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活人书》伤寒集要方

仲景《伤寒》百十三方,证多药少,且证有异而病同。一经药同而或治两证,当辨某证者某经之病,某病者某证之药。又百问中一证下,有数种药方,主治者皆须将病对药,将药合病。而药又有冷热,与辛甘发散;酸苦涌泄之不同。正方之下,难于具载,其见于钤方之中者,加详矣。今但列见患病名于药方之下,凡有是病,当求钤方中各项伤寒门类之下,其合于脉证者,互考而谨择之。

桂枝汤 证具太阳经,可汗,头痛项强,四肢疼,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往来寒热似疟,自汗各门。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局方》一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温服。春夏加减,见太阳经可汗门。素虚寒人不用加减。伤寒中风,本方加黄芩一两,名阳旦汤。内寒外热,虚烦,本方加干姜、黄芩一两,名阴旦汤。互见三阴三阳经。

桂枝麻黄各半汤 证具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赤,似疟各门。

桂枝  芍药  甘草(炙,各八钱)  麻黄(半两,泡焙)  杏仁(十二个,泡去皮尖,去两仁者)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桂枝二麻黄一汤 证具伤寒,似疟门。(属太阳。)

桂枝(八钱半)  芍药(五钱半)  麻黄(三钱一字,泡焙)  甘草(二分半,炙)  杏仁(八个,泡去皮、尖)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温服,微汗。

桂枝二越婢一汤 证具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各门。(属太阳。)

桂枝  芍药  甘草(各半两)  石膏(六钱,槌碎)  麻黄(半两,泡焙)

㕮咀,汤使如上。

桂枝加桂汤 证具可汗门。加桂以能泄奔豚气也。(属太阳。)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㕮咀,汤使如上。

桂枝加附子汤 证具四肢疼,自汗恶风,小便难各门。(属太阳。)

桂枝(去皮)  芍药(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附子(半枚,炮,去皮)

㕮咀,汤使如上。

桂枝去芍药汤 证具胸满门。去芍药,以味酸,脉促胸满,恐成结胸,故单用辛甘发散毒气。

桂枝(去皮,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㕮咀,汤使如上。但微寒者,加附子半枚炮,小便利、愈。又名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二证皆属太阳。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证具项强发热,小便不利各门。(属太阳。)

芍药  茯苓  白术(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㕮咀,汤使如上,小便利即愈。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证具发狂门。

桂枝  蜀漆(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牡蛎(二两半,煨)  龙骨(二两)

㕮咀,汤使如上。

桂枝加芍药汤 证具腹满痛门。(太阳病下之腹满痛,属太阴。)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六两。下利者,先煎芍药令沸。)

㕮咀,汤使如上。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证具身痛门。

桂枝  人参(各一两半)  芍药(二两)  甘草(一两,炙)

㕮咀,汤使如上。

桂枝加大黄汤 证具腹满痛门。(以腹满痛属太阴。)

桂枝(六分)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炙)  大黄(二两。痛甚加一两半)

㕮咀,汤使如上。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证具虚烦门。(属太阳。)

桂枝(半两)  甘草(炙)   牡蛎(熬)  龙骨(炙,各一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桂枝甘草汤 证具怔悸门。(属太阳。)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炙)

㕮咀,汤使如上。

桂枝人参汤 证具下利,心痞硬门。

桂枝  甘草(炙,各一两三钱)  白术  人参  干姜(炮,各一两)

㕮咀,汤使如上。

桂附汤 伤寒八九日,风湿身体烦疼,不能转侧,不呕不泻,脉浮虚而涩。(属太阳。)

桂枝(一两三钱)  附子(一枚,炮)  甘草(三分,炙)

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加白术一两三钱。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桂枝加葛根汤 证具项强自汗门。(《伊尹汤液论》桂枝汤中加葛根,监本用麻黄误矣。)

桂枝  芍药  甘草(炙,各六钱三字)  葛根(一两三钱)  麻黄(一分。一本无)

㕮咀,汤使如上。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证具喘急门。(属太阳。)

桂枝  芍药(各一两)   甘草(六钱三字)   厚朴(姜制,六钱三字)  杏仁(去皮尖,十七个)

㕮咀,汤使如上。

麻黄汤 证具三阳经,可汗,发热恶寒,虚烦喘急各门。

麻黄(去节,一两半,泡去黄汁,焙干)  桂枝(一两)  甘草(炙,半两)  杏仁(去皮、尖,三十五枚)

㕮咀,入杏仁膏令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取微汗。加减见前伤寒集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证具喘急门。(属太阳。)

麻黄(去节,二两,泡焙)  杏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石膏(四两,槌碎)  甘草(炙,一两)

㕮咀,汤使如上。

麻黄附子汤 证具少阴证门。

麻黄(泡,焙)  甘草(炙,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

㕮咀,汤使如上。

麻黄细辛附子汤 证具少阴证门。

麻黄(去节,泡焙)  细辛(去苗,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

㕮咀,汤使如上。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证具发黄门。(属阳明。)

麻黄(去节,泡,焙)  甘草  连翘(各一两)  杏仁(三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半升)  生梓白皮(切,二两)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麻黄升麻汤 证具四肢厥逆门。若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者,难治。(属厥阴。)

麻黄(去节,泡焙,二两半)  升麻  当归(各一两一分)  知母  黄芩(各三分)  葳蕤(三分)  芍药  桂枝  茯苓  白术  甘草(炙)  麦门冬(去心)  干姜(炮)  石膏(槌碎。以上各一分)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汗出愈。

葛根汤

证具项强,下利门。(属太阳。若与阳明合病必自利。)

葛根(二两)  麻黄(去节,泡焙,一两半)  桂枝  芍药  甘草(炙,各一两)

但呕,加制半夏(一两半),又名葛根半夏汤。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温服,覆取汗。

葛根黄芩黄连汤

证具喘急门。

葛根(四两)  黄芩(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黄连(一两半)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小柴胡汤

证具三阴三阳经,可汗,自汗,头痛项强,耳聋,舌苔,鼻衄,胸胁心腹痞结胀痛,身黄,手足温,呕吐,嗽喘,渴悸不食,大便秘或溏,小便难,或不利,或自可,多眠,谵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似疟;妇人热入血室;伤寒瘥后,阴阳易,劳复各自并见。

黄芩(一两半。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三分;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二两)  人参(一两半。有微热不渴,去人参,加桂枝一两半,温覆取微汗愈;若咳嗽,去人参、枣子,加五味子一两一分,干姜一分)  半夏(一两一分,汤泡。胸中烦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用四分之一;若渴者,去半夏,更加人参三分,栝楼根一两)  柴胡(四两,去芦)  甘草(一两半,炙)  枣子(六枚。若胁下痞硬,去枣子,加牡蛎一两,熬)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枣三个,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

大柴胡汤 证具三阴三阳经,脉沉实,可下,发热汗出不解,恶寒蜷而虚烦,胸胁心腹痞结胀满,霍乱呕吐下利,大便硬秘,往来寒热,潮热如疟,谵言,口干舌燥,劳复,膈噎门。

柴胡(四两)  黄芩(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半夏(制,一两一分)  枳实(二枚,去瓤炒,一分。身体疼,表未解,不可服)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温服,取利。欲下者,加大黄一两。

柴胡桂枝汤 证具发热头疼,谵语各门。(属太阳。)

柴胡(一两三钱)  桂枝(半两)  黄芩(半两)  人参(半两)  芍药(半两)  半夏(四钱一字)  甘草(三钱一字,炙)

㕮咀,汤使如上。

柴胡桂枝干姜汤 证具胸胁满结,头汗虚烦,往来寒热,小便不利,渴各门。(属太阳。)

柴胡(四两)  桂枝  黄芩(各一两半)  栝楼根(二两)  干姜  甘草(炙)  牡蛎(熬,各一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证具谵语门。(属太阳。)

柴胡  黄芩(各一两)  铅丹  人参  桂枝  茯苓(各三分)  半夏(半合,制)  大黄(半两)  龙骨(一两)  牡蛎(一分半,煅)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柴胡加芒硝汤 证具潮热门。方同小柴胡正方等份,加芒硝三两,汤使亦同。(属太阳。)

大青龙汤 证具发热恶寒,烦躁身痛,筋惕肉瞤,痰饮,伤寒集要各门。治太阳中风,若汗出恶风,不可服。

麻黄(去节,汤泡,三两)  桂枝  甘草(炙,各一两)  杏仁(二十个,去皮、尖)  石膏(半个鸡子大,槌碎)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盏半,煎八分,温服,取汗。若汗多不止,用下温粉扑之。

温粉方:白术  藁本  川芎  白芷(各等份)

为末,每一两,入米粉三两,和匀,周身扑之。

小青龙汤 证具发热,呕咳喘嗽,痰饮,腹满,小便不利各门。

麻黄(一两半。微利者,去麻黄,加荛花如弹子大,熬令赤色;若呕者,去麻黄,加附子)

半枚,炮;小便不利,小腹满,去麻黄,加茯苓二两;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一两半,去皮、尖  半夏(一两一分,汤洗。渴者,去半夏,加栝楼根一两半)  芍药  细辛  干姜(炮)  甘草(炙)  桂枝(各一两半)  五味子(一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小建中汤 证具发热恶寒恶风,热多寒少,腹痛,忪悸虚烦论并方各门。

桂枝(一两半)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一两)  胶饴(半升。旧有微溏或呕者,去胶饴)

㕮咀,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入饴煎化,温服。尺脉尚迟,加黄芪末一钱煎。

大陷胸汤 证具可下,项强,心下紧满各门。(属太阳。)

锦纹大黄(一两半)  连珠甘遂(赤者,一字,为末)  芒硝(五分)

水二盏,先煮大黄至一盏,去滓,下硝一沸,下甘遂末,温服。得快利,止后服。胸中无坚物,勿服之。

又,大陷胸汤

桂枝  人参(各一两)  甘遂(半两)  大枣(三个)  瓜蒌实(去皮,一枚,用四之一)

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大陷胸丸 证具心胸紧满,身肿,虚烦渴各门。(属太阳。)

大黄(二两半)  芒硝(三分)  杏仁(三分,去皮、尖,熬黑)  苦葶苈子(三分,熬)

上大黄、葶苈为末,入杏仁、芒硝合研烂,丸如弹,抄甘遂末半钱匕,白蜜一合,水二盏,煮一盏,顿服,甘遂性猛,量虚实服之。

小陷胸汤 证具心下紧满门。(属太阳。)

半夏(二两半,汤洗)  黄连(一两)  瓜蒌实(一枚,碎用)

㕮咀,每服三钱,水二盏,先煮瓜蒌实至盏半,却下前药,煎八分,温服,微利黄涎为度。

大承气汤 证具三阴三阳经可下,耳聋,口干烂,心腹满痛,膈噎,喘急咳逆,自利,大便秘硬,蓄血,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似疟,虚烦懊憹,自汗头汗,恶热谵语,小便数,阴肿囊缩各门。

锦纹大黄(酒洗,二两,生用)  厚朴(去皮,姜制,四两)  枳实(去瓤炒,半两)  芒硝(二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二盏,先煮厚朴、枳实至一盏,下大黄、芒硝,煮一二沸,温服,以利为度。

小承气汤 证具如大承气汤,但审脉证之微甚,量酌用之,并见痰饮门。

大黄(四两)  枳实(去瓤炒,半两)  厚朴(姜制,二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以利为度。

调胃承气汤 证具少阳经,发热恶寒,谵语,小便数或赤,胸膈满痛,大便秘或溏,恶热潮热,烦而自汗各门。

甘草(一两)  芒硝(一两三分)  大黄(二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七分,下硝一沸,温服。

桃核承气汤 证具太阳阳明经,发热蓄血各门。

大黄(四两)  桂枝  甘草(炙)  芒硝(各二两)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

㕮咀,汤使如上,以微利为度。

栀子豉汤 证具阳明厥阴经,可吐,发热胸满,虚烦懊憹,不得眠各门。又名栀子甘草豉汤。

肥栀子(十六枚,擘碎)  香豉(二两)  若少气,加甘草(半两)

水二盏,先煎栀子、甘草,后入豉煎,温服,吐愈。

栀子生姜豉汤 若呕者,用栀子豉汤等份,加生姜五两,先煎栀、姜,加豉煎,温服。得吐,止后服。

栀子厚朴汤 下后心烦腹满不得眠。

栀子(七枚),制厚朴(二两),枳实(二枚,炒)

分二服煎,温服,得吐解。

栀子干姜汤 下后身热不去,微烦。

栀子(七枚),干姜(一两)

分作二服煎,温服。

栀子柏皮汤 身黄发热。

栀子(八枚),黄柏(一两),甘草(炙,半两)

水煎,温服。

上栀子诸汤,病人旧有微溏者,不可服。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气者。

茯苓(四两)  桂枝(二两)  甘草(炙,二两)

每服枣二枚,用甘澜水盏半,煎八分,温服。甘澜水,以水至盆中,急搅之,候有珠千百相逐,取用之。又,七味葱白汤,用劳水者,同此义也。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证具头眩门。(属太阳。)

茯苓(二两)  桂枝(一两半)  白术(一两)  甘草(炙,一两)

㕮咀,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茯苓甘草汤 自汗不渴。

茯苓(二两)  甘草(炙,一两)  桂枝(二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生姜五片,煎八分,温服。

甘草汤 少阴证,咽痛者。

甘草(炙,三两)

㕮咀,四钱,水煎六分,温服。不瘥,与桔梗汤。

甘草干姜汤 证具恶寒,吐逆,自汗虚烦,咽痛,小便数各门。(属太阳。)

甘草(炙四两)  干姜(二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炙甘草汤 治脉结代,心动悸。属太阳。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一两)  生地黄(八两)  桂枝(一两半)  麻仁(一两一分)  麦门冬(去心,一两一分)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入酒半盏,煎八分,入阿胶一片,令烊尽,温服。

芍药甘草汤 本前甘草干姜汤证,服汤后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属太阳。)

白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治发汗后,腹胀满者。(属太阳。)

制厚朴(四两)  制半夏(一两一分)  甘草(一两)  人参(半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生姜五片,煎八分,温服。

大黄黄连泻心汤 证具恶寒,心下满门。(属太阳。)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㕮咀,每服三钱,以沸汤二盏,热渍之一时久,绞去滓,煖温分二服。

附子泻心汤 证具恶寒自汗,心下满门。

用上泻心汤三味等份,绞汁,别煎炮附子一个,加上汁内,温服。

半夏泻心汤 证具心满门。伤寒五六日,发热而呕,柴胡汤证具,反下之,柴胡证仍在,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而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结胸也。(并属太阳。)

制半夏(一两一分)  黄芩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两半)  黄连(半两)

㕮咀,每服三钱,枣二枚,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甘草泻心汤 证具下利,心满各门。(伤寒中风。)

甘草(炙,二两)  黄芩  干姜(炮,各一两半)  半夏(泡,一两一分)  大枣(六枚)  黄连  人参(各半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生姜泻心汤 证具发热下利,心满各门。(属太阳。)

黄芩  甘草(炙)  人参(各一两半)  干姜(炮)  黄连(各半两)  半夏(泡,一两一分)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生姜七片,枣二枚,煎至一盏,温服。

白虎汤 证具三阴三阳经,头痛面垢,手足逆,发热恶寒,虚烦渴,谵语,发黄,大便秘,遗溺,腹满,自汗各门。

知母(三两)  甘草(炙,一两)  粳米(三合)  石膏(八两,槌碎)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米熟为度,去滓,温服。

白虎加人参汤 证具发热恶寒,四肢手足逆,身痛腹满,虚烦自汗,渴,谵语,遗尿各门。

石膏(四两,槌碎)  知母(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粳米(一合半)  人参(二分)

㕮咀,汤使如上。

白虎加桂汤 治疟疾,但热不寒。

等份同上白虎汤,加桂一两半。

㕮咀,汤使如上。

白虎加苍术汤 治湿温多汗。

等份同上白虎汤,加苍术一两半。

㕮咀,汤使如上。

五苓散 证具太阳经,可水,霍乱吐利,自汗烦躁渴,发热头痛,小便不利,不得眠各门。

猪苓(去黑皮,三分)  泽泻(一两一分)  白术  茯苓(去皮,各三分)  桂枝(半两,不见火)

各自事治见等份,却和匀,㕮咀清入脾,末子浊入胃。中暑,心神恍惚,加辰砂,隔年不可用。

猪苓汤 证具发热渴,呕咳,虚烦不得眠,小便不利各门;及少阴下利。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炙过)  泽泻  滑石(各一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七分,温服。

附子汤 证具口噤,恶寒,身痛各门。

附子(炮,一枚)  茯苓  芍药(各一两半)  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七分,温服。

桂枝附子汤 证具伤湿身痛各门。(属太阳。)

桂枝(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  甘草(一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生姜四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术附汤 证具厥阴经,风湿身痛,身肿各门,其人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  甘草(炙,一两)

此汤能逐水气。

㕮咀,汤使如上。

甘草附子汤 证具身肿,小便不利门。(属太阳。)

甘草(炙)  白术(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桂枝(二两)

身肿,加防风二两。悸气,小便不利加茯苓一两半。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七分,温服,汗出即解。

芍药甘草附子汤 治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也。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附子(一枚,炮)

㕮咀,汤使如上。

干姜附子汤 证具虚烦不得眠门。(属太阳。)

干姜(炮,一两)  附子(生用,一枚)

㕮咀,汤使如上。

理中丸 证具霍乱,头痛,心满各门。大病瘥后喜唾,胸中有寒;及劳复证。

人参(一两,腹痛倍之)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各一两)

蜜丸弹大,汤化服。腹中未热,加服热汤佐之。

理中汤 证具恶寒,霍乱,吐利,胸胁腹痛胀,呕吐泄泻,烦渴,多眠欲寐各门。

人参(三两)  干姜(炮,三两)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若腹痛,加人参一两半。寒者,加干姜一两半。渴者,加白术一两半。脐上筑,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多吐者,去白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白术。悸者,加茯苓二两。四肢拘急,腹满下利,或转筋,去白术,加附子一枚,生用。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四逆汤 证具三阴三阳经,头痛,四肢逆疼厥,身痛,心腹紧满胀痛,霍乱吐利,咳逆,泄泻,发热恶寒,虚烦,自汗,小便自利各门。强人加附子半枚,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干姜(炮,一两半)  附子(生用,一枚)

㕮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温服。

四逆散 证具四肢厥逆并疼,泄泻腹痛,咳悸,小便秘各门。细末米饮调下。

甘草(炙)  枳实(去瓤,炒)  柴胡  芍药(各一两)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半两。下利,悸者,加桂半两。小便不利,加茯苓半两。腹痛,加炮附子半枚。泄泻下重。先煎薤白汤,入药煎沸,温服。

四逆加人参汤 恶寒,脉微而利,利止者,亡血也。

甘草(炙,二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  人参(一两)  干姜(炮,一两半)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茯苓四逆汤汗下后不解,烦躁。

茯苓(二两)  人参(半两)  甘草(炙,一两)  干姜(七钱半)  附子(半枚,生,去皮)

㕮咀,汤使如上。

当归四逆汤 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属厥阴。)

当归(洗)  桂枝  芍药  细辛(各一两半)  通草  甘草(炙,各一两)

㕮咀,水盏半,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当归四逆加茱萸生姜汤 证具恶寒,泄泻,小便自利门,其人内有久寒者。(属厥阴。)

当归(洗)  桂枝  芍药  细辛(各一两半)  甘草(炙)  木通(各一两)  茱萸(五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生姜四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通脉四逆汤 证具腹痛,霍乱,呕吐,泄泻,发热,恶寒,小便自利门。(属少阴。)

甘草(炙,二两)  干姜(炮,三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若面赤者,加连须葱九茎。腹痛,去葱,加芍药二两。呕,加生姜二两。咽痛,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通脉四逆加猪胆汤 以上等份三味,加猪胆汁半合,证具霍乱门。

㕮咀,煎八分,入胆汁,温服。

黄连汤 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痛欲呕。(属太阳。)

甘草(炙)  黄连  干姜(炮)  桂枝(各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二两半)

㕮咀,水三盏,枣二枚,煎盏半,作二服。

黄连阿胶汤 少阴病二三日,心烦不得眠。

黄连(一两)  阿胶(三分)  黄芩(一分)  芍药(半两)  鸡子黄(半个)

水煎,入胶溶,入鸡子黄搅匀,温服。

黄芩汤 证具下利门,用汤彻热。脉迟为寒,腹冷,本不食,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属厥阴。)

黄芩(一两半)  芍药  甘草(炙,各一两)

㕮咀,三钱服,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证具呕吐门。属太阳。

黄芩(三分)  半夏(二分半)  芍药  甘草(各二分)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十枣汤 证具头痛,心满胁痛,呕吐,痰饮各门。

芫花(炒赤,熬)  甘遂  大戟(各等份)

为末,杵治百下,水一升半,煎肥枣十枚,取八合,入末,强人一钱匕,弱人可半,枣汤送下,未下再服。合下不下,令人胀满身肿不治。

抵当丸 证具胸胁小腹胀满,发黄,蓄血门。

水蛭(熬,去子五个,杵碎锉断,用石灰炒,再熬)  桃仁(四枚,去皮、尖)  大黄(三分)  虻虫(五个,去足、翅,熬)

为末,作一丸,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顿服,晬时下血,不下再作。

抵当汤 证具腹满,蓄血,吐血,谵语,大便秘门。

水蛭(十枚,制法如上。不制,入腹再生)  大黄(一两,酒洗)  虻虫(十枚,去足、翅,熬)  桃仁(七枚,去皮、尖)

㕮咀,作二服,水二盏,煎七分,温服。

麻仁丸 证具大便秘门,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必硬,其脾为约。脾约丸用枳壳等份,不同为老人津少便秘。属阳明。

麻仁(五两)  白芍药  枳实(炙,各四两)  杏仁(二两半,去皮、尖)  大黄(八两)  厚朴(五寸半,姜制炙)

炼蜜为丸梧子大,饮下十丸。

茵陈蒿汤 证具发黄,小便不利门。

嫩茵陈蒿(一两)  大黄(三钱半)  大栀子(三枚)

㕮咀,水二大盏,先煎茵陈,减半盏,入后二味,煎八分,温服。利小便如皂荚汁,黄自小便中出。

牡蛎泽泻散 证具腰痛,小便不利,阴阳易,劳复门。

牡蛎(熬)  泽泻  蜀漆(洗去腥)  商陆(熬)  葶苈(熬)  海藻(洗去咸)  栝楼根(各等份)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后服。

竹叶石膏汤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并阴阳易,劳复等证。

淡竹叶(半把)  半夏(六钱一字,汤泡)  石膏(四两,杵碎)  人参(半两)  甘草(炙,半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一分)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生姜四片,粳米百余粒,煎八分,米熟去滓,温服。呕,方加生姜一两半。

枳实栀子汤 大病瘥后劳复。

枳实(一枚,去瓤,炒)  栀子(三枚半,肥者)  豉(一两半,绵包)

清浆水二盏半,煎八分,方入枳实、栀子,煎取九分,入豉再煎五六沸,去滓温服,令汗出。若有宿食,纳大黄如棋子五六枚同煎。

白通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炮)

㕮咀,三钱,水盏半,葱白四寸,煎七分,温服。

白通加猪胆汁汤 少阴病,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

猪胆(半合)  干姜(半两)  葱白(四茎)  溺(二合半)  附子(半枚,生用)

上水一盏,煎五分,去滓,纳尿、胆汁,和相得,分温再服。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桃花汤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便脓血。

赤石脂(四两,一半碎,一半作末)  干姜(一分,炮)

㕮咀,每服四钱,入糯米一撮,水盏半,煎一盏,入石脂末一方寸匕服。愈,勿再服。

吴茱萸汤 证具头痛,呕吐,虚烦,手足逆门。

人参(一两)  吴茱萸(一两六钱半,汤泡三次)

㕮咀,每服四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二盏半,煎八分,作二服。

猪肤汤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属少阴。)

猪肤(二两六钱半)

上水二大盏,煮一盏,去滓,加蜜一合半,白粉一合,相和温服。

桔梗汤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瘥者。

桔梗(一两)  甘草(炙,二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半夏散 少阴病,咽痛。

半夏(汤洗)  桂枝  甘草(炙,等份)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令冷,少少咽之。

苦酒汤 少阴病,咽中生疮,不能言,声不出。

半夏(泡,如枣核者十四枚)  鸡子(去黄一个)

纳苦酒壳中,又纳半夏酒中,置鸡壳刀环中,安火上炙,令二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

真武汤 证具眩晕,筋惕肉瞤,身痛腹痛,呕吐,咳嗽,泄泻,发热恶风,渴,振,惊悸,小便不利。

茯苓(三分,小便利者,去茯苓)  芍药(三分。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分)  附子(一枚,炮,分作八片,用两片。呕者,去附子,加生姜三两)  白术(二分)

若咳者,加五味子(三分)  细辛(一分)  干姜(一分)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乌梅丸 证具发热门。(属厥阴。)

乌梅(七十五枚)  干姜(二两半)  黄连(四两)  蜀椒(出汗)  当归(各一两)  细辛  附子(炮)  人参  桂枝  黄柏(各一两半)

上用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饭下蒸熟,杵成泥,和九味药末杵丸桐子大,空心服十丸,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证具呕吐门。(属厥阴。)

干姜(炮)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分)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白头翁汤 治热利下重,或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也。(属厥阴。)

白头翁  黄柏  秦皮  黄连(各一两半)

㕮咀,分五服,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赤石脂禹余粮汤 下利,服泻心、理中等汤益甚,此病在下焦。(属太阳。)

赤石脂  禹余粮(各四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复不止者,当利小便。

旋覆代赭汤 发热,吐、下解后,心下痞硬,气不除。(属太阳。)

旋覆花  甘草(炙)  半夏(汤洗,各三分)  人参(半两)  代赭(一分)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瓜蒂散 证具胸痞门。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浮,胸痞,气冲咽喉不得息,胸有寒也。

瓜蒂(熬黄)  赤小豆(各半两)

㕮咀,取一钱匕,豉一合,汤七合,渍作稀糜,取汁顿服,快吐乃止。虚人勿服。

蜜煎导方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四两)

上纳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如饴,搅之勿令焦着,可丸捻作挺,如指许长二寸,乘热捻之,令头锐,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猪胆汁

上大猪胆一个,胆汁和法醋少许,灌谷道中,一食顷,当大便。

文蛤散 病在阳,应汗解,反以冷水噀灌之,其热更益烦,欲饮水,反不渴。

文蛤(一两)

为散,沸汤和服方寸匕。若不瘥,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与三物白散。

三物白散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

贝母(三分)  桔梗(三分)  巴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一分)

上为散,研匀,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人减之。病在上必吐,在下必利;不利进热粥,利不止进冷粥。身热,皮粟起不解,不可噀水。若汗出腹痛,加芍药三两,如上法。

烧裈散 证具伤寒集要并大便秘门。

妇人裈裆(烧灰)

上水调服方寸匕,小便利,阴头肿即愈。

以上载仲景正方百十三道,以下载杂方百二十六道。

升麻汤 治伤寒中风,头痛发热,恶寒,四肢疼,鼻干不得眠,大人小儿疮疹疾疫。

升麻  白芍药  甘草(炙)  干葛(各等份)

㕮咀,水煎,寒多热服,热即温服。

防风白术牡蛎汤 治发汗多,头眩汗出,筋惕肉瞤。

防风(独茎者,去芦)  牡蛎粉(炒黄)  白术(各等份)

为末,酒或米饮调。汗止,服小建中汤。

李根汤 治气上冲心端。

半夏(汤洗,半两)  当归  芍药  茯苓  黄芩  甘草(炙,各一分)  桂枝(一两)  甘李根白皮(二合)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大橘皮汤 证具恶寒,虚烦门。

橘皮(一两半,去白)  甘草(炙,半两)  人参(一分)  竹茹(半升)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二盏,煎半服。

橘皮竹茹汤 治哕逆。

橘皮  甘草(炙,各二两)  竹茹(一升)  人参(半两)  半夏(一两,汤洗)

㕮咀,汤使如上。生姜用六片。

生姜橘皮汤 治干呕哕,若手足厥冷者。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㕮咀,水七盏,煎至三盏,温服一盏。

阴旦汤 见前桂枝汤下。阳旦汤 同见。

阴毒甘草汤 证具身痛,背强,腹痛,咽痛,四肢厥,渴各门。

甘草(炙)  升麻  当归  桂枝(各二分)  雄黄(一分)  鳖甲(一两半,醋炙)  蜀椒(一分,出汗,去闭口者)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服,温覆取汗。

白术散 治阴毒,头痛背强,虚烦,心腹满痛各门。

白术  细辛  附子(炮)  桔梗  川乌(炮,各一两)  干姜(炮,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稍热和滓顿服。

附子散 治阴毒,证具头痛背强,心腹满痛,虚烦渴,四肢疼各门。

附子(三分,炮)  桂心  当归(微炒)  白术(各半两)  干姜(炮)  半夏(各一分,泡)

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半分,煎六分,热服,覆取汗。

正阳散 证具头痛,心满,虚烦,渴各门。治阴毒。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分)  麝香(研,一钱入)  附子(炮,一两)  皂荚(一挺,去子,酥炙黄)

上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五分,热服。

肉桂散 证具心满,虚烦,四肢逆各门。治阴毒。

肉桂  白术  良姜  木香  制厚朴(各三分)  赤芍  陈皮  前胡  附子(炮)  当归  人参(各一两)  吴茱萸(半两,炒)

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枣三枚,煎六分,热服。

回阳丹 治阴毒,面青,手足逆,心腹胀,渴,脉沉细。

硫黄(研)  木香  荜澄茄  附子(炮)  干蝎  吴茱萸(泡,微炒,各半两)  干姜(一分,炮)

作末,酒糊丸如梧子大,不拘时,生姜汤下三十丸,频服,复以热酒一盏,投之取汗。

返阴丹 治阴毒,头痛烦躁,四肢逆冷。

硫黄(五两)  玄精石  硝石(各二两,别研)  附子(炮)  干姜(炮)  桂心(各半两)

上用铁铫,先铺玄精末,次硝石末一半,中间下硫末,以余硝末盖硫黄,以余玄精末一半盖上讫,用小盏合著,以炭三斤,烧令得所,令烟出多,急取瓦盆合地上,四回以灰盖,勿令烟出,候冷取出,细研后三味为末,同研细,软饭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艾汤下,汗出为度。喘促吐逆,入口便住。服此,前证未退,灸脐下一寸,不限壮数。其人手足冷,小腹硬,更灸脐下两边各一寸,仍与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或阴囊缩入小腹,绞痛欲死者,更于脐下二寸石门穴急灸,以大艾壮。盖阴毒证,慎勿利其小便也。

天雄散 正元散 治阴毒伤寒。见《活人书》下卷。

退阴散 证具咳逆,手足厥,头痛腰重,渴各门。

川乌  干姜(各等份)

粗末,炒令转色,放冷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盐一捻,煎半盏,温服。

葱熨法 治阴厥证,见头痛,渴门。

青葱,用索缠如绳许大,切去根叶,存白长二寸,如大饼啖,以火熁,一面令通热,搭病人脐下,以熨斗盛火熨之,令葱气透入腹中,仍多作之,良久,病人渐醒,手足温而有汗即瘥,更服四逆等汤。有伤寒证,不知人,四肢坚冷如石,药不入,用此瘥。

葶苈苦酒 治伤寒七八日,内热不解。

苦酒(米醋是也,一升半)  生艾汁(半升,无则煮熟艾或艾根用)  葶苈(熬,杵膏,一合)

上煎取七合,作三服。

阳毒升麻汤证具发狂,下利门。

升麻(二分)  犀角(屑)  射干  黄芩  人参  甘草(各一分)

㕮咀,水三升,煎一半,去滓,服一盏,温覆。手足出汗解,未汗再服。

大黄散 治阳毒发狂门。

大黄(一两半)  桂心(三分)  芒硝(二两)  甘草(炙)  木通  大腹皮(各一两)  桃仁(二十一个,泡去皮、尖,炒)

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六分,温服,通利为度。

栀子仁汤 证具发狂门。

栀子仁  赤芍  大青  知母(各一两)  升麻  黄芩  石膏(各二两)  柴胡(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杏仁(二两,泡去皮、尖,炒,去双仁者)

㕮咀,四钱,水一盏,生姜半分,豉百粒,煎六分,温服。

黑奴丸 治阳毒发斑,见发狂门。渴躁盛者,可与。不渴,不可与。

大黄(二两)  黄芩  芒硝  梁上尘  釜底煤  灶突墨(研入)  小麦奴(各一两)  麻黄(去节,三两)

为末,蜜丸弹大,新汲水研一丸。渴者,与冷水浸足与之,须臾当寒,寒已,汗出瘥。不汗,再服一丸,瘥即止,须微利。小麦奴,乃小麦未熟不成,捻之成黑勃是也。

五积散 治阴经伤冷,脾胃不和,及感邪气。等份与《局方》同,加人参,同肉桂等份。

霹雳散 治阴盛格阳,烦躁不饮水。

附子(一枚,炮)  真腊茶(一大钱)

细研,分作二服,水一盏,煎六分,入蜜半匙,放冷服,得睡汗出愈。

火焰散

治伤寒恶候,见虚烦门。

舶上硫黄  附子(生用)  新腊茶(各一两)

为末,酒调分摊,涂新碗口中,于火上荡干,合在瓦上,分作五碗,每一碗下烧熟艾一拳大,烧烟熏尽,冷即刮取,细研,每服二钱,酒一盏,煎七分。有火焰起,勿讶。

丹砂丸

治伤寒阴阳二毒相伏,危恶形证。

舶上硫黄  水银  太阴石  太阳石  玄精石(各一两,研)  硝石(半两)

为末,用无油铫子文武火炒,下诸末令匀,如灰色,研如粉,生姜汁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丸,龙脑、牛黄、生姜蜜水下,压躁也,阳毒,枣汤下;阴毒,荏汤下。不得于屋底炒。

五味子汤

证具喘急,寒多热少门。

五味子(半两)  人参  麦门冬(去心)  杏仁(去皮、尖)  橘皮(去白。各一分)

㕮咀,水三盏,生姜十片,枣三枚,煎盏半,分二服。

豭鼠粪汤

疗伤寒病后,男子阴易。

鼠屎两头尖者  韭根(一大把)  豭鼠粪(十四枚)

水二升,煎半升,去滓,又煎三沸,温服,有汗解。

竹皮汤

疗交接劳复,卵肿,腹痛欲绝。

刮青竹皮(一升)

水三升,煮一半,去滓分服,立愈。

干姜汤

治妇人交合,为阴易,手足拘挛。

干姜(一分,炮)

水二盏,煎六分,温服,汗出解。

青竹茹汤

妇人病未复,有所动,致热气冲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

栝楼根(无黄根者,二两)  青竹茹(半斤,淡竹者)

水二升,煎半去滓,温作二服。

当归白术散

证附见大便秘门。

白术  当归  桂枝  甘草(炙)  芍药  人参  黄芩(蜜炙。各一分)  生姜(半两)  附子(一枚,分八片)

㕮咀,水三升,煮半去滓,通口服一盏。未得微汗,再服。

知母麻黄汤

伤寒瘥后,言乱,无寒证,或潮热如疟,此汗未尽,余毒在心包络间。

知母(一两)半  麻黄(去节)  甘草(炙)  芍药  黄芩(各半两)  桂枝(半两,暑中减作一分)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微汗。心烦不眠,欲饮,少与之,胃和即愈。

鳖甲散

伤寒八九日不瘥,名坏伤寒,不能治者。

鳖甲(去裙,米醋炙黄赤)  升麻  前胡  乌梅(去核)  枳实(去白,炒)  犀角(镑)  黄芩(各半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人参顺气散

证具发热恶寒门。《局方》有陈皮、厚朴、川芎。

麻黄(去节)  干葛  甘草(炙)  白术  人参  桔梗  白芷(各一两)  白姜(半两,炮)

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葱白二寸,煎八分,通口服,得汗愈。

苍术散 证具发热恶寒门。

麻黄(泡,焙)  石膏(煅,各一两)  苍术(泔制)  桔梗  甘草(炙)  山茵陈(去根,各半两)

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八分,连服取汗。

麻黄葛根汤 证具发热恶寒门。

麻黄(泡,焙)  芍药(各三两)  干葛(四分)  葱白(七茎)  豉(一合)

㕮咀,水一盏,温服,取汗。

败毒散 证具恶风门。方见《局方》等份,《活人》甘草减半。

独活散 证具恶风门。

羌活  独活  人参  细辛  白茯苓  制枳壳  防风  黄芩  甘草(炙)  麻黄(泡,焙)  蔓荆子  菊花(各一两)  石膏(水飞,二两)

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薄荷四五叶煎,热服。

桂枝石膏汤 证具头痛门。

桂枝  黄芩  甘草(各半两)  石膏(二两,打碎)  白药子  升麻  干葛(各三分)  大栀子(四枚)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水盏半,煎八分,取汗。

橘皮汤 治伤暑,痰逆,恶寒。若不恶寒,宜竹叶汤。

甘草(半两)  人参(一分)  橘皮(去白,二两)

㕮咀,每服三钱,加竹茹一块,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煎热服。

葛根解肌汤 治伤寒温病天行,头痛壮热。见《局方》同。

柴胡加桂汤 治疟疾,先寒后热,兼治支结。

柴胡(八两)  人参  甘草(炙)  半夏(泡)  黄芩  肉桂(各三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生姜四片,枣二枚,煎八分,温服。渴,去半夏,加人参、栝楼根煎。

白虎加桂汤 治疟疾,但热不寒者。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三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煎八分服。

柴胡桂姜汤 治寒多微热,或但寒不热;亦治劳疟。

柴胡(四两)  桂枝  黄芩(各一两半)  栝楼根(二两)  牡蛎(碎,炒)  甘草(炙)  干姜(各一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使微烦,取汗解。

疟母煎 治久疟寒热,结为癥瘕。

鳖甲(炙)  朴硝(各十二分)  黄芩  乌扇(烧存性)  鼠妇(炒)  干姜(炮)  大黄  肉桂  紫葳  厚朴(炙。各三分)  柴胡(六两)  芍药  牡丹皮  虻虫(炒。各五分)  人参  半夏(泡。各一分)  阿胶(炒)  蜂窠(炒。各四分)  蜣螂(炙,六分)  葶苈(炒)  石韦(去毛)  瞿麦  桃仁(去皮、尖。各二两)

上为末,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斗五升,浸灰,候酒尽一半,用鳖甲煮如胶漆,绞汁,纳药末,为丸如梧子大,空心七丸。一方,无鼠妇、朴硝,加海藻三分,大戟一分。

祛邪丸 证具往来寒热门。

恒山  甘草(炙)  大黄  知母(各二两)  麻黄(去节,四两,泡,焙)

为末,蟹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面东浮水吞下。

猪胆鸡子汤 治伤寒五六日,斑出。

鸡子(一枚)  猪胆  苦酒(各三合)

合和煎三沸,强人尽服,羸人六七沸服,汗出愈。

葳蕤汤 证具头痛门;兼治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

葳蕤(三分)  石膏(一两,杵碎)  白薇  麻黄(泡,焙)  羌活  甘草(炙)  川芎  生葛根(尤佳,用二两)  杏仁(去皮、尖)  五味(各半两)  青木香(一分,炒。冬一两,春初用半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

知母干葛汤 治风温,身体灼热甚者。见头痛门。

知母(三钱)  干葛(八钱)  石膏(六钱)  葳蕤(五钱)  甘草(炙)  黄芩  木香  升麻  生南星  人参  防风  杏仁(炒)  川芎  羌活(各三钱)  麻黄(去节,四钱,泡,焙)

㕮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一盏服。

栝楼根汤 治风温加渴者。见头痛门。

栝楼根(三分)  石膏(二两)  生葛根(一两半,干者三钱)  人参  防风  甘草(炙。各半两)

㕮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一盏服。

汉防己汤 治风温,脉浮身重,汗出。见头痛门。

防己(四两)  甘草(炙)  黄芪(蜜炙。各二两)  白术(三两)

㕮咀,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一盏,出汗。

老君神明散

白术  附子(炮,各二两)  乌头(炮,四两)  桔梗  细辛(各一两)

粗切,用绢囊盛带之,居间里皆无病。有疫者,温酒服方寸匕,取汗得吐瘥。

务成子萤火丸 射干丸 见《局方》。

栀子升麻汤 治脱发,伤寒三月至夏为脱发。见《活人书》。

圣散子 方见《局方》。多茅术、吴茱萸二味。

调中汤 证具伤寒集要。

大黄(三分)  桔梗  藁本  茯苓  甘草(炙)  葛根(炙)  黄芩  芍药  白术(各半两)

㕮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一盏,得快利,壮热便止。

半夏桂枝甘草汤 治非时暴寒,伏气在少阴经,旬月乃发,脉便微弱,法先咽痛似伤寒,次必下利,此汤主之,次则四逆汤主之,二日即瘥。古方谓之肾伤寒也。

半夏(炮)  甘草(炙)  桂心(等份)

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放冷,少少含咽之,仍入生姜四片煎。

麻黄杏子薏苡甘草汤 证具身肿门。

麻黄(去节,泡,二分)  甘草(炙,一分)  苡仁(半两)  杏仁(十枚,去皮、尖,炒)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避风取微汗。

防己黄芪汤 治风湿。见身肿伤湿门。

防己(一两)  甘草(炙,半两)  白术(三分)  黄芪(一两一分)

㕮咀,每服三钱,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温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加芍药三分。气上冲,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覆腰下令温,取汗瘥。

小续命汤 见《局方》。无白术,有杏仁等份,一同附子用炮者。

杏仁汤 治风湿,见《活人方》。

附术散 证具身肿门。

附子(炮)  白术(各一两)  川芎(三钱)  独活(半两)  桂心(二钱)

为末,三钱,水一盏,枣二枚,煎五分,温服。

桂心白术汤 治伤寒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阴气内伤。

白术  桂心  附子(炮)  防风  川芎  甘草(炙。各一两半)

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四片,枣三枚,煎八分服。

附子防风汤 证同前。

白术  五味子(各一两)  白茯苓  干姜(炮)  甘草(炙)  防风  附子(炮,各三分)  柴胡(一两半)  桂心(半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四片,煎六分,温服。

八物白术汤 证同前。

白术  五味子  羌活  白茯苓  麻黄(去节,泡,焙,各半两)  高良姜(一分)  桂心  附子(炮。各三分)

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四片,煎五分,温服。

柴胡半夏汤 治痰热头疼,利膈除烦,身体疼倦少力,兼治五饮痰癖。

柴胡(八两)  半夏(泡,二两半)  白术(二两)  人参  甘草(炙)  黄芩  麦门冬(去心。各三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金沸草散 见《局方》,有麻黄、赤芍药。此方无此二味,有赤茯苓一两,细辛一两,汤使同。

大半夏汤 治痰饮及脾胃不和。即《局方》二陈汤。

脾约丸 治老人津液少,大便涩;及脚气有风,大便结燥。

大黄(二两,酒焙)  麻仁(一两半,炒,别研)  厚朴(制)  枳壳(去瓤)  白芍药(半两,上同)  杏仁(去皮、尖,炒,三分,别研)

为末,蜜杵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得利。

黑神丸 治瘟疫时气,有积食者。

巴豆(一两,打去壳,碗盛,急流水浸一宿,煮三五十沸,去心、膜,研如膏,厚纸包去油)  豆豉(二两,新软者,与巴豆同研)  大戟(生用,去皮,内如粉白者佳)  三棱(生用)  杏仁(烧过,和研,各半两)  五灵脂(黑色者,二分)

上为末,方入巴豆。豉,研匀后,入杏仁更研,别入飞罗面半匙,井花水调,次拌药搜杵,丸如绿豆大,晒干。凡伤寒有食积,脉沉结,身不热,即可煎姜枣汤吞下,取微利。

神功丸 证具大便秘门。

大黄(三两)  人参(半两)  麻仁(五两,令研)  诃子皮(炮,二两)

炼蜜丸梧子大,每二十丸,温水下,取利。

五柔丸 老人虚人脚气,亡津液虚秘,大便结,调补三焦。

大黄(四两)  前胡(一两)  半夏(洗)  苁蓉(酒浸)  茯苓  芍药  细辛  当归  葶苈子(各半两)

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温水下二十丸,以通为度。

大三脘散 治三焦气逆,胸胁痞痛,面手浮肿,大便秘涩,兼治脚气。

木瓜  大腹皮(炙黄)  独活  紫苏  沉香(各一两)  甘草(炙)  槟榔(煨)  白术  陈皮  木香  川芎(各二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取利。风气入宜常服。

槟榔散 治脚气肿。

橘叶(一大握)  沙木(一握)  小便(半盏)  酒(半盏)

同药煎沸,调槟榔末二钱。

薏苡仁酒法 治脚痹。

薏苡仁  牛膝(各二两)  海桐皮  五加皮  独活  防风  杜仲(姜制,各一两)  白术(半两)  枳壳(一两,炒)  生地黄(二两半)

酒浸,每日空心温服。

木瓜散 治脚气。

大腹(一枚)  紫苏  干木瓜  甘草(炙)  木香  羌活(各一分)

㕮咀,作服水煎,通口服。

葱豉汤 治伤寒一二日,头项腰背痛,恶寒,脉紧,无汗。

豉(二大合)  葱白(十五茎)  干葛(八分)  麻黄(去节,四分)

水二升,先煎麻黄,去白沫,下余药,煎取八合,分二服,热服出汗。

连须葱白汤 证具头痛门。

生姜(二两)  连根葱(寸切,半升)

水二升,煮一升,作二三服。不瘥,服下药。

葛根葱白汤 证具头痛门。

葛根  芍药  知母(各半两)  葱白(一把)  川芎  生姜(各一两)

水三升,煎半服。

雄鼠屎汤 治劳复。

栀子(十四枚)  枳壳(三枚,炒)  雄鼠屎(二七枚)

粗末,每服四钱,葱白二寸,豉三十粒煎,分作二服。

黄芩芍药汤 治鼻衄。

黄芩(三分)  芍药  甘草(炙。各半两)

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茅花汤 治鼻衄不止。

茅花(一把)

水三盏,煎一盏,分二服。无花,以根代。

枳实理中丸 证具胸胁心满,腹痛门。

枳实(十六片,炒)  茯苓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炙。各二两)

细末,蜜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热汤化下。渴,加栝楼根二两。下利,加牡蛎二两,煅。

小半夏汤 证具心满呕吐门。

半夏(五两,泡)  白茯苓(三两,去皮)

㕮咀,每服半两,水三盏,煎一盏,入生姜自然汁,煎一二沸,热服。

桔梗枳壳汤 证具心满门。

桔梗  枳壳(麸炒。各一两)

㕮咀,水二盏,煎一盏,分二服。

赤茯苓汤 证具心满呕吐门。

赤茯苓  人参  陈皮(去白。各一两)  川芎  白术  半夏(泡。各半两)

粗末,每服四钱,水盏半,生姜五片,煎七分,温服。

香薷散 治霍乱。见《局方》。

犀角地黄汤 证具鼻衄,斑疹门。

犀角(屑,如无,以升麻代)  牡丹(去心。各一两)  生地黄(半斤)  芍药(三分)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一盏。有热如狂者,加黄芩。腹不满,为无热,不可加。

黄连解毒汤 证具呕吐,不得眠门。

黄连(三分)  黄柏(半两)  栀子(四个,擘)  黄芩(一两)

㕮咀,每服五钱,煎一大盏服。

酸枣汤  证具虚烦,不得眠门。

酸枣仁(四升)  甘草(炙,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  川芎  干姜(各三两)  麦门冬(去心,一升)

粗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栀子乌梅汤 证具不得眠门。

栀子  黄芩  甘草(炙。各半两)  柴胡(一两)  乌梅肉(十四个,微炒)

粗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生姜三片,竹叶二七片,豉五十粒,煎七分,温服。

陈皮干姜汤 治哕。

陈皮  通草  干姜(炮)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人参(一两)

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羌活附子汤 治咳逆。

羌活  附子(炮)  茴香(微炒。各半两)  木香  干姜(炮。各大枣许大)

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盐一捻,同煎一二十沸,热服止。

半夏生姜汤 治哕欲死。

生姜(切,二两)  半夏(泡,一两一分)

水二盏,煎八分,分二服。

黑膏 疗温毒发斑。

好豉(一升)  生地黄(半斤,切)

以猪膏二斤,合露之,煎令三分减一,绞去滓,入雄黄、麝香如大豆者,内中搅和,尽服之,毒从皮中出则愈。忌芜荑。

葛根陈皮汤 证具呕吐,发热门。

葛根  陈皮  知母  杏仁(去皮、尖,炒)  黄芩  甘草(炙)  麻黄(去节,泡,焙。各半两)

㕮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一盏,温服。

玄参升麻汤 证具出斑门。

玄参  升麻  甘草(炙。各半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七分,温服。

大青四物汤 证具斑疹门。

大青(四两)  豉(八合)  阿胶(炙)  甘草(炙。各一两)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一盏,入胶再煎服。

知母桂心汤 证具似疟门。

知母(二两)  麻黄(去节)  甘草(炙)  芍药  黄芩  桂心(各一两)

㕮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生姜四片,煎八分,温服,取微汗。

三黄丸 治发黄吐血。见《局方》。

桔梗半夏汤 证具腹满痛门。

桔梗(炒)  陈皮(洗,焙)  半夏(生姜制。各一两)  枳实(半两)

㕮咀,四钱,生姜三片,煎七分,热服。

三黄熟艾汤 证具大便秘门。

黄连  黄芩  黄柏(各三分)  熟艾(鸡子半大)

㕮咀,水二盏,煎七分,温服。

薤白汤 证具下利腹痛门。

豉(半斤,绵包)  薤白(一把)  大栀子(七枚)

水二升,先煎栀子十沸,入薤、豉,取一升二合服。

赤石脂丸 治伤寒热利,下脓血。

赤石脂  干姜(炮。各一两)  黄连  当归(各二两)

为末,蜜丸梧子大,米饭下二十丸。

地榆散 伤寒便利脓血。

地榆  犀角(屑)  黄连(微炒)  茜根  黄芩(各一两)  栀子仁(半两)

粗末,水煎,入薤白五寸,温服。

黄连阿胶汤 伤寒热毒入胃,下利脓血。

黄连(二两,微炒)  阿胶(炒黄)  黄柏(一两,微炒)  栀子仁(半两)

粗末,水煎,温服。

桃仁汤 治䘌。

桃仁(去皮、尖)  槐子(碎)  艾叶(各一两)  枣(十五枚,去核)

水二盏,煎盏半,分三服。

黄连犀角汤 治伤寒及诸病之后,内有疮,出下部者。

黄连(半两)  乌梅(十枚)  木香(一分)  犀角(一两。无,以升麻代)

水二盏,煎盏半,分二服。

雄黄研散 证具多眠门,治下部䘌疮。

雄黄(研)  青葙子  苦参  黄连(各二分)  桃仁(去皮、尖,研,一分)

生艾或扁竹研汁,和如枣核,纳下部。

百合知母汤 治百合病发汗后。见霍乱门。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切)

水渍百合一宿,出白沫,去水,更水煎一升,再煎知母取一升,合和煎服。

滑石代赭汤 治百合病下之后者。见霍乱门。

百合(七枚)  滑石(三两,打碎)  代赭(弹大一丸,打碎)

水渍百合如前法,又水煎滑、代取一升,合和煎服。

鸡子汤 治百合病吐后。见霍乱门。

百合(七枚)  鸡子黄(十枚)

水渍煎百合如前法,加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洗方 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

百合(一升)

水一斗,渍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百合地黄汤 治百合病,不经汗、吐、下,病形如初者。

百合(七枚)  生地黄汁(一升)

水渍煮百合如前法,加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下,大便如漆。

栝楼牡蛎散 治百合病,渴不瘥。

栝楼根  牡蛎(熬,等份)

为散,饮服方寸匕。

滑石散 治百合病,变发寒热。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为散,饮服方寸匕。当微利,止。

治中汤 治脾胃伤冷,胸膈不快,腹疼,气不和,见《局方》。

白虎加苍术汤 治湿温多汗。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石膏(一斤)  苍术(三两)  粳米(三两)

㕮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七味葱白汤 治劳复证。

干葛(切,三合)  新豉(半合)  连须葱白(切,半斤)  生姜(切,一合)  麦门冬(去心)  干地黄(三两)  劳水(四升,以杓扬之千过)

以劳水煎减,分二服,覆取汗。

增损四顺汤 治少阴下利,手足逆,无热候者。

甘草  人参  龙骨(各二两)  黄连  干姜(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作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若下利腹痛,加当归二两。呕,加陈皮一两。

化斑汤

人参  石膏(各半两)  葳蕤  知母  甘草(各一分)

㕮咀,五钱,水盏半,糯米一合,煎八分,温服。

官局桔梗汤 治干呕。

桔梗  半夏  陈皮(各一两 ) 枳实(半两)

粗末,三钱服,水一盏,生姜五片,煎七分服。

麻黄加术汤 治中湿。

麻黄(去节,一两半)  苍术  甘草(炙。各半两)  桂枝(一两)  杏仁(三十五枚,去皮、尖)

㕮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竹皮大丸 治虚烦。

竹茹(二分)  桂  白薇(各一分)  石膏(研)  甘草(炙。各三分)

枣肉丸弹大,米饮服。

《古今录验》橘皮汤 证具咳嗽门。

陈皮  紫菀  麻黄(去节)  当归  杏仁  桂  甘草  黄芩(各半两)

水煎服。

黄连橘皮汤 证具发斑,呕吐门。

黄连(四两)  陈皮  杏仁(去皮、尖)  枳实(炙)  麻黄(去节,泡,焙)  葛根(各二两)  制厚朴  甘草(炙。各一两)

㕮咀,三钱,水一盏,煎八分服。下利当先止。

麦门冬汤 治劳气欲绝。

麦门冬(去心,一两)  甘草(炙,二两)

水二盏,加粳米半合,枣二枚,竹叶十五片,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