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分寒热两大纲,仲圣因寒多热多,而立理中、五苓两法。旧作上篇有论无方,恐中人以下,如获石田。谨遵圣训,仍分寒热两门,各以类属。其寒多门经论已详,故惟以类征引,详加解释,不杂后世学说,如游夏不敢替一词。其热多门,经论既略,自不得不问津后贤,比事属词,参以私意,务期明辨详晰。卷末并附录连理、急救回阳二方,以广其义。仲圣《伤寒》自序云:“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此物此志也。
寒多门方
理中汤
经方轻重关系重要,故分两仍照汉权用者,约以汉之一两折今之一钱三分可也,后仿此。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按:人身肝脾左升,肺胃右降。霍乱中土逆乱,升降失职,故此方以参术双顾脾胃,而以干姜之辛温不走者鼓舞其间,务使中气旋转,皇极四运,拨乱而返于正。后世畏其热而不敢服,不知人参之甘寒、甘草之甘缓,足以制姜而有余。只为平剂,不为热剂,故不谓之温中而谓之理中。近人又谓若有一毫口渴,即不可服,不知吐泻大损津液,未有不口渴者。但寒多之渴与热多渴之饮冷不休有异耳。观此方下明注渴者加术,是此方原可治渴,汇而通之,夫亦可以恍然矣。
四逆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通脉四逆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
白通汤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
按:三方均从理中汤脱出。理中者,理中焦也。霍乱至大吐大泻,不惟中焦脾气坏,下焦之肾气亦坏。此时参术之缓,何能济事,故去之而加附子,以启下焦生阳而为输灌四末之本,方名即将四逆标出,最是眼目。然此脉犹未绝也,若脉欲绝,四逆犹不胜任,故原方加干姜鼓中气,以培生脉之源。药不变而分两变,汤名即变,且干姜守而不走,并不能通,而此则以守为通,神乎!神乎!
然此脉犹在绝未绝之间也,若已绝,则不惟参术无培,即甘草之缓,亦当摒除尽净。治乱国用重典,命将要专,故以姜附之大有力者,独力斡旋,加葱白以通内、通外、通上、通下,策应其间,不如是,安足以定乱乎!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 猪胆汁一合
白通加猪胆汁汤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按:二方由上方加减,亦即间接由理中汤脱出也。前方吐已下断,阴阳俱竭,故加猪胆汁,补阴以维阳,理犹易明。后方下未止,脉未出,亦加猪胆汁,则匪夷所思。盖大吐大泻之余,阴气已竭,是不惟亡阳,并将亡阴。故不暇俟阳之回未回,而一面救阳,一面救阴,分之为兼治,合之为从治。知者见知,仁者见仁。吐泻止用猪胆汁,吐泻不止亦用猪胆汁,神化无方,用药之能事毕矣。
桂枝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按:霍乱愈后,身有微热,以此汤消息小和之。此汤内证得之为补虚,外证得之为解肌,治本治标,和内和外,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热多门方
五苓散
猪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
按:霍乱两土同崩,守中枢纽将绝,无论寒多热多,均须回护中气,故理中、五苓二方均必用术。且五苓为热多之剂,乃无一味寒药治热,惟以猪苓、泽泻、茯苓三复味行水,而用桂化气,气化则水行,水行则热亦行,热随水去,中土奠安,纯是灵空斡旋。桂枝为热药,而反以治热病,神乎其神,后世不知游刃于虚,惟以相对者立法,用寒治热,陋矣。海昌王氏为近世医中佼佼,所著《随息居霍乱论》有云:所泻者,皆五脏津液,急宜止之。然止非通,因塞用之谓也。湿甚者,胃苓散分利阴阳,暑亦自去;热甚者,桂苓甘露饮,清其暑火,湿亦潜消。似已悟得此理。然实于此方一丝不解,谬谓为治伤寒转霍乱之方,是于此尚一间未达也。
桂苓甘露饮
时方不注分两,用者斟酌病情进退可也,下仿此。
猪苓 泽泻 茯苓 白术 桂枝
滑石 石膏 寒水石 甘草
按:此方即五苓加三石。清热之功较大,亦犹理中加附子温寒之功较大也。热炽及暑热夹湿者可用。虽以寒治热,已着痕迹,然仍知用桂,不越先民矩矱,自是河间过人处。
四苓散
猪苓 泽泻 茯苓 白术 陈皮
按:此即五苓去桂加陈皮。五苓之功用全在桂,苟去桂,将何以为化气行水之本。一药出入,即将至灵至便至活泼之剂,变成至钝至呆至糟粕之物。在他病犹可侥幸,霍乱重证,岂可以此贻误。至若大吐大泻,阴液已竭,不堪桂再劫夺,本可比事属词,准理中去参之例而去桂。但沃焦救焚,又岂四苓散所可胜任。审乱之定未定,吐泻之止未止,阳之回未回,厥之复未复,脉之出未出,融会仲圣全书,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黄芩汤、栀子豉汤、泻心汤、百合地黄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触处皆有丹府神水在,特不可为不读书不用心者道也。
黄芩定乱汤
黄芩 焦栀 香豉 蚕砂 半夏 橘红
蒲公英 鲜竹茹 黄连 吴茱萸
燃照汤
飞滑石 香豉 焦栀 黄芩 省头草 厚朴
半夏 白蔻
蚕矢汤
晚蚕砂 生苡仁 大豆黄卷 陈木瓜
黄连 半夏 黄芩 通草 焦栀 陈吴萸
按:上三方乃海昌王氏订,大意在解暑秽而清湿热。虽尽脱古人范围,而香豉、省头草、蚕砂功能醒脾解秽除毒,时行霍乱,亦可节取,较俗说颇高一格。
驾轻汤
鲜竹叶 生扁豆 香豉 石斛 焦栀
橘红 陈木瓜 枇杷叶
按:此方亦海昌王氏订。治霍乱后余邪未清,一清一温,与前桂枝汤双峰并峙,然予以为不如经方竹叶石膏汤之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