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搜集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的重要方剂计一百三十余则,每方分列方名、组成、调剂及用法、方意解说、适应标的、运用范围、诸家治验等项目。因仲景方是中医方剂的鼻祖,我们学习中医方剂,应从仲景方开始。至于汉以后的名方,容待日后再行续编。
二、本书是为补充《临证实用方剂》(以下简称《实用方剂》)而写的,《实用方剂》的主治是综合的,活用时须加选择。本书依据仲景原文以及诸家活用该方的治疗经验,体例上分门别列。二书参照便于比照学习,灵活运用。
三、我们对古方剂的运用,首先要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主治条文,这是该方的“适应标的”。由于原书条文文字古奥,含义深远,往往片句只字之间,包含广泛,如能依据这个标的出发,尤可扩展应用。日本汉医的革新派笃信古方,这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我们有参考学习的必要,故本书诸家治验项下,采取日本汉医记载较多,间或附载编者治验实例,以供参证。
四、古代医方主治以证候为主,为了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故“运用范围”一项里尽量采用现代病名,俾西医同志及进修后之中医同志便于应用。
五、古方用量如照《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书而折合成现代的分量,很难恰当,所以前编《实用方剂》中的用量依照了日本汉方医学会编的《经验处方学》所订之公分(克)制,虽然他们说是集合了多人几经商榷而订,但我感觉到也未必完全适合我国应用。现在本书仍照目前习用的分量,与临证使用方剂稍有出入。好在中药的有效量和中毒量相差得较远,如果对证的话,分量轻些也能奏效,即稍重一些也很少流弊。试看中医处方一般习惯,大人小儿用量并无多大距离,即可证明,读者幸勿拘泥。
叶橘泉
1952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