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左 三十四岁 十月二十三日 大宏庙

疟疾月余,发无定时,左胁下跃动,上掣人迎,头晕汗泄,其状欲厥;舌苔白浮黄,两脉弦滑。伏邪湿热,饥饱劳倦,伤及少阳、阳明。姑先和解安胃,防增呕吐呃逆。

竹柴胡[七分,水炙] 制半夏[三钱,粉草一钱同炒] 代赭石[一两,布包,先煎] 焦苡米[三钱] 建泻[三钱] 枯子芩[一两] 旋覆花[二钱,布包] 姜竹茹[三钱] 焦苍术[三钱] 香青蒿[钱五] 香砂平胃丸[四钱,布包] 苦杏仁[三钱,去皮尖] 朱赤苓[四钱] 上上神朴[二分,研细末,匀两次冲服]

二诊 十月二十四日

药后疟疾未发,而汗泻甚畅,左胁下跃动上掣之势亦减,呕吐,大便未解,左脉细弦而弱,右部细滑,微有咳嗽吐痰。拟再以昨法加减。

竹柴胡[一钱] 制半夏[三钱,粉草一钱同炒] 鲜枇杷叶[三钱] 旋覆花[二钱] 香砂平胃丸[四钱,上三味同研,布包] 新绛屑[钱五] 枯子芩[钱五] 鲜煨姜[七分] 顶头赭石[一两,布包,先煎] 香青蒿[钱五] 姜竹茹[二钱] 焦苍术[三钱] 赤苓[四钱] 建泻[三钱] 上上神朴[二分] 酒军[二分。二味同研,匀两次冲服]

三诊 十月二十五日

昨晡寒热又作,得汗始解,矢气通而大便干结,气逆作呛,左胁下因咳作痛,胸脘闷胀,左脉细弦,右弦滑。湿热暑寒,潜伏少阳、阳明。拟再以和解化湿,通导阳明。

大豆卷[三钱] 青蒿梗[钱五] 真郁金[钱五] 旋覆花[二钱] 香砂平胃丸[五钱] 鲜枇杷叶[三钱。上三味同研,布包] 竹柴胡[一钱] 制半夏[三钱,粉草一钱同炒] 家苏子[钱五] 枯子芩[钱五] 鲜煨姜[七分,川连七分同炒] 真新绛屑 [27] [钱五] 赤 苓[四钱] 建泻[三钱] 上上神朴[二分] 上上落水沉香[一分] 酒军[二分。三味同研,以小胶管装,匀两次,药送下]

四诊 十月二十六日

昨晡寒热未作,大便干结,口渴思饮,饮已胸膺不舒,食后泛恶,左脉细弱而涩,右弦滑。伏暑饮水,互阻阳明,再以辛泻宣化,通导手足阳明。

白蒺藜[三钱,去刺] 制半夏[三钱,川连七分同炒] 姜竹茹[三钱] 旋覆花[二钱] 香砂平胃丸[五钱] 鲜枇杷叶[三钱。上三味同布包] 陈佩兰[钱五,后下] 鲜煨姜[七分] 新会皮[一钱] 大豆卷[三钱] 苦杏仁[三钱,去皮尖] 赤苓皮[四钱,建泻三钱同炒] 上上神朴[三分] 酒制大黄[三分。二味同研,以小胶管装,匀两次,药送下]

王左 三十五岁 八月二十一日

间日疟,先寒后热,已经四次,昨发但热不寒,胸膺痞闷,胃不思纳,舌苔白腻,两脉细弦而滑。伏邪蕴蓄阳明,逆传少阳。拟以和解半表半里,兼治其中。

竹柴胡[一钱,水炙] 制半夏[三钱,粉草一钱同炒] 大腹皮[三钱,洗净] 越鞠丸[四钱,布包] 香青蒿[钱五] 枯子芩[钱五] 赤苓皮[四钱] 白蔻衣[钱五] 嫩前胡[一钱] 制厚朴[钱五,川连七分同炒] 鲜煨姜[七分] 西秦艽[钱五] 大红枣[七枚] 嫩桑枝[五钱] 建泻[三钱]

二诊 八月二十四日

间日疟,两日未至,胸闷渐舒,腹部作胀,胃纳不开,舌苔白腻,两脉细弱而滑。疟病再三反复,此症之狡 [28] ,非直捣黄龙,不能除其根也。

竹柴胡[一钱,水炙] 制半夏[三钱,粉草一钱 [29] ] 焦苡米[四钱] 香砂枳术丸[五钱,布包] 香青蒿[钱五] 厚朴花[钱五,川连七分同炒] 土炒白术[三钱] 香橼皮[钱五] 嫩前胡[一钱] 大腹皮[三钱] 范志曲[三钱,布包] 枯子芩[钱五] 鸡内金[三钱] 大红枣[七枚]

杨左 四十四岁 八月十九日

间日疟,反复数次,但寒不热,汗泄而黏,骨节痠痛,胃纳甚少,大便泄泻,舌苔白,两脉细弦而弱,阳虚脾困,湿浊阻于募原,拟以和阳温中。深虑由泄转痢,幸勿轻视。

粗桂枝[一钱] 制半夏[三钱,粉草钱五 [30] ] 西秦艽[二钱] 丝瓜络[三钱] 竹柴胡[一钱,水炙] 土炒白术[三钱] 嫩桑枝[五钱] 焦苡米[一两] 淡附片[一钱] 连皮苓[四钱] 煨姜[一包] 香砂枳术丸[五钱,布刨] 大红枣[十枚] 建泻[三钱] 陈皮[一钱] 煨草果[一钱]

二诊 八月二十一日

形寒虽解,汗泄不止,胸闷食少,大便渐调,舌苔白,两脉细弦。再以前法加减。

粗桂枝[一钱] 土炒白术[三钱] 煨姜[一钱] 香砂枳术丸[四钱,布包] 竹柴胡[七分,水炙] 制半夏[二钱] 陈皮[一钱] 范志曲[三钱,布包] 淡附片[钱五] 炙草[一钱] 草果[一钱,煨透] 连皮苓[四钱] 大红枣[五枚] 上黄芪[四钱,防风五分同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