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门第七十四

耳中卒痛: 磨刀铁浆,滴入即愈。《活人心统》

聤耳出水: 成疮,蚯蚓粪为末,敷之并吹入。《千金方》

耳疮唇疮: 东壁土,和胡粉敷之。《救急方》

聤耳出汁: 棉裹伏龙肝末塞之,日三易。《圣济总录

聤耳脓血: 月下灰吹满耳,深入无苦即自出。《肘后方》

耳出臭脓: 雄黄、雌黄、硫黄各等分,为末,吹之。《圣济总录》

热甚耳聋: 烧铁投酒中饮之,仍以磁石塞耳,日易,夜去之。《千金方》

底耳肿痛: 汁水不绝,轻粉一钱、麝香一分,为末,掺之。《简便方》

聤耳出汁: 炉甘石、矾石各二钱,胭脂半钱、麝香少许,为末,缴净吹之。《普济方

底耳有脓: 海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一字,为末,缴净吹之。《普济方》

聤耳出汁: 枯矾一两、铅丹炒一钱,为末,日吹之。《圣济总录》

耳卒疼痛: 盐五升蒸热,以耳枕之,冷复易之。《肘后方》

肾虚耳聋: 真磁石一豆大,穿山甲烧存性,研一字,新棉塞耳中,口含生铁一块,觉耳中如风雨声即同。《济生方

老人耳聋: 磁石一斤捣末,水淘去赤汁,绵裹之,猪肾一具,细切,以水五斤煮磁石,取二斤,入肾下盐豉作羹食之,米煮粥食亦可。《寿亲养老书

风病耳鸣: 盐五升,蒸热以耳枕之,冷复易之。《圣惠方》

耳内作痛: 木香末,以葱黄染鹅脂,蘸末深纳入耳中。《圣济总录》

诸般耳聋: 细辛末,溶黄蜡丸、鼠屎大,棉裹一丸塞之,一二次即愈。须戒怒气,名聪耳丸。《经验方》

耳卒声闭: 硫黄、雄黄各等分研末,棉裹塞耳数日,即闻人语也。《千金方》

耳出脓汁: 青蒿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聤耳出汁: 香附末以棉杖送入,蔡邦度知府常用有效。《经验良方》

耳卒耳聋: 鸡苏叶生捣,绵裹塞之。孟诜食疗本草

耳卒聋闭: 昆仑真青木香一两,切,以苦酒浸一夜,入胡麻油一合,微火煎,三上三下,以绵滤去滓,日滴三四次,以愈为度。《外台秘要

耳卒聋闭: 香附子,瓦炒研末,萝卜子煎汤。早夜各服二钱,忌铁器。《卫生易简方

水入耳中: 薄荷汁,滴入立效。《外台秘要》

耳内作痛: 郁金末一钱,水调倾入耳内,急倾出之。《圣济总录》

耳生烂疮: 枣子去核,包青矾煅研,香油调敷之。《摘玄方》

聤耳出汁: 茺蔚茎叶汁滴之。《圣惠方》

耳中常鸣: 生地黄,截塞耳中。日数次易之,或煨熟,尤妙。《肘后方》

聤耳出水: 红蓝花三钱半,枯矾五钱,为末。以绵杖缴净吹之,无花则用枝叶。一方:去矾。《圣惠方》

耳卒肿痛: 牛蒡根切,绞汁二升,银锅内熬膏涂之。《圣济总录》

耳卒热肿: 生商陆削尖纳入,日再易。《圣济总录》

聤耳出汁: 狼牙研末,棉裹日塞之。《斗门方》

耳卒声闭: 凌霄叶,杵取自然汁,滴之。《斗门方》

耳忽作痛: 或红肿内胀,将经霜青箬露在外,将朽者烧存性为末。敷入耳中,其疼即止。《简便方》

耳出脓水: 白附子炮、羌活各一两,为末,猪羊肾各一具,每个入末半钱,湿纸包煨熟,五更食,温酒下。《圣济总录》

耳卒聋闭: 蓖麻子一百个去壳,与大枣十五枚捣烂,入小儿乳汁和丸,作挺每以绵裹一枚,塞之觉热为度,一日一易,二十日瘥。《千金方》

耳卒聋: 竹筒盛鲤鱼脑,于饭上蒸过,注入耳中。《千金方》

耳卒聋闭: 甘遂半寸,绵裹插入两耳内,口中嚼少甘草,耳卒自然通也。《永类钤方

耳鸣不止: 无昼夜者,乌头烧作灰,菖蒲,等分,为末,绵裹塞之,日再用取效。《杨氏产乳》

耳卒热肿: 木鳖子仁一两、赤小豆大黄各半两,为末,每以少许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聤耳脓血: 生附子为末,葱涕和灌耳中。《肘后方》

耳卒聋闭: 附子醋浸削尖插之,或更于上灸二七壮。《本草拾遗》

耳聋耳痛: 干百合为末,温水服二钱,日二服。《千金方》

耳鸣耳痒: 如流水及风声,不治成聋。用生乌头,掘得乘湿削如枣核大,塞之,日易二次,不三日愈。《千金方》

耳聋灸法: 湿土瓜根,削半寸塞耳内,以艾灸七壮,每旬一灸,愈乃止。《圣济总录》

聤耳出汁: 韭汁,日滴三次。《圣惠方》

耳聋未久: 瓜蒌根三十斤,细切,以水煮汁,如常酿酒,久服甚良。《肘后方》

聤耳出脓: 蒲黄末掺之。《圣惠方》

耳卒烘烘: 瓜蒌根削尖,以腊猪脂煎三沸,取塞耳,三日即愈。《肘后方》

病后耳聋: 生菖蒲汁,滴之。《圣惠方》

耳卒聋闭: 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心,同捣作七丸,绵裹一丸,塞耳,日一换。一方:不用巴豆,用蓖麻油。《肘后方》

三十年耳聋: 酒三升,渍牡荆子一升,七日去滓,任性饮之。《千金方》

耳中出血: 蒲黄炒黑,研末擦入。《简便方》

滴耳治聋: 生油,日滴三五次,候耳中塞出,即愈。《圣济总录》

耳卒聋闭: 芥子末,入乳汁,和以绵裹塞之。《外台秘要》

耳中有核: 如枣核,痛不可动者,以火酒滴入,仰之半时,即可推出。《李楼怪病奇方》

聤耳出脓: 干瓠子一分、黄连半钱为末,以绵先缴净,吹入半字,日二次。《圣惠方》

聤耳出脓: 蜈蚣末,吹之。鲍氏方。

聤耳出脓: 麻子一合,花胭脂一分,研匀,作挺子绵裹塞之。《圣惠方》

聤耳出脓: 楠木烧研,以绵杖缴入。《圣惠方》

耳出脓汁: 杏仁炒黑捣膏,绵裹纳入,日三四易之妙。《梅师方》

耳鸣耳闭: 骨碎补削作细条,火炮乘热塞之。苏氏《图经本草》

耳卒聋闭: 杏仁七枚,去皮拍碎,分作三分。以绵裹之,著盐如小豆许,以器盛于饭上,蒸熟令病人侧卧,以一裹捻油滴耳中,良久,又一裹滴之取效。《外台秘要》

塞耳治聋: 以醇酢微火炙附子,削尖塞之。《千金方》

聤耳出汁: 故绵烧灰,绵裹塞之。《圣惠方》

聤耳出脓: 蜘蛛一个,胭脂坯子半钱,麝香一字,为末,用鹅翎吹之。

耳聋鼻塞: 不闻声音香臭者。取大枣十五枚去皮核,蓖麻子三百枚去皮,和捣绵裹塞耳鼻,日一度,三十余日,闻声及香臭也,先治耳后治鼻,不可并塞。孟诜《食疗本草》

聤耳出汁: 青皮烧灰研末,绵包塞之。

耳聋鼻塞: 干柿三枚,细切,以粳米三合,豆豉少许,煮粥,日日空心食之。《圣惠方》

伤耳成疮: 出汁者,胡桃杵取油纳入。《普济方》

卒病耳聋: 八九月间,取石榴一个,上作孔如球子大,纳米醋令满。以原皮盖之,水和面裹面煨熟,取起去盖,入少黑李子,仙沼子末,取水滴耳中,勿动,脑中若痛勿惊,如此三夜,再作必通。按《证类本草》收采此方云:出孙真人,而黑李子不知为何物也,其仙沼子,即预知子。

聤耳出脓: 槟榔末吹之。鲍氏方。

耳卒热肿: 楝实五合捣烂,绵裹塞之,频换。《圣惠方》

聤耳出汁: 胡桃仁烧研,狗胆汁和作挺子,绵裹塞之。《普济方》

聤耳出汁: 陈皮烧研一钱,麝香少许为末,日掺。名立效散。

耳痛有脓: 柳根细切,熟捣封之,燥即易之。《斗门方》

久聋不听: 炼松脂三两,巴豆一两,和捣成丸,薄绵裹塞,一日二度。《梅师方》

耳中卒痛: 烧荆木,取黄汁点之。《肘后方》

塞耳治聋: 蝼蛄五钱,穿山甲炮五钱,麝香少许,为末,葱汁和丸塞之。外用嗅鼻药即通。《普济方》

耳卒聋闭: 巴豆一粒纸裹,针刺孔通气,塞之取效。《经验方》

卒然耳聋: 黄蜡不拘多少,和茯苓末,细嚼茶汤下。《普济方》

耳肿风毒: 肿起出血,取柳虫粪化水,取清汁调白矾末,少许滴之。《肘后方》

肾虚耳聋: 十年者,二服可愈。小蝎四十九个,生姜如蝎大四十九片,同炒,姜干为度,研末,温酒服之,至一二更,时进一服,至醉不妨,次日耳中如笙簧声即效。杜壬方。

劳聋已久: 童子小便,乘热少少频点之。《圣惠方》

耳忽大痛: 如有虫在内奔走,或血水流出,或干痛不可忍者,蛇蜕皮烧存性,研末,鹅翎吹之立愈,经验秘方也。《杨拱医方摘要》

耳底疼痛: 桑螵蛸一个烧存性,麝香一字,研末,每用半字掺入,神效。有脓先缴净。《经验方》

滴耳治聋: 鲫鱼胆一枚,乌驴脂少许,生麻油半两,和匀,纳入楼葱管中七日,取滴耳中,日二次。《圣惠方》

聤耳出脓: 《普济方》用五倍子末吹之。《经验方》用五倍子焙干一两,全蝎烧存性三钱,为末掺耳中。

塞耳治聋: 斑蝥炒二枚,生巴豆去皮心二枚,杵丸枣核大,绵裹塞之。《圣惠方》

聤耳出脓: 乱发裹杏仁末塞之《圣惠方》

底耳出脓: 海螵蛸半钱,麝香一字,为末,以绵杖缴净,吹入耳中。《澹寮方》

耳中有物: 不出,用弓弩弦长三寸,打散一头,涂好胶柱著耳中,徐粘引出。《圣惠方》

滴耳聋闭: 蜗牛膏,用蜗牛一两,石胆、钟乳粉各二钱半,为末,瓷盒盛之。火煅赤,研末,入片脑一字,滴入耳中,无不愈者。《圣惠方》

耳中臭脓: 用竹蛀虫末,胭脂坯子各等分,麝香少许,为末吹之。《朱氏集验方

耳卒聋闭: 蚯蚓入盐,安葱内,化水点之立效。《胜金》

聤耳出水: 苦竹蛀屑、狼牙、白蔹各等分,为末,和匀频掺之。《圣惠方》

月蚀耳疮: 五月五日,蛤蟆烧末,猪膏和敷。《外台秘要》

耳内疼痛: 穿山甲二个,夾土狗二个,同炒焦黄,为末。每吹一字,入耳内亦治耳聋。《普济方》

耳鸣耳聋: 卒聋及肾虚,耳内如风水钟鼓声。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蝎梢七个,麝香少许,为末,以麻油化蜡和作挺子棉塞之。《摄生方》

脓耳疼痛: 蝎梢七枚,去毒焙,入麝香半钱,为末,挑少许入耳中,日夜三四次,以愈为度。《杨氏家藏》

聤耳有虫: 脓血日夜不止,用鲤鱼鲊三斤,鲤鱼脑一枚,鲤鱼肠一具,洗切,乌麻子炒研一升,同捣入器中,微火炙暖,布裹贴两耳,食顷有白虫出,尽则愈。慎风寒。《千金方》

重耳治聋: 蚕蜕纸作捻,入麝香二钱,入苇筒烧烟熏之,三次即开。

聤耳出脓: 穿山甲烧存性,入麝香少许吹之,三日水干即愈。《鲍氏小儿方》

聤耳脓血: 绵裹车辖脂塞之《外台秘要》

耳脓有虫: 鲤鱼脑,和桂末捣匀,绵裹塞之。《千金方》

耳暴聋闭: 全蝎去毒为末,酒服一钱,以耳中闻水声即效。《周密志雅堂杂钞》

聤耳出脓: 蝉蜕半两烧存性,麝香半钱烧,为末,绵裹塞之,追出恶物效。《海上方

耳中出血: 龙骨末吹入之。《三因方》

塞耳治聋: 芫菁、巴豆仁、蓖麻仁各一枚,研丸,枣核大棉包塞之。《圣惠方》

聤耳出脓: 石首鱼鱿研末,或烧存性,研掺耳。《集简方》

耳脓作痛: 因水入耳中者。如圣散:用箭杆内蛀末一钱,腻粉一钱,麝香半钱,为末,以绵杖缴尽送药入耳,以绵塞定,有恶物放令流出,甚者三度必愈。《普济方》

耳中耵聍: 干结不出,用白蚯蚓入葱叶中,化为水滴耳,令满不过数度,即易挑出。

耳腮痄肿: 喉下诸肿,用蜗牛同面研敷之。

耳疮肿痛: 五倍子末,冷水调涂湿,则干掺之。《海上方》

耳聋气闭: 蚯蚓、川芎各两半,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汤下,服后低头伏睡,一夜一服,三夜立效。《圣济总录》

聤耳出脓: 生地龙釜上,墨生猪脂等分,研葱汁和捻,作挺子绵裹塞之。《圣惠方》用生地龙,为末吹之。

耳聋: 用淘鹅油半匙,磁石一小豆大,麝香少许,和匀以绵裹成挺子,塞耳中,口含生铁少许,用三五次即有效。《青囊》

耳聋不听: 鹅矢白炒半升,乌豆炒一升,以无灰酒二升,乘热投入服取汗,如鼓鼙勿讶。《外台秘要》

耳聋: 人中白一分,干地龙一条,为末,以乌驴驹尿一合,和匀瓷器盛之,每滴少许入耳。《圣惠方》

疳耳出脓: 用天鹅油,调草乌末,入龙脑少许,和敷立效。无则以雁油代之。《通玄论》

耳瘑疣目: 黑雌鸡胆汁,涂之日三服。《圣惠方》

耳中恶疮: 鹅矢白炒研敷之。《圣惠方》

物入耳中: 以麻绳剪令头散,著胶粘上,徐引出之。《千金方》

聤耳出汁: 夜明砂二钱,麝香一字,为末,拭净掺之。《圣惠方》

肾虚耳聋: 用鹿肾一对,去脂膜切,以豉汁入粳米二合,煮粥食,亦可作羹。《圣惠方》

肾虚耳聋: 乌雄鸡一只,治净以无灰酒三升,煮熟乘热食,三五只效。

聤耳出脓: 用狗胆一枚,枯矾一钱,调匀绵裹塞耳内,三四次即瘥。《奇效良方

多年耳聋: 重者用三两度,初起者一上便效。用驴前脚胫骨打破,向日中沥出髓,以瓷盒盛收。每用棉点少许入耳内,侧卧候药行,其髓不可多用,以白色者为上,黄色者不堪。又方:驴髓以针砂一合,水二合,浸十日,取清水少许,和髓搅匀,滴少许入耳中。外以方新砖半个,烧赤泼醋,铺磁石末一两,在砖上枕之至晚,如此三度即通。《普济方》

年久耳聋: 用炼成鸡肪五两,桂心十八铢,野葛六铢,同以文火煎三沸去渣,每用枣许,以苇筒炙溶,倾入耳中。如此十日,耵聍自出,长寸许也。《千金翼方

肾虚耳聋: 羖羊脊骨一具,炙研,磁石煅、醋淬七次,白术、黄芪、干姜炮、白茯苓一两、桂三分,为末,每服五钱,水煎服。《普济方》

耳卒聋闭: 以鼠胆汁二枚滴之,如雷鸣时即通。《本事方》

五般聤耳: 出脓血水,人牙烧存性,麝香少许,为末,吹之,名佛牙散。《普济方》

多年耳聋: 《卫生家宝方》,胜金透关散,活鼠一枚,系定,热汤浸死,破喉取胆,真红色者是也。用川乌头一个炮去皮,华阴细辛二钱,胆矾半钱,为末,以胆和匀在焙干研细,入麝香半字,用鹅翎管吹入耳中,口含茶水日二次,十日见效,永除根本。《圣惠方》治久聋,腊月取鼠胆二枚,熊胆一分,水和旋取绿豆大,滴耳中,日二次。

擦落耳鼻: 头发瓶盛,泥固煅过研末,以擦落耳鼻,乘热蘸发灰缀定,软帛缚住。勿令动,自生合也。《经验良方》

耳聋: 鼠脂半合,青盐一钱,蚯蚓一条,同和化,以棉蘸,捻滴耳中塞之。《圣惠方》

老人耳聋: 猪肾一对,去膜,切,以粳米二合,葱白二根,薤白七根,人参二分,防风一分,为末,同煮粥食。《奉亲养老书》

月蚀耳疮: 角蒿灰掺之,良。《集简方》

耳后月蚀: 烧蚯蚓粪,猪脂和敷。《子母秘录》

耳内恶疮: 曾青五钱,雄黄七钱,半黄芩二钱五分,为末,敷之。《卫生宝鉴

耳内湿疮: 蛇床子、黄连各一钱、轻粉一字,为末,吹之。《全幼心鉴》

耳上湿疮: 土马骏、井中苔各等分,为末,灯盏内油和涂之。《圣济总录》

月蚀耳疮: 望夜取兔屎,纳蛤蟆腹中,同烧末敷之。《肘后方》

月蚀耳疮: 龟甲烧灰敷之。《圣惠方》

耳疳出汁: 青黛、黄柏末干搽。《谈野翁试验方》

耳疳出汁: 鸡子黄,炒,涂之甚妙。《谈野翁试验方》

耳疳出脓: 用抱出鸡卵壳炒黄为末,油调灌之,疼即止。《杏林摘要》

面门第七十五

粉滓面 :云母粉、杏仁各等分,为末,黄牛乳拌,略蒸,旦涂、夜洗。《圣济总录》

紧唇面疱: 马齿苋煎汤,日洗之。《圣惠方》

面上 :鸡子一枚去黄,朱砂末一两,入鸡子内,封固,入白伏雌下,抱至雏出。取涂面即去,不过五度,面白如玉,此乃陈朝张贵妃常用方,西王母枕中方。《外台秘要》

少年面疱: 水银、胡粉各等分,研腊猪脂和,夜涂旦拭,勿见水,三度瘥。《肘后方》

粉滓面 :白石脂六两,白蔹一二两,为末,鸡子白和,夜涂,旦洗。《圣济总录》

粉滓面 :沟渠小萍为末,日敷之。《圣惠方》

女人面脂: 太真红玉膏,用轻粉、滑石、杏仁去皮各等分,为末,蒸过,入片脑、麝香少许,鸡子清调匀,洗面毕敷之,旬日后如红玉。《闺阁事宜》

面上酒刺: 五参丸,用紫参、丹参、人参、苦参、沙参各一两,为末,胡桃仁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下。《普济方》

面上粉刺: 子如米粉,黑牵牛末,对入面脂药中,日日洗之。《圣惠方》

面多皯 :雀卵泡苦酒,渍白术,日日拭之,极效。《肘后方》

面 风疮: 香附子、甘松各四两,黑牵牛半斤,为末,日用洗面。《妇人良方》

面上 泡: 荠苨、肉桂各一两,为末,每用方寸匕,酢浆服之,日一服,又减瘢痣。《圣济总录》

头面诸风: 香白芷,切,以萝卜汁浸透,日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或以嗅鼻。《直指方》

面上泡疮: 冬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即冬瓜子仁各一两,为末,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陶隐居方。

面上瘢黡: 蒺藜子、山栀子各一合,为末,醋和,夜涂,旦洗。《救急方》

妇人面疮: 名粉花疮,以定粉五钱,菜子油调泥碗内,用艾一二团,烧烟熏之,候烟尽,覆地上一夜取出,调搽永无瘢痕,亦生肉。《谈野翁试验方》

面上瘢黡: 取铁扫帚,地上自落叶,并子,煎汤,频洗,数次自消。《寿域方》

头面忽肿: 热毒风气内攻,或连手足赤肿,触著痛者。牛蒡子根,一名蝙蝠刺,洗净,研烂,酒煎成膏,绢摊贴肿处,仍以热酒服一二匙,肿消痛减。《斗门方》

头风面疮: 痒出黄水,艾二两,醋一升,砂锅煎取汁,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御药院方

面上皯 :艾灰、桑灰各三升,以水淋汁,再淋至三遍,以五色布纳于中,同煎,令可丸,时每以少许敷之,自烂脱,甚妙。《外台秘要》

面上生疮: 曼陀罗花晒干研末,少许贴之。《卫生易简方》

肺热面疮: 苦丝瓜、牙皂荚并烧灰等分,油调搽。《摘玄方》

面上皯 :白附子为末,卧时浆水洗面,以白蜜和涂纸上,贴之久久自落。《卫生易简方》

面上黑气: 半夏焙研,米醋调敷,不可见风,不计遍数,从早至晚如此,三日皂荚洗下,面莹如玉也。《摘玄方》

雀卵面疱: 桃花、冬瓜仁研末各等分,蜜调敷之。《圣惠方》

肺风面疮: 起白屑,或微有赤疮,用蓖麻子仁四十九粒,白果胶枣三粒,瓦松三钱,肥皂一个,捣为丸,洗面用之,良。《吴旻扶寿方》

面上雀斑: 蓖麻子仁、密陀僧、硫黄各一钱,为末,用羊髓和匀,夜夜敷之。《摘玄方》

面鼻酒皶: 白蔹、白石脂、杏仁各半两,为末,鸡子清调涂,旦洗。《御药院方》

头 面疮: 使君子仁,以香油少许,浸三五个,临卧时细嚼,香油送下,久久自愈。《普济方》

面生粉刺: 白蔹二分,杏仁半分,鸡屎白一分,为末,蜜和杂水拭面。《肘后方》

面疮粉刺: 菟丝子苗绞汁涂之,不过三上。《肘后方》

面 雀卵: 苦酒浸白术,常常拭之。《肘后方》

面黑令白: 瓜蒌瓤三两,杏仁一两,猪肾一具,同研如膏。每夜涂之,令人光润,冬月不皱。《圣济总录》

身面卒肿: 用菟丝子一升,酒五升,渍二三宿,每饮一升,日三服,不消再造。《肘后方》

面上痱 :土瓜根捣末,浆水和匀,入夜别以浆水洗面,涂药,旦复洗之,百日光彩射人,夫妻不相识也,曾用有效。《肘后方》

面黑令白: 天门冬曝干,同蜜捣作丸,日用洗面。《圣济总录》

头面诸风: 眼 ,鼻塞,眼出冷泪,用杏仁三升研细,水煮四五沸,洗头待冷汗尽,三度愈。《千金方》

令面光华: 三月三日收桃花,七月七日收鸡血,和涂面上,二三日后脱下,则光华颜色也。《圣济总录》

少年面皰: 《外台秘要》用浮萍,日挼酓之,并饮汁少许。《普济方》用紫背浮萍四两,防己一两,煎浓汁洗之。仍以浮萍于斑 上,热搽日三五次,物虽微末,其功甚大,不可小看。《普济方》

面黑令白: 冬瓜一个,竹刀去皮切片,酒一升半,水一升,煮烂滤去滓,熬成膏瓶收,每夜涂之。《圣济总录》

女人面 :用李核仁去皮细研,以鸡子白和,如稀饮涂之至旦,以浆水洗去后,涂胡粉不过五六日效,忌见风。崔元亮《海上方》

悦泽面容: 白瓜仁五两,桃花四两,白杨皮二两,为末。食后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欲白加瓜蒌仁,欲红加桃花三十日,面白五十日,手足俱白,一方:有橘皮无杨皮。《肘后方》

面上粉刺: 子如米粉,用桃花、丹砂各三两,为末,每服一钱,空心井水下,日三服,十日知,二十日小便当出黑汁,面色莹白也。《圣济总录》

面上紫块: 如钱大,或满面俱有,野大黄四两取汁,穿山甲十片烧存性,川椒末五钱,生姜四两取汁,和研,生绢包擦,如干入醋润湿,数次如初,累效。《陆氏积德堂方》

面黑粉滓: 用李花、梨花、樱桃花、白葵花、白莲花、红莲花、旋覆花、秦椒各六两。桃花、木瓜花、丁香、沉香、青木香、钟乳粉各三两,珍珠、玉屑各二两,蜀水花一两,大豆末七合,为细末瓶收。每日盥 ,用洗手面,百日光洁如玉也。《普济方》

面上皯皰: 杏仁去皮,捣和鸡子白,夜涂之,日以暖酒洗去。孟诜《食疗本草》

面上风刺: 黑牵牛酒浸三宿,为末,先以姜汁擦面,后用药涂之。《摘玄方》

头面风肿: 杏仁捣膏、鸡子黄和杵涂帛上,厚裹之干,则又涂,不过七八次愈也。《千金方》

两颊赤痒: 其状如疿,名头面风,以杏仁频频揩之。内服消风散。《证治要诀

面色不白: 白杨皮十八两,桃花一两,白瓜子仁三两,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五十日面及手足皆白。《圣济总录》

祛风益颜: 真乳香二斤,白蜜三斤,瓷器合煎如饧,每旦服二匙。《奇效方》

面上黑黯: 白僵蚕末,水和搽之。《圣济总录》

粉滓面 :皂荚子、杏仁各等分研匀,夜以津和涂之。《圣惠方》

面疮 皰: 乌蛇肉二两烧灰,腊猪脂调敷。《圣惠方》

面上皶皰: ,用木兰皮一斤细切,以三年酢浆, 之百日,晒干,捣末,每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用酒渍之,栀子仁一斤。《古今录验方》

洗面去 :槵子肉皮捣烂,入白面和丸,每日用洗面,去垢及 ,甚良。《集简方》

面生 :干柿,日日食之。《肘后方》

面上风疮: 枇杷叶、栀子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本事方》

面上脓疮: 柳絮、腻粉各等分,为末,以灯盏油调涂。《普济方》

雀斑面疱: 七月七日,取露蜂子,于漆碗中,水酒浸过滤汁,调胡粉敷之。《普济方》

面上恶疮: 用柳叶,或皮水煮入,少盐频洗之。《肘后方》

面黑令白: 土蜂子末,成头翅者,炒食并以酒浸敷面。《圣惠方》

虚肥面肿: 积年气上如水病,但脚不肿,用谷楮叶八两,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米煮粥,常食勿绝。《外台秘要》

面 雀目: 白茯苓末,蜜和,夜夜敷之,二七日愈。《集验方》

面上毒疮: 初起,煮急寻水蜒蚰一二条,用酱少许共捣涂纸上,贴之即退,纸上留一小孔出气。此乃凌汉章,秘传极效方也。《谈野翁试验方》

面黑令白: 马珂、白附子、珊瑚、鹰矢白各等分,为末,每夜人乳调敷,旦以浆水洗之。《圣惠方》

面上 :大风面上,有紫 ,未消用干斑蝥末,以生油调敷,约半日 肿起,以软纸拭去药,以棘针挑破近下,令水出,干不得剥去疮皮,及不可以药近口眼,若是尖 子,即勿用此,别用胆矾末合药以治之。《圣济总录》

面上 :取白蜜和茯苓末,涂之七日,便瘥也。《孙真人食忌》

粉滓面 :令人面色好,用白僵蚕、黑牵牛细研各等分,为末,如藻豆,日用之。《斗门方》

面色黧黑: 牡蛎粉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日一服,并炙其肉食之。《普济方》

鼻面酒皶: 鸬鹚屎一合研末,以腊月猪脂和之,每夜涂旦洗。《千金方》

涂面驻颜: 鸡子一枚,开孔去黄留白,入金华胭脂,硇砂少许,纸封鸡抱之矣,别卵抱出,以涂面洗之,不落半年尚红也。《普济方》

面黑皯皰: 羖羊胆、牛胆各一个,醇酒三升,煮三沸,夜夜涂之。《肘后方》

面鼻酒皶: 白丁香十二粒,蜜半两,早夜点,久久自去。《圣惠方》

雀卵面皰: 鸡卵醋浸坏,取出敷之。《圣惠方》

面黑令白: 鸡子三枚,酒浸密封四七日,每夜以白敷面,如雪白也。《普济方》

面上风疮: 鹿角尖磨酒涂之。《圣惠方》

面黑令白: 白羊乳三斤,羊肾三副,和捣,每夜洗净涂之,旦洗去。《圣济总录》

面皰: 鹰屎白二分,胡粉一分,蜜和敷之。《外台秘要》

雀卵面疮: 鸬鹚骨烧研,入白芷末,猪脂和,夜涂,旦洗。《摘玄方》

面上木痹: 牛皮胶化和桂末,厚涂一二分,良。叶氏《摘玄方》

老人面药: 令面光泽,用母猪蹄一具,煮浆如胶,夜以涂面,晓则洗去。《千金翼方》

面上皯皰: 鹿脂涂之,日再涂。《圣惠方》

丑陋: 治人面体黧黑,皮厚状丑,用羖羊胫骨为末,鸡子白和敷,旦以白粱米泔洗之,三日如素,神效。《肘后方》

产妇面 :产妇面如雀卵色,以羊胆、猪胰、细辛各等分,煎三沸,夜涂,旦以浆水洗之。《古今录验方》

面生皰疮: 鸡子,以三岁苦酒浸之三宿,待软取,白涂之。《肘后方》

面 :羚羊胆、牛胆各一枚,醋二斤,同煮三沸,频涂之。《外台秘要》

面上皯皰: 鹿角尖磨浓汁,厚涂之,神效。

面上黶子: 人精和鹰屎白,涂之,数日愈。《千金方》

面粗丑黑: 皮厚者 。猪胰五具,芜菁子二两,杏仁一两,土瓜根一两,醇酒浸之,夜涂旦洗,老者少、少者白,神验。《肘后方》

面上雀斑: 山柰子、鹰粪、密陀僧、蓖麻子各等分,研匀,以乳汁调之,夜涂旦洗去。

面上恶疮: 五色者,盐汤浸,丝搨疮上,五六度即瘥。《药性论》

面上雀斑: 黑牵牛末,鸡子清调,夜敷旦洗。《摘玄方》

面 皯皰: 枸杞子十斤,生地黄三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酒下,日三服,久则童颜。《圣惠方》

粉滓面 :山慈姑根,夜涂旦洗。《普济方》

粉刺黑斑: 《闺阁事宜》云:五月五日,收带根天麻、紫花者,晒干烧灰,以商陆根捣自然汁,加酸醋,和收搜灰作饼炭火煅过,收之半年,方用入面药,甚能润肌。苏颂曰:唐天后练益母草、泽面法:五月五日,采根苗具者,勿令着土曝干,捣罗以面水和成团,如鸡子大,再曝干。仍作一炉四旁开窍,上下置火,安药中央,大火烧一炊久,即去大火,留小火养之。勿令火绝,经一伏时出之,瓷器中研治,筛再研,三日收用,如澡豆法,日用一方,每十两加滑石一两,胭脂一钱。

面上黑斑: 苍耳叶,焙干为末,食后米饮,调服一钱,一月愈。《摘玄方》

面上黑斑: 桑耳焙研,每食后,熟汤服一钱,一月愈。《摘玄方》

腮颊热肿: 赤小豆末,和蜜涂之,一夜即消,或加芙蓉叶末,尤妙。

妇人颊疮: 每年频发,水银一两半,以猪脂揉擦,令消尽,入黄矾石末二两,胡粉一两,再加猪脂,和令如泥,洗疮净涂之,别以胡粉涂膏上,此甘家秘方也。《肘后方》

头面诸疮: 脂麻生嚼敷之。《普济方》

头面癣疮: 生白果切断,频擦取效。《邵氏经验方》

头面钱疮: 槿树皮为末,醋调,重汤炖如胶,敷之。《王仲勉经效方》

鼻门第七十六

鼻渊流水: 孩儿茶末,吹之良。《本草权度》

鼻中息肉: 梁尘吹之。《普济方》

鼻气壅塞: 水服釜墨一钱。《千金方》

鼻中息肉: 硇砂点之即落。《白飞霞方》

鼻皶赤皰: 密陀僧二两细研,入乳调,夜涂旦洗。《圣惠方》

鼻内生疮: 密陀僧、香白芷各等分,为末,蜡烛油调搽之。《简便方》

酒皶赤鼻: 白盐常擦之妙。《直指方》

鼻准赤色: 雄黄、硫黄各五钱,水粉二钱,用头生乳汁调敷,不过三五次愈。《摄生众妙方》

疳虫蚀鼻: 雄黄、葶苈各等分,研,猪胆和用,槐枝点之。《金匮方》。

鼻中息肉: 《千金方》用矾烧末,猪脂和绵裹塞之,数日息肉随药出。一方:用明矾一两,蓖麻仁七个,盐梅肉五个,麝香一字杵丸,绵裹塞之,化水自下也。

赤鼻作痛: 紫色石亭脂、红色次之、黄色勿用,研末,冷水调搽,半月绝根。《圣济总录》

鼻中生疮: 玄参末涂之,或以水浸软塞之。《卫生易简方》

肺实鼻塞: 不知香臭,白薇、贝母、款冬花各一两,百部二两,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普济方》

鼻中息肉: 细辛末,时时吹之。《圣惠方》

鼻上作痛: 上品硫黄末,冷水调搽,甚良。《澹寮方》

鼻面紫风: 乃风热上攻阳明经络,亦治风刺隐疹,舶上硫黄、白矾枯各等分,为末,每以黄丹少许。以津液和涂之,一月见效。《宣明方》

鼻疮脓臭: 有虫也,苦参、枯矾各一两,生地黄汁三合,水二盏,煎三合,少少滴之。《普济方》

酒皶赤鼻: 生硫黄半两,杏仁二钱,轻粉一钱,夜夜搽之。《瑞竹堂经验方》用舶上硫黄、鸡心、槟榔各等分,片脑少许,为末,绢包,日日擦之,加蓖麻油更妙。

脑热鼻渊: 肺壅多涕,鸡苏叶、麦门冬、川芎、桑白皮炒、黄芪炙、生地黄焙各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参汤下。《圣济总录》

鼻流清涕: 荜茇末吹之有效。《卫生易简方》

鼻中息肉: 垂下者,用片脑点之自入。《集简方》

酒皶赤鼻: 蜀葵花研末,腊猪脂和匀,夜敷旦洗。《孙氏仁存方》

鼻中息肉: 青蒿灰、石灰各等分,淋汁熬膏点之。《圣济总录》

鼻塞出水: 多年不闻香臭,蒺藜二握,当道车碾过。以水一大盏,煮取半盏,仰卧,先满口含饭,以汁一合灌鼻中,不过再灌,嚏出一两个息肉,似赤蛹虫即愈。《圣惠方》

鼻塞不通: 小蓟一把,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外台秘要》

鼻中生疮: 杏仁研末,乳汁和敷。《千金方》

鼻流清涕: 蒺藜苗二握,黄连水二升,煎一升,少少灌鼻中,取嚏,不过再服。《圣惠方》

鼻渊流涕: 苍耳子即缣丝草子,炒研为末,每白汤点服一二钱。《证治要诀》

鼻塞不通: 麻鞋烧灰吹之立通。《经验方》

风寒流涕: 香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为末,腊茶点服二钱。《百一选方》

疳疮蚀鼻: 杏仁烧压,取油敷之。《千金方》

鼻中息肉: 藜芦三分,雄黄一分,为末,蜜和点之,每日三上,白消勿点两畔。《圣济总录》

酒皶赤鼻: 脑子真酥频搽。《普济方》

鼻塞不通: 蓖麻子仁三百粒,大枣去皮一枚,捣匀绵裹塞之。一日一易,三十日闻香臭也。《圣济总录》

鼻上酒皶: 王璆《百一选方》用凌霄花、山栀子各等分,为末,每茶服二钱,日二服,数日除根。临川曾子仁,用之有效。《杨氏家藏方》用凌霄花半两,硫黄一两,胡桃四个,腻粉一钱,研膏,生绢包揩。

鼻中息肉: 地胆,生研汁灌之,干者,酒煮取汁。又方:细辛、白芷各等分,为末,以生地胆汁和成膏,每用少许点之,取消为度。《圣惠方》

鼻中生疮: 生大黄、杏仁捣匀,猪脂和涂。又方:生大黄、黄连各一钱,麝香少许,为末,生油调搽。《圣惠方》

疳蚀口鼻: 穿透者,草乌头烧灰,入麝香等分,为末贴之。

鼻渊脑泄: 生附子末,葱涎和如泥,压涌泉穴。《普济方》

鼻中息肉: 苦葫芦子、苦丁香各等分,入麝香少许,为末,纸燃点之。《圣惠方》

鼻室不通: 干柿同粳米,煮粥日食。《圣济总录》

脑崩流汁: 鼻中时时流臭黄水,脑痛,名控脑砂,有虫食脑中也。用丝瓜藤近根,三五尺烧存性,每服一钱温酒下,以愈为度。《医学正传

鼻窒气塞: 苦葫芦子为末,醇酒浸之,夏一日,冬七日,日少少点之。《圣惠方》

鼻中息肉: 丁香绵裹纳之。《圣惠方》

脑泻鼻渊: 大蒜切片,贴足心取效止。《摘玄方》

鼻内生疮: 桃叶嫩心杵烂塞之,无叶用枝。《简便方》

肺热鼻 :桐油入黄连末,用天仙藤烧熟油敷之。《摘玄方》

鼻中生疮: 黄柏、槟榔末、猪脂和敷。《普济方》

鼻中息肉: 《圣惠方》用陈瓜蒂末吹之,日三次,瘥乃巳。又方:瓜蒂末、白矾末各半钱,绵裹塞之,或以猪脂和挺子塞之,日一换。又方:青甜瓜蒂二枚、雄黄、麝香半分,先抓破后贴,日三次。《汤液》用瓜蒂十四个,丁香一个,黍米四十九丸,研末,口中含水,嗅鼻取下乃止。

齆鼻不通: 干姜末蜜调,塞鼻中。《广利方》

鼻塞不通: 肺气上攻而致者,荜澄茄丸,用荜澄茄半两,薄荷叶三钱,荆芥穗一钱半,为末,蜜丸芡子大,时时含咽。《御药院方》

鼻上皻皰: 出脓血者,以泔水煮槲叶,取汁洗之,拭干纳槲叶灰少许,于中良。《圣惠方》

齆鼻不通: 皂荚末吹之。《千金方》

鼻渊脑泻: 藕节、川芎焙研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普济方》

鼻面酒皶: 银杏、酒酻糟同嚼烂,夜涂旦洗。《医林集要》

酒 赤鼻: 枇杷叶、栀子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本事方》

酒皶赤鼻: 桐油入黄丹,雄黄敷之。《摘玄方》

鼻中疳疮: 紫荆花阴干,为末贴之。《卫生易简方》

鼻面酒皶: 南方没石子有孔者,水磨成膏,夜夜涂之甚妙。《世医得效方

鼻上酒皶: 栀子炒研,黄蜡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细茶下,日二服,忌酒面煎炙。许学士《本事方》

鼻气窒塞: 以水五升,煮槐叶取三升,下葱豉调和,再煎饮。《千金方》

酒皶鼻赤: 橘核炒研,每服一钱,胡桃肉一个擂酒服,以知为度。寇宗奭主治方。

风刺赤鼻: 大风子仁、木鳖子仁、轻粉、硫黄,为末,夜夜唾调涂之。

鼻渊脓血: 贝子烧研,每生酒服二钱,日三服。

面皰鼻皶: 马蔺子花杵,敷之佳。《肘后方》

鼻中涕血: 以三炼酥中精液灌鼻中,日三、夜一,良。《外台秘要》

鼻中息肉: 地龙炒一分、牙皂一挺,为末,蜜调涂之,清水滴尽即除。《圣惠方》

鼻中息肉: 狗头灰方寸匕,苦丁香半钱,研末吹之,即化为水,或同硇砂少许,尤妙。《朱氏集验方》

鼻中息肉: 羊肺汤,用干羊肺一具,白术一两,肉苁蓉、通草、干姜、川芎各二两,为末,食后米饮服五两。《千金方》

食物入鼻: 介介作痛不出,用牛脂一枣大,纳鼻中吸入,脂消则物随出也。《外台秘要》

鼻齆不闻: 新马屎汁,含满口灌入即通。《圣惠方》

鼻擦破伤: 猫儿头上毛,剪碎唾黏敷之。《卫生易简方》

鼻中生疮: 牛骨、狗骨烧灰,腊猪脂和敷。《千金方》

鼻中息肉: 猬皮炙为末,绵裹塞之,日三服。《千金方》

鼻中息肉: 人中白瓦焙,每温汤服一钱。《朱氏集验方》

鼻中息肉: 蜣螂十枚,纳青竹筒中,油纸密封,置厕坑内四十九日。取出晒干,入麝香少许为末,涂之当化为水也。《圣惠方》

鼻疮脓臭: 百草霜末,冷水服二钱。《三因方》

鼻 脓血: 正月取鼠头烧灰,以腊月猪脂调敷之。《外台秘要》

鼻疳有虫: 黄柏二两,冷水浸一宿,绞汁温服。《圣惠方》

鼻疳赤烂: 兰香叶烧灰二钱,铜青五分,轻粉二字,为末,日敷三次。《小儿药证直诀

脑泄臭秽: 草乌去皮半两,苍术一两,川芎二两,并生研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茶下,忌一切热物。《圣济总录》

唇门第七十七

唇吻生疮: 新瓦为末,生油调涂。《集玄方》

唇边生疮: 连年不瘥,以八月兰叶一斤,捣汁洗之,不过三度瘥。《千金方》

唇肿黑痛: 痒不可忍,四文大钱于石上,磨猪脂汁涂之,不过数遍愈。《幼幼新书

唇燥生疮: 青皮烧研,猪脂调涂。

冬月唇裂: 香油频频抹之。《相感志》

唇疮痛痒: 黄柏末,以蔷薇根汁调涂立效。《圣济总录》

唇舌生疮: 鸡舌香末,绵裹含之。《外台秘要》

唇裂生疮: 橄榄炒研,猪脂和涂之。

唇干裂痛: 桃仁捣和猪脂敷。《海上方》

唇紧作痛: 五倍子、诃子各等分,为末,敷之。《端效方》

唇紧疮裂: 屠几垢烧存性敷之。《千金方》

脾热唇疮: 用乌蛇皮烧灰,酥和敷之。《圣惠方》

潘唇紧裂: 用鳖甲及头,烧研敷之。《类要》

紧唇裂痛: 蝼蛄烧灰,敷之。《千金方》

冬月唇裂: 炼过猪脂,日日涂之。《十便良方》

唇燥紧裂: 猪肾浸酒搽之。叶氏《摘玄方》

口唇生核: 猪屎绞汁,温服。《千金方》

唇裂生疮: 瓦花、生姜,入盐少许,捣涂。《摘玄方》

口舌第七十八

口气臭恶: 正旦含井华水,吐弃厕下,数度即瘥也。《肘后方》

重舌肿木: 伏龙肝末,牛蒡汁调涂之。《圣惠方》

舌卒肿大: 如猪脬状,满口不治,杀人,釜墨和酒涂之。《千金方》

重舌木舌: 皂矾二钱,铁上烧红研擦之。《陆氏积德堂方》

口疳龈烂: 气臭血出,不拘大人、小儿, 白霜、铜绿各二钱,白矾豆许,为末扫之。《宣明方》

香口去臭: 密陀僧一钱,醋调漱口。《普济方》

口鼻疳蚀: 穿唇透颊,银屑一两,水三升,铜器煎一升,日洗三四次。《圣济总录》

香口辟臭: 豆蔻、细辛,为末,含之。《肘后方》

口鼻疳疮: 铜青、枯矾各等分研敷之。又方:人中白一钱、铜绿三分,研敷之。

口内热疮: 青钱二十文,烧赤投酒中,服之立瘥。《陈藏器本草》

大人口疮: 密陀僧,煅研掺之。《圣济总录》

重舌肿胀: 铁锈锁烧红,打下锈研末,水调一钱噙。《生生编》

口中气臭: 明矾,入麝香,为末,擦牙上。《生生编》

老小口疮: 水银一分,黄连六分,水二升,煮五合,含之,日十次。《普济方》

舌硬出血: 木贼煎水,漱之即止。《圣惠方》

口疮咽痛: 上膈有热,寒水石煅三两,朱砂三钱半,脑子半字,为末,掺之。《三因方》

口舌生疮: 下虚上壅,定齐方用白矾,泡汤涩足。张子和方用白矾末、黄丹水、飞炒各等分,研细擦之。

木舌肿强: 白矾、桂心各等分,为末,安舌下。《圣惠方》

口舌生疮: 升麻一两、黄连三分,为末,绵裹含咽。《本事方》

口舌生疮: 众疗不瘥,胆矾半两,入银锅内,火煅赤出毒,一夜细研,每以少许敷之,吐出酸涎水,二三次瘥。《胜金方》

重舌涎出: 水浆不入太阴,玄精石二两半,黄朱砂、龙脑各一分,为末,以铁针舌上,去血盐汤漱口,擦末咽津神效。《圣惠方》

太阴口疮: 生甘草二寸,白矾一粟大,噙之咽津。《活法机要

口舌生疮: 朴硝含之良。孙真人方。

木舌肿强: 硼砂末、生姜片蘸,揩少时即消。《普济方》

重舌鹅口: 竹沥,同熖硝点之。《普济方》

口舌生疮: 细辛、黄连各等分,为末,掺之漱涎甚效,名蒹金散。一方:用细辛、黄柏。《三因方》

口疮 齿: 肿痛,细辛煮浓汁,热含冷吐取瘥。《圣惠方》

重舌鹅口: 白及末、乳汁调涂足心。《圣惠方》

口中臭气: 香薷一把,煎汁含之。《千金方》

口舌生疮: 《肘后方》用黄连煎酒,时含呷之。《赴筵散》用黄连、干姜各等分,为末掺之。

舌肿塞口: 不治杀人,甘草煎浓汤,热漱频吐。《圣济总录》

舌上出血: 如锁孔者,香薷煎汁服一升,日三服。《肘后方》

口香辟臭: 益智仁一两,甘草二钱,碾粉舐之。《经验良方》

口吻生疮: 缩砂壳,煅研,擦之即愈,此蔡医传秘方也。《黎居士简易方》

口香去臭: 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摘玄方》

舌肿语謇: 薄荷自然汁,和白蜜姜汁擦之。《医学集成

木舌肿满: 塞口杀人,红芍药、甘草煎水热漱。《圣济总录》

口疮不瘥: 入胸中并生者,不拘大人、小儿。以角蒿灰涂之,有汁吐去,一宿效。《千金方》

舌硬出血: 不止,刺蓟捣汁,和酒服,干者为末冷水服。《普济方》

木舌肿胀: 川乌尖、巴豆研细,醋调涂刷。《集简方》

老幼口疮: 乌头尖一个,天南星一个,研末姜汁,和涂足心,男左女右,不过二三次即愈。

口舌疮烂: 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饮。《肘后方》

舌缩口噤: 以生艾捣敷之,干艾浸湿亦可。《圣济总录》

口香辟臭: 滴乳噙之。《摘玄方》

口舌生疮: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分服。张仲景伤寒论

舌上出血: 蓖麻子油,纸燃烧,烟熏鼻中自止。《摘玄方》

舌胀塞口: 蓖麻仁四十粒去壳,研油涂纸上作捻,烧烟熏之,未退再熏,以愈为度。有人舌肿出口外,一村人用此法而愈。《经验良方》

久患口疮: 生附子为末,醋面调贴足心,男左女右,日再换之。《经验方》

重舌木舌: 胀大塞口,半夏煎醋含漱之。又方:半夏二十枚,水煮过再炮,片时乘热,以酒一升浸之,密封良久,热漱冷吐之。

口舌糜烂: 蔷薇根,避风打去土,煮浓汁。温含冷吐,冬用根皮,夏用枝叶,口疮日久,延及胸中生疮,三年以上不瘥者,皆效。《千金方》

口疮糜烂: 大黄、枯矾各等分,为末,擦之吐涎。《圣惠方》

虚壅口疮: 满口连舌者,草乌一个,南星一个,生姜一大块,为末,睡时以醋,调涂手心、足心,或以草乌头,吴茱萸各等分,为末,蜜调涂足心。《本事方》

口中生疮: 天行热甚者,蛇毒自然汁半升,稍稍咽之。《伤寒类要》

重舌鹅口: 赤小豆末,醋和涂之。《普济方》

悬沪舌肿: 咽生息肉,羊蹄草煮汁,热含冷即吐之。《圣惠方》

满口烂疮: 生姜自然汁,频频漱吐,亦可为末,擦之甚效。

口疮连年: 不愈者,天门冬、麦门冬并去心,玄参各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噙一丸,乃僧居寮所传方也。《齐德之外科精义

口舌生疮: 胸膈疼痛,用焦豉末,含一宿即瘥。《圣惠方》

口舌生疮: 赤梗蜜桶藤,即忍冬藤,高脚地铜盘,马蹄香各等分,以酒捣汁,鸡毛刷上,取涎出即愈。《普济方》

口中生蕈: 用醋漱口,以茄母烧灰,飞盐等分,米醋调稀,时时擦之。《摘玄方》

重舌生疮: 蒲黄末敷之,不过三上,瘥。《千金方》

舌上生苔: 诸病,舌苔以布染,井水抹后,用姜片时时擦之,自去。陶华方。

木舌肿强: 糖醋时时含漱。《普济方》

舌上血出: 如针孔者,豉三升,水三升,煮沸,服一升,日三服。葛氏方。

辟除口臭: 茴香煮羹,及生食并得。昝殷《食医心镜》

舌上出血: 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绞汁服。《肘后方》

满口烂疮: 萝卜自然汁,频漱去涎妙。《集简方》

舌肿不消: 以酢和釜底黑厚敷舌上,下脱则更敷,须臾即消。《千金方》

食韭口臭: 砂糖解之。《摘玄方》

舌胀满口: 《时珍发明》按许叔微《本事方》云:有士人妻舌忽胀满口,不能出声,一老叟教以蒲黄频擦,此乃愈。又芝隐方云:宋度宗,欲赏花,一夜忽舌胀满口,蔡御医用蒲黄、干姜末各等分,干擦而愈。据此二说则蒲黄之凉血、活血,可证矣,盖舌乃心之外候,而手厥阴相火,乃心之臣使,得干姜是阴阳相济也。

舌謇语吃: 川椒以生面包丸,每服十粒,醋汤送下。《救急方》

重舌鹅口: 桂末和姜汁涂之。《杨氏宝书》

口舌生疮: 《外台秘要》用黄柏含之良。《深师》用蜜渍取汁,含之吐涎。《本草衍义》治心脾有热,舌颊生疮,蜜炙黄柏、青黛各一分,为末,入生龙脑一字,掺之吐涎。《赴筵散》用黄柏、细辛各等分,为末掺,或用黄柏,干姜各等分亦良。

口疳臭烂: 绿云散,用黄柏五钱,铜绿二钱,为末掺之,漱去涎。《三因方》

香口去臭: 曝干梅脯,常时含之。

久患口疮: 大椒去闭口者,水洗面拌煮作粥,空腹吞之,以饭压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食疗本草》

口舌糜烂: 地骨皮汤,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之。东垣《兰室秘藏

口臭: 用甜瓜子,杵末蜜和为丸,每旦漱口后含一丸,亦可贴齿。《千金方》

鹅口白疮: 地鸡研水,涂之即愈。《寿域方》

大小口疮: 没石子泡三分,甘草一分,研末掺之,月内小儿生者,少许置乳上吮之,入口即啼,不过三次。《圣惠方》

口中瘘疮: 东行栋根,细剉,水煮浓汁,日日含漱,吐去勿咽。《肘后方》

赤白口疮: 蛴螬研汁,频搽取效。《大观本草》

舌上出血: 如簪孔,巴豆一枚,乱发鸡子大,烧研酒服。《圣惠方》

天行口疮: 五倍子末搽之,吐涎即愈。庞氏《伤寒论》

口舌生疮: 《儒门事亲》,赴筵散用五倍子、密陀僧各等分,为末,浆水漱过,干贴之。《御药院方》加晚蚕蛾。《澹寮方》用五倍子一两,滑石半两,黄椿蜜炙半两,为末,漱净掺之,便可饮食。

木舌肿满: 不治杀人,蚯蚓一条,以盐化水涂之,良久渐消。《圣惠方》

饮酒口糜: 螺蚌煮汁饮。《圣惠方》

重舌木舌: 僵蚕为末吹之,吐痰甚妙。一方:僵蚕一钱,黄连蜜炒二钱,为末擦之,涎出为妙。《陆氏积德方》

重舌塞痛: 地鳖虫和生薄荷研汁,帛包捻舌下肿处。一名,地蜱虫也。鲍氏方。

重舌出涎: 特牛乳饮之。《圣惠方》

大小口疮: 蛇蜕皮水浸软,拭口内一二遍即愈,仍以药贴足心。《婴孩宝鉴》

口中生疮: 蜜浸大青叶含之。《药性论》

口舌糜疮: 地龙、吴茱萸研末,醋调生面,和涂足心立效。《摘玄方》

舌重肿痛: 蜂房炙研,酒和敷之,日三四次。《圣惠方》

木舌塞胀: 不治杀人,用蛇胆一枚,焙干研为末,敷舌上有涎吐去。《圣惠方》

口舌生疮: 蚕茧五个,包蓬砂瓦上,焙焦为末,抹之。

木舌肿强: 塞口,不治杀人, 虫炙五枚,食盐半两为末,水二盏,煎十沸,时时热含吐涎,瘥乃止。《圣惠方》

口疮口疳: 茱萸末醋调,涂足心一夕愈。《集简方》

一切口疮: 鸡内金烧灰,敷之立效。《活幼新书》

重舌胀痛: 五灵脂一两,淘净为末,煎米醋漱。《经验良方》

舌上生疮: 羊胫骨中髓,和胡粉涂之妙。《子母秘录》

鹅口白疮: 鸡肫黄皮为末,乳服半钱。《子母秘录》

口疮塞咽: 用猪脂膏,白蜜一斤、黄连末一两合煎取汁,熬稠每服枣许,日五服。《千金方》

口吻疮: 生面上,耳疮浸淫水出,久不愈。用羖羊须、荆芥、干枣肉各二钱,烧存性,入轻粉半钱,每洗拭清油调,搽二三次必愈。《圣惠方》

七日口噤: 牛黄为末,以淡竹沥化一字灌之,更以猪乳滴之。《外台秘要》

重舌出涎: 驴乳、猪乳各二升,煎至一升,五合服。《千金方》

口舌生疮: 溺桶垽七分,枯矾三分,研匀,有涎拭去,数次即愈。《集简方》

口吻生疮: 龟甲烧灰敷之。《圣惠方》

舌上出血: 窍如针孔,用紫金砂,即露蜂房顶上实处一两、贝母四钱、芦荟三钱,为末,蜜和丸雷丸大,每用一丸,水一小盏,煎至五分,温服吐血,温酒调服。《云台方》

舌衄出血: 槐花末敷之,即止。《朱氏集验方》

舌肿出血: 如泉,乌贼骨、蒲黄各等分,炒为细末,每用涂之。《简便单方》

口吻生疮: 槟榔烧研入,轻粉末敷之良。

口角烂疮: 燕巢泥敷之良。《救急方》

燕口吻疮: 胡粉炒一分,黄连半两,为末,敷之。《普济方》

口吻烂疮: 白杨嫩枝铁上烧灰,和脂敷之。《外台秘要》

梦漏口疮: 经络中火邪,梦漏恍惚,口疮燥,龙脑三钱,黄柏三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麦门冬汤下十丸。《摘玄方》

口鼻急疳: 蚀烂腐臭,斗子盐、白面各等分,为末,每以吹之。《普济方》

口中疳疮: 款冬花、黄连各等分,为细末,用唾津调成饼子,先以蛇床子煎汤漱口,乃以饼子敷之,少顷其疮立消也。《杨诚经验方》

口鼻急疮: 没石子末,吹下部即瘥。《千金方》

疳蚀口鼻: 数日欲盍,文蛤烧灰,以腊猪脂和涂之。《千金翼方》

疳蚀口鼻: 唇颊穿者,绵裹人屎贴之,必有虫出。《十便良方》

疳蚀口鼻: 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掺之。《普济方》

咽喉第七十九

卒然咽噎: 炭末蜜丸含咽。《千金方》

舌肿咽痛: 咽生息不通,须臾欲绝。用独头蒜二枚,削去二头塞鼻,左患塞右,右患塞左,喉口中脓血出立效。《圣惠方》

咽喉乳蛾: 土蜂巢一个为末,先用椿叶,擦破病人舌,令血出,以醋和末,用翎点之,令痰涎出为效,后用竹根擂水,服数日取利。《瑞竹堂经验方》

咽中结块: 不通水食,危困欲死。百草霜蜜和丸芡子大,每新汲水化一丸灌下。甚者不过二丸,名百灵丸。《普济方》

喉痹乳蛾: 乌龙尾、枯矾、猪牙皂荚,以盐炒黄,等分为末,或吹,或点皆妙。《集验方》

喉痹肿痛: 白霜、甘草各半两,青黛二两,为末,醋糊丸芡子大,每含咽一丸立效。《圣济总录》

喉痹肿塞: 用蜗牛绵裹,水浸含咽,须更立通。又用蜗牛七枚,白梅肉三枚研烂,绵裹含咽效。

咽喉疼痛: 银末、海螵蛸末各等分吹之,取涎。《救急方》

咽喉肿痛: 五心烦热,不灰木,以牛粪烧赤四两,太阴玄精石,煅赤四两,珍珠一钱,为末,糯米粥丸芡子大,每服一丸,以生地黄汁、粟米泔研化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缠喉风痹: 雄黄磨研,新汲水一盏,服取吐下愈。《续千金方》

喉痹不语: 用桂心,放舌下咽汁。又方:桂末三钱,水二盏,煎一盏,服取汁。《千金方》

风热喉痛: 白矾半斤,研末化水。新砖一片,浸透取晒,又浸又晒至水干,入粪厕中浸一月,取洗安阴处,待霜出扫收,每服半钱水下。《普济方》

喉痈乳蛾: 济生帐带散,明矾三钱,铁铫内镕化,入劈开巴豆三粒,煎干去豆,研矾用之,入喉立愈。甚者以醋调灌之,亦名通关散。法制乌龙胆,用白矾末盛入,猪胆中风干研末,每吹一钱,入喉取涎出妙。

喉痹喉风: 二圣散,用鸭嘴、胆矾各二钱半,白僵蚕炒五钱,研,每以少许吹之,吐涎。《济生方》

走马喉痹: 用生白矾末涂于绵针上,按于喉中立破。绵针者,用榆条,上以绵裹作枣大也。《儒门事亲》

帝钟喉风: 垂长半寸,炒食盐频点之,即消。《圣惠方》

喉中生肉: 绵裹筋头,拄盐揩之,日五六度。孙真人方。

喉痹肿痛: 《外台秘要》用朴硝一两,细细含立效,或加丹砂一钱。气塞不通,加生甘草末二钱半吹之。

咽喉谷贼: 肿痛,生矾石末,少少点肿处,吐涎以痒为度。《圣惠方》

喉痹肿痛: 鸭跖草汁点之。《袖珍方》

喉痹口噤: 硇砂、马牙硝各等分,研匀点之。《圣济总录》

喉痹牙疳: 盆砂末吹,并擦之。《集简方》

风热喉痹: 及缠喉风病,玉钥匙用熖硝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一字,为末吹之。《三因方》

喉痹作痛: 远志肉为末吹之,涎出为度。《直指方》

喉中热肿: 鼠粘根一升,水五升,煎一升,分三服。《延年方》

咽喉肿痛: 破棺丹,用蓬砂、白梅各等分,捣丸芡子大,每噙化一丸。《经验方》

咽喉热痛: 龙胆擂水服之。《集简方》

咽喉谷贼: 肿痛,蓬砂、牙硝各等分,为末,蜜和半钱含咽。《直指方》

喉痹作痛: 升麻片含咽,或以半两煎服取吐。《直指方》

喉闭口噤: 羌活三两,牛蒡子二两,水煎一钟。入白矾少许,灌之取效。《圣济总录》

发斑咽痛: 玄参升麻汤,用玄参、升麻、甘草各半两,水三盏,煎一盏,半温服。《证类活人书》

急喉痹风: 不拘大人、小儿,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为末,新水服一盏立瘥。《圣惠方》

喉闭肿痛: 草药金锁匙,即马蹄草,以根捣井华水,调下即效。《救急方》

喉痹毒气: 桔梗二两,水三升,煎一升,顿服。《千金方》

热壅咽痛: 缩砂壳为末,水服一钱。戴原礼方。

喉痹口紧: 用地白根即马兰根,或叶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中,或灌喉中,取痰自开。《孙一松试验方》

肺热喉痛: 有痰热者,甘草炒二两,桔梗米泔浸一夜一两,每服五钱,水一钟半,入阿胶半斤煎服。《小儿药证直诀》

冬月喉痹: 肿痛不可下药者,蛇床子烧烟于瓶中,口含瓶嘴吸烟,其痰自出。《圣惠方》

喉风肿闭: 皂矾一斤,米醋三斤,拌,晒干,末吹之,痰涎出尽,用良姜末少许,入茶内漱口,咽之即愈。《集效方》

缠喉风痹: 不通欲死者,用返魂草根一茎,洗净纳入喉中,待取恶涎出即瘥,神效。更以马牙硝津咽之,即绝根本,亦名紫菀,南人呼为夜牵牛。《斗门方》

喉疮作痛: 灯笼草炒焦研末,酒调呷之。《医学正传》

喉痹壅塞: 不通者,红蓝花捣,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瘥为度。如冬月无生花,以干者浸湿绞汁,煎服极验。《广利方》

喉痹乳蛾: 蛤蟆衣、凤尾草擂烂,入霜梅肉煮酒各神效,再研绞汁。以鹅翎刷患处,随手吐痰即消也。《赵潜养疴浸笔》

热咳咽痛: 灯笼草为末,白汤服,清心丸。仍以醋调敷喉外。《丹溪纂要》

马喉痹风: 燥肿连颊,吐血数者,马鞭草一握,勿见风,截去两头,捣汁饮之良。《千金方》

急喉痹塞: 木贼以牛粪火烧存性,每冷水服一钱,血出即安也。《圣惠方》

喉痹肿痛: 大蒜塞耳鼻中,日二易之。《肘后方》

喉风痹塞: 《瑞竹堂经验方》用灯心一握,阴阳瓦烧存性,入炒盐一匙,每吹一捻,数次立愈。一方:用灯心灰二钱,蓬砂末一钱吹之。一方:灯心箬叶烧灰,等分吹之。《圣济总录》用灯心草、红花烧灰,酒服一钱即消。

咽喉生疮: 脾肺虚热上攻也。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汤下。《普济方》

悬痈喉痛: 风热上搏也,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水煎,含咽,名启关散。《普济方》

喉痹乳蛾: 新鲜牛膝根一握,艾叶七片,捣和人乳汁,取汁灌入鼻内,须臾,痰涎从口鼻出,即愈,无艾亦可。一方:牛膝捣汁和陈醋灌之。

喉痹肿痛: 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六分,为散,每空心温水服方寸匕。日再服,仍以牛蒡子三两,盐二两,研匀炒热,包熨喉外。《广济方》

咽膈不利: 疏风壅涎唾,牛蒡子微炒,荆芥穗一两,炙甘草半两,为末,食后汤服二钱,当缓缓取效。《本草衍义》

喉闭肿痛: 益母草捣烂,新汲水一碗,绞浓汁,顿饮随吐愈,冬月用根。《卫生易简方》

喉痹肿痛: 《卫生易简方》用 实一合,升麻五分,水一升,煎三合,入少蜜搅匀,细呷,大验。《圣惠方》用马蔺子二升,升麻一两,为末,蜜丸,水服一钱。又方:马蔺子八钱,牛蒡子六钱,为末,空心温水服方寸匕。

喉痹口噤: 马蔺花二两,蔓荆子一两,为末,温水服一钱。

喉痹不通: 浆水不入,《外台秘要》用射干一片,含咽汁良。《医方大成》用扁竹新根擂汁咽之,六腑动即解,或醋研汁,噙引涎出亦妙。《便民方》用紫蝴蝶根一钱,黄芩、生甘草、桔梗各五分,为末,水调顿服立愈,名夺命散。

喉风喉痹: 大青叶捣汁,灌之取效止《卫生易简方》

喉痹肿痛: 喘息欲死者。《外台秘要》用马蔺根叶二两,水一升半,煮一盏,细饮之立瘥。《圣惠方》用根捣汁三合,蜜一合慢火熬成,徐徐点之,日五七度。一方:单汁饮之,口噤者,灌下无生者,以刷煎汁。

咽喉肿痛: 《医方大成》用嫩艾捣汁细咽之。《经验方》用青艾和茎叶一握,同醋捣烂敷于喉上,冬月取干艾亦得。李臣所传方也。

咽喉肿塞: 《伤寒蕴要》治痰涎壅滞喉肿,水不可下者。地菘,亦名鹤虱草,连根叶捣汁,鹅翎扫入去痰最妙。《圣济总录》用杜牛膝、鼓捶草同捣汁灌之,不得下者,灌鼻得吐为妙。又方:土牛膝春夏用茎,秋冬用根一把,青矾半两,同研,点患处,令吐脓血痰末即愈。

咽喉谷贼: 肿痛用重台,即紫河车赤色、川大黄、炒木鳖子仁、马牙硝各半两,半夏泡一分,为末,蜜丸芡子大含之。《圣惠方》

缠喉风肿: 蚵蚾草,即皱面草细研,以生蜜和丸弹子大,每噙一二丸,即愈。干者为末,蜜丸亦可,名救生丸。《经效济世》

咽喉肿痛: 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之如神。《袖珍方》

咽喉作痛: 吴茱萸末醋调,涂足心一夕愈。《集简方》

喉痹肿痛: 箭头草叶,入酱少许,研膏,点入取吐。《普济方》

尸咽痛痹: 语声不出,麻黄以青布裹,烧烟筒中熏之。《圣惠方》

缠喉风病: 苍耳根一把、老姜一块,研汁入酒服。《圣济总录》

喉中似物: 吞吐不出,腹胀羸瘦,取白蘘荷根捣汁,服蛊立出也。《梅师方》

风冷失声: 咽喉不利,蘘荷根二两,捣汁,入酒一大碗,和匀细细服,取瘥。《肘后方》

喉卒攻痛: 商陆切根,炙热隔布熨之,冷即易,立愈。《图经本草》

咽喉闭痛: 蓼叶、灯心草烧灰,等分,吹之甚妙,蓼叶即箬叶。《集简方》

喉舌疮烂: 酒渍蘘荷根半日,含漱其汁,瘥乃止。《外台秘要》

喉痹肿痛: 白附子、枯矾各等分,研末,涂舌上,有涎吐出。《集简方》

少阴咽痛: 少阴证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与桔梗汤主之。桔梗一两,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分服。张仲景《伤寒论》

急喉痹塞: 牙关紧急不通,用此即破,以蓖麻子仁研烂,纸卷作筒,烧烟熏,吸即通,或只取油作捻,尤妙,名圣烟筒。

风毒咽肿: 咽水不下,及瘰疬咽肿,水服莨菪子末两钱匕,神验。《外台秘要》

咽中疮肿: 杜壬方用蓖麻子仁一枚,朴硝一钱,同研,新汲水服之,连进二三服,效。《三因方》用蓖麻仁、荆芥穗各等分,为末,蜜丸,绵包噙咽之。《千金方》

口咽痛痒: 语声不出,蔷薇根皮,射干一两,甘草炙半两,每服二钱,水煎服之。《普济方》

喉痹肿痛: 榼藤子烧研,酒服二钱。《圣惠方》

喉痹垂死: 止有余气者,巴豆去皮线穿,内入喉中,牵出即苏。《千金方》

喉痹口噤: 不开欲死,草乌头、皂荚各等分,为末,入麝香少许,擦牙并嗅鼻内,牙关自开也。《济生方》用草乌尖、石胆各等分,为末,每用一钱,醋煮皂荚汁,调稀扫入肿上,流涎数次,其毒即破也。

缠喉风肿: 番木鳖仁一个,木香三分同磨水,调熊胆三分,胆矾五分,以鸡毛扫患处取效。《唐瑤经验方》

喉痹风塞: 附子去皮、炮令拆,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含之勿咽汁,已成者即脓出,未成者即消出。《本草拾遗》

喉痹作痛: 番木鳖、青木香、山豆根各等分,为末吹之。《杨拱医方摘要》

喉痹毒气: 生姜二斤捣汁,蜜五合煎匀,每服一合,日五服。

喉风喉痹: 天南星一个剜心,入白僵蚕七枚,纸包煨熟研末,姜汁调服一钱,甚者灌之,吐涎愈,名如圣散。《博济方

咽喉肿痛: 语声不出,经进方(考《三因方》卷二有“窦朝议经进方”)用瓜蒌皮、白僵蚕炒各二钱半,为末,每服三钱半姜汤下,或以绵裹半钱,含咽,一日二服,名发声散。《御药院方》

喉肿难食: 韭一把,捣熬敷之,冷即易。《千金方》

喉风急证: 牙关紧闭,水谷不下,山豆根、白药各等分,水煎,噙之咽下,二三口即愈。《杨清叟外科》

咽喉肿痛: 老黄瓜一枚去子,入硝填满,阴干为末,每以少许吹之。《医林集要》

喉痹肿痛: 糟茄或酱茄,细嚼咽汁。《德生堂方》

咽喉肿痛: 咽物不得,马勃一分,蛇蜕皮一条烧末,绵裹一钱,含咽立瘥。《圣惠方》

喉卒痈肿: 吞薏苡仁二枚良。《外台秘要》

喉痹乳蛾: 不问已溃,或初起发热。用金银花,俗名甜藤,采花莲茎叶,自然汁半碗,煎八分服之,以渣敷上,败毒托里,散气和血,其功独胜。《万表积善堂方》

喉中肿塞: 气不通者,葱须阴干为末,每用二钱,入蒲州胆矾末一钱,和匀,每用一字吹之。杜壬方。

喉痹肿痛: 五爪龙草、车前子、马兰菊各一握,捣汁,徐咽,祖传方也。《医学正传》

谷贼尸咽: 喉中痛痒,此因误吞谷芒,桧刺痒痛也。谷贼属咽,尸咽属喉,不可不分,用脂麻炒研,白汤调下。《三因方》

喉中发痈: 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就能言语。《永类钤方》

咽生息肉: 盐豉和捣涂之,先刺破出血,乃用神效。《圣济总录》

喉风肿痛: 丝瓜根,以瓦瓶盛水浸饮之。《海上方》

喉痹肿痛: 稻草烧取墨烟醋调,吹鼻中或灌入喉中,滚出痰立愈。《普济方》

咽喉痹痛: 五月五日收桑上木耳,白如鱼鳞者,临时捣碎绵包弹子大,蜜汤浸,含之立效。《便民方》

喉痹肿痛: 芥子末水和,敷喉下,干即易之。又用辣芥子研末,醋调取汁,点入喉内,待喉内鸣却用陈麻骨烧烟,吸入立愈。并《圣惠方》

喉中热塞: 肿痛,散血、消痰,白药、朴硝各等分,为末,吹之,日四五次。《直指方》

咽伤声破: 酒一合,酥一匕,干姜末二匕,和服,日二次。《十便良方》

咽喉妨碍: 如有物吞吐不利,杵头糠、人参各一钱,石莲肉炒一钱,水煎服,日三次。《圣济总录》

走马喉痹: 马勃即灰菰、熖硝各一两,为末,每吹一字,吐涎血即愈。《经验良方》

喉痹不语: 大豆煮汁,煎稠如饴含之,并饮汁。《千金方》

喉闭肿痛: 天罗瓜研汁灌之。《普济方》

喉痹不语: 煮豉汁一升服,覆取汗,仍着桂末,于舌下咽之。《千金方》

咽喉肿痛: 薤根醋捣,敷肿处,冷即易之。《圣惠方》

尸咽痛痒: 麻子烧脂,服之。《圣济总录》

喉痹不语: 羊蹄独根者,勿见风日及妇人、鸡、犬,以三年醋研如泥,生布拭喉外令赤,涂之。《千金方》

饮酒咽烂: 口舌生疮,大麻仁一升,黄芩二两,为末,蜜丸含之。《千金方》

大人喉风: 竹沥频饮之。《集简方》

咽喉肿痛: 水浆不下,苦药即解毒子、山豆根、甘草、硝石各一分,射干、柑皮、升麻各半两,为末,蜜丸噙之。《圣惠方》

咽喉肿痛: 白药末一两,龙脑一分,蜜和丸芡子大,每含咽一丸。《圣惠方》

喉痹肿痛: 野苦荬即苣荬菜捣汁半盏,灯心以汤浸,捻汁半盏,和匀服。《普济方》

热病咽痛: 童子小便三合,含之即止。《圣惠方》

喉痹肿痛: 菖蒲根嚼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圣济总录》

吞发在咽: 取自己乱发烧灰,水服一钱。延龄《至宝方》

咽喉肿痛: 卒不下食,白面和醋涂喉外肿处。《普济方》

喉热生疮: 杏仁去皮,熬黄三分,和桂末一分,研,泥裹含之,咽汁。《陈藏器本草》

喉痹肿塞: 用蜗牛绵裹,水浸含咽,须臾立通。又用蜗牛七枚,白梅肉三枚,研烂绵裹,含咽之立效。

尸咽痛痒: 语言不出,榧实半两,芜荑一两,杏仁、桂各半两,为末,蜜丸弹子大,含咽。《圣济总录》

喉痹痰嗽: 杏仁去皮,熬黄三分,和桂末一分,研,泥裹含之,咽汁。《陈藏器本草》

卒喉痹痛: 黄柏片含之。又以黄柏一斤,酒一斗,煮二沸,恣饮便愈。《肘后方》

喉痹肿痛: 生油一合,灌之立愈。《圣济总录》

咽喉闭痛: 生乌药即矮樟根,以酸醋二盏,煎一盏,先噙后咽,吐出痰涎为愈。《经验方》

喉痹乳蛾: 水梅丸,用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日取梅汁,入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猪牙皂荚三十条,俱为细末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风痰厥,牙关不开,用此擦之尤佳。《圣济总录》用白梅包生矾末作丸,含咽或纳吞之。

咽喉卒肿: 食饮不通,苦酒和黄柏末敷之,冷即易。《肘后方》

走马喉痹: 诗云:急喉肿痹最堪忧,急取盛灯盏内油,甚者不过三五呷,此方原是至人留。

喉痹乳蛾: 已死者复活,用墙上壁钱七个,内要活蛛二枚,捻作一处,以白矾七分一块,化开,以壁钱惹矾烧存性,出火毒为末,竹管吹入,立时就好。忌热肉硬物。

急喉痹塞: 逡巡不救,皂荚生研末,每以少许点患处,外以醋调,厚封项下,须臾便破,出血即愈。或挼水灌之,亦良。《直指方》用皂荚肉半截,水醋半盏,煎七分,破出脓血即愈。

喉痹喉风: 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七月七日,采楮桃,阴干,每用一个,为末,井华水服之,重者以两个。《集简方》

风热喉痹: 灯心一钱,黄柏五分,并烧存性,白矾七分,片脑三分,为末,每以一二分吹患处,此陆一峰家传,绝妙方也。《集简方》

缠喉风痹: 巴豆两粒,纸卷作角,切断两头,以针穿孔内,入喉中,气透即通。《胜金方》

发哽咽中: 旧木梳烧灰,酒服之。《集玄方》

喉痹肿塞: 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神验方》用络石草一两,水一升,煎一大盏,细细呷之,少顷即通。《外台秘要》

喉痹疮肿: 荆沥细细咽之,或以荆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天丝入咽: 凡露地饮食,有飞丝入上,食之令人咽喉生疮,急以白矾、巴豆烧灰,吹入即愈。《琐碎录》

尸咽痛痒: 声音不出,履鼻绳烧灰,水服之。葛洪《肘后方》

喉痹欲绝: 不可针药者,干漆烧烟,以筒吸之。《圣济总录》

咽喉肿痛: 牙皂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大焦,为末,每吹少许入咽,吐涎即止。《圣济总录》

喉痹乳蛾: 用癞蛤蟆眉酥和草乌尖末,猪牙皂荚末各等分,为丸小豆大,每研一丸,点患处,神效。《活人心统》

喉风肿痛: 端午日午时,取蜒蚰十余条,同盐三四个,小瓶内封固,俟化成水,收水点之。唐氏方。

咽喉卒肿: 不下食,地龙十四条,捣涂喉外。又以一条,着盐化水入蜜,少许服之。《圣惠方》

喉风喉痹: 仁存开关散,用白僵蚕,炒白矾半生、半烧各等分,为末,每以一钱,用自然姜汁调灌,得吐顽痰,立效。小儿加薄荷、生姜少许,同调一方:用白梅肉和丸,绵裹含之咽汁也。《朱氏集验方》用白僵蚕炒半两,生甘草一钱,为末,姜汁调服,涎出立愈。《圣惠方》白僵蚕三七枚,乳香一分,为末,每以一钱,烧烟熏入喉中,出涎即愈。

缠喉风疾: 气闭者,杜壬方用蛇蜕炙、当归各等分,为末,温酒服一钱,取吐。一方:用蛇皮揉碎烧烟,竹筒吸入即破。一方:蛇皮裹白梅,以一枚含咽。

咽中悬痈: 舌肿塞痛,五倍子末、白僵蚕末、甘草末各等分,白梅肉捣和丸弹子大,噙咽,其痈自破也。《朱氏经验方》

喉痹塞口: 《普济方》,用韭地红小蚯蚓数条,醋擂取食之,即吐出痰血二三碗,神效。《圣惠方》用地龙一条,研烂,以鸡子白搅和灌入,即通。

乳蛾喉痹: 用天浆子,即红姑娘,徐徐嚼咽。

喉塞口噤: 蜒蚰炙二七枚,白梅肉炒二七枚,白矾半生、半烧二钱,研为末,每水调半钱服,得吐立通。《圣惠方》

急喉风痹: 王氏博济如圣散,以白僵蚕、天南星各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一字,姜汁调灌,涎出即愈。后以生姜炙过含之。《百一选方》无南星。

乳蛾喉痹: 青鱼胆含咽。一方:用汁灌鼻中,取吐。万氏用胆矾盛青鱼胆中阴干,每用少许,点喉取吐。一方:用朴硝代胆矾。

缠喉风疾: 用蝉蜕纸烧存性,炼蜜和丸如芡实大,含化咽津。《集验方》

喉痹肿痛: 露蜂房灰、白僵蚕各等分,为末,每乳香汤服半钱。《食医心镜》用蜂房烧灰,每以一钱,吹入喉内,不拘大人、小儿。

喉痹已破: 疮口痛者,猪脑髓蒸熟,入姜醋,吃之即愈。《普济方》

咽喉噤塞: 雄雀屎末,温水灌半钱。《外台秘要》

喉闭乳蛾: 鸡肫黄皮,勿洗,阴干,烧末,用竹管吹之,破愈。《青囊方》

喉痹肿痛: 鸡矢白,含之咽汁。《圣惠方》

喉痹乳蛾: 白丁香二十个,以砂糖和作三丸,每以一丸,绵裹含咽,即时遂愈。甚者不过一丸,极有奇效。《普济方》

喉风闭塞: 腊月初一日,取猪胆,不拘大小五六枚,用黄连、青黛、薄荷、僵蚕、白矾、朴硝各五钱,装入胆内,青纸包了,将地掘一孔,方深各一尺,以竹横悬此胆内,在内以物盖定,候至立春日取出,待风吹,去胆皮、青纸,研末密收,每吹少许,神验,乃万金不传之方。《邵真人经验方》

喉痹肿痛: 萝卜汁和皂荚浆服,取汗。《如宜方》

咽喉肿塞: 桑上螳螂窠一两,烧灰,马勃半两,研匀,蜜丸梧子大,煎犀角汤,每服三五丸。《总病论》

音声第八十

卒然失声: 诜曰:用生大豆一升,青竹筭子四十九枚,长四寸阔一分,水煮熟,日夜二服瘥。

声失不出: 马勃、马牙硝各等分,研末,砂糖和丸芡子大,噙之。《摘玄方》

失音不语: 萝卜生捣汁,入姜汁同服。《普济方》

惊气失音: 《时珍发明》按洪迈夷坚志云:惊气入心络,瘖不能言语者,用密陀僧末一匕,茶调服即愈。昔有人伐薪,为狼所逐,而得是疾,或授此方而愈。又一军校采藤,逢恶蛇病此,亦用之而愈,此乃惊则气乱,密陀僧之重以去怯而平肝也。

卒失音声: 杏仁去皮,熬黄三分,和桂末一分,研,泥裹含之,咽汁。《文路公药准》

卒然失声: 橘皮半两,水煎徐呷。《肘后方》

暗风失音: 生梨捣汁,一盏饮之,日再服。《食疗本草》

卒不得语: 人乳半合,美酒半升,和服。《范汪方》

肺壅失音: 杉木烧灰入碗中,以小碗覆之,用汤淋下,去碗饮水,不愈,再作,音出乃止。《集简方》

肺热暴瘖: 猪脂油一斤,炼过,入白蜜一斤,再炼少顷,滤净冷定,不时挑服一匙,即愈。无疾常服亦润肺。万氏方。

失音不语: 人乳、竹沥各二合,温服。《摘玄方》

肺热声哑: 人参二两,诃子一两,为末,噙咽。丹溪《摘玄方》

牙齿第八十一

饮酒齿痛: 井水频含漱之。《直指方》

牙宣疳 :赤土、荆芥叶同研,揩之,日三次。《普济方》

齿断宣露: 蚯蚓泥水和成团,煅赤研末,腊猪脂调敷之,日三次。《千金方》

食梅牙 :韶粉脂揩之。《相感志》

牙疳口疮: 孩儿茶、硼砂各等分,为末,搽之。《陆氏积德堂方》治走马牙疳,用孩儿茶、雄黄、贝母各等分为末,米泔漱净,搽之。

灸牙痛法: 取土底年深,既古且润,三角瓦一块,令三姓童子候星初出时,指第一星,下火于瓦上炙之。《本草拾遗》

牙疼嗅鼻: 壁上扫土,用盐炒过,为末,随左右嗅鼻。《普济方》

风牙疼痛: 文银一两,烧红淬烧酒一碗,热漱饮之,立止。《集简方》

牙齿风痛: 火烧金钗针之,立止。《集简方》

积年齿 :旧铁铧头一枚,炭火烧赤,捻硫黄一分,猪脂一分,于上熬沸,以绵包柳杖,揾药热烙齿缝数次愈。按:铁铧即 也。《普济方》

牙齿疼痛: 轻粉一钱,大蒜一瓣,杵饼,安膈骨前陷中,先以铜钱隔了,用蚬壳盖定,扎住,一宿愈,左疼安右、右疼安左。《摘玄方》

风虫牙疳: 脓血有虫,轻粉一钱,黄连一两,为末,掺之。《普济方》

胃火牙疼: 好软石膏一两,火煅,淡酒淬过,为末,入防风、荆芥、细辛、白芷各五分,为末,日用揩牙,甚效。《保寿堂方》

走马牙疳: 臭烂出血,雄黄豆大七粒,每粒以淮枣去核包之,铁线串,于灯上烧化,为末,每以少许掺之去涎,以愈为度。《全幼心鉴》

齿疏陷物: 炉甘石煅、寒水石各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擦牙,忌用刷牙,久久自密。《集玄方》

牙齿动摇: 黑铅消化,以不蛀皂荚寸切投入,炒成炭,入盐少许,研匀,日揩牙,摘去白髭,黑者更不白也。又方:黑锡一斤炒灰,埋地中五日,入升麻、细辛、诃子同炒黑,日用揩牙,百日效。《普济方》

风虫牙痛: 雄雀屎绵裹塞孔中,日二服易之,效。《外台秘要》

虫牙作痛: 矿灰、砂糖和塞孔中。《普济方》

风牙肿痛: 二年石灰、细辛各等分,研搽即止。《普济方》

风虫牙病: 百年陈石灰为末四两,蜂蜜三两和匀,盐泥固济,火煅一日,研末,擦牙神效,名神仙失笑散。张三丰方。

走马牙疳: 恶疮,砒石、铜绿各等分,为末,摊纸上贴之,其效如神。又方:砒霜半两,醋调如糊,碗内盛,待干刮下,用粟米大,绵裹安齿缝内,来日取出,有虫出外,久患者,不过三日即愈。《普济方》

牙宣有 :土朱、荆芥同研,揩之日三。《普济方》

齿痛及落: 研细石胆,以人乳和膏擦之,日三四次,止痛复生齿,百日后复故,乃止,每日以新汲水漱净。王焘《外台秘要》

牙齿肿痛: 白矾一两烧灰,大露蜂房一两,微火炙,每用二钱,水煎含漱去涎。《简要济众方》

牙龈肿痛: 红灯笼枝根,煎汤漱吐。《集效方》

齿踈不坚: 石燕子五对,火煅米醋淬七次,为末,青盐、麝香各少许,研匀,日用揩牙,后以温酒漱咽之。《元遗山方》

齿龈宣露: 每旦噙盐热水,含百遍,五日后,齿即牢。《千金方》

牙齿疼痛: 缩砂常嚼之,良。《直指方》

牙腐龈烂: 不拘大人、小儿,用上好碱土,热汤淋取汁,石器熬干刮下,入麝香少许,研掺之。《宣明方》

齿 齿动: 盐半两,皂荚两挺,同烧赤,研,夜夜揩齿,一月后并瘥,其齿牢固。《食疗本草》

牢牙止痛: 石燕三对,火煅,醋淬七次,青盐、乳香各一两,细辛半两,为末,揩之,荆芥汤漱口。一方:去乳香、细辛,加麝香。《元遗山方》

风热牙痛: 槐枝煎浓汤二碗,入盐一斤,煮干,炒研,日用揩牙,以水洗目。《唐瑶经验方》

患齿碎坏欲尽者: 常以绵裹矾石含嚼,吐去汁。《肘后方》

牙齿疼痛: 青木香末,入麝香少许,揩牙,盐汤漱之。《圣济总录》

风热牙痛: 青盐一斤,槐枝半斤,水四碗,煎汁二碗,煮盐至干,炒研,日用揩牙。《唐瑶经验方》

牙齿疼痛: 皂荚浓浆同朴硝煎化,淋于石上,待成霜擦之。《普济方》

牢牙明目: 青盐二两,白盐四两,川椒四两,煎汁,拌盐炒干,日用揩牙洗目,永无齿疾、目疾。《通变要法》

胃热齿痛: 升麻煎汤,热漱咽之,解毒或加生地黄。《直指方》

风虫牙痛: 烧酒浸花椒,频频漱之。

风牙肿痛: 《肘后方》用独活煮酒,热漱之。《文潞公药准》用独活、地黄各三两,为末,每三钱水一盏煎,和滓,温服,卧时再服。

牙痛恶热: 黄连末擦之立止。《李楼怪病奇方》

牙齿虚痛: 淫羊藿为粗末,煎汤,频漱大效。《奇效良方》

牙齿日长: 渐至难食,名髓溢病,白术煎汤,漱服取效,即愈也。《张锐鸡峰备急良方》

齿 肿痛: 桔梗、薏苡仁各等分,为末服。《永类钤方》

牙疳臭烂: 桔梗、茴香各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骨槽风痛: 牙根肿痛,桔梗为末,枣瓤和丸皂子大,绵裹咬之,仍以荆芥汤漱之。《经验方》

风寒牙痛: 红豆蔻为末,随左右以少许嗅鼻中,并擦牙取涎,或加麝香。《卫生家宝方》

肾虚牙痛: 甘松、硫黄各等分,为末,泡汤漱之神验。《经效济世方》

牙齿虫痛: 藜芦末内入孔中,勿吞汁,神效。《千金翼方》

风牙痛肿: 高良姜二寸,全蝎焙一枚为末,擦,吐涎,以盐汤漱口,此乃乐清丐者所传,鲍季明病此,用之果效。《百一选方》

一切牙痛: 山柰子一钱,面包煨熟,入麝香二字,为末,随左右嗅一字入鼻内,口含温水漱去,神效,名海上一字散。《普济方》

诸般牙痛: 香附、艾叶煎汤漱之,仍以香附末擦之,去涎。《普济方》

风虫牙痛: 《孙氏仁存方》用白柰为末,铺纸上卷作筒,烧灯吹灭,乘热和药吹鼻内,痛即止。《摄生方》用肥皂一个,去穰入山柰、甘松各三分,花椒、食盐不拘多少,填满,面包煅红,取研,日用擦牙漱去。

风疳虫牙: 蚀肉至尽,甘松、腻粉各二钱半,芦荟半两,猪肾一对,切炙为末,夜漱口后贴之,有涎吐出《圣济总录》。

风虫牙痛: 荜茇末揩之,煎苍耳汤漱,去涎。《本草权度》用荜茇末、木鳖子肉,研膏化开嗅鼻,《圣济总录》用荜茇、胡椒各等分,为末,化蜡丸麻子大,每以一丸,塞孔中。

牙疼: 蒟酱、细辛各半两,大皂荚五挺,去子,每孔入青盐,烧存性,同研末,频擦,吐涎。《御药院方》。

牢牙去风: 益气乌发,治牙疼、牙宣,乃铁甕先生妙方也。香附子,炒存性,三两,青盐、生姜各半两,为末,日擦。《济生方》。

风牙肿痛: 苍术盐水浸过,烧存性研末,擦牙,去风热。《普济方》。

风牙疳牙: 零陵香洗炙,荜茇炒各等分,为末,擦之。《普济方》。

牙痛塞耳: 用连钱草,即积雪草,和水沟污泥同捣烂,随左右,塞耳内。《摘玄方》。

齿败口臭: 水煮川芎,含之。《广济方》

风虫牙痛: 上连头脑,补骨脂炒半两,乳香二钱半,为末擦之,或为丸塞孔内,日用有效。《传信适用方》。

牙痛日久: 肾虚也,补骨脂二两,青盐半两,炒研擦之。《御药院方》

一切牙痛: 木耳、荆芥各等分,煎汤频漱。《普济方》

牙齿疼痛: 零陵香梗叶,煎汤漱。《普济方》

风虫牙痛《千金方》用蛇床子烛烬,同研涂之。《集简方》用蛇床子煎汤,乘热漱数次,立止。

牙齿疼痛: 大川芎一个,入旧糟内,藏一月,取焙,入细辛,同研末揩牙。《本事方》

风热牙痛: 荆芥根、乌桕根、葱根各等分,煎汤,频含漱之。

打动牙疼: 蒺藜子或根,为末,日日揩之。《瑞竹堂经验方》

风热牙痛: 香白芷一钱,朱砂五分,为末蜜丸,芡子大,频用擦牙。此乃濠州一村妇,以医人者,庐州郭医云,绝胜他药也。或以白芷、吴茱萸各等分,浸水漱涎。《医林集要》

口齿气臭: 《百一选方》用香白芷七钱,为末,食后井水服一钱。《济生方》用白芷、川乌各等分,为末,蜜丸芡子大,日噙之。

风虫牙痛: 芭蕉自然汁一碗,煎热含漱。《普济方》

齿 肿痛: 紫蓝烧灰,敷之,日五度。《圣惠方》

风牙疼痛: 猢狲头草,入盐少许,于掌心揉擦即止。《集玄方》

疳虫蚀齿: 葶苈、雄黄各等分,为末,腊月猪脂和成,以绵裹槐枝蘸点。《金匮要略方》

牙齿风痛: 秦艽煎醋,含漱。孟诜《食疗本草》

牙齿动摇: 疼痛及打动者,土蒺藜去角,生研五钱,淡浆水半碗,蘸水入盐,温漱甚妙,或以根烧灰贴牙,即牢固也。《御药院方》

风龋牙痛: 鼠粘子炒,煎水,含漱吐之。《延年方》

齿龈宣露: 多是疳也,角蒿,烧灰,夜涂上,切忌油腻、砂糖、干枣。《外台秘要》

牙痛难忍: 附子尖、天雄尖、全蝎各七个,生研为末,点之。《永类钤方》

牙齿欲取: 金凤花子研末,入砒少许,点疼牙根取之。《摘玄方》

牙齿挺长: 出一分者,常咋,生地黄甚妙。张文仲《备急方》

风虫牙痛: 踯躅一钱,草乌头二钱半,为末,化蜡丸豆大,绵包一丸,咬之追涎。《海上方》

食蟹龈肿: 肉努出者,生地黄汁一碗,牙皂荚数条火炙,蘸尽地黄汁,为末,敷之。《永类钤方》

热毒牙痛: 热毒风攻头面,齿龈肿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上,重者不过三度瘥。《圣惠方》

风虫牙痛: 化蜡少许,摊纸上铺艾,以箸卷成筒,烧烟随左右熏鼻,及烟令满口呵气,即疼止肿消。靳季谦病此月余,一试即愈。《普济方》

牙动欲脱: 生地黄绵裹咂之,令汁渍根,并咽之,日五六次。《千金方》

龋齿风痛: 《时珍发明》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其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齿风动摇: 苍耳一握,以浆水煮,入盐含漱。《外台秘要》

固齿乌鬓: 一治齿痛,二生津液,三变白鬓,其功极妙。地黄五斤,柳木瓶内,以土盖上,蒸熟晒干,如此三次,捣为小饼,每咽一枚。《御药院方》

牙痛难忍: 诸药不效,芫花末擦之,令热痛定,以温水漱之。《永类钤方》

牙疳宣露: 脓血口气,生地黄一斤,盐二合,自捣和团,以面包煨令烟断,去面入麝一分,研匀,日夜贴之。《圣济总录》

牙齿痛肿: 苍耳子五升,水一斗,煮取五升,热含之,冷即吐去,吐后复含,不过一剂瘥。茎叶亦可,或入盐少许。《千金翼方》

刮骨取牙: 玉簪根干者一钱,白砒三分,白硇七分,蓬砂二分,威灵仙三分,草乌头一分半,为末,以少许点疼处,即自落也。《余居士选奇方》

风虫牙痛: 《肘后方》用莽草煎汤,热漱冷吐,一加川椒皮,一加独活,一加郁李仁,一加芫花,一加川椒、细辛各等分,煎汤热漱冷吐。《圣惠方》用莽草半两,皂荚三挺,去皮子,汉椒七粒,为末,枣肉丸芥子大,每以一丸塞耳孔中,吐涎取效

牙齿疼痛: 猫儿眼睛草一搦,研烂,汤泡取汁,含漱吐涎。《卫生易简方》

牙齿摇痛: 大戟,咬于痛处良《生生编》

牙齿宣落: 风痛、莨菪子末,绵裹咬之,有汁勿咽。《必效方》

风牙虫牙: 《瑞竹堂经验方》用天仙子一撮,入小口瓶内,烧烟,竹筒引烟入虫孔内熏之,冷便作,尽三合乃止,有涎津可去,甚效。《备急方》用莨菪子数粒,纳孔中以蜡封之亦效。

虫牙疼痛: 使君子煎汤频漱。《集简方》

风牙肿痛: 木鳖子仁磨醋搽之。《普济方》

风虫牙痛: 草乌炒黑一两,细辛一钱,为末揩之,吐出涎。一方:草乌食盐,同炒黑擦之。《海上方》

风虫牙痛: 《普济方》用附子一两烧灰,枯矾一分,为末揩之。又方:川乌头、附子,生研,面糊丸小豆大,每绵包一丸,咬之。《删繁方》用炮附子末,纳孔中乃止。

风虫牙痛: 南星末塞孔,以霜梅酓住去涎。《摘玄方》

牙疳鼻疳: 塻褐不拘红黑,烧存性,白矾烧枯各一钱,尿桶白垽一钱,烧过,同研搽之。《神效简便方》

风热牙痛: 紫金散,治风热积壅,一切牙痛,去口气大有奇效。好大黄瓶内烧存性,为末,早晚揩牙,漱去。都下一家专货此药,两宫常以数千赎之,其门如市也。《千金家藏方》

风虫牙痛: 龈常出血,渐至崩落口臭,极效。大黄米泔浸软,生地黄各旋切一片,合定贴上,一夜即愈,未愈再贴,忌说话恐引入风。《本事方》

胃火牙痛: 口含水一口,以纸捻蘸大黄末,随左右嗅鼻立止。《儒门事亲》

牙齿疼痛: 瓜蒌皮、露蜂房烧灰擦牙,以乌桕根、荆柴根、葱根,煎汤漱之。《世医得效方》

齿 并虫: 积年不瘥,从少至老者,用雀麦一名杜老草,俗名牛星草,用苦瓠叶三十枚,洗净取草,剪长二寸,以瓠叶作五包包之,广一寸,厚五分,以三年酢渍之,至日中,以两包火并炮令热中纳口中,熨齿外边,冷更易之,取包置水中解视,即有虫长三分,老者黄色,少者白色,多即二三十枚,少即一二十枚,此方甚妙。《外台秘要》

风虫牙痛: 骨碎补、乳香各等分,为末,糊丸塞孔中,名金针丸。《圣济总录》

风虫牙痛: 杏仁,针刺于灯上烧烟,乘热搭痛牙上,又复烧,搭七次,绝不疼痛,牙逐时断落也。《普济方》

牙齿肿痛: 酸浆草一把洗净,川椒四十九粒,去目,同捣烂,绢片裹定如箸大,切成豆粒大,每以一块,塞痛处即止。《节斋医论》

牙齿疼痛: 舶上莳萝、芸苔子、白芥子各等分,研末,口中含水,随左右嗅鼻,神效。《圣惠方》

风虫牙痛: 剪草、细辛、藁本各等分,煎水热漱,少顷自止。《中藏经

牙龈肿痛: 山豆根一片,含于痛所。《备急方》

牙齿疼痛: 绵裹无食子末一钱,咬之涎出吐去。《圣济总录》

虚气攻牙: 齿痛血出,或痒痛,骨碎补二两,铜刀细剉,瓦锅慢火炒黑,为末,如常揩齿,良久吐之,咽下亦可。刘松石云:此法出《灵苑方》,不独治牙痛,极能坚骨固牙,益精髓,去骨中毒气。疼痛牙动将落者,数擦立住,再不复动,经用有神。

牙齿风痛: 薏苡根四两,水煮含漱,冷即易之。《延年秘录》

齿 口臭: 苦瓠子为末,蜜丸半枣大,每日漱口含一丸,仍涂齿龂上,涎出吐去妙。《圣惠方》

牙齿不生: 不拘大人、小儿,年多者。用黑豆三十粒,牛粪火内烧,令烟尽,研入麝香少许,先以针挑破血出,以少许揩之,不得见风,忌酸碱物。《经验方》

牙断痒痛: 杏仁一百枚,去皮,以盐方寸匕,水一升,煮令汁出,含漱吐之,三度愈。《千金方》

牙齿虫 :韭菜连根洗捣,同人家地板上泥和,敷痛处腮上,以纸盖住一时,取下有细虫在泥上,可除根。又方:韭根十个,川椒二十粒,香油少许,以水桶上泥同捣,敷病牙颊上,良久有虫出,数次,即愈也。

风热牙痛: 浮肿发歇,元藏气虚,小儿疳蚀,鸡肠草、旱莲草、细辛各等分,为末,每日擦三次,名祛痛散。《普济方》

牙齿疼痛: 红豆即赤小豆,末擦牙吐涎及吹鼻中。一方:入铜青少许。一方:入花碱少许。《家宝方》

风虫牙痛: 葫芦子半升,水五升,煎三升,含漱之,茎叶亦可,不过三度。《圣惠方》

牙宣露痛: 《海上方》用丝瓜藤阴干,临时火煅存性,研擦即止,最妙。惠生堂方用瓜藤一握、川椒一撮、灯心一把,水煎浓汁,漱吐,其痛立住,如神。

牙齿疼痛: 独头蒜煨熟,切熨痛处,转易之,亦主虫痛。《外台秘要》

牙齿肿痛: 隔年糟茄烧灰,频频干擦,立效。《海上方》

烟熏虫牙: 用瓦片煅红,安韭子数粒、清油数点,待烟起以筒吸至痛处,良久以温水漱吐,有小虫出为效,未尽两熏。《急救易方》

风气牙痛: 百药不效者,用此,大能去风,惟蛀牙不效。天罗即生丝瓜一个,擦盐,火烧存性,研末填擦,涎尽即愈。腮肿以水调贴之。马敏叔云:此乃严月轩家传,屡效之方,一试即便可睡也。

风齿肿痛: 马齿苋一把,嚼汁渍之,即日肿消。《本事方》

牙齿虫痛: 《乾坤生意》用镜面草不拘多少,以水缸下泥同捣成膏,入香油二三点,研匀,贴于痛处腮上。《杨氏家藏方》用镜面草半握,入麻油二点盐半捻挼碎,左疼塞右耳,右疼塞左耳,以薄泥饼贴耳门,闭其气,仍久卧,泥耳一二时,去泥取草放水中,看有虫浮出,久者黑,次者褐,新者白,须于午前用之。徐克安一乳婢苦此不能食,用之出数虫而安。

牙齿 痛: 茄根捣汁频涂之。陈茄树烧灰敷之,先以露蜂房煎汤漱过。《海上方》

牙齿虫痛: 阿魏、臭黄各等分,为末,糊丸绿豆大,每棉裹一丸,随左右插入耳中,立效。《圣惠方》

牙痛 鼻: 鹅不食草棉裹揉干,为末,含水一口,随左右 之,亦可挼塞。《圣惠方》

牙齿虫 :杏仁烧存性,研膏,发裹纳虫孔中,杀虫去风,其痛便止,重者不过再上。孟诜《食疗本草》

风蛀牙痛: 茄带烧灰擦之,或加细辛末等分,日用之。《孙氏仁存方》

风虫牙痛: 经霜干丝瓜烧存性,为末擦之。《直指方》

牙痛: 苋根晒干,烧存性为末,揩之,再以红灯笼草根煎汤漱之。《集效方》

虫牙疼痛: 黄茄种,烧灰擦之效。《摘玄方》

牙齿疼痛: 老生姜瓦焙,入枯矾末,同擦之,有人日夜呻吟,用之即愈。《普济方》

风虫牙痛: 夜明砂炒,吴茱萸汤泡炒各等分,为末,蟾酥和丸麻子大,棉裹二丸含之,吐涎。《普济方》

解颐脱臼: 不能收上,用南星末,姜汁调涂两颊,一夜即止。《医说》

风热牙痛: 芸苔子、白芥子、角茴香各等分,为末,搐鼻,左搐右,右搐左。《圣惠方》

牙齿 痛: 薏苡仁、桔梗生研末,点服不拘大人、小儿。《永类钤方》

牙龈肿痛: 瓦花、白矾各等分,水煎漱之立效。《摘玄方》

牙龈肿烂: 出臭水者,芥菜秆烧存性,研末,频敷之即愈。

牙齿疼痛: 大醋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漱即瘥。《肘后方》

牙痛取牙: 茄科以马尿浸三日,晒炒为末,每用点牙即落,真妙。鲍氏方。

食酸齿楚: 细嚼胡桃即解。《日华子本草》

牙齿疼痛: 胡菜子即胡荽子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漱。《外台秘要》

牙齿疼痛: 枳壳浸酒含漱。《圣惠方》

虫牙作痛: 鱼腥草、花椒、菜籽油各等分捣匀,和泥少许,和作小丸如豆大,随牙左右塞耳内两边轮换,不可一齐用,恐闭耳气,塞一日夜取,看有细虫为效。《简便方》

风热牙痛: 槐枝烧热烙之。《圣惠方》

风虫牙痛: 门下桃橛烧取汁,少少纳孔中,以蜡固之。《圣惠方》

走马牙疳: 杨花烧存性,入麝香少许擦。《保幼大全》

牙齿疼痛: 萝卜子十四粒,生研,以人乳和之,左疼点右鼻,右疼点左鼻。

龋齿有孔: 松脂纸塞,须臾,虫从脂出也。《梅师方》

牙齿痛肿: 胡麻五升,水一升,煮汁五升,含漱吐之,不过二剂,神良。《肘后方》

湿热牙疼: 喜吸风,胡桐泪入麝香,擦之。

牙齿蠹黑: 乃肾虚也,胡桐泪一两,丹砂半两,麝香一分,为末擦之。《圣济总录》

龋齿腐朽: 棘针二百枚,即枣树刺朽落地者,水三升,煮一升,含漱。或烧沥日涂之,后敷雄黄末即愈。《外台秘要》

风虫牙痛: 针刺桃仁,灯上烧烟出,吹灭安痛齿上,咬之不过五六次愈。《卫生家宝方》

牙疳宣露: 脓血臭气者,胡桐泪一两,枸杞根一升,每用五钱煎水热漱。又方:胡桐泪、葶苈各等分研擦。《圣惠方》

风虫牙痛不可忍者: 《梅师方》用熏陆香嚼咽其汁,立瘥。《朱氏集验方》用乳香豆许,安孔中,烧烟 筋 络化立止。又方:乳香、川椒各一钱,为末,化蜡和作丸,塞孔中。《直指方》用乳香、巴豆各等分研,和蜡丸塞之。《圣惠方》用乳香、枯矾各等分,蜡丸塞之一粒,患处咬定涎出吐去,立愈。《普济方》用胡椒一钱半,以杨脂拌打四十丸,擦之追涎。

牙痛不止: 白姜炮,川椒各等分,为末,擦之。《御药院方》

年久牙疼: 枫香蜡为末,以香炉内灰和匀,每旦揩擦。《世医得效方》

龋齿黑臭: 鸡舌香煮汁含之。《外台秘要》

食榴损齿: 石榴黑皮炙黄研末,枣肉和丸梧子大,每日空腹服三丸,白汤下,日二服。《普济方》

风虫牙痛: 《圣济总录》用川椒红末,水和白面丸皂子大,烧热咬之数度愈。一方:花椒四钱,牙皂七节,醋一碗煎漱之。

风牙宣露: 发歇口气,鸡舌香、射干各一两,麝香一分,为末日擦。《圣济总录》

齿 肿痛: 柏枝烧热注孔中,须臾虫缘枝出。《圣惠方》

牙齿肿痛: 肥珠子即无患子一两,大黄、香附各一两,青盐半两,泥固定,煅研,日用擦牙。《普济方》

风虫牙痛: 海桐皮煎水漱之。《圣惠方》

牙痛: 地花椒、川芎尖各等分,为末擦之。《海上方》

牙齿虫痛: 生银杏,每食后嚼一二个良。《永类钤方》

走马牙疳: 胡桐泪、黄丹各等分,为末擦之。《医林集要》

牙齿风疳: 脓血有虫,用橄榄烧研,入麝香少许,点贴之。《圣惠方》

风虫牙痛: 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虫即出,亦可煎水饮。《肘后方》

卒牙齿痛: 苦竹烧一头,其一头汁出,热揩之。《集验方》

风牙肿痛: 松叶一握、盐一合、酒三升,煎漱。《圣惠方》

揩齿固牙: 松脂出镇定者佳,稀布盛,入沸汤煮,取浮水面者,投冷水中,不出者不用,研末,入白茯苓末和匀,日用揩齿、漱口,亦可咽之,固牙驻颜。《苏东坡仇池笔记

牙病喘息: 喉中水鸡鸣,用肥皂荚两挺,酥炙,取肉为末,蜜丸豆大,每服一丸,取微利为度,不利更服,一日一服。《必效方》

齿龈肿痛: 垂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杨皮各等分煎水,热含冷吐。又方: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川芎末,每用擦牙。《圣惠方》

风虫牙痛: 《圣惠方》用巴豆一粒,煨黄去壳,蒜一瓣切一头,剜去中心,入豆在内,盖定棉裹,随左右塞耳中。《经验方》用巴豆一粒研,棉裹咬之。又一方:针刺巴豆,灯上烧令烟出,裹痛处三五次,神效。

风虫牙痛: 杨柳白皮,卷如指大,含嘴,以汁渍齿根,数过即愈。又方:柳枝一握剉,入少盐花,浆水煎含,甚验。又方:柳枝剉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熟瓷器盛之,渍酒三升,渍三日,频含漱涎,三日愈。《古今录验方》

虫牙疼痛: 《普济方》以壁上白蟢巢,四五个剥去黑者,以铁刀烧出汗,将巢惹汗丸之,纳入牙中,甚效。又以乳香入巢内烧存性,纳之亦效。一方:用墙上白蛛巢包胡椒末塞耳,左痛塞右,右痛塞左,手掩住侧卧,待额上有微汗,即愈。

风虫牙痛: 槐树白皮一握,切、以酪一升煮,去滓,入盐少许含漱。《普济方》

风虫牙痛: 《外台秘要》方,用皂荚末,涂齿上有涎吐之。《十全方》用猪牙皂荚、食盐各等分为末,口揩之。

牙齿虫痛: 《普济方》用龙脑、朱砂各等分擦之,神效。《余居士遇奇方》用樟脑、黄丹、肥皂去皮核各等分,研匀蜜丸,塞孔中。

风虚牙肿: 老人肾虚,或因凉药擦牙致痛,用独子肥皂,以青盐实之,烧存性,研末擦之,或入生樟脑十五文。《卫生家藏方》

虫牙作痛: 以芜荑仁,安蛀孔中及缝中,甚效。《世医得效方》

牙齿宣露: 黄竹叶、当归尾研末,煎汤入盐含漱。《永类钤方》

牙齿疼痛: 梅花脑、朱砂末各少许,揩之立止。《集简方》

风牙疼痛: 全蝎三个,蜂房二钱,炒研擦之。《直指方》

利骨取牙: 《普济方》如神散,取牙用肥赤马肉一斤,入硇砂二两拌和,候生蛆取,日干为末,每一两入粉霜五分研匀,先以针拨动牙根四畔空处,次以灯心蘸末少许点之,良久自落。秘韫利骨散:用白马脑上肉一二斤,待生蛆,与乌骨白鸡一只食之,取粪阴干,每一钱入硇砂一钱,研匀,用少许擦痛处,片时取之即落。

风虫牙痛: 露蜂房,煎醋热漱之。《袖珍方》用草蜂房一枚,盐实孔内烧过,研末擦之,盐汤漱去,或取一块咬之,秘方也。《普济方》用露蜂房一个,乳香三块,煎水漱之,又同细辛煎水漱之。又方:露蜂房、全蝎同研擦之。《圣惠方》用蜂房蒂棉包咬之效。

刮骨取牙: 用鲫鱼一个,去肠入砒在内,露于阴地,待有霜刮下瓶收,以针搜开牙根,点少许,饮漱,自落。又方:用硇砂入鲫鱼,煨过瓶收,待有霜刮取,如上法用。

风虫牙痛: 不可忍,《圣惠方》用蟾酥一片,水渍饮入,麝香少许研匀,以粟米大盐裹咬定,吐涎愈。一方:用胡椒代麝香。一方:用蟾酥染丝棉上,剪一分,纴入齿缝根里,忌热物,半日效。干者以热汤化开。

牙龈干臭: 五倍子炒焦一两、枯矾、铜青各一钱为末,现以米泔漱净,擦之绝效方也。《集简方》

齿龈风肿: 用柳蠧木半合,赤小豆炒黑,豆炒各一合,柳枝一握,地骨皮一两,每用三钱,煎水热漱。《御药院方》

牙齿疼痛: 白僵蚕直者、生姜同炒赤黄色,去姜为末,皂荚水调,擦之即止。《普济方》

牙齿疼痛: 黑豆煮酒,频漱之良。《周密浩然斋抄》

牙齿疼痛: 土狗一个,旧糟裹定,湿纸包煨焦,去糟,研末敷之,立止。《本事方》

风虫牙痛: 湿生虫一枚,棉裹咬之,勿令人知。《圣惠方》

走马牙疳: 侵蚀口鼻,干蚵蚾黄泥裹定、煅过,黄连二钱半、青黛一钱,为末,入麝香少许,和研敷之。《郑氏小儿方》

齿 宣露: 出脓血,用蚺蛇胆三钱,枯白矾一钱,杏仁四十七枚研匀,以布揩龈嗍,令血尽,日三擦之,愈乃吐。《圣惠方》

走马牙疳: 《集验方》用蚕蜕纸灰,入麝香少许贴之。《直指方》加白僵蚕等分。

牙龈疳蚀: 百药煎、五倍子、青盐煅各一钱半,铜绿一钱,为末,日掺二三次,神效。《普济方》

齿 断烂: 用大蜘蛛一个,以湿纸重裹荷叶包之,灰火煨焦,为末,入麝香少许研敷。《永类钤方》

风牙肿痛: 五倍子一钱,黄丹、花椒各五分,为末,掺之即止也。五倍末,冷水调,涂颊外,甚效。

风牙疼痛: 湿生虫、巴豆仁、胡椒各一枚,研匀,饭丸绿豆大。绵裹一丸咬之,良久涎出吐去,效不可言。《经效济世方》

走马牙疳: 用鲫鱼一个去肠,入砒一分,生地黄一两,纸包烧存性,入枯白矾、麝香少许,为末擦之。

牙龈肿痛: 五倍子一两,瓦焙研末,每以半钱敷痛处,片时吐去涎。内服去风热药。《杨子建护命方》

走马牙疳: 出血作臭,用蜘蛛一枚,铜绿半钱,麝香少许,杵匀擦之。无蛛用壳。《直指方》

牙齿疼痛: 蛀竹屑、陈皮各一两,为末,乌梅肉同研如泥,敷之。《救急方》

风热牙痛: 百药煎泡汤噙漱。《圣济总录》

风虫牙痛: 盐化地龙,水和面纳齿上,又以皂荚,去皮,研末涂上,虫即出。又同延胡索、荜茇末塞耳。《普济方》

风热牙肿: 连及头面,用露蜂房,烧存性,研末,以酒少许调,噙漱之。《十便良方》

虫牙有孔: 蜘蛛壳一枚,绵裹塞之。《备急方》

一切齿痛: 疳蚀、龋齿、瘀肿,用蚵蚾一枚,鞭其头背,以竹篦刮眉间,即有汁出,取少许点之,即止也。《类编》

牙齿动摇: 及外物伤动欲落者,五倍子、干地龙炒各等分,为末,先以姜揩过,然后敷之。《御药院方》牙齿动摇(与上方内容相同,故省略)

风虫牙痛: 白直僵蚕炒、蚕蜕纸烧各等分,为末,擦之良久,以盐汤漱口。《直指方》

牙齿疼痛: 茱萸煎酒,含漱之。孟诜《食疗本草》

牙宣牙痈: 及口疮,并用蚕蜕纸烧灰,干敷之。《集验方》

牙 作痛: 蜗牛壳三十枚,烧研,日日揩之良。《圣惠方》

牙齿裂痛: 死曲蟮,为末,敷之即止。《千金翼方》

风虫牙痛: 蚕纸烧灰擦之,良久,盐汤漱口。《直指方》

牙齿不生: 不拘大人、小儿。用雄鸡矢、雌鸡矢十五颗焙研,入麝香少许,先以针挑破出血,敷之。年高者不过二十日,年少者十日必生。《普济方》但用乌鸡雌雄粪,入旧麻鞋底,烧存性,等分,入麝香少许,三日夜不住擦,令热为佳。李察院亮卿,尝用有效。

牙齿疳 :黑羖羊脂、莨菪子各等分,入杯中烧烟,张口熏之。《千金方》

啄木散: 治虫牙。啄木舌一枚,巴豆一枚,研匀。每以猪鬃一茎,点少许于牙根上,立瘥。《圣惠方》

牙齿疼痛: 鸡矢白烧末,绵裹咬痛处,立瘥。《经验方》

止牙痛: 用燕子屎,丸梧桐子大,于疼处咬之,丸化即疼止。《袖珍方》

虫牙龋痛: 用马夜眼如米大,棉裹纳孔中,有涎吐出,永断根源,或加生附子少许。《玉机微义》用马夜眼烧存性,敷之立愈。

走马牙疳: 《经验方》用鸡肫黄皮,不落水者五枚,枯矾五钱,研搽立愈。《全幼心鉴》用鸡肫黄皮,灯上烧存性,入枯矾、黄柏末各等分,麝香少许。先以米泔洗漱后,贴之。

龋齿疼痛: 削白马蹄塞之,不过三度。《千金方》

齿落不生: 牛屎中大豆十四枚,小开豆头,以注齿根,数度即生。《千金方》

走马牙疳: 黑猫头烧灰,酒服方寸匕。《寿域方》

虫牙疼痛: 随左右含马溺,不过三五度瘥。《千金方》

风虫牙痛: 白马屎汁,随左右含之,不过三口愈。《圣惠方》

虫牙作痛: 香油抹箸头,蘸麝香末,绵裹炙热咬之,换二三次,其虫即死,断根甚妙。《医方摘要》

利骨取牙: 白马尿浸茄科三日,炒为末,点牙即落。或煎巴豆点牙亦落,勿近好牙。鲍氏方。

虫牙作痛: 马牙一枚,煅熟投醋中七次,待冷含之,即止。唐瑶《经验方》

湿热牙疼: 用羊胫骨灰二钱,白芷、当归、牙皂、青盐各一钱。为末,擦之。东垣方。

牙疳肿痛: 羯羊肝一具煮熟,蘸赤石脂末,任意食之。《医林集要》

风牙作痛: 东墙下朽骨,削牙煻火中煨热,病处咬之,冷即易。《外台秘要》

擦牙固齿: 《食鉴》用火煅羊胫骨为末,入飞盐二钱,同研匀,日用。又方:烧白羊胫骨灰一两,升麻一两,黄连五钱,为末,日用。濒湖方:用羊胫骨烧过、香附子烧黑,各一两,青盐煅过、生地黄烧黑各五钱,研用。

风虫牙痛: 熊胆三钱,片脑四分,每以猪胆汁,调少许搽之。《摄生众妙方》

走马牙疳: 以小便盆内白屑,取下入瓷瓶内,盐泥固济,煅红研末,入麝香少许贴之。此汴梁李提领方也。又方:用妇人尿桶中白垢,火煅一钱,铜绿三分,麝香一分,和匀贴之,尤有神效。

牙齿疼痛: 老鼠一个去皮,以硇砂擦上,三日肉烂化尽,取骨瓦焙为末,入蟾酥二分,樟脑一钱,每用少许,点牙根上立止。《集效方》

虫牙疼痛: 用新杀猪肚尖上涎,绢包咬之,数次虫尽即愈。唐氏用枳壳末拌之。

牙疳危急: 猪肝一具煮熟,蘸赤芍药末,任意食之。后服平胃散二三贴,即效。《节要》

牙痛引头: 川百药煎半两,延胡索三钱,雄黄三钱,为末,先以烂研,生姜擦牙去涎,用此揩牙,以津洗目,日日用之。甚佳。《普济方》

牙齿肿痛: 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方》

食蟹龈肿: 朴硝敷之,即消。《普济方》

走马牙疳: 铜青、滑石、杏仁各等分,为末,擦之立愈。邵真人《经验方》

牙疼点眼: 用覆盆子嫩叶捣汁,点目眦三四次,有虫随眵泪出成块也。无新叶干者,煎浓汁亦可,即大麦苺也。《摘玄方》

风热牙痛: 皂角一挺,去子,入盐满壳,仍加白矾少许,黄泥固济,煅研,每日擦之。《杨诚经验方》

走马牙疳: 北枣三枚去核,入鸭嘴、胆矾,纸包煅赤,出火毒,研末敷之,追涎。杨起《简便方》

急疳蚀齿: 黄矾、青矾各半钱,白矾烧一钱,麝香一分,为末,敷之,吐涎。《圣惠方》

走马牙疳: 小儿食肥甘,肾受虚热,口作臭息,次第齿黑,名曰崩砂;渐至龈烂,名曰溃槽;又或血出,名曰宣露;重则齿落,名曰腐根。用兰香子末、轻粉各一钱,密陀僧醋淬,研末半两,和匀。每以少许敷齿及龈上,立效。内服甘露饮。《活幼口议

走马牙疳: 橡斗壳,入盐填满,合定烧透,出火毒,研末,入麝香少许。先以米泔漱过,搽之。《全幼心鉴》

走马牙疳: 新枣肉一枚,同黄柏烧焦,为末,油和敷之,若加砒少许更妙。《博济方》

走马牙疳: 五倍子、青黛、枯矾、黄柏各等分,为末,先以盐汤漱净,掺之,立效。《便览》

齿鼻疳疮: 粪蛆有尾者,烧灰一钱,褐衣灰五分,和匀,频吹,神效无比。

牙疳出血: 蜘蛛壳,为末,入胭脂、麝香少许,敷之。《直指方》

须发第八十二

乌须明目: 黑铅半斤,锅内熔汁,旋入桑条灰,柳木搅成沙,筛末。每早揩牙,以水漱口洗目,能固牙明目,黑须发。《胜金方》

揩牙乌髭: 黑铅消化,以不蛀皂荚寸切投入,炒成炭,入盐少许,研匀,日用揩牙。摘去白髭,黑者更不白也。又方:黑锡一斤,炒灰,埋地中五日,入升麻、细辛、诃子同炒黑,日用揩牙,百日效。《普济方》

染发乌须: 矿灰一两,水化开,七日,用铅粉一两研匀,好醋调搽,油纸包一夜,先以皂角水洗净,乃用。《集玄方》

梳发令黑: 铅霜包梳,日日梳之,胜于染者。《普济方》

沐发令香: 鸡苏煮汁,或烧灰淋汁,沐之。《普济方》

乌须铅梳: 铅十两,锡三两,婆罗得三个,针砂、熟地黄各半两,茜根、胡桃皮各一两,没石子、诃子皮、硫黄、石榴皮、磁石、皂矾、乌麻油各二钱半,为末。先化铅锡,入末一半,柳木搅匀,倾入梳模子,印成修齿。余末同水煮,梳三日三夜,水耗加之,取出故帛重包五日。每以熟皮衬手梳一百下,须先以皂荚水洗净拭干。《普济方》

眉毛脱落: 雄黄末一两,醋和涂之。《圣济总录》

染白须发: 胡粉、石灰各等分,水和涂之,以油纸包,烘令温暖,候末燥间洗去,以油润之,黑如漆也。《博物志

乌髭变白: 小雌鸡二只,只与乌油麻一件同水饲之。放卵时,收取,先放者打窍,以朱砂末填入糊定,同众卵抱出鸡取出,其药自然结实,研粉,蒸饼和丸绿豆大,每酒下五七丸。不惟变白,亦且愈疾。张潞方。

发落不生: 生胡麻油涂之。《普济方》

染白须发: 针砂醋炒七次一两,诃子、白及各四钱,百药煎六钱,绿矾二钱,为末,用热醋调刷须发,菜叶包住,次早酸浆洗去。此不坏须,亦不作红。又方:针砂、荞面各一两,百药煎为末,茶调,夜涂旦洗,再以诃子五钱,没石子醋炒一个,百药煎少许,水和涂一夜,温浆洗去,黑而且光。

涂染白发: 绿矾、薄荷、乌头各等分,为末,以铁浆水浸,日染之。《相感志》

发落不止: 乃肺有劳热,瘙痒。用煅石三升,水拌炒焦,酒三升浸之,每服三合,常令酒气相接,则新发更生,神验。《千金方》

眉毛脱落: 白矾十两,烧研,蒸饼丸梧子大,每空心温水下七丸,日加一丸,至四十九日减一丸,周而复始,以愈为度。《圣济总录》

乌须固齿: 《摄生众妙方》,七月取旱莲草连根一斤,用无灰酒洗净,青盐四两,腌三宿,同汁入油锅中,炒存性,研末,日用擦牙,连津咽之。又法:旱莲取汁,同盐炼干,研末擦牙。《寿亲养老书》旱莲散,乌髭固牙。温尉云:纳合相公用此方,年七十须发不白,恳求始得。后遇张经历朝请,始传分两也。旱莲草一两半,麻枯饼三两,升麻、青盐各三两半,诃子连核二十个,皂角三梃,月蚕沙二两,为末,薄醋面糊丸弹子大,晒干入泥瓶中,火煨令烟出存性,取出研末,日用揩牙。

金陵煎: 益髭发,变白为黑。金陵草一秤,六月以后收采,拣青嫩无泥土者,不用洗,摘去黄叶,烂捣,新布绞取汁,以纱绢滤过,入通油器钵盛之,日中煎五日。又取生姜一斤绞汁,白蜜一斤合和,日中煎,以柳本篦搅勿停手,待如稀饧,药乃成矣。每日旦及午后各服一匙,以温酒一盏化下。如欲作丸,日中再煎,令可丸大如梧子,每服三十丸。及时多合为佳,其效甚速。孙真人《千金月令方》

须发黄赤: 生地黄一斤,生姜半斤,各洗,研自然汁,留滓。用不蛀皂角十条,去皮弦,蘸汁,炙至汁尽为度。同滓入罐内泥固,存性,为末,用铁器盛末三钱,汤调,停二日,临卧刷染须发上,即黑。《本事方》

发黄不黑: 蓖麻子仁,香油煎焦,去滓。三日后频刷之。《摘玄方》

坚齿乌须: 大瓜蒌一个开顶,入青盐二两,杏仁去皮尖三、七粒,原顶合扎定,蚯蚓泥和盐固济,炭火烧存性,研末,每日揩牙三次,令热,百日有验。如先有白须,拔去以药投之,即生黑者。其治口齿之功,未易具陈。《普济方》

拔白换黑: 七月七日,取百合熟捣,用新瓷瓶盛之,密封挂门上,阴干百日。每拔去白者掺之,即生黑者也。《便民图纂》

食治乌髭: 繁缕为齑,久久食之,能乌髭发。《圣惠方》

染发令黑: 荞麦、针砂各二钱,醋和,先以浆水洗净涂之,荷叶包至一更,洗去。再以无食子、诃子皮、大麦面二钱,醋和涂之,荷叶包至天明,洗去即黑。《普济方》

令发长黑: 生麻油、桑叶煎过,去滓,沐发,令长数尺。《普济方》

生发: 雁肪日日涂之。《千金方》

拔白换黑: 刮老生姜皮一大升,于久用油腻锅内,不须洗刷,固济,勿令通气,令精细人守之,文武火煎之,不得火急,自旦至夕即成矣,研为末。拔白后,先以小物点麻子大入孔中,或先点须下,然后拔之,以指捻入。三日后当生黑者,神效。李卿用之有验。苏颂《图经本草》

黑髭乌发: 茜草一斤,生地黄三斤取汁,以水五大碗,煎茜绞汁,将滓再煎三度。

揩牙乌须: 大皂荚二十挺,以姜汁、地黄汁蘸炙十遍,为末,日用揩牙甚妙。《普济方》

病后发落: 胡孙姜、野蔷薇嫩枝煎汁,刷之。

赤秃发落: 香油、水各等分,以银钗搅和。日日擦之,发生乃止。《普济方》

少年发白: 土马鬃、石马鬃、五倍子、半夏各一两,生姜二两,胡桃十个,胆矾半两,为末,捣作一块,每以绢袋盛一弹子,用热酒入少许,浸汁洗发,一个月神效。《圣济总录》

白发返黑: 乌麻,九蒸九晒,研末,枣膏为丸,服之。《千金方》

发落不生: 蕡麻子汁煮粥,频食之。《圣济总录》

染发令乌: 醋煮黑大豆,去豆煎稠,染之。《千金方》

染乌髭发: 干瓦松一斤半,生麻油二斤,同煎令焦,为末。另以生麻油浸涂,甚妙。《圣济总录》

长发不落: 蓬蔂子榨油,日涂之。《圣惠方》

妇人秃鬓: 汉椒四两,酒浸,密室内日日搽之,自然长也。《圣惠方》

捻发令黑: 酸石榴结成时,就东南枝上拣大者一个,顶上开一孔,内水银半两,于中顶皮封之,麻扎定,牛屎封护。待经霜摘下,倾出壳内水,以鱼鳔笼指蘸水捻须,久久自黑也。《普济方》

令发易长: 取东行枣根三尺,横安甑上蒸之,两头汗出,收取敷发,即易长。《圣惠方》

拔白生黑: 婆罗勒十颗去皮,取汁,熊脂一两,白马鬐膏炼过一两,生姜炒一两,母丁香半两,为末,和煎。每拔白点之,揩令入肉,即生黑者。此严中丞所用方也。孟诜《近效方》

令发不落: 榧子三个,胡桃二个,侧柏叶一两,捣,浸雪水梳头,发永不落且润也。《圣惠方》

乌髭发: 胡桃皮、蝌蚪各等分。捣泥涂之,一染即黑。《圣济总录》用青胡桃三枚,和皮捣细,入乳汁三盏,于银石器内调匀,搽须发三五次,每日用胡桃油润之,良。

发槁不泽: 木瓜浸油,梳头。《圣惠方》

发落不生: 合欢木灰二合,墙衣五合,铁精一合,水萍末二合,研匀,生油调涂,一夜一次。《普济方》

妇人蒜发: 干柿五枚,以茅香煮熟,枸杞子酒浸,焙研各等分,捣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茅香汤下,日三服。《普济方》

染须发: 胡桃根皮一秤,莲子草十斤切,以瓮盛之,入水五斗,浸一月去滓,熬至五升,入芸苔子油一斗,慢火煎取五升收之。凡用,先以炭灰汁洗,用油涂之,外以牛蒡叶包住,绢裹一夜洗去,用七日即黑也。《圣济总录》

揩齿乌须: 胡桃仁烧过、贝母各等分,为散,日用之。《圣惠方》

令发长黑: 蔓荆子、熊脂各等分,醋调涂之。《圣惠方》

头发不生: 侧柏叶阴干,作末,和麻油涂之。《梅师方》

纫染白须: 《谈野翁试验方》用水蛭为极细末,以龟尿调,捻须梢,自行入根也。一用白乌骨鸡一只,杀血入瓶中,纳活水蛭数十于内,待化成水,以猪胆皮包指,蘸捻须梢,自黑入根也。《普济方》用大水蛭七枚,深埋马粪中,四十九日取出,化为黑油,以鱼脬笼指,每蘸少许捻须上,其油自然倒行至根,变为黑色也。又黑须倒卷帘方:用大马蜞二三十条,竹筒装之,夜置露处,受气饿过七日,以鸡冠血磨京墨与食,过四五次复阴干,将猪胫骨打断放蜞入内,仍合定铁线缠住,盐泥涂之。干时放地上,火煅五寸香;二次,退开三寸火,又五寸香;三次,再退远火,又五寸香,取出为末。将猪胆皮包指,承末搽须梢,即倒上也。

发白染黑: 经霜桐叶及子,多收捣碎,以甑蒸之,生布绞汁,沐头。《普济方》

头发黄赤: 生柏叶末一升,猪膏一斤,和丸弹子大,每以布裹一丸,纳泔汁中化开,沐之。一月,色黑而润矣。《圣惠方》

拔白变黑: 黑椹一斤,蝌蚪一斤,瓶盛封闭,悬屋东头一百日,尽化为黑泥,以染白发如漆。《陈藏器本草》

头发不长: 桑叶、麻叶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长数尺。《千金方》

发白不生: 黑熟桑葚,水浸日晒,搽涂,令黑而复生也。《千金方》

发鬓堕落: 桑白皮剉二升,以水淹浸,煮五六沸,去滓,频频洗沐,自不落也。《圣惠方》

发稿不泽: 桑根、白皮、柏叶各一斤,煎汁,沐之,即润。《圣惠方》

黑发: 七月七日夜,取萤火虫二七枚,捻发自黑也。《便民图纂方》

发落不生: 桐叶一把,麻子仁三升,米泔煮五六沸,去滓,日日洗之则长。《肘后方》

染黑须发: 桦皮一片,包侧柏一枝,烧烟熏香油碗内,成烟,以手抹在须发上,即黑也。《多能鄙事》

揩牙乌髭: 泥鳅鱼、槐蕊、狼把草各一两,雄燕子一个,酸石榴皮半两,捣成团,入瓦罐内,盐泥固济,先文后武,烧炭十斤,取研,日用,一个月以来,白者皆黑。《普济方》

拔白生黑: 治年少发白,拔去白发,以白蜜涂毛孔中,即生黑发。不生,取梧桐子捣汁涂上,必生黑者。《梅师方》

染乌须发: 川百药煎一两,针砂醋炒、荞麦面各半两,先洗须发,以荷叶熬醋调刷,荷叶包一夜,洗去即黑,妙。《普济方》

沐发除 :百药煎末,干搽发上,一夜篦之。《普济方》

染乌须发: 《圣济总录》用针砂八两,米醋浸五日,炒略红色,研末,五倍子、百药煎、没石子各二两,诃黎勒皮三两,研末各包,先以皂荚水洗髭须,用米醋打荞麦面糊,和针砂末敷上,荷叶包,过一夜,次日取去。以荞麦糊四味敷之,一日洗去即黑。《杏林摘要》五倍子一斤研末,铜锅炒之,勿令成块。如有烟起,即提下搅之,从容上火慢炒,直待黑为度。以湿青布包扎,足踏成饼,收贮听用。每用时,以皂角水洗净须发,用五倍子一两,红铜末酒炒一钱六分,生白矾六分,诃子肉四分,没石子四分,硇砂一分,为末。乌梅、酸榴皮煎汤,调匀碗盛,重汤煮四五十沸,待如饴状。以眉掠刷于须发上,一时洗去,再上包住。次日洗去,以核桃油润之。半月一染,甚妙。

须发早白: 以龟尿调水蛭细末,日日捻之,自黑。末忌粗。《谈野翁试验方》

拔白: 白犬乳涂之。《千金方》

染须方: 用蜒蚰四十条,以京墨水养之三日,埋马屎中一月,取出,以白丝头试之,如即黑到尾,再入马屎中埋七日,再取试之,性缓乃以捻须,庶不致黑皮肤也。《普济方》

揩牙乌须: 大鲫鱼一尾,去肠留鳞,入当归末,泥固,烧存性,入煅过盐和匀,日用。《圣惠方》

发毛黄色: 以熊脂涂发梳散,入床底,伏地一食顷,即出,便尽黑。不过,用脂一升效。《千金方》

赤秃发落: 牛角、羊角烧灰等分,猪脂调涂。《圣惠方》

赤秃发落: 羖羊角、牛角烧灰等分,猪脂调敷。《普济方》

发落不生: 以酢泔洗净,布揩令热,以腊猪脂,入细研铁上生衣,煮三沸,涂之,遍生。《千金翼方》

头发垢 :鸡子白涂之,少顷洗去,光泽不燥。《集简方》

眉发火瘢: 不生者,蒲灰,以正月狗脑和敷,日三,则生。《圣惠方》

发毛黄赤: 羊屎烧灰,和腊猪脂涂之,日三夜一,取黑乃止。《圣惠方》

拔白换黑: 猪胆涂孔中,即生黑者。《圣惠方》

令发长黑: 乱发洗晒,油煎焦枯,研末,擦发良。《圣惠方》

眉毛脱落: 蔓荆子四两,炒研,醋和涂之。《圣惠方》

白秃发落: 腊月猪屎烧灰敷。《肘后方》

眉毛脱落: 垂柳叶阴干为末,每姜汁于铁器中调,夜夜摩之。《圣惠方》

揩牙乌须: 麻枯八两,盐花三两,用生地黄十斤取汁,同入铛中熬干。以铁盖覆之,盐泥固之,煅赤,取研末。日用三次,揩毕,饮姜茶。先从眉起,一个月皆黑也。《寿亲养老书》麻枯,即麻枯饼,此乃去油麻滓也。

大风发落: 诃黎勒烧灰,频擦有效。《圣惠方》

眉毛不生: 芥菜子、半夏各等分,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搽,数次即生。《集效方》

眉毛不生: 乌麻花阴干为末,以乌麻油渍之,日涂。《外台秘要》

狐臭第八十三

诸腋狐臭: 伏龙肝末,频敷之。《千金方》

腋下狐臭: 胡粉常粉之,或以胡粉三合,和牛脂煎稠涂之。《千金方》

腋下狐臭: 浆水洗净,油调密陀僧涂之。以一钱,用热蒸饼一个,切开掺末夹之。《简便方》

腋下狐臭: 黄丹入轻粉,唾调,频擦之。《普济方》

腋下狐臭: 水银、胡粉各等分,以面脂和,频掺之。《千金方》

腋下狐臭: 古文钱十文,铁线串烧,醋淬十次,入麝香研末,调涂。《应急方》

腋下狐臭: 姜汁频涂,绝根。《经验方》

腋下狐臭: 粉霜、水银各等分,以面脂和涂之。《圣济总录》

腋下狐臭: 三年酽酢和石灰敷之。《外台秘要》

腋下狐臭: 胆矾半生半熟,入腻粉少许,为末,每用半钱,以自然姜汁调涂,十分热痛,乃至数日,一用以愈为度。黎居士《简易方》

腋下狐臭: 石绿三钱,轻粉一钱,浓醋调涂,五次断根。《集玄方》

腋下狐臭: 矾石绢袋盛之,常粉腋下,甚妙。许尧臣方。

腋下阴湿: 凡腋下、阴下湿臭,或作疮。青木香以好醋浸,夹于腋下、阴下。为末敷之。《外台秘要》

腋下狐气: 绿矾半生半煅,为末,入少轻粉,以半钱浴后姜汁调搽,候十分热痛乃止。《直指方》

腋下狐臭: 马齿苋杵,以蜜和作团,纸裹泥固半寸厚,日干,烧过研末。每以少许和蜜作饼,先以生布揩之,以药夹胁下,令极痛,久忍,然后以手巾勒两臂。日用一次,以瘥为度。《千金方》

腋下狐气: 用桔枸树凿孔,取汁一二碗,用青木香、东桃、西柳、七姓妇人乳,一处煎一二沸,就热,于五月五日鸡叫时洗了,将水放在十字路口,速回勿顾,即愈。只是他人先遇者,必带去也。桔枸树即梨枣树也。胡濙《卫生易简方》

腋下狐臭: 夜明砂末,豉汁调涂。

腋下狐臭: 牛脂和胡粉涂之,三度永瘥。姚氏方。

腋下狐臭: 槲叶三升,切,水煮浓汁洗毕,即以苦瓠壳烟熏,之后,用辛夷、细辛、杜衡末醋浸一夜,敷之。《千金方》

腋气狐臭: 《乾坤生意》用田螺一个,水养,俟厣开,挑巴豆仁一个在内,取置杯内,夏一夜,冬七夜,自然成水。常取搽之,久久绝根。又方:大田螺一个,入麝香三分在内,埋露地七七日,取出。看患洗拭,以墨涂上,再洗。看有墨处是患窍,以螺汁点之,三五次即愈。

腋下狐臭: 大蜘蛛一枚,以黄泥入少赤石脂末,及盐少许和匀,裹蛛,煅之为末,入轻粉一字,醋调成膏。临卧敷腋下,明早登厕,必泄下黑汁也。《三因方》

腋下狐臭: 鸡子两枚,煮熟去壳,热夹,待冷,弃之三岔路口,勿回顾。如此三次效。《肘后方》

腋下狐臭: 用蝙蝠一个,以赤石脂末半两涂遍,黄泥包固,晒干,煅存性。以田螺水调涂腋下,待毒气上冲,急服下药,行一二次,妙。《乾坤秘韫》

腋下狐气: 用自己唾擦腋下数过,以指甲去其垢,用热水洗手数遍,如此十余日则愈。

腋下狐臭: 自己小便,乘热洗两腋下,日洗数次,久则自愈。《集简方》

丹毒第八十四

身面赤疵: 常以银揩令热,久久自消。《千金翼方》

火焰丹毒: 银朱调鸡子清,涂之。《李楼怪病奇方》

赤瘤丹毒: 无名异末,葱汁调涂,立消。《简便方》

火焰丹毒: 醋和石灰,涂之,或同青靛涂。《摘玄方》

丹毒肿痒: 阳起石煅研,新水调涂。《儒门事亲》

诸丹热毒: 土朱、青黛各二钱,滑石、荆芥各一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蜜水调下,仍外敷之。《直指方》土朱,即代赭石。

火焰丹毒: 水调芒硝末涂之。《梅师方》

老小火丹: 黄芩末,水调涂之。《梅师方》

缠蛇丹毒: 马兰、甘草擂醋搽之。《济急方》

火焰丹肿: 老鸦眼睛草叶,入醋细研敷之,能消赤肿。苏颂《图经本草》

五色丹毒: 蒴藋叶,捣敷之。《千金方》

火丹赤肿: 遍身者,大黄磨水,频刷之。《急救方》

五色丹毒: 苎根煮浓汁,日三浴之。《外台秘要》

赤游丹毒: 麻仁捣末,水和敷之。《千金方》

五色丹毒: 无常,及发足踝者,杵蒜厚敷,频易。葛氏方。

热游丹肿: 瓜蒌子仁末二大两,酽醋调涂。杨氏《产乳集验方》

身面丹肿: 如蛇状者,以雨滴阶上苔痕水花,涂蛇头上,即愈。《世医得效方》

缠蛇丹毒: 糯米粉和盐,嚼涂之。《济急方》

赤游风丹: 渐渐肿大,五味子焙研,热酒顿服一钱,自消,神效。《保幼大全》

手指赤色: 随月生死,以生薤一把,苦酒煮熟,捣烂涂之,愈乃止。《肘后方》

丹毒如火: 赤小豆末,和鸡子白,时时涂之不已,逐手即消。《小品方

风热丹毒: 浮萍捣汁,遍涂之。《子母秘录》

赤游火丹: 新生荷叶,捣烂,入盐涂之。《摘玄方》

热毒丹疮: 《千金方》用慎火草捣汁拭之,日夜拭一二十遍。一方:入苦酒捣泥涂之。汤氏产乳治烟火丹毒,从两股两胁起,赤如火,景天草、珍珠末各一两,捣如泥,涂之,干则易。

丹从脐起: 槟榔末,醋调敷之。《本事方》

赤游风肿: 忽然肿痒,不治则杀人。用野葡萄根捣如泥,涂之即消。《通变要法》

五色丹毒: 蜜和干姜末敷之。《肘后方》

野火丹毒: 自两足起,乳香末,羊脂调涂。《幼幼新书

五色丹毒: 俗名游肿,犯者多死,不可轻视,以榆白皮末、鸡子白和,涂之。《千金方》

火灶丹毒: 从两脚起,如火烧,五加根、叶烧灰五两,取煅铁家槽中水和,涂之。《杨氏产乳》

天灶丹毒: 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外台秘要》

丹毒浸淫: 走串皮中,名火丹。以蛴螬捣烂,涂之。《删繁方》

丹毒瘤肿: 用蜈蚣一条干者,白矾一皂子大,雷丸一个,百部二钱,研末,醋调敷之。

野火丹毒: 从背上两胁起者,僵蚕二七枚,和慎火草捣涂。《杨氏产乳》

五色丹毒: 鹿角烧末,猪脂和敷。《肘后方》

五色丹游: 多致杀人,蒲席烧灰,和鸡子白,涂之良。《千金翼方》

五色丹毒: 甑带烧灰,鸡子白和,涂之。《卫生易简方》

发丹如瘤: 生绵羊脑,同朴硝研,涂之。《瑞竹堂经验方》

赤丹如疥: 不治杀人,煎青羊脂摩之,数次愈。《集验方》

火丹隐疹: 以酪和盐煮热,摩之,即消。《千金翼方》

遍身赤丹: 羚羊角烧灰,鸡子清和,涂之,神效。《外台秘要》

五色丹毒: 黄龙汤饮二合,并涂之,良。《千金方》

赤游火丹: 母猪屎,水绞汁服,并敷之。《外台秘要》

赤白丹肿: 藏器曰:以水蛭十余枚,令咂病处,取皮皱肉白,为效。冬月无蛭,地中掘取,暖水养之令动。先净人皮肤,以竹筒盛蛭合之,须臾咬咂,血满自脱,更用饥者。

火焰丹毒: 栀子捣,和水涂之。《梅师方》

赤火丹毒: 《时珍发明》思邈曰:贞观七年三月,予在内江县饮多,至夜觉四体骨肉疼痛,至晓头痛,额角有丹如弹丸,肿痛,至午通肿,目不能开,经日几毙。予思本草芸苔治风游丹肿,遂取叶捣敷,随手即消,其验如神也。亦可捣汁服之。

风瘙第八十五

痱子瘙痒: 旧屋梁上刮赤白垩末,敷之。《普济方》

风疹瘙痒: 甚,不能忍者。赤土研末,空心温酒服一钱。《御药院方》

痱子瘙痒: 干壁土末敷之,随手愈。《普济方》

风瘙隐疹: 胡燕窠土,水和敷之。《千金方》

风瘙隐疹: 锈铁磨水涂之。《集简方》

赤斑瘭子: 身面卒得赤斑或瘭子,不治杀人,羖羊角烧灰,鸡子清合涂,甚妙。《肘后方》

暑月痱疮: 绿豆粉二两,滑石一两,和匀扑之。一方:加蛤粉二两。《简易方》

风疹遍身: 百计不愈,云母粉,清水调服二钱,良。《千金方》

一切风疹: 水煮芒硝汤拭之。《梅师方》

风痒如虫: 成炼雄黄、松脂各等分,研末,蜜丸梧子大,每饮下十丸,日三服,百日愈,忌酒、肉、盐、豉。《千金方》

卒发风疹: 醋浆和石灰涂之,随手灭。元希声侍郎秘方也。《外台秘要》

夏月痱疱: 石灰煅一两,蛤粉二两,甘草一两,盐扑之。《集玄方》

肾脏风毒: 及心肺积热,皮肤生疥癞,瘙痒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坏烂,一切风疾。苦参三十一两,荆芥穗一十六两,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下。《和剂局方》

热痱瘙痒: 升麻,煎汤饮,并洗之。《千金方》

遍身风疹: 痹痛不能忍,胸胫脐腹及近隐皆然者,亦多涎痰,夜不得睡。用苦参末一两,皂角二两,水一升,揉滤取汁,银石器熬成膏,和末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温水服,次日便愈。《本草衍义》

风瘙隐疹: 白术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隐疹入心: 体肿舌强,车前子末,粉之,良。《千金方》

风气瘙痒: 用大薄荷、蝉蜕各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一钱。《永类钤方》

一切风疹: 蒴藋煮汤,和少酒涂之,无不瘥。《千金方》

遍身风痒: 生疮疥,用茵陈煮浓汁洗之,立瘥。《千金方》

疮疹不快: 板蓝根一两,甘草一分,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二点,同温酒少许调下。《小儿药证直诀》

风热隐疹: 牛蒡子炒、浮萍各等分,以薄荷汤服二钱,日二服。初虞世《古今录验方》

赤游风疹: 芭蕉根捣烂,涂之。《肘后方》

风瘙隐疹: 身痒不止,用苍耳茎、叶、子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豆淋酒调下。《圣惠方》

风瘙隐疹及 :牛膝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通身风痒: 凌霄花为末,酒服一钱。《医学正传》

虫疮瘙痒: 六月以前采野狼牙叶,以后用根,生 咀,以木叶裹之,火之,冷即止。杨炎《南行方》

婴孺风疹: 在皮肤不出,及疮毒。取慎火苗叶五大两,和盐三大两,同研绞汁。以热手摩涂,日再上之。《图经本草》

游风隐疹: 以楮叶擦动,用盐泥二两,百合半两,黄丹二钱,醋一分,唾四分,捣和,贴之。《摘玄方》

风疹入腹: 身体强,舌干硬,用蔓荆子三两,为末,每温酒服一钱。《圣惠方》

皮肤风疹: 枳实醋浸火炙,熨之,即消。《外台秘要》

风疮瘙痒: 滑肌散,治风邪客于肌中,浑身瘙痒,致生疮疥,及脾肺风毒攻冲,生疮干湿,日久不瘥,用剪草七两不见火,轻粉一钱,为末,掺之。干者,麻油调掺。《和剂局方》

风热隐疹: 浮萍蒸过焙干,牛蒡子酒煮,晒干,炒各一两,为末。每薄荷汤服一二钱,日二次。《古今录验方》

斑疹不快: 钩藤钩子、紫草茸各等分,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温酒服。钱氏方。

老小风疹: 吴茱萸煎酒,拭之,良。《千金方》

预解疮疹: 时行疮疹正发,服此则可无患。茜根煎汁,入少酒饮之。《奇效良方》

风瘙隐疹: 赤小豆、荆芥穗各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

风 痒痹: 茱萸一升,酒五升,煮取一升半,温洗之,立止。孟诜《食疗本草》

白疹瘙痒: 遍身者,小枸橘细切,麦麸炒黄为末,每服二钱,酒浸少时,饮酒,初以枸橘煎汤洗患处。《救急方》

疥疮瘙痒: 油核桃一个,雄黄一钱,艾叶杵熟一钱,捣匀绵包,夜卧裹阴囊,立效,勿洗。《集简方》

风疹作痒: 枳壳三两,麸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仍以汁涂之。《经验方》

风痒隐疹: 心下迷闷,巴豆五十粒去皮,水七升,煮二升,以帛染拭之,随手愈。《千金翼方》

风气瘙痒及隐疹: 蜂房炙、蝉蜕各等分,为末,酒服一钱,日三服。《梅师方》用露蜂房煎汁二升,入芒硝敷之,日五次。

风瘙隐疹: 作痒成疮,用蚕沙一升,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洗浴,避风。《圣惠方》

隐疹瘙痒: 白蜜不以多少,好酒调下,有效。

皮肤风痒: 蝉蜕、薄荷叶各等分,为末,酒服一钱,日三服。《集验方》

白游风肿: 螺蛳肉,入盐少许,捣泥贴之,神效。叶氏《摘玄方》

隐疹风疮: 白僵蚕焙研,酒服一钱,立瘥。《圣惠方》

赤斑如疮: 瘙痒甚,则杀人,羚羊角磨水,摩之数百遍,为妙。《肘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