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
即晚米也。味甘、苦,性平,无毒。生不益脾胃,熟,佳。
主益气,解烦,止泻,断痢,长肌肉,补中益肠胃,安和五脏。不可合苍耳食,令人卒心痛,或成走注;合马肉食,发痼疾。
稻米
即糯米。性体多粘,可作酒。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益气,能行荣卫中血。米食不可与酒共食,醉难醒;妊娠与杂肉同食,不利子;久食人身软,四肢不收,昏多睡,发风动气,痈疽疮痛,拥诸经络气。解芫青毒。
陈仓米
军仓中陈赤者,用以酿醋为妙。味咸、酸,性温,无毒。
主下气,除烦渴,调胃,止泻痢,涩肠,补中益气。和马肉食发痼疾。和苍耳食卒心痛。
黍米
即丹黍也。浙人呼为红莲米。江南种皆白色。间有红色者,名赤虾米。
味苦,性温,无毒。又有六十日熟,喜动气。
主咳逆霍乱,除烦渴,下气止泻。不可合蜜、饴糖、葵食,生痼疾。
稷米
苗似芦,北人名为乌米,南人名除,为五谷之长。
味甘,性冷,无毒。发三十六种冷气病,不可多食。发痼疾,以黍米酿酒解之。久食令人烦。不可同川附子食。解苦瓠毒。
主益气,补不足,治热,压丹石毒。
粟米
即籼粟也。
味咸,性寒,无毒。陈者味苦,解小麦毒。
主养肾,去脾胃中热,益气,解虚热,利大小便。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煮粥性暖。
秫米
即糯粟也。
味甘,微寒,性平,无毒。不可常食。
主止寒热,利大小肠,杀疮疥。动风气,迷闷人,细嚼以涂漆疮及犬咬冻疮。
青粱米
其谷穗有毛粒,青粱皆粟米也。
味甘,性寒,无毒。
主胃瘅热中,止泻痢,利小便,益气补中。煮汁饮之,能解消渴。
白粱米
穗大毛谷粗,扁长,不似粟圆也。米白,炊饭食之香美。
主除胸膈中虚热,益气止吐。
黄粱米
穗大毛长,谷米俱粗。
味甘,性平,无毒。
主益气和中,止泻痢,去当风卧湿,遇冷所中等病,作饮食之。
荞麦
即乌麦也。
味甘,性寒,无毒。烧穰灰淋洗六畜疮。
主实肠胃,益气力,久食动风,令人头眩。和猪肉食之,患热风,脱人眉须。虽动诸病,犹挫丹石,能炼五脏滓秽,续精神。蒸使气馏,于烈日中曝,令口开,使舂取仁,作饭尤佳;取粉醋调,能治小儿丹毒赤肿。
大麦
粒长皮厚。
味咸,性温,无毒。爆食之,令人脾弱。
主消渴烦热,益气调中,补虚,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熟则补益,生则损人。
麦糵
用大麦谷水渍,候芽生,急曝令干,可作饧、饴糖用。
主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下气开胃。
小麦
味甘,性微寒,无毒。心之谷。受四时中和之气,兼有寒温。皮凉、肉热。作面,惟第三磨者凉。
主除热,止燥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以陈者惯熟,能敛汗。麦,河北人正月种,形与大麦相似。即露仁麦,甘、寒。
面
味甘,性温,无毒。奎壅热动风气。生食颇利大肠,损脾胃。生嚼成筋,可以粘禽。冷水调面浆,服之止鼻衄。
主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补不足。作曲,温,能消谷。
麦麸
即磨麦之皮。味甘,性寒,无毒。今人用以罨麸豉。
主泻痢,调中去热,以麦皮洗成白炙,性味与面同,皆难化。
罂子粟
花有红白,实为罂子米,极细。一名御米。作粥极佳。
味甘,平,无毒。
主丹石发动,不下食,逐邪热反胃,治痢疾。
白油麻
人呼为脂麻。
味甘,大寒,无毒。生则寒,熟则热。取汁为麻饮。生嚼傅小儿头上诸疮。
主虚劳,滑肠胃,行风气,通血脉,去头浮风,润肌。
麻油
性冷,无毒。常食用者发冷疾及脏滑。有汗、齿疾,忌食。
主滑骨髓,困脾,下三焦热气,通大小肠,治蛔心痛,傅一切疮疥癣,杀一切虫,治饮食物。须逐日熬熟用,经宿则动气。沐发去风。陈者煎膏,生肌长肉,止痛,消痈肿。
扁豆
白者温,名扁豆;黑者冷,名鹊豆。
味甘,性温,无毒。患气人及有寒热不可食。扁豆有黑、白、鹊三等。
主和中下气、女子带,解一切草毒,生嚼及煎汤服。叶:傅蛇虫咬。吐痢后转筋,生捣叶一把,取汁饮之。
大黑豆
味甘,性平,无毒。煮汁,解鬼毒、乌头、丹石诸药毒,温毒,水肿。炒熟,热;作豉,冷;合酱则平。牛食温,马食冷。炒熟,小儿勿食,生拥气。熟豆与猪肉同食,令人闷。一体中,用之数遍。
主涂痈肿,止痛,逐水胀,除胃中热瘅淋露,下瘀血,散结热。
穞豆
音吕。黑豆中最细者。
味甘,性温,无毒。堪作酱、豉。
主贼风湿痹,妇人产后冷血。炒焦投酒中,名豆淋酒,能舒筋。
大豆卷
即黄豆为糵,其芽出,曝干。令产妇药中用之。
味甘,性平,无毒。
主湿痹筋挛膝痛,胃气结积,益气止毒。
白豆
味甘,性平,无毒。豆叶:利五脏,下气。嫩者可作菜食。
主补五脏,益中,助十二经脉,调中,暖肠胃,杀鬼气。
青豆
味甘,性寒,无毒。不可与鲤鱼鲊同食。
主热中消渴,止痢下胀满。产妇无乳,煮三、五升,服之即下。
绿豆
圆小绿者佳,官绿、油绿,治疗则一。
味甘,性寒,无毒。
主丹毒,烦热,风疹,和五脏,行十二经络,治消渴,去浮风,消肿下气,压诸热,解食毒物。
绿豆粉
取豆浸,磨,滤过,澄清,垽干为粉。
味甘,性冷,无毒。
主益气,除热毒,发背痈疽,疮疖及汤火疮。解酒食毒。不可近杏仁粉,烂不能索。
赤小豆
豆小色红,如胭脂者。
味甘、酸,性平,无毒。解小麦毒。
主下水,排痈肿脓血,止泻,利小便,去胀满,除消渴。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用赤豆一斗,煮令烂,取汁三、五升,服之则愈。久食令人枯燥;合鱼鲊食,令人消渴。
豌豆
一名蚕豆。隔年种,初夏熟。
味甘,性平,无毒。能发气病。
主调顺荣卫,益中平气。可作酱用。
豆腐
味甘,性寒,有毒。能发肾气、疮疥、头风,杏仁可解。
火麻子
绩麻子也。取汁为麻腐及为麻子粥。
味甘,平,无毒。
主补中益气,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产后余疾,大肠风热结涩。补虚劳,下乳,催生,疏风顺气。多食损血,滑精气。
葛粉
即葛根捣洗,澄清成粉。
味甘,大寒,无毒。能解鸩毒。
主压丹石,去烦热,利大小便,小儿壮热、呕吐、惊痫,糜饮下。饥年取此粉以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