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风痰血瘀
龙女 五十九岁 平素患高血压病,一月以前突然中风不语,急至医院抢救。口歪,语言不清,右半身不遂,经治月余,诸症稍见转好。出院后,拟服中药治疗,现症为语言不利,心烦不眠,右半身不用,下肢有痛感,口干思饮,小便多而黄,大便干燥。血压170/100毫米汞柱,舌苔白厚中间带黑,脉寸关均弦,尺脉弱。
夏枯草 [三钱] 炒远志 [三钱] 朱茯神 [四钱] 枳实炭 [二钱] 青竹茹 [三钱] 川 黄连 [钱半 ] 陈皮炭[三钱] 怀牛膝[三钱] 朱寸冬[二钱] 炒香豉[三钱] 生栀仁[二钱] 酸枣仁[四钱] 甘草梢[钱]
二诊 前方服二剂,大便通畅,是属腑气已通,血络行将通达之兆。他症尚未轻减,再拟引血下行,调节盈亏。
首乌藤[五钱] 生蒲黄[三钱] 磁朱丸[二钱] 秫米[四钱。同布包] 怀牛膝[三钱] 桑寄生[五钱] 嫩桑枝[五钱] 紫石英[四钱] 紫贝齿[四钱] 酸枣仁[六钱,生炒各半] 朱茯神[四钱] 干石斛[四钱] 清半夏[二钱] 茺蔚子[三钱] 炒远志[三钱] 合欢花[三钱] 甘草梢[钱]
三诊 前方连服五剂,睡眠较好,但仍不实,心烦口干,均见轻减,舌苔薄白,已无厚黑之象,拟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化裁,并施针灸治疗,以期速效。
川黄连[钱半] 朱寸冬[三钱] 朱茯神[三钱] 桑寄生[六钱] 嫩桑枝[六钱] 茺蔚子[四钱] 怀牛膝 [四钱] 干石斛 [四钱] 夜交藤 [五钱] 合欢花 [三钱] 炒远志 [二钱] 生枣仁 [五钱] 生栀仁 [二钱] 杭白芍[三钱] 炙甘草[钱半] 双钩藤[四钱] 陈阿胶[三钱,另烊兑服] 生鸡子黄[二枚,分二次调下]
四诊 又服五剂,睡眠比前更好,口渴心烦均减轻,头尚晕,小便有时黄,原方再服三剂。
五诊 服药后睡眠已达七小时之多,头晕见好,精神转健,自觉右脚有血往下行之感,手微酸,右臂痛,再予丸方,仍配合针灸治疗。
绵黄芪[六钱] 野党参[二两] 地龙肉[两] 净桃仁[二两] 川红花[两] 祁蛇肉[二两] 川桂枝[两] 全当归[二两] 明玳瑁[两] 明天麻[两] 酒川芎[两] 杭白芍[二两] 白蒺藜[二两] 大生地[二两] 天麦冬[各两] 干石斛[二两] 五味子[两] 何首乌[二两] 真黄精[二两] 东白薇[两] 金狗脊[二两] 云黄连[两] 酸枣仁[二两] 磁朱丸[两] 云茯神[两] 怀牛膝[二两] 远志肉[两] 夏枯草[二两] 条黄芩[二两]
共研细末,蜜为丸,每丸重三钱。每日早晚各服一丸,本方可服半年,感冒发烧时停服。
(二) 风痰阻络
范男 三十九岁 平素血压高,经常觉头脑发胀昏晕,看书更觉不适,视物模糊。就诊前三个星期,突觉语言、咀嚼时口唇活动不便,逐渐加重,右侧口眼歪斜,饮水顺嘴角漏出,后头皮有时疼痛。经针灸及理疗,稍见好转,效果不甚显著,拟加用中药治疗。舌苔薄白质略红,脉象弦细而数。
双钩藤[四钱] 白僵蚕[钱半] 制全蝎[钱半] 地龙肉[二钱] 白蒺藜[四钱] 生蒲黄[三钱] 北防风[钱半] 酒川芎[钱半] 杭白芍[三钱] 节菖蒲 [二钱] 干石斛[五钱] 全当归[二钱] 炙甘草[钱]
二诊 前方连服四剂,自觉口角发麻,右眼看书时发胀模糊,后头处仍时疼痛,病属慢性,宜服丸药。
白蒺藜[二两] 石决明[两] 制全蝎[五钱] 白僵蚕[两] 草决明[两] 地龙肉[两] 双钩藤[二两] 密蒙花[二两] 酒川芎[五钱] 节菖蒲[两] 谷精草[二两] 杭白芍[二两] 干石斛[二两] 寻骨风[两] 明玳瑁[两] 细生地[二两] 木贼草[五钱] 明天麻[五钱] 鹿角霜[两] 生蒲黄[两] 全当归[两] 炙甘草[两]
共研细末,蜜为丸,每丸重三钱。每日早晚各服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