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鸡,为雉科动物家鸡。药用部分有:鸡蛋、蛋壳、蛋黄、鸡肝、鸡肫皮(鸡内金)、雄鸡冠、鸡血等。

[性味]鸡肉:甘、咸、平。鸡蛋:甘、平。

[成分]鸡肉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鸡蛋壳含碳酸钙、有机物、碳酸镁、磷酸钙及胶质。鸡蛋白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碳水化合物、钙、磷、铁、核黄素、尼克酸、烟酸。蛋黄含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鸡内金含胃激素、角蛋白等。

[功用]补益五脏,治脾胃虚弱。鸡蛋蛋白外涂解热毒红肿,生服解胡蔓草毒。蛋黄治心悸怔忡,蛋黄油生肌长肉。鸡蛋壳壮骨制胃酸。喜蛋(孵化成鸡胚的蛋)补虚损、治眩晕。鸡肝明目治夜盲。鸡苦胆治百日咳。鸡肫皮助消化。雄鸡冠调经。鸡血治出血和喘咳。

[便方]

1.误吞盐卤:急取生鸡蛋白搅拌,大量灌服。

2.心脏病脉搏间歇:蛋黄油,每日约1毫升(或将油装入胶囊中吞服),一日分2次服。

3.胃酸过多,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鸡蛋壳焙燥研极细末(越细越好),每次3克,饭前以温水送服,一日2~3次。

4.胃痉挛:新鲜大鸡蛋12个,打碎搅和,加冰糖500克,黄酒500毫升,一并熬成焦黄色,每次食前服一大匙,一日3次。

5.浸润型肺结核:鸡蛋壳5~6个研细,再加入鸡蛋黄5~6个,搅和后置搪磁(或陶器)锅内,于炭火上炒拌至焦黑色,即有褐色之油渗出,将油盛在盖碗内备用。每次饭前1小时服3~5滴,或盛入胶囊内,每次服2个胶囊,一日3次。

6.气管炎咳嗽、哮喘,百日咳:鸡苦胆2~4个(小儿1个),取胆汁烘干,白糖拌和,一日分2次服,连服5天为一疗程。据报道曾治疗32例,效果良好。

7.头晕眼黑,腰脚无力:喜蛋(孵化胚胎)煮熟以少许食盐蘸食。每次饭前1个,一日2~3个。

8.妇女月经不调:每天煮食雄鸡冠(未经阉割的)2个,每月服3~5次。

9.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取健康(无腹泻的)公鸡,抽取鲜血20毫升,立即趁热饮服,每日2次。(鸡血取法:用健康无病的公鸡,拔去翅膀下的毛,露出静脉,以消毒注射器抽血,每饮可抽15~20毫升,此鸡隔10~15天后,可再抽。)

10.妇女宫颈糜烂:取新鲜鸡蛋,先以碘酒或酒精消毒蛋壳,然后刺破一端,将蛋清(不要蛋黄)倒入消毒过的器皿内,在晚上用生理盐水拭洗阴道后,以棉球蘸蛋清塞至子宫颈处,次日取出,连用5日为一疗程,必要时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据报道治疗32例,治愈18例,好转7例,未坚持治疗者7例。(《中华妇产科杂志》57年第四号)

11.烫火伤,冻疮溃烂久不收口:鸡蛋黄油外涂,有促进愈合之效。

12.下肢溃疡,痔瘘漏管:清洁患部后,涂以鸡蛋黄油,可促使愈合。(蛋黄油制法:熟蛋黄,锅中炒焦成炭时,有油渗出,用铲拌压,挤出油。技术熟练,火候恰当,一个蛋黄可得油5~10毫升。)

13.神经性皮炎:新鲜鸡蛋3~5个,放入大口瓶内,泡入好浓醋,以浸没鸡蛋为度,密封瓶口,静置10~14天后,取出蛋打开,将蛋清蛋黄搅和,涂患处皮肤上,经3~5分钟,稍干再涂1次,每日2次,如涂药期间皮肤发生刺激现象时,减少涂药次数。据报告,治疗32例,治愈率达70.9%。

14.小儿疳积,食积腹胀,遗尿:砂炒鸡内金、炒山楂、枳壳、白术等分共研末,炼蜜为丸,每服3~6克,一日2次。

15.鸡盲、夜盲,小儿疳眼(角膜软化症):每天取鲜鸡肝1~2个,在沸水中烫20分钟,以食盐或酱油蘸食,连吃3~5天为一疗程。

16.咳嗽不止:鸡蛋1只,去壳,连黄、白打碎,另用白糖1~2匙,水半碗,煮沸,趁热将蛋冲入,搅和,随即加入生姜汁少许,搅匀服之,每日早晚各一次。

Anas domestica L.

鸭,为鸭科动物家鸭。又名鹜,或称家凫。老鸭、鸭蛋、松花皮蛋,均作药用。

[性味]甘、咸、微寒,无毒。

[成分]鸭蛋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钙、磷、铁、镁、钾、钠、氯。

[功用]皮蛋:清凉,明目,平肝。

[便方]

1.鼻衄,头胀头痛:青壳鸭蛋10个,马兰头250克,同煮,蛋熟后,将壳敲碎,再煮至蛋呈乌青色,每日适量,吃蛋喝汤。

2.慢性肾炎、浮肿:取三年以上绿头老鸭1只,去毛剖腹去肠杂,填入大蒜头4~5球,煮至烂熟(不加盐或略加糖),吃鸭、蒜并喝汤,可隔若干天吃一只。

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Stejneger

雀,为文鸟科动物麻雀。麻雀屎名白丁香。雀肉、雀卵、白丁香均供药用。

[性味]酸、甘、温,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磷、钙、铁等)。

[功用]壮阳,暖腰膝,缩小便,治崩带。

[便方]

1.小儿百日咳:麻雀之脚,烧存性,研细末,每日6克,分2次温汤送服。

2.眼结膜炎,角膜生翳:白丁香研极细末,加冰片少许研匀,乳汁调如糊,取少许点眼,一日3~5次。

3.阳痿:麻雀肉煮食,一日3~5只;或食雀蛋,每天十个。

金 丝 燕(燕窝)

Collocalia esculenta L.

金丝燕,为雨燕科动物。燕窝,是我国海南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的金丝燕和多种同属燕类每年4月间产卵前做的窝,金丝燕以海蛤、小鱼等为食,产卵前口吐胶质,凝结成燕窝。有白燕窝、毛燕窝、血燕窝、燕根等。初次做的,纯为黏液胶质凝固而成,色洁白,为白燕窝;此时如被采去,金丝燕立即第二次做窝,常带些绒羽,色较暗,即毛燕窝;若再被采去,因快要下蛋了,这时吐出的胶质,带有血丝,有的只做了一条边,蛋就掉下来跌碎了,这些就是血燕或燕根。燕窝都做在悬崖峭壁石洞间,采亦不易。为了计划采集,每年只在雏燕离窝后采一次,这样既保护了海燕繁殖,又增加了生产,供应外销为珍贵食品并作药用以白燕窝品质最佳

[性味]甘、淡、微咸、平,无毒。

[成分]燕窝的成分为蛋白质,其中的主要成分为:精氨酸、胱氨酸、二盐酸、组氨酸、色氨酸、酪氨酸,此外为糖、无机盐类。

[功用]补肺养阴,发痘疹,缩小便,治虚劳。

[便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咳喘咯血或肺结核咯血:燕窝、白及各6克,慢火炖极烂,过滤去渣,加冰糖适量、再炖,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鸬 鹚(鸬鹚涎)

Phalacrocorax carbo sinensis(Blumenbach)

鸬鹚,属鸬鹚科动物。鸬鹚涎,为水鸟类动物鸬鹚的口涎。鸬鹚肉及口涎均作药用。

[性味]酸、咸、冷,微毒。

[功用]肉烧存性治浮肿腹水,涎治百日咳及鱼骨鲠喉。

[便方]

1.水臌浮肿:鸬鹚肉烧灰,每日10~15克,分2~3次,温水调服。

2.鱼骨鲠喉:取活鸬鹚鸟倒悬,以碗承取其口涎,频频吞咽,一日3次。

3.小儿百日咳:取鸬鹚涎适量,一日3次,冰糖汤送服。或另用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等分,研细末,鸬鹚涎拌和制成丸子,每次用丸子10克,水煎,去渣服,一日3次。

Anser domestica Geese

鹅,为鸭科动物。一名家雁,首载于《名医别录》。李时珍说:江淮以南多畜之,有苍白二色,白鹅、苍鹅性能相同。鹅的血、胆油等均供药用。

[性味]肉:甘、平。血:咸、平。胆:苦、寒。

[成分]鹅肉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钙、磷。鹅蛋含蛋白质、油脂、卵磷脂、维生素、钙、镁、铁等。

[功用]鹅血为解毒药,古时用以解沙虱、射工毒,治噎膈。鹅胆解热,止咳,消疮痔。鹅油治皲裂。鹅涎治骨刺鲠喉。

[便方]

1.晚期血吸虫病:生鹅血半杯,加少许热黄酒饮服,每日1~2次。此方连续服用,有改善体征、消除腹水、缩小肝脾之效。对血吸虫病侏儒症,有促使发育之功。

2.噎膈反胃:饮服生鹅血(服法同上)。

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鹅胆,每次吞服1个,一日2次。最近沈阳生物制药厂等单位生产“鹅去氢胆酸”,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沈阳某医院、某矿务局总医院等在治疗研究中。

4.手足皲裂:鹅脂涂擦患部,一日2~3次。

Capra hircus L.(山羊)Ovis aries L.(绵羊)

羊,为牛科动物。种类较多,有山羊、绵羊、野羊等。陶弘景说:“羊有多种,入药用以青色羖羊(雄性山羊)为胜,次则乌羊。”又说“羖羊,北人引羊群以此为首,谓之头羊。”李时珍说:“生江南者为吴羊,毛短;生秦晋者为夏羊,毛长;剪毛为毡,又谓之绵羊。”羊各部分都可作药用。

[性味]肉:热。血:咸、平。肝:苦、寒。角:咸、温。

[成分]肉含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烟酸等。肝含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烟酸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血含蛋白质及少量脂类、葡萄糖、无机盐。骨质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物(磷酸钙、碳酸钙、氟等)、有机物(骨胶原、骨类黏蛋白等),尚含中性脂肪、磷脂等。

[功用]羊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羊血解胡蔓莽草毒。羊肝养肝明目。羊角为有效的平肝息风药,主治头风、头痛及小儿惊搐风痫,功用与羚羊角相似。

[便方]

1.产后血虚、腹痛、褥劳(包括产褥中虚损、贫血、血枯经闭,俗称干血痨等):当归、生姜各10~15克,精羊肉1块(约90~120克),同煮,吃肉喝汤,每日1次。(《金匮要略》产后门)

2.误食钩吻及毒菌等中毒:山羊血大量灌服,有解毒急救之效。

3.青盲,头风,疳眼(包括白内障、角膜炎、夜盲等):羊肝60~90克,谷精草、白菊花各12~15克,煮服,每日1剂。

4.肝阳头痛,痉挛,抽掣,小儿惊痫,妇女产后中风等:山羊角削片或研末,取30克,水煎服。此与羚羊角功效相似,为有效的镇静镇痉药。

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生羊胫骨(即羊四肢的长骨)1~2根,敲碎,加红枣10~20个,糯米适量,同煮稀粥,一日2~3次分服,15天为一疗程。

6.腰椎痛,筋骨痛:羊胫骨炙至焦黄色,研极细末,每次食后以温黄酒送服3~6克,一日2次。

7.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神昏,谵语抽风:山羊角30克,钩藤6~10克,水煎服。或配于对症处方中煎服。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黄牛)

Bubalus bubalis L.(水牛)

牛,为牛科动物。有黄牛、水牛,以及我国青藏高原的牦牛,本草称毛犀等。牛肉、牛角、牛黄、牛肝等均可作药用。最著名的如牛黄,医疗功用较著,牦牛角和犀牛角性能相近,水牛角也有类似性能。

[性味]肉:甘、温,无毒。水牛角:苦、寒。牦牛角:酸、咸,无毒。牛角腮(角内嫩骨):苦、温。牛乳:甘、微寒。

[成分]牛肉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 、维生素B2 、钙、磷、铁。又含胆甾醇。牛肉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甚多,故其营养价值甚高。牛乳含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维生素A。

[功用]牛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消水肿。水牛角:主治时气、热毒、风火头痛、吐血鼻衄。牦牛角:主治惊痫热毒、诸血热病。牛黄:镇痉、镇静、清心、退热、解毒。牛蹄甲:能止血、消瘀、接骨。牛角腮:止妇女崩漏带下。牛乳:止渴、养心肺、润皮肤。黄明胶(牛皮胶):滋阴,补血,止血。牛鼻:安胎、治腰痛。百草霜(牛粪):治肝炎、黄疸。

[便方]

1.脾虚久泻甚至脱肛、面浮足肿、脉弱者:黄牛肉煮浓汁喝,有健脾止泻之功。古方有“霞天膏”治脾虚久泻,即系黄牛肉熬制而成。

2.久泻久痢,妇女崩漏、带下不止:牛角腮烧存性,研细末,红糖水送下,每服3~6克,一日2次。

3.怀孕妇女腰酸腹痛、漏红,习惯性流产:牛鼻丸,每服6克,一日2次。牛鼻丸处方:当归、川断、杜仲、白术各60克研末,牛鼻一个煮烂为丸。牛鼻丸为中成药,江苏苏州中药房曾有供应。

4.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惊厥:水牛角片,3岁以内每日30克,3岁以上每日60克,水煎2小时,一日2~3次分服。一般用药一周以上,或用到病人完全清醒时为止。曾治疗49例,全部治愈。(天津药物研究所资料)

5.乙脑壮热、鼻衄、大便色黑,血分热毒:用水牛角代替犀牛角配方,但其用量为犀牛角之10倍。曾用牛角汤和脑炎汤(牛角、石膏、板蓝根等)治疗35例,治愈率为71.4%。(广东佛山资料)

6.小儿高热惊搐(包括流脑、乙脑等):京牛黄0.6~1.2克,研细粉,以生石膏、大青叶各30克,煎水送服,一日2次分服。或牛黄0.6克,陈胆星3克,朱砂1.5克,天竺黄3克,共研匀。5岁以上者,每服0.6~1克;5岁以内者0.3~0.6克。以鲜石菖蒲煎汤送服,一日2~3次。

7.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百草霜(黄牛粪)晒干或烘干,取1.5公斤于水中泡2小时,再加水煮沸,充分搅拌,过滤去渣,加陈皮150克,再煎浓,然后加白糖1公斤,约得2500毫升,装瓶备用,每服25~50毫升,一日2次。(黑龙江资料)

8.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水牛角30~60克,削成薄片,加水煎2小时,一日2~3次分服。疗程两周至一个月。上海儿童医院治疗20例,患儿年龄1岁半~11岁,服药期间均未用激素,结果绝大部分病例在一周内控制症状。治疗后随访,在2~7个月内,大多数未见症状复发。

9.青腿牙疳(包括出血性紫斑、齿龈出血等):黄明胶10~15克,加适量水,炖热溶化后,加入黄酒少许搅和,一日2次分服。

10.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哮喘:牛胆汁干燥粉,装入胶囊,每次食后服2~3丸,一日2~3次。

11.跌打损伤,瘀血腹痛,腰痛,筋骨痛:牛蹄甲30克,文火煮3~4小时,冲入黄酒少许,一日2次分服。

12.火灼伤:据国外资料报道,一妇女被火灼伤手臂,痛不可忍,她立即把手伸入旁边冷藏的牛奶桶内,其后医生观察,发现灼伤处伤势意外地减轻了,此后该医生在诊治灼伤病人时,即用在牛奶里浸过的纱布敷于伤口,果然很快见效。

13.电光性眼炎:用新鲜牛奶点眼。

马(蹄甲、马乳、马宝)

Equus caballus(L.)

马,为马科动物。马蹄甲,即钉马蹄铁时削下来的角质。马宝即马的肠结石,又名酢答。马蹄甲、马宝、马乳等均入药。

[性味]马蹄甲:甘、平,无毒。马乳:甘、温,无毒。马宝:甘、咸、平,无毒。

[成分]马乳:含糖、维生素A、维生素B、烟酸、蛋白质、脂肪等。

[功用]蹄甲止血、止带。马宝定惊。马乳治消渴。

[便方]

1.妇女月经过多,带下不止:马蹄甲烧存性研细末,每服6克,一日2次,米汤送下。

2.糖尿病、消渴善饥:马乳2~3杯,一日分2~3次服。

3.小儿癫痫,妇女癔病、惊厥:马宝0.3~0.6克(小儿酌减),研细末,一日2~3次,凉开水送服。

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梅花鹿)

Cervus elaphus L.(马鹿)

鹿,为鹿科动物。鹿肉可食,入药则主要为鹿茸及角。鹿角是公鹿所生的角,其未成熟的幼角叫鹿茸。用鹿角熬炼的胶为鹿角胶,熬胶所余之渣质名鹿角霜,均入药用。鹿有梅花鹿,马鹿两种。马鹿体较大,药用以梅花鹿之角及茸为佳,但马鹿之茸、角与其性能亦相似。

[性味]咸、温,无毒。

[成分]鹿角含胶质、磷酸钙、碳酸钙及含氮物质等。鹿茸的水溶性浸出物中含有多量胶质。其灰分中的成分为钙、磷、镁等。梅花鹿茸还含有卵泡激素样物质即雌酮。

[功用]鹿茸:疗虚劳,益精气。鹿角:强骨髓,补腰肾,通乳汁。主治恶疮痈肿,折伤,腰脊痛。鹿肉:为滋补强壮品,中药有“全鹿丸”成药。

[便方]

1.吹乳,乳汁不通,乳房胀痛:鹿角片砂炒研极细末,以热黄酒送服,每服3克,一日2次。

2.腰脊痛不能转折:鹿角片砂炒研细末,每服3~6克。另以牛膝、川断、杜仲各6克煎汤送下,一日2次。

3.腰脚痿软,小便频数,虚劳盗汗,梦遗滑精:鹿角霜(或鹿角粉)、生龙骨、煅牡蛎等分研细末,炼蜜为丸,以盐汤送服,每服6克,一日2次。

4.跌打伤筋骨疼痛:鹿角霜研细,以热黄酒送服,每服3~6克,一日2次。

5.痈疽恶疮,骨疽瘘管(包括骨结核、骨髓炎、寒性脓疡等):鹿角尖水磨取其浓汁,每服3克,黄酒调服。

6.出血性紫癜,牙龈出血:鹿角胶10克,加黄酒和水半杯,隔水炖化后,一日2次分服。

麝(麝香)

Moschus moschiferus L.

麝,为鹿科动物。俗名獐子。麝香,为雄麝的香腺囊分泌物,中间的粒状物,名当门子,旁边的为散香,为高级香料,并供药用。

[性味]辛、温。

[成分]芳香成分为麝香酮。其他包括含氮化合物、胆甾醇、粗纤维、脂肪酸等。

[药理]麝香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抑制。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对离体心脏有强心作用,静脉注射家兔及狗,则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加。对子宫,尤其是妊娠子宫的兴奋更敏感。并有抗菌、抗炎作用。

[功用]开窍、辟秽、通络、散瘀。主治惊厥,癫痫,中恶闷绝,心腹暴痛,癥瘕跌打,痈疽肿毒。

[便方]

1.冠心病,心绞痛:麝香加乳糖,压成片剂(每片含30毫克),取1片含舌下,其痛即缓解,与硝酸甘油片比较,见效快,有效时间长,且无副作用。

2.痈疡肿痛,疔疮走黄:麝香0.1克,西牛黄1克,蟾酥0.5克,冰片1克,珠粉1克,共研细,装胶囊中,每粒0.3克,每服1~2粒,一日次。

3.跌打气闭不省:麝香、冰片各0.5克,牙皂、细辛各2克,共研细,瓷瓶密贮,每用少许吸鼻即苏。

熊(熊胆)

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黑熊)

Ursus arctos L.(棕熊)

熊,为熊科动物。有黑熊或棕熊。产于云南及东北诸省山区。熊掌、熊肉为珍贵食品,熊胆为著名中药。

[性味]熊胆。味苦性寒。

[成分]含胆汁酸类的碱金属盐,又含胆甾醇及胆色素。从黑熊胆汁可得20%的牛磺熊脱氧胆酸,是熊胆的特殊成分,可与一般动物的胆相区别。

[药理]熊胆有解痉、抗惊厥,促进胆汁分泌,健胃,并有解毒消炎和强心等作用。

[功用]清热、明目、杀虫、治小儿疳积、痔瘘、恶疮、黄疸。

[便方]

1.胃痉挛,胃痛,虫厥心痛(胆道蛔虫),急性胰腺炎,胸中痛:熊胆5克,冰片1克,研和装入胶囊,每粒0.3克,每次服2~3粒,一日2~3次。

2.小儿疳积,惊痫,抽搐,骨蒸潮热消瘦者:熊胆10克,青黛10克,牛黄5克,蟾酥1克,共研极细,炼蜜为丸,如粟米大,每服2~3丸,一日2~3次。

3.急性眼结膜炎,目赤肿痛:熊胆少许,人乳(或牛奶)拌蒸溶化,频频点眼。

驴(驴皮胶)

Equus asinus L.

驴,为马科动物。驴皮胶,一名阿胶。原产于山东阿县,系用阿县井水熬煮去毛后黑驴皮而成的,故有此名。今江苏之太湖,浙江之西湖等处清流泉水,均用以制胶。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阿胶含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其中以赖氨酸含量为多。其总氮含量为16.5%;另钙含量为0.11%,硫含量为2.1%。

[药理]动物实验证明,在创伤休克危急期,已经补液等抢救措施仍难挽救其生命时,再用精制驴皮胶制成的注射溶液注入,能使极低血压上升,转危为安。

[功用]调经,止血,养肝,滋肾。

[便方]

1.出血性紫癜:阿胶30克,加黄酒和水适量,于水锅上炖溶化后,调入赤砂糖适量,一日2次分服,连服7天。

2.功能性子宫出血:阿胶15克,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各6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连服7~10剂。

猪(猪肤、猪胆、猪蹄脚)

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猪,为猪科动物。又名豕,豚。猪肤即猪皮。张仲景伤寒论》中有“猪肤汤”方,本草有“悬蹄甲”,民间使用中草药往往用猪蹄脚同煮服。猪皮、猪蹄脚均可作药用。建议肉类加工厂综合利用,收集猪蹄甲(猪脚爪外壳)加工煎炼成动物胶,扩充胶源,减轻阿胶供应紧张。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猪皮及猪蹄脚均含蛋白质、脂肪,并富含动物胶质。胆汁中主要成分为胆汁酸类、胆色素、黏蛋白、脂类及无机物类。

[功用)和血脉,润肌肤。治吐血、衄血,妇女血枯,经水不调,崩中漏下。

[便方]

1.血友病,鼻衄,齿衄,紫癜:猪皮1块或猪蹄脚1个,红枣10~15个,同煮至稀烂,每日1剂。

2.妇女产后贫血,乳汁缺乏:猪蹄脚1~2只煮服(加少量食盐)。

3.失血性贫血,痔血,便血,妇女崩漏下血:猪皮60~90克,加水及黄酒少许,用文火久煮至稀烂,以红糖调服。

4.疲劳过度引起耳鸣耳聋:猪皮、香葱各60~90克,同剁烂,稍加食盐,蒸熟后一次吃完,连吃3天。

5.糖尿病,口渴、尿多、饥饿:新鲜猪胰脏1条,洗净于开水中烫至半熟,以酱油拌食,每日1条,有胰岛素作用。

6.百日咳:猪胆粉每次0.3克,一日2~3次,糖水送服。胆粉加工法:猪胆汁烘干、研粉,此粉220克,与等量淀粉,白砂糖500克,混合研匀即得。

Canis familiaris L.

狗,为犬科动物。《本经》列为中品,李时珍云:“狗类甚多,其用有三,畎犬长喙善猎,吠犬短喙善守,食犬体肥供馔,凡本草所用,皆食犬也。”

[性味]狗肉:咸、酸、温,无毒。

[成分]狗肉含嘌呤类、肌肽。新鲜狗肉含肌酸、钾、钠、氯。

[功用]安五脏,暖腰膝,益气力。

[便方]

1.老年体弱、腰疼足冷:腊月取狗肉煮食。

2.慢性疟疾,四日两头疟,久久不止:取黄狗肉煮食。

3.男子肾虚腰痛,女子带下崩漏:黄狗肾(睾丸)焙燥,研细末,每服1.5克,一日2次,温酒送服。

猬(刺猬皮)

Erinaceus europaeus L.

猬,为猬科动物。《本经》列为中品,一名猬鼠,刺猬,肉可食,猬皮入药,名刺猬皮。

[性味]苦、平,无毒。

[成分]皮上层的刺,是由角蛋白所成,此是主要成分。下层的真皮层,主要为胶原与其他蛋白质,如弹性硬蛋白之类和脂肪等所成。

[功用]主治五痔,肠风,带下赤白。

[便方]

1.肠红下血,久痢脱肛:刺猬皮烧存性,研细末,每服3克,米汤送服,一日2次,食前服。

2.遗精、滑精:刺猬皮烧存性,花龙骨等分,共研细末,蜜丸如小豆大,每服3~6克,一日2次,食后服。

3.反胃吐食:刺猬皮砂炒,研细末,高良姜等分,研和蜜丸,每服6克,一日2次,食前服。

Lepus sinensis Gray(华南兔)

兔,为兔科动物。有家兔、野兔,其毛又有灰、白、黄色等,其肉可食,兔脑、兔肝、兔屎(望月砂)均供药用,以野兔为佳。

[性味]兔肉:辛、平,无毒。

[功用]兔脑:催生,治冻疮。兔肝:明目,治头晕。兔屎治劳瘵,疳眼,去浮翳。

[便方]

1.难产由于阵缩无力者:腊月取兔脑捣烂,同透明乳香适量研和做成丸子,每丸约重3克(阴凉干燥保存),临产时胎儿迟迟不下,即研1丸,热黄酒送下。胎仍不下可再服1~2丸。

2.疳眼,夜盲:鲜兔肝1~2具,开水中烫至半熟,以酱油蘸食,每日1次。

3.疳痨目昏、潮热盗汗:兔屎49粒,干蟾蜍1个,烧存性,共研末,蜜丸如小豆大,每服7粒,一日2~3次,甘草汤送服。

鳓 鱼

Ilisha elongata Bennett

鳓鱼,一名鳓鲞,为鲱科动物。产于我国东海及南海,为暖水流上层鱼类,产卵期成群游向于近海,容易捞捕。捕后剖腹去肠杂,晒干供食用,亦作药用。

[性味]肉:甘、平,无毒。

[成分]肉中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烟酸和微量维生素B1 。

[功用]开胃、暖中、补虚、健脾。

[便方]

1.神经衰弱,心悸怔忡:取干鳓鲞鱼头,烧存性,研细末,每服2克,黄酒调服,一日2~3次。

2.脾虚腹泻:鳓鲞适量,葱白,生姜,黄酒少许,煎服。

3.劳疟,虚疟,遇劳即发者:取鳓鲞一寸,加入七宝饮(常山、草果、厚朴、槟榔、甘草、青皮、陈皮各2克),煎服。

鲤 鱼

Cyprinus carpio L.

鲤鱼,为鲤科动物。有赤鲤、黄鲤、白鲤等品种,性能相似。《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陶弘景说:“其鳞从头至尾无大小,每鳞有小黑点,为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烟酸等。

[功用]营养、催乳、健胃、利水。对于黄疸、水肿,尤其对怀孕妇女的浮肿、胎动不安有效。

[便方]

1.妊娠水肿,胎动不安:鲤鱼1条去肠杂,不去鳞,加入赤小豆60克,略加姜醋,清炖或煮汤,喝汤,亦可吃鱼。

2.产后乳汁缺少:鲤鱼1条,煮汤服。

3.慢性肾炎,浮肿不退:大鲤鱼1条,去肠杂,不去鳞,用大蒜瓣填入鱼腹,以纸包好,用线缚定,外以黄泥封裹,于灰火中煨熟,取去纸泥淡食,一日吃完,小便利,肿自消。

4.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其他胃病:取黑色鲤鱼去肠杂(不去鳞),切成小块以50%烧酒浸泡,加盖焖数小时,过滤去渣,取汁(约鱼重500克,取汁500毫升),加冰糖50克,每日食后2小时,服100毫升,一日2~3次。

黄 颡 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

黄颡鱼,为鰈危科动物。一名黄颊鱼或黄嘎(音轧)鱼,无鳞,长20余厘米,青黄色,具褐色斑纹,口宽,下位,须四对,背鳍、胸鳍各具一硬棘,生活于江湖底层,我国各地均产。

[性味]甘、平,微毒。

[功用]利小便,消水肿,祛风、醒酒。

[便方]

1.水气浮肿(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黄颡鱼3尾,绿豆1小杯,大蒜头1个,水煮烂,去鱼,食豆,并喝其汤,不能用盐。

2.瘰疬溃烂:黄颡鱼1尾,剖去肠杂,纳入蓖麻子20粒,黄泥封固,放炭火中烧存性,去泥,研细末,以菜油调涂,一日2次,用前先以食盐水洗涤拭净患处。(此方亦可用治下肢溃疡。)

黄 花 鱼

Pseudosciaena crocea(Rich.)

黄花鱼,为石首鱼科动物。一名石首鱼,简称黄鱼。李时珍说:“生东海中,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头中有白石两枚,莹洁如玉,故名石首鱼。”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鱼脑石:主要含钙。鱼鳔:含胶体蛋白和黏多糖。肉:含蛋白、脂肪、糖、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烟酸等。

[功用]开胃益气。头中鱼脑石能下石淋(尿路结石),主治小便淋沥不通,解野菌毒。腹中白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能防治过敏性出血紫斑病。

[便方]

1.砂石淋,小便不通(包括肾结石、膀胱结石等):鱼脑石2~3粒,磨水服。或焙燥研成极细末,以温水送服,每服1~2克,一日2次。

2.出血性紫癜,鼻及齿缝流血:黄鱼鳔120克,放于锅内,加水,用慢火炖一日,时时搅拌,使全部溶化(如溶不净,可捞去残渣)。全料分作4日量,每日2次分服,服时需再加热。(山东资料)

3.肾亏腰痛,腰膝无力:鱼鳔胶、鹿角片等量,砂炒至色黄松脆,共研细末,以黄酒或葡萄酒送服,每服3克,一日2~3次。

4.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渊):鱼脑石15克(烧存性研末),冰片1克,混合研匀,吸入鼻内,一日2~3次,用前需先以盐水洗涤鼻腔,拭干后再吸入。

5.食道癌、胃癌:黄鱼鳔,香油炸脆,压碎研末。每次5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带 鱼

Trichiurus haumela(Forskal)

带鱼,属带鱼科动物。又名海刀鱼。产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体长一般600~1200毫米,通常栖息于水深20~100米的近海,产卵期成群地浮游于浅水,为暖水性鱼类,可大量捕捞。

[性味]甘、微咸、微温。

[成分]肉中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A、烟酸、钙、磷、铁、碘。带鱼鳞中含有鸟嘌呤,提取出的盐酸鸟嘌呤,可作为制取咖啡因、硫代鸟嘌呤和珍珠粉的原料。

[功用]滋阴养肝、止血。

[便方]

1.急、慢性肝炎:取鲜带鱼,蒸熟后,取上层油,服用(量不限定)能改善症状。

2.外伤出血:取带鱼鳞敷患处,有止血之效。

3.急性白血病及其他癌症:上海东海制药厂从带鱼鳞中提制成的6-硫代鸟嘌呤,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有效率达70%,但有恶心纳减或转氨酶升高等反应,有肝肾功能损害者不能用。

鲥 鱼

Macrura reevesii(Richardson)

鲥鱼,原名鳃鱼,为鲱科动物。可蒸食,肉味鲜美,为江南席珍,亦入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类、钙、磷、铁。

[功用]补虚劳,益脾肺,宜小儿及妇女产后食之。

[便方]火烫伤:鲥鱼蒸后,以其流下之油,涂伤处甚效。

鲫 鱼

Carassius auratus(L.)

鲫鱼,为鲤科动物。一名鲋鱼,收载于《名医别录》。供食用,亦作药用。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类、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烟酸等。

[功用]主虚羸,温中下气。主要用于利水,治水肿,烧存性治疗胃肠道出血及呕吐反胃;外用解毒、消炎、治痈疮。

[便方]

1.体虚浮肿(包括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浮肿等):大活鲫鱼1条,去肠杂,另用商陆(切如豆粒大)、赤小豆各12克,填入鱼肚内,用线缚定,放锅内(不用盐,可加糖少许)加水,煮至熟烂,不吃鱼,只饮其汤,间日服1剂,共服3~4剂,小便利即愈。

2.肠风下血,噤口血痢,走马牙疳,齿龈衄血:大活鲫鱼1条去肠留鳞,五倍子、明矾各6克研末,填入鱼腹,以黄泥封固烧存性,研为细末(或为丸),以黄酒送下,每服3克,一日3次。

3.反胃吐食:大鲫鱼1尾,去肠留鳞,鱼腹填入苍术12克,绿矾(皂矾)6克,纸包泥封,烧存性研末,每次米粥汤送服3克,一日2次。

4.膈气呕吐(包括胃或食道癌初期):大活鲫鱼1尾,去肠留鳞,大蒜切细,填入鱼腹,纸包泥封,烧存性,研成细末(或为丸),每服3克,以米汤送下,一日2~3次。

5.一切恶疮,臁疮,翻花疮(乳癌):取大活鲫鱼肉,加食盐少许,捣烂,敷于患处,每3~4小时更换1次。

6.各种疮疖,痈疽:鲫鱼膏涂在纸上或布上敷贴患部,每日更换1次。

注:鲫鱼膏制法:取鲫瓜子(小鲫鱼)90~120克,麻油500克,先将麻油煮沸,然后投入小鲫鱼,熬至鱼枯后,去渣过滤,加入黄蜡适量,俟其溶化后离火,冷凝即成软膏备用。

7.小儿麻疹初期,或麻疹透发不快:清炖鲜活鲫鱼(可加盐少许),令小儿喝汤吃鱼,可使麻疹透发良好,早发早回、缩短病程、避免并发病。

8.产妇乳汁缺少:鲜活鲫鱼1尾(90~120克),与猪蹄1个同煮,连汤食之。每日1剂,连服2~3剂。

9.妇女崩中带下(包括子宫癌等):鲫鱼或鲤鱼等鱼鳞甲,文火熬成鱼鳞胶,每服30克,以温酒兑水化服。(四川民间资料)

按:此种鱼鳞胶不仅能治崩中带下,且对于血友病以及出血性诸症均有良好作用。建议水产部门、鱼类加工厂综合利用,收集鱼鳞,熬制鱼鳞胶,供应医药部门,为劳动人民医疗服务。

10.妇女血崩:活鲫鱼1尾(长约4~5寸),去肠杂,腹内纳入当归10克,血竭、乳香各3克,泥封烧存性,研成细末,用温黄酒送服。每服3克,一日2次。

11.腹水,浮肿(慢性肾炎、肝病腹水等):活鲫鱼1条,去肠不去鳞,冬瓜1个,切开一头,去内瓤及子,将鲫鱼放入,略加姜、葱、黄酒,再加入赤豆30克,用切开之盖盖好,以竹签钉牢,放砂锅内,加水,炖3~5小时,喝汤、吃鱼及瓜,最好淡吃,或吃时略加糖醋,每日1剂,连吃,或间日吃1剂,7剂为一疗程。

鲈 鱼

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et Valenciennes)

鲈鱼,为鮨科动物。一名四鳃鱼。江南水乡各地均产。

[性味]甘、平,有小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类、灰分、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

[功用]滋补,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

[便方]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鲈鱼作鲙食之。

青 鱼

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di.

青鱼,一作鲭。为鲤科动物。收载于宋·《开宝本草》,苏颂说:“形如鲩,而背正青色”。青鱼肉肥美。青鱼胆在腊月收之,可阴干入药。

[性味]青鱼胆:苦、寒,生吃有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钙、磷、铁、镁及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

[功用]胆:清热解毒;鱼鳞胶:止血。

[便方]

1.皮肤湿疹,有炎性渗出物,久治不愈者:青鱼胆汁拌和黄柏粉末,晒干研细,用纱布包裹扑敷患处。

2.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青鱼胆干粉、青黛等分,共研细末,作吹喉剂,一日2~3次。

3.腮腺炎,丹毒:上方用麻油调涂。

4.紫癜、齿缝出血、鼻衄:鱼鳞胶,每日90~150克,用麻酱油拌食。鱼鳞胶的制法:取青鱼、鲤鱼、鲫鱼等大鳞鱼刮下的鱼鳞适量,淘洗后投入适量沸水中,煮2~4小时,过滤去渣,略加黄酒、生姜、食盐、味精,放置一夜后,冻如明胶样,切成小块。大量生产,可仿阿胶制法。

5.慢性中耳炎:青鱼胆(烘干)6克,枯矾6克,黄连粉3克,冰片2克,共研极细末,玻璃瓶密贮。用前先将耳内脓液用药棉卷净,并用食盐水冲洗,拭干,然后将药粉均匀吹入,每日1次,注意要将药粉吹入中耳,但切勿过多,致药粉堵塞耳道,影响疗效。

乌贼鱼

Sepia esculenta Hoyle

乌贼,原名乌鲗,为乌鲗科动物。早在《素问》中已见其名,并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上品。乌贼骨药材名海螵蛸。

[性味]咸、微温,无毒。

[成分]乌贼骨含碳酸钙。

[功用]乌贼骨是一种良好的和胃制酸药,有收敛止血作用。

[便方]

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乌贼骨适量,研成极细末,糖水调服。每服3克,一日2~3次。

2.肺结核咯血:乌贼骨10克,白及10克,藕节15克,水煎去渣,加蜂蜜调服,一日3次分服。

3.小儿软骨病:乌贼骨10克,龟板12克,茜草根6克,水煎加红糖,一日2~3次分服。

4.创伤出血,皮肤湿疹,下肢溃疡:乌贼骨研极细末外用。

黑 鱼

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

黑鱼,原名鳢鱼。为鳢科动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说:“鳢首有七星,形长体圆,头尾相等,细鳞,色黑,有斑花纹,颇类蝮蛇,形状可憎,南人珍食之。”

[性味]甘、寒,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类、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烟酸等。

[功用]补脾益胃,利水消肿,治湿痹、脚气、妊娠水肿。

[便方]

1.肾脏病及心脏病性水肿,营养障碍性水肿,孕妇水肿,脚气浮肿:大黑鱼去肠留鳞洗,冬瓜等量,再加少许葱白、大蒜同煮,不加盐,喝汤吃鱼,每日1剂,连吃3~7天。

2.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浮肿不退:大黑鱼1尾(约重500克),去肠留鳞,于鱼腹中放入大蒜瓣及赤小豆填满鱼腹为度,以厚粗纸包裹数层,缚定,先于清水中浸至内外湿透,然后放在灰火中煨熟。取出淡食或蘸糖醋少许食之,一日分数次吃完,连吃数天。

鳜 鱼

Siniperca chuatsi(Basilewsky)

鳜鱼,为鮨科动物。又名桂鱼。食之味美,并作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灰分、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烟酸等。

[功用]补虚劳,益脾胃,治肠风下血。

[便方]

1.咽喉骨鲠或竹木刺入喉:腊月收鳜鱼胆,悬檐下风干,每用如小豆一粒,黄酒煎服之。

2.小儿软疖(疖之化脓者):生鳜鱼尾贴之。

鳗 鲡

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et Schlegel

鳗鲡,为鳗鲡科动物。俗称白鳝。李时珍说:“其状如蛇,背有肉鬣连尾,无鳞,有舌,腹白背青,大者长数尺,脂膏最多。”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肉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尼克酸等。肝含维生素极为丰富。鳗油成分大部为软脂酸,其他尚有肉豆蔻酸、硬脂酸、十六烯酸(或称鳕酸)、鳗鱼酸及十四烯酸等。

[功用]主治肺痨,小儿疳痨,肺结核及神经衰弱等。

[便方]

1.肺结核,淋巴结核,腺病体质的虚弱小儿,神经衰弱:鳗鱼烧存性,研细(或做成丸剂),每服3~6克,一日2次。或经常煮食。

2.肺病潮热,小儿疳痨,慢性肺炎:鳗鱼油加食盐少许,每服半匙,一日2次,食后服。

鳗鱼油制法:活大鳗鱼数条,清水漂洗,先于锅中煮沸清水,再将活鳗投入,加盖煮2~3小时,鳗油浮于水面,取油备用。或将鳗鱼切成寸段,纳于铁皮筒内(筒长6~7寸,大如竹管),筒的一头用泥封固,另一头用铁丝绕成团塞住,将铁皮筒架在炭火上,塞铁丝的一头向下,筒口以碗承之,俟烧至鳗鱼焦时,鳗油即向下流入碗中,烧至油尽鳗枯成炭为止。鳗炭及油均可作药用。

3.瘰疬,痔瘘,流痰,阴疽(相当于结核性瘘管)久不收口:清拭患部,以鳗鱼油涂搽或注入瘘管,一日2~3次,有促使愈合之效。

4.小儿疳眼(角膜软化症),夜盲症:生鳗鱼肝脏,草决明子细末适量,捣和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克,一日2次,食后服。

5.白癜风(白驳),生于头面、逐渐扩散,癣疮,白秃:热鳗鱼油搽擦患部,每次擦3~5分钟,一日2次,7~10天为一疗程。

注:鳗鱼治疗结核病,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经验记载,日华诸家本草称其主治传尸痨(肺结核)。唐·孟诜说:“主治五痔,疮瘘,诸疮瘰疬(包括淋巴结核,肛门结核)。”宋·苏颂说:“以五味食治久病劳瘵。”梁·陶弘景用之治诸瘘疮。宋 ·《圣惠方》用之治骨蒸劳瘦。明·李时珍用之治小儿疳痨等,不胜枚举。还有李时珍引《稽神录》的一个故事,生动地描述了鳗鱼抗肺痨的作用,说有人病瘵(肺结核,古时称劳瘵),相传互相传染,死者多人,因取病人弃于江边以绝害。渔人见之,乃一女子,犹活,取置渔舍,日以鳗鱼喂之,渐愈,遂为渔人之妻。沈括梦溪笔谈》亦载此故事。

黄 鳝

Monopterus albus(Zuiew)

黄鳝,为鳝科动物。原名鳝。《名医别录》列为上品。李时珍说:“身黄背黑,体多涎沫,大者长2尺,夏出冬蛰。”黄鳝可食,亦作药用。

[性味]甘、大温,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烟酸等。

[功用]补中益血,疗虚损。血治疮癣痔瘘及口眼斜。

[便方]

1.老烂腿(臁疮)久不愈:黄鳝去骨,将鳝肉剁成肉泥,敷于患处,2~3小时更换一次。

2.内痔出血,气虚脱肛,妇女劳伤,子宫脱垂:黄鳝煮羹食之,有补气固脱之功。

3.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斜:涂以鳝鱼鲜血。左歪涂右颊,右歪涂左颊。一日2~3次。

4.鼻衄,各种外伤出血:黄鳝血焙干研末,吹入鼻中或敷于伤口,能很快止血。

5.婴儿赤游丹,臀部赤烂:鳝血频频涂抹。注意每次涂抹前要将患处清洗一下。

鲇 鱼

Parasilurus asotus(L.)

鲇鱼,古称鮧鱼。为鲇科动物。栖于江、湖,昼留水底草丛中,夜出寻找小鱼为食。皮肤分泌的黏液(鮧鱼涎)亦供药用。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类、钙、磷、铁。

[功用]补中,益阴,利小便,疗水肿。

[便方]

1.三消渴疾(糖尿病):黄连适量,研细末,和鲇鱼滑涎为丸,丸如梧桐子大,晒干,每服7粒,一日3次,乌梅10~15克,煎汤送服。

2.身、面白驳(白癜):鲇鱼勿洗,连滑涎皮肉切剁细,加食盐和醋拌,用时先以布擦患部至发赤,即以此鱼肉炙热,用布包之熨患处,每日1次,以愈为度。

Zaocys dhumnades(Cantor)(乌蛇)

蛇,为游蛇科动物。种类很多,总的区分为毒蛇与无毒蛇两类。毒蛇的毒素在头部毒牙下面的毒囊里,切除蛇头后,蛇肉没有毒。所以有毒蛇与无毒蛇都可吃,药用有蕲蛇、蝮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还有蛇蜕以及蛇胆等。

[性味]乌蛇:甘、平,无毒。白花蛇:甘、咸、温,有毒。蝮蛇:苦、微寒,有毒。蛇蜕:咸、甘、平,无毒。

[成分]一般蛇肉的营养成分为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等。干燥的蝮蛇含胆甾醇、脂肪、牛磺酸及一种含氮性的结晶体。

[功用]主治诸风顽痹,麻木不仁,风瘙,疥癞。蛇肉为强壮神经药。蛇蜕有镇静作用。蛇胆能清肝明目、化痰。

[便方]

1.腺病体质的虚弱儿童,颈间淋巴有小核,常易伤风咳嗽,或肺门淋巴结核:乌梢蛇肉(去头、皮)焙燥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克,一日2~3次。

2.病后或妇女产后虚弱、贫血、神经痛、下肢麻痹、痿弱、步履困难等:活乌梢蛇或蝮蛇1~2条浸泡于高粱烧酒内10~15天,每服5~10毫升,一日2次。

3.胃痉挛:蝮蛇浸于酒中1周以上,每次食前适量饮服,一日2次,20日为一疗程。

4.虚弱儿童脱肛,妇女子宫下垂:乌梢蛇或蝮蛇烧存性,研细末,每服3~6克,一日2次。

5.过敏性体质、皮肤化脓性疾病(即皮肤湿疹反复发作、脓疱疖痈等):取大的乌梢蛇1~2条,宰杀后煮作菜(一般烹饪法),喝汤食肉,连吃3~4次,用以预防有一定效果。

6.风痹麻木,大风癞疾(包括末梢神经性麻痹以及过敏性皮肤病):干的蕲蛇肉研细末,每服2~3克,一日2次,食后黄酒送下。

7.肝火目赤,肺热咳嗽:蛇胆陈皮(即蛇胆汁和广陈皮研细末,适量拌和,干湿适度,装胶囊或做成丸子如黄豆大),每服2~4粒,一日2次,食后温水送下。

8.中耳炎:蛇蜕97%,小蜘蛛2%,梅片(冰片)1%,制成粉剂。用法:洗干净耳内脓液,吹入药粉,每日1次,一般3~4次见效。疗效:经治30例,全部有效。资料来源:广西北流县隆盛公社卫生院。(《全国中草药展览选编》384页)

9.骨、关节结核:乌梢蛇去头、皮、内脏,干燥后研成粉,过120目筛,装入大号胶囊备用。用法:第一周每日早晚各服2个(胶囊下同);第二周早晚各服3个,中午2个;第四周早午晚各3个;第五周早午晚各4个。治疗50例(其中胸、腰椎结核33例,髋、膝、腕关节结核17例),结果痊愈29例,显效17例,疗效不明4例。资料来源:黑龙江省爱辉县新生公社。(《全国中草药展览选编》332页)

10.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脊椎骨炎:乌风蛇、蝮蛇、眼镜蛇蛇酒。用法:每天1~2次,每次25~50毫升,500毫升蛇酒服10天,不善饮酒者,服15~20天。经治74例,症状基本消失。资料来源:浙江省杭州药物试验场。(《全国中草药展览选编》205页)

11.脑囊虫病:蛇蜕研成细末,每服3克,一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治疗250例,疗程在1年以上,显效38例,有效160例,无效50例,死亡2例。此药系配合用“大戟汤”。槟榔60克,大戟3克,木瓜18克,钩藤12克。头晕加菊花12克,合并肝炎去槟榔加雷丸18克,加水500毫升,煎成150毫升,每日2次,每次50毫升,连服30剂左右。资料来源: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全国中草药展览选编》112页)

抹 香 鲸(龙涎香)

Physeter catodon L.

抹香鲸,又名真甲鲸,为抹香鲸科动物。龙涎香为抹香鲸的肠内分泌物,有时排出体外漂流于海面,呈蜡状胶块,气腥臭,燃之发异香。

[性味]甘、酸、气腥。

[成分]龙涎香含龙涎香醇,灰分中含氧化钙、氧化镁、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硅等。

[药理]本品与麝香相似,小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抑制,对离体心脏有强心作用,对整体动物则引起血压下降。

[功用]行气散结,活血止痛。

[便方]肺心病,咳喘气逆,心腹痛:人参10克,龙涎香3克,橘皮10克,苏子(炒)10克,降香6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20~30粒,一日2次,饭前服。

栉 江 珧(干贝)

Pinna pectinata L.

栉江珧,又名玉珧,为江珧科动物。干贝,一名江珧柱,为软体动物贝类栉江珧的闭壳肌。略呈圆形,剖取其肉柱,鲜品或干品,供膳食为高级美味食品,并作药用。

[性味]甘、咸、平。

[成分]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中含少量碘。

[功用]调胃和中,滋阴补肾。

[便方]脾肾阳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老年夜尿频数:干贝3~6克,黄酒浸洗,文火煮汁服,连服3~4次,食欲增进,精神大振。

泥 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

泥鳅,为鳅科动物。一名鱼酋鱼,收载于《本草纲目》。李时珍说;“长3至4寸,沉于泥中,如鳝而小,头尖,身青黄色,无鳞,以涎自染,滑疾难握。”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A原、维生素B1 、维生素B2 、尼克酸。

[药理]泥鳅滑涎具有强力的抗菌消炎作用。

[功用]肉:暖中益气,解毒收痔。泥鳅滑液为消炎良药,对丹毒、痈肿等各种急性炎肿有卓效。近来群众实践中发现它还能治急、慢性肝炎。

[便方]

1.丹毒,面疔,瘭疽(指头疔),腮腺炎:活泥鳅10~20条,先养于清水中漂去泥污,再置盆中,投入白糖适量,搅拌约10分钟,取滑液糖浆,涂于患部,干即更换,数次即效。

2.急性胆囊炎:生泥鳅1~2条,取其背上肉,切细,装入胶囊。吞服每次约1条,以温开水送服。

3.急性或亚急性、迁延性肝炎:泥鳅若干条,放烘箱内烘干(温度在100℃为宜),达到可捏碎为度;取出研粉,每服10克,每日3次,食后服,小儿酌减。据报道此方治疗传染性肝炎35例,其中黄疸型32例,病程最长者达7个月,通过12~16天的治疗,结果痊愈33例,明显好转2例。(辽宁省盖县城关医院)

龙 虱

Cybister tripunctatus orientalis Gschew.

龙虱,俗名水鳖虫,为龙虱科昆虫东方潜龙虱。生于池沼、水塘中,善游泳,好捕食小鱼,为鱼类的害虫。形似金龟子,背黑色,鞘翅边有黄色狭边。在广东,有用以供膳佐酒者,药用为强壮药。

[性味]甘、平、微咸、性温。

[功用]补肾活血。

[便方]

1.老人夜尿频繁:龙虱5~10只,炒燥,研细末,一日分2~3次,黄酒调服。

2.小儿虚弱,贫血,遗尿:龙虱、桑螵蛸,等分,研末,制蜜丸,每服3~5克,一日2次,温水送服。

3.肾虚阳痿,腰脚冷:龙虱,蛇床子,制附子,巴戟肉,仙灵脾,等分,研末,制蜜丸,每服3~5克,温黄酒送服,一日2次。

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

蟹,一名螃蟹,为方蟹科动物。蟹的种类很多,有大石蟹、毛脚蟹、湖蟹、河蟹、江蟹、海蟹等,大蟹主要供食用,药用以河蟹(小石蟹)为多。

[性味]咸、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无机盐、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 。

[功用]散瘀血,续筋接骨,解漆毒。蟹爪催产下胎。

[便方]

1.跌打损伤,断筋碎骨,瘀血肿痛:活河蟹适量,洗净去泥,捣烂,加适量烧酒拌和,敷于伤处,加以包扎,一日更换1次(夏季一日换2~3次)。

2.妇女临产阵缩力微弱,胞浆破而迟迟不下者,或胎死腹中及胎盘残留:蟹脚爪30~60克,黄酒或米醋适量,加水同煎服。

3.产后儿枕痛(包括产后子宫收缩不全):河蟹烧存性,研细,温黄酒送服,每服2~3克,一日2~3次。

4.漆疮(漆过敏性皮炎):活河蟹适量,用清水洗净,捣烂放入布袋中绞汁,涂抹患部。

5.冻疮溃烂不敛:活蟹烧存性,研细末,蜂蜜调涂,一日更换2次。

6.慢性化脓病、寒性脓疡、下肢溃疡、结核性瘘孔等久不收口:河蟹、蝮蛇、鹿角各500克,烧存性,研成极细末(或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黄酒或温水送下,每服2~3克,一日2次。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de Haan)

虾,原名鰕,为长臂虾科动物。见《名医别录》。李时珍说:“江湖出者大而色白,溪池出者小而色青,皆背有断节,尾有硬鳞,多足而好跃,其肠属脑,其卵在腹外,食以姜醋,馔品所珍。”

[性味]甘、温。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类、无机盐、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 。

[功用]托痘疮,下乳汁,壮阳道,是一种强壮补精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

[便方]

1.阴疽、恶核、寒性脓疡(包括骨结核)流脓流水,久不收口者:活虾肉7~10只,生黄芪10克,同煮汤服。

2.肾虚,阳痿,腰脚痿弱无力:小茴香30克,炒研末,生虾肉90~120克,捣和为丸,黄酒送服,每服3~6克,一日2次。

3.妇女产后乳汁缺少:活虾适量,微炒,以黄酒拌食,连吃2~3天。

4.小儿麻疹,水痘:活虾煮汤服,能促其早透早回经过顺利,并可减少并发症。

5.阳痿:生虾(鲜活河虾)60克,清水中漂洗净,滚热黄酒半杯,将虾烫死后吃虾、喝酒,每日1次,连吃7天为一个疗程。又方:鲜活河虾,韭菜适量,略加油盐炒熟吃。

水 獭(獭肝)

Lutra lutra L.

水獭,又名水狗。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肝脏称獭肝,供药用,早见于陶氏《本草经集注》。獭肉可食。骨与胆亦可作药。

[性味]肝:甘、咸、平。胆:苦、寒,无毒。

[功用]肝:养阴、清热、补肺、平肝、明目、治虚劳。胆:滋肝、明目、止血。

[便方]

1.肺痨潮热、盗汗、咳嗽、咯血:水獭肝焙研细末,每服3克,一日2~3次,米汤送服。

2.小儿疳眼、雀目夜盲:獭肝、苍术等分为末,制蜜丸,每服3~5克,一日2~3次,温水送服。

3.金疮箭镞(包括枪伤弹片)取出后疼痛流血:獭胆、猪胆、鲤鱼胆汁等量,青黛天花粉、当归、没药等分共为细末,即以胆汁研和为丸如小豆大。每次1~2丸,研末敷疮口内,并以黄酒送服10~20丸,一日2次。

蛤 蚧

Gekko gecko(L.)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原名角蟾。产华南各地。其肉可食,亦入药,药力在尾。

[性味]咸、平,有小毒。

[功用]补肺气,益精血,助阳道,平喘嗽。

[便方]

1.喘嗽面浮,并四肢浮肿(老人虚弱甚,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蛤蚧连尾涂以蜜酒,火上烤脆,研细末,加东北红参等量,共研匀,制蜜丸如小豆大,每服3克,一日2~3次。

2.久嗽肺痨,行动气促:蛤蚧10克,焙研末,党参、山药、麦冬、百合各30克,共研为蜜丸,每服3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Rana plancyi Lataste

蛙,为蛙科动物。一名田鸡。李时珍说:“南方人食之,肉味如鸡,故名田鸡。”蛙的种类甚多,有青蛙、泥蛙、金线蛙、树蛙、林蛙等,总的名称为蛤蟆。我国吉林、黑龙江所产的林蛙又名蛤士蟆,蛤士蟆母蛙的输卵管名蛤士蟆油,俗称田鸡油,作药用,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剂。

[性味]蛙:甘、寒。田鸡油:甘、平。

[成分]蛤士蟆油的成分,大部分为蛋白质,脂肪仅占4%左右,糖类约10%,其他尚有少量磷、硫等,并含维生素A、维生素D。

[药理]据报道:蛤士蟆油对小白鼠的发育有良好影响,且能延长雌性小白鼠的兴奋期。并谓蛤士蟆油置于水中则显著鼓大,不但可作美味食品,且为强壮药,适用于消耗性病人、体弱患者及神经衰弱等病,并有显著的强精功效。

[功用]蛙:利水消肿,解劳补虚,治疳瘦。田鸡油:强壮补虚,增精髓。

[便方]

1.水臌腹大(包括肾病浮肿,肝病腹水):干青蛙2只(砂炒),蝼蛄10只,陈葫芦30克,共研细末或为丸,每服6克,空腹时以温黄酒送下。

2.小儿疳瘦:蛙(癞虾蟆亦好)剥去皮,每日2只,煮食。

3.神经衰弱,产后、病后虚弱,慢性胃病,胃下垂,身体消瘦不复:干蛤士蟆油3~6克,清水1碗,泡一夜,翌日再加冰糖适量炖服,每日1次,连服10~20天。

花 姬 蛙

Microhyla pulchra Hallowell.

花姬蛙,为姬蛙科动物。广西俗名犁头蛙或三角蛙,蛙体长约1寸,头小而尖,腹宽呈三角形,背及后肢棕黑色,腹面白黄,以蚂蚁为食饵。此蛙在广西很普遍,此外,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岛、云南、贵州等省区均有分布。

[功用]补益、强筋骨,散瘀活血,治风痛。

[便方]腰腿痛、筋骨风痛,强身、壮骨、补血:犁头蛙酒,一日2次,每次半酒盅(约10~20毫升),食后饮服。犁头蛙酒制法:将蛙洗净泥污,放在笼中,待蛙体水分稍干,不去内脏,活的投入烧酒瓶内(5000毫升酒泡两斤蛙)浸泡1~2个月即可。

蟾 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蟾蜍,为蟾蜍科动物。一名癞虾蟆。其眉间有白汁名蟾酥,蟾酥及干蟾皮等均供药用。

[性味]蟾酥:甘、辛、温,有毒。

[成分]我国产蟾酥中含有肾上腺素、胆甾醇、辛二酸、华蟾蜍特宁(或称蟾蜍色胺)、华蟾蜍毒、华蟾蜍精及华蟾蜍他灵。

[药理]据报告,华蟾蜍精及华蟾蜍毒的强心作用皆与洋地黄类配糖体相似,由兴奋心肌及兴奋迷走神经两种作用组成。亦能升高血压,且能引起呕吐,但无蓄积作用。

[功用]治恶疮、杀虫、消疳。

[便方]

1.小儿疳积、面黄、形瘦、腹大:取大蟾蜍,去头、足、肠杂,涂以香油,瓦上焙焦,研细末,与砂仁等分共研,制蜜丸如小豆大,每服7丸,一日2次。

2.恶性肿瘤:干蟾皮粉,压成片剂(制法:蟾皮去头部含蟾酥部分,煮1分钟,焙干磨粉,用醋酸乙酯及氯仿各浸泡24小时,再干燥研粉,压片,每片含0.2克干燥皮粉),每日2~3次,每次3片。(《天津医学通讯》1970年第三期)

3.肝癌:大蟾蜍剥皮,刺破皮棘,反贴肝区,至3周后取下,如皮肤起泡,涂龙胆紫,同时服蟾皮粉,每次0.6~1克,一日3次。

乌 龟

Chinemys reevesii(Gray)

乌龟,为龟科动物。龟的种类不一,有水龟、秦龟、山龟、摄龟、绿毛龟等。乌龟即水龟,摄龟即克蛇龟,两种均作药用。水龟之腹板即龟板。

[性味]龟板甲:甘、平,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烟酸。

[功用]主治癥瘕,痎疟,风痹,脚弱。

[便方]

1.虚弱小儿,妇女产后体虚不复,脱肛或子宫脱垂:煮食乌龟肉,有促使收复之效。

2.骨结核,肺结核,淋巴结核:乌龟壳及龟板,烧存性研细末,枣泥或炼蜜为丸,每服6克,一日2次。根据我们经验,连服1~2个月后,可显出效果,届时肺结核病人复查病灶,可见钙化现象。对于小儿骨结核,效果更佳。克蛇龟烧存性、制成丸药,叫断板龟丸,功用同上。江苏苏州地区曾有此成药,用于骨结核有效。

3.慢性三日疟,旷日持久,荏苒不愈,或时愈时发,尤其在劳动后疟疾复发者:煮食乌龟肉,有良好效果。

4.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头昏:乌龟头5个,京菖蒲12克,水煎服。或用龟头一个焙燥研粉,一日分2次以黄酒送服。

5.慢性肾炎:炙龟板15克,生黄芪10克,薏仁15克,先煎龟板1小时,再加入黄芪、薏仁浓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连服1~2个月。

Amyda sinensis(Wiegmann.)

鳖,为鳖科动物。一名团鱼或甲鱼。鳖甲、鳖头都作药用。

[性味]咸、平,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烟酸、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 。鳖甲含动物胶、角蛋白、碘质、维生素D等。

[功用]主治心腹癥瘕坚积、骨蒸劳热、疟母。鳖血为滋阴退热药,适用于肺结核有低热的患者。鳖甲用于肝脾肿大。鳖头治脱肛。

[便方]

1.久疟疟母,脾脏肿大:鳖甲煎丸(中成药),每次6克,一日2次,疗程一个月。

2.肺结核下午发低热:鳖1只,宰取血,以热黄酒冲服,当日服完,能持续服之更好,除能解热外并有强壮作用。

3.猝然腰痛,不可俯仰:鳖甲砂炒,研成细末,以热黄酒送服,每服3克,一日2次。

4.创伤出血(包括跌打伤、刀伤、枪珠弹片伤等):用鳖血石灰粉撒布。鳖血石灰粉制法:宰鳖取血,滴入干石灰粉内,搅和捏成团,穿线其中,悬于通风处阴干,研末即得。

5.脱肛,子宫脱垂:鳖头烧存性研末,每服1个,黄酒送服。

6.癫痫:未发作时用鳖煮食,可用油盐调味,每天吃1个,连服7天。河北《中医验方选》称:曾分别连服5、7、9天,治愈3例,未复发。

鲮 鲤

Manis pentadactylal.

鲮鲤,为食蚁兽类动物,属鲮鲤科。产自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其肉可食,其鳞甲药用,名穿山甲。

[性味]咸、凉。

[成分]甲片含动物胶、磷酸钙、蛋白质、氨基酸等。

[功用]消肿溃坚,搜风活络,消痈排脓,下乳汁,通月经。

[便方]

1.痈疮肿毒初起及阴证脓疡平塌不溃者:穿山甲片,砂炒研细末100克,猪牙皂角30克,露蜂房30克,炙半焦,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5~10克,一日2次,黄酒送服。

2.妇人乳汁不通,肿痛:炙山甲10克,木通6克,王不留行5克,漏芦6克,牙皂蜜炙3克,酒水各半煎服。

3.外伤出血,包括动脉出血:山甲片麻油炸脆,捞出,烘烤干,研极细末,撒布创伤口包扎之。本品止血效果很好,手术时药粉缝合在组织内,可被完全吸收(粉药需高压消毒)。

鲍 鱼(石决明)

Haliotis diversicolor Heeve

鲍鱼,为海产软体动物。属鲍科。其贝壳名九孔石决明。产自我国青岛、烟台、昌潍等海滨浅水中,以足吸附岩礁上,渔民捕得后,其肉作副食品,贝壳供药用。

[性味]咸、平,无毒。

[成分]肉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3.67%,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和极微量的碘。

[功用]壳(石决明):明日去障,治骨蒸,通五淋。

[便方]

1.高血压眼底出血:石决明10克(碾碎),黄菊花6克,草决明子10克,水煎服。

2.肺结核低热不解:石决明12克(生碾碎),地骨皮10克,银柴胡6克,水煎服。

3.肝虚目翳,雀目夜盲:石决明12克,枸杞子10克,木贼草3克,水煎服。

4.肺结核、淋巴结核、潮热盗汗:鲍鱼适量,煮作菜,每日食之,有滋养强壮之功。

河 蚌(附珍珠)

Anodonta woodiana Lea

蚌,为蚌科动物。有河蚌、海蚌等,种类甚多。淡水河蚌常产珍珠。海蚌亦产珠。珍珠是一种珍贵的药物,一名廉珠,系指产于廉州(今广东合浦)的蚌珠,实际上我国各处均有产。现在湖南、江苏等各地都已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养殖珍珠。

[性味]蚌肉:甘、咸、寒,无毒。

[成分]蚌肉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 。蚌壳含无机盐类,约占95%,大部分为碳酸钙,此外,尚含磷酸钙、碳酸镁等。珍珠含有碳酸钙、亮氨酸、蛋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药理]珍珠氨基酸,能增大离体动物心脏搏动幅度,离体肠管紧张性降低。对家兔作利尿实验有一时性尿量增加。珍珠的硫酸水解物,有抗组织胺的作用,可防止组织胺引起的动物休克死亡,以及马血清引起的动物过敏反应。

[功用]蚌肉:止渴,除热,解毒,去眼赤。蚌汁用于涂痔肿。壳粉能中和胃酸。珍珠母(蚌壳内珠光层的疙瘩):平肝,镇静,治眩晕。珍珠粉:去翳,明目,定惊痫,化痰、解毒。

[便方]

1.痔疾,脱肛,肿痛:活河蚌1个,掺入黄连粉约0.3克,冰片少许,待其流出蚌水,以碗承接,用鸡毛扫涂患部,一日数次。

2.赤眼肿痛,云翳胬肉:珍珠粉、制甘石、冰片、琥珀、硼砂、熊胆、朱砂、麝香制成眼药外用,即著名的中成药“八宝眼药”。

3.烂喉,喉蛾,疔疮,痈肿:珍珠粉、牛黄、腰黄、麝香、蟾酥、冰片制丸,即著名之中成药“六神丸”。

田 螺

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Gray)

田螺,为田螺科动物。田螺与螺蛳仅大小不同,性能相似。李时珍说:“螺,蚌属也,外刚内柔,水煮食之。”

[性味]甘、大寒,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烟酸及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 ,还富含维生素D。

[功用]利大小便,清暑解渴,治黄疸。

[便方]

1.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大田螺10~20个,养于清水中漂去泥,捶碎螺壳,取螺肉加入黄酒半小杯,拌和,再加清水炖熟,饮其汤,每日1次。

2.因钙代谢失调而引起的关节炎及小儿软骨病:经常煮食田螺有帮助。

3.阑尾炎,肾炎:大田螺肉捣烂,用荞麦粉拌和,再捣之,摊于布上,阑尾炎贴阑尾部,肾炎贴脐中部。

4.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小便频数(包括糖尿病):田螺数百只,养清水中漂去泥,换置清水中浸一夜,取其水煮一沸,每日饮此水,或煮熟饮汁亦好。

5.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尿闭腹胀:大田螺(去壳),大蒜瓣(去膜)同捣烂,贴脐下二寸三分处(注意勿入脐部)及两足心,外加包扎,可促使利尿消肿。

6.脱肛,妇女子宫脱垂:大田螺数个,养清水中去泥,黄连0.6~1克研细末,揭开螺厣,掺入黄连末少许,取吐出的涎水,先以浓茶洗患处,拭干,再以鸡毛蘸田螺涎水扫抹患处,或用之沾湿纱布贴敷患处,然后轻轻托上。

蛤 蜊

Mactra guadrangularis Deshayes

蛤蜊,属蛤蜊科。一名海蛤或文蛤。李时珍认为,海中诸蛤之有利于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大小不等,形圆,其肉可食,味鲜美而营养丰富,其肉及壳均入药。蛤的种类虽多,但性能大致相近。

[性味]咸、平,无毒。

[成分]蛤肉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烟酸、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 。蛤壳含碳酸钙、磷酸钙、矽酸镁、碘及溴盐等。

[功用]蛤蜊肉:润五脏,止消渴,软坚散肿,为营养品,又为利尿药。壳粉(海蛤粉):治咳逆上气,项下瘿瘤,搐搦抽风,心气疼痛等。因其是有机钙质,能治胃酸过多,并适用于小儿佝偻病或因缺钙而来的痉挛抽搐病。

[便方]

1.胃溃疡,胃酸过多症:蛤壳粉研至极细,生甘草粉等分,共研和,以温水调服,每服6克,一日2次。

2.小儿软骨病,怀孕妇女缺钙症,痉挛抽搐:蛤壳、炮山甲片、炮鳖甲片等分,各研极细末,炼蜜为丸,以米汤送服,每服6克(小儿减半),一日2次。

3.项下瘿瘤(包括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等):蛤蜊肉经常煮食。

4.肺结核,阴虚盗汗:蛤蜊肉加韭菜(韭黄更好),煮作菜,经常食有效。

5.肺结核咯血:蛤粉炒阿胶,研细末,温水送下,每日10克,分2次服。

6.鼻衄,齿衄,出血性紫癜:蛤壳粉30克(水飞至极细),槐花15克,炒燥研末,混合,每服3克,一日3次。或另用花生衣3克,红枣6个,煮浓汤送服更好。

蚶 子

Arca inflata Reeve

蚶子,属魁蛤科。原名魁蛤,亦名瓦楞子。收载于《名医别录》。肉味极鲜美。产我国沿海各地,浙江近海以田养殖,叫蚶田。壳有沟楞,故名瓦楞子。其壳供药用。

[成分]蚶肉含蛋白质、脂肪、糖元、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尼克酸。壳含碳酸钙。

[功用]壳火煅后治血气,癥癖,消血块,化痰积,制胃酸。

[便方]

1.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慢性胃炎、胃痛:煅瓦楞子研极细末,炒茅术研细末,等分研和,每服6克,一日2次,食前温水送服。

2.瘀血腹痛,血积癥块:瓦楞子12克,玄胡索10克,当归10克,加酒水煎服。

3.小儿头疮,久年烂腿:煅瓦楞子、生石膏等分,共研细,撒布患处或以麻油调涂。

玳 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e(L.)

玳瑁,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甲片。产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岛、西沙群岛等温、热带的海洋中。其肉可食,甲片供药用。

[性味]甘、咸、寒。

[成分]含角蛋白及胶质。

[功用]清热、解毒、定惊、安神。

[便方]

1.中风、中恶,面青肢冷、不语、不识人:玳瑁、朱砂、雄黄、白芥子等分,捣为细末,共60克,加麝香0.3克,研和均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丸,研细温水下。

2.高血压、血热上冲、目赤头疼、脑血管意外:玳瑁,羚羊角或山羊角,用水磨汁服。或玳瑁剉细末5~10克,山羊角粉等量,绢袋盛煎水服。

蛇 首 贝(紫贝齿)

Erosaria caputserpentis(L.)

蛇首贝,为宝贝科软体动物。紫贝齿为蛇首贝的贝壳,又称紫贝、文贝。产于我国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福建、台湾等海滩上,质白如玉,背有紫纹,古时以为宝货,而紫贝尤贵。

[性味]咸、平,无毒。

[成分]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为0.47%,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

[功用]安神、平肝、清热、解毒、明目。

[便方]

1.小儿癍疹,痘疮,发热惊搐:紫贝齿1~2个,生捣碎(先煎),金银花、野菊花、生甘草各5克,煎水,一日2~3次分服。

2.小儿痘疹入目,疳眼目翳:生紫贝一个,为细末,生羊肝或鸡肝,劈开,撒药末3克,线缚定,饭锅上蒸熟,每晨空腹时服用。(“婴童百问”)

牡 蛎

Ostrea gigas Thunberg

牡蛎,为牡蛎科动物。一名蛎蛤,名见《本草经》。福建地区叫蚝子。宋·苏颂说:“南海闽中尤多,皆附石而生,块垒相连如房,呼为蛎房,初生只如拳石,四面渐长至一二丈者,崭岩如山,俗呼蚝山。”其肉称蛎黄,味极美,可制蚝油。蛎房即药用之牡蛎。

[性味]咸、平、微寒,无毒。

[成分]牡蛎的软组织中含有一种含糖类脂物,其中主要成分是右旋葡萄糖、左旋岩藻糖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牡蛎壳含碳酸钙、磷酸钙、硫酸钙,并含镁、铝、硅及氧化铁。

[功用]蚝肉为极好的营养品,蛎壳为镇静、制酸药。

[便方]

1.腺病体质虚弱儿童,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蚝肉为最佳的食品。如无鲜蚝肉,可用蚝油作调味品亦好。

2.盗汗:牡蛎15克,加水煎至2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3.淋巴结核:生牡蛎、大贝母、玄参等量,研细炼蜜为丸,每服6克,一日2次。

4.胃病,胃酸过多:牡蛎火煅研细末,每次10~15克以布包之水煎,食前服。或研极细末,以米汤送服,每服1~1.5克,一日2~3次。

5.神经衰弱,心悸,梦遗滑精,妇女带多:生牡蛎、龙骨各10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淡 菜

Mytilus edulis L.

淡菜,为贻贝科动物的贝肉。俗称水菜,因曝干时不加食盐,故名淡菜。淡菜壳三角形,长2~3寸,足根有丝状茸毛附着于岩石。产于浙江近海,肉红紫色,味美,为营养食品,亦作药用。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肉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B以及钙、磷、铁等。

[功用]补虚,去胸中烦热,降丹石毒(古称丹石毒,是指误服丹石中毒,相当于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疾患)。

[便方]

1.老年头晕,阴虚阳亢:淡菜(干品)300克焙燥研细末,陈皮150克,共研,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6克,一日2次。

2.头晕腰痛,小便余沥,妇女白带,下腹冷痛:淡菜用黄酒洗过,和韭菜煮食,有补肾助阳之功。

3.高血压,耳鸣眩晕:淡菜15克,焙燥研细末,松花蛋1个,蘸淡菜末,每晚一次吃完,连吃5~7天。

海 参

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海参,为刺参科动物。一名刺参,产于渤海、黄海的浅海水草间。沿海一带群众视为普通食品,不若内地视为珍品。

[性味]甘、微咸,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并含糖类、脂肪、钙、磷、铁。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碘。海参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为精氨酸、脱氨酸、组氨酸、赖氨酸。

[药理]海参素有抗真菌作用,能抑制多种真菌。粗制海参毒素能抑制肉瘤180和腹水癌的生长。这种海参毒素是羟甾烷衍生物的配糖体,对中风的痉挛性麻痹有效。

[功用]补虚损,理腰脚,利大小便。饮其汁止消渴,去黄疸,退水肿。

[便方]

1.高血压、血管硬化:海参30克,冰糖适量,煮烂,每日空腹服。

2.痔疮出血:海参烧存性,研细粉,每次1.5克,加阿胶6克,和水半杯炖至溶化后,空腹以米汤冲服,每日2次。

3.糖尿病:海参、鸡蛋、猪胰各1个,煮熟,酱油蘸食,间日服1剂。

海 蜇

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

海蜇,为海蜇科动物。一名水母。名见陈藏器《本草拾遗》,原称海蛇。渔民捞捕加工后,称其帽状伞体为白皮子,呼其口腕及触手为海蜇头。

[性味]咸、温,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此外还含有碘、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B。

[药理]静脉注射海蜇制剂能降低兔血压。又可使兔的耳廓体表血管及蛙的周身血管舒张。

[功用]主治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热,丹毒,本品有降血压,软坚化痰之功。

[便方]

1.高血压,头昏脑涨,烦热口渴,便秘:海蜇头60~90克,漂洗去咸味,同荸荠等量煮汤服。

2.肺热咳嗽,痰浓黄稠:海蜇和荸荠适量煮汤,常服有效。

海 狗

Callorhinus ursinus(L.)

海狗,又名北海熊,为海狗科动物。产于渤海,是一种很名贵的皮毛兽,能游泳,也能完全在陆地上活动,四季皆可捕捉,皮为裘,肉可食。雄性生殖器称海狗肾,作药用。

[性味]海狗肾:咸,热。

[成分]睾丸含雄激素。肉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功用]补肾壮阳,填精益髓。

[便方]

1.肾虚阳痿:海狗肾1具(切片炙脆),淡苁蓉20克,炮附子10克,人参20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制为蜜丸,每次服3克,一日2次。

2.慢性胃病,胃弱脾虚,消化不良:海狗肉(炙脆),茅术,神曲,山楂肉,共研细末,制为蜜丸,每次服6克,一日2次。备注:海豹(PhocavitulinaLinnaeus)又名腽肭兽,雄性睾丸,亦名海狗肾,供药用,功效相同。

海 马

Hippocampus kuda Bleeker

海马,为海龙科动物。一名龙落子。可食,亦作药用。

[性味]甘、温、平,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

[药理]克氏海马乙醇提取物,可延长雌性小鼠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重量增加。海马提取液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其作用较蛇床子、仙灵脾弱,但比蛤蚧强。

[功用]主治妇女难产,老人虚弱,止血、止痛。

[便方]

1.创伤流血不止:海马烤焦研细末,敷于伤口,立即止血。

2.妇女子宫阵缩无力而难产:海马1个,煮水,冲入黄酒半杯温服。

3.跌打损伤、内伤疼痛:海马焙燥研末,每服3~6克,温黄酒送服。

4.阳痿、不育:炙海马研细,每次1~2克,黄酒送服,一日2~3次。

5.乳腺癌:海马10克,蜈蚣6克,炙山甲10克,共研细末,混合,每次3克,一日3次,黄酒冲服。

6.哮喘:海马焙黄研末,每服3克,红糖汤送服。

蝗 虫

Oxya japonica Willemse

蝗虫,为蝗虫科动物。又名蝗蝻。未生翅膀的幼虫叫做“蝻”,成虫叫做“蝗”,为庄稼害虫。北方农民常在捕捉后,先用开水将它烫死,再以油酱煎炒作菜,或作副食品,味如虾仁。或焙燥研末,其粉末可制酱油,味颇鲜美。此物既富营养,亦作药用。

[性味]咸、平,无毒。

[成分]富含蛋白质及脂肪、钙、铁、磷,并含维生素A、维生素B等。

[功用]补养强壮,主治肺结核、小儿疳积等。

[便方]

1.小儿腺病质,颈淋巴结核:蝗虫,去翅、足,焙燥研粉,以温开水送下,每服3克,一日2~3次。

2.神经衰弱、失眠,肺结核、咳嗽气急:蝗虫粉,每服6克,一日2~3次,食后服。

3.哮喘,百日咳:蝗虫5~6只,水煎去渣,加黄酒少许,一日2次温服。或用蚱蜢,亦有类似功效。

家 蚕 蛾(蚕蛹、白僵蚕等)

Bombyx mori L.

家蚕蛾,为蚕蛾科动物。其蛹叫蚕蛹,是高蛋白营养品。晚蚕砂(蚕屎)、蚕蜕、蚕茧、白僵蚕(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等,均入药。

[性味]白僵蚕:咸、辛、平,无毒。蚕茧:甘温,无毒。蚕蛹:甘、平。晚蚕砂:甘、辛、温,无毒。

[成分]蛹含蛋白质、脂肪油,其中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少量卵磷脂、甾醇、脂溶性维生素等。蚕砂(蚕屎)含有机物,其中有蛋白质及叶绿素,并含植物生长激素及组氨酸。日光照射后的蚕砂,小鸡食后有钙化骨骼的功效,或系其所含维生素D前级物质属于2,1-氢钙化醇之故。

[功用]蚕蛹炒食治劳瘦及小儿疳瘦,蚕蛹油对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有一定效果。白僵蚕治小儿惊痫夜啼,痉风撮口。晚蚕砂浸酒缓诸风,去顽痹。蚕茧治消渴,止血及治齿衄。

[便方]

1.肺结核,消瘦,慢性胃炎,胃下垂:蚕蛹焙燥研粉,每服2~3克,一日2次。此粉须干燥保存,最好装入胶囊。

2.风湿筋骨痛,神经痛,肢体麻木感:晚蚕砂90克炒燥,盛入布袋,浸泡于500克黄酒中,7~10天后,适量饮酒,一日2次。

3.消渴尿频,糖尿病:带蛹蚕茧10个,水煎服。清朝名医王孟英治消渴,常用缫丝汤,同此理。

4.血友病,牙龈出血,紫斑,鼻衄:蚕茧烧存性,研细,每服3克,一日2次。本品亦作外伤出血的止血剂。

5.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白僵蚕6克,荆芥穗6克,蝉蜕3克,水煎服。

6.风疹块:僵蚕、蝉衣、大黄、姜黄等分为末,每服6克,以蜜调黄酒送下。为清·杨栗山验方,名“升降散”。

7.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痉挛:僵蚕、全蝎、蜈蚣、蝉衣、胆南星等分,共研细末,以糖汤送下,每服2~3克,一日2~3次。

8.中风:白僵蚕、红花、荆芥穗、棕榈叶各3克,水煎服。

9.癫痫:白僵蚕、紫苏子、牛蒡子各10克,辰砂1克,生姜2片,水煎服。

10.风湿腰痛:晚蚕砂30克(布包),鲜松针30克,切细,加黄酒和水各1碗,煎至减半去渣,一日2次温服。

蜜 蜂(蜂蜜)

Apis cerana Fabricius

蜜蜂,为蜜蜂科昆虫。它所酿的蜜糖叫蜂蜜,通称蜜糖。古时多采用野蜂蜜,即生于岩石上者,《本草经》称为石蜜或岩蜜。现在则都用人工放养蜂蜜。蜂巢、蜂皇浆、蜂蜡都供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含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糊精、蛋白质、矿物质(铁、钙、钾、钠、铜、锰、磷酸等)、蜡质、天然香料、色素、有机酸(苹果酸、乳酸、甲酸)、酶(氧化酶、淀粉酶、还原酶、过氧化酶、转化酶)、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维生素D、维生素E、烟酸、泛酸等。

[功用]补中益气,安五脏,和百药,解百毒。蜂蜜为良好的营养剂,药用有缓解疼痛和润肠之功,并有强大的杀菌力,它在试管内能把伤寒、副伤寒、大肠、痢疾杆菌等杀灭。但医疗用取天然的未经加工的蜂蜜为佳。蜂蜜具有营养心肌、保护肝脏、润肠胃、降血压、防止血管硬化的效果。

[便方]

1.胃、十二指肠溃疡:蜂蜜100~150毫升(约1杯),隔水蒸熟后,于食前空腹时一次服下,一日3次,坚持每天服,能使胃液总酸度降低,红血球、白血球恢复正常值,疼痛消失,大便正常。连服2~3星期,溃疡壁龛逐渐消失。

2.高血压,大便秘结,胃痛,神经衰弱:食前空腹时用温水化服蜂蜜半杯,每日1~2次。如能坚持长期服用,效果更佳。

3.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肝脏病:每日服蜂蜜2~3次,每次2~3匙。

4.支气管炎,鼻炎、鼻塞,牙痛:撕蜜蜂蜂房1片,放于口中嚼烂吐渣,一日3次。近有人用作解毒抗癌剂。(国外资料)

5.神经衰弱的失眠:临睡前饮蜂蜜水1杯有效。

6.病后、产后体虚贫血及神经衰弱:蜂皇浆服之有良效。医药公司有成品(蜂乳)供应。

7.小腿溃疡:蜂蜜厚厚地涂于纱布上包扎,1~2日更换1次。

8.小儿头部湿疮:蜂蜜60克,锌氧粉(西药)适量,调和成膏,在清洁患部后涂敷,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一日2次。

9.烫火伤:蜂蜜涂上有止痛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