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治疗实施之工具,方剂则是多数药物之综合。同是一方,一药加减则主治变,一药重轻则主治亦变。制方不同、用量不同、服法不同,则主治均变。所以谨守法度,只知其当然,活用法度,则知其所以然。中医以多种药物为一方,以一方治多种病,方学精萃就在于此。
旧说,外风暴昏暴仆等均属脑神经病。近说,内风暴昏暴仆等亦属脑神经病。既属脑神经病,其病理解说,自当以脑为主,而以各项诱因为副,其方剂治疗亦当以脑为主,而以各项诱因为副。从前,中医学说对此项中风病证虽多误解,然数千年来之经验,其中亦有恰当者。如《局方》济危上丹方解云,产后下血过多,气无所主,唇青肉冷,汗出目瞑,不可误用风药。《局方》来复丹方解云,小儿慢惊,吐利不止,变成虚风,搐搦者,非风也,胃气欲绝也,凡此均撇开风字。又如《本事方》白薇汤主治条文,气并于阳,独上不下,口喑不能言,忽如死人,气过血还,移时方寤。《开宝本草》元胡索主治条文,主破血,妇人月经不调,产后诸血证,血晕,暴血上冲,似已悟到气之上并,血之上冲。其他《局方》银液丹,疗诸风之用水银。《千金》铁精汤,疗风厥之用黄铁,以及《御药方》曼陀罗散,疗风痉之用曼陀罗。《箧中方》大麻粉煎,疗风毒之用大麻。扁鹊睡圣散,疗失眠之用曼陀罗麻蕡,不但由风病求到脑病,且由风药求到神经药,实值得惊异,可见中医学临床经验之宝贵,诚未可忽视。
山雷《斠诠》卷末,原附有方论一栏,但收罗未宏,取材不精。本篇从新纂辑,分十一类,计八十一方,虽未足以尽脑病治法,而脑之所以病的因素,及外风犯脑,内风犯脑,暨内外其他种种因素犯脑,可以举一反三,以此类推以尽致。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一两半作五十九,金箔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含化亦得。
愚按,此方命名金箔,亦以重坠为镇降方剂。局方用治小儿风壅痰热,心悸烦渴,唇焦颊赤,谵语狂妄等症。查此方用药和缓,并无多数镇降药品,金箔为衣,亦贵重丸剂之常见者,然本方优异,并不在用金,而在与牙硝、朱砂合用,得其镇降,而不虞其积蓄。用紫河车又合脏器疗法。麝香、龙脑,宣窍上达,是镇定神经,醒豁神经。复用人参、茯苓、山药、甘草,补健中气,以调内脏,由调内脏以调脑部。
至宝丹(《局方》)
生乌犀屑 生玳瑁屑 琥珀研 朱砂研飞
雄黄细研各一两 龙脑 麝香各一分 牛黄半两研
安息香一两半为末,酒研飞净一两,熬膏用水安息尤妙
金箔 银箔
上十一味,将乌犀、玳瑁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将安息香膏重汤煮,凝成后,入诸药后,搜和成剂,丸如梧桐子大,用人参汤化下,或童便数滴,姜汁化下。
愚按,此方醒脑回苏,豁痰宣窍,既解毒散结,又窜透醒豁,不徒以重坠见长,乃镇静剂中之要方也。《局方》用治中恶、中风、中热、中诸毒物,伤寒狂乱,岚瘴蛊毒,产后血晕及邪气攻心,神魂恍惚,小儿诸惊急,风涎搐搦等证。方制麝香、龙脑,香气浓郁,又益之以安息香,解秽宣窍,悦心透脑,能通不能通之气,能宣不能宣之窍,此三香药,较前铁粉散内三香药,另是一格,就香窜醒豁言,实为透过一层,佐以乌犀、玳瑁二鳞介药,金箔、银箔二金属药,朱砂、雄黄二石质药,金石鳞介合用,镇降潜纳之力,亦不薄弱,又佐琥珀逐瘀,牛黄化痰,秽浊黏滞,络阻痰闭,内脏与脑部往来道路阻塞,得之靡不开豁,全方药皆精华,不杂一味草木,类多醒豁通灵之品。如果制如法度,效力显著。
紫雪(《千金》方)
黄金一百两 寒水石 磁石
滑石各三斤
以上并捣碎用水一斛,煮至四斗,去滓,入下药。
羚羊角屑 犀角屑 青木香捣碎
沉香捣碎 各五斤 丁香一两 玄参
升麻各一斤 甘草八两
以上八味,入前药汁中,再煎取一斗五升。去滓,入下药。
朴硝精者十斤 硝石四升,每升重七两七钱半
以上二味入前药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搅不住手,侯有七升,投在磁盆内,半日欲凝,入下药。
麝香当门子一两二钱半 朱砂飞研三两
以上二味,入前药中,搅调令匀,瓷器收藏,药成霜雪紫色,每服一钱或二钱,大人小儿以意加减。
愚按,此方镇逆消炎,宣窍透络,沉静循环,为中药镇静剂中之最有力者。《局方》用治毒热不解,狂易叫走,瘴疫毒厉,卒死温疟,五尸五疰,脚气蛊毒,及诸热药素,小儿惊百病等证。查此方与上至宝,异曲同工,上方侧重宣窍,此方侧重降逆,重宣窍者,冲动以掀之,重降逆者,咸滑以泄之,意义甚为明显。此方用寒水石、磁石、石膏、滑石四复味石药为镇定剂,用木香、沉香、丁香、麝香四复味香药为芳香剂,又用犀角、羚角、玄参、升麻四解毒药,并重用二硝,占全方整量三分之一,消坚软坚,涤荡下泄,何毒不解,何热不清,何结不散,复用黄金重镇,甘草调护,朱砂窜透变质。石药中不用暴悍,香药中不用燥烈,解毒药中不用涩滞,涤荡药中不用苦寒,各药用汁,二硝麝香朱砂,又浑全用质,处处均显超越。旧著只知毒火深袭,穿经入脏,无药可治。惟此金石镇降,清里、通里、泻里、安里,乃能由里消解,不知狂易叫走,卒中惊等等,均属脑病,设即为脏病,亦是内脏不调,上干脑部,故与其谓为脏病,毋宁谓为脑病。此方虽是清中,即是清上,虽是泻下,即是宁上,合观方制,镇痰、消炎、解毒、宣窍、透络、软坚、开闭、散结,面面俱到,古人主此方时,虽不知为脑病,与已知脑病无异。
碧雪(《千金》方)
寒水石研飞 石膏研飞 青黛研细末 朴硝 芒硝
马牙硝 硝石 甘草各等分
上八味,将甘草煎汤,去滓,入诸药,再煎,用柳木篦,不住手搅,令消溶得所,却入青黛和匀,倾入瓷盆内,候冷,结成霜,研乳极细,每用少许,含化咽津,频用神效。
愚按,此方平肝镇逆,侧重下泄,为上犯热邪开出路,适合镇静神经疗法。《局方》用治一切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心中烦躁,咽物妨闷,或咽喉壅塞,水浆不下,天行时疫,发为昏愦等症。所叙亦多热壅于上形证,此方系由上紫雪蜕化而出,各药惟青黛色碧,标名碧雪,是所重在青黛,制法青黛后入,浑用全质。其用朴硝、硝石,与上紫雪方同,上方用量虽重,合计不过全三分之一。此方八药,用硝者四,药的味数,与药的量数,均占全方整体之半。芒硝、马牙硝与朴硝为一物,未炼者为朴硝,炼净者为芒硝,马牙硝,药市统称水硝,称硝石为火硝,准以化学名词,朴硝、芒硝、马牙硝为硫酸钠,硝石为硝酸钾,芒硝可代硝石者误也。本方用四复味,不宁涤荡泄泻力大,溶化消解力亦大,用寒水石、石膏,与上紫雪方亦同,而加青黛,三药全用,为青解毒丸,能敛肝胆狂逆而戢其浮焰,为疗内脏,上干脑海制剂。青黛能清热解毒,平肝息风,兼大队硝药,软化滑泻,前至宝重在宣窍,紫雪重在镇逆,此碧雪重在滑泻,前二方均兼芳香,此方无香药,各成一格,各适其应。
黑锡丹(《局方》)
沉香不见火 附子炮去皮脐 胡芦巴酒浸炒
肉桂不见火各半两 茴香 补骨脂酒浸炒
肉豆蔻面裹煨 金铃子去皮核
木香不见火各一两 黑锡
硫黄与黑锡结砂子各三两
上为末同研,酒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阴干,以布袋擦令光莹,每服四十丸,姜汤下。一本有阳起石一两。
愚按,此方镇坠降纳之中,佐以温补、温化、温摄,亦镇静剂类之要方。《局方》用治脾元久冷,上实下虚,及奔豚上气,脚气上攻,并阴阳气不升降,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艰涩,神昏气乱等证。查此方肉桂、附子温下;胡芦巴、补骨脂补下;黑锡、硫黄镇下,余五药沉香、茴香、豆蔻、金铃、木香,均属芳香性醒豁药,虽是侧重在补,却是注意在通,虽是侧重在降,却是注意在行。观香药为五复味,其他肉桂香味亦浓,占全方药数过半,方制义可深玩。风火一家,风自火出,故风病挟热者多,然亦有由寒构成者,阴寒之气上冲,则镇降中宜兼温,此为一清一温之对峙。用清各方中,多兼滑泻,用温各方中,多兼补益,此为一补一泻之对峙。下之真元式微,因宜温补其下,上之火气陷没,又当温宣其上,此又为一上一下之对峙。温上之剂,多兼升发,温下之剂,多兼镇降,此又为一升一降之对峙。曰清、曰温、曰补、曰泻、曰上、曰下、曰降、曰升,各有病机,各适其应,如以温下言,方制或补药多于温药,或温药多于补药,是疗法同,而方制不同,或实寒上攻,而用温摄,或虚寒上浮,而亦用温摄,是病理不同,而疗法同,学者明辨慎思,得其所以然之故,尚何疑难寒证难治之有。喻嘉言徐灵胎对本黑锡丹,极端推崇,谓医家宜常备,录之以做温下楷式,然准以金匮风引汤之例,用干姜桂枝而不用附子肉桂,治疗深层之意义学者当进一步穷研领会也。
珍珠母丸(许叔微方)
珍珠母三两 干地黄 当归 柏子仁
酸枣仁 茯神 犀角 龙齿 沉香各半两
上九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银薄荷汤送下,日午后卧服。
愚按,此方以润为补,以补为通,培育生机,运旋正气,为镇静剂中之最和缓者。许叔微本事,用治肝经因虚受风,卧则魂散而不守,状如惊悸等证。珍珠母功能泄热潜阳,安神定惊,明眼目,好颜色,补破损,为镇静神经之品,龙齿补脑镇脑,犀角功能冲激,质重能升,气寒而降。再佐沉香,沉香为树结之香,即藉其香以醒豁,又藉其沉以降纳。方共十药,过半数即为补品。地黄、当归,滋养肝肾,二仁茯神,涵濡心脾,纯以补益为润化之本,全方无一暴悍峻厉攻伐泻泄之品,在镇静剂中实为最清纯最平缓之方,血少精亏,虚风上潜,此为中的。主治条文,因虚受风,须知此方非外感风邪所宜,所谓魂散不守,状如惊悸,皆脑神经官能性病变,故疗内风上扬,实为恰合。此方可疗脑充血虚证、脑贫血实证,但药太平缓,卒暴无济,轻重缓急,学者应加注意。
新制睡圣散
曼陀罗精10克 麻蒉精10克
淀粉适量
制法:曼陀罗精、麻蒉精二药混合以适量淀粉为赋形药,研乳制散,共成100克瓶贮,封固密藏,防泄气、潮热,避光及热,本品亦可制为酊剂。
用法:内服散剂微温酒下,一次量0.25~1克,一日量3克,如用酊剂照中华药典规定。
愚按,此方相传为扁鹊传之催眠剂。而拙著国防新中药,用科学方法精制者也。查此方曼陀罗、麻蒉,外人均用为神经药。神经药通例曰兴奋、曰抑制、曰麻醉、曰中毒。本方两药,兴奋少,抑制强,适合镇静催眠。此方准之中西学理,两两昭合。若提出结晶,制作酊剂,尤取世界大同。真以中药为西药,以最古方为最新方。扁鹊生当周秦,在两千五百年前,即知用此二药为催眠剂,东方文化开明之早,真值得惊服。录此以殿镇静之末,为中西学术会通作一引道矣。此方以神经药疗神经病,是为正面疗法,亦即脑神经本体自病疗法。本类其他各方剂,多系内脏干犯神经疗法,学者会通中西,明辨而善用之,不难臻头头是道境谊云。
总按,大脑皮质神经活动,指挥整个机体,故其病变来源亦甚杂,神经本系自病,自当由神经本系施治,但内脏不调,气血上冲,或不上达,其致病为最易最多,如脑充血贫血,血塞血栓,无不来自血液病变,无不来自内脏机能乖常。故古人疗此等病,多侧重治里,多由内脏与脑部关连处立法。本编本类计十方中八方俱兼镇降,虽不是直接抑制神经,却间接抑制干犯神经的内脏,调整内脏与脑部关系,神经统辖整个机体,即以调整整个机体者以调整脑部。至首刊一方,则直接由神经立法,或直接由直接干犯神经的气血立法,方制明白。再将各方汇释如下,第一百合地黄汤,生地清血,百合清气,清气即是清血,宁血即是宁脑,生地用汁,生气未离,能解缓血中偏盛之气,有降低血压之可能,不用兴奋,而用抑制,虽用抑制,而实又补益,此等方制,值得深思。第二、第三、第四,铁精散、银液丹、金箔镇心丸,各以金属药品标名。铁精方佐蛇床,既欲其降敛,又促其冲动;银液方佐南星,既用其冷利,又助其辛开;金箔方用人参、茯苓、山药、甘草,四复味旋运中气,东垣补中是甘温,此补中是甘平,麝香是阴部腺体分泌所凝结,河车乃胎化孕育所形成,既合脏器疗法,又合内分泌疗法。第五方至宝、第六方紫雪、第七方碧雪,均清凉性镇静药,均有醒窍、镇痉、泄热等共同性能。至宝醒窍力大,紫雪镇痉力大,碧雪泄热力大,各有专长,各有适应,后方青黛泻肝,可补全节他方未及,兼合后贤所谓平肝息风之旨,学者所当着眼。第八方黑锡丹为温摄性神经药,阴寒上冲,如《素问》所谓当有所犯大寒,上至脑,镇降固其所宜,而温清不同,寒邪上僭可用,真阳脱出可用,火热狂炎,决不可用,辨证宜确,审证宜精。第九方珍珠母丸,药味多属补润,方意却是镇降,补而不腻,降而不泻,为镇静中最清纯方剂,虚冒虚厥,此为吻合,周身不充血,而脑独充血,周身不贫血,而脑独贫血,此方均可适应。第十方睡圣散,曼陀罗、大麻,外人均用为神经药。此方在本编为方为最古,在本类为方为最切。兴奋少,抑制强,少用而不麻醉,中毒尤不概见。扁鹊生当周秦,时在公历纪元前,即知用此作催眠剂,美其名曰睡圣。东方文化开明之早,真正令人惊服。合观上十方,首方清气清血,杜绝上冲病变来源,可作神经轻病疗法,亦可作神经病预防疗法。末方以神经药疗神经病,为脑神经本系自病之方,即为中风性脑神经病正治之方。后中八方,均属镇降,均是着眼内脏与脑部相连关系,但有轻重之辨,寒热之别,醒窍镇痉泄热,孰强孰弱之分。本编各类整个治疗,无非咸求脑部神经的镇静,学者旁通互证,引而伸之。
第十一编 兴奋方十首
新制麻沸散(华佗方)
曼陀罗精10克 川乌素2.5克 草乌素2.5克
蟾酥0.5克 淀粉适量
制法:蟾酥乳溶滤净,制为粉末,与曼陀罗精、川乌素、草乌素混合,再加适量淀粉为赋形药,制为散,共成100克,瓶贮封固,置于暗处,勿泄气、潮湿。
用法:内服酒水各半下,一次量0.5~1克
愚按,此方相传为华佗留传之麻醉剂。而拙著《国防新中药》,用科学方法精制者也。查此方为历史最古之麻醉剂,史载华佗精方术,针药所不及者,令先以酒服麻沸汤,至醉无所觉,刮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浣洗,净而缝合,敷以神膏,数日子复,是华佗医术,与现代西医外科近似。惜华氏青囊,付之狱卒一炬,复人不知在学术上求进益,反疑史载虚诞。致令外人学术输入,相形见绌,始动目惊心,目眩舌桥。编辑此方,令人感慨发思古之幽情也。考《华佗列传》所载,麻沸原名汤,后人改作散,各本药品,亦有出入。兹考订如本书,本方以曼陀罗花为主药。曼陀花亦名胡茄花,蟾酥乃蟾蜍前脑近眉棱处所分泌,为清凉性神经药,与乌头之为辛温性麻醉药者不同,两两合用,互助曼陀罗麻醉大脑,又可杀二乌热毒,免去副作用,实为配合良好之麻醉剂。西人发明麻醉剂,当在1847年,华氏生当后汉,在未发明麻醉之先即知用麻醉,在科学未萌芽以前所用之药,即与近今科学药理相合。先民造谊,令人惊叹,方今学术日新月异,麻痹不用服剂,而用吸剂,所当进步精研,各本方各药提出结晶纯品,溶于脂肪化合体内,依系仿乙醚之例,定其含量,严其分剂,明其用法,庶发扬国粹与近代麻醉新药,媲美竞耀云。
莨菪散(《外台》方)
猪卵一具阴干 莨菪子三升 牛黄八分
鲤鱼胆五匕 桂心十分
上五味以清酒一升,渍莨菪子,暴干,尽酒止,乃捣合下筛,酒服五分匙,日再,当如醉,不知稍增。
愚按,比方重用莨菪,莨菪性颇暴悍,过量放荡狂奔,故名狂奔草,又名狂奔薯。少则兴奋,多则抑制,初则兴奋,继则抑制,过量则由麻醉以至死亡。本方《外台》载出《古今录验》,主疗五,多灵窍闭阻,乍塞乍通,有反侧羊鸣,目翻吐沫等症,故藉此方兴奋以冲击之。方中猪卵,卵即睾丸。牛黄豁痰,鱼则胜热,桂心以宣发之,酒浸酒服以促助之,方制颇饶义蕴。此外《广济》有莨菪枣,《小品》有莨菪煎丸,一疗积年久咳,一疗卒暴癫狂,或服后口干胸热,或服后头中如有虫行,颈及手足有赤豆处,均莨菪强烈冲激神经象征。疗久咳是麻痹神经,弛缓气道,疗癫狂是冲激神经,以兴奋为抑制。
木鳖散(《永类钤》方)
木鳖子仁每个作两边麸炒过,切碎再炒,去油尽为度,称一两厚桂半两,研末
上二味,制为散,热酒服一至二钱,令醉,得汗愈。
愚按,此方为兴奋神经,通畅隧络,为疗神经冲激之药藉作风湿脚气之力,方制简单精当。木鳖为兴奋神经要药,功效与莨菪相符,性均猛烈,服莨菪过量,则妄言妄动,放荡狂奔,服木鳖过量,则晕眩无主,极小感觉,如微声微光等,均大受影响。木鳖刺激脊髓延髓,疗脚气肿痛,实为中的。本方既用木鳖兴奋,增加其反应机能,彼时虽不知人身整个机体,由大脑皮质统辖,而已由末梢求到中枢。此必各药不效,多方以求,由临床长期阅历乃得。佐肉桂暖肾强心以促助之,酒服挥发弥散以鼓荡之,火气一转,其结乃散。金匮乌头桂枝煎,其知者如醉状,与此方方注令醉得汗愈,一系乌头碱兴奋之力,一系木鳖碱兴奋之力,用之得当,效速功弘。
伏虎丹(《局方》)
草乌头 南星 羊踯躅 白香胶各一两
五灵脂半两 蔓荆子 干生地 白僵蚕各一分
上为细末,酒煮半夏末为糊,丸如龙眼大,每一丸分二服,酒下,日进二服。
愚按,此方为兴奋神经、豁痰宣窍之方,《局方》用治左瘫右痪等证。方名伏虎,颇寓深意,丹溪虎潜,即由此蜕化而出,虎啸则生风,伏虎,即息风的意义。昔之所谓风病,即今之所谓脑神经病,前已诠释,诸可会参。本方羊踯躅,即闹羊花,又名羊不食,为兴奋神经要药,有大毒,惟其毒大,是以力大,草乌驱寒之中,兼能冲激神经,南星逐痰之中,亦兼冲激神经,对内脏与脑部机能障碍,隧道痹阻,寒湿凝滞,此为中的。白胶香原系枫脂,干生地又名地髓,二药醒豁滋沃,既可培育体力,又可解缓诸药毒烈,灵脂有缓解平滑肌痉挛之功。僵蚕祛风、化痰,治惊。蔓荆清风通络,豁痰醒气,顺其性而利导之。方末三药,用量各一分,疑误。蔓荆风药,但藉作引导,一分可矣,若僵蚕,实无一分之必要;地黄,更无一分之可能。此方移疗中风性神经病,拟以缬草易蔓荆,生地用量加五倍,服量作每次一丸,方义不尤深切,方制不更完美。
蟾酥丸(《圣惠》方)
蟾酥二钱 干蝎 天麻各半两
上三味,将蟾酥用汤化开为糊,合捣丸绿豆大,每服一至二丸,豆淋豆酒下。
愚按,此方强心醒脑,而兼祛风化毒之方,《圣惠》原用以疗破伤风等证,本篇移治中风性脑神经病,与纯单辛烈冲者有别。蟾酥为兴奋强心药,又可醒豁神经,凡寒邪凝泣宜用温药以冲动之,蟾酥冲动特甚。本方原以蟾酥为主药,佐药全蝎,祛风而兼攻结,天麻清风而兼扶正,仍是旧说脑为风病之意,协蟾酥以适其兴奋醒脑、消炎化毒之功。蟾酥用量小于佐药五倍,以蟾酥为精华药也。脑充血类多实证,多风火相煽,狂炎上扬,隧道因而壅塞,疗法既欲其降敛,以宁谧之,又欲其冲动,以醒豁之,乌头砒石之温毒,巴豆斑蝥之温泄,全蝎蜈蚣之温散,虽冲激有加,而性质各别,用者须当着眼。惟蟾酥清心化毒,解凝制炎,而又冲动兴奋,功效实为优良。
天仙子丸(《圣济》方)
天仙子二钱 大草乌 甘草各半两 五灵脂一两
上四味为末,糊丸梧桐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菖蒲酒下,女人芫花汤下。
愚按,此方兴奋大脑,打通经隧,温寒解凝,活血宣窍《圣济总录》,原用治风痹厥痛,曰痹曰痛,均神经障碍闭阻象征,痹即运动神经病变,虽局部感觉障碍,仍须大脑知觉区参加,痛即知觉神经病变,虽局部障碍,仍须大脑知觉区参加生理统一联系,病理亦统一联系。天仙子即莨菪之别名,草乌即乌头之野生者,二药均冲动力强。本方既用天仙子,又用大草乌,是为双料兴奋神经剂,性力颇强,用之得当,可恰达兴奋阶段限度。但此方冲击力大,温热力大,稍过即由抑制进入麻醉,或由麻醉转入致死,且宜寒证,而不宜热证,设风火狂炎,气升痰升火升,幸勿误投。
缬草根散(《药典》方)
缬草根一钱
上一味为粉末,分二次酒服。
愚按,此方为醒豁神经,最和平稳妥之方。缬草原名甘松又名甘松香,功能醒脑镇痉,舒气定痛。此方陈存仁《药典载出日本药局方,用治癫、诸神经痉挛等证,谓功效甚优如脑神经及心脏衰弱者,此药能使健运,失气昏迷者,能令其苏醒,大抵用于神经病,效力甚著,用于神经易受感触,发生搐搦诸病之人,或虚惫特甚,搐搦频发之人,尤为稳妥良好盖本品少剧烈刺激,用量稍大,亦少激惹。本品若汤剂用煎则易于挥发弥散,不如酒剂粉剂浑全,此方用粉,颇合斯义本方缓和,乃由醒豁而达于兴奋,置之本编兴奋剂内,实为恰当吻合。其为神经障碍实证,此方能宣通而使开,其为神经衰弱虚证,此方能促助而使强。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方)
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各三两
大枣二十五枚 甘草 通草各二两
吴茱萸二升 生姜半斤
上九味,以清水六升,清酒六升,煮取五升,分温五服。
愚按,此方为振肝醒脑通络回苏之方。肝气横决,风火狂炎,最易诱起脑充血,而肝阳不振,血脉凝滞,亦不易诱起脑贫血,充血宜清、宜泄、宜降敛,贫血宜温、宜补、宜升发。当归四逆汤为治血分四逆之法,加吴茱萸、生姜,则冲动温宣之力更大,附子、干姜、吴茱萸,均温寒要药,附子温肾,干姜温脾,吴萸温肝,各有专长,但姜、附均守而不走,其能通脉宣阳,鼓舞一身机能者,乃温而行之,从功用推出,惟吴萸气味俱厚,冲激力大。此方与诸四逆汤同而不同,彼为亡阳,重在温中温下,此为气血凝滞,特疏利之,冲激之而已。气行则血行,气通则血通,气通厥回,血通瘀散,吴萸与细辛相得益彰,得酒煮挥发甚易,和生姜宣通更速,在四逆回阳各方中,别饶劲气。当归四逆,《伤寒》原治手足厥寒,脉微欲绝。久寒则加吴茱萸、生姜,久字宜着眼,然厥逆久寒,当温煦大力宣发,则大寒卒中,更当温煦大力宣发,理甚明显,只用生姜而不用干姜,不用附子而只用吴萸,所以然者,寒凝血分,郁滞不通,此时即用干姜、附子,犹隔一层,温中温下,吴萸、生姜不及干姜、附子;深入浊阴,开通经隧,干姜、附子不如吴萸、生姜。中风病多热证,多用平肝息风,镇潜泄泻,与此为一清一温、一虚一实、一升一降之对峙,学者须求其所以然。
乌头桂枝汤(《金匮》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
上一味,以蜜二升,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为中病。
愚按,此方复阳救厥,醒脑回苏,藉辛温为冲动,为中法温剂中之最有力者。《金匮》原治寒疝,腹中痛,冷逆,手足不仁,灸刺诸药所不能治等症。上述症,灸刺诸药原能治,而不治者,其非寻常寒湿痹着,而为神经性痛痹可知。在诸亡阳证,仲景不过四逆、白通、通脉四逆而止,而此方辛温迅发,大力鼓荡,讵得无故,方注其知者如醉状。如醉状,即轻度麻醉,是本方由内脏求到脑部,由末梢求到中枢。查乌头大温大毒,猎人煎汁以毒禽兽,名曰射罔,此方乌头久煎,汁浓如膏,故曰以桂枝汤一合解之。乌头现人用为麻醉药及镇静药,适量即能大减血液循环速率,使血压降低,温药本属兴奋,或适量兴奋,大量麻醉,本品毒性剧烈,易由兴奋而至麻醉,其曰镇静,即麻醉深剧之反应,乃药理转变之镇静,非生理安适之镇静也。此方是治神经性厥痛肢痹,非治风湿性厥痛肢痹,用疗痛痹,尚属借治,用疗神经,乃为本能。风自火出,风火一家,中风病固热证为多,然亦有《素问》所谓当有所犯大寒上至脑,及寒带酷冷地方,路行倒毙,苟非大温冲动,或大温挟毒冲动,其何能济。此方实为复阳救厥、醒脑回苏灵丹,但风火狂炎,气升痰升火升,误投此剂,则祸立至矣。卒病用药宜专,卒病辨证尤宜审。生死之关,学者能毋兢兢乎。
新制乙醚(《国防新中药》方)
浓硫酸60克 90%乙醇40克 70%乙醇16克
制法:用硫酸作用于醇,加热显焰,自二分子醇中,夺去一分子水,再经分溜精制,而得。贮黄色瓶密塞封固,再加锡纸包裹,置冷暗处,避光及热,麻醉用品须符合中国药典之规定,本品置空气中24小时即失效。
用法:用为吸剂,全身麻醉药,一次量1~2毫升,本品亦可作局部麻醉剂,或用喷雾器喷注或涂搽兼可用,小剂量或伍他药内服。
愚按,此方为麻醉药中习用最著名之方,拙著《国防新中药》,用本国材料与药典规定精制。查乙醚旧称作以脱或简称醚,又名醇精,本编兴奋类各方加本品少许,疗效更大更速,是本品可分用,亦可合用,可外用,亦可内用,可作吸剂亦可作服剂用。但审证宜精,用量宜慎,急不伤峻,缓不伤怠,退不失职,进不行险。凡药皆然,固不仅本编本节本方一项尔尔也。
总按,昔脑之学说未昌,故古人不知中风病为脑病,不知脑神经支配内脏一切生理机能,不知脑神经指挥全体一切生理活动,病理既不了解,治疗即多隔阂,其半身不遂者曰风,但臂不遂者曰痹,其关节不利者曰风湿痹,足腿肿痛痿躄者曰干湿脚气,统不知为神经关系,但虽不明神经之病理,却已悟到神经之疗法,此盖数千年临床经验,诸药不疗,灸刺无灵,几经思维,几经历验,乃由外悟到内,由下悟到上,由末梢悟到根本,因限于时代,特未能恺切明言。本编选辑各方,若莨菪、若木鳖、若羊踯躅、若曼陀罗、若蟾酥、若缬草、若川乌、草乌,外人所用为神经药者,均赫然明著于各方之内,真堪惊异。再将各方汇释如下,第一方麻沸散,以曼陀罗为主药,曼陀罗麻醉大脑,二乌为温热性神经药,蟾酥为清凉性神经药,二者合用相抑制可见却许副作用。本编义取兴奋,不取麻醉,用量宜在小剂限度内,较原量减半,不知进加,所当着眼。第二方莨菪散,第三方木鳖散,莨菪、木鳖,均疗神经正面要药。第四方伏虎丹,平肝方能息风,益水乃能敛阳。第五方蟾酥丸,蟾酥为兴奋强心药,生地富液汁,有此清凉,无此冲动。第六方天仙子丸,第七方缬草根散,天仙子即莨菪,缬草根即甘松,一佐灵脂,引导阴分,一用酒服,弥散阳分,引导阴分者,可使入阴而返于下,弥散阳分者,可使出阳而通于上。第八、第九两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乌头桂枝汤,均大辛大温之剂,一启下焦之生气,一振肝木之颓阳。人只知乌头为神经冲动药,而不知吴萸尤为神经冲动药也。但为寒为热,为虚为实,勿得误投。殿末第十方新制乙醚,本是中药材料,却用西药名称,本是西药原理,却度中药疗法。变适量为小量,以吸剂作服剂,药名精制,开中药改良之先声。服用中法得西药活用精蕴,古今原可调和,中西亦可会通,岂特本药,岂特本方,本编全体方均可作如是观耳。合观上十方,除首方为中国最早麻醉剂,末方为西人习用麻醉剂外,余八方,原本均非疗神经之方,然原方内所用之药均系神经之药,神经药通例,少则兴奋,多则麻醉,兴奋为麻醉的过程,麻醉为兴奋的转变,兴奋与麻醉只隔一间,麻醉与致死亦只隔一间。疗中风神经闭阻,特醒豁之,微达兴奋程度即可矣,非重证无须由兴奋而达抑制,以转入麻醉,盖醒豁的宁谧是安适自然的,抑制的宁谧是损害强制的。
本编方剂共十一节,惟后二节镇静兴奋,为神经正面治疗,余九节乃调和内脏,暨人身体整个机体,因而由内脏以及脑部,由末梢以及中枢,为神经间接治疗,学者统观其全,则因应咸宜,其亦可以通于无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