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

《别录》曰: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采无时。

弘景曰:白地锦文,舐之粘舌者良。皆是龙蜕,非实死也。

颂曰:蜕骨甚多,人採为药。而寇宗奭言:曾有崖中崩出一副,皮骨头角皆备,不知蜕耶毙耶?

汪机曰:《经文》言死龙之骨,若以为蜕,终是臆说。

时珍曰:《本经》以为死龙之骨,当以《本经》为正。凡用龙骨,煅赤为粉。亦有生用者。又有酒煮或酥炙者,亦有水飞晒干黑豆蒸用者。否则着人肠胃,晚年作热。

《本经》: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欬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癎。

《别录》曰:心腹烦满,恚怒气伏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四肢痿枯,夜卧自惊,汗出止汗,缩小便溺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白龙骨,主多寐洩精,小便泄精。

《日华子》云:怀孕漏胎,肠风下血,鼻洪吐血,止泻痢渴疾,健脾,涩肠胃。

甄权曰:逐邪气,安心神,止夜梦鬼交,虚而多梦纷纭,止冷痢,下脓血,女子崩中漏下。

敩曰:气入丈夫肾藏中,故益肾药宜用之。

时珍曰:涩可去脱。故成氏云: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主带脉为病。益肾,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许洪云:牛黄恶龙骨,而龙骨得牛黄更良,有以制伏也。

龙齿

《本经》云:杀精物,大人惊癎诸痉,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小儿五惊、十二癎。

《别录》曰:小儿身热不可近,大人骨间寒热,杀蛊毒。

甄权曰:镇心,安魂魄。

《卫生宝鑑》云:龙属木主肝,肝藏魂,故龙齿安魂。虎属金主肺,肺藏魄,故虎睛定魄。

《日华子》云:治烦闷、热狂、鬼魅。

许叔微云:肝藏魂,能变化,故魂逰不定者治之。修治同龙骨,或云以酥炙用。

鲤鱼

《别录》云:煮食治欬逆上气,黄疸,止渴,治水肿脚满,下气。

《日华》云:治怀妊身肿,及胎气不安。

时珍曰:煮食,下水气,利小便。

藏器曰:作鲙,温补,去冷气,痃癖气块,横关伏梁,结在心腹。

时珍曰:鲤乃阴中之阳,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作鲙则性温,故能去痃结冷气之病。烧之则从火化,故能发汗散风寒,平肺通乳,觧肠胃及肿毒之邪。米饮调服其末,治大人小儿暴痢。童便浸煨为末,止反胃及恶风入腹。

宗奭曰:鲤,至阴之物,其鳞三十六。阴极则阳复,故《素问》言鱼热中。《脉诀》言热则生风,食之多能发风。风家食之,贻祸无穷。

丹溪云:诸鱼在水,无一息之停,皆能动风动火,不独鲤也。

苏恭曰:骨皮烧灰,治鱼哽。鲤脊三十六鳞,焙研,凉水服之,治诸鱼骨鲠,其刺自出,神効。

鲫鱼

鲋鱼

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相附也,故谓之鲋。

藏器曰:合五味煮食,主虚羸。

《大明》曰:温中下气。

保昇云:止下痢肠痔。夏月热痢有益,冬月不宜。

苏恭曰:生擣涂恶核肿毒不散及瘑疮。同小豆擣,涂丹毒。烧灰,和酱汁,涂诸疮十年不瘥者。以猪脂煎灰,治肠痈。

震亨曰:诸鱼属火,独鲫鱼属土,有调胃实肠之功。然多食亦能动火。

时珍曰:鲫鱼偎泥,不食杂物,故能补胃。冬月肉厚子多,其味尤美。合小豆煮汁服,消水肿。炙油,涂妇人阴疳诸疮,杀虫止痛。酿白矾烧研饮服,治肠风血痢。酿硫黄煅研,酿五倍子煅研,用酒服,并治下血。酿茗叶煨服,治消渴。酿胡蒜煨研饮服,治隔气。酿绿矾煅研饮服,治反胃。酿盐花烧研,掺齿疼。酿当归烧研,揩牙乌髭止血。酿砒烧研,治走马牙疳。酿白盐煨研,搽骨疽。酿附子炙焦,同油治头疮白秃。

石首鱼(白鲞、石魫)

干者名白鲞

时珍曰:生东南海中。形如白鱼,鳞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故名石首。至秋化为冠凫,即野鸭有冠者也。腹中白膘可作胶。

《开宝》云:开胃益气。

时珍曰:鲞能养人,人恒想之,故字从养。罗愿云:诸鱼薧干者皆为鲞,其美不及石首而石首以白者为佳。若露风则变红色失味,故特专成为白鲞。

《开宝》云:炙食,能消瓜成水,治暴下痢,及卒腹胀不消。

张鼎云:消宿食,主中恶。鲜者不及。

《菽园襍记》曰:痢疾最忌油腻、生冷,惟白鲞相宜。盖鲞饮咸水而性不热,且无脂不腻。故无热中之患,而能消宿食理肠胃也。

讱菴云:今人多以石首鱼鳔合破故纸等药为丸,名鱼鳔丸,云煖精种子,而《本草》全未之及,何也?

头中石魫

《开宝》云:下石淋,水磨服,亦烧灰饮服,日三。

时珍曰:研末或烧研水服,主淋沥,小便不通。煮汁服,觧砒毒、野菌毒、蛊毒。

青鱼胆

时珍曰:东方青色,入通肝胆,开窍于目。用青鱼胆以治目疾,盖取此义。其治喉痺骨鲠,则取漏泄系乎苦酸之义也。

《开宝》云:点眼,涂热疮。

时珍曰:消赤目肿痛,吐喉痺痰涎,及鱼骨哽,疗恶疮。腊月收取阴干。

眼睛汁

《开宝》云:注目,能夜视。肉治脚气湿痺。

鳢鱼胆

时珍曰:鳢鱼,俗名乌鳢鱼。首有七星,又名七星鱼。夜朝北斗,有自然之礼,故谓之鳢。道家谓之水厌,雁为天猒,犬为地厌。

《日华》云:诸胆皆苦,惟此胆甘。腊月收取,阴干。喉痺将死者,点入少许即瘥;病深者,水调灌之。

《本经》:疗五痔,治湿痺,面目浮肿,下大水。

孟诜曰:下大小便,壅寒气。作鲙,与脚气、风气人食,良。

苏颂曰:主妊娠有水气。

杨拱《医方摘要》云:浴儿免痘法:用大乌鱼一尾,若小者用二、三尾,煮汤浴儿,必于除夕黄昏时,遍身头足七窍俱要洗到不可嫌腥,以清水洗如不信,但留一手或一足不洗,遇出痘时,则未洗处偏多也。此乃異人所传,不可轻易。

鳝鱼

鱓鱼(音善)

宗奭曰:鱓腹黄,故俗名黄鳝。

时珍曰:鳝鱼以缸贮水畜之,夜用灯照,其蛇变者,项下必有白点,通身浮水上,即弃之。若误食,有毒杀人。

思邈曰:黑者有毒。

《别录》曰:补中益气,疗渖唇。

藏器曰:补虚损,妇人产后恶露淋沥,血气不调,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及湿痺。

震亨云:善补气,妇人产后宜食。

孟诜曰:补五脏,逐十二风邪。患湿气、恶气。

时珍曰:专贴一切冷瘘、痔瘘、臁疮引虫。

尾血

藏器曰:涂癣及瘘。

时珍曰:鳝善穿穴,无足而窜,与蛇同性,故能走经脉,疗十二风及口、耳目诸窍之病。风中血脉,则口眼斜,用血主之,从其类也。治口眼斜,同麝香少许,左涂右,右涂左,正即洗去。治耳痛,滴数点入耳。治鼻衂,滴数点入鼻。治痘后生翳,点少许入目。治赤疵,同蒜汁、墨汁频涂之。又涂赤逰风。

鳗鲡鱼

时珍曰:按许氏《说文》云:鲡与鳢同。赵辟公云:此鱼有雄无雌,以影漫于鳢鱼,则其子皆附于鳢鬐而生,故谓之鳗鲡。其状如蛇,背有肉鬣连尾,无鳞有舌,腹白,脂膏最多。按《夷坚志》曰:四目者杀人。背有白点无鳃者,不可食。妊娠食鳗,令胎有疾。

吴瑞曰:腹下有黑斑者,毒甚。

机曰:小者可食;重四、五斤及水行昂首者不可食,食之杀人。

《日华子》云:治恶疮,女人阴疮虫痒,治传尸疰气劳损,暖腰膝,起阳。

孟诜曰:五痔疮瘘,熏之,虫即死。烧灰为末,空腹食三、五度,杀诸虫。又疗湿脚气,腰肾间湿风痺,常如水洗,以五味煮食,甚补益。患诸疮瘘疬疡风人,宜长食之。

张鼎曰:治妇人带下,疗一切风瘙如虫行,又压诸药石药毒,不能为害。

时珍曰:鳗鱼所主,其功专在杀虫去风耳。治小儿疳劳,及虫心痛多吐清水者,淡煮食之。

头及骨

时珍曰:炙研入药,治疳痢肠风崩带。烧灰敷恶疮。烧熏痔瘘,杀诸虫。

乌贼骨

《南越志》云:其性嗜乌,每自浮水上,飞乌见之,以为死而啄之,鱼乃卷取入水而食之,故名乌贼,言为乌之贼害也。

陶隐君言:此鱼腹中有墨,能吸波噀墨,令水溷黑,自卫以防人害,故又曰墨鱼。人即于黑水处取之,并取血腥黑水写字,逾年乃灭,仍然空纸也。

《别录》曰:生东海,取无时也。益气强志。

《大明》曰:益人,通月经。

《相感志》曰:墨鱼过小满,则形小也。

骨名海螵蛸

时珍曰:乌贼骨厥阴血分药也,其味咸而走血。故血枯血瘕,经闭崩带,下痢疳疾,厥阴本病也;寒热疟疾,聋,瘿,少腹阴痛,厥阴经病也;目翳流淚,厥阴窍病。厥阴属肝,肝主血,故诸血病皆治之。

《本经》:治女子赤白漏下,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癥瘕,无子。

《日华子》曰:疗血崩,杀虫。

藏器曰:炙研饮服,治妇人血瘕,大人小儿下痢,杀小虫。

又曰:投骨于井,水虫皆死。

孟诜曰:治眼中热淚,及一切浮翳,研末和蜜点之。久服益精。

恭曰:亦治牛马障翳。

时珍曰:治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治疟消瘿。研末,傅小儿疳疮,痘疮臭烂,丈夫阴疮,汤火伤,跌伤出血。烧存性,酒服,治妇人水户嫁痛。同鸡子黄,涂小儿重舌鹅口。同蒲黄末,傅舌肿血出。同槐花末吹鼻,止衂血。同银朱吹鼻,治喉痺。同白矾末吹鼻,治蝎螫。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脓及耳聋。

弘景曰:无须及腹下通黑,并煮之色白者,并不可食。

时珍曰:鰕音霞,俗作虾,入汤则红色如霞也。作羹,治鼈瘕,托痘疮,下乳汁。法制,壮阳道;煮汁,吐风痰;捣膏,傅虫疽。

孟诜曰:治五野雞病,小儿赤白逰肿,捣碎傅之。小虾去头足并壳,同糯米饭研烂,隔纱贴臁疮生虫。

海马

藏器曰:出南海。形如马,长五、六寸,鰕类也。

《異物志》曰:海中有鱼,状如马头,其喙垂下。海人捕得,暴干熇之,以备产患。故凡妇人难产,带之于身,甚騐。临时烧末饮服,并手握之,即易瘥。

苏颂曰:主产难及血气痛。

时珍曰:暖水脏,壮阳道,消瘕块,治疔疮肿毒。海马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有交感之义,故阳虚房中术多用之。《秘传外科》有海马拔毒散:用海马一对炙黄,穿山甲、朱砂、水银各一钱,冰、麝少许,雄黄三钱,同研至水银不见星。治疔疮发背恶疮,以少许点之,一日一点,毒自出也,大有奇功。

蚺蛇

南蛇

埋头蛇

或云:鳞中有毛如髯,故曰蚺蛇。产于岭南,以不举首者为真,故又称南蛇、埋头蛇。

顾玠海《槎录》云:蚺蛇吞鹿及山马,从后脚入,毒气呵及,角自觧脱。其胆以小者为佳。

王济《手记》云:横州山中多蚺蛇,大者十余丈,食麋鹿,骨角随腐。土人採葛藤塞入穴中,蛇嗅之即靡,乃发穴取之,肉极腴美,皮可冒鼓,及饰刀剑乐器。

权曰:度岭南,食蚺蛇,瘴毒不侵。

时珍曰: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疥癣恶疮。

孟诜曰:除疳疮,辟瘟疫瘴气。

恭曰:试法:剔取粟许,不可多,着净水中,浮游水上回旋行走者为真;其径沉者,诸胆血也。若多,亦沉散。

孟诜曰:人多以猪胆、虎胆伪之,虽水中走,但迟耳。

《别录》:治目肿痛,心腹〖匿/虫〗痛,下部〖匿/虫〗疮。

甄权曰:小儿八癎。

孟诜曰:杀五疳,水化灌鼻中,除小儿脑热,疳〖匿/虫〗疮漏。灌下部,治小儿疳痢。同麝香,傅齿疳宣露。

藏器曰:破血,止血痢,虫蛊下血。

时珍曰:蚺禀己土之气,其胆受甲乙风木,故其味苦中有甘,所主皆厥阴、太阴之病,能明目,去瞖膜,凉血,疗大风,除疳杀虫。

段成式曰:其胆,上旬近头,中旬近心,下旬近尾。胆能护心止痛,受杖人噙之,杖多不死。

白花蛇

蕲蛇

时珍曰: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各方胜文,腹有念珠班,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佛指甲,肠形如连珠。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寻获炕干。出蕲地者,虽死而目开如生,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

时珍曰:蕲蛇止去头尾各三寸。亦有单用头尾者。花蛇一条,酒浸三日,去尽皮骨,只得净肉四两而已。久留易炷,惟取肉密藏之,十年亦不坏也。

敩曰:蛇性窜,能引药至于有风疾处,故能治风。

时珍曰: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蜕,而花蛇又食石南,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痺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凡服蛇酒药,切忌见风。

又曰:通治诸风,小儿急慢惊风,杨梅疮,痘疮倒陷。

《开宝》:治中风湿痺不仁,筋脉拘急,口面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暴风瘙痒,大风疥癣。

乌稍蛇

乌蛇

《乾宁记》云:此蛇不食生命,亦不害人,多在芦丛中吸南风及其花气。其身乌而光,头圆尾尖,眼有赤光。至枯死眼不陷如活者,称之重七钱至一两者为上,十两至一镒者为中,粗大者力弥减也。

时珍曰:乌蛇有二种:一种剑脊细尾者为上;一种长大无剑脊而尾稍粗者,名风稍蛇,亦可治风,而力不及。乌蛇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去头与皮骨,酒煮或酥炙用,干用亦可。

《开宝》云:诸风顽痺,皮肤不仁,风瘙瘾疹,疥癣。

甄权曰:热毒风,皮肌生癞,眉髭脱落,瘑疥等疮。

蛇蜕

蛇皮

敩曰:凡使蛇退,勿用青、黄、苍色者,只用白色如银者。

时珍曰:今人用蛇蜕,先以皂荚水洗净缠竹上,或酒、或醋、或蜜浸之,炙黄用。或烧存性,或盐泥固煅,各随方法。

《本经》:治小儿百二十种惊癎蛇癎,癫疾瘛疭,弄舌摇头,寒热肠痔,蛊毒。

甄权曰:喉痺,百鬼魅。

《日华子》曰:炙用辟恶,止小儿惊悸客热。

时珍曰:入药有四义:一能辟恶,取其变化性灵也,故治邪僻、鬼魅、蛊毒疟疾诸疾;二能去风,取其属巽異性窜,故治惊癎、瘕驕喉舌诸疾;三能杀虫,故治恶疮、痔瘘、疥癣诸疾,用其毒也;四有蜕义,故治翳膜、胎产、皮肤诸疾,会意从类也。诸漏有脓,煅灰水傅,虫即自出。癜风白驕,灰醋调涂。

穿山甲

鲮鲤

弘景曰:形似鼍而短小,又似鲤而有四足,黑色,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水面,因接而食之。以其食蚁,故治蚁瘘。烧灰猪脂调傅。

时珍曰:穿山甲入厥阴、阳明经。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按刘伯温《多能鄙事》云:凡油笼渗漏,剥穿山甲里面肉靥投入,自至漏处补住。又《永州记》云:鲮鲤不可于隄岸上杀,恐血入土,则隄岸渗漏。观此二说,是山可使穿,隄可使漏,而又能至渗处,其性之走窜可知。谚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亦言其迅速也。李仲南言:其性最行散,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别录》:治五邪,惊啼悲伤,烧灰,酒服。

《大明》:治小儿惊邪,妇人鬼魅悲泣,及疥癣痔漏。

甄权:治疰疾。烧灰,傅疮癞。又治山岚瘴疟。

时珍曰:除痰虐寒热,风痺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或炮,或烧,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各随本方,未有生用者。仍以尾甲乃力胜。

讱菴云:消肿溃痈,止痛排脓,和伤发痘。元气虚者,与痈疽已溃者,俱忌服。

人集 介部

时珍曰:甲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龟形象离,其神在坎。上隆而文以法天,下平而理以法地。背阴向阳,蛇头龙颈。外骨内肉,肠属于首,能运任脉。广肩大腰,卵生思抱,其息以耳。雌雄尾交,亦与蛇匹。春夏出蛰脱甲,秋冬藏土导引,故灵而多寿。或云:龟闻铁声则伏,被蚊噆则死。香油抹眼,则入水不沉。老桑煮之则易烂。皆物理制伏之妙也。

苏恭曰:治大风缓急,四肢拘挛,或久瘫缓不收,皆瘥。

孟诜曰:煮食,治湿痺风痺,身肿踒折。

时珍曰:治筋骨疼痛及一、二十年寒嗽,止泻血、血痢。

藏器曰:滴耳,治聋。点舌下,治瘖。

时珍曰:龟尿走窍透骨,故能治瘖、聋及龟胸、龟背,染髭发也。磨墨书石上,能入数分。

孙光宪《北梦琐言》云:龟性妬而与蛇交。惟取龟置盆中,以鑑照之。龟见其影,则滛发失尿。急以物收取之。

时珍曰:今人惟猪鬃或松叶刺其鼻,即尿出。更简捷也。

胆汁

时珍曰: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点之良。

败龟板

吴球曰:先贤用败龟板补阴,借其气也。

讱菴云:龟板以大者良。上下甲皆可用。自死败龟尤良,得阴气更全也。酥炙,或酒炙、醋炙、猪脂炙。煅灰用,或洗净搥碎,水浸用。桑柴熬膏良。

震亨曰:败龟版属金、水,大有补益之功,而《本草》不言,惜哉!盖龟乃阴中至阴之物,禀北方之气而生,故能补阴、治血、治劳也。能续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去瘀血,止诸血。凡阴血不足,以此补之。

《日华》曰:版,治血麻痺。

权曰:烧灰,治脱肛。

弘景曰:壳,主久嗽,断症。

炳曰:壳炙末,酒服,主风虚脚弱。

《海上方》云:久疟不止,龟板烧末,酒服。

时珍曰: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止久痢、久洩,主难产,消痈肿。烧灰,傅臁疮。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鹿首常反向尾,能通肾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皆以养阳也。昂按《本草》有鹿胶而不及龟胶,然板不如胶,诚补阴之良药也。龟胶补阴,鹿胶养阳,合为龟鹿二仙膏,诚妙剂也。

鳖甲

《本经》: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疾息肉,阴蚀痔核,恶肉。

《别录》: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甄权曰:宿食,癥块痃癖,冷瘕劳瘦,除骨热,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下气,妇人漏下五色,下瘀血。

宗奭曰:《经》中不言治劳,惟《药性论》言治劳瘦骨热,故今虚劳多用之。但不可过剂耳。

《大明》云:去血气,破癥结恶血,堕胎,消疮肿肠痈,并扑损瘀血。

时珍曰:除老疟疟母,阴毒腹痛,食复劳复,斑痘烦喘,小儿惊癎,妇人经脉不通,难产,产后阴脱,丈夫阴疮石淋,敛溃痈。盖鳖甲乃厥阴肝经血分之药,肝主血也。试尝思之,龟、鳖之属,功各有所主。鳖色青入肝,故所主者,疟劳寒热,痃瘕惊癎,经水痈肿阴疮,皆厥阴血分之病也。水龟色黑入肾,故所主者,阴虚精弱,腰脚痠痿,阴疟洩痢,皆少阴血分之病也。介虫阴类,故并主阴经血分之病,从其类也。

李楼云:不拘发背痈疽,疮口不敛,烧存性研掺,奇效。并治肠痈内痛,烧研水服。

敩曰:色绿九肋多裙,重七两者为上。醋炙。若治劳,童便炙,亦可熬膏。

鳖肉

时珍曰:鳖性冷,发水病。有冷劳气、癥瘕人不宜食之。

《别录》云:治伤中,益气,补不足。

《日华子》曰:妇人带下,血瘕腰痛。

震亨曰:补阴。

苏颂曰:去血热,补虚,久食,性冷。

时珍曰:作臛食,治久痢。作丸服,治虚劳痃癖脚气。

藏器曰:鳖颈下有软骨,食之令人患水病。故《礼记》云:食鳖去丑。凡鳖之三足者,赤足者,独目者,头足不缩者,其目内陷者,腹下有王者、十字文者,腹有蛇文者,皆是蛇化,在山上及地中者,名旱龟,并有毒杀人,不可食。

弘景曰:不可合雞子食,苋菜食。

思邈曰:不可合猪、兔、鸭肉食,损人。不可同芥子食,生恶疮。妊妇食之,令子短项。

时珍曰:鳖性畏葱及桑灰。凡治鳖,斩头去血净,先以桑灰汤煮烂,去骨甲,换水再煮,以葱、酱作羹乃良。其胆味辣,破入汤中,可代椒而辟腥气。

李久华云:薄荷煮鼈能害人。此人所不知者也。苋菜同食,令生小鳖,此人所共知者也。

恭曰:阴干烧灰,疗小儿诸疾,妇人产后阴脱下坠,尸疰心腹痛。

《日华子》云:傅历年脱肛不愈者。

权曰:头血,涂脱肛。

螃蠏、郭索、横行介士、无肠公子

时珍曰:按傅眩《蟹谱》云:蟹,水虫也,故字从虫。亦鱼属也。古文从鱼。以其横行,故曰螃蠏。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故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

《本经》:治胸中邪气,热结痛,僻面肿,能败漆。烧之致鼠。

颂曰:其黄能化漆为水,故涂漆疮,其螯烧烟,可集鼠于庭。

《别录》曰:觧结散血,愈漆疮,养筋益气。

《日华》曰:产后肚痛血不下者,以酒食之。筋骨折伤者,生捣炒罯之。

藏器曰:能续断绝筋骨。去壳用黄捣烂,微炒,纳入疮中,筋即连矣。

时珍曰:治疟及黄疸。捣膏涂疥疮、癣疮。捣汁,滴耳聋。杀莨菪毒、鱓鱼毒。盖诸蟹性皆冷,亦无甚毒,为蝑最良。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咀黄持螯,畧赏风味,何毒之有?饕嗜者乃顿食十许枚,兼以荤羶杂进,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腹痛吐利,亦所必致,而归咎于蟹,蟹亦何咎哉?凡蟹生烹盐藏,糟收酒浸,酱汁浸,皆为佳品。但久留易沙,见灯亦沙,得椒易䐈。得皂荚或蒜及韶粉可免沙䐈,得白芷则黄不散。得葱及五味子同煮则色不变。不可同柿及荆芥食,发霍乱动风,木香汁可觧。

弘景曰:未被霜者有毒,云食水莨所致。人中之,不疗多死也。独螯独目,两目相向,六足四足,腹下有毛,腹中有肉,头背有星点,足斑目赤者,皆不可食,有毒害人。冬瓜汁、紫苏汁、蒜汁、豉汁、芦根汁,皆可觧之。

晁曰:妊妇食之,令子横生。

宗奭曰:此物极动风,风疾人不可食。

蟹爪

《别录》曰:破胞堕胎。

时珍曰:堕生胎,下死胎,辟邪魅。

《日华子》曰:破宿血,止产后血闭。酒及醋汤煎服良。

牡蛎

牡蛤

时珍曰:蛤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曰蛎,言其粗大也。盐水煮一伏时,煅粉用,亦有生用者。化痰耎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好古曰:去胁下坚满,瘰疬,一切疮。

李珣云:男子虚劳,补肾安神,去烦热,小儿惊癎。

《本经》:治温疟,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别录》曰:止汗止渴,除老血,疗泄精,涩大小肠,止大小便,治喉痺欬嗽,心胁下痞热。

藏器曰:粉身,止大人、小儿盗汗。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

孟诜曰:治女子崩中,止痛,除风热风疟,鬼交精出。

好古曰:牡蛎入足少阴,为耎坚之剂,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硬;以茶引之,能消项上结核;以大黄引之,能消股间肿;以地黄为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肾经血分之药也。

权曰:病虚而多热者,宜同地黄、小草用之。

成无己曰:牡蛎之咸,以消胸膈之满,以泄水气,使痞者消,硬者耎也。

元素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渴饮不患。故蛤蛎之类,能止渴也。

蛤粉

蛤蜊粉、海蛤粉

时珍曰:海蛤粉者,海中诸蛤之粉,以别江湖之蛤粉也。近世独取蛤蜊粉入药,而货者仍以诸蛤粉伪之。然海中蚌、蛤、蚶、蛎,性味咸寒,不甚相远,功能软散,小異大同;非若江湖蛤蚌,无咸水浸渍,但能清热利湿而已。按吴球云:取紫口蛤蜊煅灰最妙。清热利湿,化痰饮,定喘嗽,止呕逆,消浮肿,利小便,止遗精白浊,心脾疼痛,化积块,觧结气,清瘿核,散肿毒,治妇人血病。油调,涂汤火伤。

好古曰:蛤粉乃肾经血分之药,故主湿嗽肾滑之疾。

震亨曰:蛤粉能降能消,能耎能燥。治热痰湿痰,老痰顽痰,疝气白浊带下。同香附末、姜汁调服,主心痛。

时珍曰:寒制火而咸润下,故能降焉;寒散热而咸走血,故能消焉。坚者耎之以咸,取其属水而性润也;湿者燥之以渗,取其经火化而利小便也。

禹锡曰:润五脏,止消渴。

弘景曰:煮食醒酒。

时珍曰:痘毒入目者,以蛤蜊汁点之,可代空青。

文蛤

花蛤

弘景曰:小大皆有紫斑。

保昇曰:背上皆有斑文。修治同海蛤。

《本经》:治恶疮,蚀五痔。

《别录》曰:欬逆胸痺,腰痛胁急,鼠瘘大孔出血,女人崩中漏下。

时珍曰:能止烦渴,利小便,化痰软坚,治口鼻中蚀疳。

按成无己云:文蛤之咸走肾,以胜水气。

蚬壳

弘景曰:止痢。

苏恭曰:治阴疮。

《日华子》云:疗湿精反胃。

藏器曰:烧灰饮服,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

时珍曰:化痰止呕,治吞酸心痛及暴嗽。烧灰,涂一切湿疮,与蚌粉同功。

苏恭曰:压丹石药毒。生浸取汁,洗疔疮。

《大明》曰:去暴热,利小便,觧酒毒目黄。浸汁服,治消渴。

时珍曰:蚬浸水洗痘痈,无瘢痕。

瓦楞子

震亨曰:甘咸无毒。咸走血而耎坚,故消血块,散痰积,煅红醋淬为末。又醋膏丸,治一切气血癥瘕。

田螺

田蠃

时珍曰:螺,蚌属也。其壳旋文。其肉视月盈亏。

《别录》:治目热赤痛,止渴。

弘景曰:煮汁,疗热醒酒。用真珠、黄连末纳入,良久,取汁注目中,止痛。

藏器曰:煮食,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急硬,小便赤涩,手足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捣肉,傅热疮。

孟诜曰:压丹石毒。

时珍曰: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疬癣疮。烧研,同轻粉治妬精阴疮。田螺、螺蛳,皆治酒疸。

藏器曰:烂者烧研水服,止反胃,去卒心痛。

时珍曰:烂壳研细末服之,止下血,小儿惊风有痰,疮疡脓水。

蜗蠃

螺蛳

《别录》曰:明目下水。

藏器曰:止渴。

时珍曰:醒酒觧热,利大小便,消黄疸水肿,治反胃痢疾,脱肛痔漏。

烂壳名鬼眼睛。

震亨曰:治痰饮积及胃脘痛。

时珍曰:泥中及墙壁上年久色白者良。火煅过用。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螺乃蚌、蛤之属,大抵与蚌、蛤、蚶、蚬之类同功。

淡菜

藏器曰:虚劳伤惫,精血衰少,及吐血,久痢肠鸣,腰痛疝瘕,妇人带下,产后瘦瘠。

孟诜曰:产后血结,腹中冷痛,治癥瘕,崩中带下。

《日华子》云:煮熟食之,能补五脏,益阳事,理腰脚气,能消宿食,除腹中冷气痃癖。亦可烧汁沸出食之。

时珍曰:消瘿气。按阮氏云:淡菜生海藻上,故治瘿。与海藻同功。

石决明

九孔螺

壳名千里光

恭曰:此是鳆鱼甲也。附石生,状如蛤,惟一片无对,七孔者良。

颂曰:决明壳大如手,可以浸水洗眼,七孔、九孔者良,十孔者不佳。

宗奭曰:肉与壳功同。壳研水飞,点外障瞖。

《别录》曰:目障瞖痛,青盲。久服益精轻身。

《日华子》曰:明目磨障。

李珣曰:肝肺风热,青盲内障,骨蒸劳极。

时珍曰:通五淋。以盐同东流水煮一伏时,研末水飞。或麫裹煨热,研细水飞用。觧酒酸,为末投热酒中,酸气即除。

真珠

珍珠

蚌珠

李珣曰:真珠出南海,石决明产也。蜀中西路女瓜出者是蚌蛤产,光白甚好,不及舶上者采耀。欲穿须得金刚钻也。凡用,以新完未经钻缀者研如粉,方堪服食。不细则伤人脏腑。

时珍曰:凡蚌感月而孕,谓之珠胎。《左思赋》云:蚌蛤珠胎,与月盈亏是也。《语》云:上已有风梨有蠹,中秋无月蚌无胎。

陆佃云:蚌蛤无阴阳牝牡,须雀蛤化成,故能生珠,专一于阴精也。龙珠在颌,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鳖珠在足,蚌珠在腹。皆不及蚌珠也。凡入药不用首饰及见尸气者,以人乳浸三日,煮过,捣研极细。一法以绢袋盛,入豆腐腹中,煮一炷香,云不伤珠也。真珠入厥阴肝经,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聋,止遗精白浊,觧痘疔毒,主难产,下死胎胞衣。

《开宝》曰:镇心。点目,去肤瞖障膜。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绵裹塞耳,主聋。

甄权曰:磨瞖坠痰。

李珣曰:除面䵟,止洩。合知母,疗烦热消渴。合左缠根,治小儿麸豆疮入眼。

宗奭曰:除小儿惊热。

蛤蚧

仙蟾

《志》曰:一雌一雄,常自呼其名。

敩曰:雄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为蚧,皮细口尖,身大尾小。

顾玠《海槎录》云:广西横州甚多蛤蚧,牝牡上下相呼,累日情洽乃交,两相抱紧,自堕于地。人往捕之,亦不知觉,以手分劈,虽死不开。乃用熟稿草细缠,蒸过曝干售之,练为房中之药甚效。寻常捕者,不论牝牡,但可为杂药及兽医方中之用耳。

段公路《北户录》云:其首如蟾蜍,背绿色,上有黄斑点,如古锦纹,其声最大,多居木窍间,亦守宫、蜥蜴之类耳。

敩曰:其毒在眼。凡使,须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两重纸缓焙之令干,以瓷器盛,悬屋东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伤尾也。盖药在尾,尾不全者不效。

《日华子》曰:凡用去头、足,洗去鳞鬣内不净,以酥炙用,或用蜜炙。

李珣曰:凡用须炙令黄色,熟捣。口含少许,奔走不喘息者为真。宜丸散用。

《开宝》:治久咳嗽,肺劳传尸,杀鬼物邪气,下淋沥,通水道。

《日华子》曰:下石淋,通月经,治肺气,疗欬血。

《海药》:治肺痿咯血,欬嗽上气,治折伤。

宗奭曰:补肺虚劳嗽有功。

时珍曰: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劳损痿弱,许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但取其滋补也。

刘纯云:气液衰,阴血竭者,宜用之。

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