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方》第二妊娠诸病十章

(《千金》妊娠十章,并《产前十八论》、严氏、《大全良方》六由)  

第一胎动及数堕胎        

治妊娠二三月上至八九个月,胎动不安,腰痛。  

艾叶 阿胶 川芍(《肘后方》不用之) 当归(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入阿胶令消,分三服,日三服。  

私谓:古方如此,一服浓味也。准新方,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治妊娠胎动,昼夜叫呼,口噤唇搴,及下重痢不息方。艾叶不拘多少,㕮咀。以好酒五升(五盏也),煮取四升,去滓更煎取一升服。口噤闭者,格口灌之,药下即瘥,亦治妊娠腰痛,及妊娠熟病,并妊娠下血(大小便血)。  

治妊娠数堕胎方。  

赤小豆为末,以温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亦治妊娠数月,月水尚来者,又妊娠三月,灸脐下一寸七壮,治堕胎。  

第二漏胎        

治妊妊下血如故,名曰漏胎,胎干便死。  

干地黄细末。每服三四钱,温酒服,不过三服必瘥。不止者久服,以止为限。  

又方:干姜二两,干地黄四两,上二味细末。每服方寸匕,温酒服,日再三服。  

榆白皮散        

(《局方》)  

滑胎易产,治妊娠曾因漏胎去血,或临产惊动太早,产时未至,秽露先下,致使胎干燥,临产艰难,并宜服之。  

冬葵子 榆白皮 瞿麦穗(各一两) 木通(半两) 大麻仁(去壳)牛膝(去苗,酒浸,焐各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私云:冬葵子若无,则可用黄葵子,亦无榆白皮,则可用冬葵根,令秽露先下者,胞浆也。《千金方》言:漏胞者,未产之前,如月水血下,则胎中干燥,至生产期艰难,亦胞浆虽非血,而胞胎干燥,其复内,故《局方》榆白皮散,载于此下,漏胎者,同服之,令胎胞生津液,尤应幸庆矣。  

第三子烦        

竹沥汤 

治妊娠常苦烦闷,此是子烦。  

竹沥(一升) 麦门冬 防风 黄芩(各三两) 茯苓(四两)  

上五味,以水四盏,合竹沥,煮取二盏,分三服。  

私谓:竹沥难顿得,除竹沥外,药㕮咀,每服四钱,加青竹絮一块(如弹子大),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第四心腹腰痛及胀满        

治妊娠心痛,青竹皮一升酒二盏,煮三两沸,顿服之。  

治妊妊腹中满痛,久心痛不得饮食。  

黄芩(三两) 芍药(四两) 白术(六两)  

上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半日令服尽。  

治妊娠忽苦心腹痛,烧盐令赤热,方寸匕,以温酒服之,立产。  

治妊娠腰痛,黑大豆二升,以酒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亦治常人卒腰痛者。  

第五伤寒        

(见此《万安》第三十三)  

治妊娠伤寒热病,头痛壮热,呕吐不食。  

知母(四两) 粳米(半盏,准五合) 生芦根(一盏,准一升)青竹茹(三两)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取七分,温服,日二三服。  

治妊娠伤寒,葱白二十荤,生姜三两剉片,上以水三盏,煎取一盏半,顿服取汗,日二三度,如此作之。  

治妊娠伤风寒热,腹中绞痛(不可针灸),鲫鱼一头,烧作灰,末以酒服方寸匕,取汗。私云:以香苏散热服,大汗瘥。  

治妊娠遭时行温病,令子不落方,取伏龙肝(灶中黄土)水和涂妊妇脐,干即数涂。一方酒和涂,一方脐五寸涂之。又方泔清和涂之。  

治大热烦闷者,葛根汁二盏,分三服,如人行五里久服之。(人家近者用之,野外葛根杀之)  

第六疟病        

治妊娠患汤方 

恒山(二两) 甘草(一两) 乌梅(十两个,打破) 石膏(八两)  

上㕮咀。以水与酒各一盏半(都三盏),合浸药一宿,煮三四沸,去滓,初服六合,次服四合,后服二合,凡三服,以一盏准一升。  

第七下血        

胶艾汤 

治妊娠二三月上至七八月,其人顿仆,失踞胎动不下,伤损腹腰痛欲死,若有所见,及胎奔上,抢心短气。  

艾叶(三两) 阿胶 川芎 芍药 甘草 当归(各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入胶更上火,令尽消胶服,日夜三四服,空心。本方一剂一度,以水五升酒三升合煎,取三升,去滓后入阿胶上。煎消胶,分为三服。私云:五钱重也,酒水合煎,尤佳。  

又方:取葵根茎,烧作灰,以酒服方寸匕,日夜三五服。  

治妊娠胎堕,下血不止。丹参十二两,㕮咀,以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温服,日二三服。  

又鹿角烧灰,以黑豆煎汁服,尤佳。亦治半产下血不止,烦闷欲死。  

第八小便病        

治妇人无故尿血,龙骨五两,治下细罗,以酒服方寸匕,空心,日二三服,久者二三服愈。  

又方:治尿血遗尿,荐草灰以水或酒,调服方寸匕。  

第九下痢        

治妊娠下痢。  

人参 黄芩 酸石榴皮(各三两) 诃子皮(四两) 粳米(三合准三两)  

上㕮咀。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半,分三服,空心服之,二三剂服必愈。  

治妊娠注下不止。  

阿胶 艾叶 酸石榴皮(各二两)  

上水七升,煎二升,去滓入胶,令烊分三服,空心服。  

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  

黄连(五两) 黄柏(一斤) 栀子(三十个)  

上㕮咀。以水五升渍一宿,煮之沸,一日一夜服尽,呕者加陈皮一两,生姜二两,亦治男常痢病。  

治妇人欲痢,辄先心痛,腰腹胀满,日夜五六十行。  

石榴皮 神曲(各八两) 黄柏(一作麦柏) 乌梅 黄连 艾叶(各一两) 防己(二两) 阿姜 干姜(各三两) 附子(五两,炮)  

上细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加至五七十丸,以米饮服。  

第十水肿        

鲤鱼汤 

治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  

鲤鱼(一头二斤重) 白术 生姜(各五两) 芍药 当归(各三两)茯苓(四两)  

上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鱼熟,澄清,取八升入药,煎取三升,分五服。(以一盏准一升,一剂终亦一剂,加至数壳)  

治妊娠肿毒。芜菁根,上净洗去皮,捣酢和如薄泥,勿令有汁,以猛火煮二三沸,适性薄涂肿,以帛急裹之,日再易之。寒时温覆,无芜根时用子,若肿在咽中,取汁含咽之。  

治妊娠体肿者有水气,心腹急满。  

茯苓 白术(各四两) 黄芩(各三两) 杏仁(去皮尖) 旋覆花(二两)  

上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此数剂服之。(崔氏方无白术)  

校正时贤胎前十八论治

(《严氏济生方》云胎前十八证)  

第一问:妊娠三两月,胎动不安者何?答曰:男女阴阳会通,血气调匀,乃成其孕,设若下血腹痛,盖由子宫久虚,故致令胎堕,其危甚于正产。若妊娠曾受此苦,可预服杜肿丸,以养胎。  

杜仲(去皮,剉,生姜汁浸,炒去丝) 续断(酒浸,各等分)  

上细末,枣肉煮烂,杵和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饮服,日进二三服或百丸。  

第二问:胎动腹痛者何?答曰:胎动腹痛,其理非一,或缘饮食冷热动风毒气,或因再交摇动骨节,伤犯胞胎其候多呕,气不调和或服热药大过,气血相干,急服顺气药,安胎,不然变成漏胎,则难安矣。  

如圣汤        

鲤鱼皮 当归(酒浸) 熟地黄(酒浸) 阿胶(与蛤粉炒) 白芍药 川芎 续断(酒浸) 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苎根少许,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第三问:胎漏经血妄行者何?答曰:妊娠成形,胎息未实,或因房室惊触,劳力过度,伤动胞胎,或食毒物,致令子宫虚滑,经血淋沥,若不急治,败血凑心,子母难保,日渐胎干,危亡不久。  

佛手散        

治妊娠自四五月至七月因而筑心,气欲绝,用此药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已损,立便逐下。  

当归(酒浸) 川芎(各三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酒一盏,煎令欲干,却入水一盏,再煎二三沸,去滓,温服。若口噤者,时时灌下,如人行五七里,再进一服,不过三服,便生。  

胶艾汤        

治妊娠不问月数浅深,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疼痛,或胎奔上,刺心短气。  

熟地黄 艾叶(炒) 川芎 白芍药 黄耆 阿胶 蛤粉炒 当归 甘草(炙,皆各二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个,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安胎散        

治妊娠从高坠下,或为重物所压,触动胎气,腹痛下血,服此药后,觉胎动极热,胎安矣。  

缩砂(不拘多少)  

上于熨斗内炒令热透,却去皮取仁,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服,不饮酒,煎艾盐汤调服,米饮亦可,不拘时候。  

第四问:妊娠面赤,口苦,舌干,心烦,腹胀者何?答曰:盖缘恣情饮酒,因食桃、梨、李、鸡、面、鱼、膻腥毒物,致令百节酸痛,大小便结涉,可服归凉节命散。  

归凉节命散        

川芎 苎根 白芍药 麦门冬 当归 白术(各一两) 糯米(半合)甘草(炙,半两)  

上畋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大腹皮散        

治妊娠大小便赤涩。  

枳壳 大腹皮 甘草(炙,各二两二分) 赤茯苓(三分)  

上细末。每服三钱,以浓煎,葱白汤调服,不拘时候。  

冬葵子散        

治妊娠小便不利,身重恶寒,起则头眩,及水肿。  

葵子(一两二分) 赤茯苓(一两)  

上细末。每服三四钱,以米饮调服,不拘时候。利则住服,若不通恐是转胞,加发灰少许服,有神效。  

曾有妊妇腹胀小便不利吐逆,诸医难进温脾宽气去胀等剂,服之及吐,药物不纳,转加胀满揍心,验之胎死腹中,又服诸下胎药,不能通解,举家忧惶,因得鲤鱼汤。论曰:脚肿俗呼为皱脚。亦有通身肿满,心胸急胀,名曰胎水。遂去妊妇心前衣服看之,胸肚不分,急以鲤鱼汤三五服,大小便皆下恶水,肿消胀去,方得分娩死胎,可谓更生之人矣。此证盖缘怀身腹大,妊妇不自知觉,人人皆以谓身娠如此。不以为胎水病,医人何以得知。故此书论病须自家觉察。  

鲤鱼汤        

当归 白芍药(各二钱) 白茯苓(四钱) 白术(五钱重)  

上㕮咀。每服四钱重,用鲤鱼一尾,不拘大小,破洗鳞肠,白水煮熟,去鱼,汁一盏半,生姜七片,橘皮少许,同煎至一盏,空心服。如胎水去未尽,再合服。  

第五问:胎冷腹胀虚痛,两胁虚鸣,脐下冷疼欲泄,小便频数,大便虚滑者何?答曰:胎气既全,子形成质,或食瓜果甘舐饮冷不时之物,当风取凉,受不时之气,则令胎冷,子身不能安处,皮毛疼痛,筋骨拘急,手足挛拳,致使有此危证,急服安胎和气散。  

安胎和气散        

诃子(面炮煅,去核) 白术(各一两) 陈皮 高良姜(炒) 木香(不见火) 白芍药 陈米(炒) 甘草(炙,各半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忌生冷物。  

第六问:妊娠心神忪悸,睡里多惊,两胁膨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宁,气急逼迫,胎惊者何?答曰:胎气既成,五脏安养,皆困气闷,或为喧呼,心忪悸乱,致令胎惊筋骨伤痛,四肢不安,急煎大圣散,安保胎孕,则无孕矣。  

大圣散        

白茯苓 川芎 麦门冬 黄耆(蜜水浸) 当归(各一两) 木香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上㕮咀。四钱重,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紫苏饮        

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  

大腹皮 川芎 白芍药 陈皮 紫苏叶 当归(各一两)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七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第七问:怀孕月数未满半产者,何也?答曰;本因脏腑虚微,气衰血弱,病起相感,精气攻冲,侵损营卫,右伤胞胎,以致损落,名曰半产。急宜补治,可保安宁,稍缓变成虚劳,不可医也。  

芎䓖补中汤        

养新血,去瘀血,补虚扶危。  

干姜 阿胶 川芎 五味子(各一两) 黄耆 当归 白术 赤芍药(各一两半) 木香 人参 杜仲(炒) 甘草(炙,各半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候。  

第八问:妊娠小便淋沥者何?答曰:本因调摄失宜,子脏气虚,盖缘酒色过度,伤其血气,致水脏闭涩,遂成淋沥。名曰子淋,宜服安荣散,通利小便。  

安荣散        

麦门冬 通草 滑石(各一钱重) 当归 灯心 甘草(炙,各半两)人参 细辛(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四钱,煎麦门冬汤调服,不拘时候。  

第九问:妊娠下痢赤白者何?答曰:盖因冷物伤脾,辛酸损胃,冷热不调,胎气不安,气血凝滞,下痢频频,时有时无,或赤或白,肠鸣后重,谷道疼痛,急服蒙姜黄连丸,不问冷热二证,皆可服之。  

蒙姜黄连丸        

干姜 黄连 缩砂 川芎 阿胶 白术(各二两二分) 乳香(三分)枳壳(一两一分)  

上细末,用盐梅三个,取肉,入醋糊少许同杵匀,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痢以干姜汤服,赤痢以甘草汤服,赤白相杂则以干姜甘草合煎汤服,并不拘时,或七八十至百丸。  

当归芍药汤        

治妊娠腹中疼痛,下痢,心下急满。  

白芍药 白茯苓 当归 泽泻 川芎(各一两) 白术(一两二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五钱,以米饮,空心,日夜三五服,忌生冷物,加肉豆蔻、缩砂,尤佳。  

第十问:妊娠外感风寒,浑身壮热,眼晕头旋者何如?答曰:盖因风寒客于皮肤,伤于营卫,或洗项背,或当风取凉,致令头目昏痛,增寒发热,甚至心胸烦闷,大抵产前二命所系,不可轻易妄投汤剂。感冒之初,宜进芎苏以发散表邪,其病自愈。  

芎苏散        

紫苏叶 白芍药 川芎 白术 麦门冬 陈皮 干葛(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五茎,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日夜三五服。  

第十一问:妊娠疟疾者何?答曰:营卫虚弱,脾胃不足,或感风寒,或伤生冷,传成疟疾,急服驱邪散,莫待吐逆,见物不思,卒难医疗。  

驱邪散        

高良姜(炒) 白术 草果仁 橘红 藿香叶 缩砂仁 白茯苓(各二两) 甘草(炙,半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三个,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不拘时,日夜数服,发前两三服,频咬少出汗。  

第十二问:妊娠喘急,两胁刺痛胀满者何?答曰:盖因五脏不利,气血虚羸,因食生冷,或发憎寒,唇青面白,筋脉拘挛,骨节酸痛,皮毛干涩,生气喘急,大便不通,呕吐频频,平安散主之。  

平安散        

厚朴 生姜(各二钱重) 干姜 陈皮(各一钱) 川芎(半钱) 木香(五钱半) 干地黄(一钱半) 甘草(炙,四钱半)  

上㕮咀。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入烧盐一捻,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不拘时候。亦宜服紫苏饮。(在第六问答下)  

第十三问:妊娠头旋目晕,视物不见,腮项肿核者何?答曰:盖因胎气有伤肝脏,毒热上攻,太阳穴痛,呕逆,背项拘急,致令眼晕生花,若加涎壅,危在片时,急煎消风散。  

消风散        

石膏 甘菊花 防风 荆芥穗 羌活 羚羊角 川芎 大豆黄卷(炒)当归 白芷(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好茶半钱,煎至八分,去滓,通食后服。有一妊妇,将临月,两眼忽失明,灯火不见,头痛目晕,项腮肿满,不能转颈,诸医治疗不瘥,转加危困,偶得此方,对证合之服,病减七八,获安分娩,其眼带吊起,人物不辨,有人云:只服四物汤加荆芥、防风,更于眼科对第四十九辘轳转关证,服天门冬饮子。  

天门冬饮子        

天门冬 知母 茺蔚子(各二两二分) 防风(半两) 五味子 茯苓 羌活 人参(各一两三分)  

上㕮咀。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第十四问:小腹虚胀者何?答曰:因食硬物伤胎,胎既受病,传于脾胃,脾胃气虚,冷逼小腹,状如奔豚,或腰重大便秘涩,两腿虚鸣,宜服胜金散,温中下气,疾即安矣。  

胜金散        

吴茱萸 陈皮 干生姜 干姜(炮) 川芎(各三钱) 厚朴 缩砂(炮)甘草(炙,各六钱)  

上细末。每服二三钱,盐汤调服,不拘时候。  

第十五问:将产忽见横倒者何?答曰:不能忌口,恣情多食,五脏气滞,六腑不和,胎气既肥,或用力太早,胎受惊触,急用瘦胎金液丸,其儿身自顺生矣。  

金液丸        

(药种有异物,故不出此)  

催生铅丹        

治横逆难产。  

黑铅一钱重,小铫子火上熔,投水银二钱重,急搅,结成砂子,倾出作丸,如绿豆大,临横逆产时,以香水吞下二丸,立便顺生。香水者,井华水欤?麝香水欤?  

上譬如停水灭火,积年无用,偶尔不虞,乃救一时之急也。所谓胎前数证尤急,产后亦然,于病势不无过虑,家有妊妇,正常预备,先合临产,或当煎下,若得幸而无恙,有不须服汤散,必是弃之,甚无所费,亦不为多。  

催生如圣散        

黄葵子(日谓之黄连花,造纸之本家用之)  

上细末。每服二三钱,用热汤服。  

香桂散        

下死胎。  

麝香(半钱,别研) 官桂(三钱,末)  

上和匀。作一服,温酒服,须臾,如手推下。  

第十六问:欲产忽然气血晕闷,不省人事者何?答曰:本因用力太过,脉理衰微,精神困倦,心胸痞闷,眼晕口噤,面青发直,命在须臾,急服灵药。  

来苏散        

木香 神曲(炒) 陈皮(去白) 麦蘖(炒) 黄耆 生姜(切,炒黑) 阿胶(炒) 白芍药(各一钱) 糯米(一合半重二两) 苎根(三钱,炒) 甘草(炙,三钱)  

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斡开口频灌,连接煎,再三灌,知人事,可谓更生之人也。  

第十七问:胞肥临产难生者何?答曰:身居富贵,口厌甘肥,聚乐不常,食物无度,既饱便卧,致令胞胎肥厚,根带坚牢,行动气急。盖缘不曾预服瘦胎之药,致于临产,以是难生,入月可服无忧散,则易产矣。  

无忧散        

当归 川芎 白芍药(各三钱) 木香 甘草(炙,各一钱半) 枳壳(瓤炒) 乳香(各三钱) 血余(乱发灰一钱半)  

上细末。每服二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日进两三服,不拘时。  

第十八问:坐草,蓦然气痿,目翻口噤者何?答曰:盖因恣意喜怒,遂致卫竭荣枯。胎转难动,坐草时,用性过多,腹痛又不能熟忍,目翻口噤,面黑唇青,沫出口中,子母俱殒,若两脸微红,子死母活,用霹雳夺命丹,急救之。  

霹雳夺命丹        

修合时,勿见妇妾鸡犬见。  

蛇蜕(入无内煨) 千里马(草鞋旧履左脚一双,烧灰一钱) 金银箔(各七片) 发灰(一钱) 马鸣蜕(又云吞退纸烧灰,一钱) 乳香(半钱,别研) 黑铅(二钱半,水银七分半,小铫子火上镕,结砂子)  

上细末,以猪心血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两三丸,以倒流水化灌口中,频频灌之,此药预合,特临时救急。  

杨子建十产论

(《大全良方》第十六卷)  

《大全良方》云:凡人生产,先知此十产证候,则生产之妇永无伤损性命。生产之间,性命最重。幸而孩子易生,人不知福,万一有少艰难,则须臾之间,子母之命悬于丝发,但世人所患者,惟看生产。收生之人,少有精良妙手,缘此而多有倾性命。余因伤痛其事,不为无补。(外有盘肠产,仆添方法在后)  

一曰正产。正产者,盖妇人怀胎十月满足,阴阳气足,忽然腰腹作阵,疼痛相次,胎气顿陷,至于脐腹疼痛极甚,乃至腰间重痛,谷道挺迸,继之浆破血下,儿子遂生,此名正产。  

二曰伤产者。盖妇人怀胎,忽至七月、八月而产;忽至九月、十月而产;忽有经一年、二年,乃至四年、五年而后产者。今独以十月满足为正产。盖一人之生,阴注阳定,各有时日,不可改移。令有未产一月以前,忽然脐腹疼痛,有如欲产,仍却无事,是名试月,非正产也。但一切产母,未有前面正产证候,即不可令人抱腰,产母亦不可妄乱用力。盖欲产之妇,脐腹疼痛,儿身未顺,收生之人,却教产母虚乱用力,儿身才方转动,却被产母用力一逼,遂使儿子错路,忽横忽倒,不能正生,皆缘产母未当用力之所致也。凡产母用力,须待儿子顺身,临逼门户,方始用力一送,令儿下生,此方是产母之用力当也。若未有正产之候而用力伤早,并妄服药饵,令儿下生,譬如揠苗而助之长,非独无益,而又害之,此名伤产。  

三曰催产。催产者,言妇人欲产,浆破血下,脐腹作阵疼痛,其痛极甚,腰重、谷道挺迸,已见是正产之候,但儿却未生,即可服药以催之。忽有经及数日,产母困苦,已分明见得是正产之候,但儿子难生,亦可服药以助产之正气,令儿速得下生,此名催生。  

四曰冻产(冻水寒义也)。冻产者,盖言三冬之月,天气寒冷,产母经血得冷,则凝结而下散。因其血之不散,以至儿子不能生下。此之一弊,为害最深,然世人不知觉。若冬月,产妇下部不可脱去绵衣,并不坐卧寒冷之处,当满房着火,令遍房常有暖气,常令产母背身向火,令脐下、腿膝间常有暧气。若背上、心前少闻寒冷,须是暖炙绵衣以包之,贵其血得热则流散,使儿子易生,此名冻产。若春秋之间,天地少有阴湿寒冷之气,亦可就房中以微炭火暖之为妙。  

五曰热产。热产者,言盛暑之月,欲产之妇当要其温凉得所,不可因热恣意取凉,反有伤损胎气。又生产之处,不可多着人数,切恐人多,热气逼袭产母。盖人之血气,得热则散,热过则损。今当夏暑炎热之盛,而产母气虚,人气一逼,则其血沸溢,而血得热则上蒸,能令产母发热头痛,面赤昏昏如醉,乃至不知人事。世有名血晕者,缘此而成也,此名热产。若值夏月,少有清凉之气,阴雨之变。产母亦不可任意取凉,恐生大病。  

六曰横产。横产者,盖儿子下生,先露其手,忽先露其臀,此因未当用力而产母用力之过也。脐腹疼痛,儿身未顺,则是产母用力一逼,遂致身横而不能生下。不幸而有此证候,当令产母安然仰卧,令看产之人推而入去。凡推儿之法,先推其儿身,令直上,渐渐通手以中指摩其肩,推其上而正之,渐引指攀其耳而正之。须是产母仰卧,然后推儿直上,徐徐正之,候其身正,门路皆顺,煎催生药一盏,令产母吃了,方可令产母用力,令儿下生,此名横产。倘若看生之人非精良妙手,不可根据用此法,恐恣其愚,以伤人命。  

七曰倒产。倒产者,盖因其母胎气不足,关键不牢,用力太早,致令儿子不能回转顺生,便只直下先露其足也。治之之法,当令产母于床上仰卧,令看生之人推其足入去,分毫不得令产母用力,亦不得惊恐,候儿自顺。若经久不生,却令看生之人轻轻用手内入门中,推其足,令就一畔直上,令儿头一畔渐渐顺下,直待儿子身转,门路正当,然后煎催生药,令产母服一盏后,方始用力一送,令儿生下,此名倒产。若看生之人非精良妙手,不可依用此法,恐恣其愚,以伤人命。  

八曰偏产。偏产者,盖因儿子回转,其身未顺,生路未正,却被产母用力一逼,致令儿头偏拄左腿,忽偏拄右腿,致令儿虽近人门而不能生下。但云儿已露顶,然不知儿之所露即非顶也,忽左额角、忽右额角而已。谓儿头偏拄一畔,以此不能生。收之之法,当令产母于床上仰卧,令看产之人轻轻推儿近上,以手正其头,令儿头顶端正向人门,然后令产母用力一送,即使儿子生下,若是小儿头之后骨偏拄谷道,即令儿却只露额,当令看产之人,以一件绵衣炙令温暖用裹手,急于谷道外旁轻轻推儿头令正,即便令产母用力送儿生也,此名偏产。凡于谷道外旁推儿头正,须推其上而正之,仍是小用轻力推些上,儿而正之也。若看生之人非精良妙手,不可根据用此法,恐恣其愚,以伤人命。  

九曰碍产。碍产者,盖言儿身已顺,门路俱正,儿子已露正顶而不能生下。盖因儿身回转,肚带攀其肩,以此露正顶而不能生,此名碍产。收之之法,当令产母于床上仰卧,令看生之人轻轻推儿近上,徐徐引手,以中指按儿肩下其肚带也。仍须候儿身正顺,方令产母用力一送,使儿子下生,此名碍产。若看生之人非精良妙手,不可根据用此法,恐恣其愚,以伤人命。  

十曰坐产。坐产者,盖言儿子之欲生,当从高处牢系一条手巾,令产母以手攀之,轻轻屈足坐身,令儿生下,非令产母临生儿时坐着一物,此名坐产。若是产母儿将欲生,却令坐着一物,即抵着儿路,不能生也。  

以上十种产生之类如此。  

又曰盘肠产(续添十一,凡有四方)。赵郡运恭人,每临产则子肠先出,然后产子。产子之后,其肠不收,甚以为苦,名曰盘肠产。医不能疗。偶在建昌,得一坐婆施之一法而收之。其法遇产后子肠不收之时,以醋半盏,新汲冷水七分碗调停,噀产妇面,每噀一缩,三噀收尽。此良法也,后学不可不知。  

治推肠生方,又名盘肠产。上以半夏为末,搐鼻中则肠上矣。  

又方:以大纸捻,以麻油润了,点灯吹灭,以其烟熏产妇鼻中,肠即上矣。  

又方:以蓖麻子十四粒、去壳,研如膏,贴产妇头顶中心,肠即收上了,即拭去之。  

产难者有六由

(《大全良方》第十七卷)  

《大全良方》云:夫产难之由有六,所受各异,故治疗之方不同。今具言之,以开世惑。凡妇人以血为主,惟气顺则血顺,胎气安而后生理和。今富贵之家,往往保惜产母,惟恐运动,故羞出入、专坐卧。曾不思气闭而不舒快,则血凝而不流畅,胎不转动,以致生理失宜,临产必难,甚至闷绝,一也。且如贫者生育,日夕劳苦,血气舒畅,生理甚易,何俟乎药!则孕妇常贵于运动者明矣。次则妇人妊娠已经六七个月,胎形已具,而世人令子大母小,临产必难,二也。何以知之?生下孩子头上有白膜一片,滞腻如胶,俗强名曰戴白生;儿身有青有黑,俗强名曰宿痣,此皆是入月交合所致也。如此则不特母病,其子亦生浸淫、赤烂疮疡,俗谓之胎蛆,动逾岁月不瘥,可不戒乎!三则临觉太早,大小挥霍,或信卜筮,或说鬼祟,多方误恐,致令产母心惊神恐,忧恼怖惧。又被闲杂妇人、丧孝秽浊之人冲触,若不预为杜绝,临产必难,三也。何以知之?如偷生之女、不正之属,既无产厄,子母均安,其理可知。凡临产初,然腹痛或作或止,名曰弄痛。坐婆疏率,不候时至,便令试水;试水频并,胞浆先破,风飒产门,产道干涩。及其儿转,便令坐草太早,儿转亦难,致令产难,四也。直候痛极,眼中如火,此是儿逼产门,方可坐草,即令易产。如坐草稍久,用力太过,产母困睡,抱腰之人又不稳当,致令坐立倾侧,胎死腹中,其为产难,五也。时当盛暑,宜居深幽房室,日色远处,开启窗户,多贮清水,以防血晕、血闷、血溢妄行、血虚发热之证。如冬末春初,天色凝寒,宜密闭产室,塞寒罅隙,内外生火,常令暖气如春,仍下部衣服不可去绵,方免胎寒血结,毋致产难,六也。凡孕妇入月断不可洗头,方免产难及横生逆产。(自明)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