疬疡癜风第八十六
身体白驳: 取树木孔中水洗之,捣桂末,唾和敷之,日再上。张文仲《备急方》
白癜风痒: 水银数拭之即消。《千金方》
赤白癜风: 胆矾、牡蛎粉各半两,生研,醋调,摩之。《圣济总录》
身面瘢痕: 禹余粮、半夏各等分,为末,鸡子黄和敷,先以布拭赤,勿见风,日三次十日,十年者亦减。《圣济总录》
身上瘢痕: 黄矾石,烧令汁尽,胡粉,炒令黄,各八分,为细末,以腊月猪脂,和研如泥,以生布揩令痛,乃涂药五度;取鹰粪、白燕巢中草烧灰,等分,和人乳涂之,其瘢自减,肉平如故。崔元亮《海上方》
紫白癜斑: 贝母、南星各等分,为末,生姜带汁擦之。《德生堂方》用贝母、干姜各等分,为末,如澡豆大,于密室中,浴擦得汗为妙。《谈野翁试验方》以生姜擦动,醋磨贝母涂之。《圣惠方》用贝母、百部各等分,为末,自然姜汁调搽。
紫癜风疾: 醋磨知母擦之,日三次。《卫生易简方》
疬疡风病: 白色成片,以布拭,醋摩硫黄、附子涂之,或硫黄、白矾擦之。《集验方》
白癜风疾: 白蒺藜子六两,生捣为末。每汤服二钱,日二服,一月绝根。服至半月,白处见红点,神效。《孙真人食忌》
汗斑白点: 夏枯草煎浓汁,日日洗之。《乾坤生意》
疬疡风病: 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荡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行功纂要》
赤白汗斑: 苍耳嫩叶尖和青谷擂烂,五、六月间擦之,五七次效。《摘玄方》
赤白汗斑: 白附子、硫黄各等分,为末,叶汁调稀,茄蒂蘸擦,日数次。《简便方》
疬疡风病: 酢和硫黄末敷之。《外台秘要》
汗斑癜风: 端午日,收紫背浮萍,晒干,每以四两煎水浴,并以萍擦之,或汉防己二钱亦可。《袖珍方》
身体疬疡: 斑驳女葳膏,用鲁国女葳、白芷各一分,附子一枚,鸡舌香、木香各二分,为末,腻猪脂七合,和煎,入麝香一钱,以浮石磨破,日擦之。《古今录验方》
白癜风癣: 用小麦摊石上,烧铁物压出油,搽之甚效。《医学正传》
身面瘢痕: 马齿苋汤,日洗二次。《圣惠方》
白癜风斑: 杏仁连皮尖,每早嚼二七粒,揩令赤色,夜卧再用。《圣济总录》
赤白癜风: 生姜频擦之,良。《卫生易简方》
身面白癜: 以酒服生胡麻油一合,一日三服,至五斗,瘥。忌生冷、猪、鸡、鱼、蒜等百日。《千金方》
灭诸瘢痕: 春夏用大麦麸,秋冬用小麦麸,筛粉和酥敷之。《圣济总录》
白驳癜风: 麻鞋底烧灰,擦之。《圣惠方》
白癜风: 红灰藋五斤,茄子根茎三斤,苍耳根茎五斤,并晒干烧灰,以水一斗煎汤,淋汁熬成膏。别以好乳香半两、铅霜一分、腻粉一分,炼成牛脂二两,和匀,每日涂三次。《圣惠方》
汗斑癜风: 羊蹄根二两,独颗扫帚头一两,枯矾五钱,轻粉一钱,生姜半两,同杵如泥,以汤澡浴,用手抓患处,起粗皮,以布包药,着力擦之,暖卧取汗即愈也。乃古山刘氏方,此用硫黄者更妙。《蔺氏经验方》
疬疡风驳: 酱清和石硫黄细末,日日揩之。《外台秘要》
白癜风: 青胡桃皮一个,硫黄一皂子大,研匀,日日擦之,取效。
项上疬疮: 《外台秘要》用马齿苋阴干,烧研,腻猪脂和,以暖泔洗拭敷之。《简便方》治瘰疬未破,马齿苋同靛花捣擦,日三次。
疬疡风驳: 羊蹄草根于生铁上磨好,醋旋旋刮涂,硫黄少许,更妙,日日用之,《圣惠方》
白癜风疮: 楸白皮五斤,水五斗,煎五升,去滓,煎如稠膏,日三摩之。《圣济总录》
疬疡风: 青胡桃皮捣泥,入酱清少许,硇砂少许,合匀。先以泔洗,后敷之。《外台秘要》
疬疡风驳: 熏陆香、白蔹同研,日日揩之,并作末水服。《千金方》
紫白癜风: 桑枝十斤,益母草三斤,水五斗,慢煮至五升,去滓,再煎成膏,每卧时,温酒调服半合,以愈为度。《圣惠方》
白癜驳风: 桑柴灰二斗,甑内蒸之,取釜内热汤,洗不过五六度,瘥。《圣惠方》
紫白癜风: 乌蛇肉酒炙六两,枳壳、麸炒牛膝、天麻各二两,熟地黄四两,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风、桂心各二两,剉片,以绢袋盛,于无灰酒二斗中浸之,密封七日,每温服一小盏,忌鸡、鹅、鱼、肉发物。《圣惠方》
白驳风: 弊帚、弊帛、履底、甑带、脯腊、蝉颈、蛇皮各等分,以月食时,合烧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仍以醇醋和涂之。忌食发、风物,此乃徐玉方也。《古今录验方》
身面白驳: 鲇鱼半斤一头,去肠,以粳饭、盐椒如常作鲊,以荷叶作三包系之,更以荷叶重包,令臭烂。先以布拭赤,乃炙鲊包乘热熨,令汗出,以棉衣包之,勿令见风,以瘥为度。《圣济总录》
紫癜风: 除风散,以白花蛇头二枚,酒浸炙蝎梢一两,炒防风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日一服。《圣济总录》
疬疡风病: 取死蜣螂杵烂,揩疮,令热,封之一宿,瘥。《外台秘要》
癜风白驳: 《圣惠方》用蛇皮灰醋调涂。《外台秘要》用蛇蜕摩数百遍,令热,弃草中,勿回头。
白癜风: 马尿、姜汁等分和匀,频洗。《圣济总录》
疬疡白驳: 先以布拭赤,用乌贼骨磨三年,酢涂之。《外台秘要》
赤白癜风: 白煮猪肚一枚,食之,顿尽,忌房事。《外台秘要》
消灭瘢痕: 以猪脂三斤,饲乌鸡一只,三日后取屎,同白芷、当归各一两,煎十沸,去滓,入鹰屎白半两,调敷。《外台秘要》
灭痕: 《千金方》用鹰屎白和人精敷,日三次。《圣惠方》用鹰屎白二两,面浆一两半,为末,蜜和敷。《圣济总录》用鹰屎白、白附子各一两,为末,醋和敷,日三五次,痕灭止。
消灭瘢痕: 鸡子五七枚,煮熟取黄,炒黑,拭涂,日三,久久自灭。《圣惠方》
灭诸瘢痕: 大鼠一枚,以腊猪脂四两,煎至稍尽,滤净,日涂三五次,先以布拭赤,避风。《普济方》
赤白癜风: 猪胆一具,酒浸一时,饭上蒸熟,食不过十具。《寿域方》
白驳风: 以荷叶裹鱼,炸令臭,拭热,频频擦之,取效乃止。《千金方》
面身瘢痕: 真玉日日磨之,久则自灭。《圣济总录》
灭瘢痕: 以冻凌频熨之,良。《千金方》
瘢痕凸起: 热瓦频熨之。《千金方》
夏月汁斑: 如疹,用密陀僧八钱、雄黄四钱,先以姜片擦热,仍以姜片蘸末擦之,次日即焦。《活人心统》
瘿瘤疣痣第八十七
面上黑子: 每夜以暖浆水洗面,以布揩赤,用白檀香磨汁涂之。《外台秘要》
面上黑子: 芫荽煎汤,日日洗之。《小说》
面黡黑痣: 以草刮破铜绿末,敷三日,勿洗水自落,厚者再上之。《圣济总录》
面黡痣点: 蔓菁子研末,入面脂中,夜涂之,亦去面皮。《圣惠方》
痣黡疣赘: 花碱、矿灰,以小麦秆灰汁煎二味,令干,等分为末,以针刺破,水调点之,三日三上,即去,须新合乃效。《圣济总录》
项下气瘿: 自然铜贮水瓮中,逐日饮食皆用此水,其瘿自消。或火烧烟气,久久吸之,亦可。《直指方》
项下气瘿: 针砂入水缸中浸之,饮食皆用此水,十日一换砂,半年自消散。《直指方》
项下瘿疾: 鼠粘子根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或为末蜜丸,常服之。《救急方》
项下瘿气: 黄药子一斤,洗剉,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忌一切毒物及戒怒,仍以线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斗门方》
项下瘿气: 用小麦一升,醋一升渍之,晒干,为末,以海藻洗,研末,三两和匀,每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小品方》
项下瘿气: 水涯露出柳根三十斤,水一斛,煮取五升,以糯米三斗,如常酿酒日饮。《范汪方》
项下气瘿: 《外台秘要》用羊靥一具,去脂,酒浸,炙熟,含之咽汁,日一具,七日瘥。《千金方》用羊靥七枚,阴干,海藻、干姜各二两,桂心、昆布、逆流水边柳须各一两,为末,蜜丸,芡子大,每含一丸,咽津。《杂病治例》用羊靥、猪靥各二枚,昆布、海藻、海带各二钱,洗焙,牛蒡子炒四钱,上为末,捣二靥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汁。
痰核红肿: 寒热状如瘰疬,石灰火煅为末,以白果肉同捣贴之,蜜调亦可。《活人心统》
疣痣瘤赘: 石灰一两,用桑灰淋汁熬成膏,刺破贴之。《普济方》
身面瘊子: 白矾、地肤子各等分,煎水,频洗之。《多能鄙事》
身面疣目: 苦酒浸石灰六七日,取汁,频滴之,自落。《千金方》
身面疣目: 蜡纸卷硫黄末少许,点之,淬之,有声自去。《普济方》
身面疣目: 艾火灸三壮,即除。《圣惠方》
身面疣目: 杏仁烧黑,研膏,擦破,日日涂之。《千金方》
身面疣目: 盗酸酒浮洗面,咒之曰:疣疣不知羞,酸酒浮洗你头,急急如律令,咒七遍,自愈。《外台秘要》
身面疣目: 七月七日,以大豆拭疣三过,使本人种豆于南,向屋东头第二溜中豆生叶,以热汤沃杀,即愈。《外台秘要》
身面疣目: 牛口涎,频涂之,自落。《千金方》
身面疣目: 以猪脂揩之,令血出少许,神念不可加。《千金方》
身面疣目: 每月望子时,以秃笤帚扫疣目上三七遍。《圣惠方》
手足疣目: 盐敷上,以舌舐之,不过三度,瘥。《肘后方》
手足疣目: 蒴藋子揉烂,涂目上。《圣惠方》
手足生疣: 取白粱米粉,铁铫炒赤,研末,以众人唾,和涂之,厚一寸,即消。《肘后方》
身面印文: 刺破以醋调,赤土敷之,干又易,以黑灭为度。《千金方》
面黡疣痣: 水调矿灰一盏,好糯米全者,半放灰中,半在灰外,经宿米色变如水晶,先以针微拨动,点少许于上,经半日汁出,剔去药,不得着水,二日而愈也。《集玄方》
面上疣目: 硇砂、硼砂、铁锈、麝香各等分,研涂,三次自落。《集效方》
肢体疣目: 地肤子、白矾各等分,煎汤,频洗。《寿域方》
赘瘤焦法: 甘草煎膏,笔妆瘤之四围,上三次,乃用芫花、大戟、甘遂各等分,为末,醋调,别以笔妆其中,勿近甘草,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妆小晕三次,如前仍上此药,自然焦缩。《世医得效方》
消瘤: 用獐肉或鹿肉,剖如厚脯,炙熟拓之,可四炙四易,出浓便愈。若不除,再以新肉用之。《外台秘要》
痰瘤结核: 南星膏,治人皮肌头面上生瘤及结核,大者如拳,小者如栗,或软或硬,不痛不痒,宜用此药。不可取用针,炙生天南星大者一枚,研烂,滴好醋五七点。如无生者,以干者为末,醋调,先用针刺,令气透,乃贴之。觉痒则频贴取效。严子礼《济生方》
黑子疣赘: 续随子熟时涂之,自落。《普济方》
身面疣子: 醋调南星末,涂之。《简易方》
身面黑痣: 藜芦灰五两,水一大碗,淋汁铜器,重汤煮成黑膏,以针微刺破,点之不过三次,效。《圣惠方》
身面粉瘤: 人精一合,青竹筒盛于火上烧,以器承取汁,密封器中,数上涂之,取效止。《肘后方》
漏瘤湿癣: 浸湿日痛,痒不可忍,愈后复发,出黄水。羊蹄根捣,和大醋,洗净涂上一时,以冷水洗之,日一次。
腋下瘤硬: 用长柄茶葫芦烧存性,研末涂之,以消为度。一府校老妪,右腋生一瘤,渐长至尺许,其状如长瓢子,久而溃烂。一方士教以此法,用之遂出水消尽而愈。《集简方》
海藻酒: 治瘿气用海藻一斤,绢袋盛之,以清酒二升浸之,春夏二日,秋冬三日,每服两合,日三服。酒尽再作,其滓曝干,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不过两剂,即瘥。《范汪方》
瘿气初起: 海藻一两,黄连二两,为末,时时舐咽,先断一切厚味。丹溪方。
瘿气: 《杏林摘要》用猪靥七枚,酒熬三钱,入水瓶中,露一夜,取出炙食,二服效。《医林集要》开结散,猪靥焙四十九枚,沉香二钱,真珠砂罐煅四十九粒,沉香二钱,橘红四钱为末,临卧冷酒徐徐服二钱,五服见效。重者一料愈,以除日合之。忌酸、咸、油腻、涩气之物。
蚀烂臃肿: 柞槡木灰四斗,桑柴灰四斗,石灰一斗五升,以沸汤调湿,瓶中蒸一日,取釜中汤七斗,合瓶灰淋之,取汁再熬至一升,投乱头发一鸡子大,消尽,又剪五色投入,消尽瓶盛收。每以少许,挑破点之。煎时勿令鸡犬、妇人、小儿见。《普济方》
面上黡子: 七月七日午时,取甜瓜叶七枚,直入北堂中,向南立,逐枚拭黡即灭。《淮南万毕术》
疣瘤初起: 柳树上花,蜘蛛缠之久自消。《简便方》
面上痣疵: 寒食前后取桑条烧灰,淋汁,入石灰熬膏,以自己唾调点之,自落也。《皆效方》
身项粉瘤: 旧皮鞋底洗净,煮烂成冻,子常食之,瘤自破,如豆腐极臭。《直指方》
疣痣黑子: 巴豆一钱,石灰炒过,人言(砒石)一钱、糯米五分,炒研,点之。《怪病奇方》
鼻外 瘤: 脓水血出,蜂房炙研,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
瘤疣: 用稻上花蜘蛛十余,安桃枝上,待丝垂下,取东边者,捻为线系之,七日一换,自消灭落去也。《总微论》
疣痣黑子: 斑蝥三个,人言少许,以糯米五钱,炒黄去米,入蒜一个,捣烂贴之。
血痣溃血: 一人旧有一痣,偶抓破血出一线,七日不止,欲死。或用五灵脂末,擦上即止也。《杨拱医方选要》
瘰疬第八十八
疬破经年: 脓水不绝,用百年茅屋厨中壁土为末,入轻粉调敷半月,即干愈。《永类钤方》
瘰疬结核: 铅三两,铁器炒取黑灰,醋和涂上,故帛贴之,频换,去恶汁如此。半月不痛不破,内消为水而愈。《传信方》
项边疬子: 以桃核于刀上烧,烟熏之。《陈氏本草》
瘰疬结核: 连翘、芝麻各等分,为末,时时食之。《简便方》
项上瘰疬: 梁州砒黄研末,浓墨汁丸梧子大,铫内炒干,竹筒盛之。每用针破,将药半丸贴之,自落蚀尽为度。《灵苑方》
瘰疬结核: 苦参四两,牛膝汁丸绿豆大,每暖水下二十丸。张文仲《备急方》
年久瘰疬: 生玄参捣敷之,日二易之。《广利方》
热毒瘰疬: 小芥子末,醋和贴之,看消即止,恐损。《肘后方》
瘰疬溃烂: 疬疮牵至胸前、两腋,块如茄子大,或牵至两肩上,四五年不能疗者,皆治之。其效如神,武进县朱守仁传云:其项不能回头,用之数日,减可。如疮烂破者,用荆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汤,温洗良久,看烂破处紫黑,以针一刺,去血,再洗三四次愈,用樟脑、雄黄各等分,为末,麻油调,扫上出水,次日再洗,再扫,以愈为度。《治法机要》
瘰疬结核: 或破未破,以新薄荷二斤,取汁,皂荚一挺,水浸去皮,捣取汁,同于银石器内,熬膏,入连翘末半两,连白青皮、陈皮、黑牵牛半生半炒,各一两,皂荚仁一两半,同捣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连翘汤下。《济生方》
瘰疬未穿: 靛花、马齿苋同捣,日日涂敷,取效。《简便方》
瘰疬已溃: 葶苈二合,豉一升,捣作饼子如钱大,厚二分,安疮孔上,艾作柱灸之,令温热不可破肉,数易之而灸,但灸不可初起之疮,恐葶苈气入脑,伤人也。《永类钤方》
项边马刀: 属少阳经,用连翘二斤,瞿麦一升,大黄三两,甘草半两,每用一两,以水一碗半,煎七分,食后热服。十余日后,灸临泣穴二七壮,六十日决效。《活法机要》
瘰疬马刀: 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虚甚者则煎汁熬膏服,并涂患处,兼以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尤善,此物生血,乃治瘰疬之圣药也。其草易得,其功甚多。薛己《外科经验方》
瘰疬未破: 野菊花根捣烂煎酒服,以渣敷之,自消,不消亦自破也。《瑞竹堂经验方》
瘰疬: 水红子不拘多少,一半微炒,一半生用,同研末,食后好酒调服二钱,日三服,已破者亦治,久则效,效则止。《本草衍义》
鼠漏不消: 通草煮汁,酿酒日饮。
瘰疬疔疮: 发背诸肿,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为末,油和涂,神效。《乾坤秘韫》
瘰疬结核: 茜草一两为末,鸡子白调涂帛上,贴之,日二易,取效止。《圣惠方》
风毒瘰疬: 赤肿,地松捣敷,干即易之。《圣惠方》
结核气: 堇菜日干为末,油煎成膏,摩之,日三五度,便瘥。孟诜《食疗本草》按:堇音动,即旱勤也。
瘰疬初起: 气壮人用芫根擂水一盏,服大吐利即平。黄州陈大用所传。《集简方》
男妇瘰疬: 猫儿眼睛草一二捆,井水二桶,五月五日午时,锅内熬至一桶,去滓,澄清,再熬至一碗,瓶收。每以椒葱、槐枝煎汤洗疮,净乃搽此膏数次,愈。《便民图纂》
瘰疬喉瘅: 攻痛,生商陆根捣作饼,置疬上以艾炷于上,灸三四壮。《外台秘要》
瘰疬经年: 木鳖仁二个,去油,研,以鸡子白和,入瓶内,甑中蒸熟,食后食之,每日一服,半月效。
瘰疬恶疮及软疖: 用白胶香一两,瓦器融化,去滓,以车麻子六十四个,去壳研膏,溶胶投之,搅匀,入油半匙,投至点水中,试软硬添减胶油,得所以绯帛量疮大小摊贴,一膏可治三五疖也。《儒门事亲》
瘰疬结核: 车麻子炒,去皮,每睡时服二三枚,取效,一生不可吃炒豆。《阮氏经验方》
瘰疬初作: 未破,作寒热,草乌头半两、木鳖子两个,以米醋磨细,入捣烂葱头、蚯蚓粪少许,调匀敷上,以纸条贴令通气孔,妙。《医林正宗》
瘰疬结核: 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者,皆治之。用九真藤,一名赤葛,即何首乌,其叶如杏,其根如鸡卵,亦类疬子,取根洗净,日日生嚼,并取叶捣涂之,数服即止。其叶久服,延年黑发,用之神效。《斗门方》
瘰疬溃烂: 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江西所出,色白者良,忌铁器、发物。《陆氏积德堂方》
瘰疬未破: 用月季花头二钱,沉香五钱,芫花炒三钱,碎剉,入大鲫鱼腹中,就以鱼肠封固。酒、水各一盏,煮熟食之,即愈。鱼须安粪水内游死者方效。此是家传方,活人多矣,甚验。《谈野翁试验方》
蛇盘瘰疬: 头项交接者,海藻菜以荞麦炒过,白僵蚕炒各等分,为末,以白梅泡汤,和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米饮下必泄出毒气。《世医得效方》
蛇盘瘰疬: 间接项下,用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肉减半,和丸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后临卧米饮下,日五服,其毒当从大便泄去。若与淡菜连服尤好。淡菜生于海藻上,亦治此。也忌豆腐、鸡、羊、酒、面。阮氏方。
瘰疬溃烂: 桑黄菇五钱,水红豆一两,百草霜三钱,青苔二钱,片脑一分,为末,鸡子白调敷。以车前、艾叶、桑皮煎汤洗之。《纂奇方》
瘰疬不敛: 干姜为末,姜汁打糊,和作剂。以黄丹为衣,每日随疮大小入药在内,追脓尽。生肉口合为度。如不合,以葱白汁调大黄末搽之,即愈。《救急方》
年久瘰疬: 《阮氏经验方》不蛀皂荚子百粒,米醋一升,硇砂二钱同煮,干炒令酥,看疬上多少,如一个,服一粒,十个服十粒,细嚼米汤,下酒浸煮服,亦可。《圣济总录》言虚人不可用硇砂也。
瘰疬初起: 七月七日麻花、五月五日艾叶各等分,作柱灸之百壮。《外台秘要》
瘰疬结核: 文武膏,用文武贝即桑葚子二斗,黑熟者以布取汁,银石器熬成膏,每白汤调服一匙,日三服。《保命集》
鼠漏: 柞木皮五升,水一斗,煮汁二升服。当有宿肉出而愈。乃张子仁方也。《外台秘要》
鼠漏核痛: 未成脓以柏叶捣涂,熬盐熨之,气下即消。《集验方》
鼠漏不合: 石楠、生地黄、茯苓、雄黄、雌黄各等分,为散,日再敷之。《肘后方》
瘰疬溃破: 用田螺连肉烧存性,香油调搽。《集要方》
瘰疬瘘疮: 楸煎神方,秋分前后,早晚令人持袋,摘秋叶纳袋,斤秤取十五斤。以水一石,净釜中煎取三斗,又换锅,煎取七八升,又换锅,煎取二升,乃纳不津器中。用时先取麻油半合,蜡一分,酥一栗子许,同消化。又取杏仁七粒,生姜少许,同研米粉二钱,同入膏中搅匀,先涂疮上,经二日来乃拭却,即以篦子匀涂楸煎满疮上,仍以软帛裹之,旦日一拭,更上新叶,不过五六上,已破者即便生肌,未破者即内消,瘥后须将慎半年。采药及煎时,并禁孝子、妇人、僧道、鸡犬见之。《箧中方》
男妇瘰疬: 《经验方》用牡蛎煅研末四两,玄参末三两,麦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日三服,服尽除根。初虞世云:瘰疬不拘,已破未破,用牡蛎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食后用腻茶汤调服一钱,其效如神。
内消瘰疬: 不拘大人、小儿,《经验方》用斑蝥一个,去翅足,以,同炒米焦,去米不用。入薄荷四两为末,乌鸡子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三丸,加至五丸,却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五丸,以消为度。广利方:治瘰疬,经久不瘥,用斑蝥一枚,去翅足,微炙以浆水一盏,空腹吞之,用蜜水亦可,重者不过七枚,瘥。
瘰疬溃烂: 流窜者,用荆芥根下段煎汤温洗,良久看疮破紫黑处,以针刺去血,再洗三四次,用韭菜地上蚯蚓一把,五更时收取,炭火上烧红为末,乳香、没药、轻粉各半钱,穿山甲九片,炙为末,油调敷之如神。此武进朱守仁所传有验方。《保命集》
瘰疬结核: 用红娘子十四枚,乳香、砒霜各一钱,硇砂一钱半,黄丹五分,为末,糯米粥和作饼,贴之不过一月,其核自然脱去矣。《卫生易简方》
瘰疬溃坏: 用黄 鱼破开,用蓖麻子二十粒,拈定安厕坑中,冬三日,春后一日,夏半日,取出洗净,黄泥固济,煅存性,研香,油调敷。按:黄 即黄颡鱼,黄 鱼,黄颊鱼, 黄,诸名是也。
颈项瘰疬: 用带壳蝼蛄七枚,生取肉,入丁香七粒于壳内,烧过与肉同研,用纸花贴之。《救急方》
鼠漏: 刘涓子用山龟壳、炙狸骨、炙甘草、炙雄黄、桂心、干姜各等分,为末,饮服方寸匕,仍以艾灸疮上,用蜜和,少许入疮中,良。
鼠痔成疮: 肿痛,用穿山甲尾尖处一两炙,存性鳖甲酥炙一两,麝香半钱为末,每服一钱,真茶汤服取效。《直指方》
瘰疬结核: 无问有头无头,用大蜘蛛五枚,日干去足,细研酥,调涂之,日再上。《圣惠方》
瘰疬溃坏: 《集验方》用鲮鲤甲二十一片,烧研敷之。《寿域方》用穿山甲土炒、斑蝥,熟艾等分为末,敷之,外以乌桕叶贴上,灸四壮效。
颏下结核: 大蜘蛛不计多少,好酒浸过,同研烂澄,去滓,临卧时服之,最效。《医林集要》
瘰疬溃疮: 茶、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枕中方》
鼠漏瘰疬: 用猪膏淹生地黄,煮六七沸,涂之。
瘰疬未溃: 连壳蜗牛七个,丁香七粒,同烧研,纸花贴之。《世医得效方》
瘰疬初起: 用壁虎一枚,焙研,每日服半分,酒服。《青囊》
瘰疬已溃: 蜗牛烧研,轻粉少许,用生猪骨髓调敷之。《世医得效方》
瘰疬溃烂: 用黑色蛤蟆一枚,去肠焙研,油调敷之,忌铁器。
瘰疬已破: 土墙上白螺蛳壳为末,日日敷之。《谈野翁试验方》
鼠漏肿核: 已破出脓水者,蜘蛛二七枚,烧研敷之。《千金方》
项上瘰疬: 白僵蚕为末,水服五分,日三服,十日瘥。《外台秘要》
瘰疬已破: 羊屎烧五钱,杏仁烧五钱,研末,猪骨髓调搽。《海上方》
鼠漏瘰疬: 千金五白散:白牛屎、白马屎、白羊屎、白鸡屎、白猪屎各一升,于石上烧灰,漏芦末二两,以猪膏一升,煎乱发一两,同熬五六沸,涂之神验。《肘后方》治鼠漏有核,脓血,用热牛屎封之,日三次。
瘰疬鼠漏: 以石菖蒲生研饮之,微破以猫儿皮连毛烧灰,用香油调服,内服白饮末,酒下多多为上,仍以生白饮捣烂入酒,少许敷之效。《证治要诀》
瘰疬汗出: 不止,用鸭脂调,半夏末敷之。《永类钤方》
多年瘰疬: 《不愈神效方》用蝙蝠一个,猫头一个,俱掺上黑豆,烧至骨化为末掺之,干即油调敷,内服连翘汤。《集要方》
瘰疬结核: 黑牛皮胶溶化摊膏贴之,已溃者,将膏搓作线长寸许,纴入孔中,频换拭之,取效。《杨氏经验方》
瘰疬溃烂: 腊猫屎,以阴阳瓦合,盐泥固济,煅过研末,油调搽之。《儒门事亲》
瘰疬肿痛: 久不瘥,用猫头、蹄骨并涂酥炙黄为散,每日空心米饮下一钱匕。《圣惠方》
项下瘰疬: 用羊膍胵烧灰,香油调敷。
鼠漏以溃: 鸡卵一枚,米下蒸,半日取黄,熬令黑,先拭疮,令干,以茎纳孔中,三度即愈。《千金方》
瘰疬漏疮: 雄鸡屎烧灰,腊猪脂和敷之。《千金方》
鼠漏溃坏: 新鼠屎一百粒,收密器中五六十日,杵碎即敷之效。《千金方》
项上瘰疬: 左盘龙炒研末,饭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张子和方。
瘰疬已溃: 猫头烧灰,频敷之。《千金方》
鼠漏溃烂: 鼠一枚,乱发一鸡子大,以三岁腊猪脂煎,令消尽,以半涂之,以半酒服。姚云不传之妙法也。葛氏方。
瘰疬肿毒: 女人精汁,频频涂之。
瘰疬已溃: 牛皮油鞋底烧灰,麻油调敷之。《集玄方》
瘰疬软疖: 白胶香一两,化开以蓖麻子六十四粒,研入,待成膏,摊贴。《儒门事亲》
鼠漏恶疮: 苦参二斤,露蜂房二两,曲二斤,水二斗,渍二宿,去滓,入黍米二升,酿熟,稍饮,日三次。《肘后方》
鼠漏已破: 出脓血者,白鲜皮煮汁服一升,当吐若鼠子也。《肘后方》
诸毒鼠漏: 玄参渍酒,日日饮之。《开宝本草》
项后结核: 或赤肿硬痛,以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同研,贴之如神。《救急易方》
九漏第八十九
一切漏疮: 有孔,用信石,新瓦火煅研末,以津调少许于纸捻上,插入,蚀去恶管,漏多勿齐上,最妙。《救急易方》
冷疮成漏: 明矾半生半飞,飞者生肉,生者追脓。五灵脂水飞,各半钱为末,以皮纸裁条,唾和末作小捻子,香油捏湿,于末拖过,剪作大小捻,安入漏,早安午换,候脓出尽后,有些小血出,方得干水住药,自然生肉,痊好。《普济方》
一切漏疾: 白马通汁,每服一升良。《千金方》
蝼蛄漏疮: 茜根烧灰,千年石灰,等分为末,油调敷。《儒门事亲》
下部漏疮: 苦参煎汤,日日洗之。《直指方》
上下诸漏: 或在项,或在下部,用苦参五斤,苦酒一斗,渍三四日服之,以知为度。《肘后方》
漏疮: 楸枝作煎,频洗取效。《肘后方》
一切漏疮: 盐面和团,烧研敷之。《千金方》
诸漏不合: 虎蓟根、猫蓟根、酸枣根,枳根、杜衡各一把,斑蝥三分,炒为末,蜜丸枣大,日一服,并以小丸纳疮中。《肘后方》
蝎漏五孔: 相通者,半夏末,水调涂之,日二。《圣惠方》
漏疮恶秽: 大腹皮煎汤洗之。《直指方》
脓漏不止: 桃花为末,猪脂和敷之,日二。《千金方》
五种漏疾: 芥子末以水蜜和敷,干即易之。《广济方》
九漏有孔: 苦瓜四枚,大如盏者,各穿一孔如指大,汤煮十数沸,取一竹筒长一尺,一头插瓜孔中,一头注疮孔上,冷则易之,用遍乃止。《千金方》
脑漏流脓: 破瓢、白鸡冠花、白螺蛳壳各等分,烧存性,血竭、麝香各五分,为末,以好酒洒湿,熟艾连药揉成饼,贴在项门上,以熨斗熨之,以愈为度。《集效方》
漏疮水溢: 乃肾虚也,牵牛末二钱,半入切开猪肾中,竹叶包定,煨熟,空心食,温酒送下,借肾入肾,一纵一横,两得其便。恶水既泄,不复淋疬。《直指方》
疮久成漏: 忍冬草浸酒,日日常饮之。戴原礼《证治要诀》
一切漏疾: 《千金方》用槲树北阴白皮三十斤,剉,以水一石,煮一斗,去滓,煎如饴,又取通都厕上雄鼠屎、雌鼠屎各十四枚,烧汁尽研和之,纳温酒一升,和匀,漏人食五合,当有虫出也。《崔氏纂要》用槲白皮切五升,水八升,煮令汁尽,去滓,再煎成膏,日服枣许,并涂疮上,宜食苜蓿盐饭以助之,以瘥为度。
蝼蛄漏疾: 槲叶烧存性,研以米泔,别浸槲叶取汁洗疮后,乃纳灰少许于疮中。《圣惠方》
气漏疳疮: 多年不愈者,应效散,又名托里散,用地骨皮冬月者为末,每用纸捻蘸入疮内,频用自然生肉,更以米饮服二钱,一日三服。《外科精义》
漏疮脓血: 白乳香二钱,牡蛎粉一钱,为末,雪糕丸麻子大,每姜汤服三十丸。《直指方》
漏疮肿痛: 柳根红须,煎水日洗。《摘玄方》用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即效。
蛇漏不愈: 蛇腹龟烧灰封之。《千金方》
一切漏疮: 炼成松脂末填令满,日三四度。《圣惠方》
下部漏痔: 大露蜂房烧存性,研掺之,干则以真菜子油调。《唐瑶经验方》
一切漏疮: 不拘蜂漏、鼠漏,蜣螂烧末醋和敷。《千金方》
三因白花蛇散: 治九漏瘰疬,发项腋之间,痒痛憎寒发热,白花蛇酒浸,取肉二两焙。生犀牛角一两二钱五分,镑研,黑牵牛五钱,半生半炒,青皮五钱,为末,每服二钱,入腻粉五分,五更时糯米饮调,下利、下恶毒为度,十日一服,可绝病根,忌发物。
诸漏不愈: 用蜥蜴炙三枚,地胆炒三十枚,斑蝥炒四十枚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丸,白汤下,治诸法不效者。《刘涓子鬼遗方》
漏有数孔: 用耕垡土烧赤,以苦酒浸之,合壁土令热,以大鮆鲊辗转染土贴之,每日一次。《千金方》
一切冷漏: 人吐蛔虫烧灰,先以甘草汤洗净涂之,无不瘥者,慎口味。《千金方》
诸漏有脓: 蛇蜕灰,水和敷上,即虫出。《千金方》
风漏不合: 露蜂房一枚,炙黄研末,每以一钱,腊猪脂和涂。《肘后方》
蚁漏不愈: 鲮鲤甲二七枚烧灰,猪脂调敷。《千金方》
漏疮有虫: 八月中多取斑蝥,以苦酒浸半日,晒干每用五个,铜器炒热为末,巴豆一粒,黄犬背上毛二七根炒研,朱砂五分,同和苦酒顿服,其虫当尽出也。
一切冷漏: 自死蛇取骨为末,封之,大痛以杏仁膏摩之即止。《千金方》
虾蟆漏疮: 五月五日蛇头及野猪脂,同水衣封之,佳。《千金方》
漏疮不合: 以纸粘腊猪脂纳疮中,日五夜三。《千金翼方》
一切恶漏: 中有冷息肉者,用正月狐粪干末,食前新汲水下一钱匕,日二服。《千金方》
胁漏出水: 不止,用乌牛耳垢敷之,即瘥。
五漏漏疮: 鸳鸯一只,治如常法,炙熟细切,以五味醋食之,作羹亦妙。《食医心镜》
漏疮脓水: 不止不合,用啄木鸟(原缺鸟字,据《本草纲目》补)一只,或火老鸦亦可,盐泥固济,煅存性研末,酒下二钱匕。姚大夫方。
九漏有虫: 干人屎、干牛屎隔棉贴之,虫闻其气即出,若痒则易之,虫尽乃止。《千金方》
漏疮恶疮: 干水生肌,用人牙灰,油发灰,鸡内金各等分,为末,入麝香、轻粉少许,油调敷之。《直指方》
雀漏有虫: 母猪屎烧灰,以腊月猪膏和敷,当有虫出。《千金方》
石漏出脓: 坚实寒热,鼠粘子叶为末,和鸡子白封之。《外台秘要》
痈疽第九十
疔毒疽疮: 凡手指及诸处有疮起,发痒,身热恶寒或麻木,此极毒之疮也,急用针刺破挤去恶血,候血尽,口噙凉水吮之,水温即换,吮至痛痒皆住即愈,此妙法也。《保寿堂方》
痈肿初起: 以热汤频浇之,即散也。《集简方》
肠痈: 死人冢上土作泥涂之,良。《千金方》
发背痈疖: 多年烟熏壁土、黄叶各等分,为末,姜汁拌调,摊贴之,更以茅香汤调服一钱匕。《经验方》
瘭疽恶疮: 着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出汁剥痂,以温醋米泔洗净,用胡燕巢土和百日男儿屎敷之。《千金方》
肿毒焮痛: 《陈藏器本草》用醋和泥,蜂巢涂之。《直指方》加用乌头等分,云:未结则散,已结则破也。
妇人吹乳: 用韭地上蚯蚓屎研细筛过,米醋调,厚敷,干则换,三次即愈,凉水调亦可。《蔺氏经验方》
时行腮肿: 柏叶汁,调蚯蚓泥涂之。丹溪方。
一切痈肿: 伏龙肝以蒜和作泥,贴之,干再易,或鸡子黄和亦可。《外台秘要》
发背欲死: 伏龙肝末酒调,厚敷之,干即易,平乃止。《千金方》
痈肿发背: 醋磨浓墨涂四围,中以猪胆汁涂之,干又上,一夜即消。赵氏方。
瘭疽出汁: 着手足肩背累累如米,用灶突墨,灶屋尘、釜下土研匀,水一斗,煮三沸,取汁洗,日三四度。《外台秘要》
发背肿痛: 厨内倒吊尘为末,以生葱极嫩心同捣膏敷之,留顶,一日一换,干则以水润之。《集简方》
石痈不脓: 梁上尘灰、葵根茎灰各等分,用醋和敷之。《千金方》
妇人垢乳: 醋和梁上尘涂之。《千金方》
痈疽发背: 黑铅一斤,甘草三两,微炙,瓶盛酒一斗,浸甘草乃溶铅,投酒中,如此九度,去滓,饮酒醉卧即愈。《经验方》
悬痈肿痛: 铅白霜一分,甘草半生半炙一分,为末,绵裹含咽。《圣惠方》
发背恶疮: 诸痈疽,好光粉二两,真麻油三两,慢火熬,以柳枝急搅至滴水成珠,入白胶末少许,入器,水浸两日,油纸摊贴,名神应膏。《直指方》
发背初起: 铁浆饮二斤,取利。《外台秘要》
痈肿毒气: 紫石英火烧,醋淬为末,生姜米醋煎敷之,摩亦得。《日华子本草》
痈疽恶疮 , 杨梅诸疮: 水银一两,朱砂、雄黄各二钱半,白矾、绿矾各二两半,研匀,罐盛,灯盏盖定,盐泥固济,文武火炼,升罐口扫收,每以三钱,入乳香、没药各五分,酒太乙膏上贴之,绝效,名曰五宝霜。
痈疽瘀肉: 石灰半斤,荞麦秸灰半斤,淋汁煎成霜,密封,每以针尽破涂之,自腐。《普济方》
手足甲疽: 熏黄,蛇皮,等分为末,以泔洗净,割去甲,入肉处敷之,一倾痛定,神效。《近效方》
疽疮发背: 银朱、白矾各等分,煎汤温洗,却用桑柴火,远远炙之,日三次甚效。《救急方》
脑上痈疖: 石灰入饭内,捣烂合之。《李楼怪病奇方》
乳痈肿大: 如盐肿痛,白姜石末和鸡子清敷之,干即易。《外台秘要》
溃痈作痒: 以盐摩其四围,即止。《外科精义》
肿毒不破: 胆矾、雀屎各少许,点之。《直指方》
诸般肿毒: 吸铁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黄丹八两,香油一斤,如常熬膏贴之。《乾坤秘韫》
悬痈垂长: 咽中烦闷,白矾烧灰,盐花各等分,为末,箸头频点在咽上,去涎。孙用和《秘宝方》
发背初起: 恶寒啬啬,或已生疮肿,隐疹,硝石三两,暖水一升泡化,青布折三重,温搨赤处,热即换,频易取瘥。《外台秘要》
悬痈卒肿: 硇砂半两,绵裹含之,咽津即安。《圣惠方》
痈疽疔肿: 一切恶疮,金丝草、忍冬藤、五叶藤、天荞麦各等分,煎汤温洗,黑色者加醋。又铁箍散,用金丝草灰二两,醋拌晒干,贝母五两去心,白芷二两,为末,以凉水调贴疮上,香油亦可,或加龙骨少许。
便痈肿痛: 贝母、白芷各等分为末,酒调服或酒煎服,以滓贴之。《永类钤方》
痈疽疔肿: 恶疮及黄疸,慈姑连根同苍耳草等分捣烂,以好酒一钟滤汁,温服或干之为末,每酒服三钱。《乾坤生意》
乳痈初肿: 贝母末酒服二钱,仍令人吮之,即通。《直指方》
吹妳作痛: 贝母末,吹鼻中大效。《世医得效方》
发背初起: 疑似者,便以秦艽、牛乳煎服,得快利三五行,即愈。崔元亮《海上方》
痈疽疮肿: 已溃未溃,皆可用之,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以茶或鸡子清调涂。《简易方》
痈疽不合: 石硫黄粉,以箸蘸插入孔中,以瘥为度。《外台秘要》
吹乳肿痛: 远志焙研,酒服二钱,以滓敷之。《袖珍方》
痈疽肿毒: 已溃未溃皆可用,黄连、槟榔各等分,为末,以鸡子清调搽之。《卫生易简方》
无名痈肿: 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调涂即散,已破者,研末干涂。《集简方》
肿毒热痛: 醋调白芷末敷之。《卫生易简方》
一切痈疽: 远志酒,治一切痈疽发背、疖毒、恶候侵大有死血,阴毒在中则不痛,敷之即痛。有忧怒等气积而怒攻则痛不可忍,敷之即不痛,或蕴热在内,热逼人手不可近,敷之即清凉。或气虚血冷,溃而不敛,敷之即敛。此本韩大夫宅用以救人方,极验,若七情内郁,不问虚实寒热,治之皆愈,用远志不拘多少,米泔浸洗,捶去心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一盏调澄,少顷饮其清,以滓敷患处。《三因方》
小痈疖: 发热时,即用粉草节晒干为末,热酒服一二钱,连进数服,痛热皆止。《外科精要》
痒疽内固: 黄芪、人参各一两,为末,真龙脑一钱,用生藕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日日服。《本事方》
一切痈疽: 诸发,预期服之,能消肿逐毒,使毒不内攻,功效不可具述,用大横文粉草二斤捶碎,河水浸一宿,揉取浓汁,再以密绢过,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以瓷罐收之,每服一二匙,无灰酒或白汤下,曾服丹药者亦解之,或微利无妨,名国老膏。《外科精要》
乳痈肿痛: 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方》
发背痈疽: 崔元亮《海上方》云:李北海言此方乃神授,极奇秘,用甘草三大两,生捣筛末,大麦面九两和匀,取好酥少许入内,下沸水搜如饼状,方圆大于疮一分,热敷肿上,以稠片及故纸隔,令通气,冷则换,已成者脓水自出,未成者肿便内消,仍当吃黄芪粥为妙。又一法:甘草一大两,水炙捣碎,水一大升,浸之,器上横一小刀子,露一宿,平明以物搅令沫出,去沫服之,但是疮肿发背皆甚效。苏颂《图经本草》
乳痈初起: 炙甘草二钱,新水煎服,仍令人咂之。《直指方》
诸般痈疽: 甘草三两微炙,切,以酒一斗同浸瓶中,用黑铅一片熔成汁,投酒中,取出,如此九度,令病者饮酒至醉,寝后即愈也。《经验方》
妇人乳痈: 丹参、白芷、芍药各二两, 咀,以醋腌一夜,猪脂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滓,敷之。孟诜《必效方》
痈疽秘塞: 生甘草二钱半,井水煎服,能疏导下恶物。《直指方》
痈肿无头: 龙葵茎叶捣敷。《经验方》
便毒肿痛: 贯众酒服二钱,良。《多能鄙事》
热毒痈肿: 秋后收连钱草,阴干为末,水调敷之,生捣亦可。《本草衍义》
一切痈疽: 疮疖疳漏,恶疮下注,臁疮溃后,外伤风寒,恶汁臭败不敛,并主之。木香、黄连、槟榔各等分,为末,油调频涂之,取效。《和剂局方》
痈疽疮疡: 曾孚先云:凡痈疽疮疡,皆因气滞血凝而致,宜服诸香药,引气通血。藏器云:此气血闻香即行,闻臭即逆,疮疡皆由气涩而血聚,最忌臭秽不洁,触之毒必引蔓。陈正节公云:大凡疽疾,多因怒气而得,但服香附子药,进食宽气大有效也。独胜散用香附子去毛,以生姜汁淹一宿,焙干碾为细末,无时以白汤服二钱,如疮初作,以此代茶,疮溃后亦宜服之。或只以《和剂局方》小乌沉汤,少用甘草,愈后服至半年,尤妙。陈自明《外科精要》
酒毒生疽: 一妇嗜酒,胸生一疽,脉紧而涩,用酒炒人参,酒炒大黄等分为末,姜汤服一钱,得唾汗出而愈,效。《丹溪医案》
乳痈初起: 白芷、贝母各二钱,为末,温酒服之。《秘传外科方》
岐毒初起: 芭蕉叶熨斗内烧存性,入轻粉、麻油调涂,一日三上,或消或破,皆无痕也。《直指方》
痈疽肿毒: 连翘草及根各一升,水一斗六升。煮汁三升,服取汁。《外台秘要》
一切肿毒: 及伤寒遗毒,发于耳,之前后,及项下肿硬。用见肿消草,生白及、生白蔹、土大黄、生大蓟根、野苎麻根各等分捣成饼,入芒硝一钱和贴留头,干即易之,若加重楼及山慈姑尤妙。《伤寒蕴要》
一切痈毒: 及肠痈妳痈赤肿,未破或已破,而脓血不散,发热疼痛能食者,并宜排脓托里散,用地蜈蚣、赤芍药、当归、甘草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和剂局方》
甲疽延烂: 崔氏方治甲疽,或因割甲伤肌,或因甲长侵肉,遂成疮肿,黄水浸淫相染,五指俱烂,渐上脚趺泡浆四旁起,如火烧疮,日夜怪僧医不能疗,绿矾石五两,烧至汁尽,研末,色如黄丹收之,每以盐汤洗拭,用末厚敷之,以软帛暖裹,当日即汁断疮干,每日一遍,盐汤洗濯,有脓处使净敷其痂,干处不须近,但有急痛处涂酥少许,令润五日,即觉上痂起,依前洗敷十日,痂渐剥尽软处,或更生白脓泡即擦破敷之,自然瘥也。张侍郎病此,卧经六十日,京医并处方,无效,得此法如神。王焘《外台秘要》
妇人甲疽: 妇人趾甲内生疮,恶肉突出,久不愈,名臭田螺,用皂矾日晒夜露,每以一两煎汤浸洗,仍以矾末一两,加雄黄二钱,硫黄一钱,乳香、没药各一钱,研匀搽之。《医方摘要》
乳痈肿痛: 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
痈疽赤肿: 白芷、大黄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经验方》
一切毒肿: 商木根和盐少许,捣敷,日再易之。《千金方》
腹痈有脓: 薏苡仁附子败酱汤,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捣,为末,每以方寸匕,水二升,煎一升,顿服,小便当下即愈。张仲景《金匮玉函方》
卒肿毒起: 升麻磨醋,频涂之。《肘后方》
痈疽诸疮: 王不留行汤,治痈疽、妒乳、月蚀、白秃,及面上久疮,去虫止痛,用王不留行、东南桃枝、东引茱萸根皮各五两,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三升,大麻子一升,以水二斗半,煮取一斗,频频洗之。《千金方》
发背痈疽: 成疮者,苏颂《图经本草》云:用龙葵一两为末,麝香一分研匀涂之,甚善。《袖珍方》云:一切发背痈疽、恶疮用蛤蟆一个,同老鸦眼睛草茎叶捣烂敷之,即散神效。
发背痈毒: 痛不可忍,龙牙草捣汁饮之,以滓敷患处。《集简方》
便痈初起: 皂荚子七个,研末水服效。一方:照年岁合之。《儒门事亲》
痈肿不破: 黄葵子研酒服,一粒则出头,神效。《卫生易简方》
发背初起: 草决明生用一升,捣生甘草一两,水三升,煮一升,分二服,大抵血滞则生疮。肝主藏血,决明和肝气,不损元气也。许学士《本事方》
便毒初起: 冬葵子末,酒服二钱。《儒门事亲》
肠胃生疮: 怀忠丹治内痈有败血,腥秽殊甚,脐腹冷痛,用此排脓下血,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为末,黄蜡融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二十丸,待脓血出尽,服十宣散辅之。《坦仙皆效方》
痈肿无头: 孟诜曰:三日后取葵子二百粒,水吞之,当日即闻也。《经验方》云:只吞一粒即破,如吞两粒,则有两头也。
痈疽肿毒: 黄蜀葵花用盐掺,收瓷器中密封,经年不坏,每用敷之,自平自溃,无花用根、叶亦可。《直指方》
一切痈疮: 妇人妒乳乳痈,小儿头疮,及浸淫黄烂熟疮,疥疽阴蚀,并用天麻草切五升,以水一斗半,煮一斗,分数次洗之,以杀痒。《千金方》
痈疽恶毒: 番降末、枫、乳香各等分为丸,熏之,去恶气甚妙。《集简方》
一切肿疾: 红花熟捣取汁,服不过三服,便瘥。《外台秘要》
乳头裂破: 燕脂、蛤粉为末,敷之。《世医得效方》
一切痈疽发背: 初发二日,但有热证,便宜服漏芦汤,退毒下脓,乃是宣热拔毒之剂,热退即住服。漏芦用有白茸者,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炒二两,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李迅痈疽集验方》
勒乳成痈: 益母草为末,水调涂乳上,一宿自瘥,生挤亦可。《圣惠方》
疮疽不出: 红花子、紫草茸各半两,蝉蜕二钱半,水酒钟半,煎减半,量大小加减服。厐安常《伤寒论》
痈肿恶肉: 不消者,蒴藋灰,石灰各淋取汁,和煎如膏,敷之能蚀恶肉,亦去痣疵,此药过十日,即不中用也。《千金方》
乳痈初发: 肿痛结硬欲破,一服即瘥,以北来真桦皮烧存性,研,无灰酒温服方寸匕,即卧,觉即瘥也。《沈存中雷苑方》
身面石疽: 妆如痤痱而皮厚,谷子捣敷之。《外台秘要》
便痈脓血: 白胶香一两为末,入麝香、轻粉少许掺之。《袖珍方》
木占斯散: 治发背、肠痈疽痔,妇人乳痈,诸产癥瘕无有不疗,服之肿去,痛止脓消,已溃者便早愈也。木占斯(考《别录》为灰皮)、甘草炙、厚朴炙、细辛、瓜蒌、防风、干姜、人参、桔梗、败酱各一两,为散,酒服方寸匕,昼七夜四,以多为善,此药入咽当觉流入疮中,令化为水也。痈疽久不发,败坏者尤可服之。内痈在上者,当吐脓血,在下者,当下脓血,其疮未坏及长服者,去败酱。一方加桂心。《刘涓子鬼遗方》
痈疽恶疮: 紫花地丁连根,同苍耳叶等分捣烂,酒一盅,绞汁服。《杨诚经验方》
痈疽肿毒: 《李迅痈疽方》云:凡人病痈疽、发背不问老少,皆宜服黄矾丸,服至一两以上,无不作效,最止疼痛不动脏腑,活人不可胜数。用明亮白矾一两生研,以好黄蜡七钱溶化,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渐加至二十丸,热水送下。如未破则内消,已破即便合,如服金石发疮者,引以白矾末一二匙,温酒调下,亦三五服见效。有人遍身生疮,状如蛇头,服此亦效。诸方俱称奇效,但一日中服近百粒则有力,此药不惟止痛生肌,能防毒气内攻,护膜止泻,托里化脓之功甚大。服至半斤尤佳,不可欺其浅近,要知白矾大能解毒也,今人名为蜡矾丸用之,委有效验。
一切痈疽: 及打扑伤损,未破疼痛者,以生地黄杵如泥,摊在上,掺木香末于中,又摊地黄泥一重贴之,不过三五度,即内消也。《王衮博济方》
痈疽发背: 初起未成者,苎根熟捣敷上,日夜数易,肿消则瘥。《图经本草》
发背初起: 未成,及诸热肿,以湿纸搨上,先干处是头,著艾灸之,不论壮数,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乃止,其毒即散,不散亦免内攻,神方也。《兵部手集》
便痈肿痛: 鼠粘子二钱,炒,研末,入蜜一匙,朴硝一匙,空心温酒服。《袖珍方》
一切肿毒: 芭蕉根,捣烂敷之。《肘后方》
痈疽发背: 无名诸肿,贴之如神,紫花地丁草,三伏时收,以白面和成,盐醋浸一夜,贴之,昔有一尼发背,梦得此方,数日而愈。《集效方》
乳痈初起: 内消花即白簪花,取根擂酒服,以渣敷之。《海上方》
便痈初起: 淮人用黄蜀葵子七七粒,皂荚半挺,为末,以石灰同醋调涂之。《永类铃方》
乳上生痈: 脂麻炒焦捣烂,以灯盏内油脚调敷,即散。《集玄方》
发背初起: 水调白饮末涂之。《肘后方》
发背初起: 地菘杵汁一升,日再服,瘥乃止。《伤寒类要》
一切痈疽: 发背恶疮,用铁扫帚同松毛、牛膝,以水煎服。《乾坤生意》
毒攻手足: 肿痛欲断,苍耳捣汁渍之,并以滓敷之,立效。春用心,冬用子。《千金翼方》
疔肿乳痈: 地黄捣,敷之,热即易,性凉消肿无不效。《梅师方》
疖子肿毒: 牛蒡子叶贴之。《千金方》
痈疖恶肉: 地黄三斤,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煎稠,涂纸上贴之,日三易。《刘涓子鬼遗方》
痈疽便闭: 紫草、瓜蒌实等分,新水煎服。《直指方》
妇人吹乳: 牛蒡子一钱,麝香少许,温酒细吞下。《袖珍方》
便毒初起: 芫根擂水服,以渣敷之,得下即消,黄州熊珍所传。《集简方》
发背欲死: 芭蕉根捣烂涂之。《肘后方》
乳汁结毒: 产后乳汁不泄,结毒者,皂荚刺、蔓荆子各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温酒服二钱。《袖珍方》
万应膏: 治一切痈疽发背,无头恶疮,肿毒疔疖,一切风痒臁疮,仗疮、牙疼、喉痹。五月五日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晒萎细剉,以大锅五口,入水煮烂,以筛滤去粗滓,布绢再滤后,入净锅,武火煎滚,文火熬稠,搅成膏,以新罐订封,每以敷贴即愈。牙疼即敷牙上,喉痹敷舌上,或噙化二三次即效,每日用酒服一匙,极有效。《集简方》
痈疽发背: 凡人中热毒,眼花、头晕、口干、舌苦、心惊、背热、四肢麻木,觉有红晕在背后者。即取槐花子一大抄,铁勺炒褐色,以好酒一盏淬之,乘热饮酒,一汗即愈。如未退,再炒一服,极效,纵成脓者亦无不愈。彭幸庵云:此方三十年屡效者。《刘松石保寿堂方》
痈疖已溃: 芫花根皮搓作捻,插入则不生合,令脓易竭也。《集简方》
痈疽疔肿: 一切无名肿毒,《集效方》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热服取汁,以滓敷之,取汗即愈。或六月六日采苍耳叶,九月九日采野菊花为末,每酒服三钱亦可。
痈肿初起: 芫花末和胶涂之。《千金方》
痈疽不合: 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直指方》
痈肿疖毒: 溃烂疼痛,用蔷薇皮,更炙熨之。《千金方》
阴卒肿痛: 柳枝三尺长二十枝,细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集验方》
痈疖已溃: 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叶及地锦草各一握,捣敷上。牛膝能去恶血,二草温凉止痛,随干随换,有十全之功也。《陈日华经验方》
乳痈初肿: 扁竹根如僵蚕者,同萱草根为末,蜜调敷之,神效。《永类铃方》
石痈如石: 坚硬不作脓者,生商木根捣擦之,燥即易,取软为度。亦治湿漏诸疖。张文仲方。
痈疽肿毒: 一切恶疮,豨签草端午采者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进二服,得汗妙。《乾坤秘韫》
痈疽发背及乳疮: 半夏末、鸡子白调涂之。《肘后方》
乳痈溃烂: 银杏半斤,以四两研酒服之,以四两研敷之,《救急易方》
吹妳乳痈: 五月五日稷箬烧灰,酒服二钱即散,累效。《济急仙方》
乳肿不消: 莽草、小豆各等分,为末,苦酒和敷之。《卫生易简方》
痈疽恶肉: 白炭灰、白荻灰各等分煎膏涂之,蚀尽恶肉,以生肉膏贴之,亦去黑子,此药只可留十日,久则不效。葛洪《肘后方》
发背溃烂: 陈芦叶为末,以葱椒汤洗净,敷之,神效。《乾坤秘韫》
缓疽肿痛: 兰茹一两为散,温水服二钱匕。《圣惠方》
发背疔疮: 豨签草、五叶草即五爪龙、野红花即小蓟、大蒜各等分擂烂,入热酒一盏,绞汁服,得汗,立效。《乾坤生意》
石痈坚硬: 不作脓者,莨菪子为末,醋和敷疮头,根即拔出。《千金方》
一切毒肿: 痛不可忍,蓖麻子仁捣敷,即止也。《肘后方》
吹妳肿痛: 半夏一个,煨研酒服立愈。一方:以末随左右 鼻效。《刘长春经验方》
乳痈坚硬: 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盏,服之,不得嚼破。《外台秘要》
妇人乳痈: 皂荚刺烧存性一两,蚌粉一钱,和研,每服一钱,温酒下。《直指方》
羊疽疮痒: 藜芦二分,附子八分,为末敷之,虫自出也。陶隐居方。
一切痈肿: 权日白蔹赤小豆、 草为末,鸡子白调涂之。陶隐居方用白蔹二分,藜芦一分为末,酒和贴之,日三上。
痈疽肿毒: 用乌头炒、黄叶炒各一两,为末,唾调涂之留头,干则以米泔润之。《深师方》
疽疮有虫: 生麻油滓贴之,绵裹当有虫出。《千金方》
乳痈腐烂: 靴内年久桦皮烧灰,酒服一钱,日一服。《唐瑶经验方》
肿毒初起: 大黄、五倍子、黄叶各等分,为末,新汲水调涂,日四五次。《简便方》
发背初生: 一切痈疽皆治,单用紫荆皮为末,酒调箍住,自然撮小不开,内服柞木饮子,乃救贫良剂也。《仙传外科》
柞木饮: 治诸般痈肿发背,用干柞木叶、干荷叶中心蒂、干萱草根、甘草节、地榆各四两,细剉,每用半两,水二盏,煎一盏,早、晚各一服,已成者,其脓血自渐干涸。未成者,其毒自消散也。忌一切饮食、毒物。许学士《本事方》
瘭疽出汁: 着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用枸杞根、葵根叶煮汁煎如饴,随意服之。《千金方》
痈肿焮热作痛: 大黄末醋调涂之,燥即易,不过数易即退,甚验,神方也。《肘后方》
痈疽胬肉: 如眼不敛,诸药不治,此法极妙。附子削如棋子大,以唾粘贴上,用艾火炙之,附子焦,复唾湿再炙,令热气彻内即瘥。《千金方》
痈疽肉突: 乌头五枚,浓醋三升,渍三日洗之,日夜三四度。《古今录验方》
乳痈肿毒: 《金黄散》用川大黄、粉草各一两,为末,好酒熬成膏收之,以绢摊贴疮上,仰卧,仍先以温酒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恶物。《妇人经验方》
诸痈发背: 初起微赤,瓜蒌捣末,井华水服方寸匕。《梅师方》
疔疮发背: 草乌头去皮为末,用葱白连须,和捣丸豌豆大,以雄黄为衣,每服一丸。先将葱一根,细嚼以热酒送下,或有恶心,咽三四口,用冷水一口,止之即卧。以被厚盖,汗出为度。亦治头风。《乾坤秘韫》
便毒肿痛: 皂荚炒焦,水粉炒各等分研末,以热醋调,摊贴患处,频以水润之即效。又方:用猪牙、皂荚七片,煨黄去皮,弦出火毒,为末,空心温酒服五钱。《袖珍方》
妇人吹乳: 《袖珍方》用猪牙皂荚去皮蜜炙为末,酒服一钱。又诗云:妇人吹妳法如何,皂荚烧灰蛤粉和,热酒一杯调八字,管教时刻笑呵呵。
痈疽恶肉: 乌金膏,解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最能推陈致新。巴豆仁炒焦研膏,点痛处则解毒,涂瘀肉上则自化,加乳香少许亦可,若毒深不能收敛者,宜作捻纴之,不致成痛。《外科精义》
乳痈初发: 大热,瓜蒌一枚,熟捣,以白酒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子母秘录》
痈肿初起: 孟诜《食疗本草》用瓜蒌根,苦酒熬燥,捣筛,以苦酒和涂纸上贴之。杨文蔚方用瓜蒌根、赤小豆各等分,为末,醋调涂之。
诸般痈肿: 新掘天门冬三五两,洗净,沙盆擂细,以好酒滤汁顿服,未效再服,必愈。此祖父经验方也。虞抟《医学正传》
便毒初发: 黄瓜蒌一个,黄连五钱,水煎连服,效。李仲南《永类钤方》
瘭疽毒疮: 腊月饴糖昼夜涂之,数日则愈。《千金方》
痈疽毒疮: 红内消(何首乌)不限多少,瓶中文武火熬煎,临热入好无灰酒,相等再煎数沸,时时饮之,其滓焙研为末,酒煮面糊丸梧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疾退,宜常服之。即赤何首乌也,建昌产者良。陈自明《外科精要》
发背不溃: 皂荚刺麦麸炒黄一两,绵黄焙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服一大钱,酒一盏,乳香一块,煎七分,去滓温服。《本事方》
封口恶疮: 野苦荬擂汁一钟,入姜汁一匙,和酒服,以滓敷一二次即愈。《唐瑶经验方》
骨挛痈漏: 《薛己外科发挥》云:轻粉致伤脾胃气血,筋骨疼痛,久而溃烂成痈,连年累月,至于终身成废疾者。土萆薢一两,有热加芩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水煎代茶,月余即安。《朱氏集验方》用过山龙四两,即硬饭,加四物汤一两,皂荚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水煎饮。
诸般痈肿: 黄明胶一两,水半升化开,入黄丹一两煮匀,以翎扫上疮口,如未成者涂其四围,自消。《本事方》
痈疽发背: 榆根白皮切,清水洗,捣极烂,和香油敷之,留头出气,燥则以苦茶频润,不粘更换新者,将愈。以桑叶嚼烂,随大小贴之,口合乃止,神效。《救急方》
一切痈疽: 马蹄草即蒪菜,春夏用茎,冬月用子,就于根侧,寻取捣烂敷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毒散,用菜亦可。《宝生余录》
乳痈肿毒: 龙舌草、忍冬藤,研烂,蜜和敷之。《多能鄙事》
毒肿初起: 水中萍子草捣敷之。《肘后方》
发背初起: 肿焮赤热,浮萍捣和,鸡子清贴之。《圣惠方》
肿毒初起: 白芥子末,醋调涂之。《集简方》
恶核肿结: 小蒜、吴茱萸等分捣敷即散。《肘后方》
瘭疽发热: 疽着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后发热,用芫菁子捣,帛裹转其上,日夜勿止。《肘后方》
乳痈坚硬: 以罐盛醋,烧热石投之二次,温渍之,冷则更烧石投之,不过三次,即愈。《千金方》
痈疽不溃: 薏苡仁一枚吞之。《集验方》
一切肿毒: 松香八两,铜青二钱,蓖麻仁五钱同捣作膏,摊贴甚妙。《李楼怪病奇方》
乳疮肿痛: 用脂麻炒焦研末,以灯万油调涂即安。
痈疽发背: 大如盘,臭腐不可近,桐叶醋蒸贴上,退热止痛,渐渐生肉收口,极验秘方也。《医林正宗》
无名肿毒: 翻白草根五七个,煎酒服。
风热腮肿: 丝瓜烧存性,研末,水调搽之。严月轩方。
风热肿毒: 芸台苗叶根、蔓菁根各三两,为末,以鸡子清和贴之,即消。无蔓菁即以商陆根代之,甚效也。《近效方》
忍冬膏: 治诸般肿痛,金刃伤疮,恶疮,用金银藤四两,吸铁石三钱,香油一斤,熬枯去滓,入黄丹八两,待熬至滴水不散,如常摊用。《乾坤秘韫》
痈疽久漏: 疮口冷脓水不绝,内无恶肉,大附子以水浸透,切作大片,厚三分,安疮口上,以艾灸之,隔数日一灸,灸至五七次,仍服内托药,自然肌肉长满,研末作饼子亦可。薛己《外科心法》
毒气攻腹: 手足肿痛,桦树皮和槲皮煮汁,煎如饴糖,以桦皮煮浓汁化饮。《肘后方》
足趾甲疽: 肿烂者,屋上马齿苋、昆仑、青木香、印城盐各等分,和匀,烧存性,入光明朱砂少许敷之。《外台秘要》
乳痈寒热: 蔓菁根并叶去土,不用水洗,以盐和捣,涂之,热即换,不过三五次即瘥,冬月只用根,此方已救十数人,须避风。《兵部手集》
一切肿毒: 生蔓菁根一握,入盐花少许,同捣敷之,日三易之。《肘后方》用蔓菁叶不沾水者,烧灰,和腊猪脂敷之。
一切肿毒: 发背乳痈、便毒恶疮初起者,并用五叶藤或根一握,生姜一个捣烂,入好酒一盏,绞汁热服,取汗,以滓敷之,即散。一用大蒜代姜亦可。《寿域方》
妇人乳裂: 秋月冷茄子裂开者,阴干,烧存性,研末水调涂。《补遗方》
痈口不饮: 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直指方》
忍冬酒: 治痈疽发背,不问发在何处,发眉,发颐,或头,或项,或背,或腰,或胁,或乳,或手足,皆有奇效。乡落之间,僻陋之所,贫乏之中,药材难得,但虔心服之,俟其疽破,仍以“神异膏”贴之,其效甚妙。用忍冬藤生取一把,以叶入砂盆研烂,入生饼子、酒少许,稀稠得所,涂于四围,中留一口,泄气,其藤只用五两,木棰捶损不可犯铁,大甘草节生用一两,同入砂瓶内,以水二盏,文武火慢煎至一盏,入无灰好酒一大盏,再煎十数沸,去滓,分为三服,一日一夜吃尽,病势重者,一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沈内翰云:如无生者,只用干者,然力终不及生者效速。陈自明《外科精要》
痈疽托里: 治痈疽发背、肠痈、妳痈、无名肿毒,焮痛实热,状类伤寒,不问老幼虚实服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即溃。忍冬叶、黄芪各五两,当归一两,甘草八钱,为细末,每服二钱,酒一盏半,煎一盏,随病上下服,日再服,以渣敷之。《和剂局方》
便毒初起: 大黑蜘蛛一枚,研烂,热酒一碗搅服,随左右侧卧,取利不退,再服必效。《寿域方》
痈疽发背: 初作即服此,使毒气不内攻,以麻油一斤,银器煎二十沸,和醇醋二碗,分五次,一日服尽。《直指方》
发背散血: 槐花、绿豆粉各一升,同炒象牙色,研末,用细茶一两,煎一盏,露一夜,调末三钱敷之,留头,勿犯妇女手。《摄生众妙方》
痈疽发背: 粢米粉熬黑,以鸡子白和涂,练上剪孔贴之,干则易,神效。葛氏方。
穿掌肿毒: 新桑叶研烂,含之即愈。《通玄论》
五毒发背: 金星草和根净洗,慢火焙干,每四两入生甘草一钱,捣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煎二三沸,更以温酒二三升相和,入瓶器内封固,时时饮之,忌生冷、油腻、毒物。《经验方》
便毒痈疽: 皂荚一条,醋熬膏敷之,屡效。《直指方》
妇人吹妳: 水调面煮糊,欲熟即投无灰酒一盏,搅匀,热饮,令人徐徐按之,药行即瘳。《圣惠方》
护心散: 又名内托散,乳香万全散,凡有疽疾,一日至三日之内,宜连进十余服,方免变证,使毒气出外,服之稍迟,毒气内攻,渐生呕吐或鼻生疮菌,不食即危矣。四五日后,亦宜间服之。用真绿豆粉一两,乳香半两,灯心同研和匀,以生甘草浓煎汤,调下一钱,时时呷之。若毒气冲心,有呕逆之证,大宜服此,盖绿豆压热,下气消肿解毒,乳香消诸痈肿毒,服至一两,则香彻疮孔中,真圣药也。《李嗣立外科方》
肿毒初起: 带泥山药、蓖麻子、糯米各等分水浸,研敷之,即散也。《普济方》
痈疽焮痛: 止痛,灵宝散,用鬼系腰,生竹篱阴湿石岸间,络石而生者,好络石者,无用其藤,柔细雨叶相对形生三角,用茎叶一两,洗晒勿见火,皂荚刺一两,新丸炒黄,甘草节半两,大瓜蒌一个,取仁炒香,乳香、没药各三钱,每服二钱,水一盏,酒半盏,慢火煎至一盏,温服。《外科精要》考鬼系腰,即络石也。
发背痈肿: 已溃未溃,用香豉三升,入少水捣成泥,照肿处大小作饼,厚三分,疮有孔勿覆孔上,铺豉饼以艾列于上,灸之,但使温温,勿令破肉,如热痛即急易之,患当减快,一日二次灸之,如先有孔,以汗出焉妙。《千金方》
一切痈疽: 发背无名肿毒,年少气壮者,用黑白牵牛各一合,布包捶碎,以好醋一盏,熬至八分,露一夜,次日五更温服,以大便出脓血为妙,名济世散。《张三丰仙方》
痈疽肿毒: 重阳前,取芙蓉叶研末,端午前,取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涂四围,其毒自不走散,名铁井兰。《简便方》
痈肿背疮: 血见愁一两,酸浆草半两,焙当归二钱半,焙乳香、没药各一钱二分半,为末,每服七钱,热酒调下,如有生者,擂酒热服,以渣敷之,亦效。血见愁惟雄疮用之,雌疮不用。《杨清叟外科方》
一切肿毒: 不问已溃、未溃,或初起,发热用金银花,俗名甜藤,采花连茎叶,自然汁半盏,煎八分服之,以渣敷上,败毒托里,散气和血,其功独胜。《万表积善堂方》
痈疽肿硬: 乌金散,治痈疖肿硬,无头不变色者。米粉四两,葱白一两,同炒黑研末,醋调,贴一伏时又换,以消为度。《外科精要》
小金丝膏: 治一切疮疖肿毒,疬青、白胶香各二两,乳香三钱,没药一两,黄蜡三钱,又以香油三钱,同熬至滴下不散,倾入水中,扯千遍收贮,每捻作饼贴之。
胯眼臖疡: 山药、砂糖同捣,涂上即消,先以面涂四围,乃上此。《简便单方》臖兴去声,疮肿起。
乳痈初起: 葱汁一升顿服,即散。《千金方》
乳痈不消: 白面半斤炒黄,醋煮为糊,涂之即消。《圣惠方》
下部悬痈: 择人神不在日,空心用井华水调百药,煎末一碗服之,微利后,却用秋壶芦,一名苦不老生,在架上而苦者,切片置疮上,灸二七壮,萧端式病此连年,一灸遂愈。《永类钤方》
瘭疽出汗: 生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状,剥净,以大麻子炒研末,摩之。《千金方》
敷肿拔毒: 金银藤大者烧存性,叶焙干与末,各三钱,大黄焙为末四钱,凡肿毒初发,以水酒调搽四围,留心泄气。《杨诚经验方》
一切肿毒: 初起,用绿豆粉炒黄黑色,猪牙皂荚一两,为末,用米醋调敷之,皮破者油调之。《邵真人经验方》
痈疽未成: 用白芷、紫荆皮各等分,为末,酒调服,外用紫荆皮、木蜡、赤芍药各等分,为末,酒调作箍药。《仙传外科》
背疮灸法: 凡觉背上肿硬疼痛,用湿纸贴,寻疮头,用大蒜十颗、淡豉半合、乳香一钱,细研,随疮头大小,用竹片作圈,围定真药于内,二分厚着艾灸之,痛灸至痒,痒灸至痛,以百壮为率,与蒜钱灸法同功。《外科精要》
肿毒已破: 青大麦去须炒,暴花为末,敷之,成靥,揭去又敷,数次即愈。
妇人吹乳: 葛蔓烧灰,酒服二钱,三服效。《卫生易简方》
便毒初起: 葱白炒热,布包熨数次,乃用敷药即消。《永类钤方》用葱根和蜜捣敷,以纸蜜护之,外服通气药即愈。
手足瘭疽: 此疽喜着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剥之汗出,用芸台煮汁服一升,并食干熟菜数顿,少与盐酱,冬月用子研水服。《千金方》
痈疽初起: 干姜一两,炒紫研末,醋调敷四围,留头,自愈,此乃东昌申一斋奇方也。《诸症辨疑》
一切肿毒: 赤龙散用野葡萄根晒研,为末,水调涂之即消也。《儒门事亲》
便毒初起: 古文钱、胡桃同嚼食二三枚,能消便毒,便毒属肝金伐木也。《时珍发明》
便毒初起: 肥皂捣烂,敷之甚效。《简便方》
乳痈妒乳: 初起坚紫,众疗不瘥,柳根皮熟捣,火温帛裹熨之,冷更易,一宿消。《肘后方》
肿毒尿闭: 因肿毒未溃,小便不通,用葱切,入麻油煎至黑色,去葱取油,时涂肿处即通。《普济方》
一切痈肿: 猪胆汁和芥子末贴之,日三上,猪脂亦可。《千金翼方》
乳痈初起: 蔓荆子炒为末,酒服方寸匕,渣敷之。《世医得效方》
乳痈红肿: 蒲公英一两,忍冬藤二两,捣烂,水二钟,煎一钟,食前服,肿消,病即去矣。《陆氏积德堂方》
发背欲死: 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烂,截去更合之,瓜未尽疮已小敛矣,乃用膏贴之。《肘后方》
发背初起: 生姜一块,炭火炙一层,刮一层,为末,以猪胆汁调涂。《海上方》
瘭恶疮: 皂荚刺烧存性,研白及少许,为末敷之。《直指方》
阴肿如刺: 汗出者小蒜一升,韭根一升,杨柳根二斤,酒三升煎沸,乘热熏之。《永类钤方》
妇人乳岩: 因久积忧郁,乳房内有核如指头,不痛不痒,五七年成痈,名乳岩,不可治也。用青皮四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徐徐服之,日一服,或用酒服。丹溪方。
一切痈疽: 初起不问发于何处,用木莲四十九个,揩去毛,研细,酒解开温服,功与忍冬草相上下。陈自明《外科精要》
痈疽不溃: 苦酒和雀屎如小豆大,敷疮头上,即穿也。《肘后方》
痈疽恶肉: 丁香末敷之,外以膏药变之。《怪证奇方》
痈疽初作: 赤小豆末水和涂之,毒即消散,频用有效。《小品方》
服硫发痈: 酢和豉研膏敷之,燥则易。《千金方》
瘭疽出汗: 生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剥净,以酒和面敷之。《千金方》
痈疽痔漏: 蛴螬研末敷之,日一上。《子母秘录》
肿毒初起: 麻油煎葱黑色,趁热通手旋涂,自消。《百一选方》
诸肿有脓: 棘针烧灰,水服一钱,一夜头出。《千金方》
痄腮肿痛: 醋调石灰敷之。《简便方》
妇人乳肿: 小豆、芥草各等分,为末,苦酒和敷,佳。《梅师方》
妇人吹乳: 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熊氏方。
露岐便毒: 生菖蒲根捣敷之。《证治要诀》
痈疽不敛: 疮口太深,用丝瓜捣汁,频抺之。《直指方》
一切毒肿: 不问硬软,取楸叶十重,敷肿上,旧帛裹之,日三易之,当重重有毒气为水,流在叶上。冬月取干叶,盐水浸软,或取根皮捣烂敷之,皆效,止痛消肿,食脓血,胜于众药。《范汪方》
一切肿毒: 葱汁渍之,日四五度。《千金方》
痈肿不散: 生白药根捣贴,干则易之,无生者研末,水和贴。《图经本草》
疮肿不穿: 野百合同盐,捣泥敷之,良。《应验方》
石痈诸痈: 赤小豆五合,纳苦酒中五宿,炒研,以苦酒和涂即消,加瓜蒌根等分。《范汪方》
异疽似痈: 而小有异,脓如小豆汁,今日去明日满,用芸台捣熟,布袋盛,于热灰中煨熟,更互熨之,不过二三度,无药用干者。《千金方》
痈疽发背: 一切肿毒,莜麦面即荞麦面,硫黄各二两,为末,井华水和作饼,晒收。每用一饼,磨水敷之,痛则令不痛,不痛则令痛,即愈。《直指方》
疮疡刺骨: 草血竭捣罨之,自出。《本草权度》
妇人乳痈: 一醉膏,用石膏煅红,出火毒,研,每服三钱,温酒下,添酒尽醉,睡觉再进一服。《经验方》
发背肿毒: 未成者,用活蟾一个,系放疮上半日,蟾必昏聩,置水中救其命,再易一个,如前法,其蟾必踉跄,再易一个,其蟾如旧,则毒散矣,累验极效。若势重者,以活蟾一个或二三个,破开连肚,乘热合疮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再易二三次即愈,慎勿以微物见轻也。《医林集要》
背疮热肿: 蕺菜捣汁涂之,留孔以浅热毒,冷即易之。《经验方》
痈疮不合: 乌麻炒黑捣敷之。《千金方》
一切肿毒: 野芫荽一把,穿山甲烧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擂烂,入酒一盏,绞汁服,以渣敷之。《集简方》
骨疽不愈: 愈而复发,骨从孔中出者,芫菁子捣敷之,用帛裹定,日一易之。《千金方》
妒乳乳痛: 丁香末,水服方寸匕。《梅师方》
痈肿热毒: 家芥子末同柏叶捣涂,无不愈者,大验。得山芥更妙。《千金翼方》
发背欲死: 鸡肠草,捣敷之。《肘后方》
轻粉毒痈: 左缠藤一握,捣烂入雄黄五分,水二升,瓦罐煎之,以纸封七层,穿一孔待气出,以疮封孔,熏之三时久,大出黄水后,用生肌药取效。《选奇方》
热疖肿毒: 芸台子、狗头骨,等分为末,醋和敷之。《千金方》
痈疽发背: 生菖蒲捣贴之,疮干者为末,水调涂之。孙用和《秘宝方》
石乳乳痈: 蒲黄草根捣封之,并煎汁饮及食之。《昝殷产宝》
大赫疮疾: 急防毒气入心,先炙后用干蜣螂为末,和盐水敷四围,如韭菜阔,日一上之。《肘后方》
乳头裂破: 丁香末敷之。《梅师方》
痈疽恶疮: 脓血不止,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细末,白瓤以粗皮同骨煎汤,洗令脓血尽,以细瓤贴之,立效。有一朝士,腹肋间病疽经岁。或以地骨皮煎汤淋洗,出血一二升,家人惧欲止之,病者曰:疽似少快。更淋之,出五升许,血渐淡乃止,以细瓤贴之,次日结痂愈。《证类本草》
痈肿初起: 桐油点灯入作筒内,熏之得出,黄水即消。《医林正宗》
痈疽肿毒: 黄柏皮炒,川乌头炮,等分,为末,唾调涂之,留头了频以米泔水润湿。《集简方》
海马拔毒散: 治疔疮发背,恶疮有奇效。用海马炙黄一对,穿山甲黄土炒,朱砂、水银各一钱,雄黄三钱,龙脑、麝香各少许,为末,入水银研不见星,每以少许点之,一日一点,毒自出也。《秘传外科》
横痃便毒: 鸡子一个,开孔入红娘子六个,纸包煨熟,去红娘子,食鸡子以酒下,小便淋涩,出脓血即愈。《陆氏积德堂方》
甲疽弩肉: 脓血疼痛不愈,用乳香为末,胆矾烧研,等分敷之,内消即愈。《云苑方》
痈疽寒战: 乳香半两,熟水研服,头发于脾,乳香能入脾故也。《直指方》
痈疽拔脓: 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少顷脓出即去药。《直指方》
妇人乳痈: 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痛不可忍者,即不疼,神效不可云喻也。用真陈橘皮汤浸去白,晒面炒微黄,为末,每服二钱,麝香调酒下,初发者一服见效,名橘香散。张氏方。
毒肿入腹: 鸡舌香、青木香、薰木香、麝香各一两,水四升煎二升,分二服。《肘后方》
石痈坚硬: 如石不作脓,用橡子一枚,以醋于青石上磨汁涂之,干则易,不过十度即平。《千金方》
便毒初起: 子和《儒门事亲》用胡桃七个,烧研,酒服,不过三服见效。《杨氏经验方》用胡桃三枚夹铜钱一个,食之即愈。
一切痈肿: 背痈、附骨疽未成脓者,胡桃十个煨熟去壳,槐花一两研末杵匀,热酒调服。《古今录验方》
乳痈肿痛: 桂心、甘草各二分,乌头一分炮为末,和苦酒涂之,纸覆住脓化为水,神效。《肘后方》
一切肿毒: 五倍子炒紫黑色,蜜调涂之。《简便方》治一切肿毒,初起无头者,五倍子、大黄、黄叶各等分,为末,新汲水调涂四围,日三五次。
诸疮毒肿: 全蝎七枚,栀子七个,麻油煎黑去滓,入黄蜡化成膏,敷之。《澹寮方》
鱼口毒疮: 端午日午时取树上青胡桃,筐内阴干,临时全烧为末,黄酒服,少行一二次,有脓自大便出,无脓即消,二三次服平。《杨诚经验方》
诸般痈肿: 拔毒止痛,荷叶中心蒂如钱者,不拘多少煎汤淋洗,拭干,以飞过寒水石,同腊猪脂涂之。又治痈肿,柞木饮,方中亦用之。《本事方》
肿毒初起: 大蛤蟆一个,剁碎同炒,石灰研如泥,敷之频易。余居士方。
肠痈内痛: 鳖甲烧存性,研,水服一钱,日三服。《传信方》
肠痈已成: 小腹肿痛,小便似淋,或大便难涩下脓,用甜瓜子一合,当归炒一两,蛇蜕皮一条,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前服,利下恶物为妙。《圣惠方》
痈疽乳发: 初起者,黄叶末和鸡子白涂之,干即易。《梅师方》
玉枕生疮: 生枕骨上如痈,破后如箸头,用原蚕蛾炒、石韦各等分,为末,干贴取瘥。《圣济总录》
女人妒乳: 乳痈汁不出,内结成肿,名妒乳。用蜂房烧灰,研,每服二钱,水一小盏,煎六分,去渣温服。《济众方》
一切肿毒: 已溃未溃者,用鲤鱼烧灰,醋和涂之,以愈为度。《外台秘要》
骨疽出骨: 愈而复发,骨从孔中出,宜疮上炙之,以乌雌鸡一只,去肉取骨烧成炭,以三家甑蔽三家砧水,刮屑各一两,皆烧存性,和导疮中碎骨,当出尽而愈。《千金方》
便毒肿痛: 已大而软者,《直指方》用鱼鳔胶热汤,或醋煮软,乘热研烂贴之。戴氏治露 即羊核,用石首胶一两,烧存性研末,酒服,外以石菖蒲,生研盦之效。
血疝便毒: 不拘已成未成,随即消散,斑蝥三个去翅足,炒滑石三钱,同研,分作三服,空心白汤下,日一服,毒从小便出,如痛,以车前、木通、泽泻、猪苓煎饮,名破毒散,甚效。东垣方。
妇人吹乳: 蛇皮一尺七寸烧末,温酒一盏服。《产乳方》
便毒便痈: 穿山甲半两,猪苓二钱,并以醋炙,研末,酒服二钱。外穿山甲末和麻油、轻粉涂之,或只以土涂之。《直指方》
吹妳疼痛: 穿山甲炙焦,木通各一两,自然铜生用半两,为末,每服二钱,酒下取效。《图经本草》
发背初起: 活蜗牛二百个,以新汲水一盏,汤瓶中封一夜,取涎水,入真蛤粉旋调,扫敷疮上,日十余度,热痛止,则疮便愈。《集验方》
甲疽溃痛: 弩肉裹趾甲,脓血不瘥者,用牡蛎头厚处,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红花煎酒调下,日三服,仍用敷之取效。《胜金方》
便毒初起: 黄脚蜈蚣一条,瓦焙存性,为末,酒调服取汗,即散。《济生秘览》
痈疽发背: 及发乳诸毒,用吴茱萸一升捣,为末,用苦酒调涂帛上贴之。《外台秘要》
痈疮大痛: 壁虎焙干研末,油调,敷之即止。《医方摘要》
痈肿未成: 用此拔毒,水调牡蛎粉末涂之,干更上。《集验方》
鱼口疮毒: 初起未成脓者,用南五倍子炒黄研末,入百草霜等分,以腊醋调涂于患处,一日一夜即消。《杏林摘要》
骨疽脓出: 黑色鲫鱼一个,去肠入白盐,令满扎定,以水一盏,石器内煮至干焦,为末,猪油调搽,少痛勿怪。《世医得效方》
风毒卒痛: 用白酒煮杨柳白皮,暖熨之,有赤点处掺去血,妙。凡诸肿急痛熨之,皆即止也。《姚僧坦集验方》
乳结硬痛: 百药煎末,每服三钱,酒一盏煎数沸,服之取效。《经验方》
肠痈内痛: 大枣连核烧存性,百药煎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日一取效。《直指方》
鱼口便毒: 五倍子不拘多少,以净瓦器盛之,用陈醋熬成膏,用绵布摊贴之,如干即换,三五次即愈。
肿毒初起: 穿山甲插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二两,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陈酒送下。《直指方》
痈疽不饮: 不拘发背,一切疮用鳖甲烧存性,研掺甚妙。《李楼怪病奇方》
积年骨疽: 一捏一汁出者,熬饴糖勃疮上,方破,生鲤鱼潝之,顷时刮见虫出,更洗敷药,虫尽则愈。《肘后方》
肿毒无头: 蛇蜕灰、猪脂和涂。《肘后方》
痈疽赤肿: 用米醋和蚌蛤灰涂之,待其干即易之。《千金方》
发背初起: 古贲即牡蛎粉灰,以鸡子白和涂四围,频上取效。《千金方》
痈疽不合: 破蒲席烧灰,腊月猪脂和纳孔中。《千金方》
石痈无脓: 坚硬如石,用蛇蜕皮贴之,经宿即愈。《圣济总录》
胯上便毒: 鲫鱼一枚,山药五钱,同捣方之即消。《医林集要》
吹妳疼痛: 蜘蛛一枚,面裹,烧存性,为末,酒服即止,神效。
封口毒疮: 已溃出脓,取韭地蚯蚓捣细,凉水调敷,日换三四次。《扶寿方》
发背肿: 蛇头烧灰,醋和敷之,日三易。《千金方》
吹妳疼痛: 马明退烧灰一钱五分,轻粉五分,麝香少许,酒服。《儒门事亲》
手足瘭疽: 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大鲫鱼长三四寸者,乱发一鸡子大,猪脂一升,同煎膏涂之。《千金方》
发背初起: 鹿角烧灰,醋和涂之,日五六易。《千金方》
决痈代针: 白鸡翅下两边第一毛烧灰,水服即破。《外台秘要》
发背初起: 羊脂、猪脂切片,冷水浸贴,热则易之,数日瘥。《外台秘要》
瘭疽已溃: 车缸脂和梁上尘敷之。《外台秘要》
吹妳寒热: 用猪脂冷水浸,搨热即易之,立效。《子母秘录》
附骨疽漏: 蜣螂七枚,同大麦捣敷。《刘涓子鬼遗方》
痈疽发背: 初作及经十日以上,肿赤焮热,日夜疼痛,百药不效者,用煅鸡子一枚,新狗屎如鸡子大,搅匀,微火熬令稀稠得所,捣作饼子于肿头上贴之,以帛包抹,时时看视,觉饼热即易,勿令转动及歇气,经一宿定,如日多者,三日贴之,一日一易,至瘥乃止。此方秽恶不可施之贵人,一切诸方皆不能及,但可备择而已。《千金方》
乳发初起: 母猪蹄一双,通草六分,棉裹煮羹食之。《梅师方》
发脑发背: 及痈疽,热疖恶疮,用腊月兔头捣烂,入瓶内密封,惟久愈佳。每用涂帛上厚封之,热痛即如水也,频换取瘥乃止。《胜金方》
瘭疽毒疮: 喜着十指状,如代指根深至肌,能坏筋骨,毒气入脏杀人,宜烧铁烙之,或灸百壮,日饮犀角汁取痒。《千金方》
封口毒疮: 热鸡血频涂之,取散。《皆效方》
收敛痈疽: 猫头一个煅研,鸡子十个,煮熟去白,以黄煎出油,入白蜡少许,调灰敷之,外以膏护住,神妙。《医方摘要》
瘭疽出汗: 生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剥净,以猪胆涂之。《千金方》
妇人乳肿: 马尿涂之立愈。《昝殷产宝》
破决痈疖: 诸痈已成脓,惧针者,取雀屎涂疮头,即易决。《梅师方》
肠痈腹痛: 其状两耳轮甲错,腹痛,或远脐,有疮如栗,下脓血,用马蹄灰和鸡子白涂,即拔毒气出。《千金方》
乳痈溃烂: 见内者,猫儿腹下毛,干锅内煅存性,入轻粉少许,油调封之。《济生秘览》
狗宝丸: 治痈疽发背诸毒,初觉壮热烦渴者,用癞狗宝一两,腊月黑狗胆,腊月鲤鱼胆合一枚,蟾酥二钱,蜈蚣炙七条,硇砂、乳香、没药、轻粉、雄黄、乌金石各一钱,粉霜三钱,麝香一分,同为末,用首生男儿乳一合,黄蜡三钱熬膏,和丸绿豆大,每服一丸或三丸,以白丁香七枚研调,新汲水送下,暖卧汗出为度,不过三服,立效,食后白粥辅之。《济生方》
疮中朽骨: 久疽久漏,中有朽骨,以乌骨鸡胫骨实,以砒石,盐泥固济,煅红出毒,以骨研末,饭丸粟米大,每以白纸捻送一粒,入窍中,以拔毒膏药封之,其骨自出。《医学正传》
吹妳焮痛: 鹿角屑炒黄为末,酒服二钱,仍以梳梳之。《唐瑶经验方》
瘭疮作痛: 用雀屎,燕窠土研敷之。《直指方》
乳妒乳痈: 鸡矢白炒研,酒服方寸匕,三服愈。《昝殷产宝》
瘭疽: 着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愈而后发,虎屎白者,以马屎和之,晒干烧灰粉之。《千金方》
发背发乳: 猪脂切片,冷水浸贴,日易四五十片,甚效。《急救方》
肠内生痈: 雄鸡顶上毛并屎烧末,空心酒服。《千金方》
溃肿排脓: 夜明砂一两,桂半两,乳香一分,为末,入干砂糖半两,井水调方。《直指方》
乳头破裂: 鸡矢白炒研,酒服方寸匕,三服愈。《昝殷产宝》
痈疽疖毒: 狗头骨灰、芸台子各等分,为末,水和敷之。《千金方》
外肾痈疮: 抱出鸡卵壳、黄连、轻粉各等分,为细末,用炼过香油调涂。《医林正宗》
发背已溃: 用鸡肫黄皮,同棉絮焙末搽之,即愈。
发背初起: 用鸡肫黄皮不落水者,阴干,卧时温水润开贴之,随干随润,不过三五个,即消。《杨氏经验方》
骨疽不合: 骨从孔中出,掘地作坑,口小里大深三尺,以干鸡屎二升,同艾及荆叶捣碎入坑内,烧令烟出,以疽口就熏用衣拥之,勿令泄气,半日当有虫出,甚效。《千金方》
痈肿不合: 牛屎烧末,用鸡子白和封,干即易之,神验也。《千金月令》
附骨疽疮: 狗头骨烧烟,日熏之。《圣惠方》
乳疖初发: 黄明水胶,以浓醋化涂之,立消。《杨起简便方》
痈疽发背: 母猪蹄一双,通草六分,绵裹煮羹食之。《梅师方》
痈疽有虫: 鹿角烧末,苦酒和涂,磨汁亦可。
发背痈疽: 用雄鸡冠血滴疽上,血尽再换,不过五六鸡,痛止毒散,数日自愈。《保寿堂方》
妇人吹乳: 白丁香半两为末,以温酒服一钱。《圣惠方》
天柱毒疮: 生脊大椎上,大如钱,赤色,出水,驴蹄二斤,胡粉熬一分,麝香少许,为末,醋和涂之,干则掺之。《圣惠方》
内痈未成: 取伏鸡屎,水和服即瘥。《千金方》
发背肿毒: 鸡嗉及肫内黄皮焙研,湿则干掺,干则油调搽之。《医林正宗》
便毒初起: 水胶溶化涂之,即散。《直指方》
背疽初发: 《阮氏经验方》用黄明牛皮胶四两,酒一盏,重汤炖化,随意饮尽,不能饮者,滚白汤饮之,服此毒不内攻,不敷恶症。《谈野翁试验方》以新瓦上烧存性研末,酒二盏服之。《唐氏经验方》又加穿山甲四片,同烧存性,云:极妙无比。
一切肿毒: 已成未成,用水胶一片,水渍软,当头开孔贴之。未有脓者自消,已溃者令脓自出。王焘《外台秘要》
乳发初起: 不治杀人,鹿角磨浓汁涂之,并令人嗍去黄水,随手即散。《梅师方》
乳痈初起: 牛屎和酒敷之即消。《集验方》
背疮溃烂: 黄黑牛粪多年者,晒干为末,入百草霜匀细掺之。《谈野翁试验方》
疖毒肿毒: 鹿角尖磨浓汁,涂之甚妙。濒湖方。
肠痈未成: 马牙烧灰,鸡子白和涂之。《千金方》
对口毒疮: 猫头骨烧存性,研,每服三五钱,酒服。《吴球便民食疗方》
阴疽不发: 头凹沉黯,不疼无热,服内补散不起,必用人牙煅过,穿山甲炙各一分,为末,分作两服,用当归、麻黄煎酒下,外以姜汁和麦敷之。又方:用乌头、硫黄、人牙煅过为末,酒服亦妙。《直指方》
妇人吹乳: 百齿霜以无根水丸梧子大,每服三丸,食后屋上倒流水下,随左右暖卧取汁甚效。或以胡椒七粒,同白齿霜和丸,热酒下得汗立愈。
一切痈肿: 未溃,用干人屎末、麝香各半钱,研匀,以豆大调贴头处,以醋面作钱护之,脓溃去药。《本草衍义》
疔疽恶疮: 生人脑即耳塞也,盐泥等分,研匀,以蒲公英汁和作小饼封之,大有效。《圣惠方》
痈脓不出: 人乳汁和面敷之,比晓脓尽出,不可近手。《千金方》
乳痈已成: 用新湿鼠屎、黄连、大黄各等分,为末,以黍米粥清和涂四边,即散。《集验方》
痈疽发背: 一切肿毒,用胡燕巢土、鼠土、榆白皮、瓜蒌根各等分,为末,以女人月经衣,水洗取汁和,敷肿上,干即易之,溃者封其四围,五日瘥。《千金方》
肺痈吐血: 发灰一钱,米醋二合,白汤一盏调服。《三因方》
妇人吹妳: 鼠屎七粒,红枣七枚,去核包屎,烧存性,入麝香少许,温酒调服。《集要方》
妇人乳疖: 酒下梳垢,五丸即退消。
乳痈初起: 雄鼠屎七枚,研末,温酒服取汁,即散。《寿域方》
乳痈未溃: 人牙齿烧研,酥调贴之。《肘后方》
发背欲死: 烧屎灰,醋和敷之,干即易。《肘后方》
溃痈不合: 老鼠一枚,烧末敷之。《千金方》
胻疽青烂: 生于腨胫间,恶水淋漓经年,疮冷败为深疽,青黑,好肉虚肿,百药不瘥,或瘥而复发,先以药蚀去恶肉,后用煅猪屎散,甚效。以猪屎烧研为末,纳疮孔令满,白汁出,吮去更敷。有恶肉,再蚀去乃敷,以平为期,有验。《千金方》
痈疽发背: 初起者,用 猪腰子一双,同飞面捣如泥,涂之即愈。
肿毒初起: 败龟甲一枚烧研,酒服四钱。《小品方》
痈肿初起: 藏器曰:以水蛭十余枚,咂病处,取皮皱肉,白为效。冬月无蛭,地中掘取,暖水养之令动。先净人皮肤,以竹筒盛蛭合之,须臾,咬咂血满自脱,更用饥者。
车螯转毒散: 治发背痈疽,不问浅深大小,利去病根则免传变,用车螯即昌娥,紫背光厚者,以盐泥固济,煅赤出火毒,一两,生甘草末一钱半,轻粉五分,为末,每服四钱,用瓜蒌一个,酒一盏,煎一盏调服,五更转下恶物为度,未下再服,甚者不过二服。《外科精要》
六味车螯散: 治发背痈疽,不问浅深大小,利去病根则免传变。用车螯四个,黄泥固济,煅赤出毒,研末,灯心三十茎,瓜蒌一个,取仁炒香,甘草节炒二钱,通作一服,将三味入酒二碗,煎半碗,去滓,入蜂蜜一匙,调车螯末二钱,腻粉少许,空心温服,下恶涎毒为度。《本事方》
肩疽白秃: 并用吴茱萸盐淹过,炒研,醋和涂之。《活幼口议》
妇人乳毒: 败龟甲一枚烧研,酒服四钱。《小品方》
发背痈肿: 用白犬屎半升,水绞取汁服,以滓敷之,日再。《外台秘要》
瘭疽恶毒: 肉中忽生一 黤子,如豆粟或如梅子,或赤,或黑,或白,或青,其黡有核,核有深根,应心能烂筋骨,毒入脏腑即杀人,但饮葵根汁,可折其热毒。《集验方》
阴下悬痈: 生于谷道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数十日后赤肿如桃李,成脓即破,破则难愈也,用横纹甘草一两,四寸截断,以溪涧长流水一碗,河水井水不用,以文武火慢慢蘸水炙之,自早至午,令水尽为度,劈开视之,中心水润乃止。细剉,用无灰好酒二小碗,煎至一碗温服,次日再服,便可保无虞。此药不能急消,过二十日方得消尽,兴化守康朝病,已破,众医拱手服此,两剂即合口,乃韶州刘从周方也。《李迅痈疽方》
女子妒乳: 生蔓菁根捣和盐醋,浆水煮汁洗之五六度良。又方:和鸡子白封之,亦妙。孟诜《食疗本草》
股阴 ( 考 《 字汇 》
切音其 ) 疬: 无名异二钱,麝香一字,研,酒半碗,午后空腹服立效。《多能鄙事》
痈疽疮肿: 已溃未溃,皆可用盐、白梅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香油调涂四周。《卫生易简方》
一切痈疽: 及疮疖,用荇丝菜或根,马蹄草茎或子,即蒪也,各取半碗,同苎麻根五寸去皮,以石器捣烂,敷毒四周,春夏秋日换四五次,冬换二三次,换时以齐水洗之甚效。《保生余录》
骨疽出骨: 一名多骨疮,不时出细骨,乃母受胎未及一月,与六亲骨肉交合,感其精气,故有多骨之名,以密陀僧末,桐油调匀摊贴之,即愈。《寿域方》
甲疽肿痛: 石胆一两,烧烟尽,研末敷之,不过四五度瘥。《梅师方》
肘骨疽疮: 榆皮烧研,米饮每服方寸匕。《千金方》
便毒初起: 极力提起,令有声,以铁秤锤摩压一夜,即散。《集简方》
鱼口疮毒: 白矾枯研,寒食麦糊调敷上即消。《急救良方》
甲疽疮脓: 生足趾甲边,赤肉突出时,常举发者,黄芪二两,蔺茹一两,醋浸一宿,以猪脂五合,微火上煎取二合,绞去滓,以封疮口上,日三度,其肉自消。《外台秘要》
瘭疽毒疮: 肉中忽生暗子如粟豆,大者如梅李,或赤,或黑,或白,或青,其中有核,核有深根应心,肿泡紫黑色能烂筋骨,毒入脏腑,杀人,宜灸黯上百壮,以酸模叶薄其四面,防其长也,内服冬葵根汁,其毒自愈。《千金方》
石痈坚硬: 不作脓者,蜀桑白皮阴干为末,烊胶和酒调敷,以软为度。《千金方》
诸疮第九十一
臁疮不干: 白善土煅研末,生油调搽。《集玄方》
白癞头疮: 白炭烧红,投沸汤中,温洗之取效。《肘后百一方》
杨梅毒疮: 《方广心法附余》用铅汞、结砂、银朱各二钱,白花蛇一钱为末,作纸捻七条,初日用三条,自后日用一条,香油点灯于烘炉中,放被内盖,卧勿透风,须食饱,口含椒茶,热则吐去再含。神灯熏法,用银朱二钱,孩儿茶、龙挂香、皂荚子各一钱,为末,以纸卷作灯心大,长三寸,每用一条,安灯盏内,香油浸点,置水桶中,以被围坐,用鼻吸烟咽之,口含冷茶,热则吐去,日熏两次,三日后口中破皮,以陈浆水漱之。神灯照法,治杨梅疮年久破烂坑陷者,用银朱、水粉、线香各三钱,乳香、没药各五分,片脑二分。为末,以纸卷作捻,浸油点灯照疮,日三次,七日见效,须先服通圣散数贴,临时日含椒茶,以防毒气入齿也。
手指肿痛: 浆水入少盐,热渍之,冷即易之。孙真人方。
一切恶疮: 云母粉敷之。《千金方》
诸般恶疮: 拔毒散,东墙上土,大黄各等分,为末,用无根井华水调搽,干再上。《瑞竹堂经验方》
黄水肥疮: 燕窠土一分,麝香半分,研敷之。《普济方》
浸淫湿疮: 发于心下者,不早治,杀人。用胡燕窠中土研末,水和敷。葛氏方。
足臁烂疮: 韭地蚯蚓泥干研,入轻粉,清油调敷。《便民图纂》
手足发指: 毒痛不可忍,用壁间泥蜂窠为末,入乳香少许研匀,以醋调涂,干即以醋润之。《奇效方》
疔疮肿痛: 上蜂窠煅,蛇皮烧各等分,酒服一钱。《直指方》
湿涡疥疮: 胡燕窠大者,用托子处土为末,以淡盐汤洗拭,干敷之,日一上。《小品方》
代指肿痛: 猪膏和白善土敷之。《肘后方》
外肾生疮: 蚯蚓屎二分,绿豆粉一分,水研涂之,干又上之。《便民图纂》
燕窝生疮: 韭地曲蟮屎,米泔水和,煅过,入百草霜各等分,研末,香油调涂之。《摘玄方》
代指肿痛: 麻沸汤渍之即安。《千金方》
白秃头疮: 百年屋下燕窠泥,蠮螉窠研末,剃后麻油调搽。《圣济总录》
疔肿: 粪下土,蝉蜕、全蝎各等分捣,作钱大饼,香油煎滚温服,以滓敷疮四周,疔自出也。《圣济总录》
下疳阴疮: 外科用孩儿茶末,米泔洗净敷之,神效。或加胡黄连等分。《纂奇方》孩儿茶一钱,珍珠一分,片脑半分,为末敷之。唐氏方用孩儿茶一钱,轻粉一分,片脑一字,为末搽之。
臁疮久烂: 灶内黄土年久者,研细末,黄叶、黄丹、赤石脂、轻粉末各等分,清油调入油绢中,贴之勿动,数日愈。纵痒忍之,良。《济急方》
赤黑丹疥: 或痒或燥,不急治,遍身即死,白瓷末、猪脂涂之。《圣济总录》
身面白丹: 白瓷瓦末和猪脂涂之。《梅师方》
白秃腊梨: 灰窑内烧过红土墼四两,百草霜一两,雄黄一两,胆矾六钱,榆皮三钱,轻粉一钱,为末,猪胆汁调,剃头后搽之,百发百中神方也。《陆氏积德堂方》
牛皮血癣: 烟胶三钱,寒水石三钱,白矾二钱,花椒一钱半,为末,腊猪脂调搽。《陆氏积德堂方》
臀生湿疮: 日以新砖坐之,能去湿气。《集玄方》
头疮诸疮: 以醋汤洗净,百草霜入腻粉少许,生油调涂,立愈。《证类本草》
白秃头疮: 百草霜和猪脂涂之。《简便方》
手掻疮肿: 作脓,用锅脐墨研细,清油调搽。《简便方》
臁疮顽癣: 铜绿七分,研,黄蜡一两,化熬,以厚纸拖过表裹,别以纸隔贴之,出水妙,亦治杨梅疮及虫咬。《邓笔峰杂兴》
杨梅毒疮: 铜绿醋煮研末,烧酒调搽,极痛出水,次日即干,或加白矾等分研掺。《简便方》
疮似蜂窠: 愈而后发,胡粉、朱砂各等分为末,蜜和涂之。《圣济总录》
疮伤水湿: 胡粉、炭灰等分,脂和涂孔上,水即出也。《千金方》
黄水脓疮: 官粉煅黄、松香各三钱,黄丹一钱,飞矾二钱,为末,香油二两熬膏敷之。《邵真人方》
反花恶疮: 胡粉一两,胭脂一两,为末,盐汤洗净敷之,日五次。《圣惠方》
时气生疮: 胸中热,铁浆饮之。《梅师方》
妒精阴疮: 铅粉二钱,银杏仁七个,铜铫内炒至杏黄,去杏取粉,出火毒,研搽效。《集简方》
血风臁疮: 《集效方》用官粉四两,水调入碗内,以靳州艾叶烧烟熏干,入乳香少许同研,香油调作隔纸膏,反复贴之。《杨氏简便方》用官粉炒过,桐油调作隔纸贴之。
阴股常湿: 胡粉粉之。《备急方》
一切疔肿: 铁浆日饮一升。《千金方》
远近臁疮: 黄丹飞炒,黄柏酒浸七日,焙,各一两,轻粉半两研细,以苦茶洗净,轻粉填满,次用黄丹护之,外以柏末摊膏贴之,勿揭动,一七见效。《集效方》
血风臁疮: 黄丹一两,黄蜡一两,香油五钱熬膏,先以葱椒汤洗后贴之。《陆氏积德堂方》
杨梅毒疮: 黑铅、广锡各二钱半,结砂、蜈蚣二条,为末,纸卷作小捻,油浸二夜,点灯日照疮二次,七日见效。《集玄方》
蛇皮恶疮: 铁浆频涂之。《谈野翁试验方》
疔肿热毒: 磁石末酢和封之,拔根立出。《外台秘要》
疔肿初起: 多年土内锈钉火煅,醋淬刮下,锈末不论遍次,煅取收之,每用少许人乳和,挑破敷之,仍炒研二钱,以 水煎滚,待冷调服。《普济方》
雌雄疔疮: 铁粉一两,蔓菁根三两捣如泥,封之,日二换。《集玄方》
血风臁疮: 密陀僧、香油,入粗盐内磨化,油纸摊膏,反复贴之。《集效方》
代指肿痛: 芒硝煎汤渍之。《圣惠方》
杨梅毒疮: 水银、黑铅各一钱,结砂、黄丹各一钱,乳香、没药各五分,为末,以纸卷作小捻,染油点灯,日照疮三次,七日见效。《方广附余》用水银、黑铅、结砂、银朱各二钱,白花蛇一钱,为末,作纸捻七条,头日用三条,自后日用一条,香油点灯于炉中,放被内熏之,勿透风,头上有疮,连头盖之。一方:水银一钱二分,黑铅、白锡各八分,共结砂黄丹四分,朱砂六分为末,分作十二纸捻,以香油浸灯盏内,点于小桶中,以被围病人坐之,以鼻细细吸烟,三日后口出恶物为效。
天泡湿疮: 无名异末,井华水调服之。《普济方》
虫癣瘙痒: 水银、胡粉各等分研敷。又水银、芜荑和酥敷之。《外台秘要》
癣疮有虫: 银朱、牛骨髓、桐油调搽。《医方摘要》
一切恶疮: 水银、黄连、胡粉熬黄各一两,研匀敷之,干则以唾调。《肘后方》
黄水湿疮: 银朱、盐梅和捣敷之。《集玄方》
恶肉毒疮: 一女年十四,腕软处生物如黄豆大,半在肉中,红紫色痛甚,诸药不效,一方士以水银四两,白纸二张,揉熟蘸银擦之,三日自落而愈。《李楼怪病奇方》
杨梅疮癣: 《岭南卫生方》用汞粉、大风子肉,等分为末,涂之即愈。《医方摘玄》用轻粉二钱、杏仁四十二个,去皮洗疮,拭干搽之,不过三次即愈,干则以鹅胆汁调。
白秃头疮: 雄黄猪胆汁和敷之。《圣济总录》
杨梅恶疮: 粉霜一味搽之。《集简方》
蛇缠恶疮: 雄黄末醋和敷之。《普济方》
下疳阴疮: 轻粉末干掺之,即结靥而愈。《万表积善堂方》
臁疮溃烂: 无名异、虢丹细研,清油调搽,湿则干掺之。《济急方》
牛皮恶癣: 五更食炙牛肉一片,少刻以轻粉半钱,温酒调下。《直指方》
臁疮不合: 以姜汁温洗拭干,用葱汁调轻粉敷之。一方:轻粉五分,黄蜡一两,以粉掺纸上,以蜡铺之,缚在疮上,黄水出即愈。《永类钤方》
杨梅毒疮: 《医学统旨》用轻粉一钱,雄黄、丹砂各二钱半,槐花炒、龟板炙各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一钱,冷茶下,日二服,七日愈。《杨诚经验方》用轻粉、胡桃仁、槐花炒研、红枣肉各二钱捣丸,分作三服,初日鸡汤下,二日酒下,三日茶下,三日服尽,五日疮干,七日痂落。一方:用豮猪肾一对,去膜批开,各掺轻粉一钱,札定麻油二两,炸熟顿食,不破口肿牙,仍服金银花药。一方:用大鸡卵一个,去黄留白,入轻粉一钱,搅匀纸糊,饭上蒸食。
漏疮不合: 童尿制炉甘石、牡蛎粉外塞之,内服滋补药。《难病治例》
臁疮不饮: 银朱一钱,千年地下石灰五分,松香五钱,香油一两,为末,化摊纸止贴。《应急良方》
血风臁疮: 生脚股上,乃湿毒成风也,黄蜡一两溶化,入银朱一两搅,摊纸上,刺孔贴之。《简便方》
杨梅毒疮: 银朱、官香各等分,为末,以纸卷作捻,点灯置桶中,以鼻吸烟一口,一作七日,愈。又方:银朱二钱,孩儿茶一钱,龙桂香一钱,皂角子一钱,为末,如上法用。又方:银朱、轻粉各一钱,黄蜡、清油各一两,化开和收,以油纸摊贴疮,痂自脱也。
鱼脐疔疮: 四面赤,中央黑,银朱米和丸,每服一丸,温酒下,各走马丹。《普济方》
广东恶疮: 雄黄一钱半,杏仁三十粒去皮,轻粉一钱,为末,洗净,以雄猪胆汁调,上二三日即愈,百发百中,天下第一方,出武定侯府内。《陆氏积德堂方》
多年恶疮: 多年石灰研末,鸡子清和成块,煅过再研,姜汁调敷。《救急方》
疔疮恶毒: 《千金方》刺四边及中心,以雄黄末敷之,神效。《陆氏积德堂方》用雄黄、蟾酥各五分,为末,葱蜜捣丸小米大,以针刺破疮顶,插入甚妙。
臁疮日久: 雄黄二钱,陈皮五钱,青布卷作大捻,烧烟熏之,热水流出数次,愈。《邓笔峰杂兴》
疮口不敛: 生肌肉,止疼痛,去恶水。寒水石烧赤,研二两,黄丹半两为末,掺之,名红玉散。《和剂局方》
下疳阴疮: 炉甘石火煅、醋淬五次,一两,孩儿茶三钱,为末,麻油调敷,立愈。《通妙邵真人方》
日久顽疮: 不收者,银朱一钱,千年地下石灰五分,松香五钱,香油一两,为末,化摊纸上贴之。《应急良方》
疔疮恶肿: 石灰、半夏,等分,为末敷之。《普济方》
下部生疮: 已决洞者,牡丹末汤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
风毒热疮: 遍身出黄水,桂府滑石末敷之,次日愈。先以虎杖、豌豆、甘草各等分,煎汤,洗后乃搽。《普济方》
血风臁疮: 船上旧油灰,将泥作釜,火煅过研末,入轻粉少许,苦茶洗净敷之,忌食发物。《邵真人经验方》
乌癞臁疮: 雌黄粉醋和,鸡子黄调涂之。《圣惠方》
脚趾缝烂: 滑石一两,石膏煅半两,枯白矾少许,研,掺之。《集简方》
牛皮顽癣: 雌黄末,入轻粉和猪膏敷之。《直指方》
软疖不愈: 烂船底油石灰研末,油调敷之。胡氏方。
下体癣疮: 艌船灰,牛粪烧烟熏之,一日一次,即安。《医方摘玄》
疥疮有虫: 石灰淋汁,洗之数次。孙真人方。
血风湿疮: 十年陈石灰研搽,痛即止,疮即愈,神效。兰氏方。
诸般恶疮: 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半,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冷酒下。《普济方》
疔疮发背: 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半,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冷酒下。《普济方》
手足心毒: 风气毒肿,盐末、椒末等分酢和敷之,立瘥。《肘后方》
疮口不合: 一切皆治,秦艽为末掺之。《直指方》
疮癣痛痒: 初生者,嚼盐频擦之,妙。《千金翼方》
杨梅毒疮: 醋调胆矾末搽之,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出恶水,一二上即干。又方:胆矾、白矾、水银各三钱半,研不见星,入香油津、唾各少许和匀,坐帐内取药,涂两足心,以两手心对足心摩擦,良久再涂,再擦尽即卧,汗出或大便出垢,口出秽涎为验,每一次强者用四钱,弱者用二钱,连用三日,外服疏风散并澡洗。《刘氏经验方》
一切诸毒: 胆矾末、糯米糊丸如鸡头子大,以朱砂为衣,仍以朱砂食之,冷水化一丸服,立愈。《胜金方》
一切疮疖: 上朱虢丹、牛皮胶各等分,为末,好酒一碗冲之,澄清服,以渣敷之,干则再上。《朱氏集验方》
臁疮经年: 盐中黑泥,晒干研搽之。《永类钤方》
疔疮肿痛: 白姜石末和鸡子清敷之,干即易,疔自出,神验。崔氏方。
豌豆毒疮: 未成脓者,猪胆汁和芒硝末涂之。《梅师方》
大风虫疮: 有五色虫取下,诸石丸,用金星矾石、银星矾石、云母石、禹余粮石、滑石、阳起石、磁石、凝水石、密陀僧、自然铜、龙涎石各等分捣碎,瓶盛,盐泥固济之,炭火十斤煅过为末,醋糊丸小豆大,每服十五丸,白花蛇酒下,一日三服,以愈为度。《圣惠方》
妒精阴疮: 黄矾、青矾、麝香各等分,为末,敷之,不过三度。《千金方》
大风痢疾: 眉发脱落,遍身顽痹,禹余粮二斤,白矾一斤,青盐一斤。为末,罐子固济,炭火一秤煅之,从辰至戊,候冷,研粉,埋土中,三日取出,每一两入九蒸九爆炒熟胡麻末三两,每服二钱,荆芥茶下,日二服。《圣惠方》
天蛇头毒: 落苏即金丝草、金银花藤、五叶紫葛、天荞麦各等分切碎,用绝好醋浓煎,先熏后洗。《急救方》
臁疮不饮: 葱盐汤洗净拭干,以马勃末敷之,即愈。《仇逵稗史》
疔疮肿毒: 雪白矾末五钱,葱白煨熟,捣和丸梧子大,每服二钱五分,以酒送下,未效再服,久病、孕妇不可服。《卫生宝鉴》
服石发疮: 疼不可忍者,用纸圈围之。中心填硝石,令满,以匙抄水淋之,觉不热痛即止。《兵部手集》
疔疮肿毒: 好硇砂、雄黄等分研,以银蓖刺破疮口,挤去恶血,安药一豆入内,纸花贴住即效,毒气入腹,咽吐者,服护心散。《瑞竹堂经验方》
代指肿痛: 唾和白硇砂,以麦作碗子,套指入内,一日瘥。《千金方》
嵌甲作疮: 足趾甲入肉作疮,不可履鞋,矾石烧灰敷之,蚀恶肉生好肉,细细割去甲角,旬日取愈,此方神效。《肘后方》
风癣有虫: 菖蒲末五斤酒渍,釜中蒸之,使味出,先绝酒一日,每服一升或半升。《千金方》
疔肿恶疮: 二仙散,用生矾、黄丹临时等分,以三棱针刺血,待尽敷之,不过三上,决愈,乃太医李管勾方。《卫生宝鉴》
牛皮癣疮: 石榴皮蘸明矾末抹之,切勿用醋,即虫沉下。《直指方》
一切恶疮: 硼砂四两,甘草四两,真香油一斤,瓶内浸之,遇有毒者,服油一小盏,久浸尤佳。《瑞竹堂经验方》
干湿头疮: 白矾半生半煅,酒调涂上。《生生编》
头疮白秃: 贯众、白芷为末,油调涂之。又方:贯众烧末,油调涂。《圣惠方》
便毒诸疮: 一枝箭捣烂,涂之即消。若毒大甚者,洗净,以生白酒煎服,得微汗即愈。《王永辅济世方》
鱼睛疔疮: 枯矾末、寒食面糊调贴,消肿无脓。崔氏方。
阴湿疮疱: 硫黄敷之,日三。《梅师方》
顽癣不愈: 倾过银有盖罐子,入硫黄一两,溶化,取起冷定,打开取硫,同盖研末搽之。《集效方》
肺热生疮: 遍身皆是,用苦参末,粟米饭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御药院方》
诸疮弩肉: 如蛇出数寸,硫黄末一两,肉上敷之,即缩。《圣惠方》
疮肿初起: 泽兰捣封之,良。《集简方》
疥疮有虫: 硫黄末以鸡子煎,香油调搽,极效。《急救良方》
毒热足肿: 作痛欲脱者,苦参煮酒渍之。《集验方》
痢风有虫: 硫黄末酒调少许,饮汁或加大风子油,更妙。《直指方》
一切恶疮: 真君妙神散,用好硫黄三两,荞麦粉二两,为末,井水和捏作小饼,日干收之,临用细研,新汲水调敷之,痛者即不痛,不痛则即痛,而愈。《坦仙皆效方》
疔疮肿毒: 白及末半钱,以水澄之,去水,摊于厚纸上贴之。《袖珍方》
癣疮作痒: 刺蓟叶捣汁服之。《千金方》
杨梅毒疮: 龙桂香、孩儿茶、皂荚子各一钱,银朱二钱为末,纸卷作捻,点灯置桶中,以鼻吸烟,一日三次,三日止,内服解毒药,疮即干。《集简方》
代指肿痛: 甘草煎汤渍之。《千金方》
冷露疮烂: 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应验方》
一切疮疖: 荆芥末以地黄自然汁熬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五丸,茶酒任下。《普济方》
疔肿诸毒: 荆芥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分三服,冷饮。《药性论》
代指肿痛: 地榆煮汁,渍之,半日愈。《千金方》
年深恶疮: 无心草根、钓苓根、狼毒、白丁香各五钱,麝香一字,为末掺之。又方:无心草根、干姜各二钱,钓苓根三钱,为末掺之。并《外科精义》,无心草,即薇衔音眉,即《本经》糜衔,南人谓吴风草。
疔疮肿毒: 生荠苨根捣汁服一合,以滓敷之,不过三度。《千金翼方》
疮癣初生: 姜黄末掺之妙。《千金翼方》
白秃头疮: 皂矾、楝树子烧研搽之。《普济方》
疮中生蛆: 绿矾末掺贴,即化为水。《摘玄方》
诸疮肿痛: 抚芎煅研,入轻粉、麻油调涂。《普济方》
火毒生疮: 如炙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汗水淋漓者,用薄荷煎汁,频涂立愈。《张皋医说》
鱼脐疔疮: 瞿麦烧灰和油敷之,甚佳。崔氏方。
癣疮作痒: 螺蛳十四个,槿树皮末一两,入碗内蒸熟,入矾红三钱,捣匀搽之。《集效方》
人疥马疥: 马鞭草不犯铁器,捣自然汁半盏,饮十日内愈,神效。《董炳集验方》
急慢疔疮: 《圣惠方》用益母草捣封之,仍绞五合,服即消。《医方大成》用益母草、四月莲花采之,烧存性,先以小尖刀十字割开疔根,令血出,次选根开破捻出血,拭干,以稻草心蘸药,捻入疮口令到底,良久,当有紫血出,捻令血净,再捻药入见红血乃止。一日夜捻药三五度,重者二日根烂出,轻者一日出,有疮根胀起,即是根出,以针挑之,出后仍敷药,生肌易愈,忌风寒、房室、酒肉、一切毒物。
天泡湿疮: 天泡草铃儿,即酸浆,生捣敷,亦可为末油调敷。《邓笔峰杂兴》
疔肿毒疮: 黑色焮肿者,仍服丹石毒也,赤色者肉麦毒也。用龙葵根一握洗切,乳香末、黄连各三两,杏仁六十枚,和捣,作饼厚如三钱,依疮大小敷之,觉痒即换,去痒不可忍,切勿搔动,候炊久疮中似石榴子,时时以甘草汤温洗,洗后蜡贴之,终身不得食羊血,如无龙葵,以蔓菁根代之。《圣济总录》
天泡湿疮: 龙葵苗叶捣敷之。
疔疮恶肿: 五月五日收旱莲草阴干,仍露一夜,收遇疾时,嚼一叶贴上,外以消毒膏护之二三日,疔脱。《圣济总录》
诸疮恶肿: 老鸦眼睛草擂酒服,以渣敷之。《普济方》
诸疮肿痛: 不可忍者,葵花根去黑皮捣烂,入井华水调稠贴之。《普济方》
白秃头疮: 葶苈末涂之。《圣惠方》
癣疮延蔓: 决明子一两为末,入水银、轻粉少许,研不见星,擦破上药,立瘥,此东坡家藏方也。《奇效良方》
疖毒已破: 益母草捣敷甚妙。《斗门方》
杨梅恶疮: 马鞭草煎汤,先熏后洗,气到便爽,痛肿随减。陈嘉谋《本草蒙荃》
天泡热疮: 蓝叶捣敷之良。《集简方》
白癞风疮: 马鞭草为末,每服一钱,食前荆芥薄荷汤下,日三服,忌铁器。《圣惠方》
大风癞疾: 骨肉疽败、眉发脱落,身体痒痛,以马先蒿,一名马矢蒿,一名烂石草,捣末,每服方寸匕,食前温酒下,一日三服,一年都瘥。《肘后方》
豌豆毒疮: 未成脓者,波斯青黛一束许,水研服。《梅师方》
身面恶癣: 紫背草入生矾,研敷二三次,断根。《直指方》
恶疮不敛: 先以槐枝葱白汤洗,后用瓦松阴干为末,掺之,立效。《济生秘览》
恶刺疮痛: 李叶、枣叶捣汁,点之效。《千金方》
疥疮痛痒: 煮薤叶,捣烂涂之。《肘后方》
反花恶疮: 有肉如饭粒,破之血出,随生反出,用苍耳叶捣汁服三合,并涂之,日二上。《圣济总录》
漏疮肿痛: 猪胆七个,绵燕脂十个,洗水和匀,搽七次即可。《救急方》
白秃头疮: 五月收漏芦草烧灰,猪膏和涂之。《圣济总录》
恶疮痂痒: 作痛,扁竹捣封,痂落即瘥。《肘后方》
疔疮恶肿: 千针草即大蓟、小蓟各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为末,酒服二钱,出汗为度。《普济方》
反花恶疮: 内生恶肉如饭粒,破之血出,随生反出于外,鼠尾草根切,同猪脂捣敷。《圣济总录》
一切恶疮: 紫花地丁根日干,以罐盛,烧烟封疮,熏之出黄水,取尽愈。《卫生易简方》
恶疮癞疾: 但是恶疾,遍体面目有疮者,皆可服之。用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麦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服之。《梅师方》
大风痢疾: 《袖珍方》用嫩苍耳、荷叶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日二服。《乾坤生意》用苍耳叶为末,以大风子油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以茶汤下,日二服。又方: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五更带露,采苍耳草,捣取汁,熬作锭子取半斤,鲤鱼一尾,剖开,不去肚肠,入药一锭,线缝,以酒二碗,慢火煮熟,令吃不过三五个鱼,即愈也。忌盐一百日。
生肌肉: 水红花根煎汤淋洗,仍以其叶晒干研末,撒疮上,每月一次。《谈野翁试验方》
卒得恶疮: 人不识者,牛膝根捣敷之。《千金方》
风入疮口: 肿痛,刘寄奴为末,掺之即止。《圣惠方》
鹅掌风病: 靳艾真者四五两,水四五碗,煮五六滚,入大口瓶内盛之,用麻布二层缚之,将手心放瓶上熏之,如冷再热,如神。《陆氏积德堂方》
臁疮口冷: 不合,熟艾,烧烟熏之。《经验方》
白癞风疮: 干艾随多少以浸曲,酿酒如常法,日饮之,觉痹即瘥。《肘后方》
恶疮肿毒: 地菘捣汁,日服三四次。《外台秘要》
骨疽癞病: 牛膝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疮疥熏法: 熟靳艾一两,木鳖子三钱,雄黄二钱,硫黄一钱,为末,揉入艾中,分作四条,每以一条安阴阳瓦,置被裹,烘熏后,服通圣散。《医方摘要》
天泡湿疮: 野菊花根、枣木煎汤洗之。《医学集成》
卒得恶疮: 苍耳挑皮作屑,纳疮中。
白秃头疮: 芫花末、猪脂和敷之。《集效方》
血热生癣: 地黄汁频服之。《千金方》
痈疮未溃: 草一两为末,鸡子白调涂,帛上贴之,日二易,得痛为良。《圣惠方》
恶疮似癞: 十年不愈者,莨菪子烧研敷之。《千金方》
干湿虫疥: 狼毒不拘多少,捣烂以猪油、马油调搽患处,方睡,勿以被蒙头,恐药气伤面,此维扬潘氏所传方。《蔺氏经验方》
积年干癣: 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用狼毒末涂之。《圣惠方》
癣疮有虫: 猫儿眼睛草,晒干为末,香油调搽之。《卫生易简方》
疮口不合: 芭蕉根取汁抹之良。《直指方》
积年疥癞: 狼毒一两,一半生研,一半炒研,轻粉三合,水银三钱,以茶末少许于瓦器内,以津液擦化为末,同以清油浸药高一寸,三日待药沉,油清,过夜不见灯火,蘸油涂疮上,仍以口鼻于药盏上吸气,取效。《永类钤方》
恶癣有虫: 莨菪根捣烂,蜜和敷之。《千金翼方》
恶疾风疮: 狼毒、秦艽等分为末,每服方寸匕,温酒下,日一二服。《千金方》
疮伤水毒: 商陆根捣炙,布裹熨之,冷即易之。《千金方》
疬风鼻塌: 手指弯曲,节间痛不可忍,渐至断落,用蓖麻子一两去皮,黄连一两剉豆大,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二日,秋冬五日,后取蓖麻子三枚,劈破面东,以浸药水吞之,渐加至四五枚,微利下效。瓶中水尽更添,两月后吃大蒜,猪肉拭之,如不发,是效也,若发动再服,直候不发乃止。杜壬方。
白秃虫疮: 藜芦末、猪脂调涂之。《肘后方》
癞风眉落: 生半夏、羊屎烧焦等分为末,自然姜汁日调涂。《圣济总录》
疥癣虫疮: 藜芦末生油和涂。
反花恶疮: 恶肉反出如米,藜芦末、猪脂和敷,日三五上。《圣济总录》
头上白屑: 山豆根末,浸油日涂之。
大风疠疾: 《洁古家珍》用凌霄花五钱,地龙焙、僵蚕炒、全蝎炒,各七个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先以药汤浴过,服此出臭汗为效。《儒门事亲》加蝉蜕、五品,各九个作一服。
走皮趋疮: 满颊满项,浸淫湿烂,延及两耳,痒而出水,发歇不定田野,名悲羊疮,用凌霄花并叶煎汤,日日洗之。《直指方》
筋骨毒痛: 因患杨梅疮,服轻粉毒药成者,野蔷薇根白皮洗三斤,水酒十斤,煮一炷香,每日任饮,以愈为度。《邓笔峰杂兴》用刺蔷薇根三钱,五加皮、木瓜、当归、茯苓各二钱,以酒二盏,煎一盏,日服一次。
疠风有虫: 眉落声变,预知子膏,用预知子、雄黄各二两,为末,以乳香三两,同水一斗,银锅煮至五升,入二味熬成膏,瓶盛之,每服一匙,温酒调下,有虫如尾随大便而出。《圣惠方》
疥癣满身: 不可治者,何首乌、艾药等分水煎,浓汤洗浴,甚能解痛,生肌肉。《王袞博济方》
杨梅疮痘: 小如指项,遍身者,先服败毒散,后用此解,皮肤风热,不过十日愈,用瓜蒌皮为末,每服三钱,烧酒下,日三服。《集简方》
手足瘑疮: 故履系烧灰敷之。《千金方》
谷道赤痛: 菟丝子熬黄黑为末,鸡子白和涂之。《肘后方》
疔疮初起: 水调白蔹末涂之。《圣惠方》
风疮疥癞: 生瓜蒌一二个,打碎,酒浸一日夜,热饮。臞仙《乾坤秘韫》
豌豆斑疮: 芸台叶煎汤洗之。《外台秘要》
杨梅毒疮: 《邓笔峰杂兴》方用冷饭团四两,皂荚子七个,水煎代茶饮,浅者二七,深者四七见效。一方:冷饭团一两,五加皮、皂荚子、苦参各三钱,金银花一钱,用好酒煎,日一服。
久生疥癣: 川乌头生切,以水煎洗,甚妙。《圣惠方》
眉炼癣疮: 菟丝子炒研,油调敷之。《山居四要》
大风疬疾: 何首乌大而有花文者一斤,米泔浸一七,九蒸九晒,胡麻四两,九蒸九晒,为末,每酒服二钱,日二服。《圣惠方》
杨梅天泡: 天花粉、川芎各四两,槐花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空心,淡姜汤下七八十丸。《简便方》
天泡湿疮: 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之。《普济方》
疮伤风水: 肿毒,取葱青叶、干姜、黄药各等分煮汤,浸洗立愈。《食疗本草》
湿毒胫疮: 砖缝中生出芫荽,夏月采取,晒收为末,每以五钱,汞粉五分,桐油调作隔纸膏,周围缝定,以茶洗净,缚上膏药,黄水出,五六日愈,此吴竹卿方也。《简便方》
疮头黑凹: 荞麦面煮,食之即发起。《直指方》
疮久不瘥: 积年者,马齿苋捣烂封之,取汁煎稠,敷亦可。《千金方》
头疮不瘥: 菖蒲末,油调敷之,日三夜二次。《法天生意》
头上白秃: 独根羊蹄,勿见妇女、鸡犬风日,以陈醋研如泥,生布擦赤敷之,日一次。《肘后方》
臁疮溃烂: 端午日午时采翻白草,洗收,每用一握煎汤,盆盛围住熏洗效。《刘松石保寿堂方》
疮犯恶露: 甚者杀人,薤白捣烂,以帛裹煨熟,去帛敷之,冷即易换,亦可捣作饼,以艾灸之,热气入疮,水出即痒也。《梅师方》
大风癣疮: 遍身黑色,肌体麻木,痹痛不常,草乌头一斤,刮洗去皮,极净摊干,以清油四两,盐四两,同入铫内,炒令深黄色,倾出剩油,只留盐并药,再炒令黑烟出为度,取一枚擘破心内,如米一点白者,始好,白多再炒,乘热杵罗为末,醋面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草乌性毒,难制,五七日间,以黑豆煮粥,食解其毒。《澹寮方》
大风癞疮: 大黄煨一两,皂荚刺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空心温酒下,取出恶物如鱼脑状,未下再服,即取下如乱发之虫,取尽乃服雄黄花蛇药,名通天再造散。《十便良方》
疔肿恶疮: 皂荚去皮,酥炙焦为末,入麝香少许、人粪少许和涂,五日后根出。《普济方》
诸疮不敛: 白蔹、赤蔹、黄药各三钱,炒研,轻粉一钱,用葱白浆水洗净敷之。《瑞竹堂经验方》
遍身生疮: 阴囊两脚尤甚者,草乌一两,盐一两化水,浸一夜,炒赤为末,猪腰子一具,去膜煨熟,竹刀切捣,醋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淡僚方》
恶毒诸疮: 及发背、疔疮便毒等证。二乌膏:用草乌头,川乌头各 1 个于瓦上,以井华水磨汁涂之,如有口即涂四边,干再上,亦可单用草乌磨醋涂之。《永类钤方》
一切诸疮: 未破者,草乌头为末,入轻粉少许,腊猪油和搽。《普济方》
疥癣虫疮: 山豆根末,腊猪脂调涂。《备急方》
漏耳诸疮: 治耳内外恶疮及头疮、肥疮、 疮。黄马散,用黄柏半两,干马齿苋一两,为末敷之。《圣惠方》
遍身癞疮: 葎草一担,以水二石,煮取一石,渍之不过三作,愈。《韦宙独行方》
头上秃疮: 三月三日,收未开桃花阴干,与桑葚赤者等分,作末,以猪脂和,先取灰汁洗,去痂即涂之。《食疗本草》
天火热疮: 初起似痱,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急速能杀人,芸台叶捣汁,调大黄、芒硝、生铁衣各等分涂之。《近效方》
大风疠疾: 眉发不生,侧柏叶,九蒸九晒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日三夜一,服百日即生。《圣惠方》
梅花秃癣: 用清油一碗,以小竹子烧灰入内,煎沸沥,猪胆汁一个,和匀剃头擦之,二三日即愈,勿令日晒。《普济方》
白秃头疮: 白面、豆豉和研,酢和敷之。《普济方》
癣久不瘥: 《简要济众方》,用羊蹄根杵绞汁,入轻粉少许,和如膏涂之,三五次即愈。《永类钤方》治癣,经年者败毒菜根独生者,即羊蹄根捣三钱入,用百药煎二钱,白梅肉擂匀,以井华水一盏,滤汁澄清,天明空心服之,不宜食热物,其滓,抓破擦之,三次即愈。《千金方》治细癣,用羊蹄根五升,桑柴火煮四五沸,取汁洗之,仍以羊蹄汁和矾末涂之。
鱼脐疮: 其头白似肿,痛不可忍,先以针刺破头及四畔,以白苣滴孔中良。
热毒湿疮: 宗奭曰:有人遍身生疮,痛而不痒,手中尤甚,黏着衣破,晓夕不得睡,有人教以菖蒲三斗,日干为末,布席上卧之,仍以衣被覆之,既不粘表又复得睡,不五七日,其疮如失。后以治人,应手神验。《本草衍义》
恶疮痂痒: 作痛,以扁豆敷封,痂落即愈。
血注脚疮: 桑耳、楮耳、牛屎菰各五钱,胎发灰,男用女,女用男,三钱研末,油和涂之或干涂之。《奇效良方》
诸疮肿痛: 杏仁去皮,研滤取膏,入轻粉、麻油调搽,神效,不拘大人、小儿。鲍氏方。
蜘蛛疮毒: 暖酒淋洗疮上,日三次。《广利方》
眉炼头疮: 用小麦烧存性为末,油调敷。《儒门事亲》
大风疠疾: 浮萍草三月,采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为末,不得见,日每服三钱,食前温酒下,常持观音圣号,忌猪、鱼、鸡、蒜。又方:七月七日取紫背浮萍,日干为末半升,入好消风散五两,每服五钱,水煎头饮,仍以煎汤洗浴之。《十便良方》
谷道生疮: 荇叶捣烂,绵裹纳之下部,日三次。《范汪方》
乌癞风疮: 葛葎草三秤切洗,益母草一秤切,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石五斗,去滓入瓮中,浸浴。一时方出,坐密室中,又暖汤浴一时乃出,暖卧取汗,勿令见风,明日又浴,如浴时瘙痒不可忍,切勿搔动,少顷渐定,后隔三日一作,以愈为度。《圣济总录》
狐尿疮痛: 杏仁研烂,煮一两沸,及热浸之,冷即易。《必效方》
头疮生蛆: 头皮内时有蛆出,以刀切破,挤丝瓜叶汁搽之,蛆出尽绝根。《小山怪证方》
手足 疮: 炒腊月 敷之。《千金方》
手足 疮: 生薤一把,以热醋按入,以封疮上,取效。《千金方》
疮冒风邪: 肿痛,用白芋烧灰敷之,干即易。《千金方》
一切恶疮: 熬豉为末敷之,不过三四次出。《杨氏产乳》
脚膝烂疮: 金星草背上星刮下,敷之即干。《集简方》
反花恶疮: 鸡肠草研汁沸之,或为末,猪脂调搽极效。《医林正宗》
臁疮溃烂: 覆盆叶为末,用酸浆水洗后掺之,日一次,以愈为度。《直指方》
黄水疮: 芋苗聒干烧存性,研搽。《邵真人经验方》
狐刺尿疮: 菊末和独头蒜,杵如麦粒,纳疮孔中,虫出愈。《古今录验方》
癣疮作痒: 雀儿草即酸母草擦之,数次愈。《永类钤方》
身面癣疮: 日午捣桃叶,取汁搽之。《千金方》
足上 疮: 桃花、食盐各等分,杵匀,醋和敷之。《肘后方》
恶疮见血: 用血见愁草,研烂涂之。《世医得效方》
虫癣: 清晨采露水,丝瓜叶七片,逐片擦七下,如神。忌鸡、鱼、发物。《摄生众妙方》
天泡水疮: 黄药子末搽之。《集简方》
黄水面疮: 一百五日寒食节,收桃花为末,食后以水半盏,调服方寸匕,日三服,甚良。崔元亮《海上方》
白秃头疮: 干桃一两,黑豆一合,为末,腊猪脂调搽。《圣惠方》
蛀脚臁疮: 干马齿苋研末蜜调,敷上一宿,其虫自出,神效。《海上方》
风疽疮疥: 凡脚腨及 中痒,搔则黄汁出者是也,以青竹筒三尺,着大豆一升在内,以马屎糠火烧熏,以器两头取汁搽之,先以泔清和盐洗之,不过三度,极效。《千金方》
大风癞疾: 大麻仁三升淘晒,以酒一斗,浸一夜,研取白汁滤入瓶中,重汤煮数沸,收之每效,一小盏兼服茄根散、乳香丸取效。《圣惠方》
足趾肉刺: 先以汤浸,刮去一层,用黑木耳贴之,自消烂不痛。《近效方》
反花恶疮: 马齿苋一斤烧研,猪脂和敷。
恶疮癣癞: 十年不痒者,苦瓜一枚,煮汁搽之,日三度。《肘后方》
五般疮癣: 韭根炒存性,捣末,以猪脂和涂之,数度愈。《经验方》
阴上粟疮: 取停水湿处干卷皮为末,敷之神效。《外台秘要》
杨梅疮癣: 水萍煎汁,浸洗半日,数日一作。《集简方》
坐板疮疥: 丝瓜皮焙干为末,烧酒调涂之。《摄生众妙方》
恶刺疮痛: 大豆煮汁,渍之取痒。《千金方》
天蛇毒疮: 似癞非癞,天蛇乃早间花蜘蛛也,人被其螫为露水所濡,乃成此疾,以秦皮煮汁一斗,饮之即瘥。《本草衍义》
头上肥疮: 一百五日寒食节,收桃花为末,食后以水半盏,调服方寸匕,日三服,甚良。崔元亮《海上方》
头上恶疮: 以黄泥包豆豉煨熟,取出为末,以蒪菜油调敷之。《保幼大全》
蛇缠恶疮: 镜面草入盐杵烂,敷之妙。
诸疮久溃: 丝瓜老根熬水,扫之大凉即愈。《应验方》
豌疮烦躁: 大豆煮汁,饮之佳。《子母秘录》
疳疮疔毒: 蒲公英捣烂覆之,即黄花地丁也,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汁。唐氏方。
麸豆诸疮: 烦热甚者,水研出豆根汁,服少许。《经验方》
风疮不愈: 陈菜子油同穿山甲末熬成膏,涂之即愈。《摄生众妙方》
豌豆斑疮: 蔓菁根捣汁,挑疮破涂之,三食顷,根出矣。《肘后方》
天泡湿疮: 生百合捣涂,一二日即安。《集简方》
疥疮有虫: 羊蹄根捣和,猪脂入盐少许,日涂之。《外台秘要》
浑身疥癞: 端午日午时采翻白草,每用一握,煎水洗之。
坐板疮疥: 生脂麻嚼敷之。《邓笔峰杂兴》
敛疮生肌: 黄柏末,麦糊调涂效。《宣明方》
天泡湿疮: 丝瓜汁调辰粉,频涂之。
多年恶疮: 蒲公英捣烂贴。《救急方》
足上 疮: 桃叶捣和,苦酒敷之。《肘后方》
湿癣肥疮: 大麻子敷之,五日痒。《千金方》
浸淫恶疮: 有汁多发于心,不早治,周身则杀人,熬秫米令黄黑,杵末敷之。《肘后方》
一切头疮: 鸡肠草烧灰和盐敷之。孟诜《食疗本草》
风疮疥癞: 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捣末敷之。《乾坤秘韫》
黄水湿疮: 真柏油二两,香油二两熬稠,搽之如神。《陆氏积德堂方》
收敛疮口: 血竭末一字,麝香少许,大枣烧灰半钱,同研,津调涂之。《究原方》
下部疳疮: 橄榄烧存性研末,油调敷之,或加孩儿茶等分。《乾坤生意》
臁疮不合: 血竭末敷之,以干为度。《济急仙方》
臁疮热疮: 黄药末一两,轻粉三钱,猪胆汁调搽之,或只用蜜炙黄药一味。
头上白秃: 花椒末、猪脂调敷,三五度便愈。《普济方》
恶疮有虫: 久不愈者,以柏枝节烧沥取油敷之,三五次无不愈,亦治牛马疥。《陈承本草别说》
预免疮疖: 凡小儿,每年六月六日,照年岁吞皂荚子,可免疮疖之,患大人亦可吞七枚,或二十一枚,林静齐所传方也。《吴旻扶寿方》
发毛毒疮: 生头中,初生如蒲桃、痛甚,黄药一两、乳香二钱半为末,槐花煎水调作饼,贴于疮口。《普济方》
一切恶疮: 水沉金丝膏,用白胶香、沥青各一两,以麻油、黄蜡各二钱半,同溶化入冷水中,扯千遍摊贴之。《儒门事亲》
鸡屎白秃: 甜瓜蔓连蒂不拘多少,以水浸一夜,砂锅熬取苦汁,去滓再熬,如饧盛收,每剃去痂疕,洗净,以膏一盏,加半夏末二钱,姜汁一匙,狗胆汁一枚,和匀涂之,不过三上,忌食动风之物。《儒门事亲》
诸疮寒热: 毒痹及六畜虫疮,鼠李生捣敷之。《圣惠方》
乌癞风疮: 大腹子生者,或干者连全皮,勿伤动,以酒一升浸之,慢火熬干为末,腊猪脂和敷。《圣济总录》
下部生疮: 生漆涂之良。《肘后方》
脚肚生疮: 初起如粟搔之渐开,黄水浸淫,痒痛溃烂,遂致远胫而成痼疾,用酸榴皮煎汤,冷定,日日扫之,取愈乃止。《医学正宗》
赤龙皮汤: 治诸败烂疮乳疮,用槲皮切三升,水一斗,煮五升,春夏冷用,秋冬温用,洗之洗毕,乃敷诸膏。《肘后方》
一切疮: 鹿梨散:用鹿梨根、蛇床子各半斤,真剪草四两,硫黄三钱,轻粉一钱,为末,麻油调敷之,小儿涂于绢衣上,着之七日,不解自愈。《孙氏仁存方》
一切癣: 鹿梨根刮皮捣烂,醋和麻布包擦之,干者为末,以水和捣。《唐瑶经验方》
癣疮湿痒: 楮叶捣敷。《圣惠方》
头痒生疮: 楸叶捣汁频涂。《圣惠方》
诸疮弩肉: 《时珍发明》曰:其蚀恶疮弩肉虽是酸收,却有物理之妙。说出《本经》,其法载于《刘涓子鬼遗方》,用乌梅肉烧存性,研敷恶肉上,一夜立尽。《圣惠方》用乌梅和蜜作饼,贴者,其力缓按。《杨起简便方》云:起臂生一疽,脓溃百日方愈,中有恶肉,起如蚕豆大,月余不消,医治不效。因阅《本草纲目》得此方,试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乃知世有奇方如此,遂留心撰刻诸方,始基于此方也。
脓泡疥疮: 柏油二两,水银二钱,樟脑五钱同研,频入唾津不见星乃止,以温汤洗净疮,以药填入。《唐瑶经验方》
疔肿恶毒: 以针刺四畔,用榴皮着疮上,以麦围四畔炙之,以痛为度,仍纳榴末敷上,急裹经宿,连根自出也。《肘后百一方》
风癣有虫: 海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以腊猪脂调搽之。《元英如宜方》
诸疮久坏: 不愈者,枣膏三升煎水,频洗取愈。《千金方》
火赫毒疮: 此患急防毒气入心,枸杞叶捣汁服,立瘥。《肘后方》
风癣疙瘩: 梓叶、木棉子、羯羊屎、鼠屎等分入瓶中,合定,烧取汁涂之。《试效录验方》
天泡湿疮: 荷花贴之。《简便方》
徧身风疠: 荷叶三十枚,石灰一斗,淋汁合煮,渍之半日乃出,数日一作,良。《圣惠方》
疮肿作痛: 生椒末、釜下土、荞麦粉等分研,醋和敷之。《外台秘要》
天泡湿疮: 莲蓬壳烧存性,研末,井泥调涂,神效。《海上方》
臁胫烂疮: 用柿霜、柿蒂等分烧研,敷之甚妙。《邓笔峰杂兴》
恶疮疼痛: 枫香、腻粉等分为末,浆水洗净贴之。《寿亲养老书》
久疮不已: 槲木皮一尺,阔六寸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入白砂糖十挺,煎取一升,分三服,即吐而愈。《肘后方》
疮如眼: 上高下深,颗颗累垂如瞽眼,其中带青头上,各露一舌,毒孔透裹者是也,用生井蛙皮烧存性,为末,蜜水调敷之。《直指方》
下部生疮: 槲皮、榉皮煮汁熬如饴糖,以导下部。《肘后方》
诸疮不合: 白胶香、轻粉各二钱,猪脂和涂。《直指方》
久近胫疮: 白胶香为末,以酒瓶上箬叶夹末,贴之。《袖珍方》
下部疳疮: 生白果杵涂之。赵原阳方。
大风 疾: 摩勒香一斤,即乳头内光明者,细研,入牛乳五升,甘草末四两,瓷盆盛之,安桌子上,置中庭安剑一日夜,于北斗下祝寿,去盒子盖露一夜,次日入瓶中蒸,炊三斗米熟即止,夜间依前祝露又蒸,如此三次乃止,每服一茶匙,空心及晚食前,温酒调服,服后当有恶物出,至三日三夜乃愈也。《圣惠方》
癣疮有虫: 川槿皮煎,入肥皂浸水,频频擦之,或以槿皮浸汁,磨雄黄,尤妙。《简便方》
下部 疮: 皂荚烧研,绵裹导之。《肘后方》
臁疮溃烂: 《海上方》诗云,左脚草鞋将棒挑,水中洗净火中烧,细研为末加轻粉,洗以盐汤敷即消。
妒精下疳: 大诃子烧灰,入麝香少许,先以米泔水洗,后搽之,或以荆芥、黄药、甘草、马鞭草、葱白汤洗亦可。昔方士周守真医唐靖,烂茎一二寸,用此取效也。《洪迈夷坚方》
大风白癞: 天蓼刮去粗皮,剉四两水一斗,煎汁一升,煮糯米作粥,空心食之,病在上吐出,在中汗出,在下泄出,避风。又方:天蓼三斤,天麻一斤半,生剉,以水三斗五升,煎一斗,去滓,石器慢煎如饧,每服半匙,荆芥、薄荷酒下,日二夜一,一月见效。《圣惠方》
疥疮风虫: 陈根皮、皂荚去皮子等分为末,猪脂调涂。《奇效方》
大风疬疾: 发眉堕落,皮肉已烂成疮者,用蜜蜂子、胡蜂子、黄蜂子并炒各一分,白花蛇、乌蛇并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蝎去尾炒、白僵蚕炒各一两,地龙去土炒半两,蝎虎全用炒,赤足蜈蚣全者炒,各十五枚,丹砂一两,雄黄醋熬一分,龙脑半钱,上为末,每服一钱匕,温蜜汤调下,日三五服。
腊梨头疮: 不拘大人、小儿,用独核肥皂去核,填入砂糖,入巴豆一枚,扎定盐泥包,煅存性,入槟榔、轻粉五七分研匀,香油调搽,先以灰水洗过,温水再洗,拭干乃搽,一宿见效,不须再洗。《普济方》
大风疠疮: 《选奇方》用黄药末、皂荚刺灰各三钱研匀,空心酒服,取下虫物,并不损人,食白粥两三日,服补气药数剂,名神效散。如四肢肿,用针刺出水,再服。忌一切鱼,肉,发,风之物,取下虫,大小长短其色不一,约一二升,其病愈也。《直指方》
血风臁疮: 胡粉煅过,研桐油调,作隔纸膏贴之。又方:用船上陈桐油、石灰煅过,又以人发拌桐油,炙干为末,仍以桐油调作膏,涂纸上,刺孔贴之。《杨起简便方》
杨梅毒疮: 乃阳明积热所生,槐花四两略炒,入酒二盏,煎十余沸,热服,胃虚寒者勿用。《集简方》
脚胫烂疮: 臭秽不可近,用蜒蚰十条,瓦焙研末,油调敷之,立效。《救急方》
身首生疮: 榆白皮末,油和涂之,虫当出。《子母秘录》
大风诸癞: 大风子油一两,苦参末三两,入少酒糊丸,空心温酒下,仍以苦参汤洗之。《普济方》
荷钱癣疮: 巴豆仁三个,连油杵作泥,以生绢包擦,日一二次,三日痊好。碑以正《经验方》
大风疮裂: 大风子烧存性,麻油和轻粉研涂,仍以壳煎汤洗之。《岭南卫生方》
反花疮疾: 蜘蛛膜贴之数易。《千金方》
肺毒风疮: 状如大风,绿云散:用好桑叶净洗,蒸熟一宿,日干为末,水调二钱匕服。《经验方》
疮伤风水: 肿痛入腹则杀人,以桑灰淋汁渍之,冷复易。《梅师方》
脚肚风疮: 如癞,桐油、人乳各等分,扫之数次即愈。《集简方》
大风诸癞: 长皂荚二十条炙,去皮子,以酒煎稠,滤过,候冷,入雪糕丸梧子大,每酒下五十丸。《直指方》
疥癣湿疮: 松胶香研细,少入轻粉,先以油涂疮,掺末在上,一日便干,顽者三二度愈。《刘涓子鬼遗方》
杨梅恶疮: 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涂,仍以壳煎汤洗之。《岭南卫生方》
湿 疮癣: 荆木烧取汁,日涂之。《深师方》
恶疮防水: 青布和蜡烧烟筒中熏之,入水不烂。《陈藏器本草》
大风疠疮: 杨花四两捣成饼,贴壁上,待干取下,米泔水浸一时取起,瓦焙研末二两,白花蛇、乌蛇各一条,去头尾,酒浸取肉,全蝎、蜈蚣、蟾酥、雄黄各五钱,苦参、天麻各一两,为末,水煎麻黄取汁,熬膏和丸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温酒下,一日三服,以愈为度。《集效方》
牛皮风癣: 用槿皮一两,大风子仁十五个,半夏五钱,剉。河水、井水各一碗,浸露七宿,入轻粉一钱,入木中秃笔扫涂,覆以青衣数日,有臭涎出妙,忌浴澡,夏月用尤妙。《扶寿方》
头耳诸疮: 眉癣燕窝疮,并用肥皂煅存性一钱,枯矾一分研匀,香油调涂之。《摘玄方》
疮伤风水: 青布烧烟于器中,以器口熏疮,待恶汁出,则痛痒瘥。《陈藏器本草》
眉中练癣: 栀子烧研,和油敷之。《保幼大全》
臁疮溃烂: 陈艾五钱,雄黄二钱,青布卷作大炷,点火熏之,热水流数次愈。《邓笔峰杂兴》
一切恶疮: 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硫黄、轻粉末,频涂取效。《普济方》
肺风毒疮: 遍身疮疥如疠,及隐疹瘙痒,面上风刺,妇人粉刺,并用桦皮散主之。桦皮烧灰四两,枳壳去穰四两,荆芥穗二两,炙甘草半两,各为末,杏仁水煮过,去皮尖二两,研泥烂切匀,每服二钱,食后温酒调下,疮疥甚者,日三服。《和剂局方》
疮肿无头: 皂荚刺烧灰,酒服三钱,嚼葵子三五粒,其处如针刺为效。《儒门事亲》
腹内生疮: 在肠脏不可药治者,取皂荚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其脓血悉从小便中出,极效,不饮酒者水煎亦可。《简氏经验方》
下蚀疳疮: 破丝网烧存性、孩儿茶各等分,研末,以浓茶洗净恹之,三五次效,忌生冷、房事、发物。《集简方》
疥疮瘙痒: 巴豆十粒,炮黄去皮心,顺手研,入酥少许,腻粉少许,抓破点上,不得近目并外肾上。如熏目著肾,则以黄丹涂之,甚妙。《千金方》
癣疮不愈: 以川槿皮煎汤,用肥皂去核及内膜,浸汤,时时搽之。《杨起简便方》
头上生疮: 海螵蛸、白胶香各二钱,轻粉五分,为末,先以油润净,乃搽末,二三次即愈。《卫生易简方》
大风恶疾: 眉发脱落,以桑柴灰热汤淋取汁,洗头面,以大豆水研浆,解泽灰味弥佳,次用热水入绿豆麦濯之,三日一洗头,一日一洗面,不过十度良。《圣惠方》
一切恶疮及沙虱水弩恶疽: 五月五日取蜣螂蒸过,阴干为末,油和敷之。《圣惠方》
大风恶疮: 猪肉松叶二斤,麻黄去节五两,剉,以生绢袋盛,清酒二斗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每温服一小盏,常令醺醺,以效为度。《圣惠方》
臁疮黑烂: 多年老杉木节烧灰,麻油调,隔箬叶,隔之绢帛,包定,数贴而愈。《救急方》
肺风恶疮: 瘙痒,用木乳,即皂荚根皮,秋冬采如罗纹者,阴干炙黄,白蒺藜、炒黄芪、人参、枳壳炒、甘草炙各等分为末,沸汤,每服一钱。《普济方》
牛皮癣疮: 旧皮鞋底烧灰,入轻粉少许,麻油调搽。《直指方》
反花恶疮: 肉出如饭粒,根深脓溃,柳枝叶三斤,水五升,煎汁二升,熬如饧,日三涂之。《圣惠方》
阴疮湿痒: 槐树北面不见日枝,煎,水洗三五遍,冷再暖之。孟诜《必效方》
卒得恶疮: 不可名识者,柳叶或皮,水煮汁,入少盐,频洗之。《肘后方》
足上风疮: 作痒甚者,皂荚炙热,烙之。潘氏方。
头上癞疮: 芙蓉根皮为末,香油调敷,先以松毛、柳枝煎汤洗之。傅滋《医学集成》
头上秃疮: 蜡烛频涂,勿令日晒,久则自然生发。《集玄方》
积年诸疮: 蜘蛛膜贴之,数易。《千金方》
治癞白花蛇膏: 白花蛇五寸,酒浸去皮骨炙干,雄黄一两,水飞研匀,以白沙蜜一斤,杏仁一斤去皮,研烂同炼为膏,每服一钱,温酒下,日三,须先服通天再造散下去虫物,服此除根。《三因方》
大风: 《朝野佥载》云,商州有人患大风,家人恶之,山中为起茅屋,有乌蛇坠酒罂中,病人不知,饮酒渐瘥,罂底见有蛇骨,始知其由。治例治大风,用乌蛇三条,蒸熟取肉,焙研末,蒸饼丸米粒大,以喂乌鸡,待尽,杀鸡烹熟,取肉焙研末,酒服一钱,或蒸饼丸服,不过三五鸡即愈。《乾坤秘韫》用大乌蛇一条,打死盛之,待烂,以水二碗,浸七日,去皮骨,入糙米一升,浸一日,晒干,用白鸡一双,饿一日,以米饲之,待毛羽脱去,杀鸡煮熟食,以酒下之,吃尽,以热汤一盆浸洗大半日,其病自愈。
洁古白花蛇散: 治大风病,白花蛇、乌梢蛇各取净肉二钱酒炙,雄黄二钱,大黄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三日一服。《家珍》
三蛇愈风丹: 治疠风,手足麻木,眉毛脱落,皮肤瘙痒及一切风疮。白花蛇、乌梢蛇、土蝮蛇各一条,并酒浸,取肉晒干,苦参头末四两,为末,以皂荚一斤切,酒浸,去酒,以水一碗,挼取浓汁,石器熬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通圣散,下以粥饭压之,日三服,三日一浴,取汗避风。治例无蝮蛇,有大风子肉二两。
眉炼癣疮: 生眉中者,穿山甲前膊炙焦为末,清油和轻粉调敷。《直指方》
鸡峰白花蛇膏: 治营卫不和,阳少阴多,手足举动不快,用白花蛇酒煮去皮骨,瓦焙,取肉一两,天麻、狗脊各二两为细末,以银盂盛无灰酒一升浸之,重汤煮稠如膏,银匙搅之,入生姜汁半杯同熬匀瓶收,每服半匙头,用好酒或白汤化服,日二次,神效极佳。《备急方》
驱风膏: 治风瘫疠风,遍身疥癣,用白花蛇肉四两酒炙,天麻七钱半,薄荷、荆芥各二钱半为末,好酒二升,蜜四两,石器熬成膏,每服一盏,温汤服,日三服,急于暖处出汗,十日效。《医垒元戎》
俗传白花蛇丸: 治杨梅疥,先服发散药,后服此。用花蛇肉酒炙,龟板酥炙,穿山甲炙,蜂房炙,轻粉、朱砂各一钱,为末,红枣肉捣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冷茶下,日三,忌鱼、肉,服点即愈,后服土茯苓药调之。《方广心法附余》治杨梅疮,用花蛇肉一钱,银朱二钱,铅二钱,汞二钱,为末,作纸捻丸条,每用一条,于灯盏内香油浸,点灯安烘烂,裹放被中,盖卧熏之,勿透风,一日三次。
臁疮浸淫: 用黄 鱼,即黄 鱼破开,入蓖麻子二十粒,拈定安厕坑中,冬三日,春秋一日,夏半日,取出洗净,黄泥固济,煅存性,研香油调敷。《普济方》
瑞竹白花蛇酒: 治诸风疠癣,用白花蛇一条,酒润去皮骨,取肉绢袋盛之,蒸糯米一斗,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以饭安蛇上,用物密盖。三七日,取酒,以蛇晒干为末,每服三五分,温酒下,仍以浊酒并糟作饼食之,尤佳。《瑞竹堂经验方》
血风臁疮: 生鰕黄丹捣和敷之,日一换。《集简方》
大风癞疮: 取白蜜一斤,生姜二斤捣取汁,先秤铜铛斤两,下姜汁于蜜中,消之又秤之,令知斤两,即下蜜于铛中,微火煎令姜汁尽,秤蜜斤两在,即药已成矣。患三十年癞者,平旦服枣许大一丸,一日三服,温酒下,忌生冷、醋、滑、臭物,功用甚多,不能一一具之。《食疗本草》
一切恶疮: 蜘蛛晒研末,入轻粉、麻油涂之。《直指方》
一切风疮: 顽癣疥癞年久不愈者,不过二三服必愈,用黑大柴头鱼一个,去肠肚,以苍耳药填满,外以苍耳安锅底,置鱼于上,少少着水,慢火煨熟,去皮骨,淡食,勿入盐酱,功效甚大。《医林集要》
臁胫烂疮: 用桃柳槐椿楝五枝,同荆芥煎汤洗拭净,以生黄蜡摊油纸上,随疮大小贴十层,以帛拴定,三日一洗,除去一层,不用一个月,痊愈。《医林集要》
头上疮癣: 蜂房研末,腊猪脂和涂之效。《圣惠方》
天口虏疮: 此岁有病天行,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疗数日必死,痒后疮瘢黯色,一步方灭,此恶毒之气,世人云:建武中南阳击虏所得,仍呼为虏疮,诸医恭详疗之,取好蜜通摩疮上,以蜜煎升麻数匕,拭之。《肘后方》
恶疮似癞: 及马疥大如钱者,白死蛇一条,水渍至烂,去骨取汁涂之,随手瘥。《千金方》
白秃头疮: 干地龙为末,入轻粉麻油调搽。《普济方》
臁疮生虫: 用小虾三十尾,去头足壳,同糯米饭研烂,隔纱贴疮上,别以纱罩之,一夜解下褂,看皆是小赤虫,即以葱椒汤洗净,用旧茶龙内白竹叶,随大小剪贴,一日二换,待汁出尽,逐日煎苦楝根汤洗之,以好膏贴之,将生肉,勿换膏药,忌发物。《直指方》
疠风成癞: 祛风散,用东行蝎虎一条焙干,大蚕沙五升水淘炒,各为末,以小麦面四斤,拌作络索,曝干研末,每服一二合,煎柏叶汤下,日三服取效。《卫生宝鉴》
无名恶疮: 忽得不识者,用死蜣螂杵汁涂之。《广利方》
浸淫毒疮: 凡卒得毒气攻身,或肿痛或赤痒,上下周匝,烦毒欲死,此浸淫毒疮也。生鲫鱼切片,和盐捣贴,频易之。《圣惠方》
肛门生疮: 肛门主肺,肺热即肛塞,肿缩生疮,白蜜一斤,猪胆汁一枚相和,微火煎令可丸,丸三寸长作挺,涂油纳下部,卧令后重,须臾通泄。《梅师方》
日秃头疮: 破朱红漆器,剥取漆朱烧灰,油调敷之。《救急方》
疠风痛痒: 白颈蚯蚓去土,以枣肉同捣丸梧子大,每美酒下六十丸,忌姜、蒜。《活人心统》
炼眉疮癣: 小儿面湮疮,又名炼银疮,乃母受胎时,食酸辣邪物所致,用百药煎五钱,生白矾一钱为末,油调搽之。《外科精义》
白癞: 大蝮蛇一条,勿令伤,以酒一斗渍之,糠火温令稍热,取蛇一寸,和腊月猪脂捣敷。《肘后方》
恶疮似癞: 十年不痒者,全蛇蜕一条烧灰,猪脂和敷,仍烧一条,温酒服。《千金方》
一切湿疮: 蟾蜍烧灰,猪脂和敷。《千金方》
臁疮蛀烂: 用黄鳝鱼数条打死,香油抹腹,蟠疮上系定,顷则痛不可忍,然后取下,看腹有针眼,皆虫也,未尽更作,后以人胫骨灰,油调搽之。《奇效方》
臁胫生疮: 用中鲫鱼三尾洗净,穿山甲二钱,以长皂荚一挺,劈开两片,夹住,煨存性研末,先以井水洗净,脓水用白竹药刺孔贴之,候水出尽,以麻油轻粉调药敷之,日一次。《直指方》
杨梅疮烂: 古墙上螺蛳壳、辰砂各等分,片脑少许为末,搽之。
妒精阴疮: 大田螺二个和壳烧存性,入轻粉同研,敷之效。《医林集要》
诸般疮毒: 臁疮、金疮、汤火等疮,用黄蜡一两,香油二两,黄丹半两,同化开,顿冷瓶收摊贴。《汪仲勉经验》
一切恶疮: 用蛇鱼骨为末,入诸色膏药中贴之,外以纸变之。《经验方》
龙缠疮毒: 水缸底蚯蚓一条,连泥捣烂敷即愈。
癞头软疖: 及诸热疮,用五倍子七个研末,香油四两熬至一半,布绞去渣,搽之三四遍即可,勿以水洗之。《普济方》
积年癣疮: 《外台秘要》用斑蝥半两,微炒为末,蜜调服之。《永类钤方》用斑蝥七个,醋浸露一夜,搽之。
破伤风湿: 如疟者,以黄蜡一块,热酒化开,服立效,与玉真散对用,尤妙。《瑞竹堂经验方》
风癞湿烂: 五倍子末,津调涂之。《普济方》
臁疮朽臭: 生龟一枚取壳,醋炙黄,更煅存性,出火气,入轻粉、麝香,葱汤洗净,搽敷之。《急救方》
绕指毒疮: 生手足指上,以活田螺一枚生用,捣碎缚之即瘥。《多能鄙事》
疮口不收: 五倍子,焙,研末,以腊醋脚调,涂四围效。
湿毒臁疮: 枯竹蛀屑、黄药末等分,先以葱椒茶汤洗净,后搽之,日一上。
暴发红肿: 痛不可忍者,腊糟敷之。《谈野翁试验方》
白口恶疮: 状如木耳,不拘大人,小儿,并用五倍子、青黛等分为末,以筒饮之。《端效方》
风虫癣疮: 用螺蛳十个,槿树皮末一两,同入碗内,蒸热捣烂,入矾红三钱,以盐水调搽。孙氏方。
一切癣疮: 五倍子去虫,白矾烧过,各等分,为末,搽之,干则油调。《简便方》
一切诸疮: 五倍子、黄药等分为末,敷之。《普济方》
癞风虫疮: 干虾蟆一两炙,长肥皂一条炙,去皮子,蘸酒再炙,为末,以竹管引入羊肠内系定,以麸铺甑内,置药麸上蒸熟,入麝香半钱,去麸同捣为丸如梧子大,每温酒服二十一丸。《直指方》
头疮热疮: 风湿诸毒,用五倍子、白芷等分,研末,掺之,脓水即干,如干者以清油调。《卫生易简方》
女人趾疮: 甲内恶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医方摘要》
附骨坏疮: 久不瘥,脓汁不已,或骨从疮孔中出,用大蛤蟆一个,乱头发一鸡子大,猪油四两,煎枯去滓,待凝如膏,先以桑根皮、乌头煎汤洗,拭干,煅龙骨末掺四边,以前膏贴之。《锦囊秘览》
下部疳疮: 《全幼心鉴》用五倍子、枯矾等分研末,先以齑水洗过搽之。《杏林摘要》用五倍子、花椒去子炒各一钱,细辛焙三分,为末,先以葱汤洗净,搽之,一二日生肉也。
下部 虫: 痛痒脓血,旁生孔窍,蜣螂七枚,五月五日收者,新牛粪半两,肥羊肉一两,炒黄,同捣成膏,丸莲子大,炙热绵裹纳肛中,半日即大便中虫出,四度永瘥。《董炳集验方》
脚肚生疮: 初起如粟米大,搔之不已成片,包脚相交黄水出,痒不可忍,久成痼疾,用百药煎末,唾调,逐疮四围涂之,自外入内,先以贯众煎汤洗之,日一次。《医林集要》
反花恶疮: 鲫鱼一个去肠,以羯羊屎填满烧存性,先以米泔洗过,搽之。
牛皮风癣: 生驴皮一块,以朴硝腌过,烧灰,油调搽之,名一扫光。《李楼怪病奇方》
豌豆如芥: 赤黑色者,煎青羊脂摩之。《千金方》
燥癣作痒: 雄鸡冠血,频频涂之。《范汪方》
白秃头疮: 生羊骨髓,调轻粉搽之,先以泔水洗净,一日二次,数日愈。《经验方》
金腮疮蚀: 初生如米豆,久则穿蚀,用鸡内金焙、郁金等分为末,盐浆漱了,贴之,忌米食。《圣济总录》
多年恶疮: 或痛痒生衅,用马粪并齿同研烂,敷上,不过数次。武丞相在蜀时,胫有疮,痒不可忍,用此而瘥。《兵部手集》
足疮嵌甲: 以橘皮汤浸洗,轻剪去,更以虎骨末敷之,痛即止。《便民周纂》
头痒生疮: 白鸽屎五合,醋煮三沸,杵敷之,日三上。《圣惠方》
脚上臭疮: 熟鸡子黄一个,黄蜡一钱,煎油涂之。
赤秃头疮: 出脓,昼开夜合,马蹄烧灰生油调涂。《圣惠方》
阴头疳蚀: 鸡内金不落水拭净,新瓦焙脆,出火毒,为细末,先以米泔水洗疮,乃搽之,亦治口疳。《经验方》
恶疮不愈: 狗头骨灰同黄丹末,等分敷之。《寿域方》
牛皮风癣: 牛蹄甲、驴粪各一两,烧存性,研末油调,抓破敷之,五七日即愈。《蔺氏经验方》
鬼舐头疮: 猫儿毛烧灰,膏和敷之。《千金方》
长肉生肌: 老狗头脑骨瓦炒二两,桑白皮一两,当归二钱半,为末,麻油调敷。《直指方》
浸淫疮毒: 不早治,周身杀人,以鸡冠血涂之,日四五度。《肘后方》
头疮白秃: 雄鸡屎末和陈酱,苦酒洗之。《千金方》
浸淫诸疮: 猪牙车骨年久者,锥破,烧令脂出,乘热涂之。《普济方》
狐尿刺疮: 棘人肿痛欲死,破乌鸡搨之良。《肘后方》
鹅口疮: 自内生出,可治,自外生入,不可治。用食草白鹅下清粪滤汁,入砂糖少许搽之,或用雄鹅粪眠倒者,烧灰,入麝香少许,搽之并效。《永类钤方》
臁胫烂疮: 以韭汁洗拭,刮虎骨末敷之。《便民周纂》
肾风下注: 生疮,用驴蹄二十片烧灰,密陀僧、轻粉各一钱,麝香半钱,为末敷之。《奇效方》
臁疮溃烂: 三四年马牙骨烧研,先以土窑过小便,洗数次搽之。
大风疮癞: 油调五灵脂末涂之。《摘玄方》
年深疥癣遍身延蔓者: 硫黄、艾叶研匀,作捻浸油点灯,于被中熏之,以油涂口鼻耳目,露之。《集玄方》
疥疮有虫: 猪膏煎芫花涂之。《肘后方》
里外臁疮: 羊屎烧存性,研末,入轻粉涂之。《集要方》
白秃头癣: 熊白脂敷之。
湿 浸淫: 新羊屎绞汁涂之,干者烧烟熏之。《圣济总录》
热疥肿痛: 不可忍,用家鸭粪同鸡子清调敷,即消。《圣惠方》
反花疮毒: 初生恶肉如米粒,破之血出,肉随生,反出于外,用鸽屎三两,炒黄为末,温浆水洗,后敷之。《圣惠方》
阴上疳疮: 驼绒烧灰,水澄过,入炒黄丹等分为末,搽之即效。《龚氏经验方》
头疮白秃: 鸡子壳七个炒研,油和敷之。《子母秘录》
白秃癞疮: 洗刮令净,以猪胞乘热裹之,当引虫出。
牛皮风癣: 每五更,炙牛肉一斤食,以酒调,轻粉敷之。《直指方》
香瓣疮: 生面上耳疮,浸淫水出,久不愈,用羖羊须、荆芥、干枣肉各二钱,烧存性,入轻粉半钱,每洗拭,清油调搽,二三次必愈。《圣惠方》
浸淫疮癣: 洗净,以雀屎、酱瓣和研,日涂之。《千金翼方》
头疮白秃: 鸽屎研末敷之,先以醋泔洗净,亦可烧研掺之。《圣惠方》
狐尿刺疮: 乌驴尿炖热渍之。《千金方》
豌豆毒疮: 马肉煮清汁洗之。《兵部手集》
疮口不合: 鸡膍胵皮,日贴之。
鹅掌风: 鸽屎、白雄鸡屎炒研,煎水日洗。
谷道生疮: 久不愈,用鸡膍胵烧存性,为末,干贴之,如神。
头上白秃: 羊肉如作脯法炙香,热搨上,不过数次,瘥。《肘后方》
臁胫烂疮: 牛蹄甲烧灰,桐油和敷。《海上方》
燥 疮痒: 热牛屎涂之。《千金方》
脚胫生疮: 雄鸡肫内皮洗净贴之,一日一易,十日愈。《小山奇方》
鬼舐头疮: 猫儿屎烧灰,腊猪脂和敷之。《千金方》
诸疮伤水: 或伤风寒,剧痛,用马屎烧烟熏,令汁出愈。《千金方》
臁疮不敛: 牛胞衣一具烧存性,研搽。《海上方》
疮伤风水: 痛剧欲死者,牛屎烧烟熏,令汁出即愈。《外台秘要》
天泡水疮: 鸡子黄熬油搽之,甚效。《唐瑶经验方》
两脚癣疮: 白犬血涂之,立瘥。《奇效方》
大风疠疮: 用新竹筒十个,内装黑豆一层,头发一层至满,以稻糠火盆内煨之,候汁滴出,以盏接承,翎扫疮上,数日即愈,亦治诸疮。《邵真人经验方》
下疳湿疮: 蚕茧盛头垢,再以一茧合定,煅红出火毒,研搽。杨氏方。
瘭 恶疮: 生发灰米汤服二钱,外以生发灰三分,皂荚刺灰二分,白及一分,为末,干掺或以猪胆汁调。《直指方》
下部疳疮: 天灵盖煅,研末,先以黄柏汤洗净,掺之神效。又一方:入红褐小红枣等分,同烧研。《刘氏经验方》
臁疮湿烂: 人顶骨烧研二钱,龙骨三钱,金丝硫黄一钱,为末,用冬萝卜芽阴干熬水,洗之乃贴。《刘松石保寿堂方》
妇人足疮: 经年不愈,名裙风疮,用男子头垢,桐油调,作隔纸膏贴之。《简便方》
男子阴疮: 因不忌月事行房,阴物溃烂,用室女血,纳瓦上,烧存性,研末,麻油调敷之。
鬼舐头疮: 取小儿粪和腊猪脂敷之。《千金方》
疮口不合: 乱发、露蜂房、蛇蜕皮各一钱烧存性,用温酒食前调服,神效。《苏沈良方》
男女阴蚀: 肥猪肉煮汁,洗不过三十斤,瘥。《千金方》
抓疮伤水: 肿痛难忍者,以耳垢封之,一夕水尽出而愈。郑师甫云:余常病此,一丐传此方。
臁胫生疮: 人乳桐油等分和匀,以鹅翎扫涂神效。《摘玄方》
下疳湿疮: 发灰一钱,枣核七个,烧研洗贴。《全幼心鉴》
臁胫生疮: 头垢、枯矾研匀,猪胆调敷。《寿域方》
臁疮: 烧过人骨,碎者为末,掺之。《寿域方》
头疮白秃: 《普济方》用新破猪肚,勿洗,热搨之,须臾虫出,不尽再作。孙氏方用猪肚一个,入砒一两,扎定,以黄泥固济,煅存性为末,油和敷,以椒汤洗。
十年恶疮: 母猪屎烧存性敷之。《外台秘要》
男女下疳: 母猪粪,黄泥包,煅存性为末,以米泔洗净,搽立效。《简便单方》
疔疮入腹: 母猪屎和水绞汁,服三合立瘥。《圣惠方》
疥疮痒痛: 猪肚一枚,同皂荚煮熟,去荚食之。《救急方》
积年疥疮: 猪肚内放皂荚煮熟,去皂荚食之。《袖珍方》
消蚀恶肉: 腊月豮猪粪烧存性一两,雄黄、槟榔各一钱,为末,敷洗。《直指方》
肺风白癞: 大蝮蛇一条,勿令伤,以酒一斗渍之,糠火温令稍热,取蛇一寸,和腊月猪脂捣敷。《肘后方》
疔疮肿毒: 白芷一钱,生姜一两,擂酒一盏,温服取汗即散,此陈指挥方也。《袖珍方》
卒得 疮: 常时生两脚间,用白犬血涂之,立愈。《肘后方》
外肾生疮: 绿豆粉、蚯蚓粪各等分,研涂之。
足疮生虫: 南方地潮湿,人多患足疮,岁久生虫如蛭,乃风毒攻注而然。用牛或羊或猪肚去屎,不洗,研如泥,看疮大小,入煅过泥矾半两,以上研匀,涂帛上贴之,须臾痒入心,徐徐连帛取下,火上炙之虫出,丝发马尾千万,或青白赤黑,以汤洗之,三日一作,不过数次,虫尽疮愈。南宫从《岣嵝神方》
湿热黄疮: 助脾去湿,针砂丸。用针砂不拘多少,擂尽锈淘洗白色,以米醋于铁铫内浸过一指,炒干,再炒三五次,候通红取出,用陈粳米半升,水浸一夜,捣粉作块,煮半熟杵烂,入针砂二两半,百草霜炒一两半,捣千下,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五加皮、牛膝根、木瓜浸酒下,初服若泄泻,其病源去也。《乾坤生意》
白头秃疮: 粪蓝煎汁频洗。《圣济总录》
无名恶疮: 梁上倒挂尘二条,韭地蚯蚓泥少许,生蜜和,捻作饼如大钱,阴干,用蜜水调,频敷之。《杨起简便方》
多年恶疮: 天茄叶贴之,或为末贴。《救急良方》
疔肿恶疮: 乱发、鼠屎等分烧灰,针入,以滓敷患处。《集简方》
一切疔肿: 蒺藜子一升,熬捣,以醋和封头上,拔根。《外台秘要》
疔疮肿毒: 《千金方》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虽极者亦效。杨氏方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蜜共捣贴之,若瘤疮,加新黑牛屎。
疔肿初起: 王不留行子为末,蟾酥丸黍米大,每服一丸,酒下,汗出即愈。《集简方》
疔疮肿毒: 艾蒿一担,烧灰于竹筒中,淋取汁,以一二合,和石灰如糊,先以针刺疮至痛,乃点药三遍,其根自拔。玉山韩光以此治人,神验。贞观初,衢州徐使君访得此方,予用治三十余人,得效。《千金方》
疔疮初起: 白芷一钱,生姜一两,擂酒一盏,温服取汗即散,此陈指挥方也。《袖珍方》
诸疮肿毒: 牛蒡根三茎,洗煮烂,捣汁,入米煮粥食一碗,甚良。《普济方》
疔疮肿毒: 鹤虱草叶、浮酒糟,同捣敷之,立效。《集效方》
一切疔肿: 诜曰:危困者,用苍耳根叶捣和,小儿尿绞汁,冷服一升,日三服,拔根甚效。《养生方》用苍耳根苗烧灰,和醋淀涂之,干再上,不十次即拔根出。《邵真人方》用苍耳根三两半,乌梅肉五个,连发葱三根,酒二钟煎一钟,热服取汗。
疔肿垂死: 菊花一握捣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验方也,冬月采根。《肘后方》
疔疮肿毒: 端午采豨签草,日干为末,每服半两,热酒调下,汗出即愈,极有效验。《集简方》
疔肿复发: 马兜铃根捣烂,用蜘蛛网裹敷,少时根出。《肘后方》
疔毒初起: 草乌头七个,川乌头三个,杏仁九个,飞罗面二两,为末,无根水调搽,留口以纸盖之,干则以水润之。《唐瑶经验方》
疔疮肿痛: 醋和附子末涂之,干再上。《千金翼方》
疔肿恶疮: 胡麻烧灰、针砂等分为末,醋和敷之,日三上。《普济方》
疔毒恶肿: 生乌头切片,醋熬成膏摊贴,次日根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贴,疔自拔出。《普济方》
天蛇头指: 痛臭甚者,黑豆生研末,入茧內笼之。《济急方》
疔疮作痛: 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即愈,嶶人(考今四川人)所传方也。《陆氏积德堂方》
热毒疮肿: 生茄子一枚,割去一分,去瓤二分,似罐子形,合于疮上即消也,如已出脓,再用取痒。《圣济总录》
疔疮恶毒: 用门白灰一撮,罗细,以独头蒜或新蒜薹染灰,擦疮口,候疮自然出少汗,再擦,少顷即消散也,虽发背痈疽,亦可擦之。
疔疮恶肿: 野灰藋菜叶烧灰,拨破疮皮,唾调,少许点之,血出为度。《普济方》
疔毒初起: 不拘已成未成,用翻白草十根,酒煎服,出汗即愈。
鱼脐疔疮: 丝瓜叶即虞刺叶也,连须葱白、韭菜等分,同入石钵内,研烂取汁,以热酒和服,以渣贴腋下。病在左手,贴在左腋,右手贴在右腋,病在左脚贴左胯,右脚贴右胯,在中贴心脐,用帛缚住,候肉下红线处皆白,则散矣,如有潮热,亦用此法,却令人抱住,恐其颤倒,则难救矣。《世医得效方》
疮气呕吐: 绿豆粉三钱,干胭脂半钱研匀,新汲水调下,一服立止。《普济方》
恶疮不愈: 左缠藤一把捣烂,入雄黄五分,水二升,瓦罐煎之,以纸封七重,穿一孔,待气出,以疮封孔,熏之三时,久大出黄水,后用生肌药取效。《选奇方》
疖子初起: 葛蔓烧灰,水调敷之即愈。《千金方》
疔肿: 黑牯牛抛粪石上,待生菌子焙干,豨莶草等分为末,以竹筒去两头,紧缚合在疔上,用水和末一钱入筒内,少顷沸起,则根拔出,未出再作二三次。《医学正传》
疔疮便毒: 不问已溃未溃,初起发热,用金银花俗名甜藤,采花连茎叶,自然汁半碗,煎八分服之,以渣敷之,败毒托里,散气和血,其功独胜。《万表积善堂方》
疔肿有根: 用大针刺作孔,削蔓菁根如针大,染铁生衣,刺入孔中,再以蔓菁根、铁生衣等分捣涂于上,有脓出即易,须臾根出,立瘥,忌油腻、生冷、五辛、黏滑、陈臭。《肘后方》
疔疮恶肿: 刺破,以老葱生蜜杵贴两时,疔出以醋汤洗之,神效。《圣济总录》
赤根疔肿: 白粉熬黑,和蜜敷之。《千金方》
鱼脐疔疮: 寒食饧涂之良,干者烧灰。《千金方》
代指毒肿: 取萎黄葱叶煮汁,热渍之。《千金方》
一切疔肿: 面和腊猪脂封之良。《梅师方》
疮中恶肉: 寒食面二两,巴豆五分,水和作饼,烧末擦之。《仙传外科》
疔肿初起: 用面围住,以针乱刺疮上,铜器煎醋沸,倾入围中,令容一盏,冷即易,三度根即出也。
疔疮恶肿: 小豆花末敷之。《普济方》
疔疮黑凹: 用发绳扎住,将尖叶薜荔捣汁,和蜜一盏服之,外以葱蜜捣敷四周。《圣惠方》
头上软疖: 用大芋捣敷之即干。《简便方》
数种疔疮: 马蹄草,又名缺盆草,大青叶、臭紫草,各等分擂烂,以酒一碗浸之,去滓温服,三服立瘥。《经验方》
手指肿毒: 及指恶疮,消毒止痛,镜面草捣烂敷之。《寿域方》
疔疮肿毒: 马齿苋二分,石灰三分为末,鸡子白和敷之。
十三种疔: 春三月,上建日采叶,名天精;夏三月,上建日采枝,名枸杞;秋三月,上建日采子,名却老;冬三月,上建日采根,名地骨;并曝干为末,如不得,依法采得一种,亦可用绯缯一片裹药,牛黄一梧子大,及钩棘针三七枚,赤小豆七粒为末,先于缯上铺乱发一鸡子大,乃铺牛黄等为末,卷作团,以发束定熨斗中,炒令沸定,刮捣为末,以一方寸匕,合前枸杞末二匕,空心酒服二钱半,日再服。《千金方》
疔疮恶肿: 胡桃一个,平破取仁,嚼烂安壳内,合在疮上,频换甚效。《普济方》
手指掣痛: 酱清和蜜,温热浸之,愈乃止。《千金方》
疔疮恶肿: 《普济方》用荔枝五个或三个,不用双数,以狗粪中米淘净为末,与糯米粥同研成膏,摊纸上贴之,留一孔出毒气。《济生秘览》用荔枝肉、白梅各三个,捣作饼子,贴疔疮上,根即出也。
水疔暗疔: 水疔色黄,麻木不痛,暗疔疮凸,色红使人昏狂,并先刺四畔后,用银杏去壳浸油中,年久者捣含之。《普济方》
男子下疳: 先以浆水洗之后,搽地骨皮末,生肌止痛。《卫生宝鉴》
一切疔肿: 皂荚子仁作末敷之,五日愈。《千金方》
手足心肿: 乃风也,椒盐末等分,醋和敷之,良。《肘后方》
指头肿毒: 痛甚者,乌梅肉和鱼鲊捣封之,妙。《李楼怪病奇方》
男子阴肿: 作痒,用桃仁炒香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仍捣敷之。《外台秘要》
疔疮发汗: 千年锻石炒十分,旧黑伞纸烧灰一分,每用一小匙,先以 水些许,次倾香油些许,入末搅匀,沸汤一盏调下,厚被盖之一时,大汗出也。《医方捷径》
暗疔昏狂: 疮头凸红,柏树根经行路者,取二尺许,去皮捣烂,井华水调一盏服,待泻过,以三角银杏仁,漫油捣含患处。《圣济总录》
疔疮恶肿: 九月九日采芙蓉叶,阴干为末,每以井水调贴,次日用蜒蚰螺一个,捣涂之。《普济方》
软疖频发: 翠玉膏,用通明沥青八两,铜绿二两,麻油三钱,雄猪胆汁三个,先溶沥青,乃下油胆,倾入水中扯拔,器盛,每用绯帛摊贴,不须再换。
疔疮肿毒: 一切痈疽发背,不问已成未成,但焮痛者皆治。槐花微炒,核桃仁二两,无灰酒一盅,煎十余沸,热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见效。《医方摘要》
疔疮恶肿: 棘针倒钩烂者三枚,丁香七个,同入瓶烧存性,以月内孩儿粪和涂,日三上之。又方:曲头棘刺三百枚,陈橘皮二两,水五升,煎一升半,分服。《圣惠方》
疔肿恶毒: 透骨膏,用八角儿杨柳上者,阴干去壳四个,如冬月无此,用其窠代之。蟾酥半钱,巴豆仁一个,粉霜、雄黄、麝香少许,先以八角儿研如泥,入溶化黄蜡少许,同众药末和作膏,子密(原作“蜜”,据文义改)收,每以针刺疮头,破出血,用榆条送膏子麦粒大,入疮中,以雀粪二个放疮口,疮回即止,不必再用也,忌冷水,如针破无血,系是着骨疔,即男左女右,中指甲未刺出血糊药,又无血,即刺足大拇指血糊药,如都无血必难医也。
天蛇毒: 《刘松纂经验方》云:曾水湾陈玉田妻患,天蛇毒疮,一老翁用水蛇一条,去头尾,取中截如手指长,剖去骨肉,勿令病者见,以蛇皮包手指,自然束紧,以纸外裹之,顿觉遍身皆凉,其病即愈,数日后解,视手指有一沟如小绳,蛇皮内宛然有一小蛇头,目俱全也。
一切疔肿及无名肿毒恶疮: 《刘松石经验方》用苍耳草梗中虫一条,白梅肉三四分,同捣如泥,贴之立愈。《圣济总录》用麻虫,即苍耳草内虫炒黄色,白僵蚕、江茶各等分为末,蜜调涂之。又方:苍耳节内虫四十九条,捶碎入人言少许,捶成块,刺疮令破,敷之少顷,以手撮出根即愈。
鱼脐疔疮: 似新火针疮,四边赤中央黑,可刺之,若不大痛,即杀人也。用腊月鱼头灰、发灰等分,以鸡溏屎和涂之。《千金方》
疔肿拔根: 取户边蜘蛛杵烂,醋和,先挑四畔血出,根稍露,敷之,干即易,一日夜根拔出,大有神效。《千金方》
疔肿恶疮: 杨柳上大乌壳硬虫,或地上新粪内及泥堆中生者,取以蜜汤浸死,新瓦焙焦为末,先以烧过针拨开,好醋调敷之。《普济方》
软疖频作: 露蜂房二枚烧存性,以巴豆二十一粒,煎清油二三沸,去豆用油调敷,甚效。《世医得效方》
马疔肿毒: 穿山甲烧存性,贝母,等分为末,酒调服三四次,乃用下药,利去恶物即愈。勉氏方。
拔取疔毒: 蟾酥以白面、黄丹搜作剂,每丸麦粒大,以指扒动疮上插入,重者挑破纳之,仍以水澄膏贴之。《世医得效方》
诸疮肿硬: 针头散,用蟾酥、麝香各一钱研匀,乳汁调和入罐中,待干,每用少许津调敷之,外以膏护住,毒气自出,不能为害也。《保命集》
疔肿鱼脐: 《外台秘要》用蛇蜕鸡子大,水四升,煮三四沸,服汁立瘥。《直指方》治鱼脐疮,出水四畔浮浆,用蛇蜕烧存性,研鸡子清和敷。
疔疮恶肿: 蟾酥一钱,巴豆四个,捣烂,饭丸锭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姜汤下,良久以萹蓄根、黄荆子研酒,半碗服,取行四五次,以粥补之。《乾坤秘韫》
头上软疖: 蛤蟆剥皮贴之,收毒即愈。《活幼全书》
疔疮拔根: 斑蝥一枚,捻破,作米字形样封之,即出根也。《外台秘要》
诸疮肿毒: 鲫鱼一尾剖去肠,柏叶填满,纸裹泥包,煅存性,入轻粉二钱,为末,麻油调搽。《普济方》
疔肿毒肿: 不破则毒入腹。《青囊杂纂》用蝉蜕炒为末,蜜水调服一钱,外以津和涂之。《医方大成》用蝉蜕、僵蚕等分为末,醋调涂疮四周,候根出,拔去再涂。
疔肿恶毒: 用生蜜与隔年葱研膏,先刺破涂之,如人行五六里许,则疔出后,以热醋汤洗去。《济急仙方》
一切疮毒: 蟾酥一钱、白面二钱、朱砂少许、井华水调成小锭子如麦大,每用一锭,井华水服,如疮势紧急,五七锭葱汤亦可,汗出即愈。
天蛇头疮: 生手指头上,用蜈蚣一条,烧烟,熏一二次即愈。或为末,猪胆汁调涂之。《奇效方》
疔疮恶肿: 先刺出血,以海螵蛸末掺之,其疔即出。《普济方》
手足肿痛: 欲断,取蚓三升,以水五升绞汁,二升半服之。《肘后方》
拔取疔黄: 蟾酥以面丸梧子大,每用一丸,安舌下即黄出也。《青囊杂纂》
疔疮恶肿: 用田螺入冰片,化水点疮上。《普济方》
鬃边生疖: 猫颈上毛、猪颈上毛各一把,鼠屎一粒烧研,油调敷之。《寿域方》
赤根疔疮: 马牙齿捣末,腊猪脂和敷,根即出也,烧灰亦可。《千金方》
疔肿伤风: 作肿,以马屎炒,熨疮上,五十遍极效。《圣惠方》
疔疮恶肿: 十二月猪胆风干,和生葱捣敷。《普济方》
代指肿痛: 以唾和白硇砂,搜面作碗子,盛唾令满,入瓶著硇末少许,以指浸之,一日即瘥。《千金方》
头上软疖: 用抱出鸡卵壳烧存性,研末,入轻粉少许,清油调敷。《世医得效方》
疔疮中风: 肿痛,用驴屎炒,熨疮上五十遍极效。《普济方》
赤疔疮: 狗宝丸,用狗宝八分,蟾酥二钱,龙脑二钱,麝香一钱,为末,好酒和丸麻子大,每服三丸,以生葱三寸同嚼细,用热葱酒送下,暖卧汗出为度,后服流气追毒药,贴拔毒膏取愈。《通玄论》
疔疮恶肿: 青羊屎一升,水二升渍,少时煮沸,绞汁一升,顿服。《广济方》
疔疮未破: 白马齿烧灰,先以针刺破,乃封之,用湿麦围肿处,醋洗去之,根出大验。《肘后方》
疔疮恶肿: 黑牛耳垢敷之。《圣惠方》
疔疮恶肿: 牡狗屎,五月五日烧灰涂,数易之。又治马鞍疮,神验。《圣惠方》
疔疮恶肿: 取白犬血,频涂之,有效。《肘后方》
疔疮恶肿: 鼠屎、乱发等分烧灰,针疮头纳入,大良。《普济方》
疔疮初起: 刮破以热屎尖敷之,干即易,不过十五遍,即根出,立瘥。《千金方》
代指肿: 先刺出血,炙鲊皮裹之。
疮肿热痛: 灵鼠膏,用大雄鼠一枚,清油一斤煎焦,滴水不散,滤再煎,下炒紫黄丹五两,柳枝不住搅匀,滴水成珠下,黄蜡一两,熬成黑色成膏,瓷瓶收之,出火毒,每用摊贴,去痛甚良。《经验方》
积年恶疮: 反花疮、漏疮不痒者,牛蒡根捣和腊月猪脂,日日封之。《千金方》
一切疮种: 木芙蓉药、菊花药同煎水,频熏洗之。《多能鄙事》
诸疮肿毒: 蒺藜蔓洗三寸截之,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纳入铜器中。又煮取一升,纳小器中,煮如饴状,以涂肿处。《千金方》
大风癞疮: 营气不清,久风入脉,因而成癞,鼻坏色败,用黄精根去皮,洁净溪水洗,二斤,日中曝令软(原缺日中令软四字,据《本草纲目》补)。暴纳粟米饭中,蒸至米熟,时时食之。《圣济总录》
大风疮疾: 百灵藤四两,水一斗,煮三升,去滓,入粳米四合,煮粥于密室中,浴毕乃食,暖卧取汗,汗后皮肤起如麸片,每隔日一作,五六十日后渐愈,毛发即生。《圣惠方》
身面疮疥: 发热者不得食热物,不用火为使,但著厚衣暖卧,取油一匙,含咽,戒怒二七日也。《枕中记》云:服丹石人,先宜以麻油一升,薤白三升,切纳油中,微火煎黑,去滓合酒,每服三合,百日气血充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