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嗣门

总论

尽万物而观之,山无不草木,地无不黍稷,人无不生育,要之得其养耳。得其养,则硗者肥,瘠者以沃。草木何惧乎不蕃?黍稷何惧乎不秀?夫人亦由是也。苟形质强壮而嗜欲无节,久之不免虚衰。赋禀怯薄而摄养有道,终焉亦能完实。不特少健而老衰,早壮而晚惫,滋培保护之间,固可以挽秋冬而复春夏也。昔者名医罗天益云:“戊午春,桃李始华,雨雪厚寸。一园叟令举家击树堕雪,焚草于下。是年,他果萧然而此园大熟。”然则天地之气尚可以力转移,于人之身岂无所用其术哉?桥乃不惭愚昧,积以平日所闻缙绅方士之说,质诸古今名家论议,著为《调理精血》、《直指真源》、《男女服药》三论,阴阳虚实四图,合用方法三十五道,附录经验秘方,号曰《广嗣要语》。精切晓明,纤芥弗隐。信此以行,将见天下无不父之男,无不可母之女,而螽斯之应,比屋皆然矣。

调理精血论

求嗣之要,在乎男精女血充满而无病也。苟或病焉,必资明医而证调之。夫精者,血也,水也,阴也,盖以有形言之也。有形而能射者,则又为气、为火、为阳所使然也。论曰:孤阳不生,独阴不成。无阴则阳无所附,无阳则阴无所依。是精兼气血、兼水火、兼阴阳,总属肾与命门二脉,以沉静为平。若见命门脉微细或绝,阳事痿弱,是为阳虚,法当补阳;若见命门脉洪大鼓击,阳事坚举,是为相火妄动,法当滋阴制火,启玄子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正此谓也;若见肾脉洪大,或数遗精、尿血,是为阴虚,法当补阴;若见肾脉虚微太甚,别无相火为病,法当阴阳双补之。夫经者,血也,水也,阴也,假火色而为赤也。兼气而行,依阳以运,亦若精之兼气血,兼水火,兼阴阳者也。其候以一月为期,上应月之盈缺故名。月水应其期则平,失其期则病。先期者,血热也;过期者,血虚也;过期而色淡者,有痰也,或曰虚也;经行而成块者,血之凝也,或曰风冷乘之也;将行而作疼者,气之滞也;行后而疼者,气血俱虚也;经水紫黑色者,气血俱热也。虽然,又当察其时之寒暄、脉之迟数、证之冷热,平而调之,以复常候,不可一途而取。夫男女精血既充,别无他疾,惟守投虚之法,是为知要。

直指真源论

结胎者,男女精血也。男属阳而象乾,乾道资始;女属阴而象坤,坤道资生。阳主动,故能施与;阴主静,故能承受。夫动静相参,阴阳相会,必有其时,乃成胎孕。凡经尽一日至三日,新血未盛,精胜其血,血开裹精,精入为骨,男胎成矣。四日至六日,新血渐长,血胜其精,精开裹血,血入居本,女胎成矣。六日至十日,鲜有成者,纵成亦皆女胎。欲求子者,全在经尽三日以里交合,如俯首拾芥,万举万当。斯时,男女无暴怒,毋醉饱,毋食炙煿辛热,毋用他术赞益,阴阳和平,精血调畅,交而必孕,孕而必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至真切要,在此数语。受娠之后,宜令镇静,血气安和则胎孕长养。又须内远七情,外薄五味,大冷大热之物皆在所禁。苟无胎痛、胎动、漏血、泻痢及风寒外邪,不可轻易服药,亦不得交合。阴阳触动欲火,未产则胎动不常,既产则胎毒不已。降生之后,摄养一如胎前。盖母食热则乳热,母食寒则乳寒,母食膏梁爨烈之物则乳毒,有是数者,子受其害矣。求嗣之道诚不出此,然源头一节尤当研究。男子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子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二气完实。或精未通而御女,经始至而近男,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根本。既薄枝叶,必衰嗣续,岂能蕃衍?先儒尝言:“寡欲则有子。盖寡欲则不妄交合,积气储精,待时而动,故能有子。”愚谓不止此为寡欲,凡心有所动即是欲。心主血而藏神,属手少阴;肾主精而藏志,属足少阴。心神外驰则肾志内乱,其于交会之际,殊无静一清宁之气,所泄之物同归腐浊而已,安能发育长养于其间哉?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夫能精一道心,俾常为一身之主,则邪思妄念自尔退,听欲寡而神益完,不惟多子,抑亦多寿。盖养生尤贵于寡欲故也。

男女服药论

男子以阳用事,从乎火而主动,动则诸阳生;女子以阴用事,从乎水而主静,静则众阴集。故治男子无过温热,以助其阳;治女子无过寒凉,以益其阴。古人黄柏、知母之药每用于男子,而干姜、艾叶之剂恒施于妇人。男女阴阳自然之体,固有不得而同者。至于七情内伤,六淫外侵,发为诸病。治热以寒,制寒以热,随症推移,安能执此?但男女嗣续稍迟,虽无疾病,当加调护。男子阳动之体,惟虑合而易失,未获中其肯綮;女人阴静之质,多苦交而弗孕,不能遂其生成。由是培养之术若不可废。在男子则用思仙丹收固真阴,以为持久之计;在女子则用启荣丸鼓作微阳,以为发育之基。窃观古今种子诸方,不偏于寒,即偏于热。务张其功以矜世,不析其理以示人,往往服之反致求全之毁。故述二方,以为世之求嗣者助焉。

实阳能入虚阴之图 成胎

实阳能入虚阴,谓男子阳精充实,适值女人经后,血海虚静,子宫正开,与之交合,是谓投虚,一举而成胎矣。

经尽一日交会者成男;二日者成女;三日成男;四日成女;五日成男;六日成女;取奇阳偶阴之义。过六日无用矣。

大抵前三日新血未盛,精胜其血,血开裹精,必成男胎。后三日新血渐长,血胜其精,精开裹血,多成女胎。

交合得夜半后生气时,有子皆男而寿。

实阴不能受阳之图 妄施

实阴不能受阳,谓女人经尽六日之后,新血方盛,血海充满,若与交合,以实投实,多不成胎。

又有妇人素禀怯弱,虽经后旬日,血海未满,亦复成胎,然皆女子,亦血胜其精故也。

微阳不能射阴之图 治男

微阳不能射阴,谓男子阳精微薄,虽遇女人血海虚静之日,流而不射,多不成胎。盖因平时嗜欲不节,施泄太多所致。法当补益精元,兼用工夫存养,无令妄动。候阳精充实,方授投虚之法,一举而成矣。

两尺脉大或数,小便常赤,未交易兴,既交易泄,或自遗梦遗,真精不固,治在补阴。

两尺脉微或迟,小便常清,阳事不举,勉力入房,未竟先痿,或所泄清冷微薄,治在补阳。

弱阴不能摄阳之图 治女

弱阴不能摄阳,谓女人阴血衰弱,虽投真阳强盛之精,不能摄入子宫,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或因病后、产后、经后,将理失宜,劳动过节,亏损阴血所致。治宜调经养血。

调元

阳虚,右尺命门脉微细,阳痿,精清。还少丹;巨胜子丸。

阴虚,左尺肾脉洪大或数,遗精、尿血、淋涩等症。丹溪大补阴丸;补阴丸;加味虎潜丸。

相火妄动,阳事数举,右尺命门脉洪大,此为水不胜火,与阴虚同治,法补阴则火自降也。

阴阳俱虚,两尺脉微弱无力,真精清薄。八味丸;补天丸。

调经

先期者,血热。四物加芩连之类。

过期者,血虚。四物加参芪、白术、陈皮之类。

过期而色淡者,有痰。二陈加芎归之类。

经水紫黑色及有块者,血热。四物加芩、连、香附之类。

若见肾肝脉迟微,小腹冷痛者,属寒。四物加炒干姜之类。

将行而作疼者,血实气滞。四物加醋炒莪术、玄胡索、木香,挟热加黄连、柴胡、或四物加桃仁、红花、香附之类。

行后而作疼者,气血俱虚。八物汤。

经行不止,四物加阿胶、地榆、荆芥穗之类。

安胎

胎痛乃血少,四物加童便、制香附共为末,紫苏汤下。

有所激触而痛者,芎归汤探之。

胎动属火,四物加条芩之类。

胎动不安及下血,《集验方》秦艽汤。

胎动下血,或因房室不节有所触动,四物加胶、艾、条芩、白术之类。

妊娠恶阻,肥人有痰,瘦人有热,胃气不安,人参橘皮汤;保生汤;《集验》青竹茹汤。

怀胎不问几个月日,但觉胎气不安,腰腹微痛,饮食不美,安治饮。

便产

妊娠七八个月,恐胎气展大难产,宜服束胎丸。

妊娠八九个月,肥厚膏梁之人,胎气拥隘,宜服枳壳散,间二三日一服,或达生散、救生散。临月,用神寝丸、三合济生汤。

难产用催生丹、遇仙丹、如圣膏、猪肝蜜酒法。

胎衣不下,或血干,或血冷凝涩,当用夺命丹、牛膝汤,或前方如圣膏。一方用红花一两,酒煮浓汁服之。一法令产妇自卸发尾在口,呕哕即下。

交会宜忌日

宜旺相日:春甲乙寅卯,夏丙丁巳午,秋庚辛申酉,冬壬癸亥子。

忌弦望晦朔、大风大雨、虹霓雷电、云雾昏暝、日月薄蚀、三光之下,及春秋冬丙丁日。

转女为男法

受妊之后,用弓弦一条,绛囊盛,带妇人左臂近肩,垂系腰下,满百日去之。

雄黄一两,绛囊盛,带左边。

斧一把,置产妇床头,仍置刅床下,勿令人知。鸡抱卵时,置斧窠下,皆雄鸡也。

以上数法用其一可矣。

附方

秘传金锁思仙丹

治男子嗜欲过多,精气不固。涩以去脱之剂也。

莲花蕊(一十两。暖,无毒,镇心。忌地黄蒜) 石莲子(一十两。味甘平温,无毒。经秋正黑沉水者是也。本功益气、安心、止渴。治腰痛泄精,入药去内青薏,取净粉) 鸡头实(一十两。味甘平无毒。益精气,强志。取其实并中子捣烂,曝干,再捣筛,取净粉)

上以金樱子三斤,取霜后半黄者,木臼中转杵却刺勿损,擘为两片,去子,水淘净,烂捣入大锅,以水煎不绝火,约水耗半取出,滤过重煎如稀饧。市肆干者倍之,用水浸软,去子,煎令如法。入前药末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一月见效。即不走泄,候女人月信住,取车前子一合水煎,空心服之,一交即孕。依法服至多日,精神完固,能成地仙。平时忌葵菜、车前子。

按《本草》:金樱子,味酸涩平,无毒。疗脾泄,涩精气。精气滑脱者服之自固。或言其性涩,乃因无是病而用是药,且无配制而作煎单服者吁?涩可去脱,十剂之一法,良工不能更其道也。夫鸡头实,味甘平,无毒。补中益精。石莲子,味甘寒,无毒。安心神,养气力,治泄精。莲花蕊,暖,无毒。镇心,益颜色。服饵家取鸡头实熬金樱煎和丸,补下益人,名水陆丹。仙方取鸡头实并莲实合饵,食之能驻年。昔人得其一二,功效若此。思仙合众妙而有之,信可尚矣。

玉钥启荣丸

治女子无他疾,经事调匀,容颜不损,但久无胎孕。先师云:妇人者,众阴之所集,常与温居。今失所养,则子宫有阴无阳,不能生发。用此丸平调气血,鼓作微阳,生育之要药也。

人参 白术 甘草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没药 藁本 牡丹皮 赤石脂 玄胡索 白芷 白薇(以上各一两。除石脂、没药另研外,其余用醇酒浸三日,焙,晒干,为细末,足一十五两) 香附子(去皮毛,水醋浸三日,炒干,为细末。一十五两)

上药一十六味,重罗极细,炼蜜丸梧桐子大,瓷器中封固。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或白汤送下,以干物压之。待月事调匀,受娠为度。

还少丹

治右尺命门脉微细,阳事痿弱,精气不足,阳虚之证(方见补养门)。

巨胜子丸

治右尺命门脉虚微欲脱,阳痿不举,阳脱之证。

熟地黄(四两) 生地黄 何首乌 川牛膝(酒洗) 天门冬(去心) 枸杞子 苁蓉 菟丝子 巨胜子 白茯苓 柏子仁 天雄(炮) 酸枣仁 破故纸(炒) 巴戟(去心) 北五味 覆盆子 干山药 楮实 续断(各一两) 韭子 鸡头子 川椒 葫芦巴 莲花蕊(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甚虚者百丸,空心温酒下。

大补阴丸

治左尺肾脉洪大或数,遗精、尿血。壮水之要药也。

黄柏(盐酒炒) 知母(各四两。制同) 熟地黄 龟板(酥炙。各六两)

上为末,炼蜜和猪脊髓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

补阴丸

治左尺肾脉洪大或数,精元不固。补阴制火之药也。

黄柏(半斤。盐酒炒) 知母(制同上) 熟地黄(各三两) 白芍药(炒) 川牛膝(酒洗) 陈皮 锁阳 当归(各一两半) 龟板(四两。酒浸,酥炙) 虎胫骨(一两。制同)

上为末,酒煮羊肉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白汤下。冬加干姜半两。

加味虎潜丸

治左尺肾脉虚数,精神短少,腰膝无力,补肾养气血之剂(方见补养门)。

八味丸

治两尺脉微弱,阴阳俱虚,双补之剂。

熟地黄(八两) 泽泻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两) 山茱萸(蒸,去核) 山药(各四两)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下,日再服。

补天丸

治六脉虚微、气血衰弱,虚劳证具补。天一以生水之剂。

紫河车(即胞衣,男用女胎,女用男胎,俱以初胎为佳,若不可得,即壮盛妇人者亦可) 黄柏(酒炒) 龟板(炙。各三两) 杜仲(酥炙) 牛膝(酒浸。各二两) 陈皮(一两) 冬加干姜五钱 夏加五味子一两 以上共为细末

上以河车水洗净,布绞干,或用酒煨熟,入诸药末,共捣匀,焙燥,再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温酒或白沸汤下。

四物汤

治女子血分或寒或热,经事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以至崩带积块诸症,用此加减。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黄

上等分,水煎。

芎归汤(一名佛手散)

补血,活血,生新,逐败。妇人胎前产后皆可服。

当归(酒浸) 川芎(各等分)

上剉,每服四五钱,入酒一钟,煎令欲干,加水一钟再煎二三沸,去滓温服。

安胎饮

治妇人怀娠不问几个月日,但觉胎气不安,腰腹微痛,饮食不美,此汤主之。

白术 白芍药 熟地黄 当归(各一钱) 人参 川芎 黄芩 陈皮(各五分) 甘草 缩砂 紫苏(各三分)

上剉,作一服,加生姜一片,水煎温服。

集验方

治妇人胎动不安及下血。

艾叶 阿胶 川芎 当归(各三钱) 甘草(一钱)

上剉,水四钟煎取二钟,取滓,纳胶令化,分三服,一日用。

秦艽汤

治证同前。

秦艽 阿胶(蛤粉炒) 艾叶(醋炒)

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钟、糯米百粒煎至一钟,去滓温服。

人参橘皮汤

治始妊娠恶心阻食。和中安胃之药也。

白术 麦门冬(去心) 橘红 人参(去芦。各二两) 白茯苓 厚朴(姜制。各二两) 甘草(三钱)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钟半、淡竹茹弹子大一枚、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澄清,温服,空心食前。

保生汤

治妇人恶阻。养胃调气之要药也。

人参(八分) 甘草(五分) 白术(一钱) 橘红(一钱二分) 乌药(一钱) 香附(一钱)

上剉,水一钟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呕吐加丁香。

《集验》青竹茹汤

治妇人恶阻,清痰止呕之药。

竹茹(弹子大一枚) 橘皮(一钱五分) 生姜(二钱) 白茯苓(一钱半) 半夏(二钱。汤泡七次)

上剉,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忌羊肉、饧、鲊等物。

束胎丸

治妇人妊娠七八个月,恐胎气展大难产,用此扶助母气,紧束儿胎。

白术(三两) 陈皮(二两。忌火) 白茯苓(七钱半) 条黄芩(酒炒。夏一两,春秋七钱半,冬半两)

上为末,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汤米饮任下,食前。

枳壳丸

治妇人妊娠八九个月,禀质肥厚,胎气壅隘,服此以宽和母气,令儿易产。

商州枳壳(五两。麸皮炒赤) 粉草(炙。一两半) 香附(一两。炒)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沸汤点服,日三。

一方:加炒糯米同为末,白汤点服。令儿易产,初生微黑,百日肥白,此为古方之冠。若妊妇稍弱,恐胎寒腹痛,胎弱多惊,于内可加当归一两、木香半两不见火,则阳不致强,阴不致弱,二气调和,有益胎嗣。

达生散

治妇人妊娠八九个月,服此以扶正气,散滞气。妊妇稍虚者得此尤佳。

大腹皮(姜制) 白术 白芍药 当归(各一钱) 陈皮 人参 紫苏茎叶(各五分) 甘草(一钱半)

上作一剂,水煎服。夏加黄芩或黄连、五味子;春加川芎、防风;秋加泽泻;冬加宿砂,或通加枳壳、宿砂。胎动加苎根、金银;上气加紫苏、地黄;性急加柴胡;多怒加黄芩;食少加宿砂、神曲;渴加麦门冬、黄芩;能食加黄杨脑;有痰加半夏、黄芩。

救生散

治妊娠妇禀受瘦怯,不宜服枳壳散破气之药。此方安胎益气,令子紧小易产。

人参 神曲(炒) 麦芽(炒) 诃子(煨,去核) 白术(麸炒) 橘红(炒)

上六味,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钟煎至七分,空心食前温服。议者谓今时入月,合进瘦胎易产之药,多用枳壳散。非为不是,但妊妇肥实者可也;若本瘦怯,不宜服此药。惟救生散安胎益气,令子紧小,无病易产,最为稳当。

神寝丸

治妊妇临产月日,破滞气,瘦胎易产。

通明乳香(五钱。另研) 商州枳壳(一两。麸炒)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或米饮吞下。临月用之,瘦胎易产,极效。

三合济生汤

以枳壳、芎归、达生三方抽其精粹而合成此汤,治临产艰难。虽一二日不下者,服此自然转动下生。

枳壳(二钱。麸炒) 香附(一钱半。炒) 粉草(七分) 川芎(二钱) 当归(三钱) 苏叶(八分) 大腹皮(姜汁洗。一钱半)

上用水二钟煎至一钟,待腰腹痛甚,服之即产。

催生丹

疗产妇生理不顺,产育艰难,或横或逆,大有神效。宜天医日合。

十二月兔脑(去膜,研如泥) 通明乳香(一钱。研细) 母丁香(一钱。为末) 麝香(一字。研细)

上以乳麝丁香拌匀,入兔脑髓和丸鸡头大,阴干,油纸密封固。临产服一丸,温水送下,立产。男左女右,手中握药,出神验。

催生不传遇仙方

治妇人坐草艰难。

蓖麻子(十四颗。去壳) 朱砂 雄黄(各一钱半) 蛇蜕(一尺。煅)

上为细末,粥糊丸弹子大。临产时先用川椒汤淋洗脐下,纳药一丸脐中,仍以蜡纸数重覆药上,软帛拴系,产则急取药去。一丸可用三次。

如圣膏

治证同前。用蓖麻子七粒,去壳,细研成膏,涂脚心,立产。急洗药去,迟则肠出,却以此膏涂顶上,肠自缩入。

一方:用蓖麻子百粒、雄黄末一钱,同研,用如前法。

猪肝蜜酒法

治妇人胞水早行,胎涩不下。

猪肝 白蜜 醇酒(各一升)

上三味共煎至二升,分作二三服,不能服者,随多少缓缓服之。

夺命丹

治妇人血冷凝涩,胎衣不下。

大黄(四钱。酽醋煎膏) 黑附子(二钱。炮去皮) 牡丹皮(四钱) 干漆(一钱。炒烟尽)

上为末,以大黄膏同鸡子白捣匀梧桐子大,温酒急吞五七丸。如未下,再用后方。

牛膝汤

治妇人生理不顺。用此滑利水道,令儿易产。

牛膝(一钱。酒洗) 瞿麦(一钱) 滑石(三钱) 当归(酒洗) 木通(各一钱) 葵菜子(一钱二分半。如无,用黄蜀葵花)

上剉,分三服,水二钟煎至八分,温服。须先合预备。

五子衍宗丸

男服此药,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旧称古今第一种子方。有人世世服此药,子孙蕃衍遂成村落之说。嘉靖丁亥,于广信郑中丞宅得之。张神仙四世孙予及数人用之,殊验。

甘州枸杞子(八两) 菟丝子(八两。酒蒸,捣饼) 辽五味子(二两。研碎) 覆盆子(四两。酒洗,去目) 车前子(二两。扬净)

上各药俱择地道精新者,焙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九十丸,上床时五十丸,白沸汤或盐汤送下。冬月用温酒送下。修合日:春取丙丁巳午;夏取戊己辰戌丑未;秋取壬癸亥子;冬取甲乙寅卯。忌师尼、鳏寡之人及鸡犬六畜见之。

百子附归丸

女服此药,调经养血,安胎顺气,不问胎前产后、用事参差有余不足诸证,悉皆治之,殊益胎嗣。比太仆吏鲍璧,台州人,其妻年三十不生育,忽经事不至者十月,腹鼓大,无病容,皆谓妊娠,一日忽产恶物盈桶,视之皆败痰积血。后服此丸,不期年生一子。张云:彼尝以此二方与诸人服,无不应者。

真阿胶(蛤粉炒成珠) 蕲艾叶(去筋梗,醋煮干) 当归(肥大者。酒洗,去芦) 川芎(去芦) 怀庆熟地黄(去脑,取沉水者) 白芍药(肥长者。以上各二两) 香附(赤心者。去毛杵成米,水醋各淹一宿,晒焙干。一十二两)

上为极细末,用大陈石榴一枚连皮捣碎、东流水三升熬,去滓,打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陈米醋点沸汤下,日一服。上二方亦俞子木所别传者。

大造丸

治男子、女人一切虚弱,不问老幼;或禀气素弱;或斫丧太过,阳事早痿,面色痿黄,形体尫羸,口不能呼,足不能任地;或老年虚惫,气血俱衰;或女人月水不调;或常小产;或多生女,少生男。凡是气血虚损不足之症,艰于嗣育者,并宜服此,当有奇效(方见补养门)。

神效黑附丸

专治妇人久无子,而经事不调及数堕胎者,服之可立致效。

香附子(一斤。要北方香附米去毛浸者,分作四分,内一分好酒浸,一分米泔浸,一分童便浸,一分醋浸,各一日夜) 艾绵(四两。要洁净无细梗及艾尘者,用醋二大碗同香附子一处煮干,石臼内约杵三千下,以烂为度,捻如饼子,只钱样厚大,用新瓦炭火焙干,捣烂为末) 白茯苓(去皮。净一两) 当归(去芦。净一两。酒浸一宿) 人参(去芦。净一两) 川芎(去土。净一两。要大而实者) 熟地黄(用酒浸去土,又以酒浸一宿,饭上蒸过。一两) 木香(五钱。要广南者为佳) 上等徽墨(火煅,醋淬。一两)

上九味各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好酒下。此方乃闻人道长所传。

何首乌丸

乔白岩服(方见补养门)。

又方:萧东之传云:蒋敬所服此。

何首乌,雌雄各半斤,铜刀去粗皮为片,米泔水浸,夏一宿、春秋二宿、冬三宿取出,晒干,为末,无火病者以枣肉为丸,否则蜜丸。清晨盐汤下,或酒下尤佳。《本草》服何首乌用茯苓煎汤,似胜盐汤。上二方杨后江掌科传。后江自服此,连孕。及人传服者,皆验。

延年益嗣丹

男子服(方见补养门,名延年益寿不老丹)

加味益母丸

妇人服(方见妇人门,名济阴返魂丹)

加味养荣丸

此方女人服之有孕,且无小产之患。

当归(酒浸。二两) 芍药(煨。一两五钱) 熟地黄(酒浸。二两) 白术(二两) 川芎(一两五钱) 茯苓(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五钱) 黄芩(炒。一两五钱) 香附(炒。一两五钱) 麦门冬(去心。一两) 阿胶(炒。七钱) 贝母(一两) 陈皮(去白。一两) 黑豆(大者。炒去皮。四十九粒)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空心盐汤温酒任下。忌食诸血。

四制香附丸

香附米(一斤。四两酒浸,四两盐汤浸,四两童便浸,四两醋浸,各三日,滤干,炒) 当归(四两。酒浸) 川芎(四两) 熟地黄(四两。姜汁炒) 白芍药(四两。酒炒) 白术(二两) 陈皮(二两) 泽兰叶(二两) 黄柏(一两。酒炒) 甘草(一两。酒炒)

上研末,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空心白汤下。调经养血,顺气健脾,信服有孕。

壬子丸

依方修合此药,服之不过半月、一月有孕,试之屡见效。故附录。

吴茱萸 白及 白蔹 白茯苓(各一两) 牛膝(五钱) 细辛(五钱) 菖蒲 白附子 当归(各少许) 厚朴 桂心 人参(各四两) 乳香(三两) 没药(四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用,壬子日修合如红豆大。每服十丸,有效。若男子服,补益;若孕妇服之,即生双胎。空心好酒送下。无夫妇者,不可服。

琥珀调经丸

治妇人无子,能令经正。

香附子(一斤。半斤童便浸,半斤好醋浸,各浸七日) 好艾择去枝梗,净者四两。加入香附子内搅匀,再加好醋五碗,入砂锅内煮干为度,日中晒干,磨为细末,另加没药 当归(二两。酒洗) 川芎(二两) 熟地黄(二两。酒蒸,另杵入糊) 生地黄(二两。酒浸,另杵入糊) 芍药(二两。煨) 琥珀(一两。另研)

上件为细末,共一处捣极细,同为丸,用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艾醋汤送下。

济阴丹

女人服。

赤芍药(四两。去芦) 川芎(四两。去芦) 生干地黄(四两。去苗) 当归(四两。去芦) 好大叶艾(一斤。去梗) 香附子(一斤)

上分为四分,一分醋浸,一分童便浸,一分酒浸,一分盐水浸,俱各过一宿,用醋三壸拌匀,以砂锅煮干醋为度,取出晒干,为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一日三餐饭前每服五六十丸。令人体壮、经调、有孕,且服久诸病不作。

雏凤丸

用头窝乌骨鸡雌雄各一只,置放一处,不可与群鸡相混。候生卵时,将初生头卵记放,待生卵数足,将初生卵顶巅上开一窍,用辰砂三钱、当归、芍药、川芎、熟地黄各二钱为细末,将卵黄倾出和药末仍入壳内,以厚纸封之,众卵内覆之,待群鸡生,将药卵出壳,以蜜丸之。空心好酒服三四十丸。此极见效,药尽就有孕。此方宣府镇守总兵马仪都督所传。

煮附丸

专宜妾婢。盖妾婢多郁,情不宜畅,经多不调,故难孕。此方最妙,不须更服他药。

以香附子不拘多少,去毛、粗皮,米泔水浸一宿,晒干,用上好米醋砂锅内同煮之,旋添醋旋煮,以煮透极烂为度,取出焙干,为末,仍用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经不调者即调,久不孕者亦孕。

温脐种子法

五灵脂 香白芷 青盐(各二钱) 麝香(一分)

各等分,研为末,以荞麦面汤和搓成条,圈于脐上,以前药实于其中,以艾灸之,但脐内微温即好,不过二三度。

兜肚方

白檀香(一两) 零陵香(五钱) 马蹄香(五钱) 香白芷(五钱) 五兜苓(五钱) 木鳖子(八钱) 羚羊角(一两) 甘松 升麻(五钱) 丁皮(七钱) 血竭(五钱) 麝香(九分)

分作三个兜肚内。

以上共十二味,用蕲艾絮绵装白绫兜肚内,初服者用三日后一解,至第五日复服,至一月后常服。专治痞积、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及妇人经脉不调,久不受孕者。惟有孕妇人不可服。

益母草

单一味为末,不犯铁器,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久服亦令人有子。其妇人胎前产后诸疾,治无不效。服法备载于“妇人门•济阴返魂丹”方中。

妊妇五忌

昆山顾状元刊施二法。

勿睡热炕(南方火柜亦同)。

勿饮烧酒(一应烧酒切不可饮,黄酒有药者,亦不宜多饮)。

勿食煎炒炙煿之物。

勿食葱、韭、蒜、薤、胡椒、茱萸。

勿于星月下仰卧,及当风洗浴、坐卧。

小儿五宜

小儿初生,先浓煎黄连甘草汤,急用软绢或丝绵包指蘸药,抠出口中恶血。倘或不及,即以药汤灌之,待吐出恶沫,方与乳吃,令出痘稀少。

初生三五月,宜绷缚令卧,勿竖头抱出,免致惊痫。

乳与食不宜一时混吃,儿生疳癖痞积。

宜用七八十岁老人旧裙、旧袴改小儿衣衫,令儿有寿。虽富贵之家,切不可新制纻丝、绫罗、毡绒之类与小儿穿,不惟生病,抑且折福(愚意满月受贺,宴宾宰杀亦恐不宜)。

儿生四五个月,止与乳吃;六个月以后方与稀粥哺之;周岁以前切不可吃荤腥并生冷之物,令儿多疾苦;待二三岁后,脏腑稍壮,才与荤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