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医用药以活人,即著书以传世。故有言以人著者,亦有人以言重者,后之览者,考其姓名,察其意旨,则医学从此精进焉。近世医者,掠古人之名姓议论,而妄忝以臆说。不但埋没先哲,而且不觧病源,欲其用药不错也难矣。兹集採录诸家,悉存姓字,如神农《本经》,雷敩《炮炙》,弘景、洁古之名,海藏、濒湖之号,各著于《本草》之中。则其言传,其人传,而是书亦无不传。
诸家《本草》,原欲使人对证发药也。若苐言某药治某病,而不言其所以主治之由;苐云某病用某药,而不告其所以当用之理。后学开卷茫然莫知精义。即间有指示病情,训觧药性,而说焉不详,语焉不精,能使观者之心目豁然而洞然耶?兹集採录诸家议论,条分缕析,俱有实义,可使知医之人,一览瞭然。
药性经络,俱各载于药品之下,譬如色青、味酸者,入肝,即知其入足厥阴经也。何必另註厥阴等字。余经皆然省而不赘。
药品主治,诸家析言者少,统言者多。如治痰之药,有治燥痰者,有治湿痰者,诸书苐以除痰概之。头痛之药,有治内伤者,有治外感者,诸书惟言治头痛而已。殊觉混施,不无贻误。且如中风有数十余种,伤寒有二十余条,痺非一端,疝非一症,而更有虚实寒热之不同,老少强弱之各異,若但以一药而概治之,则不无阙畧而鲜效矣。兹集採录各家治法,分别而施,极其精详,如某病宜用某药,忌用某药,皆显而言之,切而指之,庶无阙畧贻误之弊。
看《本草》者,当先知病症,因症用药,则药与症符,而病即可除。今世医家,错认病症,而妄用药品,非徒无益而又害也。兹集採录先贤之论证用药者,而确切指示,见者可以静观自得焉。
药性有相畏相反者,各家《本草》俱载,而兹集不载。盖以相畏,乃以相制;相反,乃以相成。先哲曾言此义,虽并用无妨也,故不载。若药有断不可合用,用则伤人者,又于药品下详言之。
草木虫鱼,人物鸟兽,金石水土,各有性情,各有功用,兼且出有其地,取有其时。制伏者,咸有其法,煅制者,悉有其方。兹集採录诸说,既可以知天下之物情,亦可以资一生之博雅。见者可详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