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阵
大补元煎
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本方与后右归饮出入互用。
人参(补气补阳以此为主,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 山药(炒,二钱) 熟地(补精补阴以此为主,少则用二三钱,多则用二三两) 杜仲(二钱) 当归(二三钱,若泄泻者去之) 山茱萸(一钱,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陈修园曰:景岳开章第一方即杂沓模糊,以启庸医混补之渐。据云气血大坏,精神失守,自非泛泛之药可以模棱幸中。景岳未读《本草经》,竟臆创臆说,曰:补气补阳以人参为主,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补精补阴以熟地为主,少则用二三钱,多则用二三两。自此说一开,市医俱得捷径。不知神农明人参之性,通共二十七字,以补五脏为提纲,谓五脏属阴,此物专于补阴也。仲景于汗吐下后用之,以救阴存液。如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等,皆回阳大剂,俱不加此阴柔之品,致阳药反掣肘而不行。自唐宋以后,少明其理,无怪景岳一人也。
至于地黄,神农有“填骨髓、长肌肉”等说。然为服食之品,非除病之药。《本草经》另特出“久服”二字,多则服至终身,少亦服至数年,与五谷之养人无异。若以景岳之言,肾虚精竭之人,用地黄二三两,煮成稠汁,令其多服,即可毕补肾之能事,岂脾虚食少之人,用白米二三升煮成糜粥,令其强食,即可毕补脾之能事乎?吾知其为害多矣!且一方之中,混拈补药数味,绝无配合意义。归、地、枸、茱、山药、人参皆黏滑之品,又益以甘草之甘,杜仲之钝,绝无灵动之性,入咽之后,无不壅气减食。气壅则神日昏,食减则精不储,(精生于谷。)神为阳气之主宰,精为阴气之英华,精神因此药而颓败,固不待言。
城西李某,患腹中满闷、倦怠懒言等证,医用逍遥散服三十剂,小便绿色,脚痿弱。延余诊之,六脉数而弦。余曰:病在中土,土气本缓而变数。数者,缓之反也;且兼弦象,弦为土贼,诸药大伤土气。先以石斛、薏苡之类,先取其淡以补脾,嗣以大药救之。李某云:本甘入脾,今谓淡以补脾,何义?余曰:《洪范》有“炎上作苦,润下作咸”等句,皆就本物之味言之。惟于土,则曰“稼穑作甘”,以土本无味可指,故指土之所生而言也。无味即为淡,五味皆托始于淡,淡为五味之本;五脏皆受气于脾,脾为五脏之本,此理甚妙。李某持方商之前医,谓药方太薄,议进大补元煎,日服一剂。半月后,大喘大汗,四肢逆冷。适余为盐台,坚留署中治病。前医用贞元饮加味,即理阴之类,夜用六味回阳饮三剂。次早余到,肢冷如水,汁出如涌,六脉全无,气喘,痰声漉漉。余曰:此因误服参、地过多,致下焦阴气上凌阳位,痰涎水饮闭塞气道,《内经》名为冒明晦塞。反以贞元饮、六味回阳饮与前此所服大补元煎,皆重用地黄附和阴气,令阴霾四布,水势滔天,托回阳之名,以促其归阴。余每年目击服此药枉死者数十人。午后阴气用事,必不能少延,果如言而殁。附此以为喜用地黄、当归、枸杞、人参者戒!
左归饮
此壮气之剂也。凡命门之阴衰阳胜者,此方加减主之。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二三两) 山药(二钱) 枸杞(二钱) 甘草(炙,一钱) 茯苓(一钱) 山茱萸(一二钱,畏酸者少用之)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陈修园曰:左右归二饮,余于歌括注,取其用甘草一味,从阳明以输精及肾,亦不没景岳之善悟偶中处。究竟是无病时服食之方,若真正肾虚必专用健脾法,俾精生于谷;或兼用补火法,俾火能致水。若徒用左右归二饮,逐末而忘其本,不足赖也。二方之加减尤陋。
右归饮
此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 山药(炒,二钱) 山茱萸(二钱) 枸杞(二钱) 甘草(二钱) 杜仲(姜制,二钱) 肉桂(一钱) 附子(一二三钱,制)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左归丸
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原,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晕,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痠腿软。凡精髓内亏,津液枯涸等证,俱速宜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精血充矣,宜此方主之。
大怀地(八两) 山药(炒,四两) 枸杞(四两) 山茱萸肉(四两) 川牛膝(蒸熟,酒洗,三两,精滑者不用) 菟丝子(制,四两) 鹿胶(敲碎,炒珠,四两) 龟胶(切碎,炒珠,四两,无火者不必用)
炼蜜丸桐子大,每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
右归丸
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溺自遗,虚淋寒疝,或侵溪谷而肢节痹病,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总之,真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肢不收,或眼见邪祟,或阳衰无子等证,俱速宜益火之源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此方主之。
大怀地(八两) 山药(炒,四两) 山茱萸(微炒,三两) 枸杞(微炒,四两) 鹿角胶(炒珠,四两) 菟丝子(制,四两) 杜仲(姜汤炒,四两) 当归(三两,便溏勿用) 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 制附子(自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
上法丸如前,或如弹子,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其效尤速。
陈修园曰:左、右归二丸,汇集药品颇纯,然亦是寻常服食之剂。若真正肾虚病,服之必增痰多气壅、食少神昏、心下悸、吐血等病。盖方中广集阴柔之品,每令阴气上弥而天日不见。读《内经》者自知之。余尝与及门谈及二方,谓景岳算得是一个好厨手。左归丸,厨子所造八仙菜,用燕窝、兰腿、猪脊髓、猪悬蹄、鸽子蛋、辽海参、香菌、鸡汁烹煮。右归丸又加椒、姜大辛之味,及火炙一二品在内,不特可口,而且益人。若因其益人而与病人食之,未有不作胀,留热而增病者。余故曰:景岳为厨中一好手,为医中一坏手也。今以此二方媚富贵家者,皆割烹耍人之术。至于自注云“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等句,不通之甚!
五福饮
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人参(随宜,心) 熟地(随宜,肾) 当归(二三钱,肝) 白术(炒,一钱半,脾) 甘草(一钱,脾)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陈修园曰:凡药之补气血者,非以药汁入腹即为人血,药气入腹即为人气也,不过视此经之空虚,引他经之气血注之耳。若依景岳五福饮之说,则不论何脏之血虚,归、地可以补之;不论何脏之气虚,参、术可以补之;不论诸药性用何如,甘草可以和之。又自注分五脏补之,试问五脏之气血从何处而来?渠反昧昧。即果如其说,独不犯《内经》久而增气,气增而夭之戒乎?景岳方诚庸陋之甚也!
七福饮
治气血俱虚而心脾为甚者。
即前方加枣仁(二钱),远志(三五分)。
陈修园曰:论见五福饮。又加枣仁、远志名为七福饮。自注云“治气血俱虚而心脾为甚者”。若依景岳之言,凡心脾之虚得此二味无不可补,宜诸方皆可加入,何必于五福饮加二味而特立个方名乎?多事甚矣!
一阴煎
此治水亏火胜之剂,故曰一阴。凡肾水真阴虚损,而脉症多阳,虚火发热及阴虚动血等证;或疟疾伤寒,屡散之后,取汗既多,脉虚气弱,而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者,此以汗多伤阴水亏而然也,皆宜用此加减主之。(词不条贯。)
生地(二钱) 熟地(三五钱) 芍药(二钱) 麦冬(二钱) 甘草(一钱) 牛膝(一钱半) 丹参(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陈修园曰:甘寒之法,原不可废,试问此方有何意义?凡一切市上摇铃辈、贩药辈,谁不能如此配合者?景岳意以之立方垂训,又于方下自注许多症治,试问有一症入扣否?且饰以一、二、三、四、五各色,愈形其陋。
加减一阴煎
治证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 芍药 麦冬(各二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二钱) 地骨皮(一钱)
水二钟煎服。
陈修园曰:此方去熟地,尚不甚驳杂。
二阴煎
此治心经有热,水不制火之病,故曰二阴。凡惊狂失志、多言多笑,或疡疹烦热、失血等证,宜此主之。
生地(二三钱) 麦冬(二三钱) 枣仁(二钱) 生甘草(一钱) 元参(一钱半) 黄连(或一二钱) 茯苓(一钱半) 木通(一钱半)
水二钟,加灯草二十根,或竹叶亦可,煎七分,食远服。
陈修园曰:心经有热,非此药钝滞所可疗。仲景泻心汤、防己地黄汤、风引汤俱有浴日补天之妙。制此方者全未梦见。
三阴煎
此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及营虚失血等证,故曰三阴。凡中风血不足养筋及疟疾汗出多、邪散而寒热犹不能止,是皆少阳、厥阴阴虚少血之病。微有火者宜一阴煎,无火者宜此主之。
当归(三钱) 熟地(三五钱) 甘草(一钱) 芍药(酒炒,二钱) 枣仁(二钱) 人参(随宜)
水煎,温服。
陈修园曰:木为三数,三阴煎者,治木病也。然其自注治“肝脾虚损”三句,绝不联贯。又云治“少阳、厥阴阴虚少血”之病,“阴虚少血”四字不通。谓此方能治少阳之病,试问方中何物是少阳之药?谓肝主血,入血分药俱能治肝,亦是模棱之术。《内经》云: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或收或散,或逆或从,随所利而行之,调其中气使之和平。厥阴之治法,惟仲景得之。若以此方常服,则气火交郁,百病续生,看似和平,其实伪君子之害,更甚于真小人也。
四阴煎
此保肺清金之剂,故曰四阴。治阴虚劳损、相火炽盛、津枯烦渴、咳嗽、吐衄、多热等证。
生地(二三钱) 麦冬(二钱) 白芍药(二钱) 百合(二钱) 沙参(二钱) 茯苓(一钱半) 生甘草(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陈修园曰:金畏火,人之所知也。而《内经》曰:肺恶寒。又云:形寒饮冷则伤肺。“保肺清金”四字,流俗之谈,今人奉为格言,为害非浅。而景岳于此方又注云“相火炽盛,津枯烦渴”等句,亦是一偏之谈。火盛津枯者固有之,而不知津随气行,气之所到,津亦到焉。《金匮》治肺痿证以甘草干姜汤为首方。此旨非景岳所可蠡测。兹方汇平纯微寒之品,咳嗽吐血之人百服百死。吾愿业此道者,历溯乎日用此方之误,发一点天良,而自加惩创焉。
五阴煎
凡真阴亏损、脾虚失血等证,或见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故曰五阴。忌润滑,宜此主之。
熟地(五七钱或一两) 山药(炒,三钱) 扁豆(炒,二三钱) 甘草(一二钱,炙) 茯苓(一钱半) 芍药(炒黄,二钱) 五味子(二十粒) 人参(随宜用) 白术(炒,二钱)
水二钟,加莲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陈修园曰:景岳自注方治数行,以“真”字换作“至”字,便有意义。凡经中“阴虚”二字,多指脾虚而言,以脾为阴中之至阴也,但补阴有理中汤,尽美尽善。景岳不知“阴阳”二字的解,满腔俱是归、地补阴,参、水补阳之说,遂有此方之庸劣。又加以熟地一味,杂乱无章,以至患此者,百服百死。余为活人汁,不得不大声疾呼也。
大营煎
治真阴精血亏损及妇人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气血虚寒、心腹疼痛等证。
当归(二三钱或五钱) 熟地(三五七钱) 枸杞(二钱) 甘草(一二钱) 杜仲(二钱) 牛膝(二钱半) 肉桂(一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陈修园曰:据云真阴精血亏损,必求之太阴阳明,以纳谷为宝,生血化精,以复其真阴之不足,若徒用熟地、当归、牛膝、枸杞等,湿伤脾而滞妨胃,反竭其精血之源也。腰膝筋骨疼痛,非风即湿,术、附是其要药;心腹疼痛与此等方,亦更无涉,惟经迟血少者,颇为近道。
小营煎
治血少阴虚,此性味平和之方也。
当归(二钱) 熟地(二三钱) 芍药(炒,二钱) 山药(炒,二钱) 枸杞(二钱) 甘草(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陈修园曰:血少阴虚,论是大营煎。此方自注云“性味和平”,究竟无一味是治病之品,学者最不可走此一路,养病以害人也。时医郑培斋专精此法,名噪一时,夏月患霍乱吐泻,自用藿香正气散二服而毙。是以通套药误人而自误也。
补阴益气煎
此补中益气汤之变方也。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热痎疟、阴虚便结不通等证。凡属阴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不神效。(乱道。)
人参(一二三钱) 当归(一二钱) 山药(酒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二两)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升麻(二分,火浮于上者,去此不必用) 柴胡(二三钱,如无外邪者不用)
水二钟,加生姜三五七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陈修园曰:“劳倦伤阴,精不化气”八字不通。又云“阴虚内乏,致外感不解”,此药更不可沾唇,必从桂枝汤和阴阳而调营卫,又啜粥以助胃气之内乏,取水谷之津以为汗,则邪从汗解,而阴液不伤矣。又云“寒热痎疟,便结不通”等证,更非此方所可幸效,必用小柴胡汤方效。仲景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圣法彰彰。景岳方平庸者居多,久服每因循而误事,此则杂乱无章,入咽之顷,其害立见。
举元煎
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有不利于归、熟等剂,而但宜补气者以此主之。(黄芪、升麻非补气之品,亡阳汗多者大忌之。)
人参 黄芪(各三五钱) 甘草(一二钱) 升麻(五七分,炒用) 白术(炒用,一二钱)
水二钟半,煎七八分,温服。
陈修园曰:此从补中益气汤减去数味即不成方义。
两仪膏
治精气大亏,诸药不应,或以克伐太过,耗损真阴。凡虚在阳分,而气不化精者,宜参术膏。若虚在阴分,精不化气者,莫妙于此。其有未至大病,而素觉阴虚者,用以调元,尤称神妙。
人参(半斤或四两) 大熟地(一斤)
以河水熬膏,不拘时服。
陈修园曰:人参生于上党山谷,辽东幽冀诸州,背阳向阴,其味甘中带苦,其质柔润多液,置于日中一晒,便变色而易蛀,其为阴药无疑,读《神农本草经》自知。景岳又倍用熟地合煮成膏,俱是纯阴之气,于阳脏之人,及烦躁多热之病,便闭溺短、易饥者,未始不宜之;若咳嗽、食少、便溏等症,当视之如砒。以“两仪”命名不确。
贞元饮
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常人但知为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损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症也。尤为妇人血海常亏者,最多此证,宜急用此饮以济之缓之,敢云神剂。凡诊此证,脉必微细无神;若兼紧,尤为可畏。倘庸众不知,妄云痰逆气滞,用牛黄、苏合及青皮、枳壳破气等剂,则速其危矣。(庸医用此方,方后必录此不通语,可笑!)
熟地(七八钱,甚者一二两) 甘草(一二三钱) 当归(一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温服。
陈修园曰:此方治烦渴易饥,时或气急,不利于辛散燥热之剂。景岳取熟地、当归以济其枯,取甘草以缓其急,为轻症立法,偶或有效。若咳嗽夹寒水之气上逆,非小青龙佐以真武不可。若风火而激动水饮,非越婢加半夏汤不可。若支饮内痛,不得畏十枣汤之峻攻。若饮满气闭,不必虑葶苈大枣泻肺汤之苦寒。少阴之气上脱,必用通脉四逆汤加胆汁人尿以导之;太阴之气不输,必用理中汤倍加人参以助之。此皆急救法也。《金匮》云:气短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肾气丸主之,苓桂术甘汤亦主之。此缓治法也。若用贞元饮,遏元阳助水邪,而又滞痰壅气,无不下咽立危者。特不解时医以此方日杀数人,而不知变计,吾知其良心丧尽矣!
当归地黄饮
治肾虚腰膝疼痛等证。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山药(一钱) 杜仲(一钱半) 牛膝(一钱半) 山茱萸(一钱) 甘草(八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陈修园曰:腰膝疼痛,因风寒湿三气者最多,服此方必剧,以助湿留邪也。至云起于肾虚,岂熟地、枸杞等药为肾虚必需之品乎?抑亦顾末忘本矣!
济川煎
凡病涉虚损,而大便闭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于补之剂也,最妙。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 肉苁蓉(酒洗去盐,一二钱) 泽泻(一钱半) 升麻(五七分或一钱) 枳壳(一钱,虚甚者不必用)
水一钟,煎七分,食前服。
陈修园曰:大便秘者,除脾约丸、三气汤外,又有大热之备急丸,大寒之更衣丸,通津液之小柴胡汤,下实火之大柴胡汤等法,皆圣法也。而滋润之说,为庸医之逢迎富贵,掩覆空疏之诡术,如此方是也。然视近今五仁丸,又差胜一格。
地黄醴
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宜制此常用之。
大怀地(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八两) 沉香(一钱,或白檀二分亦可) 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四两)
上约每药一斤,可用高烧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矣。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
陈修园曰:此服食方,却亦妥当。
归肾丸
治肾水真阴不足、精衰血少、腰酸脚软、形容憔悴、遗泄阳衰等证。
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山茱萸(肉,四两) 茯苓(四两) 归身(三两) 枸杞(四两) 杜仲(四两,盐水炒) 菟丝子(制,四两)
炼蜜,同熟地膏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饥时开水送下。
陈修园曰:以丸药为补养,非古法也。始于孙真人,而后世因之。此方为通用之应酬方。亦不必议之。
赞化血余丹
此药大补气血,故能乌须发,壮形体,其于培元赞育之功,有不能尽述者。
血余(八两) 熟地(八两,蒸捣) 枸杞 当归 鹿角胶(炒珠) 菟丝子(制) 杜仲(盐水炒) 巴戟肉(酒浸,剥,炒干) 小茴香(略炒) 白茯苓(乳拌,蒸熟) 肉苁蓉(酒洗去鳞甲) 胡桃肉(各四两) 何首乌(小黑豆汁拌蒸七次,如无黑豆或牛乳,人乳拌蒸俱妙,四两) 人参(随宜,如无亦可)
上炼蜜丸,每食前用白沸汤送下二三钱。
陈修园曰:血余灰能利小便,如久患淋沥及溺血者最宜,久聋者亦宜之。此方颇有条理,但首乌宜去之。
养元粉
大能实脾养胃气。
糯米(一斗,水浸一宿,沥干,慢火炒熟) 山药(炒) 芡实(炒) 莲肉(各二两) 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取红末二三钱)
上为末,每日饥时以滚水一碗,入白糖三匙化开,入药末一二两调服之。或加四君子、山楂肉各一二两更妙。
陈修园曰:此方颇佳,但非治病药耳。
玄武豆
羊腰子(五十个) 枸杞(二斤) 补骨脂(一斤) 大茴香(六两) 小茴香(六两) 肉苁蓉(十二两,大便滑者去之) 青盐(八两,如无苁蓉,此宜十二两) 大黑豆(二斗,圆净者,淘洗净)
上用甜水二斗,以砂锅煮前药七味至半干,去渣入黑豆,匀火煮干为度。如有余汁俱宜拌渗于内,取出用新布摊匀晒干,磁瓶收贮,日服之,其效无穷。如无砂锅,铁锅亦可。若阳虚者,加制附子二两更妙。
陈修园曰:此豆常服益人,但功缓耳。
蟠桃果
治遗精虚弱,补脾滋肾最佳。
芡实(一斤,炒) 莲肉(去心,一斤) 胶枣肉(一斤) 熟地(一斤) 胡桃肉(去皮,二斤。)
陈修园曰:此方去熟地则药纯功大。
王母桃
培补脾胃,功力最胜。
白术(用冬术切片,味甘者佳,苦者勿用。以米泔浸一宿,切片,炒) 大怀熟地(蒸捣。上二味等分) 何首乌(人乳蒸) 巴戟(甘草水浸) 枸杞子(烘。以上三味减半)
上为末,炼蜜捣丸龙眼大。每用三四丸,饥时嚼服,滚汤送下。
陈修园曰:方虽庸而却不杂。
休疟饮
此止疟最妙之剂也。若汗散既多,元气不复,或以衰老,或以弱质,而疟有不能止也,俱宜用此。化暴善后之第一方。其有他证,加减俱如法。
人参 白术(炒) 当归(各三四钱) 何首乌(制,五钱) 甘草(八分)
水二钟半,煎七分,食远服。渣再煎。或用阴阳水各一钟,饭后食远再服一钟。
陈修园曰:久疟之治,以理中汤为第一善法。此方不寒不热,又重用首乌之涩,便不成方法。予每见服之减食,久服变成胀满之证。戒之!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