》:治箭并针折在肉中,细刮象牙屑,以水和之,傅患处,即出。
《太平广记》云:安南有象能知人曲直,有斗讼者,行立而嗅之。有理者过,无理者以鼻卷之,掷空数丈,以牙接而刺之。
马
出云中。毛色多般,以纯白者为胜。马应月,故十二月而生。其年以齿别之。牡马曰隲,曰儿。牝马曰騇,曰騍。去势曰骟。一岁曰〖马/十〗,二岁曰驹,四岁曰駣,八岁曰〖马八〗 。许慎云:马,武也。其字象头、髦、尾、足之形。
白马阴茎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伤中绝脉,阴不起,强志益气,长肌肉肥健,生子。小儿惊痫。○益丈夫阴气。
肉 气味:辛、苦,冷,有毒。
主治:伤中,除热下气,长筋骨,强脊,壮健,强志轻身,不饥。作脯治寒热痿痹。○煮汁,洗头疮白秃。
乳 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止渴治热。作酪性温,饮之消肉。
鬐膏 主治:生发。
心 主治:喜忘。
肺 主治:寒热,痉、痿。
肝 有大毒。
鬃 烧灰,敷疮毒。
眼 治惊痫,腹满,疟疾。
牙 治小儿惊痫。烧灰,涂丁肿效。
骨 烧灰,和醋敷小儿头疮及身上疮。
头骨 主治:喜眠,令人不睡。
胫骨 主治:煅存性,降阴火,中气不足者用之。
皮 主治:妇人临产,赤马皮催生良。
悬蹄 主治:惊邪瘈疭,乳难,辟恶气鬼毒,蛊疰不祥。止衄内漏,龈齿。赤马者,治妇人赤崩,白马者治白崩。主癫痫,齿痛。
脑 有毒。主治:断酒,腊月者温酒服之
尾 治:妇人崩中,小儿客忤。
血 有大毒,中即死。
白马溺 气味:辛,微寒,有毒。
主治:消渴,破癥坚积聚。男子伏梁积疝,妇人瘕积,铜器承饮之。洗头疮白秃,渍恶刺疮,日十次,愈乃止。
白马通,马屎也。气味:微温,无毒。
主治:止渴,止吐血、下血、鼻衄,金疮出血,妇人崩中。敷顶止衄。绞汁服,治产后诸血气,伤寒时疾,当吐下者。治时行病起、合阴阳垂死者,绞汁三合,日夜各二服。又治杖疮打扑伤疮,中风作痛者,炒热包熨五十遍,极效。
马,《本经》中品。马齿以僵蚕、乌梅拭不食,得桑叶解。
《造化权舆》云:乾阳为马,故马蹄圆,马疾则卧,阳胜也。马起先前足,卧先后足,从阳也。
《千金方》:治冻指欲堕,马粪煮水渍半日,即愈。
鹿
处处山林中有之。马身羊尾,头侧而长,高脚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则解,大如小马,黄质白斑,俗称马鹿。牝者无角,小而无斑毛,杂黄白色,俗称麀鹿。孕六月而生子。鹿性淫,一牡常交数牝,谓之聚麀。性喜食龟,能别良草。食则相呼,行则同旅,居则环角外向以防害,卧则口朝尾间以通督脉。《尔雅》云:鹿牡曰〖鹿/加〗,牝曰麀,其子曰麛,绝有力曰〖鹿/廾〗。《乾宁记》云:鹿与游龙相戏,必生异角。故鹿得称斑龙。梵书谓之密利迦罗。时珍曰:鹿字篆文,象其头、角、身、足之形。
鹿角 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除少腹胀血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猫鬼中恶,心腹疼痛。○水磨汁服,治脱精尿血,夜梦鬼交。○醋磨汁,涂疮疡痈肿热毒。○火炙热熨小儿重舌,鹅口疮。蜜○炙研末,酒服,轻身,强骨髓,补阳道绝伤。又治妇人梦与鬼交者,清酒服一撮,即出鬼精。○烧灰治女子胞中余血不尽欲死,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甚妙。
齿 主治:鼠瘘留血,心腹痛。不可近丈夫阴。
鹿,《本经》中品。
修治:鹿角截段错屑,蜜浸,火焙,捣筛为末用。
鹿茸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数利,泄精溺血,破瘀血在腹,散石淋痈肿,骨中热疽痒,安胎下气,杀鬼精物。久服耐老。不可近丈夫阴,令痿。○补男子腰肾虚冷,脚膝无力,夜梦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赤白带下,炙末空心酒服方寸匕。壮筋骨。○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运虚痢。
宗奭曰:茸最难得不破及不出却血者,盖其力尽在血中故也。世以如紫茄者为上,名茄子茸,取其难得耳。然此太嫩,血气未具,其实少力。坚者又太老,惟长四五寸,形如分歧马鞍,茸端如玛瑙红玉,破之肌如朽木者最善。人亦将麋茸伪为之,不可不察。
孟诜曰:鹿茸不可以鼻嗅之,中有小白虫,视之不见,入人鼻必虫颡,药不及也。
《日华子》曰:鹿茸,只用酥炙炒研。宗奭曰:茸上毛先以酥薄涂匀,于烈熖中灼之,候毛尽,微炙。不以酥,则火熖伤茸矣。
鹿茸,麻勃为之使。君。
鹿角胶 粉名鹿角霜。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轻身延年。疗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作痛,多汗淋露,折跌伤损。男子损脏气气弱,劳损吐血。妇人服之令有子,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炙捣酒服,补虚劳,长肌益髓,令人肥健,悦颜色。又治劳嗽,遗精尿血,疮疡肿毒。
修治:时珍曰:今人呼煮烂成粉者为鹿角霜,取粉熬成膏。或只以浓汁熬成胶者为鹿角胶。得火良;畏大黄。
鹿肉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力,强五脏。生者疗中风口僻,割片傅之。○补瘦弱,调血脉。○养血生容,治产后风虚邪僻。
鹿血 主治:阴痿,补虚,止腰痛,鼻衄,折伤,狂犬伤。和酒服,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带下。诸气痛欲危者,饮之立愈。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
鹿皮 主治:一切漏疮,烧灰和猪脂纳入,日五、六易,愈乃止。
鹿骨 主治:安胎上气,杀鬼精物,久服耐老,可浸酒服之。
髓 主治:丈夫女子伤中绝脉,筋急痛,欬逆,以酒和服之良。治筋骨弱,呕吐。地黄汁煎作膏,填骨髓。蜜煮壮阳,令有子。
脑 主治:入面脂,令人悦泽。刺入肉内,以脑敷之,燥即易,半日当出。
脂 主治:痈肿死肌,温中,四肢不随,头风,通腠理。不可近阴。
头肉 主治:消渴,夜梦鬼物,煎汁服,作胶弥善。
蹄肉 主治:诸风,腰膝骨中疼痛,不能践地,同豉汁、五味煮食。
肾 主治:补肾气,补中安五脏,壮阳气,作酒及煮粥食之。
羊
出河西川谷,今河东、陕西及近都州郡皆有之。种类甚多,入药以青色羖羊为胜。说文云:羊字,象头、角、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似也。董子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牡羊曰羖,曰羝;牝羊曰羜,曰牂。白曰粉,黑曰羭。多毛曰羖䍽;胡羊曰䍲羺。无角曰〖羊童〗,曰䍫。去势曰羯,羊子曰羔,羔五月曰羜,六月曰〖敄/羊〗,七月曰羍,未卒岁曰䍮。《内则》谓之柔毛,又曰少牢。《古今注》谓之长髯主簿云。
羊,《本经》中品。羊性恶湿喜燥,食钩吻而肥,食仙茅而肪,食仙灵脾而淫,食踯躅而死,饮尿而亡。物理之宜忌,不可测也。
羖羊角 青色者良。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治青盲,明目,止惊悸,寒泄。久服安心,益气轻身。杀疥虫。入山烧之,辟恶鬼虎狼。○疗百节中结气,风头痛,及蛊毒吐血。妇人产后余痛。○烧之辟蛇。灰治漏下,退热。主山瘴溪毒。
齿 治小儿羊痫寒热。
头骨 治风眩瘦疾,小儿惊痫。
脊骨 治虚劳寒中,羸瘦。补肾虚,通督脉,治腹痛下痢。
胫骨 治虚冷劳。
尾骨 益肾明目,补下焦虚冷。
毛 治转筋,醋煮裹脚。
须 治小儿口疮,蠷螋尿疮,烧灰和油敷。
屎 燔之,主小儿泄痢,肠鸣,惊痫疾。烧灰,理聤耳,并罯竹刺入肉,治箭镞不出。烧灰淋汁沐头,不过十度即生发长黑。和雁肪涂头亦良。煮汤灌下部,治大人小儿腹中诸疾,疳、湿,大小便不通。烧烟熏鼻,治中恶,心腹刺痛,亦熏蒸诸疮中毒、痔瘘等。治骨蒸弥良。已上说用青羖羊者佳。
脂 气味:甘,热,无毒。
主治:生脂止下痢脱肛,去风毒,产后腹中绞痛。治鬼疰,去游风及黑䵟。熟脂治贼风痿痹,飞尸,辟瘟气,止劳痢,润肌肤,杀虫治疮癣。入膏药透肌肉络,彻风热毒气。青羊者良。
羊肉 气味:苦、甘,大热,无毒。
主治:暖中,字乳余疾,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止痛,利产妇。治风眩瘦病,丈夫五劳七伤,小儿惊痫。开胃健力。
头蹄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风眩瘦疾,小儿惊痫。脑热头眩。安心止惊,缓中止汗,补胃。止丈夫五劳骨蒸,热病后宜食之。冷病人勿多食。疗肾虚精竭。白羊者良。
皮 主治:一切风及脚中虚风,补劳虚,去毛作羹臛食。湿皮卧之,散打伤青肿;干皮烧灰服,治蛊毒下血。
血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女人血虚中风,及产后血闭欲绝者,热饮一升者即活。热血一升,治产后血攻,下胎衣。治卒惊九窍出血。解莽草毒,胡蔓草毒。又解一切丹石毒发。白羊良。
乳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寒冷虚乏。○润心肺,治消渴。○疗虚劳,益精气,补肺肾气,和小肠气。合脂作羹,补肾虚,及男女中风。利大肠,治小儿惊痫。含之治口疮。主心卒痛,可温服之。又蚰蜒入耳,灌之即化成水。治大人干呕及反胃,小儿哕啘及舌肿,并时时温饮之。解蜘蛛咬毒。白羜者佳。
脑 有毒。主治:入面脂手膏,润皮肤,去䵟 〖黑曾〗,涂损伤、丹瘤、肉刺。
髓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男子女人伤中,阴阳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以酒服之。○却风热,止毒。久服不损人。○和酒服补血,主女人血虚风闷。润肺气,泽皮毛,灭瘢痕。
心 气味:甘,温,无毒。主治:止忧恚膈气。补心。有孔者杀人。
肺 主治:补肺,止欬嗽。○伤中,补不足,去风邪。治渴,止小便数,同小豆叶煮食之。通肺气,利小便,行水解蛊。自三月至五月,其中有虫,状如马尾,长二三寸。须去之,不去令人下痢。
肾 主治:补肾气虚弱,益精髓。补肾虚耳聋阴弱,壮阳益胃,止小便,治虚损盗汗。合脂作羹,治劳痢甚效。蒜、薤食之一升,疗癥瘕。治肾虚消渴。
羊石子 羊外肾也。主治:肾虚精滑。心至外肾,用白羝羊者良。
肝 青羊者良。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补肝,治肝风虚热,目赤暗痛,热病后失明,并用子肝七枚,作生食,神效。亦切片水浸,贴之。○解蛊毒。○合猪肉及梅子、小豆食,伤人心。○合生椒食,伤人五脏,最损小儿。合苦笋食,病青盲。妊妇食之,令子多厄。
胆 青羯羊者良。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青盲明目。○点赤障白翳风泪眼,解蛊毒。○疗疳湿,时行热熛疮,和醋服之良。治诸疮,能生人身血脉。○同蜜蒸九次,点赤风眼有效。
胃 一名羊膍胵。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胃反,止虚汗,治虚羸,小便数,作羹食三五瘥 。
脬 主治:下虚遗溺,以水盛入炙熟,空腹食之,四五次愈。
胰 主治:润肺燥,诸疮疡,入面脂去䵟 〖黑曾〗,泽肌肤,灭瘢痕。
舌 主治:补中益气。
靥 主治:气瘿。
睛 主治:目赤及翳膜,曝干为末,点之。
筋 主治:治尘物入目,熟嚼纳眦中,仰卧即出。
时珍曰:生江南者为吴羊,头身相等而毛短。生秦晋者为夏羊,头小身大而毛长。土人二岁而剪其毛,以为毡物,谓之绵羊。广南英州一种乳羊,食仙茅 ,极肥,无复血肉之分,食之甚补人。诸羊皆孕四月而生。其目无神,其肠薄而萦曲。其皮极薄,南番以书字,吴人画采为灯。
时珍曰:热病及天行病疮疾后食之,必发热致危。妊妇食之,令子多热。白羊黑头,黑羊白头独角,并有毒,不可食。或云:煮羊以杏仁或瓦片则易糜,以胡桃则不臊,以竹䶉则助味。中羊毒者,饮甘草汤则解。铜器煮食之,男子损阳,女子暴下物。性之异如此,不可不知。
汪机曰:反半夏、菖蒲;同荞、面、豆酱食,发痼疾。同醋食,伤心。
宗奭曰:仲景治寒疝,羊肉汤服之,无不验者。一妇冬月生产,寒入子户,腹下痛不可按,此寒疝也。医欲投抵当汤。予曰:非其治也,以仲景羊肉汤减水,一服即愈。
狗
处处有之。狗类甚多:田犬长喙善猎,吠犬短喙善守,食犬体肥供馔。凡本草所用,皆食犬也。《尔雅》云:狗,家兽也。时珍曰:狗,叩也,吠声有节,如叩物也。或云:为物苟且,故谓之狗。韩非云:蝇营狗苟是已。卷尾有悬蹄者为犬。犬字象形,故孔子曰:视犬字如画狗。齐人名地羊。俗又讳之以龙,称狗有乌龙、白龙之号。许氏《说文》曰:多毛曰龙,长喙曰猃,短喙曰猲,去势曰猗, 高四尺曰獒,狂犬曰猘。 生一子曰〖犭豪〗、曰玂,二子曰狮,三子曰〖犭从〗。
狗肉 气味:咸、酸,温,无毒。
主治: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宜肾。○补胃气,壮阳道,暖腰膝,益气力。○补五劳七伤,益阳气,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和五味煮,空心食之。凡食犬不可去血,则力少不益人。黄犬为上,黑犬、白犬次之。反商陆;畏杏仁。同蒜食损人,同菱食生痫。
狗,《本经》中品。
思邈曰:白犬合海鲉食,必生恶疾。
时珍曰:凡犬不可炙食,令人消渴。妊妇食之,令子无声。热病后食之,杀人。九月食之,伤神。瘦犬有病,猘犬发狂,自死犬有毒,悬蹄犬伤人,赤股而躁者气臊,犬目赤者,并不可食。
蹄肉 气味:酸,平。
主治:煮汁,能下乳汁。
血 白犬者良。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癫疾发作,补安五脏。○热饮,治虚劳吐血。又解射罔毒。点眼,治痘疮入目。又治伤寒,热病发狂,见鬼及鬼击病,辟诸邪鬼。乌狗血治产难横生,血上抢心,和酒服之。
乳汁 白犬者良。
主治:十年青盲,取白犬生子目未开时乳,频点之,狗子目开即瘥。赤秃发落,频涂甚妙。
脂并胰 白犬者良。
主治:手足皴皱。入面脂,去䵟 〖黑曾〗。柔五金。
脑 主治:头风痹,鼻中息肉,下部〖匿/虫〗疮。猘犬咬伤,取本犬大脑敷之,后不复发。
心 主治:忧恚气,除邪。治风痹,鼻衄及下部疮,狂犬咬。
肾 气味:平,微毒。
主治:妇人产后肾劳如疟者,妇人体热用猪肾,冷用犬肾。
肝 主治:肝同心肾,捣涂狂犬咬。又治脚气攻心,切,生以姜醋进之,取泄。先泄者勿用。
胆,青犬、白犬者良。气味:苦,平,有小毒。
主治:明目。敷痂疡恶疮,疗鼻齄,鼻中息肉。○主鼻衄,聤耳,止消渴,杀虫除积,能破血。凡血气痛,及伤损者,热酒服半个,瘀血尽下。○治刀箭疮。去肠中脓水。又和通草、桂为丸服,令人隐形。
牡狗阴茎 六月上伏日取,阴干百日。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伤中,阴痿不起,令强热大,生子。除女子带下十二疾。○治绝伤及妇人阴痿。补精髓。
阴卵 主治:妇人十二疾,烧灰服。
皮 主治:腰痛,炙热,黄狗皮裹之,频用取瘥。烧灰治诸风。
《淮南万毕术》云:黑犬皮毛烧灰,扬之,止天风。
毛 主治:产难。颈下毛主小儿夜啼,绛袋盛,着儿背上。
齿 主治:癫痫寒热,卒风疿,伏日取之。同人齿烧灰汤,治痘疮倒陷,有效。
头骨 黄狗者良。主治:金疮止血。○烧灰,治久痢、劳痢,和干姜、莨菪炒见烟,为丸梧子大,空心白饮十丸,极效。○壮阳,止疟,治痈疽恶疮,解颅,女子崩中带下。
颔骨 主小儿诸痫、诸瘘,烧灰酒服。
骨 白狗者良。主治:烧灰,生肌。敷马疮。○烧灰,疗诸疮瘘及妬乳痈肿。烧灰,补虚。理小儿惊痫客忤。煎汁,同米煮粥,补妇人令有子。烧灰,米饮日服,治休息久痢。猪脂调敷鼻中疮。
屎 白狗者良。气味:热,有小毒。
主治:疔疮。水绞汁服,治诸毒不可入口者。瘰疬,彻骨痒者,烧灰涂疮,勿令病者知。又和腊猪脂傅瘘疮肿毒,疔肿出根。
《华佗别传》云:琅琊有女子,右股疮痒而不痛,愈而复作。佗取稻糠色犬一只系马,马走五十里,乃断头合痒处,须臾一虫如蛇在皮中动,以钩引出,长三尺许,七日而愈。此亦怪证,取狗之血腥,以引其虫耳。
羚羊
出石城及华阴山谷,今秦、陇、龙、蜀、金、商州山中皆有之,戎人多捕得来货。其形似羊,色青而大角,甚多节,蹙蹙圆绕。按王安石《字说》云:鹿则比类,而环角外向以自防;麢则独栖,悬角木上以远害,可谓灵也。故字从鹿,从靈省文。俗呼羚羊。
羚羊角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常不魇寐。除邪气,惊梦狂越,僻谬。疗伤寒,时气寒热,热在肌肤;湿风注毒,伏在骨间,及食噎不通。久服强筋骨,轻身,起阴,益气,利丈夫。○治中风筋挛,附骨疼痛。作末蜜服,治卒热闷,及热毒痢血,疝气。摩水,涂 肿毒。○治一切热毒风攻注,中恶毒风卒死,昏乱不识人。散产后恶血冲心烦闷,烧研为末,酒服之。治小儿惊痫,治山瘴及噎塞。○治惊悸烦闷,心胸恶气,瘰疬恶疮溪毒。○平肝舒筋,定风安魂,散血下气,辟恶解毒,治子痫痉疾。
修治:羚羊角:敩曰:凡用,有神羊角甚长,有二十四节,内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抵千牛。凡使不可单用,须要不折元对,绳缚,铁锉锉细,重重密裹避风,以旋旋细用,捣筛极细,更研万匝了,用之更妙,免刮人肠也。
《别录》中品。羊多两角,一角者为胜。节蹙蹙圆绕。别有山羊,角极长,惟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药用,乃《尔雅》名羱羊者。
时珍曰:羚羊似羊而青色,毛粗,两角短小;羱羊似吴羊,两角长大;山驴,驴之身,而羚之角,但稍大而节疏慢耳。陶氏言羚羊有一角者,而陈氏非之。按《寰宇志》云:安南高石山出羚羊,一角极坚,能碎金刚石,则羚固有一角者矣。金刚石出西域,状如紫石英,百炼不消,物莫能击,惟羚羊扣之,则自然冰泮也。又貘骨伪充佛牙,物亦不能破,用此角击之即碎,皆相畏耳。
世用羚羊角,当择角弯中深锐紧,小有挂痕,及角尖内有血色者为真。
《外台方》:治遍身赤丹,羚羊角烧灰,鸡子清和涂之,神效。
羚羊角 臣。
犀
出永昌山谷及益州。今出南海者为上,黔、蜀者次之。犀似牛,猪首,大腹,卑脚,脚有三蹄,色黑。好食棘。其皮每一孔皆生三毛。顶一角,或云两角,或云三角。谨按郭璞《尔雅》注云:犀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亦有一角者。《岭表录异》曰:犀有二角,一在额上,为兕犀;一在鼻上,为胡帽犀。牯犀亦有二角,皆为毛犀。而今人多传一角之说。此数种,俱有粟文。以文之粗细为贵贱。角之贵者,有通天花文,犀有此角,必自恶其影,常饮浊水,不欲照见也。绝品者,有百物之形。其类极多。唐医吴士皋言:海人取犀,先于山路多植木,如猪羊栈,其犀前脚直,常依木而息,木烂忽折,犀倒久不能起,因格杀而取其角。又云:犀每岁退角,必自埋于山中。海人潜作木角易之,再三不离其处。若直取之,则后藏于别处,不可寻矣。入药杀取者为上,蜕角者次之。李时珍曰:犀字篆文象形,其牸名兕,亦曰沙犀。大抵犀兕是一物,古人多言兕,后人多言犀;北音多言兕,南音多言犀,为不同耳。梵书谓犀曰朅伽。
犀角 气味:苦、酸、咸,寒,无毒。
主治:百毒蛊疰,邪鬼瘴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久服轻身。辟中恶,镇心神,解大热,散风毒,治发背,痈疽疮,化脓作水。时疾热如火,烦,毒入心,狂言妄语。○治心烦,止惊,镇肝明目,安五脏,补虚劳,退热消痰,解山瘴溪毒。○风毒攻心,毷氉热闷,赤痢,小儿麸豆,风热惊痫。烧灰水服,治卒中恶心痛,饮食中毒,药毒,热毒,筋骨中风,心风烦闷,中风失音。水磨服,治小儿惊热。○磨汁,治吐血、衄血、下血,及伤寒畜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痘疮稠密,内热黑陷,或不结痂,泻肝凉心,清胃解毒。
犀角,《本经》中品。洪武初,九真曾贡独角犀。
修治:陶弘景曰:入药惟雄犀角,生者为佳。若犀片及见成器物皆被蒸煮,不堪用。颂曰:犀入药,有黑白二种,以黑者为胜,角尖又胜。李珣曰:凡犀角锯成小块,当以薄纸裹于怀中蒸燥,乘热捣之,应手如粉,故《归田录》云:翡翠屑金,人气粉犀。
张元素曰:苦、酸,寒,阳中之阴也。入阳明经。
之才曰:松脂为之使;恶雷丸、雚菌。
敩曰:忌盐,及妊妇勿服,能消胎气。
《北户录》云:凡中毒箭,以犀角刺疮中,立愈。
犀角 君。
戏术:角簮分水:犀角簮一枝,用獭胆涂之,以簮分盆中水,其水自分二面。通天犀可以破水,骇鸡。夜然照水,水族见形。
兔
处处有之。按《事类合璧》云:兔大如狸而毛褐,形如鼠而尾短,耳大而锐,上唇缺而无脾,长须而前足短,尻有九孔,趺居,趫捷善走。舐雄毫而孕,五月而吐子。按魏子才《六书精要》云:兔字篆文象形。一云吐而生子,故曰兔。《礼记》谓之明视,言其目不瞬而了然也。《说文》兔子曰娩,狡兔曰㕙。梵书谓兔为舍迦。
兔肉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热气湿痹,止渴健脾。炙食压丹石毒。腊月作酱食,去小儿豌豆疮。○凉血,解热毒,利大肠。
脑 主治:涂冻疮。○催生滑胎。同髓治耳聋。
头骨 主治:头眩痛,癫疾。○连皮毛烧存性,米饮服方寸匕,治天行呕吐不止,以瘥为度。○连毛烧灰,酒服治产难下胎,及产后余血不下。
肝 主治:目暗。○明目补劳,头旋及眼眩。切洗生食如羊肝法,治丹石毒发上冲,目暗不见物。
兔,《别录》中品。兔毫作笔良。
皮毛 主治:烧灰,酒服方寸匕,治产难及胞衣不出,余血抢心,胀刺欲死者,极验。○煎汤,洗豌豆疮。头皮灰,主鼠瘘及鬼疰毒气,在皮中如针刺者。毛灰,治灸疮不瘥。皮灰,治妇人带下。毛灰,治小便不利。皮毛宜腊月收。
屎 一名明月砂,一名玩月砂。
主治:目中浮翳,劳瘵五疳,疳毒痔瘘,杀虫解毒。屎宜腊月收。
按沈存中《良方》云:江阴万融病劳,四体如焚,寒热烦躁。夜梦一人腹拥一月光明,使人心骨皆寒,及寤而孙元规使人遣药,服之遂平。扣之,则明月丹也,乃悟所梦。
明月丹载《本草纲目》附方。
猫
捕鼠小兽也,处处有之。有黄、黑、白、驳数色。狸身而虎面,柔毛而利齿。以尾长腰短,目如金银,及上颚多棱者为良。时珍曰:猫,苗、茅二音,其名自呼。陆佃云:鼠害苗,而猫捕之,故字从苗。《礼记》所谓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因形似狸,一名家狸。
猫肉 气味:甘、酸,温,无毒。
主治:劳疰,鼠瘘蛊毒。
头骨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鬼疰蛊毒,心胙痛,杀虫治疳,及痘疮变黑,瘰疬鼠瘘恶疮。
脑 主治:瘰疬鼠瘘溃烂,值脑 纸上,阴干,同莽草等分为末,纳孔中。
牙 治:小儿痘疮倒靥欲死,同人牙、猪牙、犬牙烧灰,等分研末,蜜水服一字,即发起。
胞衣 治:反胃吐食,烧灰,入朱砂末少许,压舌下甚效。
尿 治:蚰蜒诸虫入耳,滴入即出。以姜或蒜擦牙鼻,或葱纴鼻中,尿即遗出。
猫,《蜀本草》。
猫屎 腊月采干者,泥固烧存性,收用。主治:痘疮倒陷,瘰疬恶疮蛊疰,蝎螯鼠咬。烧灰水服,治寒热鬼疟,发无期度者,极验。
豕
处处有之。按许氏《说文》云:豕字象毛足,而后有尾形。《林氏小说》云:豕食不洁,故谓之豕。坎为豕,水畜而性趋下,喜秽也。牡曰豭,曰牙;牝曰彘,曰豝。牡去势曰豮,四蹄白曰豥。猪高五尺曰〖豕厄〗。豕之子曰猪,曰豚,曰豰。一子曰特,二子曰师,三子曰豵,末子曰么。生三月曰豯,六月曰䝋。何承天《纂文》云:梁州曰〖豕聂〗,河南曰彘, 吴楚曰豨, 渔阳以大猪为豝,齐徐以小猪为䝒。《礼记》谓之刚鬣。崔豹《古今注》谓之参军。
豭猪肉 气味:酸,冷,无毒。凡猪肉:苦,微寒,有小毒。江猪肉:酸,平,有小毒。豚肉:辛,平,有小毒。
主治:疗狂病久不愈。○压丹石,解热毒,宜肥热人食之。○补肾气虚竭。○疗水银风,并中土坑恶气。
豭猪头肉 有毒。主治:寒热五癃鬼毒。同五味煮食,补虚乏气力,去惊痫五痔,下丹石,亦发风气。
腊猪头 烧灰,治鱼脐疮。
豕,《本经》下品。入药用纯黑豭猪。凡白猪、花猪、豥猪、牝猪、病猪、黄膘猪、米猪,并不可食。
脂膏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煎膏药,解斑蝥、芫青毒。○解地胆、亭长、野葛、硫黄、诸肝毒,利肠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肿,生毛发。○破冷结,散宿血。利血脉,散风热,润肺。入膏药主诸疮,杀虫,治皮肤风,涂恶疮。脂膏治痈疽。悦皮肤。作手膏,不皲裂。胎产衣不下,以酒多服佳。鬐膏生发悦面。腊月炼净收用。反乌梅、梅子。
髓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扑损、恶疮。涂小儿解颅,头疮及脐肿、眉疮、瘑疥。服之补骨髓,益虚劳。
血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生血:疗奔豚暴气,及海外瘴气。○中风绝伤,头风眩运,及淋沥。○卒下血不止,清酒和炒食之。清油炒食,治嘈杂有虫。压丹石,解诸毒。
心血 主治:调朱砂末服,治惊痫癫疾。治卒恶死,及痘疮倒靥。
尾血 主治:痘疮倒靥,用一匙,调龙脑少许,新汲水服。又治卒中恶死。
心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惊邪忧恚。虚悸气逆,妇人产后中风,血气惊恐。补血不足,虚劣。五脏:主小儿惊痫,出汗。
肝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小儿惊痫。切作生,以姜、醋食,主脚气,当微泄;若先利,即勿服。治冷劳脏虚,冷泄久滑,赤白带下,以一叶薄批,揾着诃子末炙之,再揾再炙,尽末半两,空腹细嚼,陈米饮送下。补肝明目,疗肝虚浮肿。
脾 气味:涩,平,无毒。
主治:脾胃虚热,同陈皮、人参、生姜、葱白、陈米煮羹食之。○孙思邈曰:凡六畜脾,人一生莫食之。
肺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补肺。○疗肺虚欬嗽,以一具,竹刀切片,麻油炒熟,同粥食。又治肺虚嗽血,煮蘸薏苡仁末食之,良。○颂曰:得大麻仁良。不与白花菜合食,令人气滞,发霍乱。八月和饴食,至冬发疽。
肾 气味:咸,冷,无毒。
主治:理肾气,通膀胱。○补膀胱水脏,暖腰膝,治耳聋。○补虚壮气,消积滞。除冷利。止消渴,治产劳虚汗,下痢崩中。○诜曰:久服令人伤肾。
〖月(颐-页)〗,俗呼胰。气味:甘,平,微毒。
主治:肺痿欬嗽,和枣肉浸酒服。亦治痃癖羸瘦。○疗肺气干胀喘急,润五脏,去皴疱䵟 〖黑曾〗。杀斑蝥、地胆毒。治冷痢成虚。一切肺病,欬嗽脓血不止,以薄竹筒盛,于煻火中煨熟,食上啖之,良。通乳汁。
肚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止渴,断暴痢虚弱。○补虚损,杀劳虫。酿黄糯米蒸捣为丸,治劳气,并小儿疳蛔黄瘦病。○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补羸助气,四季宜食。○消积聚癥瘕,治恶疮。
肠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虚渴,小便数,补下焦虚竭。止小便。去大小肠风热。润肠治燥,调血痢脏毒。洞肠:治人洞肠挺出,血多。
脬 亦作胞,气味:甘、咸,寒,无毒。主治:梦中遗溺,疝气坠痛,阴囊湿痒,玉茎生疮。
胆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伤寒热渴。骨蒸劳极,消渴,小儿五疳,杀虫。敷小儿头疮,治大便不通,以苇筒纳入下部三寸,灌之立下。○通小便。敷恶疮,杀疳〖匿/虫〗,治目赤目翳,明目,清心脏,凉肝脾。入汤沐发,去腻光泽。
肤 气味:甘寒,无毒。主治:少阴下利,咽痛。
耳垢 主治:蛇伤狗咬,涂之。
鼻唇 气味:甘、咸,微寒,无毒。
主治:上唇治冻疮痛痒。○煎汁,同蜀椒目末半钱服,治盗汗。○治目中风翳,烧灰,水服方寸匕,日二服。
舌 主治:健脾补不足,令人能食,和五味煮汁食。
齿 气味:甘,平。主治:小儿惊痫,五月五日取,烧灰服。又治蛇咬。治痘苗疮倒陷,烧灰,水服一钱。
豚卵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惊痫癫疾,鬼疰蛊毒。除寒热,贲豚五癃,邪气挛缩。○除阴茎中痛。○治阴阳易病,少腹急痛,用热酒吞二枚,即瘥 。
蹄 气味:甘、咸,小寒,无毒。
主治:煮汁服,下乳汁,解百药毒,洗伤挞,诸败疮。滑肌肤,去寒热。○煮羹通乳脉,托痈疽,压丹石。煮清汁,洗痈疽,溃热毒,消毒气,去恶肉,有效。
悬蹄甲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五痔,伏热在腹中,肠痈内蚀。同赤木烧烟熏,辟一切恶疮。○蹄宜用母猪者。
毛 烧灰,麻油调涂汤火伤,留窍出毒,则无痕。
屎 气味:寒,无毒。
主治:寒热黄疸,湿痹。主蛊毒,天行热病,并取一升,浸汁顿服。○烧灰,发痘苗疮,治惊痫,除热解毒,治疮。血溜出血不止,取新屎压之。
猪窠中草 治小儿夜啼,密安席下,勿令母知。
《马氏家藏》:治冷阴效方:母猪粪,不拘多少,以旧铁掀上炒焦黄色,每用二三钱,加兔儿酸尖七个,黄酒煎服,勿用罗滤,虽牙关紧急,灌之汗出即回生。
驴
长颊广额,大耳修尾,夜鸣应更,性善驮负。有褐、黑、白三色,入药以黑者为良。处处养育,河南最多。时珍曰:驴,胪也,胪,腹前也。马力在膊,驴力在胪也。
乌驴肉 气味:甘,凉,无毒。
主治:解心烦,止风狂。酿酒,治一切风。○主风狂,忧愁不乐,能安心气,同五味煮食,或以汁作粥食之。○补血气,治远年劳损,煮汁空心饮。疗痔引虫。
头肉 煮汁服二三升,治多年消渴,无不瘥者。又以渍曲酿酒服,去大风动摇不伏者。○亦洗头风,风屑。○同姜、韲煮汁日服,治黄疸百药不治者。
脂 主治:敷恶疮疥癣及风肿。○和酒服三升,治狂痫不能语,不识人。和乌梅为丸治多年疟,未发时服二十丸。又生脂和生椒捣熟,绵裹塞耳,治积年聋疾。
乳 气味:甘,冷利。无毒。主治:小儿热急黄。多服使利。○疗大热,止消渴。○小儿热,急惊邪,赤痢。○卒心痛、连腰脐者,热服三升。蜘蛛咬疮,器盛浸之。蚰蜒及飞虫入耳,滴之,当化为水。
阴茎 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强阴壮筋。
驹衣 主治:断酒。煅研,酒服方寸匕。
骨 煮汤,浴历节风。
头骨 烧灰,和油涂小儿颅解。
悬蹄 烧灰,敷痈疽,散脓水。
溺 浸蜘蛛咬疮良。
屎 主治:熬之,熨风肿漏疮。绞汁,主心痛诸疰忤癥癖,反胃不止。牙齿痛,治水肿,每服五合良。
阿胶
《图经》曰:出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故名阿胶。今郓州皆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为真。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货者多伪。其胶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耳。《本经》一名傅致胶。
阿胶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坚筋骨,益气,止痢。○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病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通大肠圣药。
张元素曰:性平味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手少阴、足少阴、厥阴经。
阿胶,《本经》上品。得火良。薯蓣为之使;畏大黄。
修治:阿胶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酥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也。
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伪者皆杂以马、骡、驼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瑿漆,击之易碎者为真。真者不作皮臭,夏月亦不湿软。
《梅师方》:治妊娠下血,真阿胶三两,炙为末,酒一升半,煎化服之,即愈。
阿胶 君。
狐
南北皆有之,北方最多。形似狸而鼻尖尾大,善为魅。有黄、黑、白三种,白色者尤稀,尾有白钱文者亦佳。日伏于穴,夜出窃食。声如婴儿,气极臊烈。毛皮可为裘。其腋毛纯白,谓之狐白。《埤雅》云:狐,孤也。狐性疑,疑则不可以合类,故其字从孤省文。
肉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同肠作臛食,治疮疥久不瘥。○煮炙食,补虚损,及五脏邪气,患蛊毒寒热者,宜多服之。○作脍生食,暖中去风,补虚劳。
五脏及肠肚 气味:苦,微寒,有毒。
主治:蛊毒寒热,○小儿惊痫。○补虚劳五脏,治恶疮疥。生食治狐魅。○作羹臛,治大人见鬼。
肝 烧灰治风痫及破伤风,口紧搐强。
胆 主治:人卒暴亡,即取雄狐胆,温水研灌,入喉即活,移时无及矣。
狐阴茎 气味:甘,微寒,有毒。
主治:女子绝产,阴中痒,小儿阴㿗卵肿。○妇人阴脱。
狐头 有毒,烧之辟邪。同狸头烧灰,傅瘰疬。
目 治破伤中风。
皮 辟邪魅。
口中涎液 入媚药。
四足 治痔漏下血。
尾 烧灰辟恶。
雄狐屎 烧之辟恶。
狐,《别录》下品。
驼
出塞北河西,今惟西北番有之。此中人家畜养生息者,入药不及野驼耳。时珍曰:驼,状如马,其头似羊,长项垂耳,脚有三节,背有两肉峰如鞍形。有苍、褐、黄、紫数色。其性耐寒恶热,其粪烟亦直上如狼烟。其力能负囊槖,可至千斤,故《汉书》名槖驼,方音讹为骆驼也。
肉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诸风下气,壮筋骨,润肌肤。主恶疮。
乳 补中益气,壮筋骨,令人不饥。
驼脂 即驼峰。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顽痹,风瘙恶疮,毒肿死肌,筋皮挛缩,踠损筋骨,火炙摩之,取热气透肉。亦和米粉作煎饼食之,疗痔。治一切风疾,皮肤痹急,及恶疮肿漏烂,并和药傅之。○主虚劳风有冷积者,以烧酒调服之。
黄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风热惊疾。其黄似牛黄而不香,人每以乱牛黄,而功不及之。
毛 主治:妇人赤白带下最良。
屎 主治:干研㗜鼻,止衄。烧烟杀蚊虱。
鼠
《尔雅》云:盗窃小虫,形类兔而小,色灰,有四齿而无牙,长须露眼。前爪四,后爪五。尾文如织而无毛,长与身等。夜出昼匿。其寿最长,俗故称老鼠。鼠字篆文,象其头、齿、腹、尾之形。
鼠,《别录》下品。旧在虫鱼部,今移此。有白色者。
牡鼠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疗踒折,续筋骨,生捣傅之,三日一易。○猪脂煎膏,治打扑折伤,冻疮、汤火伤。○煎油治小儿惊痫,五月五日同石灰捣收,傅金疮神效。○煎膏治诸疮瘘。腊月烧之,辟恶气。
鼠肉 气味:甘,热,无毒。
主治:小儿哺露大腹,炙食之。○小儿疳疾,腹大贪食者,黄泥裹,烧熟,去骨取肉,和五味豉汁作羹食之。勿食骨,其瘦人。主骨蒸劳极,四肢羸瘦,杀虫,及小儿疳瘦,酒熬入药。○炙食,治小儿寒热,诸疳。
肝 主治:箭头不出,捣涂之。聤耳出汁,每用枣核大,乘热塞之,能引虫牙出。
胆 主治:目暗。点目治青盲、雀目不见物。滴耳治聋。
鼠印 即外肾也。主治:令人媚悦。
脂 主治:汤火伤。耳聋。
头 主治:瘘疮,鼻皶,汤火伤疮。
目 主治:明目,能夜读书,术家用之。
涎 有毒,坠落食中,食之令人生鼠瘘,或发黄如金。
脊骨 主治:齿折多年不生者,研末,日日揩之甚效。
四足及尾 治妇人堕胎易出。烧服催生。
皮 主治:烧灰,封痈疽口冷不合者。生剥贴附骨疽疮,即追脓出。
牡鼠粪 两头尖者便是。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小儿疳疾,大腹。葱、豉同煎服,治时行劳复。治痫疾,明目。○煮服,治伤寒劳复发热,男子阴易腹痛,通女子月经,下死胎。研末服,治吹乳,解马肝毒,涂鼠瘘疮。烧存性,傅折伤,疔肿,诸疮。
戏术:鼠自咬鼠:捉牡鼠一个,用小刀割去卵,却放去。所割鼠入穴中,咬杀鼠甚于猫捕鼠也。
獭
《衍义》曰:四足俱短,头与身尾皆褊,毛色若故紫帛。大者身与尾长三尺余。食鱼,居水中,亦休于大木上,世谓之水獭。尝縻置大水瓮中,在内旋转如风,水皆成旋涡。西戎以其皮饰毳服领袖,云垢不着染。如风霾翳目,但就拭之即去也。王氏《字说》云:正月、十月,獭两祭鱼,知报本反始,兽之多赖者。其形似狗,故字从犬、从赖。又一名水狗。
獭,《别录》下品。
獭肉 气味:甘、咸,寒,无毒。
主治:煮汁服,疗疫气温病,及牛马时行病。○水气胀满,热毒气。○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荣卫虚满,及女子经络不通,血热,大小肠秘。消男子阴气,不宜多食。
獭肝 气味:甘,温,有毒。
主治:鬼疰蛊毒,止久嗽,除鱼鲠,并烧灰酒服之。○治上气咳嗽,虚劳嗽病。○传尸劳极,虚汗客热,四肢寒疟及产劳。杀虫。
獭肝,颂曰:诸畜肝叶皆有定数,惟獭肝一月一叶,十二月十二叶,其间又有退叶,用之须见形查验,不尔多伪也。
肾 主治:益男子。
髓 主治:去瘢痕。
胆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眼翳黑花,飞蝇上下,视物不明,入点药。
宗奭曰:古语云“獭胆分杯”,谓以胆涂竹刀,或犀角箆上,画酒中即分也。尝试之不验,盖妄传耳。但涂杯唇,使酒稍高于杯面耳。
骨 主治:含之,下鱼骨鲠。
足 主治:手足皴裂。煮汁服,治鱼鲠,并以爪爬喉下。
皮毛 主治:煮汁服,治水癊病。亦作褥及履屧着之。产母带之易产。
腽肭脐
出西戎。今东海傍亦有之。云是新罗国海狗肾。旧说是骨肭兽,似狐而大,长尾,其皮上有肉黄毛,三茎共一穴。今沧州所图,乃是鱼类而豕首两足,其脐红紫色,上有紫斑点,全不相类。医家亦兼用之。云欲验其真,取置睡犬傍,其犬忽惊跳若狂者为佳。兼耐收蓄,置密器中,常湿润如新。采无时。《异鱼图》云:试腽肭脐者,于腊月冲风处,置盂水浸之,不冰者为真也。时珍曰:《唐韵》腽肭,肥貌。或作骨貀,讹为骨肭,皆番语也。
腽肭脐 一名海狗肾。气味:咸,大热,无毒。
主治:鬼气尸疰,梦与鬼交,鬼魅狐魅,心腹痛,中恶邪气,宿血结块,痃癖羸瘦。○治男子宿癥气块,积冷劳气,肾精衰损,多色成劳,瘦悴。○补中,益肾气,暖腰膝,助阳气,破癥结,疗惊狂痫。○治五劳七伤,阴痿少力,肾虚,背膊劳闷,面黑精不足,最良。
李时珍曰:《和剂局方》治诸虚损,有腽肭脐丸,今之滋补丸药中多用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大抵与苁蓉、琐阳之功相近。亦可与糯米酿酒。
腽肭脐,宋《开宝》附。
修治:敩曰:用酒浸一日,纸裹炙香,剉捣,或于银器中以酒煎熟,合药。以汉椒、樟脑同收之,则不坏。
猬
一名彚,一名蝟鼠。生楚山川谷田野,今处处野中有之。大者如貒,小者如瓜,脚短,尾长寸余。苍白色,亦有纯白色者。李时珍曰:按《说文》,彚字,篆文象形,头足似鼠,故有鼠名。宗奭曰:蝟皮治胃逆,开胃气有功。其字从虫、从胃,深有理焉。
猬皮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治肠风泻血,痔痛有头,炙末饮服方寸匕。烧灰吹鼻,止衄血,解药力。
《本经》中品。自虫部移此。
修治:猬皮,细剉,炒黑入药。得酒良;畏桔梗、麦门冬。
肉 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反胃,炙黄食之;亦煮汁饮。又主瘘。○炙食,肥下焦,理胃气,令人能食。勿食骨。
脂 主治:肠风泻血。溶滴耳中,治聋。
脑 治狼瘘。
胆 主治:点目止泪。化水涂痔疮。治鹰食病。
鲮鲤
生湖广、岭南,及金、商、均、房诸州大谷中。形似鼍而短小,又似鲤而有四足,黑色。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中,开甲蚁浮出,因接而食之。从鲮,为穴居于陵;加鲤,为鳞甲若鲤,能水能陆,故俗以川山甲称,又呼穿山甲。
甲 气味:咸,微寒,有毒。
主治:五邪惊啼悲伤,烧灰酒服方寸匕。小儿惊邪,妇人鬼魅悲泣,及疥癣痔漏。蚁瘘疮癞,及诸疰疾。烧灰傅恶疮。又治山岚瘴疟。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入药尾甲力胜。
虫部下品移此。
修治:甲或炮,或烧,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油煎,土炒,蛤粉炒,各随本方。
乳岩、乳痈,乳汁不通,用甲炮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仍以油梳梳乳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