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徐儆弦先生古今医家[1] 经论汇编序

自昔鸿蒙林总,肖天地生,无札瘥[2] 也。风气渐开,嗜欲接搆[3] ,帝炎黄氏出,医道肇兴,于是乎内烛五六[4] ,尝草百千,请问岐俞[5] ,究明因证,而后乃有汤液,有刲剔[6] ,有针砭、嫥捖[7] 不同,同归生人之理。是医者治天下之形,用以按道德仁义之神用[8] 者也。故知医者必尊生,尊生者必登道德之场,游仁义之圃,何形神之二为若之何?医家者流而杂目方技也,治天下者盖可忽乎哉?顾刲剔针砭,形而形治之尔,惟轩岐问答,率以生人腑脏脉理言之,则形而神治之乎?武进儆弦徐先生,由外史入第为郎,汇编[9] 此书,一禀《内经》[10] 《灵枢》,灼乾坤絪合之奥,挈阴阳受命之元,始乎气运,腑脏次之,经脉次之,病因次之,治法又次之,而参以诸家论辩释解,甲乙互存,冰炭转合。若曰此其律令云,顾人用之何如耳。大氐[11] 先生所多 述[12] ,意可知已。先生未尝业医,而祖识[13] 天人,潜心本始。不佞[14] 亦非其人[15] 。第自诸生[16] 中伏读先生诸经论辩暨诸史也者,类尊王道而黜霸图,揽本末而标扃键[17] ,夫非其方技之谓,亦欲瘳瘅[18] 其人民,训诸司以调匕[19] ,曷云俞跗[20] 青囊[21] 之形威也?余不佞,职在李官[22] ,其法亦繇[23] 轩辕氏始,而业在吕祥,偶婴[24] 蹠 恙乎?尝取古今医论绎之,未有如先生汇编之简明较著[25] 也。令子太学生[26] 16原孺出诸刻示不佞,不佞曰:是编当与经史并传于世,毋乃[27] 发明古帝王生人之理乎?是为序。

东海邵辅忠[28]

* * *

[1] 医家:原字漫漶,据清抄本补。

[2] 札瘥(cuó痤):因瘟疫而死亡。

[3] 接搆:交接。

[4] 内烛五六:谓洞察体内五脏六腑。烛,洞察。

[5] 岐俞:岐伯和少俞。《黄帝内经》以黄帝与岐伯、少俞等人问答形式写成。

[6] 刲(kuī亏)剔:解剖。

[7] 嫥捖(zhuānwán专丸):调和。《淮南子·俶真训》:“提挈阴阳,嫥捖刚柔。”高诱注:“嫥捖,和调也。”

[8] 神用:原字漫漶,据清抄本补。

[9] 汇编:原字漫漶,据清抄本补。

[10] 内经:按原书凡称“《内经》”皆指《素问》。

[11] 大氐:大抵。氐,同“抵”。《汉书·食货志下》颜师古注:“氐,读曰‘抵’。抵,归也。大归犹言大凡也。”

[12] (hūi挥)述:分析阐述。 ,剖析。

[13] 祖识:熟习。

[14] 不佞:无才,用为自称的谦辞。

[15] 非其人:不是合适的人。《管子·霸言》:“人众而不亲,非其人也。”

[16] 诸生:古时经考试进入中央及地方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俗称“秀才”。

[17] 扃(jiǒng窘)键:门户的关锁。扃,从外面关门的门闩。键,竖着插的门闩。

[18] 瘳瘅(chōudàn抽但):愈疾。瘳,病愈。瘅,病。

[19] 匕:方寸匕,古时调剂药物的工具。此指药剂。

[20] 俞跗:传说中上古名医。事见《韩诗外传》卷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21] 青囊:古代医家盛放医书的布袋,亦借指医术。

[22] 李官:刑狱官员。李,通“理”。《说文通训定声·颐部》:“李,假借为‘理’。”

[23] 繇:通“由”。《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繇,假借为‘由’。”

[24] 婴:遭受。

[25] 较著:显明。较,明显。《广雅·释诂》:“较,明也。”

[26] 太学生:明清时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

[27] 毋乃:莫非。

[28] 邵辅忠:明代大臣,字广益,号上葵,镇海(今浙江宁波)人,万历三十三年(1605)进士,官至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