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治诸病门

神仙太乙紫金丹(一名紫金锭,一名万病解毒丹,一名玉枢丹):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通治百病。此药真能起死回生,尝制十数万锭,济人奇效不可尽述。凡居家出入、兴大工、动大兵及闽广云贵仕宦行兵,尤不可无之。

山慈菇(南北处处有之。俗名金灯笼。叶似韭花,似灯笼,色白,土有黑点,结子三棱,二月开花,三月结子,四月初苗枯,即挖地得之,迟则苗腐烂难寻矣。与有毒老鸦蒜极相类,但蒜无毛,慈姑上有毛包裹。宜掰去皮,洗极净,焙。三两。) 川文蛤(一名五倍子,搥破,洗刮倍净,焙干。二两。) 麝香(拣尽血、毛、皮壳,细研净。三钱。) 千金子(一名续随子,去壳,拣色极白者,用纸包裹,换纸研数十次,去尽油,以色白再研,纸无油、成霜为度。一两。) 红芽大戟(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去芦根,洗极净,焙干。一两半。北方绵大戟色白者,太峻利,反能伤人,弱人服有吐血者,愼之愼之!)

上制法,宜端午、七夕、重阳或天月德、黄道上吉日,修合量药多寡。预期数日前,主人及医生俱斋戒、沐浴,易瀚濯及新洁衣巾履袜,于僻静净室,焚香,将前五味各为极细末,设盥洗盆,出入必净手、熏香,各用新洁器盛,纸盖。至期夙兴,主人率医生焚香,陈设药品,拜祷天地毕,用数盆,各逐盆配合分两,搅和数百次,极匀,仍重罗两遍,依方用糯米浓饮调和于木臼内,杵数千下,极光润为度。每锭一钱,每服一锭,病势重者连服。通利一两行无妨,用温粥补。住要在斋,心至诚,极其洁净,如法修制。毋令丧服、体气不具足人、妇人、鸡犬见之。

治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恶菌、河豚吃死、牛马驼骡等诸毒,并用凉水磨服。南方蛊毒、瘴疠伤人,才觉意思不快,即磨服一锭,或吐,或利,随手便愈。

痈疽、发背、对口天蛇头、无名疔肿、杨梅等一切恶疮、诸风隐疹、赤肿未破时及痔疮,并用无灰淡酒磨服,及用凉水调涂疮上,日夜各数次,觉痒立消。已溃出脓血者,亦减分数。

阴阳二毒、伤寒、心闷、狂言乱语、脑膈壅滞、邪毒未发及瘟疫,及喉闭缠喉风,冷水薄荷一小叶研下。

心气痛并诸气用淡酒,或淡姜汤磨服。

赤白痢疾、泄泻、肚腹急痛、霍乱、绞肠痧等症及诸痰症,并用薄荷汤磨服。

男子、妇人急中颠邪,喝叫乱走;鬼交、鬼胎、鬼气,狂乱失心;羊儿猪颠等风;中风、中气,口眼歪斜、牙关紧急、语言謇涩、筋脉挛缩、骨节风肿、手脚腰腿周身疼痛、行步艰辛,诸风诸痫,并用暖无灰酒下。

自缢、溺水死,心头暖者;惊死、鬼迷死,未隔宿者,冷水磨灌下。

毒蛇风犬一应恶虫伤,冷水磨涂伤处,另用淡酒磨服。

久近疟疾,临发时,东流水煎桃柳枝汤磨下。

小儿急慢惊风、五疳、五痢、脾病、黄肿、瘾疹、疮瘤、牙关紧急,并用蜜水、薄荷小叶同磨下及搽量儿大小一圆,作二三服。

牙痛,酒磨涂,及含药少许,良久吞下。

汤火伤,流水磨涂伤处。

打扑伤损,炒松节无灰酒下。

年深日近头疼,太阳疼,用酒入薄荷研烂,磨,纸花贴太阳穴上。

诸蛊肿胀,大麦芽煎汤下。

妇人女子经水不通,红花煎汤下。

有孕妇人不可服。

一家患传尸劳,兄弟五人已死者三,方士令服此药,遂各进一锭,一下恶物如浓状,一下死虫如蛾形,俱获生。其人遂以此药广济尸证,无不验者。

一女子久患劳瘵,为尸虫所噬,磨一锭服之,一时吐下小虫十余条。后服苏合香丸,半月遂如常。药品虽不言补,羸瘦人服之并效,诚济世卫身之宝也。每料费银不过二钱,可救数十人。内用山慈菇、千金子皆有子可种,仁人君子合以济人,阴功不小。

一牛马六畜中毒,亦以此药救之。

一方加雄黄,明透如石榴子者,三钱。历试,治诸疮极效。

金丝万应膏:治一切疯气、寒湿、手足拘挛、骨节酸疼、男子痞积、女人血瘕及腰疼胁疼诸般疼痛,结核、转筋、顽癣顽疮积年不愈,肿毒初发、杨梅肿块未破者,俱贴患处;肚腹疼痛、泻痢、疟疾,俱贴脐上,痢白而寒者尤效;咳嗽、哮喘、受寒恶心、脑膈胀闷,妇人男子面色痿黄、脾胃等症及心疼,俱贴前心;负重伤力,浑身拘痛者,贴后心与腰眼;诸疝、小肠气等症,贴脐下,治无不效。

木香 川芎 牛膝 生地黄 细辛 白芷 秦艽 当归尾 枳壳 独活 防风 大风子 羌活 黄芩 南星 蓖麻子 半夏 苍术 贝母 赤芍药 杏仁 白蔹 两头尖 艾叶 连翘 川乌 甘草节 肉桂 良姜 续断 威灵仙 荆芥 藁本 丁香 金银花 丁皮 藿香 红花 青风藤 乌药 苏木 玄参 白鲜皮 僵蚕 草乌 桃仁 五加皮 山栀 牙皂 苦参 川山甲 茅香 五倍子 降真节 骨碎补 苍耳头 蝉蜕 蜂房 鳖甲 全蝎 麻黄 白及(以上各一两) 大黄(二两) 蜈蚣(二十一条) 蛇蜕(三条) 桃柳榆槐桑楝楮(七色树枝各三七二十一寸)

上切为粗片,用真麻油一十二斤,浸药在内,夏浸三宿,春五宿,秋七宿,冬十宿,方煎,以药枯、油黑为度,用麻布一片滤去滓,贮瓷器内,另以片子、松香不拘多少,先下净锅镕化,后方加药油。量香二斤,用油四两。试水软硬,仍滤入水缸中,令人抽扯,色如黄金,即成膏矣。每制一料,计膏七十斤,约用银八九钱。量摊中大膏药一万有余,可济人五千之数。所费者少,所济者众,富者固不俟言,少有力之家亦可制此,贫者又可以资身,诚妙方也。此膏尝施数万人,无一不效,盖不止于百试百验耳。

比天膏

片脑 牛黄 乳香 没药 龙骨 血竭 赤石脂 麝香 轻粉 麻黄 川芎 白芷 薄荷 草乌 全蝎(各一两) 连翘 防风 黄芩 黄连 大黄 知母 贝母 当归 苍术 羌活 栀子仁 桔梗 柴胡 荆芥 五倍子 海螵蛸 白及 川山甲 木鳖子 大风子 椿枝 桑枝 槐枝 乱发(以上各三两) 蛇蜕(三条) 柳枝(长一尺,七条)

上片脑、麝香、牛黄、乳香、没药、龙骨、血竭、赤石脂、轻粉另研细末,其余诸药俱切碎,用油浸一宿,外用密陀僧二斤研细,每药一料,用麻油三斤,以浸过为度,文武火煎药,枯发焦无踪影退火,待冷去滓复入火,以密陀僧四五钱,时时入内,用柳枝不住手搅,令冷水一碗,滴药成珠不散,方下乳香、五味搅匀,退火,待温,方下片脑、麝香、牛黄三味,搅匀,入磁罐内收,过一七方可用。如贴身疼痛及半身不遂、风湿等疾,取生姜捣汁,炒热擦患处二三十遍,火烘膏药贴上,如觉痒则揭起少顷,再烘贴上。此药治疾无不效者。如贴噎隔、气蛊,加狗肾三钱,若无牛黄、狗肾,加天鹅油三钱代之。

牛黄清心丸

羚羊角(末。一两) 白茯苓(去皮。一两二钱半) 防风(去苗。一两半) 阿胶(炒。一两七钱半) 牛黄(研。一两二钱) 犀角(末。二两) 龙脑(研。一两) 白芍药(一两半) 甘草(剉,炒。五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大枣(一百个。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神曲(研。二两半) 白蔹(七钱半) 肉桂(去皮。一两七钱半) 人参(去芦。二两半) 芎(一两二钱半) 干姜(炮。七钱半) 白术(一两半) 麝香(研。一两) 雄黄(研,飞。八钱) 金箔(一千二百箔。内四百箔为衣) 柴胡(去苗。一两二钱半) 干山药(七两) 桔梗(一两二钱半)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一两二钱半。别研) 大豆黄卷(一两七钱半) 蒲黄(二两半炒) 当归(去苗。一两半)

上除枣、杏仁、金箔、犀角末,及牛黄、麝香、雄黄、龙脑四味别为末,入余药和匀,炼蜜枣膏为丸,每两作十丸,以金箔为衣。

专治男妇诸风:缓纵不随、言语蹇涩,痰涎壅盛、卒然晕倒,口眼相引、手足挛搐,脊背强直、口吐涎末;或心怔忡、健忘、颠狂痫病,言语错乱、神不在舍,或歌或哭、或痴或呆,忽如见神鬼;或惊悸恐怖、心神恍惚、梦寐不安;或积热吐血,骨蒸痨病,每用一丸,或用半丸,切开,去蜡皮,薄荷汤或滚白汤化下。及小儿五痫、天吊、急慢惊风、潮热发搐、头目仰视,或发痘疹、郁结不出、惊过昏迷,每一丸分作四次,亦依前薄荷汤下或滚白汤化下。

苏合香丸

犀角(二两。剉碎) 冰片(一两。另擂) 麝香(二两。另擂) 檀香(二两。剉碎) 木香(二两) 安息香(二两。酒浸) 沉香(二两。剉碎) 酥合油(一两) 朱砂(二两。另擂) 白术(二两) 荜茇(二两) 诃肉(二两) 乳香(一两) 丁香(二两) 香附米(二两)

上将各味剉成粗片,碾为细末,入冰片、麝香、安息香、酥合油同药,搅匀,炼蜜为丸,每丸秤过一钱,用蜡包裹。

遇仙丹:治邪热上攻;痰涎壅滞;翻胃吐食;十隔五噎;齁哈;酒积、虫疾、血积、气块诸般痞疾;疮热肿疼;或大小便不利;妇人女子面色痿黄、鬼产、癥瘕;食吞铜铁银物,悉皆治之。五更时用冷茶送下三钱,天明可看去后之物。此药有疾去疾,有虫去虫,不伤元气,亦不损伤脏腑,功效不能尽述。小儿减半,孕妇勿服。宝之宝之!

白牵牛头末(四两半。炒半生) 白槟榔(一两) 茵陈(五钱) 蓬术(五钱。醋煮) 三棱(五钱。醋煮) 牙皂(五钱。炙,去皮)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依前数服,行后,随以温粥啖之,忌食他物。

金花如圣散:治男子、妇女、小儿一切诸般病证。

苍术(六两。米泔水浸一宿,去皮) 川乌(四两。火煨) 草乌(四两。生用) 川芎(三两五钱) 细辛(二两五钱。净) 防风(二两五钱。去芦,生用)白芷(二两五钱) 白术(二两五钱) 蝎稍(五钱) 雄黄(五钱。净,研)

上十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或一钱半,量其人大小、轻重,加减用之。好酒送下,汗出为度。忌热物,半日得汗时,切忌不可见风。

金刀伤用小便洗,贴上药。

割伤、破伤风、牙关紧,好酒调服一钱,着被盖蒙头,约重车行五里地,汗出即愈。如无汗出,涎水亦好;若涎水、汗俱无,再服一服。

伤寒用药一钱,热酒服,汗出立效。

蝎螫用唾津调贴。

蛇虫伤用飞矾和药贴患处,酒服一钱。

妇人产后淋血不止,红花煎酒服一钱。

多年恶疮,刺去痂,水洗净,贴净药。

脑风,口噙药吹入鼻,或用生姜调贴两太阳穴。

诸般疮,或茶或薄荷汤服一钱出汗。

火烧疮,用凉水调贴。

咳嗽,用白桑皮汤服一钱,同酒送下。

多年疮,用小便洗,贴。

恶疮、疽、疖、鱼眼、红丝疔疮,调药,用鹅翅扫上患处。

偏正头风,用口噙药水吹入鼻内。

遍身疥癣、瘰疬、杖疮有血者,将水贴药,继服二钱温酒,不拘时候。

舌根疮、外臁疮及一切无名肿毒,新汲凉水调贴患处。

诸风倒地,不省人事,好酒调服一钱,被盖出汗立效。

骡马等畜揭鞍风,并诸药不效,抽身抱膝者,药五钱,酒半碗灌下,将毡盖出汗立效。此药加蕲州白花蛇一条,重七八钱,或三钱。

金枣丹

广木香(一两。为末) 哈芙蓉(五钱。为末) 肉豆蔲(一两,每个用面和包如弹子样。灰火炮,面熟为度,折出皮面,取出前裹,擂为末用) 枣肉(一斤。先于温水淘洗,蒸熟,去皮核取肉,和前三味合作一处,捣烂为丸,每丸以人大小用之)

瘴疟、冷气攻心,烧酒送下。

赤白痢疾、水泻,米汤送下。

咳嗽,噙化。

风虫牙,塞在患齿牙缝中即效。

梦遗精水,酒送下。

灸四花穴法:治诸般痨瘵等证。

先令患人平身立正,取一细绳,用蜡蜡之,勿令展缩,以绳于男左女右脚大拇指端比齐,循脚底下跚足引绳至脚跟,直上循脚肚,至曲膂中大横纹截断,又令患人解发,分开两边,要见头缝自囟门平分至脑后,乃平身正坐,将先比绳子一头于鼻端上按定,引绳向上循头缝至脑后,贴肉垂下,循当脊骨正中,绳头尽处以墨点记之。

妇人缠足,不遂生成之理,若以足不必及也,当于右肩颙穴点之。以绳头按其穴上,伸手引绳向下,至中指尖截断为法。定钧,起绳子向至鼻根,斜不至口角,断为法。令患人合口,将绳子按于口上,两头至吻,却钧,起绳之中心,至鼻柱根下如人样,使齐两吻截断,折取中心,墨记之。

将于先脊墨点处,以绳子上中心墨,正压脊骨墨点上,两头取平,勿令高下于绳子两头,以墨点记之。此是三穴也。

次二穴:令患人平身正坐,稍缩臂膊,取一蜡绳绕项至大顀骨上按住,向前双垂,与鸠尾尖齐。鸠尾是心蔽骨。无人心蔽骨者,从胸前岐骨下量取一寸,即是鸠尾也。即双截断就转绳头向项后,将绳当喉咙结骨上按住,以其绳夹项双垂,循脊骨上正中绳头尽之,以墨点记之,却令患人合口,以短绳口上横量如一字样,齐而两吻,截断如前,折中于脊骨上墨点处,横量如前,绳子两头尽处,以墨点记之,是四花横二穴也。

以上是第二次墨点穴,通前共四穴,同时灸各七壮至二七壮,至一百壮或百五十壮为妙,候火疮齐发时,方依后法灸二穴。

又次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短绳子,于第二次穴双绳头尽处,脊骨上墨点处,以短绳中墨点压脊骨上墨,上下直放务要正中,相停于上下绳头尽处,以墨圈记之。

以上第三次点穴,谓之四花灸。二次各一百壮,三次于六穴取火日灸之,惟用三月三日艾最佳。百日内慎饮食、房室、安心静处将息。若一月后仍觉未瘥,复于初灸穴上再灸方愈。

危病门

汉神医华佗,字元化,尝云:“人有危病,急如风雨。命医不及,须臾不救。观其横夭,实可哀怜。”予因暇日,选危病诸妙方以救横夭,详录于后。

中风不语痰厥

其证卒然晕倒,不省人事,不能语言。

惺松饮:治中风,急以真正苏合香丸调姜汁,灌醒后用:

白术 天麻 当归 川芎 薄荷 桂枝 南星 陈皮

上㕮咀,各等分,用水一钟半煎至七分。临服加竹沥一酒盏,调匀同服之。

又方:一时紧急,药未便,速用香油一盏,灌入喉中,仍用鹅毛探吐,痰涎立出,神效。

又方:名竹沥饮。用淡竹或苦竹或青水竹去枝叶,截作一尺余长,劈作二片,每用不拘多少,或五六十片,以新汲井水浸一宿,如用急只浸一二时,却以砖二片侧立,阁竹于砖上,砖内以热火烘竹青热,砖外以碗盛竹流下清水,以瓦瓶收贮,外以冷水浸瓶收用,或沉井底亦好。每用半钟与病者服之,或入煎药内服亦可。

又方:用肥皂角一个,猪油搽七次,火上焙七次。先搽后焙毕,碾为末,好酒一盏灌下,去痰为愈。

又方:急取盐汁温热,徐徐灌之,痰坠即苏。

霍乱吐泻

其证始因饮冷,或冒寒,或失饥,或大怒,或乘舟车,伤动胃气,令人上吐不止,因而下泻,吐泻并作,遂成霍乱。头旋眼晕,手脚转筋,四肢逆冷。用药迟缓,须臾不救。

吴茱萸 木瓜 食盐(各五钱)

上三味,同炒焦,用瓷罐盛水三升,煮令百沸,却入前药同煎至一二升以下。倾一盏,随病人意冷热服之,药入即苏。

又方:用枯白矾末,每服一钱,用百沸汤点服。

又方:用盐一撮、醋一盏同煎八分,温服。或盐梅,咸酸皆可煮服。

缠喉风喉闭

其证先两日胸膈气紧,出气短促,蓦然咽喉肿痛,手足厥冷,气闭不通,顷刻不治。

巴豆(七粒。三生四熟,生者去壳生研,熟者去壳,炒去油存性) 雄黄(皂子大,明者。研) 郁金(一个蝉肚者。研为末)

上三味,研。每服半字,茶调细呷。如口噤咽塞,用小竹管纳药吹喉中,须臾吐利即醒。

又方:用川升麻四两,剉碎,水四碗煎一碗,灌服。

又方:用皂角三锭搥碎,挪水一盏,灌服,或吐或不吐即安。

吐血下血

其证皆因内损,或因酒色劳损,或心肺脉破,血气妄行,血如涌泉,口鼻俱出,须臾不救。

侧柏叶(蒸干) 人参(焙干。各一两)

上二味为末,每服二钱,入飞罗面二钱,新水调和如稀糊服。

又方:用荆芥一握,烧过,盖在地上,出火毒,碾如粉。陈米饮调下三钱,不过二服。

又方:用釜底墨,研如粉。服三钱,米饮下,连进三服。

中砒霜毒

其证烦躁如狂,心腹搅痛,头旋,欲吐不吐,面口青黑,四肢逆冷,命在须臾。

用黑铅四两,磨水一碗,灌之。

又方:用青蓝两握,研,井水调一碗,灌之。

又方:用清油二升许灌服,其毒即解。

又方:掘地用水作浆浓,吃一二碗。土用黄色者佳。

尸厥

其证奄然死去,四肢逆冷,不省人事,腹中气出如雷鸣。

焰硝(五钱) 硫黄(二两)

上研如粉,作三服,每服用好旧酒一大盏煎,觉焰硝起,倾于盏内,盖着服,如人行五里又一服,不过三服即醒。兼灸百会穴四十九壮,脐下气海、丹田三百壮,身温止。

又方:用附子七钱,重炮热,去皮脐,为末,分作二服,用酒三盏煎一盏服。

又方:用生姜自然汁半盏,酒一盏同煎,令百沸,并灌二服,仍照前灸。

中恶鬼气

其证暮夜或登厕,或出郊野,或游冷室,或行人所不至之地,忽然眼见鬼物,鼻口吸着恶鬼气,蓦然倒地,四肢逆冷,两手握拳,鼻口出清血,性命逡巡,须臾不救。此证与尸厥同,但腹不鸣,心腹俱暖。凡中恶蓦然倒地,切勿移动其尸,即令亲戚众人围绕,打鼓烧火,或烧麝香、安息香、苏合香、樟木之类,直候醒记人事,方可移归。

脱阳

其证多因大吐大泻之后,四肢冷,元气不接,不省人事;或伤寒新瘥,误与妇人交,小腹紧痛,外肾紧缩,面黑气喘,冷汗自出,须臾不救。

先以葱白数茎,炒令热,熨脐下。次用:

附子(一枚,重一两。剉八片) 白术 干姜(各半两) 木香(二钱半)

上四味各研末,用水二碗,煎八分,碗放令冷,灌服,须臾又进一服,合滓并服。

又方:用桂皮二两,好酒二升,煎一升,分作二服,灌之。

又方:用葱白连须三七根,细剉,沙盆内研细,用酒五升煮至二升,分作二服,灌之,阳气即回。先用炒盐熨脐下气海,勿令气冷。

又方:用生姜二七片,依前法服。

鬼魇鬼打

其证初到客舍、馆驿、及无人居冷房,睡中觉鬼物魇打,但其人吃吃作声,便令人叫唤,如不醒,此乃鬼魇也,不救即死。

牛黄(一钱) 雄黄(一钱) 朱砂(半钱)

上研为末,和匀。每挑一钱床下烧,次挑一钱调酒灌之。

又方:用桃柳枝东边者,各折七寸,煎汤灌下。

又方:用灶心土搥碎末,服二钱,并水调灌,更挑半指甲许,吹入鼻中,更用艾灸人中穴,并灸两脚大拇指内离甲一韭叶,各灸七壮。

大神效活络丹

治风湿诸痹、肩臂腰膝筋骨疼痛;口眼斜、半身不遂;行步艰辛、筋脉拘挛。能清心明目,宽膈,宣通气血。年逾四十预服十数丸,至老不生风病。

白花蛇(二两。酒浸,焙干) 乌稍蛇(半两。酒浸,焙干)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一两。去土) 全蝎(一两半。去毒) 两头尖(二两。酒浸) 赤芍药(一两) 贯芎(二两) 防风(二两半) 葛根(一两半) 没药(一两。另研) 血竭(七钱半。另研) 朱砂(一两。另研) 乌犀屑(半两) 地龙(半两。去土) 甘草(二两。去皮,炙) 丁香(一两。去枝) 白僵蚕(一两。炒) 乳香(一两。研) 麝香(半两。研) 片脑(一钱半。另研) 官桂(二两。去粗皮) 草豆蔲(二两) 川羌活(二两) 虎胫骨(一两。酥炙) 玄参(一两) 牛黄(二钱半。另研) 天麻(二两) 威灵仙(一两半。酒浸) 藿香(二两。去土) 天竺黄(一两) 败龟板(一两。炙) 人参(一两) 安息香(一两) 青皮(一两) 白豆蔲(一两) 骨碎补(一两) 黄连(二两) 茯苓(一两) 黄芩(二两) 白术(一两) 熟地黄(二两) 松香脂(半两) 大黄(二两) 当归(一两半) 木香(二两) 沉香(二两) 金箔(为衣)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温酒茶清潄下,随证上下,食前后服。头风,擂茶下。

脑麝袪风丸

治左瘫右痪最妙。

白花蛇(头一个,带颈三寸。酒浸,炙) 乌稍蛇(连尾三个,长七寸。酒浸,炙) 川乌尖(七个。去黑皮) 附子底(四个。去黑皮) 南星(炮) 半夏(姜制) 白附子 防风 细辛 天麻 全蝎(去毒炒) 僵蚕(炒,去丝、嘴) 草乌(炮。各半两) 片脑(一分。研)

上为细末,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小续命汤下。

舒筋保安散

治左瘫右痪、筋脉拘挛、身体不遂;脚腿少力、干湿脚气;及湿滞经络、走注疼痛,久不能去,用此宣通愈。

木瓜(五两) 萆薢 五灵脂 牛膝(酒浸) 续断 白僵蚕(炒) 松节 白芍药 乌药(去木) 天麻 威灵仙 黄芪 当归 防风 虎骨(酒浸。各一两)

上用无灰酒一斗,浸上药三七日,紧封扎坛口,待日数足,取药焙干,捣为细末。每服二钱,用药酒半盏调下。如酒尽,用米汤调下。

又方:金毛狗脊一两,却将乳香、白胶香各一两,同研入干药末内。

安魂琥珀丹

治中风、左瘫右痪、口眼斜、心神不宁。

天麻 川芎 防风 细辛 白芷 羌活 川乌(炮,去皮脐) 荆芥穗 僵蚕(各一两) 薄荷叶(三两) 全蝎粉 甘草 藿香 朱砂(细研,水飞。各半两) 麝香 珍珠 琥珀(各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空心,茶清或酒送下一丸。若蛇伤、狗咬、破伤风、牙关紧急,先用一丸擦牙,后用茶清调下一丸。如小儿初觉出痘疹,即用茶清调一丸与服,大能安魂定魄,及疏风顺气。

大辰砂丸

清头目,化痰涎。及感冒风寒声重、头目昏眩、项背拘急、皮肤瘙痒,并皆治之。

天麻(去苗。一两) 防风(去芦。二两) 细辛(去苗叶土。半两) 薄荷叶(半两) 川芎(一两) 甘草(炙。一两) 吴白芷(一两) 朱砂(一两。为衣)

上七味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食后生姜汤下,茶清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