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
石蜜
岩蜜
藏器曰:岩蜜出南方岩岭间,入药最胜。
时珍曰:按《本经》云:石蜜生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蜂蜜生凉熟温,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罔不宜之。但多食亦生温热虫〖匿/虫〗,小儿尤当戒之。
颖曰:诸蜜气味,当以花为主。冬、夏为上,秋次之,春则易变而酸。闽、广蜜极热,以南方少霜雪,诸花多热也。川蜜温,西蜜则凉矣。
刘完素曰:蜜成于蜂,蜂寒而蜜温,同质異性也。
《本经》:治心腹邪气,诸惊癎痓,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觧毒,除众病,和百药。
《别录》曰:养脾气,除心烦,饮食不下,止肠澼,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
甄权:治卒心痛及赤白痢,水蜜顿服,或姜汁同蜜水和顿服。
宗奭曰:蜜虽无毒,多食亦生诸风也。同薤白捣,涂汤火伤,即时痛止。
时珍曰:蜂采无毒之花,酿以大便而成蜜,所谓臭腐生神奇也。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觧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觧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张仲景治伤寒阳明燥结大便不通者,用蜜导煎。导法:将蜜煎鍊成胶,乘热纳谷道中,大便遂觧。此诚千古神方也。
孟诜曰:觧毒润肠,最治痢疾。与姜汁熬鍊,治癞甚效。又用白蜜点目中热膜。
朱震亨曰:蜜喜入脾,西北高燥,故人食之有益。东南卑湿,多食则害生于脾也。
思邈曰:七月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乱。青赤酸者,食之心烦。不可与生葱、莴苣同食,令人利下,重则杀人。食蜜饱后,不可食鲊,令人暴亡。
昂曰:最能滑肠,泄泻者忌用。甘令人满,中满症忌之。
时珍曰:每蜜一斤,入水四两,用桑柴火慢炼,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谓之水火炼法。必须于银石器内炼之,不用铁器。
黄蜡
蜜蜡
《本经》曰:蜜蜡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止痛生肌。
时珍曰:蜡乃蜜脾底也。取蜜后炼过,滤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黄者俗名黄蜡。蜡味至淡,故今人言无味者如同嚼蜡。夫蜜成于蜂,而万物之味,莫甘于蜜,莫淡于蜡,岂厚于此而薄于彼耶?蜜之气味俱厚,属乎阴也,故养脾;蜡之气味俱薄,属乎阳也,故养胃。厚者味甘而性缓质柔,故润脏腑;薄者味淡而性啬质坚,故止洩痢。
《医林集要》:治臁胫烂疮,以蜡摊于纸上十层,先用桃、柳、槐、椿、楝五枝,同荆芥煎汤洗净,以十层拴定,三日一洗,去一层,一月痊愈。
露蜂房
《本经》:治惊癎瘛疭,寒热邪气,癫疾,鬼精蛊毒,肠痔。火熬之良。
《别录》曰:蜂毒、毒肿,合乱发、蛇皮烧灰,酒服,治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丁肿恶疮诸毒,皆瘥。
苏恭曰:疗上气赤白痢,遗尿失禁。烧灰酒服,主阴痿。水煮,洗狐尿刺疮。服汁,下乳石毒。
苏颂曰:煎水,洗热病后毒气冲目。炙研,和猪脂,涂瘰疬成漏。
《大明》曰:煎水漱牙齿,止风虫疼痛。又洗乳痈、蜂疔恶疮。
时珍曰:露蜂房阳明药也。外科、齿科及他病用之者,亦皆取其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耳。
昂曰:取悬于树,受风露者入药,并炙用。治痈肿,醋调涂。洗疮煎用。
白殭蚕
时珍曰:蚕病风死,其色自白,死而不朽者,僵也,故曰白殭蚕。蚕既病风,而反以治风化痰、散结行经,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盖厥阴、阳明之药,故又治诸血病、疟病、疳病也。
《本经》:治小儿惊癎夜啼,去三虫,灭黑黯,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痒病。
《别录》曰:女子崩中赤白,产后腹痛,灭诸疮瘢痕。为末,封丁肿,拔根极效。
甄权曰:治口噤,发汗。
《日华子》曰:以七枚为末,酒服,治中风失音,并一切风疰,小儿客忤,男子阴痒痛,女子带下。
苏颂曰:焙干,姜汁调灌,治中风、喉痺欲绝,下喉立愈。
震亨曰:殭蚕属火,兼土与金、木者。得金气殭而不化。治喉痺者,取其清化之气,从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也。
王贶云:凡咽喉肿痛及喉痺,用此下咽,无不效也。
元素曰:能去皮肤诸风如虫行。
时珍曰: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痰疟癥结,妇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儿疳蚀鳞体,一切金疮,疔肿风痔。
敩曰:以头蚕色白条直者良。糯米泔浸一日,待桑涎出浮水上,漉起焙干,拭净肉毛口甲,捣用。
蚕茧
时珍曰:蚕茧治痈疽无头者,烧灰酒服。用一枚,出一头;二枚,出二头。可以代鍼,神效无比。煮汤治消渴。丹溪言此物属火,有阴之用,能泻膀胱中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故能止渴也。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饮,治反胃,除蚘虫。
蚕蜕
马明退
禹锡曰:蚕蜕,今医家多用初出蚕子壳在纸上者,东方诸医用老蚕眠起所蜕皮,功用相近,当以蜕皮为正。入药微炒用。蚕连,即蚕子壳在帋上者。
宗奭曰:蚕蜕,当用眠起所蜕。蚕连,烧灰亦可用。
时珍曰:马明退,蚕连纸,功用相同。古方多用蚕连者,因其易得耳。
《日华子》曰:治吐血鼻洪,肠风泻血,崩中带下,赤白痢。傅疔肿疮。
宗奭曰:治妇人血风血露。
时珍曰:治目中障瞖,疳疮,牙宣牙痛,牙痈牙疳,头疮喉痺,风癫狂祟,蛊毒药毒,沙证腹痛,小便淋閟,妇人难产及吹乳疼痛。
昂曰:蚕连烧灰,入麝蜜和,治走马牙疳,加矾尤妙。蚕纸烧灰,酒水任下,能治邪祟,发狂悲泣。蚕属午为离,主心。缲丝汤饮之,故能抑心火而治消渴。
雄蚕蛾
时珍曰:热,无毒。入药炒,去翅足用。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脏,治暴风、金疮、冻疮、汤火疮,灭瘢痕。盖蚕蛾性滛,出茧即媾,至于枯槁乃已,故强阴益精而治诸证。
《别录》曰:益精气,强阴道,交接不倦。亦止精。
原蚕沙
颂曰:蚕沙、蚕蛾,皆用晚出者良。
《别录》曰:治肠鸣,热中消渴,风痺瘾疹。
藏器曰: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随,皮肤顽痺,腹内宿冷血瘀血,腰膝冷疼。炒热袋盛,熨偏风,筋骨瘫缓,手足不随,腰脚软,皮肤顽痺。
时珍曰:消渴癥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湿。
弘景曰:蚕沙多入诸方,不但熨风而已。
宗奭曰:蚕屎饲牛,可以代谷。用三升醇酒,拌蚕沙五斗,甑蒸,于暖室中,铺蓆上。令患风冷气痺及近感瘫风人,就以患处卧沙上,厚盖取汗。若虚人须防大热昏闷,令露头面。若未全愈,间日再作。
时珍曰:蚕属火,其性燥,能胜风去湿,故蚕沙主疗风湿之病。有人患风痺,用此熨法甚效。凡入药,须淘净晒干。
桑螵蛸
《别录》曰:桑螵蛸生桑枝上,螳螂子也。二月、三月采,蒸过火炙用。不尔令人洩。
《本经》: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别录》曰: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久服益气养神。
时珍曰:桑螵蛸,肝、肾、命门药也,古方盛用之。
颂曰:古方漏精及风药中,多用之。
宗奭曰:男女虚损,肾衰阴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疝瘕,不可缺也。炙黄,或醋煮、汤泡、煨用。
螳蜋
能治箭簇入肉,痛不可拔者,用螳蜋一箇、巴豆半箇同研,傅伤处。微痒且忍,极痒乃撼拔之。拔出后,以黄连贯众汤洗拭,石灰傅之。
蚱蝉
齐女
时珍曰:蝉乃诸蜩总名,其类不一。惟夏月始鸣,大而黑色,蚱蝉也。今人只知用蜕,而不知用蝉。盖蝉主产难,下胞衣,亦取其能退蜕之义。
《本经》:治小儿惊癎夜啼,癫病寒热。
《别录》:治惊悸,妇人乳难,胞衣不出,能堕胎。
苏恭曰:小儿癎绝不能言。
《药性》:治小儿惊哭不止,杀疳虫,去壮热,治肠中幽幽有声。
蝉蜕
蝉壳
《别录》曰:治小儿惊癎,妇人生子不下。烧灰水服,治久痢。
权曰:小儿壮热惊癎,止渴。
藏器曰:研末一钱,井华水服,治哑病。
宗奭曰:除目昏障瞖。以水煎汁服,治小儿痘疹出不快,甚良。
时珍曰:蝉乃土木余气所化,饮风吸露,其气清虚。故其主疗,皆一切风热之证。古人用身,今人用蜕。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各从其类也。又主哑病、夜啼者,取其昼鸣而夜息也。
又曰: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丁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夜啼,阴肿。
好古曰:蝉蜕去瞖膜,取其蜕义也。蝉性蜕而退翳,蛇性窜而祛风,因其性而为用也。
敩曰:凡用蜕壳,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晒干用。
五倍子
文蛤
法酿过名百药煎。
时珍曰:文蛤生盐肤子木上,乃小虫食其汁,遗种结毬于叶间。其壳坚脆,其中空虚。可以染皂。或生用,或炒用。
《开宝》:治齿宣疳〖匿/虫〗,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癣,瘙痒脓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
藏器曰:肠虚泄痢,为末,熟汤服之。
宗奭曰:口疮掺之,便可饮食。
《日华子》云:生津液,消酒毒,治中蛊毒、毒药。
震亨曰:五倍子属金与水,噙之善收顽痰,觧热毒,佐他药尤良。黄昏欬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
时珍曰:盐肤子及木叶,皆酸咸寒凉,能除痰饮咳嗽,生津止渴,觧热毒、酒毒,治喉痺、下血、血痢诸病。五倍子乃虫食其津液,故所主治与之同功。其味酸咸,能敛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泄痢湿烂,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百药煎
时珍曰:百药煎,功与五倍子不異。但经酿造,其体清虚,其性浮收,且味带余甘。治上焦心肺欬嗽痰饮热渴诸病,含噙尤为相宜。
又曰:止下血,久痢脱肛,消酒,乌须发,牙齿宣〖匿/虫〗,面鼻疳蚀,口舌糜烂,风湿诸疮。
嘉谟曰:酿百药煎法:用鲜五倍子十斤舂细,缸内盛稻草盖,七日夜。取出再捣。入桔梗、甘草末各二两,又盖一七。仍捣仍盖,满七次,取出捏饼,晒干用。入无鲜五倍子,用干者水渍之。
白蜡
机曰:此虫白蜡与蜜蜡之白者不同,乃小虫食冬青树汁,久而化为白脂,粘敷树枝。至秋刮取,以火煮溶,滤至冷水中,凝聚成块。碎之,文理如白石膏而莹彻。人以和油浇烛,则为用多矣。
震亨曰:白蜡属金,禀受收敛坚强之气,为外科要药。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与合欢皮同入长肌肉膏中,用之神,但未试其可服否也。
时珍曰:蜡树叶亦治疮肿,故白蜡为外科要药,正如桑螵蛸与桑木之气相通也。
斑蝥
《神农本草经》云:春食芫花为芫青,夏食葛花为亭长,秋食豆花为斑蝥,冬入地中为地胆,黑头赤尾。其说甚明。
《大明》曰:入药须去头与翅、足,糯米炒熟,不可生用,即吐泻人。
时珍曰:用麸炒过,醋煮用之也。
《本经》:治寒热,鬼疰蛊毒,鼠瘘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别录》曰:血积,伤人肌。治疥癣,堕胎。
甄权曰:治瘰疬,通利水道。
杨登甫曰:瘰疬之毒,莫不有根。大抵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血块,或如烂肉,皆其验也。但毒之行小便,必涩痛不可当,以木通、滑石、灯心导之。
时珍曰:斑蝥有毒,人获得之,尾后恶气射出,臭不可闻。故其入药亦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治疝瘕,觧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蛊毒、轻粉毒。斑蝥、芫青、亭长、地胆之毒,靛汁、黄连、黑豆、葱、茶皆能觧之。
宗奭曰:妊娠人不可服,为其能溃人肉也。治淋方多用,极苦,人须斟酌之。
《卫生方》治风狗咬伤,乃九死一生之症,急用斑蝥七枚,以糯米炒黄,去米为末,酒煎,空心温服,取下小肉狗三四十枚为尽,如数少,再服。七次无狗形,永不再发也,累试累验。再查看被咬人头顶上,必有红毛数根,须拔去之,此即风犬毒也。
蠍
时珍曰:蠍产于东方,色青属木,足厥阴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故李东垣云: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蠍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
《开宝》:治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语涩,手足抽掣。
宗奭曰:小儿惊癎风搐,尤不可缺。
汪机曰:破伤风,宜以全蠍、防风为主。
葛洪云:今入药有全用者,谓之全蠍。有用尾者,谓之蠍梢,其力尤紧。
《志》曰:蠍以紧小者良。
《古今录验》云:被蠍螫者,以木椀合之,神验。
陶隐居《集验方》言:蝎有雌雄。雄者螫人,痛止一处,用井泥傅之。雌者所螫,痛牵诸处,用瓦沟上泥傅之。在手足,以冷水渍之,微煖即易,在身中,以水浸布搨之皆验,或曰涂蜗牛即觧。
蜈蚣
《本经》:治鬼疰蛊毒,噉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
《别录》曰:疗心腹寒热积聚,堕胎,去恶血。
《日华子》曰:治癥癖。
时珍曰:小儿惊癎风搐,脐口噤风,丹毒便毒,秃疮瘰疬,痔漏。
又曰: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时截风,盖厥阴经药也。故所主诸证,多属厥阴。杨士瀛云:蜈蚣有毒,惟风气暴烈者可以当之。风气暴烈,非蜈蚣不能截,但贵药病相当耳。设或过剂,以蚯蚓、桑皮觧之。又云:瘭疮,一名蛇瘴。凡蛮烟瘴雨之乡,多毒蛇气。人有不服水土风气而感触之者,数月以还,必发蛇瘴。惟赤足蜈蚣最能伏蛇为上药,白芷次之。又《圣济总录》云:岭南朴蛇瘴,一名锁喉瘴,项大肿痛连喉。用赤足蜈蚣一、二节研细,水下即愈。据此,则蜈蚣之治蛇虫、蛇毒、蛇瘕、蛇伤诸病,皆此意也。又蔡修《丛话》云:峤南蜈蚣,大者二、三尺,螫人至死。惟见托胎虫,则局缩不敢行。虫乃登首,啗其脑而食之。故被蜈蚣伤者,捣虫涂之,痛立止也。珍按:托胎虫,乃蛞蝓也。蜈蚣能制龙、蛇、蜴蜥,而畏虾蟇、蛞蝓、蜘蛛,是物各有所制也。
弘景曰:蜈蚣齧人,以桑汁、白盐涂之,雄鸡涎亦效。而宗奭曰:以乌鸡屎或大蒜涂之。
蛞蝓所行之路,蜈蚣触之即死;蜘蛛以溺射之,蜈蚣身即烂断,此其所以畏也。人被咬者,捕蜘蛛置咬处,自吸其毒。蜘蛛死,放水中,吐而活之。
时珍曰:蜈蚣以黑头赤足者良。火炙,去头、足用,或去头、尾、甲,以薄荷叶火煨用之。
蟾蜍
癞虾蟆
萧炳曰:腹下有丹书八字,以足画地者,真蟾蜍也。
弘景曰:五月五日取东行者五枚,反缚着密室中闭之。明旦视之觧者,取为术用,能使人缚亦自觧。
时珍曰:端午日捕取,风干,黄泥固济,煅性存用之。
《别录》曰:疗阴蚀,疽疠、恶疮,猘犬伤,能合玉石。
陶隐居云:烧灰傅恶疮,立验。又治温病发斑困笃者,去肠,生捣食一、二枚,无不瘥者。其肪涂玉,则刻之入蜡,故云能合玉石。但肪不可多得,取肥者剉煎膏以涂,亦软滑易截。古玉器有奇特,非雕琢人功者,多是昆吾刀,及虾蟆肪所刻也。
《药性论》云:杀疳虫,治鼠瘘恶疮,烧灰,傅一切有虫恶痒滋胤疮。
《日华子》云:蟾凉,微毒。破癥结,治疳气,小儿面黄癖气。烧灰油调,傅恶疮。入药并炙用。
时珍曰:蟾蜍,土之精也。上应月精而性灵異,穴上食虫,又伏山精,制蜈蚣。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匿/虫〗,而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昔人为猘犬所伤,噉虾蟆脍,食之遂愈。此亦治痈疽疔肿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耳。治一切五疳八痢,肿毒,破伤风病,脱肛。
昂曰:治痈疽发背诸毒未成者,用活蟾蜍系疮上半日,蟾必昏愦。置水中,救其命。再易一个,三易则毒散矣。势重者,剖蟾蜍合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二、三易,则肿自愈。亦治痘后毒,甚效。
眉酥
宗奭曰:眉间白汁,谓之蟾酥。以油单纸裹眉裂之,酥出纸上,阴干用。
时珍曰:其汁不可入目,令人赤、肿、盲。以紫草汁洗点,即消。
甄权曰:端午日取眉酥,以朱砂、麝香为丸,如麻子大,如小儿疳瘦,空心服一丸。如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甚効。
《日华子》云:眉酥,治蚛牙;和牛酥,摩傅腰眼并阴囊,治腰肾冷,并助阳气。
时珍曰: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屎名土槟榔
《日华子》云:炒粪,傅恶疮疔肿、杂虫咬。油调,傅瘰疬痔瘘疮。
白颈蚯蚓
歌女
地龙子
曲蟺
时珍曰:蚓之行也,引而后申,其塿如丘,故名蚯蚓。其鸣长吟,故曰歌女。
《本经》: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
《别录》曰:化为水,疗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
藏器曰:温病,大热狂言,饮汁皆瘥。炒作屑,去蚘虫。去泥,盐化为水,主天行诸热,小儿热病癫癎,涂丹毒,傅漆疮。
苏恭曰:葱化为汁,疗耳聋。
《日华子》云:治中风、癎疾、喉痺。
《蜀本》:觧射罔毒。
甄权曰:炒为末,主蛇伤毒。
颂曰:治脚风。
宗奭曰:肾脏风下注病,不可阙也。
震亨曰:蚯蚓属土,有水与木,性寒,觧热毒,天行温病。
《大明》曰:路上踏杀者,名千人踏,入药更良。
时珍曰:蚓在物应土德,在星禽为轸水。上食槁(槁,原作“稿”。今据刘衡如校之《本草纲目》改)壤,下饮黄泉,故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觧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肾脏风注,头风齿痛,风热赤眼,木舌喉痺,鼻瘜聤(聤,原作“停”。今据刘衡如校之《本草纲目》改)耳,秃疮瘰疬,卵肿脱肛,觧蜘蛛毒,疗蜒蚰入耳。
之才曰:畏葱、盐。
宗奭曰:此物有毒。被其毒者,盐汤浸之,或饮一盃,乃愈也。
《经验方》云:蚯蚓咬人,形如大风,眉发皆落。惟以石灰水浸之良。
白颈是其老者,能治蜘蛛咬,遍身疮子。以葱一枝,去尖,将蚯蚓入葱中,捏紧两头摇之,即化为水,点咬处瘥。土龙子,知晴雨。雨则先出,晴则夜鸣。
蜗牛
负壳蜒蚰蠃
时珍曰:蜗身有涎,能制蜈、蝎。夏热则自悬叶下,往往升高,涎枯则自死也。
《别录》曰:治贼风僻,踠蚨,大肠脱肛,筋急及惊癎。
甄权曰:生研汁饮,止消渴。
时珍曰:蜗牛所主诸病,大抵觧热消毒之功耳。治小儿脐风嘬口,利小便,消喉痺,止鼻衂,通耳聋,治诸肿毒痔漏,制蜈蚣、蝎、虿毒,研烂涂之。
蛞蝓
托胎虫
蜒蚰螺
许慎《说文》云:蚹蠃负壳者曰蜗牛,无壳者曰蛞蝓。
《本经》:治贼风僻,轶筋急及脱肛,惊癎挛缩。
《衍义》云:治蜈蚣、蠍毒。
宗奭曰:蜈蚣触着蛞蝓涎,其身即死,故畏而不敢过其所行之路,故人取以治蜈蚣毒。
时珍曰:肿毒焮热,热疮肿痛,并痔疮热肿,脚胫烂疮。与蜗牛同功。
蚘虫
人龙
时珍曰:蚘,人腹中长虫也。按巢元方《病源》云:人腹有九虫:伏虫长四分,群虫之主也;蚘虫长五、六寸至一尺,发则心腹作痛上下,口喜吐涎及清水,贯上心则死;白虫长一寸,色白头小,生育转多,令人精气损弱,腰脚疼,若长一尺,亦能杀人;肉虫状如烂杏,令人烦闷;肺虫状如蚕,令人咳嗽,成劳杀人;胃虫状如虾蟇,令人呕逆喜哕;弱虫又名鬲虫,状如瓜瓣,令人多唾;赤虫状如生肉,动作腹鸣;蛲虫至微,形如菜虫,居胴肠中,令人生痈疽、疥癣、瘑疠、痔瘘诸病。诸虫皆依肠胃之间,若人脏腑气实,则不为害;虚则侵蚀,变生诸疾也。紫庭真人曰:九虫之中,六虫传变为劳瘵,而胃、蚘、寸白三虫不传。凡虫在腹,上旬向上,中旬向中,下旬向下。服药须于月初四、五日五更时,则易效也。又有尸虫,与人俱生,为人大害,依脾而居,凡服补药,必须先去此虫,否则不得药力。凡一切癥瘕,久皆成虫。张子和云:巢氏之衍九虫详矣,然虫之变不可胜穷,要之皆以湿热为主。虫得木气乃生,得雨气乃化,岂非风木主热,而雨泽主湿耶?故五行之中皆有虫,可胜言哉。按此因蚘虫而连类及之,使人知《本草》中之言九虫、三虫耳。
藏器曰:治目中肤赤热痛,取大者洗净断之,令汁滴目中,瘥。
时珍曰:治一切眼疾,及生肤翳赤白膜,小儿胎赤、风赤眼,烧末傅之。或以小儿吐出者,阴干为末,入汞粉少许,唾津调涂之。又治一切冷瘘。
五谷虫
粪蛆
时珍曰:治热病谵妄,毒痢作吐,小儿诸疳积疳疮。漂净晒干,或炒或煅,为末用。
蜣螂
推车客
弘景曰:其类有三、四种,以大而鼻头扁者为真。
时珍曰:蜣螂以土包粪,转而成丸,雄曳雌推,置于坎中,覆之而去。数日有小蜣蜋出,盖孚乳于中也。
《别录》曰:五月五日採取蒸藏之,临用去足火炙。勿置水中,令人吐。
《本经》:治小儿惊癎瘛疭,大人癫疾狂徉。
《日华子》曰:能堕胎,治疰忤。和干姜傅恶疮,出箭头。
时珍曰:蜣蜋乃手足阳明、足厥阴之药,故所主皆三经之病。治大小便不通,下痢赤白,脱肛,一切痔瘘丁肿,附骨疽疮,疬疡风,灸疮出血不止,鼻中息肉,小儿重舌。
颂曰:箭镞入骨不可移者,用巴豆微炒,同蜣蜋捣涂。痛定痒极,乃撼动拔之,立出。
藏器曰:烧末和醋,傅蜂漏。
土鼈
蟅虫
《药性论》云:月水不通,破留血积聚。
时珍曰:行产后血积,折伤瘀血,治重舌木舌口疮,小儿腹痛夜啼。
杨拱云:折伤接骨,用土鼈焙为末,每服二、三钱,或生者擂汁酒服亦效。
董炳《集验方》:用土鳖阴干为末,同乳香、没药、煅龙骨、自然铜各等分,麝少许,研匀。每服三分,入土鼈末,以酒调下。接骨神效。须先整骨,然后服药,否则接挫也。又可作杖丹。
《别录》曰:此物生沙中,或墙壁灶仓土中湿处。暴干用。有用红花入瓶内养过,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