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盐

Salt

食盐,凡海盐、井盐、湖盐、岩盐,都可食用及药用。

[性味]甘、咸、寒,无毒。

[成分]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其他尚有少量杂质,如氯化钾、氯化钡、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钠。海盐中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碘,但精制食盐及岩盐中不含碘或含碘量极微。

[功用] 和脾胃,消宿食,助肾脏,坚筋骨,坚齿,明目,解食毒。

[便方]

1.干霍乱(食物中毒)胸腹胀闷,上不得吐、下不得痢:仓促间急用食盐一匙,炒焦黄,冲开水温服,吐出黏涎即松解。

2.急性局限性皮炎而皮肤红肿瘙痒:食盐泡水洗涤,涂抹之。

3.接触生乌头、附子中毒,皮肤瘙痒发作:食盐一撮,炒焦黄,开水冲化,涂抹患部数分钟,即痒止、肿消。

4.小儿疝气,尿闭不通:食盐一撮,炒热,醋调涂脐中,上以艾绒搓成黄豆大,燃火灸之。

白 糖

Refined sugar

白糖,即一般供食用的蔗糖,又名白砂糖。唐本草收载入药。

[性味]甘、寒,无毒。

[功用]润心肺,解酒毒。

[便方]

1.褥疮、下腿溃疡:用绵白糖撒在创口上,以整块胶布封闭创面,外敷纱布、绷带包扎,5~7天更换一次,洗去分泌物,白糖、胶布无须消毒,敷糖宁多毋少,换药次数宜少,其他根据病情,配合全身治疗。(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总医院——外科《护理杂志》)

2.虎伤人疮:水化砂糖一碗口服,并外敷之。(《摘玄方》)

Wine

酒的种类有:米酒,又称黄酒;烧酒又名白酒或火酒;以及葡萄酒等。浸药酒多用烧酒,做药引一般多用黄酒。诸酒都以陈久者为佳。

[性味)甘、辛、温(烧酒性大热)。

[成分]黄酒含乙醇约10%,绍兴酒含乙醇约11.7%,烧酒含乙醇约49%~81%。

[功用]通血脉,行药势。小量可兴奋神经,增进血液循环,促进药力发挥;过量则醉人伤脑。为祛风活血、止痛药,多作为药引。

[便方]

1.血虚风痹,肢体麻木疼痛,妇女产后诸风,男子中风口,阴寒腹痛,风湿痛,神经痛,贫血等:豆淋酒适量饮服,一日2次。豆淋酒制法:黑大豆250克,炒至半焦爆裂时,用陈黄酒1500~2000毫升,泡入坛中,冷后,过滤备用。

2.跌打损伤,疼痛:急饮热黄酒或葡萄酒适量,有活血行瘀、止痛之效。

3.妇女月经痛:来潮前饮丹参酒适量,有缓解痛经之效。丹参酒制法:丹参60克,烧酒500毫升,浸泡备用。

Vinegar

醋,本草称苦酒或酢,通称米醋或酸醋。药用以酽醋(浓而味厚者)为良。

[性味]酸、苦、温,无毒。

[成分]含醋酸约20%,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烟酸。

[功用]消痈肿,治疮癣,熏鼻治失血昏晕(急性脑贫血)。

[便方]

1.牛皮癣,脚癣,鹅掌风:酽醋涂搽,一日3~4次。鹅掌风,灰指甲,可用塑料袋盛醋,将手泡在醋中一夜,数次可愈。

2.无名肿毒:酸醋调麦粉糊,涂敷患部,一日2次。

3.白虎历节(包括急性关节炎肿痛):好醋2碗,煎至l碗,加入切细葱白30克,再煮1~2沸,过滤后,以布包之,趁热裹于患部,一日2次。

4.腋下狐臭:好醋调石灰粉,先清洗患部,拭干后涂敷,一日2次。

5.产后血晕,昏迷:酸醋煮沸,趁热熏口鼻。或醋盛罐中,将铁器烧红淬入醋中,取醋酸气熏口鼻。

6.冻疮初起未溃:醋煮热,趁温湿敷,一日2~3次。

7.食鱼蟹类过敏,发风疹,遍身瘙痒:醋半碗,红糖60克,生姜切细30克,同煮1~2沸,去渣,每服一小杯,加温水和服,一日2~3次。

8.胆道蛔虫或肠道蛔虫引起的腹痛:急饮热醋1杯,可以缓解。

9.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流脑、白喉、麻疹等:瓦片烧红,醋半瓢匙,泼热瓦上,熏蒸房间,约数分钟后,再泼半匙,对空气有消毒作用。如感冒患者,嗅到醋酸气,鼻塞即通,咳嗽即爽。在流行时期,凡集体宿舍或校舍,每中等房间用醋90~120克,关闭窗户烧熏一次,可作空气消毒,控制传染。

10.高血压:醋浸花生仁7~10粒,醋适量,每天晚上浸,第二天早晨连醋吃下,连吃10~15天。

11.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每日3次,每次10毫升食用米醋,并复合维生素B2 片口服,不用其他保肝药物。湖北宜昌县人民医院试治51例,均获痊愈,症状平均消失天数不超过4天,食欲不振改善尤为满意。(《新医药杂志》75.1摘要)

酱(附酱油)

Sauce

酱,一般用黄豆,通过发酵、腌制而成。进而可再制成酱油。酱和酱油均为我国民间传统调味品,亦可作药用。

[性味]寒、咸,无毒。

[成分]酱油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烟酸。

[功用]除热止烦,解药物及鱼、肉、野菜、菌蕈毒。

[便方]

1.汤烫火伤:仓猝间急用酱或酱油涂敷,能止痛并解火毒。

2.手指肿痛:酱油和蜂蜜,加温后,将指伸入浸之,可使痛止肿消。

3.毒虫、蜂螫伤:酱汁涂之可解。

豆 腐

Bean curd

豆腐,为豆制品之一,其他还有豆腐浆、豆腐皮、豆腐渣、腐浆锅巴等,都作药用。注意:豆浆要煮透,煮之不透吃了易引起中毒。

[性味]甘、咸、寒、平。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烟酸、维生素B。

[功用]宽中益气,清热散血,消胀利水。

[便方]

1.热哮,痰火吼喘(包括急性支气管哮喘等):豆腐1碗,饴糖60克,生萝卜汁半酒杯,混合煮一沸,一日2次分服。

2.肺痈,肺痿(包括肺脓疡):豆腐浆1杯煮开,冲入陈芥菜卤半酒杯饮服,服后胸中有恶心呕吐感,能吐出脓痰更好。

3.妇女产后恶露淋漓不净,白带腰酸:豆浆锅巴30~60克,豆腐皮1张,鸡蛋1个,白糖适量,略加水煮食,每日1碗,早晨空腹服下。

4.妇女白带,痢疾,下血:豆腐锅巴(黄色者为佳),炒燥研末,每服6克,一日3次。如赤带可用红糖汤冲服;白带则用白糖汤冲服;肠风下血,用陈黄酒冲服。

5.小儿遍身疮痒难忍(包括过敏性皮炎):豆腐皮烧存性,研细末,香油调和涂之,一日2次。

6.老烂脚,裙边疮(即妇女烂腿,每随月经来潮时,反复发作,久不收口),一切恶疮腐烂,边沿突起者:豆腐渣在砂锅内炒热,依疮大小捏成饼,先用茶清洗患处,拭干,趁温贴敷豆渣饼,绑带固定,每日更换1次。此药亦可贴脚蛀(即脚丫湿烂)。

7.大便下血长期不愈:豆腐渣于锅中炒焦,研细,每服6~10克,一日2次,以红糖汤送下。

豆 豉

Pickled black beans

豆豉,有淡豆豉、大豆豉、香豆豉等别名。制酱的为咸豆豉;入药都用淡豆豉,系用黑大豆加工制成的淡味豆豉。

[性味]苦、寒,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烟酸。

[药理]本品内服后能刺激胃之知觉神经,间接反射于延髓之呕吐中枢引起呕吐。

[功用]解表清热,透疹解毒。适用于热病时胃中痰涎结滞,胸闷烦呕等症。

[便方]

1.感冒发热头痛:香葱或大葱15克,炒豆豉10克,生姜3片,煎汤趁热服下,即盖被卧床,出汗则愈。(《肘后方》葱豉汤)。

2.伤寒吐下后,心中懊憹,烦闷不得卧:豆豉10克,山栀子14个,水煎去渣,每服半盏,得吐则愈。(栀子豉汤,张仲景《伤寒论》方)

3.血痢不止:淡豆豉、大蒜等分,研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博济方》)

4.小儿丹毒作痒,出水:豆豉炒焦研细末,以香油调和涂于患处。

5.服药过剂闷乱者:豆豉煮汁灌服,得吐则愈。

糠 粞

Chaff

糠粞,《本草》名“舂杵头细糠”,是大米加工筛下的米皮和胚芽。

[性味]苦、甘、平,无毒。

[成分]含有多量维生素A、维生素B、氨基酸、胆碱、蜡、蛋白质、糖。

[功用]治膈气、脚肿、痿躄、行迟等。

[便方]

1.麻痹型或冲心型脚气:糠粞90~150克,水2碗煎至1碗,去渣,加红糖,一日2次分服。

2.妊娠妇女脚气浮肿:糯米糠粞、发芽小麦等量,磨粉做粞子,蒸熟食之,每日吃3~5个。

饴 糖

Malt sugar

饴糖,一名麦芽糖,古方谓之胶饴,是糖稀,状如胶蜜。

其牵拉凝结而色白者,叫做饧糖,性能相同。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含麦芽糖。

[功用]补虚冷,健脾胃,润肺止咳。饴糖为滋养缓和强壮药,营养价值比砂糖高,古方多用以补中益气,主治虚劳腹痛。

[便方]

1.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痛不止,面色苍白,脉迟,贫血虚寒:饴糖1~2匙,温水化服,有缓解胃痛之效。

2.指头疔(瘭疽)、疼痛:饴糖日夜涂之,连涂数日见效。

3.咳嗽喉痛:饴糖拌红皮萝卜,放置一夜,溶成糖水饮服。或用饴糖糖块,在火上炙至半焦,食之。

4.虚弱小儿尿床:桂枝、白芍、甘草各6克,水煎去渣,冲饴糖2匙,一日2次分服。

酒 酿

Sweet fermented rice

酒酿,又名甜酒酿,即未榨出酒之米酵。

[性味]甘、辛、温。

[成分]含糖、有机酸、乙醇、维生素B1 、维生素B2 。

[功用]性善窜透,用以佐药。发痘浆,托疮毒,活血行经,散结消肿。

[便方]

1.授乳妇女乳腺阻塞胀痛,乳汁不通

(1)甜酒酿1杯,炖热,另以菊花叶适量,捣烂绞汁约半酒杯,冲入酒酿服之。并以两种渣搅和敷于患部,一日2次。

(2)鲜嫩荸荠苗叶切细,加酒酿一同捣烂,再炒热敷之。

2.头风头痛:酒酿60克,白芷、川芎各6克,隔水炖一沸,去药渣吃酒酿,每日1次,睡前服之。

3.天花、水痘初起:荸荠3~5个,捣汁和入酒酿60克,隔水炖温(不可太热)服之。

4.急性扭挫伤:酒酿、鲜生地适量共捣烂,炖热敷患处,每日1次。

锅 巴

Rice crust on the bottom of the cooking pot

锅巴,俗称饭焦。

[性味]甘、淡、平。

[成分]含淀粉。

[功用]厚肠胃,助消化。

[便方]

1.饭食成积,伤寒食复(病后消化障碍,食积腹痛):焦锅巴炒成炭,研细末,每服3~6克,温水送服。

2.胃弱、慢性胃炎、饱闷不思食:锅巴焦60克,砂仁、小茴香、橘皮、花椒、茅术各6克,共研细末,每服3~6克,一日2次。此方名“五香锅巴散”,有开胃助消化之功。

3.老人、小儿脾虚,消化不良,久泻不愈:锅巴炒黄500克,山楂肉炒焦60克,山药120克,砂仁30克,共研细末,每服10克,白糖调服,一日2次。

红 曲

Red yeast

红曲,或叫赤曲,系酿造中的副产品,烹调食物用以着色,并入药。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含淀粉酶、胡萝卜色烯类。

[功用]健脾消食,活血化瘀。

[便方]

1.妇人产后瘀血不下、腹痛:红曲10~12克,加黄酒煎汁,趁温服下。

2.湿热泻痢(急性肠炎):红曲15克,炒研细末,合六一散(飞滑石6份、生甘草1份组成)等分,每服6~10克,米汤送服,一日3次。

3.妇人血气心腹痛:赤曲、香附、乳香等分,共研细末,每次3克,温黄酒送服,一日3次。

4.小儿头疮、黄水疮:红曲炒研细末,麻油调敷患部,一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