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拾遗方论》者,宋骆先生龙吉之遗书也。昔者骆先生学古之道,深究于天人阴阳五事之理,洞见五脏癥结,肉白骨而生死人,功补造化,名于当时,所著拾遗书六十二条,皆可传习,其功非浅鲜矣。厥后,明之肖斋刘公与明羽朱公,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搜集内经,殚心参究,增续病症治方,共八十二条。则二公之继志于骆先生者,心亦良苦。而林公宗汉,其私塾弟子也,学有渊源,不忘所自,为之亲校其书,述而梓焉。
夫古之慎斯术也,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盖谓其有所受之古先哲人,而非费人以试方者,故服其药而不疑。林公之述拾遗书,将以生人也。惟其志于生人,是故不秘其术,而示天下以广之,则林公之功,亦将远矣。
尝阅《汉书·艺文志》,有《黄帝内经》、《扁鹊内经》、《白氏内经》,又有《外经旁篇》诸书,今独《黄帝内经》存焉。班固以为善医者,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而要其旨,于血脉经络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可谓笃论。然又列经方诸家,以为经方者, 本草木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 宜,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则尽之矣。
夫知方而不知经,则失其理;知经而不知方,则失其宜。经,譬则棋盘,黑白子也;方,则人之相棋者也。善棋者,先后用子,胜而不败,则知方也,古方用意不同,精微寄焉,非知经者不能究其理。
宜余阅《拾遗方论》,眼明心慧,发其精微,其论俞附仓公之遗意欤!因谓林公是书出,所活万亿,不足计矣,梓而广之可也。
康熙庚寅夏五月上浣古吴朱元英师晦甫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