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不禁

论曰:大肠为传导之官,掌化糟粕。魄门为之候,若其脏寒气虚,不能收敛,致糟粕无所制约,故遗失不时,治之宜涩固津液,方论所谓涩可去脱是也。  

福庭丸        

治大便失禁并肠鸣。  

附子(去皮、脐,一两二分) 厚朴(姜制,五两)  

上细末,酒煮神曲为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或至五七十丸,生姜盐汤,日夜、空心食前服。  

龙骨汤方        

治大便不禁,真气羸弱。  

龙骨、阿胶(炒) 干姜(炒) 黄连(各一两) 粳米(一盏,炒)石榴(大一个) 附子(炮) 甘草 芍药 黄芩(各三分)  

上吸咀。每服五六钱,水二盏,煎一盏二分,去滓空心温服,日二三服。  

陈曲丸        

治大便不禁,腹内㽲痛。  

白茯苓 黄连(炒) 黄檗(炙) 干姜 附子(炮) 龙骨(各一两) 赤石脂 甘草(炙) 人参 当归(各半两)  

上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五十、七八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丸日三服。  

石榴皮汤        

治虚寒客于下焦,肠滑洞泄,困极欲死。  

酸石榴皮(炒) 干姜(炮,各一两) 黄檗(炙) 阿胶(炒,各三分)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或无黄檗,用连亦得。  

厚朴豆蔻汤        

治大便不禁。  

肉只蔻(炮,一两一分) 龙骨 白术(一两三分) 厚朴(三两三分)  

上㕮咀。每服五六钱,水二盏半,生姜三片,煎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日二三服。  

大便秘涩

论曰:大便秘涩,盖非一证,皆营卫不调,阴阳之气相搏也。若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胃蕴客热,口糜体黄,是谓热秘;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或因病后重亡津液,或因老弱血气不足,是谓虚秘;或肾虚小水过多,大肠枯竭,渴而多秘者,亡津液也;或胃实燥结,时作寒热者,中有宿食也。治法虽宜和顺阴阳,然疏风散滞,去热除冷,导引补虚之法,不可偏废,当审其证以治之。  

气木香丸        

治大肠秘涩,疏风。  

木香 槟榔(生用) 羌活 桂心 陈皮(各一两) 大黄(煨,二两) 牵牛子(用八两,取未四两)  

上细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或七十丸,以生姜紫苏汤,日三服。  

牵牛散        

治大便涩秘。  

牵牛子(半生半炒末) 槟榔(生,各三两)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生姜汤服,未利良久以热茶投,疏利为度,每夜或隔夜一服。  

承气泻胃厚朴汤        

治胃实腹胀,水谷不消,溺黄体热,鼻塞衄血,口㖞唇紧,关格不通大便苦难。  

大黄(剉炙,二两) 厚朴(三分) 枳壳(麸炒) 甘草(炙,各半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空心温服,取利为度。  

升麻汤        

治强壮人热毒流入肠胃,骨节疼痛,腹中烦满,大便秘涩。  

升麻 大黄(剉炒,各四两) 前胡 栀子仁(炒,各三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未通,再三服。  

加青皮平胃煮散        

治大病后,重亡津液,及老人津液不足,大便秘涩。  

厚朴(五两) 苍术(八两) 陈皮(五两) 甘草(三两)  

上细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加青皮末一钱,生姜三片,枣三个、打破,煎一盏,去滓温服,日二三服。  

大黄丸        

治脾胃不和,内有虫滞,大便硬。  

大黄(剉炒) 赤芍药(各三两) 朴(二两) 枳实(麸炒,一两半) 大麻仁(别研,半两)  

上细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或五十丸,食前温水服,以通利为度。  

神功圆        

三焦热壅,心腹痞闷,六腑风热,大便不通,腰腿疼痛,肩背重疼,头昏面热,口苦咽干,心胸烦躁,睡卧不安,及治脚气并素有风人大便结。  

大黄(煨,四两) 大麻仁(二两) 诃子皮(巳两) 人参(二两)  

上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五十丸,温服温酒米饮亦得,食后、临卧。  

脾约麻仁圆        

《局》  

治肠胃燥涩,津液耗少,大便坚硬,或秘不通,脾腹胀满,腰背拘急,及有风人大便结燥;又治小便利数,大便因硬而不渴者,谓之脾约,此药主之。  

厚朴 芍药 枳实(各四两) 杏仁(二两二分) 麻仁(二两二分)大黄(八两)  

上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水服,日一二服。  

又三和散、半硫圆        

(在《局方》,见上气卷并泄泻卷中)  

三黄圆        

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巴郡太守所进。四时:  

春黄芩(四两) 大黄(三两) 黄连(四两);夏黄芩(六两) 大黄(二两) 加减黄连(一两);秋黄芩(六两) 大黄(二两) 黄连(三两);冬黄芩(三两) 大黄(五两) 黄连(二两)  

上蜜丸大豆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七十或百丸,熟水服之。一月诸病愈,久服走逐奔马,常试其验,小儿积热,亦服之。(《外台秘要》王氏单方)  

大便不通

论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由营卫津液,有以滋利也。若邪热相搏,津液枯燥,致糟粕内结而不得行,故肠胃痞塞而大便不通,令人腰痛腹满,不能饮食。《经》所谓热结下焦则便难,然又有病后气血不足,内亡津液,或年高气涩,冷热相搏者,亦致大便难,治宜详之。  

麦门冬汤        

治虚热痰实,三焦痞结,温壮烦热,大便不通。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二分) 赤茯苓 甘草 大黄(剉炒,各一两) 赤芍药(二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竹叶五片,煎一盏,去滓温服,日夜三五服。  

半夏丸        

治大便不通,疏风转气下痰。  

半夏(洗,麸炒,二两) 牵牛子(半生半炒末,八两) 青橘皮 木通(各一两)  

上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八十丸,夜卧时淡生姜汤服,每夜或隔夜服。  

大黄汤        

治卒大便不通或大肠热结风秘。  

栀子仁 大黄(炒) 黄芩 甘草(各二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入消石一钱匕,更沸两沸,空心温服,日一服,夜一服。  

八黄汤        

治营卫痞涩,蕴热不散,腹中□大便不通。  

大黄(剉炒) 栀子仁(炒,各四两) 升麻 前胡(各二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麻仁大黄丸        

治大便不通。  

大麻仁(研,一两) 大黄(炒,五两)  

上研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百丸,食后熟水。  

蜜导方        

又名蜜元  

治大便不通。  

白蜜半盏,上于微火上煎,令稠硬,投冷水中,须更取出捻丸,如小指,入下部即导通之。又蜜少许,入盐煎,捻作小挺子,入下部即通也。若三度入之不通,即肠胃蟠结,不可救也。  

又方:治下部窒塞,□□乌梅十个。上入汤中,渍软取肉,熟捣丸如弹子大,或小手指大,入下部中即通。  

蒴藋根汁        

治下部闭塞,大便不通。蒴藋根嫩新者,一把,烂捣。上一味,以水三盏,更同研,以生布绞取汁,分作三服,食前饮之,强人二服。  

摩脑方        

治大便不通腹胀。  

杏仁(百个,去皮,生用) 葱白(十茎,去□,细切) 盐(一两)  

上三味,同研如膏。每用如枣大,涂手心,傅摩脐上三百转,须曳即利,如利不止,以冷水洗手即定。  

牵牛圆        

《大全》  

治男子妇人大便□□腹虚胀。  

黑牵牛(末,二两) 青皮(一两) 木香(半两)  

上细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五十或七十丸,空心温水,日一服或二服。  

《博济方》有大黄槟榔子,名气针圆。  

大麻仁圆        

《大全》  

治男子妇人肠胃风结,大便常秘。  

大麻仁(去壳,别研) 大黄(炒,各二两) 槟榔 木香 枳壳(各一两)  

上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或七八十丸,空心温水服,日一二服。老人、虚人、风人大便结,不同用快利药。  

初虞世(《大全良方》)云:余历观古人用通药,率用降气等药。盖肺气不下降,则大肠不能传送,以杏仁、枳壳、诃子等药是也。又虚人、老人、风人津液少,大便结。《经》云:涩者滑之。故用胡麻、杏仁、麻子仁、阿胶之类是也。今人学不师古,妄意斟酌,每至大便秘燥,即以快药荡涤之,既走津液气血,大便随手愈更秘涩,兼生他病。(初虞世作《古今录验方》,又云《养生必用方》)  

滋麻丸        

治老人、虚人、风人秘结。  

麻仁(二两) 枳壳(一两二分) 槟榔(一两) 阿胶(一两,炒)牵牛末(半生半炒,三两) 桃仁(炒去皮,一两) 青橘皮(一两二分)  

上细末,蜜或稀粥饮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日二三服,夜一服。以紫苏汤服之,三服后,肠中生润泽,徐徐快利矣,不快则加增丸数。  

《千金要方》(第二十)云:张仲景三物备急丸,司空裴秀为散用,治心腹诸卒暴百病(方在下)。  

三焦约

论云:黄第三部针灸经言,少腹肿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病名曰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夫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三者乃流行之道,营卫致养,则腐熟水谷,分别清浊,以时而下,无复滞留。若营卫不调,风邪入客,则决渎之官约而不通,所以不得大小便也。  

枳壳丸        

调顺三焦,平匀气脉,消痰滞,利胸膈,祛风利大小肠。  

枳壳(去瓤炒,二两) 牵牛末(半生半炒,一两二分) 陈皮(二分) 槟榔(半两) 木香(一分)  

上细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或三十丸或五七十丸,生姜汤服,食后以利为度,加丸数。  

枳壳散        

治三焦约,大小便不通。  

枳壳(麸炒,五两) 厚朴(姜制,二两) 滑石(研一两) 桂(去粗皮,二两)  

上每服四钱重,入腻粉半钱匕和匀,用冷米饮调下,空腹服之,更量虚实,老少加减。  

疏风散        

治三焦气约,大小便不通。  

牵牛子(微炒) 大黄(炒,各二两二分) 槟榔(一两一分) 陈皮(二两二分)  

上细末。每三四钱匕,姜煎汤入蜜少许,食后日二三。  

皂荚散        

治三焦约大小便。  

猪牙皂角(蜜炙,去皮子) 白蒺藜(各三两)  

上细末。大便不通,用盐茶服之,小便不通,用温酒服之,各二三钱匕。  

又方:上以盐水时吹之,入后门中。  

快利药

备急圆        

《局》  

疗心腹诸卒暴百病,中恶客杵,心腹胀满,卒痛如刀所刺,急口噤。(《千金方》同,张仲最三物备急是也)  

巴豆(去皮油) 大黄(各二两) 干姜(一两)  

上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七丸至十丸,温水服,不拘时服。  

六物麝香丸        

(不见本文也,出日本《长生疗养方》)  

合药秘方云:治小儿大人腹病。  

麝香(二分) 沉香 丁香 仙沼子(各一两) 干姜 大黄(各二分)  

上各别捣为细,蜜丸如小豆。食前日五服,若七丸或二三十丸、四五十丸,以粥饮服之,七岁以下小儿三丸,八岁以还五丸服。(以子日和合为良)  

太上犀角丸        

《秘方》  

主疗痈肿,肠痈、乳痈发背,一切毒热肿,服之肿脓化为水,神验方。  

犀角(一两) 升麻 黄芩 防风 人参 当归 黄芷 干地黄 蓼实 黄连 甘草 栀子(各一两一分三朱) 大黄(二两) 巴豆(去皮油,作霜,三分)  

上细末,蜜和捣三千杵,丸如梧子大。以粥饮服三丸、五丸,以利为度,若未利服七八十余丸,服了利下,白粥补之。大病肿物,每日一二丸,以意量之,肿消散为度,若下黄水,或肿上轻皮皱色变,即是消候,忌如常,神验不可论。(深秘药也)  

宣积手心握药便通        

巴豆(去壳,不去油) 干姜 韭子 高良姜 硫磺 甘遂 白槟榔(各一两)  

上细末,丸如弹子大。用时早朝使椒汤洗手了。麻油涂手掌中,握药一粒,移时便泻,欲得止泻,即以冷水洗手,麻油涂手掌中,握药一粒,移时便泻。  

仙人玉壶圆        

《千金》  

治万病。  

雄黄 藜芦 丹破 譽石(一作矾石) 巴豆 附子(大,各二两)  

上六味,先捣巴豆三千杵,次纳譽石,又捣三千杵,次纳藜芦三千杵,次纳附子三千杵,次纳雄黄三千杵,次纳丹砂三千杵,纳蜜捣万杵佳。若不用丹砂者,纳真珠四两,用王吉日良时,童子斋戒为良,天晴明日无云雾白昼,药成封蜜置中,勿泄气,著清洁处,大人服丸如小豆,欲下病者,宿勿食,平旦服二丸,不知者以暖粥饮发之令下,下不止,饮冷水以止之。病在膈上吐,膈下利或但噫气即已,若欲渐除,及将服消病者,服如麻子仁大二丸,卒中恶欲死不知人,以酒若汤和二丸强开口灌喉中。鬼痓病百种不可名,浆水服二丸,日再。男女与鬼交通,歌哭无常,或腹大,绝经状如妊娠,浆水服二丸,如胡豆大,日三夜一。又苦酒和令如枪,每旦传手间使心主,心主在手腕后第一约横纹当中指,至暮又传足三阴三阳及鼻孔,七日愈。又浆服麻子大一丸,日三服,三十日,上恶风逆心不得气息,服一丸。腹中如有虫欲钻胁出状,急痛,一止一作,是恶风,二丸。忧恚气结在胸心,苦连噫及咳,胃中刺痛,服如麻子大三丸,日三。腹痛胀满不食,服一丸。心腹切痛及心中热,服一丸如麻子大,日三服,五日瘥。风疝、寒疝、心疝、弦疝,每发腹中急痛服二丸。卒上气气但出不入,并逆气冲咳,胃中暴积聚者,日服二丸,日再。澼饮痰饮,平旦服一丸。腹中虫,宿勿食,明旦灸,牛羊肉三脔食之,须更进三丸,如胡豆大,日中当下,过日中不下,更二丸,烂虫必下。卒关格不得大小便欲死,服二丸。卒霍乱心腹痛烦闷吐下,手足逆冷,取二丸。伤寒勅涩,时气热病,温酒服一丸,厚覆取汗,不汗更服。寒热往来,服一丸。疟未发一丸,已发二丸。便断积寒热老痞,服二丸。症结坚痞一丸,日二,取愈。下痢重下者,一丸取断。食肉不消,腹坚胀,一丸立愈。若淋沥瘦瘠,百节酸疼,服一丸,日三。头卒风肿,以苦酒若膏和傅之,絮裹之。痈疽痤疖瘰疬及欲作瘘,以苦酒和傅之。若恶疮不可名,瘑疥疽,以膏若苦酒和,先以盐汤洗疮,去痂拭干傅之。齿痛,绵裹塞孔中。鼠瘘,以猪脂和傅疮,取驳舌狗子舐之。中水毒服二丸,若已有疮,苦酒和三丸傅之。耳聋脓血汁出及卒聋,以赤谷皮裹二丸纳之。风目赤或痒,视物漠漠,泪出烂眥,蜜解如饴,涂注目眥。若为蛊毒所中,吐血,腹内如刺,服一丸如麻子,稍加大如胡豆,亦以涂鼻孔中,又以膏和,通涂腹背上,亦可烧之熏口及鼻。若为蛇蝮诸毒所中,及猘犬狂马所咋,苦酒和傅,又水服二丸。妇人产后余疾,及月水不通,往来不时服二丸,日再。妇人胸中苦滞气,气息不利,小腹坚急,绕脐绞痛,浆服如麻子一丸,稍加之,如小豆大。小儿百病,惊痫痞塞及有热,百日半岁者,以一丸如黍米大,置乳头饮之,一岁以上如麻子一丸,日三,饮送下。小儿大腹及中热恶毒,食物不化,结成积聚,服一丸。小儿寒热头痛身热,及吐哯,服一丸如麻子大。小儿羸瘦丁奚不能食,食不化,浆水服一丸,日三。又苦酒和,如梧子大,傅腹上良。欲行问孝省病,服一丸,又一丸系颈上,行无所畏,至丧家带一丸,辟百鬼。若独止山泽冢墓社庙丛林之中,烧一丸,百鬼不敢近,仍以蜡和一丸如弹丸大,着绛囊中,系臂上,男左女右,山精鬼魅皆畏之。(一倍、二倍、三五倍服之,有神验,不可依方丸数也)  

耆婆万病圆(《千金方》第十二卷可见本方)药种难得,略之。但若可合用,则蜈蚣、石蜥蜴、芫青(斑蝥云虫,春取其色青泔色也)、牛黄(深黄佳,《事林广记》云:牛黄爪上点,唾研之,见黄色则真牛黄也云云。自余即易得易知也。),一服丸数以二五度快利为限,一二倍或三五倍可服用之,是口傅也。又朱砂者,辰砂也,一名丹砂,《千金方》云:凡诸方朱砂者,世人不知为辰砂末,妄用水银朱,甚误。  

小便不禁

论曰:《内经》言,膀胱不约为遗溺,亦肾虚不能约制水液,故小便利多,甚则下焦伤竭,真气不固,而小便不禁也。  

柏白皮汤        

治小便不禁。  

柏白皮(焙干剉,十两) 酸石榴皮(烧灰细研,五两)  

上先柏白皮为粗末。每服五六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下石榴皮灰三钱匕,更煎至八分,空服,至晚再服,日二服,夜一服。  

牡蛎丸        

治小便不禁。  

牡蛎(白者,盐泥蜜封,以炭火垸半日,取出研如扮,三两) 赤石脂(三两,打碎醋拌,于铁铫子内慢火炒令干,研如粉)  

上研匀,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盐汤服,日二三服。  

干姜饮        

治小便不禁。  

干姜(炮,二两二分)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二分) 川芎(二两) 桂心(去粗皮) 麻黄(去根节,各一两二分)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日二三服。  

当归汤        

治气牵腰背,及肋内痛,小腹坚,小便不禁。  

当归 大黄 桂(去粗皮,各二两) 人参 干姜(各一两) 甘草(炙) 白芍药(各二两) 吴茱萸(洗,微炒,二两半)  

上粗末。每服四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温服,日二三服。  

《大全良方》云:《经》云,膀胱不利为窿,不约为遗尿者,及心肾之气,传送失度之所为也,故有小便涩而遗者,有失禁而出不自知者。  

粗角散        

治小便不禁。  

粗角屑(炒)  

上炒令黄,细末。空心二三钱,温酒调下,日夜二三服。  

矾蛎散        

治男子妇人小便不禁,遗尿。  

白矾 牡蛎(等分)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米饮服,日二三服。  

小便利多

论曰:肾者主水,膀胱为府,今肾气不足,膀胱有寒,不能约制水液,令津滑气虚,故小便利多,久不瘥,则肾气伤惫,真元耗损,腰脊酸疼,身体寒颤,羸乏之病生焉。  

补虚沉香丸        

治下经虚寒,小便滑数,不欲饮食,腹胁胀满,或时疼痛。  

沉香 诃子皮 人参 赤茯苓 肉豆蔻 荜茇 干姜 胡椒 桂心 葫芦巴  

上细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十丸,空心食前温盐汤服下,日二三服,以木香汤服亦佳。  

吴茱萸丸        

治小便利多。  

吴茱萸(洗炒,三两) 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二两) 干姜(一两)  

上细末,酒煮面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八十丸,空心温酒服,日二三丸。  

厚朴汤        

治小肠虚冷,脐下急痛,小便数。  

厚朴(姜汁制,一两末) 附子(炮) 川芎(各三分) 白龙骨 当归(各一两)  

上㕮咀。每服四五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三个、打破,煎至一盏半,去滓温服,食前日二三服。  

白术散        

治元脏虚冷,腹内雷鸣,夜多小便。  

白术)米泔浸炒,二两) 芍药 厚朴 吴茱萸 陈皮 细辛(各一两)  

上细末。每服三五钱匕,盐汤服,日二三服。  

正气散        

治下元虚冷,少腹疼胀,小便数滑,妇人血海虚冷,经候不调。  

楝实(麸炒) 苍术(来泔,浸) 茴香(炒) 山椒(各一两) 石菖蒲 知母(焙,各半两) 附子(炮,三分)  

上细末,醋煮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温酒日二三服,妇人醋汤服。(内滑饮水在别卷)  

小便赤涩

论曰:膀胱者,津液之用,与肾合而主水,共为表里,行于小肠,入于胞为溲便。今胞内有客热,入于膀胱,致水液不利,故小便赤涩也。  

木通汤        

治小肠客热,小便淋涩赤痛。  

白茅根(五两) 木通 冬葵子(各半两) 冬瓜子 滑石(各一两)瞿麦穗 黄芩(各一两)  

上粗末。每服四五钱,水二盏,入竹叶十片,煎一盏半,去滓,食前温服,日二三服。  

滑石散        

治风热小便赤涩。  

滑石(二两) 栀子仁(炒) 木通 豉(炒,各一两)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煎葱白汤服,空心食前,日二三服。  

滑石散        

治小便不利,赤涩疼痛。  

滑石 木通 冬葵子(少炒,各二两)  

上细末。每服三五钱匕,食前葱白汤服,以小便利为度,日三五服。  

槟榔汤        

治头面浮虚,心胸膨胀,小便赤涩,欲作水候。  

槟榔子(剉) 枳壳(去瓤,麸炒) 桔梗(炒,各三两) 南木香(一两二分)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三个,煎至一盏,温服,不拘时,日夜三五服。  

葵子汤        

治小便涩不通。  

冬葵子(五两) 朴硝(二两一分)  

上先葵子二两一分,水三盏,煎二盏,去滓,次入下朴硝一分,少沸,空腹作两服,以小便清通为度。  

紫草散        

治小便淋沥不通。  

紫草(苗根共用之)  

上细散。每服二三钱,以清井花水一盏,顿一二服,不可多服之。  

瞿麦汤        

治膀胱积热,小便赤涩。  

车前子 冬葵根 木通(各二两) 瞿麦穗 茅根 麦门冬 赤茯苓(各一两)  

上细剉。每服五钱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五服。  

小便出血

论曰:《内经》谓:悲哀太甚,则胞络绝,阳气动中,数溲血。又曰:胞移热于膀胱,为癃溺血。二者皆虚热妄溢,故溲血不止也,治宜去邪热,调心气。  

金黄汤        

治小便出血,水道中涩痛。  

郁金 瞿麦穗 生干地黄 车前叶 芒硝 滑石(各二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日夜三五服。  

木通汤        

治小便失血,面色萎黄,饮食不进。  

木通 冬葵子(无子,用根,各三两) 灯心(一握)  

上粗剉。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日三五服。  

槐金散        

治小便出血。  

槐花(炒) 郁金(各三两)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匕,以木通煎汤调下,不拘时,日夜三五服。  

车前叶汤        

治小便出血。  

车前叶(干) 茜根 地骨皮 黄芩 阿胶(炒) 红蓝花(炒,各三两)  

上粗末。每服四五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日三五服。  

人参汤        

治小便出血。  

人参 生干地黄 桂心(去粗) 芍药 桔梗 当归 甘草 川芎(各二两) 竹茹(四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日三五服。  

柏叶汤        

治小便出血不止。  

柏叶(焙) 甘草(炙) 阿胶(炒) 黄芩 诸如 生干地黄(各二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五服。  

蒲黄散        

治膀胱热,小便血不止。  

蒲黄(炒,二两) 郁金(三两)  

上细末。每服三钱匕,粟米饮调下,空心、晚食前服,日二三服。  

黄芩汤        

治小便出血。  

黄芩 阿胶 甘草(炙,各三两) 柏叶(炒,五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地黄一分,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日三服,夜二服。  

地黄饮        

治小便出血。  

地黄汁(一盏) 生姜汁(半盏)  

上并取自然汁相和,分作二服,每服煎一沸服,日二三服。  

香附散        

治尿血。  

头发(灰,一两) 香附子(未,二两) 蒲黄(一两二分)  

上细罗和匀。每服三四钱,以糯米研水一盏调服,日三五服。  

诸淋疾

世称消渴则误。消渴,小便滑数,渴饮汤水之名也。淋则数欲小便,而涩滞痛也  

卒淋、冷淋、热淋、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  

诸淋统论        

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炙,位处下焦,与肾为表里,分别清浊,主出而不纳。若腑脏气虚,寒热不调,使气不化而水道不宣,故为淋闭之病炙,遂有诸淋之证。大体缘肾脏气虚,膀胱有热,唯冷淋为异,善治此者,当熟察之。  

卒淋        

论曰:卒淋者,缘下焦有热,传入膀胱,其候卒然少腹急痛,小便淋数涩痛,故谓之卒淋。盖下焦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纳,以传导也。今热在下焦,故其病如此。  

瞿麦汤 

治卒淋,通利小肠。  

瞿麦(去皮,用穗子,一两一分) 木通 赤茯苓 陈皮(各二两二分) 滑石(碎,三两三分) 冬葵子(炒,无子,用根,三两) 甘草(炙) 桑白皮(各一两一分)  

上粗末。每服一两,水一盏半,葱白五茎,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日夜二三服。  

郁金散 

治卒小便淋涩不通。  

郁金(五两) 滑石(二两三分) 甘草(不炙,一两一分)  

上细末。每服三钱匕,热汤调下,不拘时,日夜三四服。  

石韦汤 

治卒淋。  

石韦(去毛) 瞿麦(穗子) 冬葵子(炒,无子,用根) 车前子(各三两)  

上粗末。每服一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日三五服。  

木通饮 

治卒淋。  

木通(剉) 茅根 瞿麦穗 芍药(各二两) 滑石(碎,三两) 乱发(烧灰,二分)  

上粗末。每服一两,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日三五服。  

冷淋        

论曰:肾与膀胱为表里,流通于胞,宣行水道,肾脏虚弱,冷气客于下焦,邪正交争,满于胞内,水道不宣,故其状先寒颤,然后便溺成淋,谓之冷淋也。  

菝葜饮 

治冷淋,寒颤涩痛。  

菝葜 土瓜根 黄耆 地骨皮 五味子(各二两) 人参 牡蛎(各一两) 石膏(碎,四两)  

上粗末。每服一两一分,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日二三服,不拘时候。  

菟丝石脂散 

治冷淋。  

菟丝子(酒浸别捣) 白石脂 牡蛎(煅研,各二两) 桂心(去粗) 土瓜根(各一两)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匕,煮大麦粥饮调下,空心食前。  

生附散 

治冷淋,小便秘涩,数起不通,窍中疼痛,憎寒懔懔,多因饮水过度,或为寒泣,心虚志耗,皆有此证。  

附子(不炮,去皮、脐) 滑石(各一两一分) 瞿麦 木通(各二两) 半夏(汤洗,二两)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七片,灯心三十茎,蜜一匙,煎至一盏二分,空腹顿服,日二三服。  

热淋        

论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也。三焦壅盛,移热于膀胱,流传胞内,热气并结,故水道不利而成淋也。其状溲便赤涩,或如血汁,故谓之热淋。  

滑石散 

治热淋,小便赤涩,疼痛。  

滑石(研,二两) 栝楼根(三两) 石韦(去毛,二分)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匕,煎小麦汤调下,不拘时,日夜四五服。  

五淋散 

《局方》  

治诸般淋沥,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水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并治之。  

赤茯苓(六两) 当归 甘草(生用,各五两) 赤芍药 山栀子仁(各二十两)  

上粗末。每服四五钱匕,水一盏半,煎一盏,空心食前服。  

五淋散 

又方《局方》  

治证与前方全同。  

木通 滑石 甘草(各六两) 山栀子仁(炒肝,四两) 赤芍药 茯苓(四两) 山茵陈(去根日干,二两)  

上末。每服三四钱,水一盏半,煎一盏,空服。《养生必用方》云:淋闭之病,不可一向作热治,亦有包囊有寒而便溺不通者,亦有胞系了戾而不小便者,宜审别之。  

木通散 

《必用方》  

治下焦有热,淋闭不通,少腹妨闷者。  

石韦 瞿麦(穗) 木通(各一两) 赤芍药 陈皮 茯苓 桑白皮(焙,各三分)  

上㕮咀。每服四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日二三次,以利为度。  

治血淋痛不可忍方。  

白茅根(焙) 滑石 冬葵子(各二两,亦用根) 白芍药 通草 车前子(各一两二分) 乱发(焙,二分)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三服。  

建安林回甫秘校熙宁中,与予同客龙门李氏家。林一日小便下血,李兄弟煎八正散与服,既服不胜其苦,小腹前阴痛益甚。余(初虞氏)教林服菟丝山药丸,林病去,气血亦小充实。盖不可专以血得热则掉盈溢为说。  

治砂石淋每发不可忍方。(《养生必要方》)  

石燕子(烧令通赤,水中淬,一两,次捣研,水飞) 滑石 石韦(去毛) 瞿麦穗(各三两)  

上末,煮糊丸桐子大。煎瞿麦灯心汤下,三十丸或五十丸,空心食前服,日二三服,甚即以后石韦汤服下此丸子。  

石韦汤 

石韦(去毛) 瞿麦 木通(各二两,径二三寸者佳) 陈皮 白茯苓(各一两二分)  

上末。每服三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下前丸子。  

除下焦留热饮子方,热在下焦,则溲不通。  

槟榔 木通(即燕覆也) 陈皮 白芍药 车前子 茯苓(各三两)  

上粗末。每服四五钱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空心食前服,日三五服。  

卫关散 

《养生必用》  

治心膈不通,上焦有热,胸中痞闷,小便涩少或不通者。  

赤茯苓 人参(切,去顶) 陈皮(各二两) 青皮(二分) 甘草(炙) 木通(炙) 槟榔(各一两)  

上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以膈宽小便利为度。  

火府丹 

《大全良方》  

治心经热,小便涩,及五淋。(加甘草㕮咀,名导赤散。《本事方》)  

生干地黄(四两) 木通 黄芩(各二两)  

上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木通煎汤下,三十丸或五十丸。此药治淋沥,脐下满痛。许学士云:壬戌年,一卒病渴,日饮水一斗,不食者三月,心中烦闷。时已十月,予谓心经有伏热,与此药,服越二日不觉,来谢当日三服渴止,又三服,饮食如故也。此药本治淋,用以治渴,可谓通变也。  

车前子散 

治热淋结涩不通。  

车前子(炒) 牛膝(各二两) 桑白皮(六两) 蒲黄(二两)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匕,葱白煎汤调下,不拘时,日三五服。  

石韦散 

治热淋,小便热涩。  

石韦(去毛) 冬葵子(炒,各一两) 瞿麦穗(一两) 车前子(炒) 滑石(各三两)  

上细末。每服四钱匕,米饮服,不拘时。  

木通散 

治热淋,小便赤涩疼痛。  

木通 白茯苓(各四两) 葶苈子(炒,二两)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匕,温汤服,不拘时,以利为度,日二三服。  

朴消散 

治热淋,小便赤涩热痛。  

朴硝(五两)  

上一味细研。每服二钱匕,蜜水服下,不拘时,以利滑为度。  

葱白汤 

治热淋,小便涩痛。  

葱白(一味,细切)  

上一味,用淡浆煎,去滓温服一盏,不拘时,日二三服。  

滑石散 

治热淋,小便赤涩热痛。  

滑石(十两)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匕,煎木通汤,不拘时,日三四服。  

麻根汤 

治热淋,小便赤涩。  

麻根(五十茎)  

上一味,粗剉。每服五钱重,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日二三服。  

车前子汤 

治热淋。  

车前子(十两)  

上粗末。每服一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车前子汤 

治热淋,小便赤涩疼痛。  

车前子 葵根(各五两) 木通(三两)  

上粗剉。每服一两二分,水二盏,煎一盏二分,去滓,入芒硝末一分,温服,如人行六七里,再进一服,微利为度。  

瞿麦汤 

治心经壅热,小便淋沥赤痛。  

瞿麦穗(二两) 茅根 冬瓜子(各一两一分) 葵子(一两) 木通(三分) 黄芩(一两一分) 滑石(三分) 竹叶(五十茎)  

上剉散,滑石别抹。每服五钱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入滑石末,去滓温服,日二三服,食前。  

石韦散 

治热淋,多因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数,脐腹急痛,畜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便出砂石。叶伯材处此数方,大有神效。  

木通 石韦(去毛,各二两) 甘草 王不留行 当归(各一两) 滑石 白术 瞿麦 芍药 葵子(各三两,或用根)  

上细末。每服四钱匕,煎小麦汤调服,日三四服,兼治大病余热不解,后为淋者。  

气淋        

论曰:肾虚则不能制小便,膀胱挟热则水道涩,肾虚膀胱热,则胞内气胀,小腹坚满而生淋涩之病也。其候出少喜数,尿有余沥是也,亦曰气癃,诊其脉,少阴脉数者,为气淋。  

大黄丸 

治气淋,小便不快。  

大黄(剉炒,五两) 黄芩 杏仁 赤芍药 芒硝(各三两三分)  

上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以温热水送下,食前日夜一二服。  

木通汤 

治气淋,结涩不通。  

木通(一两一分) 木香(二两二分) 细辛(一两一分) 草豆蔻(十个,去皮) 人参(二两二分)赤茯苓(四两) 桃仁(去皮尖,二两三分) 肉豆蔻(六个)  

上粗末。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日三度。  

石韦汤 

治气淋,小便不利胀满。  

石韦(去毛,二两二分) 鸡肠草(干,七两三分)  

上粗剉。每服五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日三服。  

桑白皮汤 

治气淋结涩,溲便不利。  

桑白皮(三两三分) 茅根(六两一分) 木通 百合(干,各五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日二三服。  

白芷散 

治气淋结涩,小便不通。  

香白芷(醋浸焙干,十两)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煎木通汤服,日夜四五服。  

石韦饮子 

治气淋小遗涩痛。  

石韦(去毛,二两二分) 瞿麦(二两三分) 木通 陈皮(二两)茯苓 芍药 桑白皮(各一两三分三铢)  

上细末。每服四钱,生姜三片,水一盏,煎七分,温服食前,日三服,夜一服,忌诸冷物。  

血淋        

论曰:心主血,气通小肠,与膀胱俱行水道,下焦受热,则气不宣通,故溲便癃闭而成淋也。热甚则搏于血脉,血得热则流行入于胞中,与溲便俱下,故为血淋也。  

瞿麦汤 

治血淋热结,不得通利。  

瞿麦穗 生干地黄(焙,各三两) 郁金(二两) 车前叶(切焙,三两) 滑石(五两) 芒硝(一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三五服,不拘时。  

黄芩汤 

治血淋热涩疼痛。  

黄芩 甘草 阿胶(炒,各二两) 柏叶(焙) 生干地黄(焙,各三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日夜五服,不拘时。  

大黄散 

治血淋热痛不可忍。  

大黄(蒸切焙,五两) 乱发(烧灰,二两二分)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温熟水下,日三夜二服。  

立效散 

治血淋,因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所出如血,或外挟风冷风热或内伤志劳志,或房室过度。丹石发动,便解赤者为风。热伤志,痰血者为风冷伤肾,及小便俱出血者。  

瞿麦穗(二两二分) 甘草(炙,二两) 山栀子(一两一分)  

上粗末。每服五钱,至七钱,水一盏半,入葱白连须十茎,灯心七十茎,生姜七片,同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日二三服。  

  

子芩散 

治血淋。  

甘草 川芎 伏龙肝(各一两) 黄芩 赤芍药(各三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日二三服,也一二服。  

膏淋        

论曰:膀胱为渗泄之府,肾气均平,则溲便清,肾气既虚,不能制其肥液,故与小便俱出,色如脂膏,故谓之膏淋,又曰肉淋。  

滑石汤 

治膏淋小便肥浊。  

滑石(碎) 白茯苓 白术 木通 赤芍药 熟地黄 五味子(各二两)  

上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葎草饮 

治膏淋。  

葎草  

上捣绞叶汁。每服半盏,酢少许,和匀服之,连三服,不拘时。  

石淋        

论曰:石淋者,淋病而有砂石,从小便道出也。盖由肾气虚损,则饮液停聚,不得宣通,膀胱客热,则水道涩痛,胞内壅积,故令结成砂石,随小便而下,其大者留碍水道之间,痛引少腹,令人闷绝。  

胜金散 

治砂石淋。  

甘草 滑石 郁金(各三两)  

上细末。每服三钱匕,温水调服,日三四服。  

车前子散 

治砂石淋。  

车前子 槟榔子(各三两)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匕,木瓜汤服下,日三五服。  

二拗散 

治于小肠淋,砂石难出,疼痛。  

胡椒 朴硝(各二两)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匕,温汤服下,日三五服。  

菝葜散 

治砂石淋重者,取出根本。  

菝葜(五两)  

上细末。每服三钱匕,米饮服下,二三服毕,以汤浸腰洗浴,须更即通。  

木通汤 

治砂石淋。  

木通 滑石(各二两二分) 葵根(五两)  

上粗末。每服五七钱,水二盏,煎一盏半,去滓温服,日三五服。  

鳖甲散 

治砂石淋。  

鳖甲(去裙,烧发存性,十两)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匕,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日夜五服。  

劳淋        

论曰:人因劳伤肾经,肾虚膀胱有热,气不传化,小便淋沥,水道涩痛,劳倦即发,故谓之劳淋。少腹引痛者,是其候也。  

菟丝子丸 

治肾劳虚损,溲便不利,淋漓不已。  

菟丝子(酒浸) 人参 滑石 芍药 木通 车前子(各二两二分)黄芩(二两) 葵根(三两)  

上细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八十丸,温酒或盐汤食前服下,日夜五服。  

滑石散 

治劳淋,阴中涩痛。  

滑石 冬葵子(或用根) 钟乳粉(各二两二分) 桂心 木通 王不留行(各一两一分)  

上六味为细末。每服三四钱匕,食前温酒服下,日夜四五服。  

石韦散 

治劳淋,日夜数起,小便不利,引阴中痛。  

石韦(去毛) 滑石 瞿麦穗 王不留行 冬葵子(各五两)  

上细末。每服四五钱匕,葱白汤调下,食前日三五服。  

《事证方》云:诸淋大率有五,曰冷,曰热,曰膏,曰血,曰石。五种不同,皆以气为本,多因淫情交错,内外兼并,清浊相干,阴阳不顺,结在下焦,遂为淋闭。  

私按云:诸淋皆以滑利药为治,若大便结则可杂用泻药,皂角、阿胶、葱白、黑豆、牵牛子之类尤可加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