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阵
逍遥饮
治妇人思郁过度,致伤心脾冲任之源,血气日枯,渐至经脉不调者。
当归(二三钱) 芍药(钱半) 熟地(六七钱) 枣仁(二钱,炒) 茯神(钱半) 远志(制,三五分) 陈皮(八分) 甘草(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陈修园曰:思则脾结,土郁夺之:郁则伤肝,木郁达之。若思郁过度,病久而虚,则宜调养土木之气,令土木无忤,以成复卦为妙。兹方地黄之滞非所宜也。经脉不至,责在阳明,而冲任与脾皆于阳明中求其治法,非归、地、芍、草等可毕乃事也。然阳明所流行停聚之处,为坎流之所,而非蒙泉。惟心孔中有真血数滴,谷气经历其所,即蒸而为血,以灌注诸经,亦非茯神、远志、枣仁之套药可治也。大抵经滞而不行,取之阳明;血枯而经闭,先取少阴,后取阳明。《内经》乌鲗、鲍鱼、茜草,面面周到。丸以雀卵,以朱雀为南方之神,其卵浑然一太极,绝大意义,于数味中指示之。学者得其意则有其方,非以此四味为印板也。余自临证以来,每见服逍遥饮而致痨者,指不胜屈,宜迸绝之。
决津煎
治妇人血虚,经滞不能流畅而痛极者,当以水济水;若江河一决,而积垢皆去,宜用此汤随证加减主之。
当归(三五钱或一两) 泽泻(一钱半) 牛膝(二钱) 肉桂(一二三钱) 熟地(二三钱或五七钱,或不用亦可) 乌药(一钱,如气虚者不用亦可)
水二钟,煎七八分,食前服。
陈修园曰:天下无两可之理。景岳此方予庸师藏拙之术,而不知实者得此为实实,虚者得此虚虚,误事在此。
五物煎
治妇人血虚凝滞,蓄积不行,小腹痛急、产难经滞及痘疮血虚寒滞等证神效。
当归(三五七钱) 熟地(三四钱) 芍药(二钱,酒炒) 川芎(一钱) 肉桂(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服。
陈修园曰:方纯可用,而分两多寡不得法。
调经饮
治妇人经脉阻滞,气逆不调,多痛而实者。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 山楂(一二钱) 香附(二钱) 青皮(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通瘀煎
治妇人气滞血积,经水不利、痛极拒按,及产后瘀血实痛,并男、妇血逆血厥等证。
归尾(五七钱) 山楂 香附 红花(新者炒黄,各二钱) 乌药(一二钱) 青皮(钱半) 木香(七分) 泽泻(钱半)
陈修园曰:经脉不行,虚则补而实则攻,热则寒而寒则热。调经、通瘀二煎,畏首畏尾,不足法也。
胎元饮
治妇人冲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随证加减用之,或间日,或二三日常服一二剂。
人参(随宜) 当归 杜仲 芍药(各二钱) 熟地(二三钱) 白术(钱半) 甘草(一钱) 陈皮(七分,无滞者不必用)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固胎煎
治肝脾多火多滞而屡堕胎者。
黄芩(二钱) 白术(一二钱) 当归 芍药 阿胶(各钱半) 陈皮(一钱) 砂仁(五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陈修园曰:胎受气于脾,仲景《金匮》以白术之燥为主,可知熟地之湿非脾所喜也。白术散养胎,佐蜀椒以治寒湿;当归散常服,佐黄芩以治湿热,皆圣法也。景岳胎元饮亦仿于白术散,但不用辛热之蜀椒,而加湿滞之熟地,则违圣法矣。固胎煎、凉胎饮亦仿于当归散,但一用阿胶而杂以橘、砂;一用生地而杂以枳壳,则又违圣法矣。但《金匮》妊娠共十方,而丸散居七,汤居三,即此是法,景岳未之知也。
凉胎饮
治胎气内热不安等证。
生地(二钱) 芍药(二钱) 黄芩(一二钱) 当归(一二钱) 生甘草(七分) 枳壳(一钱) 石斛(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热甚者,加黄柏一二钱。
滑胎煎
治胎气临月,宜常服数剂以便易生。
当归(三五钱) 川芎(七分) 杜仲(二钱) 熟地(三钱) 枳壳(七分) 山药(二钱)
水二钟,煎八九钱,食前温服。
陈修园曰:此方逊保生无忧散多矣。未解景岳制此方何意!
殿胞煎
治产后儿枕疼痛等证如神。
当归(五七钱或一两) 川芎 甘草(各一钱) 茯苓(一钱) 肉桂(一二钱或五七分)
水二钟,煎八分,热服。
陈修园曰:方平而功大。
脱花煎
凡临盆将产者,宜先服此药催生最佳。并治产难经日,或死胎不下,俱妙。
当归(七八钱或一两) 肉桂(一二钱或三钱) 川芎 牛膝(各二钱) 车前子(一钱五分) 红花(一钱 催生者不用此味亦可)
水二钟,煎八分,热服,或服后饮酒数杯亦妙。
陈修园曰:去牛膝加百草霜更纯。
九蜜煎
治产后阳气虚寒,或阴邪入脏,心腹疼痛、呕吐不食、四肢厥冷。
当归 熟地(各三钱) 芍药(酒炒,佳) 茯苓(各钱半) 甘草 干姜(炒) 肉桂 细辛(各一钱) 吴茱萸(制,五分)
水二钟煎服。
陈修园曰:据景岳自注病证,非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吴茱萸汤择用不可,若此汤庞杂,不能幸效。
清化饮
治妇人产后因火发热,及血热妄行,阴亏诸火不清等证。
芍药 麦冬(各二钱) 丹皮 茯苓 黄芩 生地(各二三钱) 石斛(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陈修园曰:此方汇寒药毫无意义,不堪以治大病,惟驳丹溪“芍药酸寒大伐生气,产后忌用”之说,是聪明善悟处。又云“芍药之寒,不过于生血药稍觉其清耳,微酸而收,最宜于阴气散失之症,为产后之要药”等说,则与经旨不合。《本草经》谓芍药气味苦平。气平则下降,味苦则下降而走血,为攻下之品,非补养之物也。经中所列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积”等句,圣训彰彰可考。若产后瘀血未净,邪气发热腹痛,小便赤短等证诚为要药;若阴气散失,泄泻无度,小便清白等证,用之则大误矣。景岳虽聪明过人,而未读《本草经》,其论药即有偶中之处,终觉瑕瑜参半。
毓麟珠
治妇人气血俱虚,经脉不调或断绝,或带浊,或腹痛,或腰痠,或饮食不甘、瘦弱不孕,服一二斤即可受胎。凡种子诸方,无以加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芍药(酒炒,各二两) 川芎 甘草(各一两) 当归 熟地(蒸捣) 菟丝子(制,各四两) 杜仲(酒炒) 鹿角霜 川椒(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空心嚼服一二丸,酒汤送下,或为小丸吞服亦可。
陈修园曰:水与土相聚而生草;脾与肾相和而生人。菟丝子脾肾兼补,而能使水土不戾,毓麟珠取之为君,所以奏效如神也。菟丝子可用八两。
赞育丹
治阳痿精衰、虚寒无子等证妙方。
熟地(八两,蒸捣) 白术(用冬白术,八两) 当归 枸杞(各六两) 杜仲(酒炒) 仙茅(酒蒸一日) 巴戟天(甘草汤炒) 吴茱萸 淫羊藿(羊脂拌炒) 肉苁蓉(酒洗去甲) 韭子(炒黄,各四两) 蛇床子(微炒) 附子(制) 肉桂(各二两)
上炼蜜丸服,或加人参、鹿茸更妙。
陈修园曰:温补之品太多,药板实则功反缓。
柴归饮
治痘疮初起,发热未退。无论是痘是邪,疑似之间,均宜用此平和养营之剂以为先着。有毒者可托,有邪者可散,实者不致助邪,虚者不致损气。
当归(二三钱) 芍药(或生或炒,一钱半) 柴胡(一钱或钱半) 荆芥穗(一钱) 甘草(七分或一钱)
水一钟半煎服,或加生姜三片。
疏邪饮
治痘疹初发热。凡血气强盛,无藉滋补者,单宜解邪,川此方为主,以代升麻葛根汤及苏葛汤等方最为妥当。
柴胡(倍用) 芍药(倍用,酒炒) 苏叶 荆芥穗 甘草(减半)
水一钟半煎服。
凉血养营煎
治痘疹血虚血热,地红热渴,或色燥不起及便结溺赤。凡阳盛阴虚等证,悉宜用此。
生地黄 当归 芍药 生甘草 地骨皮 紫草 黄芩 红花
水一钟半煎服。量儿大小加减用之。
柴葛煎
治痘疹表里俱热,散毒养阴,及温疫等证。
柴胡 干葛 芍药 黄芩 甘草 连翘 水一钟半,煎温服。
搜毒煎
解痘疹热毒炽盛,紫黑干枯燥,便结纯阳等证。
紫草 地骨皮 牛蒡子(杵) 黄芩 木通 连翘 蝉退 芍药(等分)
水一钟半煎服。
六物煎
治痘疹血气不充,随证加减用之,神效不可尽述。并治男、妇气血俱虚等证。
炙甘草 当归 熟地(或用生地) 川芎(三四分,不宜多) 芍药(俱宜加减) 人参(或有或无随虚实用之,气不虚者不必用)
上㕮咀,用水煎服。
六气煎
治痘疮气虚,痒塌倒陷、寒战咬牙,并治男、妇气虚寒等证。
黄芪(炙) 肉桂 人参 白术 当归 甘草
上㕮咀,水煎服。
九味异功煎
治痘疮寒战、咬牙、倒陷、呕吐、泄泻、腹痛虚寒等证。
人参(二三钱) 黄芪(炙,一二钱) 当归 熟地(各二三钱) 甘草(七分或一钱) 丁香(三五分或一钱) 肉桂(一钱) 干姜(炮,二三钱) 附子(制,一二钱)
上量儿大小加减,用水一钟半,煎七分,徐徐服之。
透邪煎
凡麻疹初热未出之时,惟恐误药,故云未出之先,不宜用药。然解利得宜,则毒必易散,而热自轻减。欲求妥当,当先用此方为主。
当归(二三钱) 芍药(酒炒,一二钱) 防风(七八分) 荆芥(一钱) 甘草(七分) 升麻(三分)
水一钟半煎服。
陈修园曰:熟于仲景《伤寒论》,而痘疹之治自有源头。不然,如《活幼心法》《保赤全书》《种痘新书》视诸书虽高一格,犹未免逐末而忘本也。景岳不熟仲景书,而臆言痘疹,所以治痘有柴归饮、疏邪饮、凉血养营煎、柴葛煎、搜毒煎;治痘有透邪煎之妄。即六物煎、六气煎、九味异功煎亦为习俗所囿,非善方也。能治伤寒,即能医痘疮,《侣山堂类辩》亦有是说,非余之创论。
牛膝煎
截疟大效。凡邪散已透而血气微虚者,宜此主之。
牛膝(二钱) 当归 陈皮(各三钱)
上用好酒一钟,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钟,煎八分,温服。
何人饮
截疟如神。凡气血俱虚,久疟不止,或急欲取效者,宜此方主之。
何首乌(自三钱以至一两,随轻重用之) 当归(二三钱) 人参(三五钱或一两随用) 陈皮(二三钱,气虚者不必用) 生姜(煨,三片,多寒者用三五钱)
水二钟,煎八分,于发前二三时温服之。
追疟饮
截疟甚佳。凡气血未衰,屡散之后而疟有不止者,用此截之。已经屡验。
何首乌(一两,制) 当归 甘草 半夏 青皮 陈皮 柴胡(各三两)
上用井水、河水各一钟,煎一钟,渣亦如之,同露一宿,次早温服一钟,后待食远再服一钟。
木贼煎
凡疟疾形实气强,多湿多痰者,宜此截之,大效。
半夏 青皮(各五钱) 木贼 厚朴(各一钱) 白苍术 槟榔(各一钱)
用陈酒二钟,煎八分,露一宿,于未发之先二时温服。
陈修园曰:牛膝煎、何人饮、追疟饮、木贼煎,皆通套之方,末甚精切。若有病轻末经亲诊,录症以索方者,不妨以此方应之。
牙皂散
治胃脘痛剧,诸药不效者,服此如神。用牙皂烧存性,以烟将尽为度,研末,用烧酒调服一钱许即效。
荔香散
治疝气极痛。凡在气分者,最宜用之。并治肚腹气痛等证如神。
荔枝核(炮微焦) 大茴香(等分,炒)
上为末,用好酒调服二三钱。
陈修园曰:牙皂散、荔香散为止痛之标剂,一二服未效者不可再服。
豕膏
《内经》曰: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其化为脓者,写则合豕膏冷食,三日已。此必以猪板油炼净服之也。又万氏方治肺热暴喑用猪脂一斤炼过,入白蜜一斤再炼,少顷滤净冷定,不时挑服一匙,即愈。按:此方最能润肺润肠,凡老人痰嗽不利,及大肠秘结者,最宜用之。又《千金方》,治关格闭塞用猪脂、姜汁各二升,微火煎至二升,加酒五合和煎分服。
陈修园曰:方超!
罨伤寒结胸法
凡病伤寒结胸,其有中气虚弱,不堪攻击内消者,须以此法外罨之,则滞行邪散,其效如神。
葱白头 生姜 生莱菔(此味加倍,如无,以子代之)
上用葱姜各数两,莱菔倍之,共捣一处炒热,用手巾或白布包好,作大饼罨胸前胀痛处。此药须分三包,冷则轮换罨之,无不即时开通,汗出而愈。但不宜太热,恐其难受也。
又法以大蒜一二十头捣烂,摊厚纸或薄绢上,贴于胀处,少顷即散。用治一切胀痛,无不神妙。
陈修园曰:围药之法,虽不足恃,亦不可废。若蒸脐法,则断断不可行也。
连翘金贝煎
治阳分痈毒,或在脏腑、肺膈、胸乳之间者,此方最佳。甚者连用数服,无有不愈。
金银花 贝母(土者更佳) 蒲公英 夏枯草(各二钱) 红藤(七八钱) 连翘(一两或五六七钱)
用好酒二碗煎一碗服,服后暖卧片时。
连翘归尾煎
治一切无名痈毒、丹毒、流注等毒,有火者最宜用之。
连翘(七八钱) 归尾(三钱) 甘草(一钱) 金银花 红藤(各四五钱) 用水煎服如前。
桔梗杏仁煎
此桔梗汤之变方也。治咳嗽脓痰中带血,或胸膈隐痛,将成肺痈者,此方为第一。
桔梗 杏仁 甘草(各一钱) 阿胶 金银花 麦冬 百合 夏枯草 连翘(各三钱) 土贝母(三钱) 枳壳(钱半) 红藤(三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当归蒺藜煎
治痈疽疮疹,血气不足,邪毒不化,内无实热,而肿痛淋漓者,悉宜用之。此与芍药蒺藜煎相为奇正也,当酌其详。
当归 熟地 芍药(酒炒) 何首乌(各二钱) 甘草 防风 川芎 荆芥穗 白芷(各一钱) 白蒺藜(炒,捣碎,三钱或五钱)
上或水或酒,用二钟煎服,然水不如酒。或以水煎服后,饮酒数杯,以行药力亦可。
芍药蒺藜煎
治通身湿热疮疹,及下部红肿热痛诸疮,神效。外以螵蛸粉敷之。
龙胆草 栀子 黄芩 木通 泽泻 芍药 生地(各二钱) 白蒺藜(连刺研碎,五钱,甚者一两)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降痈散
治痈疽诸毒,消肿止痛散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敛毒速溃可愈。若阳毒炽盛而疼痛势凶者,宜先用此方,其解毒散毒之功神效最速。若坚顽深固者宜用后方。
薄荷(新采者佳,用叶) 野菊花(连根叶,各一握) 土贝母(半之) 茅根(一握)
上干者可为末,鲜者可捣烂同贝母研匀。外将茅根煎浓汤去根用,调前末,乘热敷患处,仍留前剩汤炖暖,不时润于药上。但不可用冷汤,冷则不散不行,反能为痛,约敷半日,即宜换之,真妙方也。后方凡疽毒坚顽深固,及结核痰滞,宜用此方。
薄荷(倍用) 生南星 土贝母 朴硝(各等分) 石灰(风化者加倍用,或倍用之。)
上同为末,用盐卤调杵稠黏,敷患处,经宿干则易之,不必留头。若脓成者,留头亦可。或炒热摊绢上,隔绢贴之亦可。或用麻油调,或用热茅根汤调亦可。若欲止痛速效,加麝香或冰片少许更妙。
百草煎
治百般痈毒,诸疮损伤疼痛、腐肉肿胀,或风寒湿气留聚走注疼痛等证,无不奇效。
百草 凡田野山间者,无论诸品皆可取用。然犹以山草为胜,辛香者佳。冬月可用干者,须预为收采之。上不论多寡,取以多煎浓汤,乘热熏洗患处,仍用布帛蘸熨良久,务令药气蒸透,然后敷贴他药。每日二三次不拘,但以频数为善。盖其性为寒者可以除热,热者可以散寒,香者可以行气,毒者可以解毒,无所不用,亦无所不利。汤得药性,则汤气无害;药得汤气,则药力愈行。凡用百草以煎膏者,其义亦用此。此诚外科中最要、最佳之法,亦传之方外人者也。
螵蛸散
治湿热破烂、毒水淋漓等疮:或下部肾囊足股肿痛、下疳诸疮,无不神效。
海螵蛸(不必浸淡) 人中白(或人中黄,硇砂亦可,等分)
上为细末,先以百草煎多煎浓汤乘热熏洗,后以此药掺之。如干者以麻油或熬熟猪油,或蜜水调敷之。
肠痈秘方
凡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者。若毒气不散渐入,内攻而溃则成大患,急宜以此方治之。
先用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服后末药除根,神妙。
当归(五钱) 蝉衣 僵蚕(各二钱) 天龙 大黄(各二钱) 石䗶蚆(五钱,此草药也) 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钟覆盖定,外用火煅干存性)
上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送一钱许,逐日渐服自消。
槐花蕊
治杨梅疮、下疳神方。
绵花疮毒及下疳初感,或毒盛经年难愈者,用槐蕊拣净,不必炒,每食前用清酒吞下三钱许,早晚每日三服。服至二三斤,则热毒尽去,可免终身余毒之患,亦无寒凉败脾之虑。此经验神方也。如不能饮,即用滚水盐汤俱可送下,但不及酒送之效捷也。
飞丹散
治寒湿、风湿脚腿等疮。
飞丹 人中黄 轻粉 水粉(各等分) 为末,凡湿烂者,可以干掺,外用油纸包盖。若干陷者,以猪骨髓或猪油调贴之。
绵花疮点药
杏仁(取霜) 轻粉(真者)
二味等分为末,敷于疮上,二三日即痂脱而落。又武定侯方,用雄黄钱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轻粉一钱。同为末,用雄猪胆汗调敷,三日即愈,百发百中,天下第一方。
陈修园曰:自连翘金贝煎至此,外科诸方俱佳。
鸡子黄连膏
治火眼暴赤疼痛,热在肤腠浅而易解者用此点之,数次可愈。若热由内发,火在阴分者,不宜外用凉药,非惟不能去内热,而且以闭火邪也。用鸡子一枚,开一小窍,单取其清,盛以磁碗,外用黄连一钱,研为粗末,掺于鸡子清上,用箸彻底速打数百,使成浮沫,约得半碗许,即其度矣。安放少顷,用箸拨开浮沫,倾出清汁,用点眼眦,勿得紧闭眼胞挤出其药。必热泪涌出,数次即愈。内加冰片少许尤妙。若鸡子小而清少者,加水二三匙同打亦可。
陈修园曰:此方于实热症相宜。然目视无光,及昏黑倦视等证,皆为阳虚。盖心、肺上焦之阳也,心属火,火能烛物;肺属金,金能鉴物。二脏之阳不宣,则火不能烛,金不能鉴矣。医者不知以补血之药滋肾,下焦之阴愈盛,则上焦之阳愈虚,且令下焦之阴上加于天,白昼如夜,爝火有光,阴云四合,龙雷飞腾。欲滋阴以降火,其实滋阴以助火,则遂增出赤肿红丝、胬肉、羞明诸火象,渐成废疾矣。方法详于《时方妙用》,不赘。
金露散
治赤目肿疼、翳障诸疾。
天竺黄(择辛香者用) 海螵蛸(不必浸洗) 月石(各一两) 飞朱砂 炉甘石(片子者佳,煅,淬童便七次,飞净,各八两)
上为极细末,磁瓶收贮,每用时旋取数分,研入冰片少许。诸目疾皆妙。
陈修园曰:此药点目甚疼,疼恐伤口,不可用。
二辛煎
治阳明胃火,牙根、口舌肿疼不可当。先用此汤漱之,漱后敷以三香散,抑或仍服清胃等药以治其本。
细辛(三钱) 生石膏(一两)
上二味,用水二碗,煎一碗乘热频漱之。
冰玉散
治牙疳、牙痛、口疮、齿衄、喉痹。
生石膏(一两) 月石(七钱) 冰片(三分) 僵蚕(一钱)
上为极细末,小磁瓶盛贮,敷之吹之。
冰白散
治口舌糜烂及走马牙疳等证。
人中白(倍用之) 冰片(少许) 铜绿(用醋制者) 杏仁(二味等分)
上为极细末,敷患处。
代匙散
治喉。
月石 石膏(各一钱) 脑荷(五分) 胆矾(五分) 粉草(三分) 僵蚕(炒,五分) 冰片(一分) 皂角(炙烟尽,五分)
上为细末,用竹管频吹喉中。
三香散
治牙根肿痛。
丁香 川椒(取红,等分) 冰片(少许)
上为末,敷痛处。
固齿将军散
治牙痛牙伤,胃火糜肿。久之牢牙固齿。
锦纹大黄(炒,微黄) 杜仲(炒半黑,各十两) 青盐(四两)
上为末,每日清晨擦漱;火盛者咽之亦可。
熏疥方
朱砂 雄黄 银朱(各三分,同研) 大枫子 木鳖子(各三个)
上将大枫、木鳖先捣碎,乃入前三味拌匀,外以干艾铺卷成筒,约长二寸许足矣。凡熏时须将遍身疥痂悉行抓破,熏之始效。后五六日,复熏一筒,无不悉愈。
杖丹膏
猪板油(半斤) 黄占(二两) 轻粉(三钱) 水银(三钱) 冰片(三分)
先将水银、轻粉同研细,俟猪油熬熟去渣,先下黄占熔化,后入末药搅匀收贮,以水浸二三时,令出火毒,用竹纸摊贴,觉热即换。轻者即愈,重者不过旬日。
银珠烟
治头发生虱及诸疮之有虫者。
用银朱(四五分)揩擦厚纸上点着,置一干碗中,上用一湿碗露缝覆之,其烟皆着于湿碗之上,乃用指揩擦发中,覆以毡帽,则虮虱皆尽矣。此烟以枣肉和捻作饼或作丸,擦于猪、鸡熟肝之间,用贴诸疮癣之有虫者,及虫蚀肛门者,以绵裹枣肉纳肛门中一宿,无不神效。须留绵在外,以便出之。
雷火针
治风寒湿毒之气留滞经络而为痛为肿不能散者。
五月五日取东引桃枝去皮,两头削如鸡子尖样,长一二寸许。针时以针向灯上点着,随用纸三五层,或布亦可,贴盖患处,将热针按于纸上,随即念咒三遍,病深者再燃再刺之立愈。咒曰:天火地火三昧真火,针天天开,针地地裂,针鬼鬼灭,针人人得长生,百病消除,万物消灭。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又雷火针新方,乃以药为针者,其法更妙。
白芷 独活 川芎 细辛 牙皂 穿山甲(炮,倍用) 丁香 枳壳 松香 雄黄 乳香 没药 杜仲 桂枝(各一钱) 硫黄(二钱) 麝香(不拘) 熟艾(二三两)
上捣为粗末和匀,取艾铺底掺药于上,用上好皮纸卷筒。先须用线绊约两头,防其伸长,然后加纸再捍,务令极实,粗如鸡子尖样,是其度也。乃用鸡子清刷外层卷而裹之,阴干,用法如前。
疥癣光
治疥疮,擦上即愈。癣疮亦妙。
松香(一钱) 水银 硫黄 枯矾(各二钱) 樟脑(二钱或一钱) 麻油
上先将松香、水银加麻油少许,研如糊,后入三味,如膏擦之,神效。
鹅掌风四方
猪胰(一具,去油,勿经水) 花椒(二钱)
上用好酒温热,将二味同浸二三日,取胰不时擦手,微火烘之自愈。又方,用白砒三钱,打如豆粒,以麻油一两熬砒至黑,去砒,用油擦手,微烘之,不过二三次即愈。又方,用葱五六根捶破,再用花椒一把同入磁瓦罐中,入醋一碗,后以滚汤冲入,熏洗数次即愈。又方,用榖树叶煎汤温洗,以火烘干,随用柏桕油擦之,再以火烘干。少顷又洗又烘,如此日行三次,不过三五日即愈。
秘传水银膏
擦治杨梅风毒,烂溃危恶,多年不愈等证神验方。
黄柏 黄连(各一钱) 川大黄(五分,三味研末) 雄黄 胆矾 青黛 儿茶 铜青(各三分) 轻粉 枯矾(各四分) 大枫子(去油,取净霜五分,黑者勿用) 珍珠(一分半,生用) 冰片(一分半,二味另研末) 人言(人壮者七厘,弱者半分,中者六厘)
上十四味,为极细末,分作三分,每分约一钱八分。用番打麻另为末,若疮重而壮能食者,每分用五分;人弱不起者,每分用三分;中者四分,入前药研匀。水银,人健者,每分用一两,或八九钱;中者或五六钱;卧床不起而极弱者,只可用三钱,决不可再多矣。上先将麻、汞并前药各一分俱入盏内,再入真芝麻油少许,用手指研开,务使汞、药混为一家,渐次增油久研,以不见汞星为度,大约如稀糊可矣。一擦法,用此药擦手足四腕动脉处,每药一分,务分擦三日,每日早晚各擦一次,每次以六七百数为度,擦完用布包之。擦药时,凡周身略破伤处,俱用无麝膏药贴之,膏药须厚摊,每二日一换,换时不可经风,常须避帐幔中。冬月须用厚被暖炕,他时亦须常暖。南方则多用被褥盖垫可也。擦至七日,毒必从齿缝中发出,口吐臭涎。若口齿破烂出血,但用甘草、蜂房煎汤,候冷漱解,不可咽下。轻者只以花椒汤漱之亦可。擦处必皮破,不可畏疼痛而少擦也。忌盐十余日,多更好;并鱼腥、生冷、动气、发风等物一个月。尤忌房事。外如牛肉、烧酒、团鱼之类,须忌二三年。惟荞麦面、羊肉,则终身忌之。大麻风亦可用。
二十四味败毒散(随前水银膏)
当归 川芎 生地 熟地 芍药 牛膝 防风 荆芥 白芷 防己 忍冬 桔梗 羌活 独活 白鲜皮 薏仁 连翘 木通 陈皮 粉草 黄柏 知母 栀子 黄连
上每帖加土茯苓,干者四两,鲜者须半斤。用水六碗,煎二碗,分三次,每日早晚各服一碗。上方后四味,随其人之阴阳寒热酌而用之。
臁疮隔纸膏
黄占(五两) 飞丹 铅粉(各四两) 轻粉 乳香 没药(各二钱) 冰片(二分) 麻油(春夏二两,秋冬三两)
上先将占油煎五六沸,下乳、没;再二三沸下轻粉;随下丹粉。槐柳枝搅十余沸,取起冷定后,下冰片搅匀,瓶盛浸一宿出火毒。先以苦茶洗疮净,将膏用薄油纸刺孔厚摊,间日翻背面贴之,三日一换,三贴即可愈。
收疮散
治湿烂诸疮,肉平不敛,及诸疮毒内肉既平而口有不收者,宜用此最妙。
滑石(飞,一两) 赤石脂(飞,五钱) 粉草(三钱)
上为末,干掺,或用麻油调敷。或加枯矾一钱,痒者极宜。若痒甚者必有虫,先用水银三四钱,同松香二钱研匀,后拌前药和匀敷之。
陈修园曰:自二辛煎至此,多俗传之验方,有效有不效者,寒热虚实之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