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 瑰 花

Rosa rugosa Thunb.

玫瑰花,一名赤蔷薇,为蔷薇科落叶灌木。茎多刺;花有紫、白两种,形似蔷薇和月季。一般用作蜜饯、糕点等食品的配料。花瓣、根均作药用,入药多用紫玫瑰。

[性味]甘、微苦,气香性温。

[成分]鲜花含挥发油(玫瑰油)、槲皮苷、苦味质、鞣质、脂肪油、有机酸、红色素、黄色素、蜡质、β-胡萝卜素等。果实含丰富的维生素C、糖类、非挥发酸、黄酮类以及多种色素。叶含异槲皮苷。

[药理]动物试验:玫瑰花水煎剂能解除口服锑剂的毒性。玫瑰油对大鼠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功用]利气、行血,治风痹,散瘀止痛。玫瑰花及全株都有收敛性,可用于妇女月经过多、赤白带下,以及肠炎、下痢、肠红、痔出血等。

[便方]

1.月经过多:玫瑰花根10克,鸡冠花10克,水煎去渣,加红糖服。

2.月经不调:玫瑰花根6~10克,水煎后冲入黄酒及红糖,早晚各服1次。

3.赤白痢疾:玫瑰花去蒂,焙燥研细末,黄酒送服。每服5分,一日2~3次。

4.肝胃气痛:玫瑰花研细,开水冲服,每服1~1.5克。

5.新久风痹(急、慢性风湿痛):玫瑰花10克,红花、当归各6克,水煎去渣,热黄酒冲服。

6.跌打损伤,吐血:玫瑰花根15克,用黄酒或水煎,一日分2次服。

桂 花

Osmanthus fragrans Lour.

桂花,一名丹桂,即木犀科的木犀花。香味强烈,可糖渍蜜饯供糖果食品用。果实、枝叶,均作药用。

[性味]甘、辛、温,无毒。

[成分]花含挥发油及木樨苷。

[功用]温中散寒,暖胃止痛。

[便方]

1.胃寒疼痛,嗳气饱闷:桂花子3克研末,玫瑰花0.3克,开水冲泡,一日分2~3次温饮。

2.风湿筋骨痛:桂树枝、叶,煎浓汁温罨患部,一日2~3次。

3.口臭:桂花子3克,煎水漱口,一日3次。

红 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红花,一名红蓝花。为菊科植物。花瓣红黄色,用为食物染料,种子榨油,为降胆固醇的保健食用油。花,为传统中药。

[性味]辛、甘、温。

[成分]花含红花苷,水解后得葡萄糖和红花素,并含15α,20β-二羟基-Δ4 娠烯-3-酮,种子含油,油中富含亚油酸、油酸及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

[药理]有降压作用,水提液降压作用较弱,乙醇提取液作用较著。对小鼠能增加其耐缺氧能力。口服红花油,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非脂化脂肪酸的水平。红花毒性远较番红花为小。

[功用]活血通经,化瘀行血,消肿止痛。

[便方]

1.冠心病,轻度心绞痛:红花10克,丹参20克,桃仁10克,川芎5克,地龙5克,当归6克,酒水合煎,一日2~3次分服。

2.高血压、血管硬化,中风半身不遂:红花6克,棕榈叶15克,白僵蚕6克,水煎去渣,加蜂蜜适量,一日2~3次分服。

3.褥疮,冻疮:红花多量,银花少量(约3∶1),水煎去渣,继续以文火煎浓缩至膏糊状,用以涂敷疮面,纱布包,隔日换药。

又方:红花、野菊花等分,加水适量煎浓汤,温湿布罨敷患处,一日换药2~3次。

4.跌打伤,扭挫伤,无名肿毒初起,胼胝:取红花100克,黄酒拌炒至半焦,研细末,米醋调敷患部,早晚换药(皮破溃者勿用)。

5.高胆固醇,高血脂,动脉硬化:红花子油每日少量供食用。(美国、日本作保健食用油,已推广应用,国内亦将利用)

6.月经困难,月经痛,量少色黑者:红花5~10克,苏木10克,川芎5克,当归8克,桂枝10克,酒水各半煎服。

7.妇科病,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红花30克,陈黄酒200毫升,泡浸于瓷瓶中,密封,置于水浴中煮沸数小时,取出去渣加白糖适量,一日3次适量饮服。(《金匮要略》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方)

玉 兰 花

Magnolia denudata Desr.

玉兰花,即木兰科植物木兰的花。花瓣白色或有紫色条纹,民间用来做粉团。另一种大花玉兰,又叫荷花玉兰,花大,作行道树供观赏。紫玉兰花瓣紫色,花蕾名“辛夷”,作药用。

[性味]辛、温,无毒。

[成分]辛夷花含挥发油(为柠檬醛、丁香油酚、1,8-桉叶素、蒎烯)、癸酸、油酸、维生素A、生物碱。

[功用]温中解肌,利九窍,去头风,治鼻病,明目。

[便方]

1.鼻塞不通(包括慢性鼻炎):辛夷3克,苍耳子6克,水煎温服。

2.高血压、血管痉挛头痛:大花玉兰花,每日3~6克,开水冲泡代茶(或加白糖)。或鲜叶12~18克,水煎服。

3.痛经不孕:玉兰花(将开未足者)十朵,水煎服。

紫 藤

Wisteria sinensis(Sims)Sweet.

紫藤,一名朱藤,或称招藤。属豆科植物。我国南至广东,北至内蒙古普遍栽培于庭园,以供观赏。花可炒作菜食,茎叶供药用。

[性味]甘、微温,有小毒。

[成分]花含挥发油。

[功用]花利小便,种子有防腐作用,藤瘤及茎有抗癌功效。

[便方]

1.腹水肿胀:紫藤花适量,加水煎浓汁,去渣加糖熬成膏,每次1匙,开水冲服,一日2次。

2.胃癌:紫藤瘤(无瘤则用藤茎、叶)3~6克,薏仁、野菱、诃子等量,水煎,一日2次分服。

3.防腐:种子炒研末,撒入酒中

槐 花

Sophora japonica L.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花。花、蕾可食,荚果名槐角,花蕾名槐米,均为常用中药。洋槐的嫩叶及花皆可食,荚果磨粉,可用于食品工业,作可可的代用品。加到食品中制成保健食品,不但香味好,且营养比可可高。

[性味]微苦、凉。

[成分]花芳香含芸香苷,花蕾含量多,开放后较少,并含槐花甲素、乙素和丙素。甲素是一种黄酮类,乙素、丙素为甾醇类,又含鞣质。洋槐荚果含糖量丰富,脂肪量较低,纤维素含量高。

[药理]槐花对毛细血管能保持正常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可使脆性血管恢复弹性。有抗炎、解痉作用。芸香苷对心血管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流量及显著的降压作用。具有降血脂和防止血管硬化等功能。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治痔。

[便方]

1.疮痔出血,肠红、血尿:槐花、地榆等分,微炒研末,每次5克,米汤调服,一日2~3次,食前服。

2.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硬化:槐花10克、山楂10克,水煎代茶。

3.糖尿病、视网膜炎:鲜槐花,炒炸作菜食之。

茶 菊 花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茶菊花,系指供泡茶用的菊花。属菊科植物。产浙江者名杭菊,产安徽者名滁菊及毫菊,产河南者名怀菊。

[性味]苦、甘、平,无毒。

[成分]全草含挥发油,花含菊苷、腺嘌呤、氨基酸、胆碱、水苏碱、黄酮类。

[药理]体外试验:对多种病原体有抗菌作用。动物试验:菊花提取物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的作用。

[功用]清头目,利血脉,除湿痹,养肝明目。

[便方]

1.久患头风头痛、眩晕:杭菊花60克,枸杞子60克,绍兴酒适量,浸泡10~20天,去渣过滤,再加蜂蜜适量,每日早晚各饮一小杯。

2.高血压、眼底出血:白菊花10克,槐花6克,草决明子10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啤 酒 花

Humulus lupulus L.

啤酒花,原名忽布,又名香蛇麻。我国各地啤酒厂均有栽培。属桑科蔓性草本植物,形状与葎草相似。它的雌花果穗,有香蛇麻腺,具有特殊芳香,为制造啤酒的重要原料。啤酒的苦味和香气,即本品的作用。(见附图)

[性味]甘、苦、微凉。

[成分]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月桂油烯,香蛇麻萜;另含啤酒花酮等结晶性苦味质、鞣质、葡萄糖等。

[药理]体外试验: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并且有镇静及雌激素样作用。

[功用]健胃消食,清热利湿。本品为芳香性苦味健胃药,有镇静、利尿及抗结核之功。适用于肺结核伴低热、食欲不振。

[便方]

1.结核初起,下午有低热、食欲不振:啤酒花10~12克,水煎服。肺结核病员常以本品泡水代茶服,有促进食欲,提高治愈率的作用。

2.神经衰弱、失眠,食欲减退:啤酒花3克,开水泡,代茶饮服。

3.尿路炎症,膀胱炎,肾炎,浮肿,小便不利:啤酒花、车前草、茅根各15克,水煎服。

草 棉

Gossypium herbaceum L.

草棉,属锦葵科植物。我国各地都有栽培,为重要的纤维经济作物。种子、根皮均作药用。种子榨油,可供食用。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根皮含有酸性树脂,其中包括两种酚类物质:二酚酸和水杨酸。种子含有脂肪油及磷酸、棉子酚等。

[药理]动物试验:棉酚有止咳作用。棉根皮粗提物树脂有祛痰、平喘作用。体外试验: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在实验性移植肿瘤中,棉酚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等有抑制作用。试验证明,棉酚对雄性动物及人的精子的发育有抑制作用,经研究拟作男性避孕药。

[功用]棉子为强壮药,能促进乳腺分泌。适用于虚弱者及老人脚弱无力和各种出血。棉根皮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气喘。种子及根皮均有强壮、补气、补血之效。

[便方]

1.妇女产后虚弱,乳汁缺乏:棉子仁6~10克,炒燥,甘草3~6克,黄酒和水等量同煎服。

2.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棉根皮30~60克,枇杷叶3~4片(刷去毛),红枣3~4个,水煎服。

3.老年腰脚无力,小便频数:棉子5000克,滚水泡过,盛入蒲包,闷约1~2小时,取出晒裂壳口,去壳皮取仁,压去油,再用黄酒泡一夜,取出仁,蒸3~4小时,晒干。净仁250克,配补骨脂、菟丝子各250克,共研细,炼蜜为丸。每服6克,一日2次。(《本草纲目拾遗》)

4.疬串(颈淋巴结核),肛门生瘘疮,(俗称偷粪老鼠):草棉子先炒去壳,以烧酒拌和后再炒,捣烂研细为末,砂糖调服,一日2~3次,每次3~6克。或制成蜜丸,服一个月。

5.中风口眼斜、瘫痪:棉花子仁180克,炒熟研细,乳香、没药各18克,共研匀。每服10克,一日2次。服时可拌和砂糖,以热黄酒送下,然后盖被卧之,出汗而愈。

6.肠风下血,妇女经水过多,赤白带下,血崩不止:棉子炒焦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以赤砂糖汤送下,一日2次。

7.阴囊肾子(睾丸)肿大偏坠:棉子500克,煮汤半瓮,趁热坐瓮上,先熏后洗。

8.肺劳久咳吐血,盗汗不止:棉子仁10克,黑豆15克,水煎两次,去渣后,以蜂蜜或白糖调和,每日2次分服,连服10剂。

9.乳汁缺乏:棉花子30克,捣碎,黄酒代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木 棉 树

Gossampinus malabarica(DC.)Merr.

木棉树,一名英雄树,属木棉科植物,产我国南方广东等地。树高数丈,早春先开花,后发叶。花大形,红色,叶为掌状深裂,裂片5~7枚,蒴果椭圆形,熟时开裂,内有绵毛,种子多枚。根、皮、花均作药用,种子亦可食。(见附图)

[性味]花:甘、淡;根、皮:苦、平。

[成分]花萼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种子含油。树皮含有儿茶酸、色素、树胶、糖类。根含蛋白质、脂类、鞣质、糖、淀粉、胶质等。

[功用]清热、祛风、解毒、化湿。

[便方]

1.肠炎痢疾:木棉花9~15克,水煎服。

2.急性支气管炎,胃痛,胃溃疡,产后浮肿:木棉树干根30克,水煎服。

3.小儿夏季身热(俗称疰夏):木棉花瓣(干品)6克,泡水加白糖少许代茶。

4.风湿痹痛:木棉树皮15克,水煎去渣,冲入黄酒少许,一日2次温服。

5.跌打损伤,肿痛:鲜根皮泡烧酒外搽,或与酒酿同捣烂,加温后外敷。

6.慢性鸦片烟中毒:旧社会曾有人用根皮来解除鸦片烟慢性中毒。于此可见,本品有强壮、提神、解毒等作用。

蒲 黄

Typha angustifolia L.

蒲黄,为香蒲科水蜡烛的花粉,色鲜黄,质轻松而光滑。本草列为上品,是传统的消瘀止血药。蒲笋可食。本草记载有用花粉以蜜制糖果,并云,“能解心脏虚热。”

[性味]辛、甘、凉。

[成分]花粉含甾醇类:α-香蒲甾醇、β-谷甾醇、挥发油、脂肪油、黄酮苷类、生物碱等。

[药理]撒于动物股动脉出血处,压迫之,血即止。对离体或在体子宫均现兴奋作用,剂量增大可使血压下降,使血小板数目增加,缩短凝血时间,降低血清胆固醇,消除动脉斑块,有防治实验动物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功用]蒲黄消瘀止血,蒲草利尿退肿。

[便方]

1.心腹痛(包括心绞痛)、瘀血腹痛:生蒲黄、五灵脂等分,研细为末,每服10~12克,黄酒煎服。

2.血清胆固醇高、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净生蒲黄100克,槐花170克,共研细,炼蜜为丸,每服6克,一日2次,饭后服。

3.浮肿、小便不利:蒲草烧存性,研细,每服1克,一日2~3次,温水送服。

金 针 菜

Hemerocallis flava L.

金针菜,通称黄花菜,它的原名称萱草,古名忘忧。属百合科植物。可人工栽培,采其花供食用。另有一种野生的,花较小。其根,江苏、安徽地区叫“藜芦”。

[性味]花:甘、凉,无毒;根:有毒。

[成分]野金针菜根,含有五种蒽醌化合物。甲素、乙素(为治疗肺结核成分)、丙素、丁素及戊素。另有一种甾体化合物。其花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天门冬素及秋水仙碱等。

[功用]花为营养食品,根入药,有利尿、消肿、消炎、解热、止痛作用。主治水气,身黄,小便赤涩,乳痈肿痛。福建民间用鲜根治风疾作痛(关节炎)。江苏镇江民间用根作催乳药。安徽、江苏地区曾用此根治疗血吸虫病。

[便方]

1.肝炎,黄疸:鲜根15克,水煎服。

2.咯血、吐血、衄血,发热口渴:鲜金针菜花或全草15克,茅根15克,水煎服。

3.失眠:金针菜30克,水煮半小时去渣,加冰糖再煮2分钟,睡前一小时饮服。

4.全身水肿,小便不通:鲜根或叶10克,水煎服。

5.扭挫腰痛,风湿关节痛:鲜根10克,水煎,去渣,冲入适量黄酒,温服。

6.乳腺炎,乳汁不下:鲜根15克,猪蹄爪一只,煮食,或干花25克炖瘦猪肉服食。

7.血吸虫病中、晚期,粪检虫卵孵化毛蚴阳性者:根焙燥磨成细粉,做成丸剂,每服3克,一日2次。据报道,有的连服14日,症状好转,食欲增进,复查大便,转为阴性。但此根研末久服,易蓄积中毒。如经高温或水煎后服,就无毒,但对血吸虫病也无效。它的有效成分和毒性尚难分离开来,因此目前已停用,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松 花 粉

Pinus massoniana Lamb.

松花粉,又名松黄,为松科植物马尾松的雄花花粉,质轻松滑腻,淡黄色,微香,民间用以制糕点,并供药用。

[性味]甘、微温。

[成分]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糖类、多种维生素、酵素类、油脂及色素等。

[药理]降血压,软化血管,防治心脏血管病、中风。促进小儿成长,恢复老人活力和精神疲劳。治疗神经衰弱、失眠。

[功用]养血祛风、益气平肝。

[便方]

1.风眩头晕:松花粉适量,绢袋盛,酒浸7~10天,每次饭后饮服少量。

2.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便秘:松花粉3~5克,蜂蜜调服,一日2~3次,饭前服。

3.外伤出血:松花粉敷伤口,轻轻压之,血即止。

4.婴儿湿疹:松花粉、炉甘石等分研细,蛋黄油调涂患部,一日3次。

番 茄

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

番茄,又名西红柿,属茄科植物。我国各地广为栽培。为主要蔬菜之一,也可生食及制罐头食品。其茎叶可作农药。

[性味]果实:酸、平、微甘,无毒。

[成分]果实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烟酸、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全草含番茄素,叶中含量最多,根次之,茎和果中最少。

[药理]番茄碱对于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动物试验:口服番茄果胶,可以降低饲胆甾醇大鼠血清及肝中的胆甾醇量。番茄汁可使猫血压下降,平滑肌兴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平肝。

[便方]高血压,眼底出血:鲜西红柿,每日早晨空腹时生吃1~2个,15天为一疗程。

花 生

Arachis hypogaea L.

花生,一名长生果。属豆科植物。原产南美洲巴西,明朝时由福建传来。《汇书》云:“近时有一种名落花生者,枝上不结实,其花落地结实于土中,亦奇物也,此种皆自闽中来。”一说先传至南京,故又名南京豆。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种子含脂肪油、含氮物质、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等。

[药理]近来有报道,花生米可使凝血时间缩短,即用特殊方法从花生中可以提出一种油类有效成分,此成分对血液凝固有重要影响。此提炼物不是一般的花生油,据说,这种有效成分在花生果衣中的含量更多,约相当果实中的50倍。

[便方]

1.血友病、鼻衄、齿衄、紫癜等:带衣花生米,每日吃120~180克。或花生米衣18克、红枣10枚,煎服,7天为一疗程。

2.鼻窦炎:带衣花生米七八粒,放铁罐内,上面糊纸,中间开小孔,置火炉上,候冒烟从孔出,烟熏鼻孔,烟尽为止,每日1次,30日可痊愈。(河北资料)

3.妇女白带:花生120克,冰片10克,共捣如泥,分2次服,每日空腹时白开水送下,近三年来治愈21例。(河北资料《妇女病中医疗法》)

4.神经衰弱,失眠:花生鲜叶90克(干者30克),煮水喝。(《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刀 豆

Canavalia gladiata DC.

刀豆,一名挟剑豆,属豆科植物。它的豆荚很长,其形如刀,内有粉红色种子(豆子)10多粒。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刀豆内含尿素酶、血球凝集素、刀豆氨酸、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叶中也有刀豆氨酸。

[功用]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是一种滋补食品,且具有镇静作用。

[便方]

1.虚寒呃忒(呃逆):老刀豆(豆粒带壳)15~30克,生姜3片,水煎去渣,加红糖适量,一日2~3次分服。

2.胃寒呕吐:刀豆壳30克,水煎后加红糖,一日2次分服。

3.鼻渊(包括慢性鼻炎、鼻窦炎等):老刀豆带壳焙焦,研成细末,每次6克,以黄酒调服。

4.腰痛:刀豆荚、丝瓜茎(近地部分)各15克,烧存性,以温黄酒调服,此为1次服量,一日需服2次。

5.小儿小肠疝气:刀豆子炒燥研粉,每次5克,开水送服。

6.喘息咳嗽:刀豆子研细,每次3克,以白糖、生姜汤送下,一日3次。

7.肾虚腰痛,怀孕期腰痛:带壳刀豆子30克,同猪腰子一个一起煮食。

8.头痛、肋间神经痛、跌打伤痛:大刀豆烧存性,研成细末,每次3克,一日2~3次,以温黄酒送服。

9.头风痛:刀豆根15克,加黄酒煎服。

10.小儿百日咳,老年喘咳:刀豆子15克,水煎去渣后,加冰糖(或蜂蜜)适量饮服。

11.癫狂(精神分裂症):刀豆粉、米粉各30克,蝮蛇烧存性研末取6克,共混合研匀,以温开水送服,每次服3克,白天2次,夜间1次。初发时用之有效,服后喜睡者即为奏效。此古方名“白龙散”。

豌 豆

Pisum sativum L.

豌豆,属豆科植物,其苗柔婉,故得豌名。嫩苗色青,摘其稍头,可作菜蔬,种子可食,磨粉可作面。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豌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

[功用]利小便,止泻痢,调营卫,益中气,消痈肿,解乳石毒。

[便方]

1.消渴(糖尿病):青豌豆煮熟淡食,或嫩豌豆之苗,捣烂榨汁,每次半杯,一日2次。

2.高血压,心脏病:豌豆苗一握,洗净捣烂,包布榨汁,每次半杯,略加温服,一日2次。

赤 豆

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

赤豆,又名赤小豆、饭赤豆。属豆科植物。以粒紧小、色紫赤者为佳。中药商品另有一种红黑豆,系广东产的相思子,过去也叫赤小豆,是同名异物,它的特点是半粒红半粒黑,有毒,很易区别,切勿误用。

[性味]甘、酸、平,无毒。

[成分]含淀粉、脂肪油、蛋白质、三萜皂苷、烟酸、糖类及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C。

[功用]赤小豆为利尿药,有消炎解毒作用,主治水肿、丹毒、疮疖等,能下水肿,排痈脓。

[便方]

1.肾炎,脚气,营养性水肿:赤小豆60~90克,冬瓜250~500克,一并煮汤服。

2.下肢丹毒(流火):赤小豆15克,牛膝、黄柏各10克,水煎服。

3.痈肿,热疖:赤小豆研成细粉,以蜂蜜调涂,干即更换。

扁 豆

Dolichos lablab L.

扁豆,又名白扁豆,或呼蛾眉豆,属豆科植物。我国各地都有栽培,作菜,亦供药用。其种子、花、种皮(扁豆衣)均可入药。

[性味]甘、微温,无毒。

[成分]种子含脂肪、蛋白质、糖类、钙、磷、铁、植酸、钙镁、泛酸、锌。

[功用]和中下气,为清暑健胃药,适用于暑湿、霍乱、呕吐、泻痢(急性胃肠炎)。

[便方]

1.夏季暑湿痢,腹痛、里急后重:扁豆花15~18克,煎鸡蛋吃。或扁豆花焙燥研末,每服3克,以米汤送服。

2.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白扁豆研粉,温水送服,每次服12克,一日3~4次。或扁豆30~60克,煮汁分2~3次饮服。

3.中暑发热,烦躁口渴,小便不利:白扁豆30~60克,煮汤,冷后分2次饮。或用扁豆衣煮汁饮。

4.妇女赤白带:扁豆花焙燥研末,空腹以米汤送服,每服3克,一日2~3次。

5.风湿关节痛,麻木不仁:扁豆根30克,水煎服。

6.妊娠误服药、胎动欲堕:白扁豆生用研细末,米汤调服30克,或煮浓汁服亦可。(《妇女病中医疗法》)

豇 豆

Vigna unguiculata(Linn.)Walp

豇豆,属豆科植物。嫩荚可作菜蔬,老熟种子亦可食。

[性味]甘、咸、平,无毒。

[成分]种子含大量淀粉、脂肪、蛋白质,并含烟酸及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等。

[功用]理中益气,补肾,健脾,止消渴。

[便方]糖尿病,口渴、小便多:带壳豇豆(干品)30~60克,水煎,每日1剂,喝汤吃豆。

蚕 豆

Vicia faba L.

蚕豆,属豆科植物。收载于《食物本草》。李时珍说:“豆荚状如老蚕,故名蚕豆。”王祯《农书》则谓豆于蚕时成熟,其义亦通。蚕豆花、叶、荚壳,均可作药用。

[性味]甘、微辛、平,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胡芦巴碱、烟酸、维生素B1 、维生素B2 。

[功用]蚕豆荚、花、叶均为止血药。花尚能降血压。

[便方]

1.高血压,咯血,鼻衄:鲜蚕豆花60克,或干花15~18克,水煎服。或鲜蚕豆花蒸馏成“蚕豆花露”,每服半杯亦可。有些地区中药店,有蚕豆花露成品供应。

2.大便下血:鲜蚕豆叶或荚壳60~90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一日2次分服。

3.妇女赤白带:蚕豆花15~30克(干品),水煎,一日2次分服。

4.小儿头部黄水疮:蚕豆种皮(豆子的壳)炒焦研成细粉,以麻油调涂,一日2次。或用荚壳炒焦研细末亦可。

5.脓疱疮:蚕豆荚壳煅灰,研细,麻油调涂患处。

黑 豆

Glycine max(L.)Merr.

黑豆,一名稽豆,为大豆(黄豆)之色黑者。属豆科植物。药用有加工的大豆卷、黑豆衣等。一种野黑豆,又名马料豆,药用效果更佳。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脂肪、蛋白质、糖类、黑色素、维生素B1 、烟酸。

[功用]调中下气,利水解毒。豆卷可解表解热,黑豆衣(豆子皮)用作滋养止汗药。

[便方]

1.感冒发热:大豆卷10克,荆芥、防风、苏叶各6克,水煎服。

2.妇女产后风痛,风寒湿痹,筋挛急:豆淋酒,每服半小杯,一日2~3次。制法:黑豆炒至半焦,泡入黄酒,将渣滤去用酒,即豆淋酒。

3.婴儿湿疹,神经性皮炎:黑豆半碗,放尺许长的白铁筒内,一头用黄泥封固,一头用细铁丝绕成团,塞住,另用铁丝吊起,架在炭火上干烧,塞铁丝的一头斜向下方,俟有干馏黑豆油滴出时,以碗承受即得黑豆干馏油。涂于患部,每日1~2次。有效率97.92%。(资料来源: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情报站《新药介绍》)

4.体虚盗汗、自汗,尤其是热病后的虚汗:黑豆衣10克,浮小麦10克,水煎服。

5.病后虚弱恢复缓慢,自汗、盗汗:黑豆15克,浮小麦30克,锦鸡儿根(土黄芪)30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绿 豆

Phaseolus radiatus L.

绿豆,属豆科植物。我国农村普遍栽培。可煮粥,作糕饼,绿豆芽亦为菜中佳品,豆、衣作药用。

[性味]甘、寒,无毒。

[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

[功用]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本品有清凉解渴、中和解毒作用,适用于中暑烦渴,食物中毒,药草中毒,金石药毒。亦适用于高血压。

[便方]

1.急救食物中毒:生绿豆适量,用水浸泡后研磨,去渣取汁,大量灌服。

2.痈肿热毒,发热尿闭:绿豆衣或绿豆煮汁服,有利尿解毒之功。

3.痈,疖肿,丹毒:绿豆,水磨取汁,涂于患部,干即更换,一日3~5次。

可 可 豆

Theobroma cacao L.

可可豆,为梧桐科植物可可树的种子。原产南美洲,现我国广东、福建等省均有栽培。种子榨油,为可可豆脂,研粉,即可可粉。供食用及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含有可可豆碱、少许咖啡因和多量脂肪。

[功用]强壮利尿。

[便方]

1.内痔、肛瘘:地榆60克,槐角30克,蜣螂虫30克,梅片3克,共研极细末,混匀。取净粉3份,可可脂7份,加热溶化,搅匀,注入肛锭模型中,制成肛门坐药若干锭,名“肛患消”,使用时塞入肛门。(笔者经验)

2.口腔溃疡:可可粉适量,以蜂蜜调如糊,频频含咽。

胡 芦 巴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胡芦巴,甘肃地区叫香豆。属豆科植物。我国南方盛产,现西北各地均有栽培。可用以提取芳香油,供食品工业用;种子可制香豆酊,供药用。(见附图)

[性味]苦、温,无毒。

[成分]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糖类、纤维素、黏液质、胡芦巴碱、胆碱、薯蓣皂苷、维生素B1 。

[功用]补命门,暖丹田,治冷疝,强精气。

[便方]

1.肾虚、遗精、遗尿、尿频:胡芦巴6克,补骨脂、菟丝子、山萸肉各3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冲入适量热黄酒温服。

2.小肠疝气,小腹冷痛:胡芦巴10克,小茴香6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西 谷 米

Metroxylon sagu Rottb.

西谷米,又称西国米,为棕榈科植物莎木木髓部制取的淀粉做成的。所以又叫莎木面,白净滑糯,营养丰富。

[性味]甘、平、温,无毒。

[功用]温中健脾,补肺化痰。

[便方]

1.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西谷米适量,煮粥食之。

2.肺病咳嗽,大便不实:西谷米、芡实、怀山药等分,适量煮食。

3.产后、病后虚弱无力:西谷米少量,用水煮熟,加冰糖适量食用,频频常服。

秫 米

Setaria italica(L.)Beauv.

秫米,即粟米(小米子)的黏糯者,山东地区叫黏米。属禾本科栽培作物。《灵枢》有“半夏秫米汤”,即此也。

[性味]甘、微寒,无毒。

[成分]含脂肪、蛋白质、淀粉、还原糖。

[功用]主治阳盛阴虚,因胃不和而夜不得寐者。

[便方]

1.失眠伴有胃弱、消化不良,用一般安神药无效者:秫米10~15克,制半夏5克,水煎服。

2.怀孕妇女带下如黄水或豆汁者:秫米,黄芪各30克,水煎,一日分3次服。

玉 米

Zea mays L.

玉米,原名玉蜀黍,一名苞米、苞谷或玉麦等。属禾本科栽培作物。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为优良粮食。种子、根、叶、花柱(蕊须)均作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玉米须含脂肪油、挥发油、树胶样物、树脂、苦味糖苷、皂苷、生物碱。种子含淀粉、脂肪油、生物碱类、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烟酸、泛酸等。

[功用]利尿,利胆,止血,降压。

[药理]据报道:玉米须与咖啡碱并用,可增强并延长其利尿作用;并谓玉米须的利尿作用不发生在肾脏,而主要是肾外性的。又玉米须的水浸出液、醇浸出液,试验于动物,证明均有降压作用。其他,还有降低血糖及利胆、止血作用。

[功用]调中开胃,利尿,尤以玉米须为良好的利尿剂,并有利胆作用,适用于尿路炎症及胆囊炎、肝炎、黄疸等。

[便方]

1.尿路疾患,急、慢性尿道炎,膀胱炎:玉米须30克,车前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尿路结石,小便淋沥砂石、痛不可忍:玉米根90~150克,水煎服。

3.糖尿病:玉米须30克,楤木皮30克,水煎浓汁去渣,一日2~3次分服。

4.尿急、尿频、尿道灼痛:玉米芯、玉米根各60克,水煎去渣加适量白糖,一日2次分服。

5.胆囊炎,胆结石,传染性肝炎,黄疸:玉米须30克,蒲公英、茵陈蒿各15克,水煎服。

6.高血压,伴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克,黄栀子10克,水煎冷却后服。

7.自汗、盗汗:玉米梗芯60克,煅牡蛎30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8.肾脏病(包括肾盂肾炎,急、慢性肾炎)

(1)玉米须6克,玉米约20粒,蝉衣3个,蛇蜕1条,水煎服。1个月为一疗程。

(2)玉米须、接骨木皮(木本扦扦活)各10克,水煎服。1个月为一疗程。

9.肾炎浮肿,小便不利:玉米须、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适量煮汤代茶,持续饮用,此对慢性顽固性肾炎浮肿,有良好效果。

10.肠炎痢疾:玉米芯烧存性90克,黄柏粉60克,共研细末,温开水送服,每服3克,一日3次。

11.胆囊炎,胆结石,黄疸型肝炎,脂肪肝,糖尿病:玉米须60克,茵陈30克,山栀子15克,广郁金15克,水煎,去渣,一日2~3次分服。可降低血脂、胆固醇和血糖含量。

12.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玉米须30~60克,冬瓜子15克,赤豆30克,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一疗程。

13.尿血:玉米须30克,荠菜花15克,白茅根18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14.高血压、头昏脑涨:玉米须18克,决明子10克,甘菊花6克,开水冲泡代茶,持续饮服,能稳定血压,改善症状。

蕤 核

Prinsepia uniflora Bata L.

蕤核,或称遂仁,一名扁核木。属蔷薇科植物。产于我国陕西、甘肃、内蒙古、山西等省区,陕、甘民间叫小马茹子、马茹。肉可食,亦可酿酒制醋,核仁供药用。(见附图)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种子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种仁含油脂。

[功用]强志明目,破痰结,痞气,治目赤、伤肿泪出。

[便方]眼病目赤,痒痛生翳,流泪,羞明:蕤核仁6~10克,纸包研压去油,黄连等分,红枣一个去核,三味共用绢包,加水一杯,煎浓汁去渣,过滤,以药液洗眼,点眼。

郁 李

Prunus japonica Thunb.

郁李,一名雀梅。属蔷薇科植物。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果酸甜,可食。核仁供药用。(见附图)

[性味]甘、酸、平,无毒。

[成分]种子含苦杏仁苷、脂肪油、挥发性有机酸、粗蛋白质、纤维素、淀粉、油酸以及皂苷、植物甾醇、维生素B1 。茎皮含鞣质、纤维素。叶含维生素C。

[功用]润肠缓下,利尿,治浮肿脚气。

[便方]

1.脚气足肿,大小便不通:郁李仁15克,研烂,薏米仁15克,水煎去渣,加白糖调服,一次服,以大小便通利为度。

2.小儿身热不退:郁李根一握,水煎作浴汤,每日一次洗沐(浴时宜避风)。

咖 啡 树

Coffea atraica

咖啡树,属茜草科植物。为常绿小乔木。花白色有香气,浆果深红色。原产非洲热带,现我国广东、云南等省亦有栽培。果实可酿酒,种子名“咖啡豆”,炒熟研粉可作饮料,即咖啡茶。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种子含咖啡碱、咖啡鞣酸、糖类、脂肪油。

[功用]兴奋,强心,利尿。

[便方]

1.酒醉不醒:浓咖啡茶频频饮服。

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咖啡豆(炒)每日6~10克,浓煎服。

越 橘

Vaccinium vitis-idaea L.

越橘,属杜鹃花科植物。产于我国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其果实可酿酒或制果酱,叶作药用。(见附图)

[性味]苦、平,无毒。

[成分]叶含熊果酚苷、熊果酸、洋梨苷、毛柳苷等。

[药理]叶的浸剂或煎剂可作利尿剂(治肾结石),并可用于风湿、痛风。果可用于维生素缺乏症。

[功用]利尿,消炎,防腐。

[便方]

1.急性膀胱炎、尿路感染:越橘叶6~10克,车前草12~15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2.急性风湿性关节痛:叶或果10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海 松

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

海松,一名红松,属松科植物。产于我国辽宁、吉林、黑龙江。海松子可食,并入药,可榨油供工业或食用;树干可采松脂,并可提炼挥发油。

[性味]果仁:甘、小温,无毒。

[成分]果仁含脂肪油(为油酸酯、亚油酸酯)、掌叶防己碱、蛋白质、挥发油。

[功用]润五脏,逐风痹。

[便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松塔(松树果实)90克,水煎去渣,一日分2~3次温服。山西省太原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观察578例,近期治愈183人,显效及一般好转者353人,有效率为92.7%。此方对哮喘性支气管炎疗效尤好。

金 樱 子

Rosa laevigata Michx.

金樱子,别名糖罐子、山石榴。属蔷薇科植物。我国中、南部各省都有分布。其果实酸甜可食,并可以熬糖或酿酒。根、叶、花、果均供药用。(见附图)

[性味]果:酸、甘、平,无毒。

[成分]果含苹果酸、柠檬酸、鞣质、糖类、树脂、皂苷、维生素C。

[药理]动物试验,对动脉粥样硬化有缓解作用。体外试验,有抗菌作用。

[功用]涩肠,固精,止泄利,缩小便。

[便方]

1.刀伤出血:金樱叶、苎麻叶等量,晒干研细末,用瓶密贮,外敷止血,古方名“军中一捻散”,为战伤止血剂。

2.慢性痢疾,肠结核:金樱花、金樱子、罂粟壳各3克,醋炒,共研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克,一日3次。

3.遗精早泄,体虚白带:金樱子1500克,臼中捣碎,加水煎3次,去渣,过滤后再浓煎,加蜂蜜收膏,每日临睡时服一匙,开水冲服。

五 味 子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

五味子,药用系指木兰科植物北五味子的果实。同科植物华中五味子(南五味子)也可入药,与北五味子植物外形相近。我国历代自南北朝·陶弘景、唐·苏颂、明·李时珍都已指出,药用五味子,以北五味子为佳。其根、茎、叶均可药用。

[性味]甘、酸、温,无毒。

[成分]果实含挥发油。干果中含柠檬酸、苹果酸及少量酒石酸,尚含有单糖、树脂等。种子含脂肪、挥发油,还含叶绿素、甾醇、维生素C、维生素E、树脂、鞣质及少量糖类。

[药理]在适当剂量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动物试验:五味子素对呼吸有兴奋作用,并有强心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

[功用]种子:补虚劳,强阴益精,治肺虚喘咳,泻利盗汗。根皮:行气活血,强筋壮骨,散瘀止痛。

[便方]

1.肺结核、咳嗽气急、盗汗遗精:北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甘草6克,水煎去渣,一日3次分服。

2.传染性肝炎、谷丙转氨酶增高:五味子焙燥研细末,一日6~10克,2~3次分服。

3.神经衰弱、心悸不眠:五味子6克,茯苓、菟丝子各10克,水煎去渣,加蜂蜜,一日分2~3次服。

4.风湿筋骨痛、腰腿痛、神经痛:南五味子根茎一日18克,加黄酒和水煎服。

山 茱 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山茱萸,一名蜀酸枣,或肉枣、枣皮。为山茱萸科灯台树属植物落叶小乔木。单叶对生,夏季先叶开花,黄色,核果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并作药用。

[性味]酸、微温。

[成分]果实含山茱萸苷、熊果酸、皂苷、鞣质、维生素A样物质、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种子的脂肪油中有棕榈酸、油酸及亚油酸等。

[药理]动物试验证明山茱萸有利尿、降血压作用,对化学疗法及放射线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对志贺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便方]

1.自汗、盗汗:山茱萸、防风、黄芪各10克,水煎服。

2.汗出不止: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

3.遗尿: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10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4.老人尿频失禁:山茱萸10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枳 椇 子

Hovenia dulcis Thunb.

枳椇子,一名木蜜或鸡距子,属鼠李科植物。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果实味甜,果柄作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果实含多量葡萄糖及苹果酸钙。

[药理]果实对家兔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无副作用。

[功用]除烦渴,解酒毒,利小便。

[便方]

1.酒醉呕吐:枳椇子10~12克,水煎顿服。

2.消渴,善饥,小便频数:枳椇子适量(约30~60克)煎汤送服麝香丸(麝香300毫克,分作十份,合饭粒,搓成丸药十粒),每日1粒,连服十日。

小 麦

Triticum aestivum L.

小麦,属禾本科栽培作物。中药材分淮小麦、浮小麦两种。浮小麦即淘洗时轻浮瘪瘦的麦粒。仲景甘麦大枣汤,系用淮小麦。

[性味]甘、微寒,无毒。

[成分]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糊精、脂肪、粗纤维、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分解酶及维生素B等。麦胚含植物凝集素。

[功用]养心神,敛虚汗。陈小麦粉外用消疮肿有良好的功效。

[便方]

1.痈疮疖肿,一切无名肿毒,初起未溃者:陈小麦浸泡水磨取淀粉,将淀粉炒焦研成细粉,以米醋调成糊,涂于患部,有效率达到98%。(江苏高邮资料)

2.妇人脏躁(癔病)、悲伤欲哭,神经性心悸,怔忡不安,失眠:浮小麦15~30克,甘草10克,大枣4~6枚,水煎服。

3.心慌,自汗,盗汗

(1)浮小麦30克,茯苓、麦冬各10克,水煎服。

(2)浮小麦、糯稻根各30克,碧桃干10克,水煎,一日分2次服。

4.白天出汗、如精神紧张尤易出汗:淮小麦30克,红枣6个,甘草6克,桂圆肉5个,水煎喝汤,吃枣和桂圆肉。

大 麦

Hordeum vulgare L.

大麦,属禾本科栽培作物。药用麦芽(即大麦芽)。

[性味]咸、温、微寒,无毒。

[成分]淀粉酶、转化糖酶、卵磷脂、糊精、麦芽糖、葡萄糖和维生素B等。

[功用]益气调中,化食,宽中下气,有营养和助消化作用。

[便方]

1.胃弱,消化不良,饱闷腹胀:大麦芽、六神曲各12~15克,水煎服。

2.小儿疳积,慢性肠胃病,腹胀、下痢、不思食或善饥:大麦芽炒黄研细,炒茅术研成粉末,二者等分,以砂糖水调服,每服3~10克,一日2~3次。

3.妇女回乳时乳房胀痛:大麦芽30~60克,水煎服。

4.急、慢性肝炎后遗症,胸闷、痞胀、食欲不振:大麦芽、茵陈各30克,橘皮15克,水煎服。

5.黄疸:鲜麦苗一握(约60~90克),飞滑石15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连服七天。

芡 实

Euryale ferox Salisb.

芡实,又名鸡头子。为睡莲科的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我国中部、南部各省均产,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中,果实可食用,也作药用。

[性味]甘、平、涩,无毒。

[成分]芡实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胡萝卜素。

[功用]补中益气,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

[便方]

1.遗精滑精,虚弱小儿遗尿,老年人小便频数:芡实15克,金樱子12克,菟丝子、车前子各10克,水煎服。

2.慢性泄泻(包括慢性肠结核,五更泄泻等):芡实、莲肉、怀山药、白扁豆等分,磨研成细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作点心吃。

Trapa bispinosa Roxb.

菱,又名芰。为菱科的一种水生植物。我国南部各省均有栽培或野生。其果肉可食,嫩茎可作菜蔬,果有角,俗称菱角。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果肉富含淀粉,此外为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等。

[药理]在以艾氏腹水癌作体内抗癌的筛选试验中,发现种子的醇浸水液有抗癌作用。

[功用]止消渴,解酒毒,有利尿通乳之功,近来民间试用于食道癌、胃癌。

[便方]

1.小儿头部疮毒,酒毒(宿醉):鲜菱草茎(去叶及须根)60~120克,水煎服。

2.头面黄水疮:老菱壳烧存性,研成细末,以麻油调和涂敷患处。

3.赘疣(青年性扁平疣,多发性寻常疣):鲜菱蒂(柄)搽擦患部,一日3~5次,可自落。

莲 藕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莲,为睡莲科植物。其各部分名称不同,都可供药用。莲的柄名荷梗,叶名荷叶,中心和叶柄相连处名荷蒂,荷花蕊名莲须,成熟的花托名莲蓬或莲房,种子为莲肉或莲子,其中的胚芽名莲心,莲的地下茎名藕(药用藕节),都作药用。

[性味]甘、平,涩,无毒。

[成分]荷叶含莲碱、荷叶碱、原荷叶碱、杏黄罂粟碱、前荷叶碱、槲皮素、荷叶黄酮苷。荷梗含莲碱、原荷叶碱等多种生物碱,树脂,鞣质。荷花含木犀草苷、异槲皮苷、山柰酚、山柰酚-3-半乳糖葡萄糖苷、山柰酚-3-二葡萄糖苷等多种黄酮类。莲心含莲心碱、异莲心碱、正莲心碱、荷叶碱等多种生物碱及木犀草苷、金丝桃苷、芸香苷等黄酮类。莲须含生物碱、黄酮类。莲子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天门冬素及蜜三糖。藕含淀粉、鞣质、维生素及维生素。

[功用]莲子为滋养食品,有镇静安神之效。莲心则有降血压和强心作用。莲须为收敛、镇静药。藕节是传统中药止血药。莲蓬、荷叶、荷梗都有止血、止泻的功能。

[便方]

1.吐血、下血、衄血,妇女崩漏:藕节5~6个,劈碎以红糖煎服。或用莲蓬3~4个,煎服亦可。

2.久泻久痢,肠风便血:荷梗或荷叶蒂30~60克,水煎,以饴糖(即麦芽糖)1~2匙调服。

3.脾虚便溏,睡眠不实、心悸怔忡,妇女腰酸带多、体质虚弱者:莲子(去心)、芡实(去壳)各60克,鲜荷叶(手掌大)1块,以适量糯米煮粥,亦可加砂糖适量服。

4.高血压,头胀、心悸、失眠:莲心1.5克,开水冲泡代茶。

5.血友病,鼻衄,齿衄,咯血:鲜藕1000克,鲜梨500克,生荸荠500克,生甘蔗500克,鲜生地250克,同榨汁,每服一小杯,一日3~4次。

6.梦遗滑精:荷叶30克研末,每服3克,每日早晚各一次,热米汤送服,轻者一二料,重者三料愈。

荞 麦

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荞麦,属蓼科植物。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尤以北方为多。茎叶、种子均可作药用。

[性味]甘、平、寒,无毒。

[成分]茎和叶含有芸香苷、槲皮素等黄酮类。种子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等。

[功用]茎和叶适用于高血压,毛细血管脆弱性出血,防治中风,视网膜出血,肺出血。种子为健胃消化药,能止虚汗。炒燥研末、外用收敛止汗,消炎。

[便方]

1.慢性泻痢,妇女白带:荞麦炒后研末,水泛为丸,每次服6克,一日2次。

2.高血压,眼底出血,毛细血管脆性出血,紫癜:鲜荞麦叶30~60克,藕节3~4个,水煎服。

3.疮毒,疖毒,丹毒,无名肿毒:荞麦面炒黄,用米醋调如糊状,涂于患部,早晚更换,有良好的消炎、消肿作用。

4.出黄汗:荞麦子500克,磨粉后筛去壳,加红糖烙饼或煮食。

5.夏季痧症:荞麦面炒香,用开水搅成稀糊,适量服。

6.偏正头痛:荞麦子、蔓荆子等分研末,以烧酒调敷患部。

栗 子

Castanea mollissima B L.

栗子,属壳斗科植物。有板栗、椎栗、家栗等,性能相近。果实供食用,果实、壳斗、树叶、树皮,都可作药用。

[性味]咸、温,无毒。

[成分]果实含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 及维生素B2 。壳斗外果皮、树皮及叶含鞣质。

[功用]果实:益气厚肠胃,生用嚼食治腰脚无力;壳斗、树皮有收敛作用;鲜叶外用,适于皮肤炎症。

[便方]

1.跌打伤,筋骨肿痛,弹片、铁钉、竹木刺入肉:生鲜栗子切碎,捣烂研如泥,敷于患处,有止痛、止血、吸出脓毒及异物的作用。

2.老年肾亏、小便频数、腰脚无力:每日早晚各吃生栗子l~2枚,细嚼缓咽,久之有效。

古老相传,有诗云:“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与晚,三咽徐收白玉浆。”但此物不宜多吃,过多会妨碍消化。

3.噎膈反胃(包括慢性胃炎等):栗之果壳(内果皮,不是壳斗),烧存性,研成细末,米汤送服,每服1.5~3克。

4.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当年生的新栗叶15~30克,加冰糖同煮,一日2~3次分服。

5.幼儿腹泻:栗子磨粉,煮如糊,加白糖适量喂服。

榛 子

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ex Bess.

榛子,属桦木科植物。果实似栗子,果仁肥白而圆,可食,其味如栗,亦入药。(见附图)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果仁含醣、蛋白质、脂肪。果实含淀粉。叶含鞣质。

[功用]益气力,补脾胃。

[便方]

1.脾虚泄泻:榛子仁,炒焦黄,研细末,每次1匙,每日2次,空腹以红枣汤调服。

2.噤口痢、胃口不开:榛子仁磨细粉,每服3克,用陈皮汤送服,一日3次。

枸 杞

Lycium chinense Mill.

枸杞,属茄科植物。我国各地野生和栽培。《神农本草》列为上品。李时珍说:枸杞为两种树的合名,此物有刺,如枸棘,其茎如杞柳之条,故兼名之曰枸杞。枸杞嫩叶可作菜蔬,果实味甜可食。其根名地骨皮,果名枸杞子,均供药用。

[性味]微苦、甘、平,无毒。

[成分]果实含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以及β-谷甾醇、亚油酸。根含苦味质。叶含芸香苷。

[药理]据实验研究:枸杞子有使血糖下降作用。

[功用]枸杞子为传统的滋养强壮药,有明目、降血糖、降血压的作用;根、嫩苗及叶:清血解热,利尿,健胃,治消渴和肺结核潮热。

[便方]

1.高血压,糖尿病:每日用枸杞子15克,煎汤代茶,常服有效。

2.夜盲,视力衰退:枸杞子6克,白菊花6克,泡水代茶。

3.肺结核初期,下午有低热,精神疲倦:地骨皮10克,银柴胡6克,甘草3克,水煎服。

4.肝虚眼病,见风流泪,云翳遮睛,白内障等症:枸杞子250克,黄酒适量,浸于坛中,密封1~2个月后,每日食后,适量饮,一日2次。

5.阴虚,虚火牙疼:地骨皮15克,煎汤服。

6.疖、痈(搭背):地骨皮(鲜枸杞根)晒干、炒焦、研细,以香油调涂患部,一般连用数天即愈(尤其适用于颈部毛囊炎)。

砂 仁

Amomum xanthioides Wall.

砂仁,原名缩砂蜜,属姜科植物。名见宋《开宝本草》。我国广东阳春县产,故又名春砂仁。主要用作辛香调味品,亦作药用。

[性味]辛、温、涩,无毒。

[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龙脑、右旋樟脑、乙酸龙脑酯、芳樟醇、橙花三烯醇等。

[功用]砂仁为芳香性健胃理气药,能温暖脾肾,下气止痛,宽胸膈,疏气滞,化宿食,除呕逆,并治虚劳冷泻。

[便方]

1.孕妇偶因跌仆致胎动不安而腹痛者:砂仁去皮,炒燥研细末,以热黄酒送下,每服3~6克,觉腹中温暖胎即安。

2.子痫昏冒:砂仁6克,连皮炒焦研末,热酒调服。不饮酒者,可以米汤送下。此方治子痫并有安胎止痛之效。

3.大便泻血,妇女血崩:砂仁6克(重症10克),在新瓦上焙燥研末,以热粥汤送服。

4.全身浮肿,同时阴囊肿胀:砂仁,土狗(蝼蛄)等分,焙燥研细末。每服3克,以温黄酒和水各半送服,一日2次。可利小便消浮肿。

5.虚弱冷痢、滑脱不禁:砂仁、炮附子、干姜等分,焙燥研末,麦粉糊为丸,每服6克,一日2次,以粥汤送下。

莳 萝

Anethum graveolens L.

莳萝,俗名土茴香。属伞形科植物。宋·《开宝本草》一名慈谋勒。现我国南北各地都有栽培。从果实中提取的芳香油,可作小茴香的代用品,亦入药用。(见附图)

[性味]辛、温,无毒。

[成分]果实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藏茴香酮、柠檬烯、水芹烯等)及脂肪油。

[药理]健胃、驱风、催乳。

[功用]主治小儿气胀、呕逆、腹冷、食欲不振。

[便方]

1.小儿疝气腹胀:莳萝子炒香研细末,以热黄酒调如糊趁温敷包患部,一日2~3次换敷。

2.闪挫腰疼:莳萝子炒香,每次3克,温黄酒送服,一日2~3次。

注:有一种毒芹的种子与莳萝子、小茴香易混淆,必须注意区别,区别要点见下表及附图。

胡 椒

Piper nigrum L.

胡椒,属胡椒科植物。原产印度,今亚热带各地及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省都有引种栽培。商品有白胡椒、黑胡椒两种。采未熟果,干燥后为黑胡椒。成熟果,经加工后,擦去外皮,即为白胡椒。供食用,亦作药用。

[性味]辛、大温,无毒。

[成分]含辣味成分,主为胡椒碱及胡椒脂碱。另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水茴香萜、倍半萜苹等。此外尚含脂肪油、淀粉、色素、蛋白质等。

[药理]胡椒的作用与辣椒相似,但刺激性较小,内服可用作驱风、健胃剂,外用可作刺激剂、发赤剂。所含胡椒碱,曾用作解热和驱风剂。

[功用]下气,温中,祛痰,为芳香刺激性健胃药。可除胃寒,消寒痰,化食积,治心腹卒痛,解鱼肉鸟兽等食物中毒。

[便方]

1.心腹冷痛,痛时喜按、喜暖者:白胡椒、绿豆等分,共研细末,温黄酒送下,每次3克,一日2次。

2.呕吐反胃,朝食暮吐(包括慢性胃炎,胃弛缓,胃内停水,胃癌初期等):白胡椒、姜制半夏等量,共研细末,以姜汁面粉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一日2次。

3.冒雨涉水,遭受寒冷:葱白一握,煮稀饭或面条一碗,加入白胡椒末适量,趁热吃下盖被卧,出汗即瘥。

4.荤腥鱼肉类宿食不消,呕吐泄泻,心腹冷痛:白胡椒、吴茱萸、橘皮等分,共研细末,温开水送下,每次3克,一日1~2次。或白胡椒、生姜、紫苏各3克,水煎服。

竹 叶 椒

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ieb.et Zucc.

竹叶椒,一名野花椒。属芸香科植物。我国中部及南部各省都有分布,江苏各地野生甚多,俗称麻醉根。其叶柄有阔翅,叶脉有针刺。结子球形,熟时赤褐色,开裂,有香气如花椒,亦可作调味品供食用。(见附图)

[性味]苦、辛、温,无毒。

[成分]果实含挥发油。根茎含生物碱。

[功用]本品为芳香健胃、驱风杀虫药,微带有麻醉性。主治风寒湿痹,肺气上逆,四肢历节疼痛。

[便方]

1.蛀牙痛(龋齿):竹叶椒枝皮,水煎含漱。并以棉球蘸浓汁,塞蛀孔中。

2.感冒风寒,头痛:竹叶椒根10~12克,水煎后温服,盖被卧床,取微汗。

3.痧气腹胀痛,冷肚痛:竹叶椒叶、吴茱萸等分,同捣烂敷于脐上,包缚固定,气通则愈。

4.胃痛,腹中气胀,风湿性关节痛,蛔虫腹痛,跌打伤痛:竹叶椒根6~10克,或种子7~14粒,水煎服,一日2次。外用适量。

5.白喉:取竹叶椒叶片背面虫瘿中的虫,焙干研末吹喉。

辣 椒

Capsicum frutescens L.

辣椒,又名辣茄。属茄科植物。有尖椒、团椒等品种。其圆团而肥大的,味不很辣;紧小而尖的,叫做钉头辣椒,味较辣。药用以尖小而辣者为佳。

[性味]味辛,性热。

[成分]含辣椒碱、辣椒红素、脂肪油、龙葵胺、龙葵碱、大量维生素C及微量的挥发油。

[药理]辣椒酊或辣椒碱,内服有促进食欲、改善消化的作用。辣椒碱对蜡样芽胞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外用作为涂擦剂对皮肤有发赤作用,使皮肤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功用]有辣味健胃作用。少量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外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能治风湿痛、腰肌疼痛、冻伤、关节痛、脱发等。内服适用于胃弱消化不良、肠胃充气、胃寒痛等,但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肺结核有咯血倾向以及痔疮患者忌用。

[便方]

1.防治冻疮:冻疮初期,局部有红肿发痒时,可以辣椒酒频频搽擦,一日3~5次,能促使逐渐消散(辣椒酒制法:钉头辣椒6克,切细,以60%烧酒30克,浸泡10天,去渣过滤即成)。或用辣椒全草和茄子全草煮水洗患处。

2.预防冻伤:风雪寒冷中行军或长途旅行,可用20%辣椒油膏(辣椒细粉2份,凡士林8份,搅匀即得)搽于冻伤好发部位,如耳轮、手背、足跟等处。

3.秃发:辣椒酒频频搽擦于秃发部位,一日数次,有促进毛发再生之功。

花 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花椒,又名川椒。属芸香科植物。药用以色红者为佳,果皮名椒红,种子名椒目,均作药用。通常在小叶片背面基部被长柔毛一丛,果皮腺点多而大,无子房柄,可资识别。

[性味]辛、温,有小毒。

[成分]果含挥发油(为柠檬烯、枯醇、栊牛儿醇等)、甾醇、不饱和有机酸等。

[药理]抑菌试验:花椒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及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菌以及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肠内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共1∶4的水浸剂对星形奴卡氏菌亦有抑制作用。据动物试验,少量持续服可促进有关新陈代谢的腺体发育,多量则可促进有关生殖的腺体发育。这就证明了古人“温阳补肾”的认识。另据报道,花椒稀醇液有局部麻醉作用。

[功用]椒红:健胃、驱蛔虫,并有温暖强壮作用。椒目为利尿药,用于慢性浮肿腹水。古方“己椒苈黄丸”采用椒目作逐水剂。

[便方]

1.老人衰弱,病后脾肾阳虚,腰冷脚弱,齿牙浮动:椒红、小茴香等分,微炒后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6克,一日2次。

2.历节风痹,关节肿痛,肌肉瘦削,四肢不遂:椒红500克,炒研末,嫩松叶、嫩柏枝各250克,微炒后研末,酒泛为丸,食后服,每服3克,一日2~3次。

3.慢性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消化不良,胀闷:椒红(微炒)、干姜、橘皮、甘草等分,研末(或为丸),食后服,每服3~6克,一日2次。

4.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的浮肿腹水:椒目60克,炒后研细,车前子、葶苈子等分共研细,枣肉为丸,每服3~6克,一日2次。

5.蛔虫腹痛,或胆道蛔虫,呕吐腹痛:川椒6克(微炒),乌梅10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6.蛀牙痛:川椒10克,烧酒30克,浸泡10天,过滤去渣,用棉球蘸药酒,塞蛀孔内可止痛。

小 茴 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

小茴香,又名香丝菜、谷茴香。属伞形科植物。嫩叶可食,果实作香料,亦供药用。(见附图,注意与毒芹区别)

[性味]辛、甘、温。

[成分]果实主要成分为挥发油(茴香醚、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茴香醛)及脂肪油。

[功用]健胃、理气、兴奋、强壮,有催乳、消疝气之功。适用于小肠疝气、寒气腹痛、睾丸肿痛、睾丸鞘膜积液、胃肠弛缓下垂等症。

[便方]

1.小肠疝气,鼠蹊部胀垂,鞘膜积液:小茴香15克,加食盐少许,炒至焦黄色,研为细末,然后以鸡蛋或鸭蛋两个,拌和煎炒,每晚临睡前与温黄酒同食,每日1剂,连吃4剂为一疗程,休息2~3天后,再服一疗程。

2.妇女子宫前倾或后倾,月经痛:小茴香12克(炒研细),当归12克,枳壳15克,水煎,去渣分2次服,服时另冲入小茴香末6克,每次月经来潮前连服4~5剂。

3.寒疝小腹痛:小茴香、橘子核、山楂肉等分,各炒研细末,混合,每服6克,一日2~3次,温黄酒送下。

4.慢性胃炎,胃弛缓下垂,痞闷饱胀:小茴香(炒)、石菖蒲根、枳壳各60克,烧酒2斤,浸泡10天后,每日2次,饭后适量饮服。

5.蛔虫腹痛:小茴香根、南瓜子等分,焙燥研末,早起空腹服下,每服10克,每日1次,连服3天。

大 茴 香

Illicium verum Hook.f.

大茴香,又名八角、怀香。属木兰科植物。苏颂说:“气味亦如小茴香,味更甜。形状与小茴迥别,果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另有同科属有毒植物莽草的果实,形状与食用八角相似,必须防止混淆而误食。(鉴别点如下表及附图)

[性味]辛、平,无毒。

[成分]果实含挥发油、脂肪油以及蛋白质、树脂等。

[药理]醇提取物在体外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功用]主治心腹冷气,癞疝,调中止痛,止呕吐。

[便方]

1.大小便闭,肚腹胀气:八角茴香7个,火麻仁15克为末,生葱白7个,同研烂,水煎服,一日2次。

2.小肠疝气:大茴香30克,枳壳30克,焙燥研末,每服3~6克,温黄酒送下,1日2次。

余 甘 子

Phyllanthus emblica L.

余甘子,一名庵摩勒,别名油甘子,牛甘果,为大戟科灌木的果实。产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叶细小,羽状,春天开花,果实球形,肉质,秋天成熟,黄绿色,味初酸涩,后变甘,盐水渍食用。亦供药用。

[性味]甘、涩、凉。

[成分]果实含大量维生素C、鞣质、葡萄糖没食子鞣苷、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鞣料云实精、原诃子酸、诃黎勒酸、诃子酸、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和油柑酸等酚类酸。干果含粘酸4%~9%。种子含固定油约26%,油中含亚麻酸8.8%、亚油酸44%、油酸28.4%、硬脂酸2.2%、棕榈酸3%、肉豆蔻酸1%。根茎含蛇麻脂醇、并没食子酸、β-谷甾醇。

[药理]干燥果实,先用80%醇提取,再用醚提取,以盐酸酸化,可得良好的抗菌活性物质,对葡萄球菌、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提取物给予兔口服,可增加其体重及血中总蛋白含量而不改变各蛋白部分之间的比例,说明它有同化作用。

[功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便方]

1.白喉:油甘子、玄参、甘草等份,每日约10克,开水泡,代茶。

2.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鲜油甘子10~20个,水煎服。

3.哮喘:油甘子20个,猪肺心1个,同煮,喝汤。

4.高血压、支气管炎,胃炎:油甘子根15克,水煎服。

5.皮肤湿疹:油甘子叶煎水外洗。

丁 香

Syzygium aromaticum(L.)Merr.et Perry

丁香,又名丁子香。属桃金娘科植物。原产南洋群岛及非洲,我国海南岛有栽培。其未开放的花蕾名公丁香,未成熟的果实名母丁香,药用以公丁香为胜。并用以调味,制香精。本品须与观赏植物丁香相区别。

[性味]辛、温,无毒。

[成分]花蕾含丁香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此外并含丁香素、邻苯三酚鞣酸。

[药理]体外试验证实有抗菌作用。动物试验证实有驱虫作用。并且还有健胃及止牙痛作用。

[功用]温脾胃,治冷气腹痛、呕吐反胃、龋齿、口臭。

[便方]

1.胃寒呃逆(打呃忒):公丁香3克,橘皮10克,水煎服。

2.口臭:公丁香1~2个含口中(时时含之)。

3.龋齿牙痛:取丁香油滴入蛀孔,或用棉球蘸丁香油塞填孔中。

4.乳头破裂:丁香研细末,敷之。

松 果

Pinus bungeana Zucc.

松果,俗称“松塔”。松的种类颇多,有白皮松、海松、华山松、马尾松等,均属松科植物。松果供药用,产松子的为海松和白皮松,但马尾松的松果效用与白皮松的松果大致相近。松树脂(松香)、松节、松花、松果、松针(叶)等均作药用。

[性味]松脂:苦、甘、温,无毒;松叶、松节:甘、温,无毒;松花、松子仁:甘、小温,无毒。

[成分]马尾松果含有挥发油和树脂。松子仁含脂肪油,其中主要为油酸酯、亚麻油及蛋白质。

[功用]松叶、松节:祛风止痛。松脂:外用为消炎止血剂。松子仁:滋养强壮药。松塔(松果):据近来报道,可治疗老年性支气管炎。

[便方]

1.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白皮松松塔(不带松子)250克,洗净切碎,加水2000毫升,煎至200毫升,再加水煎2次,合并药汁成400毫升,分2日服完,每日2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据报道治疗578例,近期痊愈183例,有效353例,无效42例。(山西太原资料)按:白皮松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南部地区用马尾松松塔,功效亦好。

2.风湿性关节痛:松针或松节10~15克,当归、桂枝、羌活各6克,加黄酒和水等量合煎,一日2次分服。

3.预防肝炎,流脑:青松针(叶)30克,水煎服,连服数日。(江西资料)

4.夜盲症,脚气:嫩松针30克,纱布包裹与猪肝或鸡肝同煮,去松针,喝汤吃肝。

5.慢性宫颈炎:松树削去表皮取第二层皮,晒干研末过100目筛,经高温消毒,敷局部。(江西资料)

6.皮肤湿疹,婴儿红臀及刀伤出血:松花粉外用。

7.妇女白带经久不愈,面黄肌瘦、贫血无力、胃部不舒:松节(含油者)10克,水煎,早晚空腹服,经治3例,均愈。(河北省资料)

使 君 子

Quisqualis indica L.

使君子,又名留球子,产自我国南部各省及四川等地。取果实炒熟食之,颇似香榧子。(见附图)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含脂肪油(为硬脂酸、油酸等的甘油酯)、使君子酸钾、棕榈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甾醇、生物碱、葡萄糖、蔗糖、L-脯氨酸、N-甲基烟酸内盐。果壳也含使君子酸钾。花含矢车菊素单糖苷。

[药理]体外试验,有较强的驱虫作用。

[功用]本品有驱蛔虫作用,适于小儿蛔虫、蛲虫等症,因其味香甜,儿童喜食之。服使君子后忌热食,得热食或多量服用会引起呃忒、眩晕、呕吐等副作用,但停药后,即可消失。

[便方]

1.小儿虫积、腹痛:使君子炒熟去壳,小儿按年龄每岁1粒,10岁以上用10粒,早晨空腹一次嚼食,连用七日。

2.小儿蛲虫:使君子仁研细,百部等量研粉,每服3克,空腹时服。

3.胆道蛔虫、腹痛:使君子7~10粒研粉,乌梅3克,川椒3克,水煎送服,每日2~3次。

橄 榄

Canarium album Raeusch.

橄榄,一名青果。属橄榄科植物。因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故又称谏果。橄榄产于我国南部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尤以广东栽培最多。

[性味]酸、甘、涩、温,无毒。

[成分]种子含挥发油,其中有醇不溶性的树脂——香树脂醇等。果肉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C、钙、磷、铁。

[功用]消酒,解鱼毒,生津。本品有清肺解毒化痰之功,用于防治上呼吸道传染病,治喉痛,鱼骨鲠喉,误食鱼、肉中毒等。

[便方]

1.防治流感,上感,白喉等:将鲜青果3~5个劈开,鲜萝卜(红皮、白皮均可)半至1个切开,煮水代茶饮,连用数天。

2.误食鱼、蟹、河豚中毒:鲜青果30~60克捣烂,加水绞榨汁,灌服使吐。

3.癫痫:青果500克捣烂,郁金250克,加水适量,煎成浓汁去渣,再煎浓再去渣,前后煎三次然后过滤,加明矾250克,收成膏,每服1匙,温水送服,一日2~3次。

4.鱼骨鲠喉:青果核磨汁,用作含咽剂,民间经验据称有显效。

木 天 蓼

Actinidia polygama(Sieb.et Zucc.)Miq.

木天蓼,又名葛枣、葛枣猕猴桃。属猕猴桃科植物。藤本,花单生,白色,有芳香。其茎名“含水藤”。浆果经霜后味甜,可生食或酿酒,其嫩叶可作菜蔬,有虫瘿的果实供药用。产我国东北、西北及西南诸省区。(见附图)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叶和果实中含各种环戊烷衍生物。叶中尚含β-苯乙醇、3,4-二甲基苯腈和3,4-二甲基苯甲酸。有虫瘿的果实中尚含木天蓼酸和多种木天蓼子二醇。

[药理]木天蓼醇有强心、利尿作用。

[功用]主治疝气、腰痛、风痛、冷痹。

[便方]

1.血虚风痹,腰膝冷痛:木天蓼枝茎或根250克,高粱酒适量,浸泡7~10天,每日早晚适量饮酒。

2.妇女腰下冷,久不受妊:木天蓼果实虫瘿,每日15克,黄酒煎服。

榧 子

Torreya grandis Fort.

榧子,一名香榧。属红豆杉科植物。产我国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山中,庭园也有栽培。其树如杉木,又名“野杉”。种子可食,亦入药。

[性味]甘、平、涩,无毒。

[成分]种子含脂肪,中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甘油酯、甾醇。又含草酸、葡萄糖、多糖,挥发油、鞣质。

[药理]据李宗珍等研究,证明榧子中确实含有驱除猫绦虫有效成分,该成分不溶于水、醚及醇而溶于苯。

[功用]杀虫消积,润肺滑肠,主要为驱肠寄生虫药。

[便方]

1.蛔虫、钩虫、蛲虫、姜片虫、绦虫等:香榧炒熟,每日早晨空腹时适量嚼食(约30~60克)。据报道:香榧治钩虫病,如每日只吃30克,效果不著,渐增至60~90克,则可显出效果,也无副作用。临床观察过5例,在治疗1个月后,数次集卵检验,均未发现虫卵,病人痊愈。(《哈医学报》)

2.痔疾,疝气,小便频数,小儿疳积,夜盲等:每日嚼食香榧7粒,有养身治病之功。

3.妇女乳房肿痛:生榧子肉研细,米醋调之如糊,涂于患部,每日更换。

4.脚趾间湿痒:香榧树叶,煮水洗脚,或干叶烧烟熏患部。

向 日 葵

Helianthus annuus L.

向日葵,又名朝阳花,属菊科栽培作物。其种子为经济价值很高的油料。它的果盘、花瓣、茎叶、茎髓均可作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种子含脂肪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油酸甘油酯、亚麻仁油酸甘油酯及少量软脂酸、硬脂酸等。叶含新绿原酸、异绿原酸等,以及多量有机酸。花含苷类。根中能合成促进植物细胞分裂的物质。茎含多糖、绿原酸等。

[药理]动物实验,种子的总磷脂部分对动物的急性高脂血症及慢性的高胆甾醇血症有预防作用,治疗作用不显著。花的水提取物有血管扩张作用,花盘的乙醇浸出液也可扩张血管,故花与花盘都有降血压作用。

[功用]平肝祛风,清湿热,消滞气。种子油可作软膏的基质。茎髓为利尿消炎剂。叶与花瓣可作苦味健胃剂。果盘(花托)有降血压作用。

[便方]

1.头痛眩晕:鲜果盘30~60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2.妇女经期下腹痛:葵子盘(干品)30~60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一日2次分服。

3.小便淋痛(包括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等),妇女白带:向日葵茎连白髓15~30克,水煎2~3沸(不要多煎),一日2次分服。

4.哮喘:鲜花盘30~60克,水煎服。

5.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向日葵茎连白髓30~60克,水煎去渣,加入白糖,一日2~3次分服。

6.胃痛,疝气痛:向日葵花盘60克,水煎服。

7.背疽、脓头多,乳腺炎:葵花烧存性,研细,以麻油调涂于患处。另用鲜花60克,以酒水合煎服。

8.脚转筋(腓肠肌痉挛):鲜向日葵茎心白髓30克,伸筋草30克,煮猪爪吃。

薏 米 仁

Coix lacryma-jobi L.

薏米仁,属禾本科植物。有两种,一种为川谷,壳坚硬而厚,俗称菩提子。一种为薏米,壳较薄而糯,可供食用。此二者性能大致相近,而以后者为佳。根亦作药用。

[性味]甘、微寒,无毒。

[成分]种仁含糖类、脂肪油、蛋白质。种子含氨基酸(为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此外尚含有薏苡素及薏苡酯、三萜化合物。根含有薏苡醇,β、ν两种谷甾醇。

[功用]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种仁不仅为优良营养品,且具有利尿和抗癌作用。适用于脚气水肿,赘疣以及癌瘤初期。其根为驱蛔药。

[便方]

1.青年性扁平疣,寻常性赘疣:生薏米仁30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

凡薏米仁剂量为30~60克的处方,最好选用薏米,川谷的疗效较差。

2.沙石淋,热淋,小便痛(包括膀胱及尿道炎,尿路结石等):薏米茎、叶、根适量(鲜草约250克,干草减半),水煎去渣,一日2~3次分服。

3.黄疸,小便不利:薏米根60~90克(鲜品加倍),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4.蛔虫心腹痛:薏米根250克,切细,水煎去渣,一日2次,食前服。

5.妇女月经不通,非怀孕期月经停闭:薏米根30克(鲜根60克),水煎服,月经周期前服3~5剂。

大 麻

Cannabis sativa L.

大麻,又叫火麻,种子名麻仁。属桑科一年生草本。花雌雄异株。雄花序圆锥状,名麻勃。雌花序短,球形或穗状,名麻 。种子偏卵形,通称“火麻仁”,入药。大麻子炒熟供食用。雌花序或未成熟的果穗即麻 供药用。(见附图)

[性味]麻仁:甘、平,无毒。麻 :辛、平,有毒。

[成分]雌株大麻枝梢含棕色半固体的大麻树脂,其中有三种液体物质,即:大麻酚、大麻酚醇和四氧大麻酚;此外尚含有挥发油、胆碱、胡芦巴碱等。种子含蛋白质、脂肪油、维生素B2 、卵磷脂、植物甾醇、钙、镁及葡萄糖醛酸等。

[功用]麻仁润五脏,利大肠风热、燥结。为缓和润肠药,适用于慢性便秘。麻 是一种麻醉药,有镇静、止咳、平喘作用。

[便方]

1.遍身游走性风痛(包括神经痛):麻 焙燥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约重6克),每次1丸,以温黄酒送服。注意剂量,以见效为度,不可过量,以免中毒。

2.骨节风痛,不能运动:大麻仁酒,每次服一小杯,一日2~3次,此可适量任饮,以微醉为度。(大麻仁酒制法:大麻仁800克,于水中淘洗,选取其沉水者,晒干,慢火炒至香熟,研极细,浸泡于适量黄酒中,酒略高出于药1~2寸为度,然后加温,振摇,七日后,再行过滤,去麻子壳渣,即可)

3.老人风痹,水肿腹大,便秘:食麻子仁粥,即取大麻仁250克,研碎,加水滤过取汁,和入粳米两合(约250克),煮稀粥,再加葱、椒少许,空心服。

4.老人、小儿以及产妇大便秘结:火麻仁15克(小儿6~10克),炒香研末,米汤调和,1次服下。如大便不下,第二天再服,以便通为度。

5.哮喘,痉挛性咳嗽:大麻枝梢切细,制成纸烟,点燃吸其烟,有镇痉、平喘之效。

6.癫痫,神经症,癔病:麻 10~15克,水煎服,可适当加重剂量,以见效为度。

7.皮肤皲裂及其他皮肤病瘙痒。生大麻子捣烂如泥,以纱布包裹,烘热擦拭患部,一日3~4次。

山 楂

Crataegus cuneata Sieb.et Zucc.

山楂,属蔷薇科植物。品种较多,如棠球子、山里红、南山楂、北山楂等。药用以野山楂为佳。

[性味]酸、甘、微温,无毒。

[成分]野山楂果实:含山楂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皂苷、果糖、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山里红果实:含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黄酮类、内酯、糖类、苷类。

[药理]入胃后能增强酶的作用,促进肉类消化,又有收敛作用,对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有降血压、强心、扩张血管以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故适用于动脉硬化性高血压,又能收缩子宫,治产后瘀血腹痛。近有人用于肝脾肿大患者,认为有缩小肝脾的作用。

[功用]化食消积,止呕、止痛,治疝气,止腰痛,有收敛止泻之功。

[便方]

1.肉类食积不化,上腹疼痛:野山楂12~18克,莱菔子、枳实各10克,水煎服。

2.小肠疝气,肠炎下痢,肠疝痛等:野山楂15~30克,水煎后加赤砂糖适量,一日2~3次分服。

3.荨麻疹(风疹块):山楂30克,麦芽15克,鲜竹叶15克,甘草3克,水煎去楂,一日分2次服。

4.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等:野山楂10~12克,或山楂花3~10克,水煎服。

5.脱力疲劳:山楂酒每服一小杯,此酒对恢复人体疲劳,增加精力,有显著功效。制法:取鲜山楂果,洗净破碎,放入大口瓶内,加入白糖适量,加盖。以后时常搅拌,使之均匀,经1~2个月,即发酵而成山楂酒,以纱布绞榨,过滤去渣即得。

6.妇女月经过期不来:生山楂肉30克,水煎去渣,冲红糖20~25克,热服屡效。经停1~2月而非妊者,多服几次亦可自下。

7.坏血病:山楂、黑豆、白糖各90克,水3碗,煎浓后加黄酒90克,2次分服。

8.产后瘀血腹痛:山楂30克,水煎浓汁,去渣加红糖,一日分2次服。

高 粱

Sorghum bicolor(L.)Moench

高粱,原名蜀黍或蜀秫,俗称芦稷或芦粟。属禾本科栽培作物。

[性味]甘、涩、温,无毒。

[成分]幼芽、果实含β-羟基扁桃腈-葡萄糖苷,水解产生β-羟基苯甲醛、HCN和葡萄糖。

[功用]高粱:温中,固肠胃,止吐泻。根:利小便,治难产。

[便方]

1.膝痛,脚跟痛:高粱根7个,煎汤去渣,以汤煮鸭蛋2个,加糖少许服食。

2.四肢无力:高粱根120克,水煎服。

3.小便不通,浮肿气喘:红高粱根30克,匾蓄草30克,灯心草6克,水煎服。

4.难产:高粱根烧成灰,以酒送服,每服3克。

燕 麦

Avena sativa L.

燕麦,一名雀麦,俗称野麦。属禾本科植物。苗叶如小麦而细弱,穗长而疏,穗又分叉,有长芒,果实细小扁平,舂去皮蒸食,或作饼甚佳。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含有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1 、维生素B2 。

[功用]燕麦极富营养,能止虚汗。苗叶治难产。

[便方]

1.胎死腹中,胞衣不下:燕麦全草1把(约90~120克),水煎,温服。

2.自汗盗汗,虚汗不止:燕麦30~60克,水煎服。或燕麦30克,米糠15克,水煎去渣,分2次服,每次服时加饴糖1匙。

蒲 葵 子

Livistona chinensis R.Br.

蒲葵,一名扇叶葵,俗名蒲扇树。属棕榈科植物。产我国南方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树杆粗壮直立,叶大如扇形,可做蒲扇。花淡黄色,结果如橄榄状,黑褐色,种子嫩时可食。

[性味]辛、甘、涩、平,有小毒。

[成分]子含鞣质、酚类、还原糖及甘油三酯。

[功用]凉血,止血。叶治难产,根可绝育。种子:南方民间经验用治癌症,据称有效,这是一个可喜的苗头,值得进一步研究。

[便方]

1.白血病,食道癌:蒲葵子30克,红枣6枚,水煎,一日分2次服,连服20剂为一疗程。据江西资料称,本药对1例幼稚型白细胞增生(白血病),有明显抑制作用。

2.绒毛膜上皮癌:葵树子30克,捣碎,水煎数小时,同鸡炖服。或配入半枝莲、牛黄丸应用。(江西资料)

3.难产,胞衣不下:蒲葵叶30~60克,水煎服。新蒲扇亦可。

4.慢性肝炎:蒲葵叶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马 料 豆

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马料豆,又名科豆、穞豆,属豆科植物。原为野生小黑豆,用作马的饲料,故称马料豆。现系栽培,为黑豆之紧小者,供食用,亦作药用。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含脂肪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及烟酸等。

[功用]去贼风风痹及妇女产后风虚。清·赵学敏盛称其功,谓:“壮筋骨,补肝肾,明目益精,乌须黑发,煮汁服能解乌头、附子、百药毒,并压丹石药热毒。”

[便方]

1.产后中风,四肢麻痹,口眼斜:马料豆于锅中炒焦,冲入热黄酒半杯,趁热服,服后盖被卧,得微汗则愈,此古方“豆淋酒”。

2.妊娠腰痛,腰膝酸软,白带如崩:马料豆30克,白果7枚(去壳),同炒,然后以黄酒和水合煎,一日2次分服。

3.水痘,麻疹,脓疱疮:马料豆、赤豆各60克,水煎代茶饮。

4.各种疮癣:马料豆油(制法:用长形铁皮筒装满豆粒,两头盖封,一头铁盖上钻小孔若干,用细铁丝缚定斜向悬架于炭火盆上烧灼,有孔一头向下,下接以碗,黑豆烧灼后有馏油滴下,色如胶漆),涂搽患部。

芝 麻

Sesamum indicum DC.

芝麻,原名胡麻,又名脂麻。属胡麻科植物。种子有黑白两种。黑芝麻和白芝麻的性能大致相同,但入药多用黑芝麻(市上药店所售的胡麻子为亚麻的种子,不能误作本种使用)。叶名青蓑,茎名麻秸。茎、叶以及荚壳、种子等均作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含有脂肪油,其中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的甘油酯。此外,尚含蔗糖、多缩戊糖、卵磷脂、蛋白质、脂麻素及脂麻油酚。

[功用]芝麻为滋养强壮品,有润肠,和血,补肝肾,乌须发等作用;叶、根、秆主治风寒湿痹,风痒。

[便方]

1.血虚风痹,慢性便秘(包括中风偏瘫,老人血管硬化等):黑芝麻750~1500克,淘洗干净,重复蒸3次,晒干,炒熟研细,用炼蜜或枣泥为丸,如弹子大(约重6克),温黄酒送服,每服1丸,一日2~3次。

2.中风后半身不遂:芝麻梗30克,豨莶草、臭梧桐各15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或芝麻外壳(荚果之壳)15克,酒煎后趁热服,即盖被卧床,取得微汗即见效。

3.发枯发落,早年白发:黑芝麻、制首乌等分,研末为丸,每服6克,一日2~3次,食后温水送下。

4.脂溢性脱发:芝麻梗、清明柳(清明左右采的柳树嫩叶)各90~120克,煎汤洗发(擦洗头皮),连用1~2个月。

5.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芝麻叶30克,水煎服,常服可预防复发。

6.咳嗽气喘:芝麻梗30克,文旦皮30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7.夏季受暑头昏,口渴,小便少:鲜芝麻叶15克,开水冲泡代茶喝。

8.慢性咽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殖:鲜芝麻叶5~7片,嚼烂,慢慢咽下,每天1次。

9.吐血:芝麻嫩茎叶30~60克,水煎,去渣加糖服。

10.小儿头面疱疮、热疖:酒浸黑芝麻,蒸熟,捣研如泥,涂于布上,敷贴患部,每日1次。

11.荨麻疹,瘙痒:芝麻根煎汤洗。

12.蛔虫病:芝麻秸90~150克,葱白30克,乌梅15克,水煎,一日分2次空腹服,连服3天。

紫 苏

Perilla frutescens var.crispa Decne.

紫苏,属唇形科植物。叶、梗、种子均入药。种子名“黑苏子”。李时珍说:“紫苏嫩时采叶,和蔬茹之,或和盐梅作菹酸菜,食之甚香。”浙江吴兴民间以黑苏子炒熟,拌以盐渍橙皮,作茶果。苏叶用以煮蟹能解毒。

[性味]辛、温,无毒。

[成分]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紫苏醛,紫苏酮,左旋柠檬烯,蒎烯等);种子含脂肪油,维生素B1 。

[药理]据试验报告,紫苏叶浸液,试用于因温刺激而发热的家兔,证明有轻微的解热作用;在试管内测定,紫苏叶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功用]苏叶:发散风寒,消除郁闷,解鱼蟹毒。苏子:降气平喘咳。苏梗:安胎。

[便方]

1.鱼蟹中毒,腹痛,或风疹瘙痒:紫苏叶30克,生姜18克,厚朴6克,甘草6克,水煎去渣,一日2~3次分服。

2.怀孕胎动不安,腹胀肚痛,心烦气闷,呕逆:紫苏叶、梗各10克,陈皮、茯苓各6克,白术10克,水煎去渣,一日2~3次分服。

3.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上气咳逆:炒苏子、炒萝卜子各10克,白芥子5克,共捣研,以绢袋包之,水煎服。

茄 子

Solanum melongena L.

茄子,一名落苏。属茄科植物。有白茄、紫茄等品种,性能相似。根、茎、叶、果实均作药用,入药都用白茄,其实紫茄亦可用。

[性味]甘、寒,无毒。

[成分]含胡芦巴碱、水苏碱、胆碱、龙葵碱等多种生物碱,维生素B、维生素C、烟酸、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

[功用]散血止痛,有收敛、止血、利尿、解毒作用。外用可敷治肿毒,擦洗冻疮。茄子生吃能解蕈毒。

[便方]

1.冻疮初起未溃者:茄根或茎、叶煎水,先熏后洗,并作湿敷剂。

2.风湿关节痛:白茄根、木防己根、筋骨草各15克,水煎服。

3.年久咳嗽:生白茄子30~60克,煮后去渣,加蜂蜜适量,一日2次分服。

4.妇女白带如崩:白茄花15克,土茯苓30克,水煎服。

5.牙痛,龋齿:茄子蒂泡浸烧酒,以棉球蘸塞齿孔。或茄蒂烧汤熏。或作成卷烟,吸烟含口中。或茄蒂烧存性,细辛研细末,等分混合,搽擦患处。

6.子宫脱垂:茄根烧存性,研成极细末,以麻油调涂或煮浓汤熏洗、热熨,轻轻托上。

7.痔肿肛垂:茄根60克,苦参15克,煎水熏洗,并温敷托上,纳入之。

8.蜈蚣咬,蜂螫:生茄子切开,擦搽患部。或加白糖适量,一并捣烂涂敷。

葫 芦

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 L.

葫芦,又名蒲芦或扁蒲。属葫芦科一年生藤本植物。葫瓢有圆形、长形,或束腰如葫芦状。药用瓢壳,中医处方名蒲壳。

[性味]甘、平、滑,无毒。

[成分]干瓢中含葡萄糖及多缩戊糖;鲜葫芦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脂肪、蛋白质。

[功用]葫芦为有效的利尿药,治水肿,消臌胀。种子有润肠消炎作用,适用于肺炎,阑尾炎。

[便方]

1.腹胀黄肿,小便不利(包括肝脏病、黄疸腹水,肾炎或心脏病水气浮肿,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等):葫芦壳30~6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水煎服,此方利尿作用显著,多服、久服无副作用。

2.高血压,烦热口渴,肝炎黄疸,尿路结石:鲜葫芦捣烂绞汁,以蜂蜜调服,每服半杯至一杯,一日2次。或煮水服亦可。

3.阑尾炎:种子30克,大血藤30克,繁缕30克,水煎后分2次服。

丝 瓜

Luffa cylindrica Roem.

丝瓜,别名天萝或布瓜。属葫芦科攀援植物。嫩瓜作菜,老瓜入药,全草均可作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含生物碱、氨基酸、糖类、皂苷。丝瓜水含有硝石、维生素B、维生素C、脂肪、蛋白质。

[功用]祛风化痰,凉血解毒。本品为利尿药,并有化痰止咳作用。

[便方]

1.咳嗽多痰,胸肋痛:老丝瓜络烧存性,研细,白糖拌服,每次2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慢性支气管炎,咳喘,咯血,肺痈,吐脓痰:丝瓜水,每次服1酒杯(约50~60毫升),一日2~3次。

3.痈疖,无名肿毒:鲜丝瓜叶或嫩丝瓜,捣烂敷于患部,一日2次。

4.肾虚腰痛:丝瓜藤连根,焙燥研细末,黄酒送服,每次3克,一日2次。

5.面疱,肺风粉刺,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炎等:嫩丝瓜叶、茎,捣烂绞汁搽擦,或用丝瓜水擦洗。丝瓜水制法:丝瓜藤生长旺盛时,在离地4~5尺处将茎剪断,即把根部切断口插入瓶中,以纱布护住瓶口,放置一昼夜,藤茎中有汁流出,即可得丝瓜水。

6.流行性腮腺炎:鲜丝瓜叶、鲜鸭跖草(竹叶菜)各30~60克,洗净捣烂外敷,一日2次。

冬 瓜

Benincasa hispida Cogn.

冬瓜,一名白瓜或枕瓜。属葫芦科植物。因其瓜老熟后皮上有白粉,故名白瓜。瓜瓤作蔬菜,瓜皮、种子均入药。

[性味]甘、微寒,无毒。

[成分]冬瓜含蛋白质、糖、粗纤维、灰分、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种子含皂苷、脂肪、尿素、瓜氨酸等。

[药理]冬瓜皮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功用]瓜皮为利尿药。冬瓜子适用于内脏脓疡,如阑尾脓肿、肺脓疡等,此外还有祛痰镇咳作用。

[便方]

1.中暑烦渴:鲜冬瓜捣烂绞汁,多量饮服。

2.水肿腹胀,小便不利(包括肾脏病、心脏病或脚气水肿,肝病腹水等):冬瓜皮60~90克(鲜品加倍),煮浓汤,一日2~3次饮服。此汁可大量服用,无副作用。

3.肺痈,肠痈:冬瓜子仁15克,桃仁10克,丹皮6克。肺痈加桔梗、甘草各6克。肠痈便秘加大黄、芒硝各6克。水煎,一日分2次服。

4.百日咳或支气管炎,剧烈咳嗽:冬瓜子仁15克,加红糖适量捣烂研细,开水冲服,一日2次。

5.误食蟹、河豚及其他鱼类中毒,腹痛:鲜冬瓜捣烂绞汁,大量饮服。

6.消渴不止,小便多(包括糖尿病):冬瓜皮、麦冬各30~60克,黄连10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7.哮喘:未脱花蒂的小冬瓜一个,剖开填入适量冰糖,放蒸笼内蒸取水,饮服,3~4个即效。(《中医秘验方汇编》)

甜 瓜

Cucumis melo L.

甜瓜,一名香瓜。属葫芦科植物。品种较多,有黄金瓜、蜜筒瓜、黄皮白肉、青皮绿肉等种。甜瓜蒂,药名苦丁香,取青皮瓜蒂者为佳。

[性味]瓜:甘、寒。瓜蒂:苦、寒,有毒。

[成分]蒂含有甜瓜毒素。种子含脂肪油、球蛋白、谷蛋白以及半乳聚糖、葡萄糖、树胶、树脂等。

[药理]瓜蒂为催吐药,能催吐胸膈痰涎宿食以及有毒食物,因此,内服适量能急救食物中毒。研末吹鼻,促使鼻黏膜分泌流出黄水而奏保肝退黄之效。

[便方]

1.慢性肥厚性鼻炎,鼻中瘜肉:甜瓜蒂粉末少许涂患部,一日3次。

2.黄疸或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甜瓜蒂置于烘箱内烘干,研成细末,取0.1克,将之分成6份,先以2份从两个鼻孔深深吸入,约40分钟后,清洁鼻腔再吸2份,再隔40分钟又吸2份,前后共吸3次,将0.1克吸完,间隔7日后再用同样方法吸0.1克,吸完0.4克为一个疗程。一般慢性肝炎,两个疗程即可。肝硬化则需3~5个疗程。吸药以后鼻腔流出大量黄水,每次可达100多毫升,吸药时,患者头须向前俯,使黄水滴入碗内,切勿吞咽,以免引起腹泻。有时会出现头痛,畏寒发热,类似感冒样症状,或肝脾疼痛增加,约一天左右即可自然消失。对重症肝硬化体虚弱者,亦可给予相应治疗。此方经某部队医院治疗130例。在住院病人15例中,有8例痊愈,7例好转。其他115例门诊,一般反映亦良好。(《新医疗法手册》,1971年沈阳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编)

3.肠痈,肺痈:甜瓜子30克,加白糖适量捣烂研细,以开水冲服(或配于肠痈汤、苇茎汤中用)。

4.传染性肝炎

(1)5%的甜瓜蒂浸出液,每日2次,食后口服。年龄10个月~3岁者,每次1毫升;4~12岁者,每次1.5~2毫升;成人每次3~5毫升,共治103例。10天以内治愈者,占46.6%;15天以内治愈者,占92.2%,均无任何不适感,在临床上亦未见副作用。(《中华儿科杂志》1959.1.123)

(2)传染性肝炎3例,黄疸指数均在30单位以上,服甜瓜蒂(香瓜蒂)浸出液3日后,症状逐渐减轻,在第6天检查黄疸指数均正常(《江西中医药》1960.3.47)。

5.急慢性肝炎:苦丁香丸(片),每日3次,每次l粒,粒重半克(1分半)。制法:取苦丁香(甜瓜蒂)净粉50克,丹参350克,煎浓去渣,浓缩至250毫升,再取公丁香研粉为350克,以丁香及苦丁香粉和入煎液中。另取淀粉40克,白糖200克,作成400毫升混悬液,最后与煎液丁香粉合并混合做成丸子或压片,每粒计重0.5克(含苦丁香为25毫克),干燥保存备用。(资料来源:北京、沈阳、兰州、新疆部队后勤部卫生部合编《中草药常见病防治》)。

6.苦素丹治黄疸型肝炎:苦丁香焙黄研细末,备用,每十天用药一次,每次用苦丁香末0.1克,分三次吸入鼻腔内,每次间隔40分钟,三次吸完后,服西瓜子150克,炒熟去壳。适用于肝炎、肝硬化,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75例,经治1~2个疗程,有效率100%。治疗肝硬化13例,调查统计4例基本恢复健康,9例症状好转。(资料来源:营口传染病院,《辽宁省中草药展览会资料选编》1970年)

南 瓜(附北瓜)

Cucurbita moschata Duch.

南瓜,又称饭瓜或番瓜。属葫芦科植物。因品种不同,而瓜的形状和颜色也不同。种子、瓜蒂及瓜瓤均入药。另有“北瓜”,又名金瓜、桃南瓜,形如南瓜而较小,外果皮红黄色,民间用来治哮喘,亦可作观赏用。

[性味]甘、寒,无毒。

[成分]南瓜种子含脂肪、蛋白质、尿酶、维生素B、维生素C等。果肉含胡芦巴碱、腺嘌呤、精氨酸、天门冬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葡萄糖、蔗糖、多缩戊糖、南瓜子碱、南瓜氨基酸。

[功用]果肉为营养品,外用有消炎、止痛作用。种子为有效的驱虫药,又可防治血吸虫病。北瓜只用来治喘咳。

[便方]

1.绦虫、姜片虫、蛔虫、急性血吸虫病

(1)南瓜子炒熟,取100~300粒,去壳,研细,以蜂蜜调服,一日2次。

(2)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期可用南瓜子60克炒熟,一日2~3次,去壳吃仁。

2.产后手脚浮肿,糖尿病:南瓜子30克,炒熟,水煎服。或配于对症处方中。

3.浮肿,腹水,小便不利:南瓜蒂烧存性,研末,温水送服,每次1~2克,一日3次。

4.胎动不安:南瓜蒂3~5个,水煎,一日2次分服。或南瓜蒂1个,莲蓬蒂2个,烧存性,研末,开水送服。

5.烫伤:鲜南瓜瓤捣烂,涂敷患处。或用南瓜藤水频频涂之(取南瓜藤水,参阅取丝瓜水办法)。

6.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南瓜肉煮熟,摊干布上,敷贴患部,有消炎、止痛之效。

7.打伤眼球:南瓜瓤捣烂敷于眼部,敷后其痛可缓解。每次敷5~6小时即更换一次,同时另用川芎5克,当归6克,生地12克,白芍10克,荆芥6克,防风6克,水煎,一日2次,连服2日。

8.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北瓜(桃南瓜)1个,切碎加等量饴糖(麦芽糖),略加水放陶器锅中,煮至极烂,去渣,将汁再煮,浓缩后再加生姜汁(500克瓜汁中加姜汁60克),每服1匙(约15克),一日2~3次,开水冲服。

9.误吞农药(乐果)中毒:用生南瓜瓤、生萝卜片等量,捣烂绞汁灌服,可立刻催吐,且能解毒。此方曾治愈2例面色改变、手指厥冷的中毒患者。但经此法急救后,即应按一般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治疗。(资料来源:福建省崇安县)

西 瓜

Citrullus lanatus Matsum.et Nakai

西瓜,一名寒瓜。属葫芦科植物。瓜瓤、汁、种子、皮均供药用。果肉作水果,供食用。

[性味]甘、凉,无毒。

[成分]果肉含磷酸、苹果酸、果糖、葡萄糖、氮基酸、甜菜碱、番茄色素、胡萝卜素、蔗糖酶、维生素C等。皮含蜡质。种子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2 及糖类等。

[功用]清暑、解渴、利尿。适用于高血压、肾炎、肝炎、胆囊炎、黄疸等。

[便方]

1.急、慢性肾炎:西瓜汁或西瓜皮多量水煎服。或西瓜连皮切碎,水煮浓缩成西瓜膏,开水化服,每次1~2匙,一日2次。

2.糖尿病,口渴,尿混浊: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

3.高血压:西瓜翠衣(中药房有售)10~12克,草决明子10克,煎汤代茶。

4.吐血,肠红:西瓜子壳30克,水煎去渣,加冰糖适量,一日2次分服。

5.咽喉炎:用西瓜白霜吹喉,有卓效。制法:大西瓜一个,在蒂上切一小孔,挖去瓤子,装满朴硝,仍以蒂部盖上,用绳缚定,悬挂于通风处,待析出白霜,以鹅毛扫下,研细贮干瓶中备用。

6.慢性肾炎,浮肿,肝硬化腹水:西瓜黑霜,每次3克,一日2次吞服。西瓜黑霜制法:大西瓜1个,切开蒂部,挖去瓤、子,装满大蒜瓣,仍以蒂盖好,以纸筋泥封固,埋于糠火中煨透,取出研成细末备用。

白 芥 子

Brassica alba(L.)Boiss.

白芥子,是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白芥原产于欧洲,我国亦有引种,一般药用的白芥子是芥菜的种子,品种较多,除药用外,可以榨油供食用,茎与叶可作蔬菜。

[性味]菜:辛、温,无毒。芥子:有小毒。

[成分]种子主要成分为黑芥子苷,并含芥子酶、芥子酚、芥子碱等,另含脂肪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芥子酸、花生酸的甘油酯和少量亚油酸),还有蛋白质、黏液质。

[药理]白芥子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用]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赤,久则皮肤发泡。内服小量为辛香健胃药及利气化痰药。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气逆痰多。外用则可治扭挫、闪跌、软组织受伤、关节疼痛、神经痛等。

[便方]

1.治肺痈(肺脓疡、肺坏疽):陈芥菜卤(腌芥菜的咸菜卤,埋在地下陈久者)炖温服,每次30~60克。

2.慢性喉炎,声音嘶哑:陈腌芥菜干,每日15~30克,以开水冲汤含漱,亦可内服。

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气喘:炒芥菜子3~6克,炒萝卜子6~10克,橘皮6克,甘草6克,水煎服。

4.跌仆闪挫,扭伤,腰痛,肢节痛:白芥子2份、黄栀子8份,共研细,加面粉适量,以鸡蛋清调如糊状敷患部,每日换药2~3次,至局部发出青紫色即愈。

5.跌打瘀血,寒性脓疡,坐骨神经痛:白芥子研末,面粉适量,调如糊状,外敷患部,感到灼痛难忍时,即取去。

6.瘰疬:芥菜花30克,炒黄研末,香油调涂患部;已溃者可撒布疮口上,每日1次,20~30日可愈,经治21例,全部治愈。(河北省资料)

乌梅(附青梅)

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

乌梅,属蔷薇科植物,是采用未成熟的青梅,加工熏制而成,为传统的中药。未熟的青梅,浸酒即青梅酒,是夏令家庭防治痧气的药物。

[性味]酸、平,无毒。

[成分]未熟果实(青梅、乌梅),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β-谷甾醇、蜡醇、三萜成分。核仁含苦杏仁苷、脂肪油。花含挥发油。

[药理]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各种真菌等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有抗过敏作用。

[功用]为解热止渴、驱蛔药。内服有清肠、退热、抑菌之效,可防治肠道传染病;外用有收敛、蚀胬肉之功。

[便方]

1.伤寒、副伤寒、肠炎、痢疾等肠道传染病

(1)乌梅5~6个,煎浓汤,饭前空腹饮服,有预防及治疗的作用,因此夏季饮用酸梅汤不但作清凉饮料,并且可以防止肠道传染病。

(2)饭后吞服乌梅膏丸3粒,一月2次,亦可预防肠道传染病。乌梅膏丸制法:取肥大乌梅5公斤,煮至极烂,去核,过滤后再煎,浓缩成稠厚之膏,捻成丸药如黄豆大,保存备用。

2.夏季痧气,腹痛呕吐,泻痢(包括肠炎、食物中毒性胃肠病):饮用适量青梅酒或吃酒浸的青梅1个,有止呕、止痛、止泻、止痢作用。青梅酒的制法是:未熟青梅若干,放置瓶中,用高粱烧酒浸泡,以浸没青梅,高出约1~2寸为度,密封一个月后即可用。此酒以越陈越好,青梅酒可以代替十滴水,也可外用。

3.蛔厥腹痛,呕吐蛔虫(包括胆道蛔虫病):肥大乌梅5~6枚,川椒3~6克,川楝根皮25克,水煎2次分服。

4.小儿突然发高烧,甚至抽搐,口鼻直喷热气而大便不下者:先用蓖麻油(蓖麻子有毒,不可代蓖麻油用)通大便,再用乌梅膏丸1~3粒,开水溶化,白糖水调服。

5.疮口肉芽(胬肉),皮肤表层血管瘤,鸡眼,赘疣等:乌梅膏涂于油纸或布上,依患部大小敷贴、包扎,能使突起部分收缩平复。

6.风湿筋骨痛,坐骨神经痛,扭挫伤,腰肌劳损,腰痛等:青梅酒擦拭患部。

7.胼胝、鸡眼:乌梅膏涂患部,涂前患部先用热水浸泡擦洗拭干,每日1次。

Prunus persica Batsch.

桃,属蔷薇科植物。未熟的干果名碧桃干,桃的核仁名桃仁,桃花、桃叶、桃树胶,均可作药用。

[性味]桃:酸、甘、微温。桃仁:苦、甘、平。

[成分]桃仁含脂肪油和苦杏仁苷、苦杏仁酶、维生素B1 、挥发油。桃叶含糖苷、柚皮素、奎宁酸等。桃花含山柰酚、香豆精等。

[功用]碧桃干止虚汗、盗汗。桃仁祛瘀血、润肠、镇咳。桃花导泻逐水。桃叶为杀虫药。桃胶是制药工业上的乳化剂和黏合剂。

[便方]

1.高血压、头痛、便秘

(1)桃仁10克,决明子12克,水煎服。

(2)如兼有神经症状、烦躁、失眠、便秘,则用桃仁、火麻仁、柏子仁各10克,捣烂研细,水煎去渣,每晚临睡前以蜂蜜调服。

2.妇女月经困难,经闭腹痛,产后瘀血腹痛:桃仁10克,丹皮6克,红花3克,以酒水合煎,一日2次分服。

3.浮肿腹水,脚气足肿,大便干结、小便不利:白桃花焙燥,研细末,每次2~3克,蜂蜜冲水调服,以大便水泻为度。桃花导泻,对肠壁无刺激性,且不腹痛,能排出多量水分。

4.血丝虫病:碧桃干、干石榴皮各10克,干茶树果3克,食盐少许,水煎服。

5.虚汗、盗汗:碧桃干10~15克,水煎服。

6.淋巴腺炎:桃树叶捣烂,加黄酒少许炖热,敷于患处。

7.间日疟:鲜桃叶3~5片,生大蒜半瓣,一同捣烂,以纱布包裹塞于鼻内,或左或右,于疟疾发作前2~3小时塞入,能止疟。

8.对口疮、搭背、痈:桃树嫩叶,捣烂,敷于患处。

9.杀蛆、灭虱:桃叶切细,每5000克加石灰30克,水浸10小时,倒入粪坑,可杀蝇蛆。桃叶及嫩枝适量,煎浓汁去渣,喷洒衣物可灭虱。

注:桃仁有毒,不可生吃。

柠 檬

Citrus limon Burm.

柠檬,为芸香科植物柠檬的果实,长椭圆或卵形,黄色而有光泽,味极酸。我国广东、广西等省栽培。果肉可食,果皮、花、叶、根均供药用。

[性味]果:酸。皮:酸、辛、微温。叶:辛、甘、温。花:甘、温。根:辛、温。

[成分]果皮含黄酮类、有机酸、香豆精类、甾醇、挥发油等。

[功用]皮:健胃、利气。叶:化痰、止咳。根:祛瘀止痛。花:理气。

[便方]

1.气滞腹痛,胃痛,不思食:柠檬皮10~20克,煎水服。

2.跌打伤:柠檬根15~30克,酒水合煎分服。

3.胃气痛,胸闷嗳气:柠檬花5克,开水泡服。

4.咳嗽气喘:柠檬叶10克(鲜叶20克),水煎服。

Ziziphus jujuba Mill.var.inermis(Bge.)Rehd.

枣,属鼠李科植物。有红枣、黑枣、酸枣等品种。红枣古称大枣,黑枣称南枣,另一种叫酸枣的核仁为酸枣仁,均入药。酸枣树皮亦可药用。

[性味]大枣:甘、平,无毒。酸枣:酸、平,无毒。

[成分]大枣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黏液质及维生素B2 、维生素C、维生素P。叶含蜡醇、原阿片碱和小檗碱。

[药理]小鼠灌服枣树皮醇提取物有明显祛痰作用,镇咳作用不明显;但如腹腔注射,则有镇咳作用。

[功用]大枣为缓和滋养药。酸枣仁用作安神药。

[便方]

1.过敏性紫癜:红枣15个,水煎服,一日3次,连吃5~7天。或花生衣、红枣各30克,水煎服。

2.婴儿赤游丹:酸枣树皮或根皮,煎汤洗浴,一日2次。

3.胃肠炎,胃痛,下痢腹痛:枣树皮12~15克,水煎去渣,加红糖服。

4.神经衰弱,失眠:酸枣仁3~6克,加白糖研和,临睡时用温开水调服。

5.荨麻疹:酸枣树皮、樟树皮各适量,煎水洗拭,每日2次。

6.表虚自汗:红枣10个,乌梅肉10克,桑叶12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

7.经期鼻衄(倒经):猪蹄脚1只,黑枣500克,加白糖250克,同煮烂分数天服完,连服2~3次(此方亦治寻常鼻衄)。

香 蕉

Musa paradisiaca L.var.sapientum O.Ktze.

香蕉,属芭蕉科植物,别名甘蕉。原产印度,我国台湾、福建、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普遍栽培。

[性味]甘、寒,无毒。

[成分]果实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叶含鞣质。

[药理]果肉中含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二羟基苯乙胺较多。在测定尿中吲哚或儿茶酚胺时,不应吃香蕉。未成熟的香蕉对豚鼠有防治胃溃疡作用,成熟香蕉肉有抑制真菌、细菌的作用。抗菌成分,成熟果皮中较多。

[功用]生食止咳润肺,解酒毒,又为缓和滋养润肠剂,有降血压作用。

[便方]

1.高血压:香蕉皮或果柄30~60克,煎汤服。又香蕉花,水煎服,能防治脑出血(中风)。

2.痔疮出血,大便干结:每日早晨空腹吃香蕉1~2个。

3.痈肿、疖肿:鲜香蕉根茎或叶捣烂绞汁,涂敷患部。

4.咳嗽日久:香蕉1~2只,冰糖炖服,每日1~2次,连服数日。

5.丹毒,中耳炎:鲜香蕉叶,或果皮,捣绞榨取汁,外用,一日数次。

苹 果

Malus pumila Mill.

苹果,属蔷薇科植物,与林檎为同类果实。苹果,陶弘景著《名医别录》称“柰”,又名频婆。林檎,宋·《开宝本草》称文林郎果,两者性能相似。李时珍说:“林檎即柰之小而圆者。”

[性味]酸、甘、平,无毒。

[成分]含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鞣酸、糖类。此外尚含脂肪、黏液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果皮含三十蜡烷。根皮及叶含根皮苷。

[药理]以根皮苷注射于动物,有增加尿中糖分的作用。

[功用]苹果为营养丰富的果类食物。药用为整肠止泻剂,用其干燥粉剂,止泻效果尤佳。

[便方]

1.慢性腹泻,神经性结肠炎,肠结核初期:苹果干粉15克,空腹时温水调服,一日2~3次。

2.水痢腹泻:林檎半熟者适量,水煮,连汤食之。(《食医心镜》)

Pyrus bretschnei deri Rehd.

梨,属蔷薇科植物。品种甚多,我国各地栽培。以肉脆、汁多、味甜者为佳。

[性味]甘、寒、微酸,无毒。

[成分]果实含有机酸(为苹果酸、柠檬酸),糖类(葡萄糖、蔗糖等),维生素B、C。叶含熊果酚苷和鞣质。

[功用]润肺,清心,止热咳,消痰水。生梨用为化痰止咳药。

[便方]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咳嗽

(1)生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炖水服。

(2)大生梨1个,切去盖,挖去心,加入川贝母3克,仍旧盖上,以竹签扦定,放碗内隔水蒸1~2小时,喝汤吃梨,每日1个。

(3)急性支气管炎咳嗽:鲜梨若干斤,熬浓去渣加冰糖收膏,每次1匙,以温水冲服,一日2次。

猕 猴 桃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猕猴桃,又名洋桃、藤梨。属猕猴桃科植物。花数朵聚生叶腋,初开为乳白色,后变黄色。浆果卵圆形,可生食或制果酱、果脯。根和茎、叶供药用,产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

[性味]酸、甘、寒,无毒。

[成分]果肉含多量糖类、有机酸、维生素B、维生素C。花含挥发油。茎皮及髓含胶质。

[功用]清热利水,散瘀活血,催乳,消炎。

[便方]

1.妇人产后乳汁不足:藤梨根30~60克,水煎,加白糖服。

2.肺结核:藤梨根30克,红枣5个,水煎服。

3.疖肿、跌打伤:鲜根适量,捣烂外敷,一日换药2次,并煎水内服。

Diospyros kaki L.f.

柿,原名秭。为柿科植物。种类甚多,有红柿、黄柿、青柿,家种和野生等。生、干果实供食用。柿饼、柿霜、柿蒂、柿漆等均供药用。

[性味]柿:甘、寒、涩,无毒。柿霜:甘、平。柿蒂:涩、平。柿漆:涩、寒。

[成分]果实含糖类(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新鲜柿含碘量很高。柿蒂含三萜酸成分(为乌苏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等)。柿霜含甘露醇、葡萄糖、蔗糖、果糖。柿根含强心苷、蒽苷、皂苷等。柿叶含大量维生素C,每100克嫩叶含维生素C1克。

[药理]柿漆中所含的降压成分虽未明确,但在柿液中提得的降压物质,能使家兔血压显著下降,这恐与其所含丹宁样物质——矢布脑有关。动物试验证明:从叶中提出的黄酮苷能降低血压,并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功用]生柿:清热、解酒毒。柿霜:润心肺。柿蒂:治呃逆。柿为优良的降压止血药,对于高血压、痔疮出血、有便秘倾向者最为适宜。叶防治坏血病及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病。

[便方]

1.高血压,有中风倾向时:生柿(一般用野柿)榨汁(名“柿漆”),以牛乳或米汤调服,每服半杯,作急救用。

2.痔出血,大便干结:柿饼适量,加水煮烂当点心吃,一日2次。

3.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喉痛:柿霜12~18克,温水化服,每日2次分服。

4.呃忒,咳逆不止:柿蒂3~5个,刀豆子15~18克,水煎服。

5.坏血病:新生的柿叶,洗切,捣汁,加白糖服。

6.流感,病毒性肝炎:柿叶切细,泡水代茶。

枇 杷

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枇杷,属蔷薇科植物。其果实、果核、嫩叶均供药用。

[性味]果:甘、酸、平,无毒。叶:苦、平。

[成分]果肉含糖类、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鞣质、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果核仁含苦杏仁苷、脂肪油。叶含苦杏仁苷和维生素B1 。叶含挥发油、苦杏仁苷等。花含挥发油、纸聚糖。

[功用]利肺气,止吐逆。枇杷果肉:清凉、生津、解渴。枇杷叶(刷去叶背面的毛)及核仁为有效的祛痰镇咳药。

[便方]

1.肺热咳嗽,咳逆呕吐:新鲜枇杷叶30克,洗净,竹茹15克,陈皮6克,水煎,加蜂蜜调服。

2.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

(1)咳嗽气喘:以新鲜叶30克,佛耳草、蔊菜各12克,橘皮6克,水煎服。

(2)咳嗽咯痰:枇杷核10~15克,甘草、橘皮各6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3.夏令感受暑热,口渴,呃逆:新鲜枇杷叶、鲜竹叶、鲜芦根各12克,煎汤作冷茶饮。

4.夏令痱疹,热疖,颜面粉刺面疱等:枇杷叶煎汤,洗擦患部,一日2~3次。

5.阴疽,恶疮,癥块,肿瘤:枇杷叶切细,以湿粗纸包裹,于灰火中煨熟,装入布袋,趁热温熨患部,冷则更换,一日2~3次。据文献报道,有患子宫颈癌,用此法温熨而获治愈者。

6.回乳时乳房胀痛:枇杷叶5片,土牛膝10克,水煎服。据报道,用此法退乳,不影响以后生育时的乳汁分泌。

7.预防流行性感冒:枇杷叶15克,水煎,连服3天。

8.小儿麻疹后热咳不止:枇杷叶、桑白皮、生石膏各15克,水煎去渣,加冰糖适量,一日2~3次分服。

注:枇杷仁有毒,和杏仁同样不可生食。

波 罗 蜜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波罗蜜,又名木波罗,属桑科植物。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及东南部均有栽培,尤为海南岛特产。果型巨大,重的可达20公斤,果托不能食,花被肉质,可作水果生食,树液和叶供药用。(见附图)

[性味]甘、酸、平,无毒。

[成分]果肉含糖类、脂肪油、有机酸、维生素B、维生素C。种子富含淀粉。树皮含树脂及异叶波罗蜜环黄酮素。

[功用]花及果肉可止渴除烦。核仁补中益气。

[便方]

1.下肢溃疡:割取树皮流出的液汁涂之,一日2次。

2.一切外伤、创伤出血:波罗蜜树叶,焙燥磨细粉,敷患部,一日2次。

3.慢性肠炎:种子仁炒燥磨粉,每服15克,米汤调服,一日2~3次,食前服。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橘,属芸香科植物。有柑橘、橙橘等类,肉可食。皮及种子、橘络、橘叶均作药用。

[性味]肉:甘、酸、温,无毒。皮:苦、辛、温。

[成分]橘皮含橙皮苷、柠檬酸及柠檬烯等。果汁含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蔗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果肉中含胡萝卜素、隐黄素、维生素B1 。

[功用]橘皮为顺气、止咳、健胃、化痰药。橘络通络利气。橘核消肿,止痛,治疝气。橘叶疏肝利气,消痰核。

[便方]

1.感冒咳嗽:橘皮、生姜、苏叶各10克,水煎加红糖服。或取橘饼1~2个,生姜3片,水煎服。

2.胃寒呕吐:橘皮、生姜、川椒各6克,水煎服。

3.胸闷胁痛,肋间神经痛:橘络、当归、红花各3克,以黄酒与水合煎,一日2次分服。

4.妇女乳房起核,乳癌初起:青橘叶、青橘皮、橘核各15克,以黄酒与水合煎,一日2次温服。

5.乳吹,乳汁不通:鲜橘叶、青橘皮、鹿角霜各15克,水煎后冲入黄酒少许热饮。

6.小肠疝气,睾丸肿痛:橘核炒香研末,小茴香炒后研末,等分混合,每次3~6克,于临睡前以热黄酒送下。

7.烫伤:烂橘子搽涂患部有效。坏的烂橘子,不要抛弃,把它放在有色玻璃瓶里,密封贮藏,越陈越好,烂橘子中含一种橘霉素,有强力抗菌作用。

柚 子

Citrus grandis(L.)Osbeck.

柚子,一名文旦。属芸香科植物。我国南方广东、广西等省普遍栽培。果大皮厚肉多,肉可生食。未熟果皮名广橘红或化橘皮,与核、果都作药用。

[性味]果:酸、寒,无毒。

[成分]柚中含柚皮苷、枳属苷、新橙皮苷和柚皮素-4′-葡萄糖苷-7-新橙皮糖苷,另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烟酸、钙、磷、铁、糖类及挥发油。皮含丰富的挥发油。

[药理]动物试验:柚皮苷有抗炎作用,并对小鼠的病毒感染有保护作用。

[功用]下气快膈化痰。是芳香健胃、消食、化痰药。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便方]

1.老年咳嗽气喘:柚子1只取皮,削去内层白髓,切碎,放于有盖碗中,加适量饴糖(或蜂蜜),隔水蒸至烂熟,每日早晚各以一匙,冲入少许热黄酒内服。

2.寒冷腹痛,胃痛:柚子1只(留在树上,用纸包好,经霜后摘下)切碎,童子母鸡一只(去内脏)放于锅中,加入黄酒、红糖适量,蒸至烂熟,1~2日吃完。

3.发黄、发落(包括斑秃):柚子核15克,开水浸泡,一日2~3次涂拭患部。

4.哮喘:重500~1000克的红心文旦一只,去瓤加百合125克,白糖125克,加水煎2~3小时,去渣,分三天服完,连服九天,经治8例,4例痊愈。(浙江舟山资料)

5.丝虫病的象皮腿:文旦皮1个,水2500毫升,煮汤熏洗。

香 橼

Citrus medica L.

香橼,属芸香科植物。为橘类之一,肉味较酸而皮的辛香气较烈。陈香橼入药。

[性味]辛、酸,无毒。

[成分]果实含橙皮苷、柠檬酸、苹果酸、果胶、鞣质、维生素C及挥发油等。果实、果皮均含丰富的油类,其成分为α-柠檬烯、柠檬醛等。幼果中含琥珀酸。种子含黄柏酮和黄柏内酯。

[功用]下气,去痰水,心下气痛。本品为健胃驱气药,用于消化不良、胸闷痰多、呕吐等症,对于慢性胃炎、神经性胃痛(胃气痛)较为适宜。

[便方]

1.胃病,消化不良,胸闷胃痛:陈香橼,焙燥研细末30克,川椒、小茴香各12克,共研末混合拌匀,每服3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喘咳气急:鲜香橼1~2个,切碎放于有盖的碗盂中,加入等量饴糖(麦芽糖),隔水蒸数小时,以香橼稀烂为度,每服1匙,早晚各一次,有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佛 手

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

佛手,属芸香科植物。与香橼性能相似,形态不同之点为果实有裂纹如拳,或张开如指。果肉几完全退化。供药用,为芳香健胃药。

[性味]辛、温。

[成分]含挥发油及橙皮苷等。

[功用]芳香理气,健胃止呕,化痰止咳。用于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胸闷气胀,呕吐咳嗽以及神经性胃痛等。

[便方]

1.肝胃气痛(包括慢性胃炎,胃神经痛等):鲜佛手12~15克(干的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或佛手、玄胡索各6克,水煎服,治胃气痛有效。

2.湿痰咳嗽(包括慢性支气管炎):佛手、姜半夏各6克,水煎去渣,加砂糖温服。

3.传染性肝炎:佛手干10~28克,败酱草按年龄计算,每岁1克,十岁以上每两岁增加1克,水煎,每日3次分服,服时可加白糖或葡萄糖,10天为一疗程。计治64例,皆愈,临床症状平均在4~6天内消失。(《中医杂志》1957.7,361~362页)

玳 玳 橘(枳壳、枳实)

Citrus aurantium L.var.amara Engl.

玳玳橘,一名回青橙。属芸香科植物。因其果实留在树上过冬,明年开花结新果时,其皮由黄回青,两代果实同生于一树上,故又名玳玳橘。花为玳玳花,苏州虎丘盛产,用来制玳玳花茶叶,或提制芳香油之用。玳玳花及未成熟的玳玳橘幼果(药名枳实)、将近成熟的果实(药名苏枳壳),均作药用。中药常用的江枳壳系产于江西的香圆或酸橙近成熟的实果。亦产于四川、浙江、湖南等地。

[性味]酸、苦、微寒。

[成分]玳玳橘果皮含挥发油(为癸醛、壬醛、十二烷醛、乙酸芳樟酯、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等)、橙苷、维生素B、维生素C。江枳壳果皮含挥发油(为右旋柠檬烯、柠檬酸、水芹烯等)、果胶、鞣质、黄酮类(为橙皮苷等)及维生素C。

[药理]川枳壳、江枳壳、湖枳壳的水煎剂对肠管、子宫均有相似的作用。对小白鼠离体子宫主要呈抑制作用,对家兔在体或离体子宫主要呈兴奋作用,但亦有发生抑制者,对家兔肠管则全呈抑制作用,对麻醉犬可引起其血压升高,对蟾蜍心脏,在小量时呈兴奋作用,大量时呈抑制作用。

[功用]破气消积,利膈宽胸,化痰下气。玳玳花为芳香健胃药;苏枳壳健胃驱气,对平滑肌有振奋作用,适用于胃肠弛缓、子宫下垂、脱肛等症。

[便方]

1.慢性胃病,胃下垂:苏枳壳15克,野山楂10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久服有效。

2.肝胃气痛(包括神经性胃痛):玳玳花、橘皮各6克,甘草3克,开水冲泡,一日3次分服。

3.奔豚气痛(包括肠蠕动不安):苏枳壳焙燥研细末,以米汤送服,每服3克,一日3次。

4.产后子宫下垂或脱肛:苏枳壳12~18克,黄芪、甘草各8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5.小儿脱肛:幼小青嫩的玳玳橘,焙燥研细末,以糖水送服,每服1.5克,一日3次。

6.脱肛:枳壳30克,赤石脂(煅研包)、升麻各6克,黄芪12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石 榴

Punica granatum L.

石榴,一名安石榴。属石榴科植物。根皮、果皮均作药用。

[性味]甘、酸、温、涩,无毒。

[成分]石榴叶含β-谷甾醇、甘露醇。石榴皮含鞣质、蜡、树脂、甘露醇、糖、树胶等。石榴根皮含异石榴皮碱、β-谷甾醇、甘露醇。石榴树皮含异石榴皮碱、伪石榴皮碱等生物碱。

[药理]石榴根皮碱有驱除绦虫作用。石榴树根、千枝皮煎剂系作用于寄生虫的肌肉,使其持续收缩,故有驱虫效果。试管内比较400种中药对于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的杀菌试验,结果证明石榴皮抑制伤寒杆菌的生长作用最强。此外对于皮肤真菌及病毒亦有抑制作用。

[功用]根皮为绦虫驱除药。果皮为强力的治痢药,不仅有收敛作用,而且有明显的抑制细菌作用。

[便方]

1.久泻久痢,肠风下血(包括慢性细菌性痢疾,肠炎,肠结核等):石榴果皮12~18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一日分2次服。

2.大便滑脱不禁,妇女带下不止:石榴果皮烧存性,研细末空腹服3~6克,糖汤送下。

3.乳蛾(扁桃体炎),喉痛,口舌生疮(口腔炎)疼痛:鲜石榴果1~2个,取其肉(带肉的种子)槌碎,以开水浸泡过滤,凉冷后,一日含漱数次。

4.绦虫,姜片虫,钩虫,蛔虫:石榴树根皮12~15克,(成人),水煎后去渣,加入白糖,空腹顿服,每日1次服完,连服3日。

5.风火赤眼(包括急性结膜炎):新鲜石榴嫩叶约30克,加水一碗,煎至半碗,去渣过滤澄清,作洗眼剂,用滴管或洗眼杯洗之。

6.耳内脓水不干:石榴花于瓦上焙燥研末,加冰片少许研和,吹入耳,3~4次即愈。

7.肺劳喘咳,夜不安枕(包括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酸石榴(甜者无效)每夜食之,以愈为度。

樱 桃

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

樱桃,一名含桃。属蔷薇科植物。李时珍说:“常为鸟雀所含食,故名。”核、根、叶作药用。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种子含氰苷、水解产生氢氰酸。树皮中含芫花素、樱花素和一种甾体化合物。

[功用]调中益脾。核为小儿麻疹透发药。

[便方]

1.麻疹透发不快:樱桃核10~15克,水煎服。或樱桃核、芫荽子等分,加黄酒和水合煎,趁温喷抹胸颈间(麻疹已透齐者勿用)。

2.蛔虫,蛲虫:樱桃树根10~18克,水煎服。

3.蛇虫咬伤:樱桃树叶捣汁,每次服半酒杯,并以渣敷于患部。

草 莓

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a.

草莓,为蔷薇科植物。原产于南美,我国各地也栽培,果球形或卵圆形,鲜红色,味酸甜,清凉止渴,可制果酱或罐头。

[性味]果含有机酸、糖类、维生素C、维生素B1 。

[功用]清暑解热,生津止渴,利尿止泻。

[便方]

1.糖尿病,消渴尿多:鲜草莓频频食之。

2.夏季腹泻:草莓适量煎水饮服,有止泻之效。

3.小便频数、遗精遗尿:草莓干品10~20克,覆盆子干品10克,韭菜子(炒)5克,芡实10克,水煎加糖,一日2~3次分服。

杏 仁(附甜杏仁)

Prunus armeniaca L.

杏,属蔷薇科植物。为止咳化痰药,有苦杏仁、甜杏仁两种。甜杏仁可作茶点果品供食用,亦入药。苦杏仁有毒,不可生食,入药多为煎剂。

[性味]辛、苦、甘、温,有小毒。

[成分]苦杏仁含氰苷(苦杏仁苷),经酶水解,产生氢氰酸、苯甲醛及葡萄糖,此外尚含酶和脂肪油。甜杏仁含有苦杏仁苷、脂肪油、糖分、蛋白质、树脂、扁豆苷、杏仁油。

[功用]苦杏仁主咳逆上气。甜杏仁又名巴旦杏仁,为滋养缓和性止咳药,主治咽干、干咳。

[便方]

1.咳嗽,气喘:苦杏仁每日10克,水煎服。一般都配合他药作复方用之。

2.肺病虚弱,老年咳嗽,干咳无痰:甜杏仁炒熟,每日早、晚嚼食7~10粒,或加砂糖一同捣烂研细,开水冲服,一日2次。

杨 梅

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

杨梅,一名珠红。属杨梅科植物。我国东南各省均产,以浙江、江苏苏州洞庭山等地产品最为著名。果供鲜食及加工制成罐头食品。

[性味]酸、甘、温,无毒。

[成分]果含糖类、蜡质、维生素类。树皮含杨梅树皮色素及杨梅树皮苷。

[功用]止呕哕,断下痢,消食解酒,止渴。果实治心胃气痛及吐泻。树皮能止血,治下痢,外用治刀伤出血,跌打伤,筋骨痛等。

[便方]

1.痧气腹痛,吐泻:杨梅酒半杯,或吃酒浸杨梅2~3个。杨梅酒的制法:鲜杨梅若干,浸入高粱烧酒,以浸没杨梅为度,密封备用。

2.下痢不止:杨梅树皮烧存性,研末,糖水送下,每服3克,一日2~3次。

3.刀伤出血,跌打伤肿痛:鲜杨梅树皮或根皮,洗净捣烂外敷。

4.骨折:鲜杨梅树皮和糯米饭一同捣烂,敷于患部。另用鲜根皮30~60克,水煎去渣,冲黄酒,一日3次温服。

5.烫、烧伤:杨梅树皮烧存性,研细末,以麻油调涂。

6.皮肤病湿癣,带状疱疹,黄水疮等:杨梅树皮煎汤洗拭。

无 花 果

Ficus carica L.

无花果,一名奶浆果。属桑科植物。原产于亚洲西部,我国南部普遍栽培。叶如花构叶,大而粗糙,3~5掌状分裂,果如凉粉果,熟时软烂,味甘如柿而无核。干果作食用,亦作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果含糖类、枸橼酸、苹果酸、醋酸、酶等。叶含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β-谷甾醇、β-香树脂醇和蛇麻脂醇等。

[功用]开胃,止泻痢,治五痔。为缓和滋养润肠药,有催乳作用,兼具驱虫、消炎、消肿之功。果枝和叶都含有消化酵素,可作辅助消化药用。

[便方]

1.痔疾肿痛,出血

(1)无花果1~2个,水煎或空腹生食,一日2次,可酌情加倍用之。另用叶柄的白色乳汁涂于患处,有消肿止痛之功。

(2)无花果叶煮汤,坐浴。

2.小儿蛔虫,钩虫:无花果根或茎叶60克,煎浓汤,早晨空腹1次服下。

3.下肢溃疡,疮面恶臭:无花果肉捣烂敷于患部,包扎之。或用干燥果实磨粉,撒布疮面,加以包扎。

4.赘疣(肉痣),脚痒:用未熟的果肉绞汁,或用茎叶捣汁,涂于患部,一日2~3次,数日见效。

5.误食鱼蟹类中毒,腹痛、呕吐:新的嫩叶,洗净捣烂绞汁,每服半杯,温开水和服。

6.胃弱,消化不良:干果切成小粒,炒至半焦,加适量白糖,开水冲泡代茶饮,有开胃助消化之功。

7.妇女子宫颈炎:无花果叶煮汤坐浴。

8.经年腹泻不愈:无花果鲜叶60克切碎,加入红糖同炒研末,开水送服,一次服完。

9.白癜风:无花果叶切细,烧酒浸泡,涂患部,一日2~3次。

番 木 瓜

Carica papaya L.

番木瓜,又名万寿果、木瓜、番瓜。属番木瓜科植物。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均有栽培。鲜果可生吃,作菜蔬,作蜜饯;未熟果实及叶入药。(见附图)

[性味]甘、寒、平,无毒。

[成分]果含丰富糖分、有机酸、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G等,未熟果的乳液中含有两种生物酶,一为木瓜蛋白酶,一为脂肪酶。

[药理]木瓜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为氨基酸。脂肪酶能分解脂肪。据最近报道,番木瓜的乳液制品,除作消化剂外,并有强心及医治湿疹等皮肤病之用。其中的木瓜蛋白酶,用在合成抗生素和抗癌药物方面,可望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新药,又其蛋白酶,则为绦虫驱除剂。

[功用]健脾胃,助消化,清暑解渴。

[便方]

1.婴儿湿疹:干燥未成熟的番木瓜,研细粉,撒布患部,一日2~3次。

2.绦虫,蛔虫等肠寄生虫病:番木瓜(未熟果)干粉,每次10克,早晨空腹服。

3.胃病,消化不良:番木瓜生吃或煮食均可,或用干粉,每服3~6克,一日2次。

4.痈疖肿毒,跌打伤肿:番木瓜树叶捣烂外敷,一日2次。

凉 粉 果

Ficus pumila L.

凉粉果即木莲,一名木馒头、鬼馒头,中药材称鬼球。为桑科植物薜荔的花托(果),破之有白汁,揉搓于水中,可制凉粉。叶茎(即“薜荔”)、果都作药用。

[性味]甘、平、涩,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种子中含有一种凝胶质样的果胶。

[功用]本品为强壮药,有下乳汁,壮阳,固精,暖腰膝,消炎散肿,消痈疽,解毒功效。近来有人试用于各种肿瘤。

[便方]

1.乳汁不下:果实2个,猪前蹄1只,同煮食并饮汁。

2.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薜荔嫩枝叶30克,苎麻根15克,水煎,加鸡蛋3个,煮熟后吃蛋(蛋煮熟时碎其壳再煮之)。

3.产后腰痛,劳伤,扭伤,腰痛:鲜果3个切碎,加黄酒和水合煎,一日分2次服。

4.阳痿,遗精:薜荔茎、藤15~18克,加黄酒和水合煎服。

5.关节炎:薜荔茎120~150克,烧酒250克,浸14天后,过滤去渣,每日2次,饭后适量饮用。

6.痈疽肿毒初起:干果焙燥研末,每服10克。或用干茎10~15克,水煎服。

白 果

Ginkgo biloba L.

白果树,又名公孙树,银杏树。属银杏科植物。为我国特产,现普遍栽培,木材优良。种子可食,与叶均入药用。

[性味]甘、苦、平、涩,有小毒。

[成分]叶含莽草酸、白果双黄酮、异白果双黄酮、甾醇。种皮含鞣质、糖类。外种皮(白果肉)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种子(白果仁)含脂肪油、淀粉、蛋白质、组氨酸。

[药理]据报道,油浸3个月的白果果浆中含有抗菌成分,对若干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抑菌作用,对结核杆菌作用尤为显著。

[功用]温肺益气。白果仁是一种止咳平喘药,有滋养、固肾补肺之功。用于肺病咳嗽,老人虚弱体质的哮喘,因其有小毒,故必须炒熟或煮熟服食。油浸白果,适用于肺结核。

[便方]

1.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咳嗽:白果仁10~12克(炒、去壳),加水煮熟。加入砂糖或蜂蜜,连汤食之。

2.咳嗽,喘息:白果仁10克,麻黄、甘草各6克,水煎服。

3.肺结核:鲜银杏放于瓶中,加入菜油,以浸没为度。将之密封埋于土中,5个月后可取用,但以越陈越好。每次取银杏1个,撕取其肉,温水送服。

4.头风眩晕,眼黑目旋:白果仁炒燥研细末,每服3~6克,以红枣汤调服。

5.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白浊,妇女体虚白带

(1)白果仁10克,炒后入水煎,加糖,连汤食之,或炒燥研粉服。

(2)生白果仁2~3粒,研末,另取鸡蛋1个,开个小孔,将白果末塞入鸡蛋,以纸糊封,于饭锅上蒸熟,每日吃蛋1~2个。

6.鸡眼:白果树叶,烧存性研细末,用粥米粒研和,贴于患处,每日换贴1次。

7.冻疮未溃时:白果树叶煎浓汤,涂洗患部。

8.毛虱,角虱:鲜生白果,去外皮,取肉捣烂,轻轻涂于患部(注意勿沾入眼、阴部黏膜或创伤口)。

注:白果有毒成分主要在果肉中(油浸白果,可能毒性被破坏,故治肺结核可用果肉),白果仁也有毒,小孩生食白果仁5~10粒,即可中毒,故应注意炒熟,并不宜多食。

胡 桃

Juglans regia L.

胡桃,一名核桃或羌桃。属胡桃科植物。原产于西羌(即四川)、甘肃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汉代张骞使西域带来,故又称胡桃。我国北方普遍栽培。种仁、果隔、果皮、树叶都作药用。种仁并可榨油食用。

[性味]甘、平、温。

[成分]种子(核桃仁)含脂肪油、蛋白质、糖类、烟酸及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等。果肉含胡桃叶醌、鞣质。叶含挥发油、树胶、鞣质、没食子酸、缩合没食子酸、氢化胡桃叶醌。核壳含五碳糖。

[药理]动物试验:胡桃油可增加机体血清白蛋白,而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则较慢。叶的水提取物有抗菌、抗炎作用。

[功用]补气养血,润燥化痰,温肺肾,益命门。胡桃肉为滋养强壮品,润肺补肾,平喘止咳,胡桃仁油及叶可治皮肤病。果肉皮煎汁,可作洗发剂和疥癣药,泡酒服可止痛。果隔治遗尿。

[便方]

1.肺肾两虚,久咳痰喘(包括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咳喘,肺气肿等):胡桃仁1~2球,生姜1~2片,一并细细嚼吃。每日早、晚各1次。

2.肾虚,小便频数,遗精,阳痿,痘疮不起浆及慢性化脓病等:胡桃隔、芡实、薏米仁各10~15克,水煎服。

3.肝胃气痛,胃神经痛

(1)未成熟的胡桃皮(绿色肉皮)60克浸入240克烧酒中,密闭7~10日后可用,每次饮少许(约3~5毫升),可以止痛。此酒并可外用。

(2)急、慢性胃痛:取青核桃3000克,烧酒5000毫升,放坛中浸泡20天,待酒变成黑褐色,去渣过滤备用。在胃痛时,每次服10~15毫升。

4.呃忒:胡桃隔15克,生姜6克,水煎服。

5.肠鸣腹泻:核桃壳烧存性,研细,每服3克,温开水送下,一日2次。

6.疥癣,顽癣

(1)走油的胡桃仁研细,以纱布包裹,搽擦患处,一日2~3次。

(2)顽癣(包括体癣,股癣,牛皮癣):用刀削下鲜嫩胡桃绿色外皮,纱布包,用力拭擦患部,每日2~3次,一般约需10~20天见效。或将绿色外皮剥下晒干,煎水,擦洗患部亦可。此方亦可用于头癣及秃疮。

7.全身瘙痒:胡桃树叶煎水擦洗。

8.跌打外伤:胡桃肉皮(生胡桃外皮)捣烂敷伤处。

9.尿路结石:胡桃肉120克,麻油120克,炸酥盛起,和白糖120克,共研细,仍以麻油调和为一剂,分2天服,每天服3次。

桑 椹

Morus alba L.

桑椹,通称桑果。属桑科植物桑树的果实。嫩时色青,味酸,老熟时色紫黑,多汁,味甜。桑椹子、桑皮、桑叶、桑枝都作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桑叶有多量胡萝卜素及鞣质。桑皮含还原糖、多缩戊糖及半乳糖酐。成熟桑椹果含葡萄糖、蔗糖、琥珀酸、酒石酸、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烟酸、色素等。未熟青桑椹含有氰酸。

[药理]桑枝煎汁,给予动物口服,证明有使血压下降作用,桑白皮也有降血压作用,并有利尿作用。但根及新梢叶无降压作用。

[功用]桑椹:补虚益气,去水气。桑叶降血压,清肝明目。嫩桑枝去风湿,治臂痛。桑白皮利尿、止咳,治浮肿。

[便方]

1.风湿性关节疼痛,麻痹不仁以及各种神经痛:鲜黑桑椹30~60克,水煎服。或桑椹膏,每服1匙,以温开水和少量黄酒冲服。

2.风湿筋骨痛:干桑枝切成寸段,劈细,桑叶等分,同置炉内,燃烟熏患处,一日2次,每次20分钟。

3.急性肾炎,喘咳,小便不利(包括慢性肾炎):桑白皮、冬瓜皮、玉米须各15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4.高血压,头昏头晕,或感冒头痛:经霜桑叶30克,黄菊花10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5.高血压,血管硬化,风湿筋骨痛,肢臂酸痛:嫩桑枝30克,蚕砂15克,水煎服。

6.贫血,神经衰弱,脚膝痛,肢体麻痹,中风后半身不遂,大便干结:桑椹膏每服1匙,一日2~3次,以温水和黄酒少许化服。

7.盗汗:经霜桑叶30克,炒焦,搓碎,煎汤代茶喝。

8.闭经:桑椹15克,红花3克,鸡血藤12克,加黄酒和水煎,一日2次温服。

9.破伤风痉挛抽搐:桑叶60克,水煎服。

胡 颓 子

Elaeagnus pungens Thunb.

胡颓子,又名雀儿酥、羊奶子。属胡颓子科常绿灌木。产于江南各省。果可食。根、叶、果均入药。(见附图)

[性味]酸、涩、平,无毒。

[成分]果实含有糖类、脂肪、鞣质、有机酸及维生素B、维生素C。花含挥发油。

[功用]主治肺虚喘咳,脾虚泄泻。

[便方]

1.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胡颓子叶,焙燥研细末,每服1.5~3克,糖水调服,一日2次。

2.腹泻、不思饮食:胡颓子果15克,水煎服,一日2次。

3.支气管哮喘:胡颓子叶12克,苏子10克,白果7粒,水煎,一日分2次温服。

4.无名肿毒、未破溃者:胡颓子根90~150克,煎浓汁,涂洗患部,一日3~5次。

桂 圆

Dimocarpus longan Lour.

花果桂圆,一名龙眼,俗呼圆眼。属无患子科植物。产我国东南、南部及西南诸省。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名医别录》称其“益智”,言其功能养心益智故也。《开宝本草》称“亚荔枝”,言其形状如荔枝也。龙眼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肉含维生素B、葡萄糖、蔗糖、酒石酸及蛋白质和脂肪等。核含肥皂草素、脂肪及鞣质。叶含槲皮素、槲皮苷、鞣质等。

[药理]龙眼肉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于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有抑制作用。龙眼叶适用于外伤,有止血消炎作用。

[功用]开胃益脾,补心长智。龙眼肉为营养品,有安神补血之效。果核为收敛止血药。

[便方]

1.贫血,神经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盗汗:龙眼肉4~6枚,莲子、芡实等量,加水炖汤于睡前服。

2.创伤出血:龙眼核焙燥研细末,撒布伤口,加以包扎。

3.烫火伤:核研细末,以茶子油调涂。

4.久泻不止,崩漏白带:龙眼树皮或根皮30~60克,水煎服。或干花15克,水煎加红糖调服。

5.丝虫病,流火(丝虫病性淋巴腺炎):鲜根30克,土牛膝全草30克,水煎服。

荔 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荔枝,一名丹荔,名见宋·《开宝本草》。为无患子科植物。与桂圆极相似,唯花无花瓣,果熟时红色,外果皮有瘤状突起。自古为我国著名果品,产于我国东南、南部及西南诸省。果与核均可作药用。

[性味]甘、酸、温,无毒。

[成分]果肉含蔗糖、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叶酸及柠檬酸等。

[功用]荔枝肉:补脾益肝,止咳,养心神,止烦渴,发痘疮。核、根皮:治疝气,消结肿,止痛,镇咳。

[便方]

1.脾虚久泻:荔枝干果7个,大枣5个,水煎服。

2.妇女虚弱,崩漏贫血:干果30克,水煎服。

3.胃寒腹胀痛,疝气腹痛:鲜根30~60克,水煎后以红糖调服。

4.睾丸鞘膜积液:带核干荔枝焙燥15克,小茴香15克,略炒,共研细末,每次服10克,临睡前用热黄酒调服。

5.瘰疬(淋巴结核):干果5~7枚,海藻、海带各15克,以黄酒和水合煎服。

葡 萄

Vitis vinifera L.

葡萄,属葡萄科植物。原产亚洲西部,现我国各地广为栽培,果可生食,制葡萄干和酿酒。藤及根供药用。果肉以栽培品为佳,药用多以野葡萄的藤及根为好。

[性味]甘、平、涩,无毒。

[成分]果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烟酸及其他矿物质。根、茎及叶含橡胶质、糖类和酶等。

[功用]葡萄酒有营养强壮作用。根及藤祛风利水,治风痹筋骨痛,并有镇静、止呕、止痛作用。

[便方]

1.怀孕呕吐或妊娠浮肿,小便不利:野葡萄根30克,水煎服。

2.肝炎,黄疸,风湿痛:鲜根30~90克,水煎服。

3.贫血,头晕心慌:葡萄酒适量饮服,一日2~3次。

4.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瘫痪麻木:葡萄根或藤、嫩桑枝、蚕砂各30克,加黄酒与水等量煎,一日2~3次分服。

5.跌打损伤,疼痛,风毒流痰(包括寒性脓疡、骨结核等):葡萄根或藤60~90克,加酒、水合煎服,并以鲜根皮捣烂敷于患处。

罗 汉 果

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

罗汉果,属葫芦科植物。分布于我国南方如广西、广东、海南岛以及江西等地,野生或栽培。味极清甜,胜如甘草。

[性味]甘、寒,无毒。

[成分]果肉含丰富的葡萄糖。还含有比砂糖甜三百倍的物质,是属于三萜系配糖体,暂称为“S-5”。一个15克重的果实,约含有百分之五的“S-5”,相当于500克砂糖的甜味。

[功用]有解热、清肺、止咳、补血,促进肠胃机能、抑制哮喘等功能。糖尿病人也可以用。还能消暑,止渴,清肺化痰,润喉。

[便方]

1.喉痛失音:罗汉果1个,切片,水煎,待冷后,频频饮服。

2.演员、教师、广播员等保护发声器官:常以罗汉果切碎,泡水代茶饮有效。

枸 橘

Poncirus trifoliata Raf.

枸橘,一名臭橘,属芸香科植物。中药材名枸橘李。李时珍说:“其树如橘,小枝扁平而有刺,人家多栽作篱笆,结实大如弹丸,壳薄不香。”果及花、叶作药用。

[性味]辛、温,无毒。

[成分]花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柠檬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等。果实含挥发油及枸橘苷,橙皮苷。还含生物碱茵芋碱。

[功用]疏肝利气,理疝,消肿。果实适用于乳房核肿。花为芳香健胃药,适用于肝胃气痛。

[便方]

1.妇女乳核(包括乳癌初起):枸橘李焙燥研细末,黄酒送下,每服6克,一日2次。

2.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慢性喉炎:枸橘叶30克(鲜品加倍),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3.遍身瘙痒:小枸橘切细,炒黄研末,黄酒调服,每服6克,一日2次。并用枸橘叶煎汤洗拭患部。

4.肝胃气痛,小肠疝气:枸橘嫩枝带叶30克(鲜品60克),加黄酒和水合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亚 麻

Linumu sitatissimum L.

亚麻,别名山西胡麻。属亚麻科植物。中药店所售的大胡麻(巨胜子)即属本种。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西南各省均有栽培。种子久食易中毒。榨取的油可供药用及工业用。

[性味]甘、辛、平。

[成分]种子含脂肪油(为亚麻油酸等甘油脂)、黏液质、蛋白质、糖、有机酸及维生素A。此外,尚含有少量的氰苷即亚麻苦苷。

[功用]养血祛风,补益肝肾,治病后虚弱、眩晕、便秘等症。

[便方]

1.烫火伤:亚麻仁油(高温消毒后)涂患部,一日2次。

2.高血压,血管硬化,胆固醇增高:亚麻仁(巨胜子)10~12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15日为一疗程。

番 石 榴

Psidium guayava L.

番石榴,又名鸡矢果。属桃金娘科灌木或小乔木。为我国南方果树之一,野生或栽培。浆果味甜可生食。叶、树皮、未熟果均供药用。

[性味]涩、甘、平。

[成分]叶含挥发油(丁香油酚等)。树皮、叶、未熟果含有鞣质。成熟果实含β-谷甾醇、槲皮素、番石榴苷、维生素C、糖类等。

[功用]止泻,止血,消炎,收敛,燥湿。

[便方]

1.皮肤湿疹瘙痒:番石榴叶适量,煎浓汁涂洗,一日数次。

2.痢疾、肠炎:干叶10~15克(鲜叶30~60克),水煎去渣,一日2~3次分服。

3.刀伤出血,跌打损伤:未熟果或树皮,焙燥研细末,外用撒布,或蜂蜜调涂,一日2~3次。

4.糖尿病:番石榴汁,每日3次,每次一调匙。

八 月 瓜

Holboellia fargesii Reaub.

八月瓜,为木通科植物木通的果实。药材名八月札,生果熟时味甜可食。茎、藤及果实均作药用。(见附图)

[性味]茎叶:苦、平,无毒。果实:甘、微寒,无毒。

[成分]八月瓜含糖类。茎、枝含木通皂苷及钾盐等。种子含脂肪油。

[功用]利水消肿,清心除烦热。

[便方]

1.膀胱及尿路炎症、小便涩痛:木通6克,车前草15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2.肾盂肾炎:八月瓜(中药名八月札)15克,或干木通根10克,水煎服。

柏 子 仁

Biota orientalis(L.)Endl.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子,柏子仁可食,并作药用。侧柏叶亦为常用中药之一。

[性味]柏子仁。甘、平,无毒。侧柏叶:苦、微温,无毒。

[成分]柏子仁含脂肪油、蛋白质、可溶性脂肪酸等。侧柏叶含有松柏苦味素、侧柏苷、挥发油及鞣酸、树脂等。

[功用]柏子仁为滋养强壮药,有祛痰止咳之功。侧柏叶为止血药,有祛风湿,治痹痛之功。

[便方]

1.风湿关节痛:侧柏树枝之节,劈碎,每日10~12克,水煎去渣,加赤砂糖适量,一日2次分服。

2.老人慢性便秘:柏子仁、大麻仁各10克,微炒研细,以绢包水煎20分钟,过滤,加白糖适量,一次顿服,每日一剂,便通为度。

食 茱 萸

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

食茱萸,一名樗叶花椒、樘子、辣子等。属芸香科落叶小乔木,枝有刺,蓇葖果红色,种子棕黑色。产我国浙江、广东、广西、台湾等省。果实供食用,作调味香料,故名食茱萸,有别于吴茱萸。亦供药用。(见附图)

[性味]辛、苦、温,无毒。

[成分]叶含挥发油、树脂、酸性成分。树皮含茵芋碱、挥发油。种子和果皮均含异虎耳草素。

[功用]温中,燥湿,暖胃,健脾。

[便方]

1.久泻虚痢(慢性肠炎):食茱萸、肉豆蔻各30克,小米子60克,炒焦,研细,共为蜜丸,每服6克,一日2次,温水送下。

2.胃寒、胃气痛:根30克或干果实6克,水煎分服。

3.牛出痘:茎叶或根150~300克,水煎灌服。

苦 瓜

Momordica charantia L.

苦瓜,又名锦荔枝、癞葡萄。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状草本。卷须不分枝,果实圆头状椭圆形,外果皮有瘤状疙瘩。嫩瓜炒熟作菜,熟时黄色,内有红瓤子,味甜可食。茎叶、果、子均供药用。

[性味]甘、苦、寒,无毒。

[成分]果实含苦瓜苷、5-羟基色胺和多种氨基酸。种子含苦瓜素、脂肪酸、蛋白质。

[功用]果实清心明目。种子益气壮阳。

[便方]

1.流火丹毒,热疖:茎叶捣烂,绞汁外涂。

2.火烫伤:果瓤捣烂涂敷。

3.阳痿:种子10克,炒熟研末,一日2~3次,黄酒送服。

覆 盆 子

Rubus chingii Hu.

覆盆子,属蔷薇科植物。为插田泡的果实,味甜可食。可制糖、酿酒,入药可作滋补强壮剂。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含有机酸、挥发油、果脂类物质、葡萄糖、维生素C。

[功用]温中,益气力,壮阳,补肾精,益肝明目。

[便方]

1.目生云翳:鲜根洗净,捣烂,于水中沉淀,取淀粉晒干,以人乳调和,用少许点眼。一日3次。

2.慢性眼炎、迎风流泪:插田泡鲜叶,洗净,捣烂绞汁,滴眼中,一日2~3次。

3.阳痿:覆盆子、韭菜子等分,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12克,分2次服。

黄 皮

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

黄皮,一名黄皮果,属芸香科植物。花轴、花枝叶轴及小叶片背面叶脉上均有集生成簇的密毛,果实黄色,被毛,比金柑还小,状如川楝子而味酸,果肉可食。产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叶、根皮及果核均供药用。(见附图)

[性味]气香、性平、味酸、微苦、辛。

[成分]种子含油量达53.2%。果皮、叶均含挥发油。叶又含酚类、黄酮苷、氨基酸。树皮含小檗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甾醇、黏液质、酯类成分。

[功用]宣解郁热,理疝痛。叶可防治流行性感冒。根能治气痛及疝痛。这是南方群众广为使用的一种民间药。

[便方]

1.防治流行性感冒:黄皮树叶1250克,加水12000毫升,煎至4000毫升,将汁水滤出,再在药渣上加水10000毫升,又煎至4000毫升,将2次滤液合并,再煎煮浓缩至4000毫升,然后加防腐剂。成人每次服30毫升(约1小酒杯),一日3次。小孩减半,连服3~6天。或每人每日用叶6~10克,水煎服,连服数天。治疗和预防流感有显著效果。此方同时可治疟疾。(广东资料)

2.肝胃气痛:生黄皮果晒干,每日10个,水煎服。或用黄皮树根30~60克,水煎后去渣,加黄酒冲服。

3.疝气偏坠:黄皮树根60克,小茴香15克,水煎后去渣,冲入黄酒适量,温服,一日2次。

4.风痰流注,寒性脓疡:黄皮树嫩叶,黄皮果核焙燥研细,龟板砂炒研末,各120克,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6克,一日2次,以黄酒送下。

5.蛔虫上攻,心下痛:黄皮果18克(鲜者60克),水煎空腹服。

6.肠痉挛,肠疝痛,胃神经痛:黄皮果核炒香,研细末,以水或黄酒送下,每服6克,一日2~3次。

木 半 夏

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

木半夏,属胡颓子科落叶灌木。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果可食,果、根、叶均入药。(见附图)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果含果胶、有机酸、脂肪油、糖类。花含挥发油。

[功用]收敛、消肿、平喘、止泻。

[便方]

1.跌打损伤:木半夏叶煎水洗,并以渣敷患部,一日2次。

2.咳嗽气喘:木半夏果实30克,水煎服。

3.慢性泻痢:木半夏根30克,水煎去渣,加赤砂糖,一日分2次温服。

椰 子

Cocos nucifera L.

椰子,属棕榈科植物。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海南岛等地多产。椰肉(即胚乳)白色,供食用或榨油,胚乳内部水液可作饮料。

[性味]甘、温,气香。

[成分]椰子果肉含脂肪油60%~65%,油中的成分为癸酸、棕榈酸、油酸、月桂酸等。外果皮含氢氰酸。

[药理]内胚有杀绦虫作用,饮其汁而食其肉可驱虫。

[功用]椰子果肉:补虚强壮。果汁:清暑解渴,并能驱虫。

[便方]

1.姜片虫,绦虫:每次取椰子半至一个,先服椰子汁,后吃椰子肉,每日早晨空腹时1次吃完,不需另服泻剂,3小时后方可进食,其驱虫率与槟榔不相上下,且无副作用,比较安全。广东江门卫生防疫站报道治疗69例中,服药后排虫最多者达417条,排虫最少者也有1条。

2.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肿:鲜椰子汁适量饮服。国外资料称:观察过311例,认为有良好效果。

3.椰子壳提制椰溜油,作皮肤病、体癣、足癣的外用擦拭剂,效果比水杨酸好。(广东海南资料)

4.白喉:椰子树根皮,晒干,小儿30克,成人60克,水煎加糖服,至伪膜消失后,再服一周,巩固疗效,轻者次日即见效。广东揭阳县人民医院收治83例,治愈率96.2%。

阳 桃

Averrhoa carambola L.

阳桃,或称羊桃,一名五棱子、五敛子。属酢浆草科植物的果实。产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表面色青,有五棱,如剑脊状,皮肉脆软,可生吃或作蜜饯。花、果、根、叶均可作药用。

[性味]酸、甘、平、涩,无毒。

[成分]含糖类、维生素B1 、维生素C、草酸盐及柠檬酸、苹果酸等。

[功用]果:生津止咳,下气和中。叶:利小便,捣烂外敷肿毒,散热止痛。

[便方]

1.慢性头痛:阳桃根(鲜)30~60克,豆腐120克,同炖服,每日1次。

2.寒热往来:阳桃花(干)15克,水煎服,一日2次。

3.疟母(久疟后脾脏肿大):鲜果5个,洗净切碎,捣烂绞汁,以温水冲服。

4.跌打伤肿痛,痈疽肿毒:阳桃鲜叶捣烂,敷于患处,能止血止痛、散热拔毒。

5.骨节风痛,小便热涩,热毒,痔肿出血:鲜阳桃,切碎捣烂,以凉开水冲服,一日2~3次,每次2~3个。

6.咽喉痛:生食阳桃,一日2~3次,每次1~2个。

菠 萝

Ananas comosus(L.)Merr.

菠萝,又称凤梨,属凤梨科植物。我国南方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普遍栽培。叶如铁扁担(剑麻),果形如松球而大,多汁,味甜美,可生吃或制罐头、蜜饯。叶有纤维,可造纸或制绳索。果与叶均可药用。

[性味]甘、微涩、平。

[成分]果含糖类、脂肪、淀粉、蛋白质、有机酸等。叶含鞣质。

[功用]清暑解渴,消食止泻。

[便方]

1.伤暑,身热烦渴:菠萝1个,生吃或榨汁,以凉开水和服。

2.夏日痧气,腹泻(包括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菠萝叶或根30克,水煎服。

槟 榔

Areca catechu L.

槟榔,属棕榈科的常绿高大乔木。产于我国海南岛及台湾省南部,广西、福建、云南南部亦有产。它的未熟果实即枣儿槟榔,热带民族多用来当茶果供宾客,故有槟榔之名。果皮为大腹皮,里面的种子即槟榔,均作药用。

[性味]苦、辛、温、涩,无毒。

[成分]含有各种生物碱,有效成分为槟榔碱,此外尚含鞣质、脂肪及槟榔红色素。

[功用]槟榔驱绦虫、姜片虫、蛔虫等,治腹胀,下水肿,消脚气、奔豚,诸瘴疟。大腹皮有利尿行气之功,亦有消肿胀、治脚气肿痛之效。

[便方]

1.姜片虫、绦虫、蛔虫:南瓜子仁15~28克,研细,加适量白糖,另用槟榔15~24克,煎汤送服,一日1次,空腹服。

2.猪肉或牛肉绦虫及姜片虫:带壳南瓜子60克,炒熟去壳,研粉,于空腹时1次吃下。隔2小时后,再服槟榔45克的水煎剂。再隔半小时,用元明粉10~12克,化水服取泻。小儿用量照年龄、体重递减。

3.急性、亚急性肾炎,浮肿:大腹皮15克,鲜荸荠苗(通天草)30克(干品12克),水煎服。

4.青光眼、眼压增高:槟榔10~18克,水煎服,药后以轻泻为度。如不泻可稍增加用量。据临床实验,槟榔用到30克以上方能致泻,但同时有腹痛、呕吐、恶心等副作用。

5.流行性感冒:槟榔、黄芩各10克,水煎服。据动物试验,槟榔、黄芩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6.脚气肿胀,冲心性脚气:槟榔、紫苏叶、木瓜、生姜各6克,水煎,早晨空腹服。

7.疟疾:槟榔12克,乌梅肉、臭梧桐各10克,水煎,于疟疾发作前2~3小时服。

木 瓜

Chaenomeles lagenaria(Loisel)Koidz.

木瓜,一名海棠梨。属蔷薇科植物。春末开花,深红色,结实大如桃,亦似小瓜。皮黄而红,蒂间有鼻似乳凸,香而甘酸,性脆,可蜜渍,或去子捣泥蜜煎作糕食。干果入药,宣州产者名宣木瓜,药用更佳。

[性味]酸、甘、温,无毒。

[成分]含皂苷、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以及维生素C、黄酮类、鞣质。种子含氢氰酸。

[功用]主治湿痹,脚气,霍乱吐泻,转筋。有清暑解毒,舒肝止痛之功,适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扭挫伤、筋挛急以及肺病咳嗽、痰多等。

[便方]

1.风痰入络,筋急掣痛:鲜果30克,水煎去渣,冲入红糖、黄酒,一日2次,早晚各服1次。

2.肺结核,咳嗽:木瓜15克,葎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3.跌打伤痛,宿伤腰痛、脚痛:木瓜15克,五加皮(五加科的南五加)、大血藤、威灵仙各12克,共研细末,以热黄酒送服,每服6克,一日2次。

4.扭挫伤:鲜木瓜烤熟,捣烂趁温敷于患处,一日2次。

5.小腿肚转筋(腓肠肌痉挛):木瓜1~2枚,以陈黄酒煎,每日睡前温饮一小杯,连用数天。

6.颈项筋急不可转侧:宣木瓜2枚,剖开加入乳香、没药各6克,仍缚定,于饭锅上蒸3~4次,研烂如泥,每次10克,黄酒1杯炖化,温服。

7.奔豚气攻,脐下或腹肋胀满疼痛:宣木瓜120克,小茴香90克,小青皮6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6克,一日2~3次,食后温黄酒送服,不饮酒者可以水送下。

黄 瓜

Cucumis sativus L.

黄瓜,一名胡瓜。属葫芦科植物。生熟皆可食,其苗作药用。

[性味]甘、寒,无毒。

[成分]瓜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挥发油,黄瓜蒂多苦味,成分为葫芦素A、葫芦素B、葫芦素C、葫芦素D。种子含脂肪油。

[药理]葫芦素C在动物实验中有抗肿瘤作用,毒性较低。

[功用]清热利水,解毒消炎。

[便方]

1.脓疱疮(黄水疮):黄瓜秧(藤蔓)焙焦燥,研细粉,香油调涂患部,一日2次。

2.扁桃体炎,咽峡炎肿痛:黄瓜霜吹喉,一日数次,可以吞咽。黄瓜霜制法:取成熟大黄瓜一条,切开顶端,剜去瓜瓤及种子,填入明矾令满,仍以原盖盖上,用竹签钉牢,将瓜装入网线袋中,挂在阴凉通风处,数天后,瓜皮上不断冒出白霜,用洁净鹅毛扫下,装瓶中待用。或用芒硝代明矾亦可。

越 瓜

Cucumis melo L.var.conomon(Thunb.)Mak.

越瓜,一名生瓜,亦称菜瓜。为葫芦科植物,原产于热带,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果肉白色或淡绿色,质脆,多汁,可生食,亦可酱制腌藏。作果蔬,亦供药用。

[性味]甘、寒。

[功用]利尿、解渴、清热、除烦。

[便方]

1.酒醉烦闷口渴、或中暑烦渴:生瓜捣绞汁,多量饮服,能清暑热,并解酒毒。

2.口吻热疮:生瓜烧存性研细末,茶汁调敷患部,一日3次。

油 橄 榄

Olea europaea L.

油橄榄,一名齐墩果。属木犀科植物。《酉阳杂菹》云:“齐墩果生波斯(伊朗),树高二丈,子如杨梅,五月熟,其核西域人用以榨油,煎饼果。”原产于地中海一带。现已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大面积栽培。(见附图)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果含脂肪油38.11%~73.95 %(其中脂肪酸以油酸为主,并有亚麻酸),又含油酸酯酶,色素苷。

[功用]为营养丰富的高级食用油,又供药用,旧译名阿列布油,为制外用软膏及硬膏的原料。

[便方]

1.冻疮溃烂:橄榄油90克,紫草根15克,切薄片,先将橄榄油加热至沸,即将紫草根投入油内,随即离火,趁热过滤去渣,将滤油装入瓶内,待冷却后外用,涂于溃疡面,一日2~3次。

2.婴儿湿疹:橄榄油120克,黄柏粉6克,大黄粉3克,飞滑石粉10克,冰片粉1克,共研匀,调入油中,搅和,先用食盐水洗涤患部,以棉球拭干,厚涂药油,包扎好,每日1次。

翘 摇

Vicia hirsuta(L.)S.F.Gray.

翘摇,又名小巢菜,元修菜。为豆科野豌豆之全草。野生于麦田中,亦有栽培作绿肥,嫩苗作蔬食,并作药。其荚果名“漂摇豆”,亦供药用。

[性味]辛、平,无毒。

[成分]叶含芹菜苷、槲皮素。果实含高级蛋白质。

[功用]清热利湿、治黄疸。

[便方]

1.黄疸(包括急性传染性肝炎):鲜草洗净,捣绞汁,适量饮服。

2.妇女白带:翘摇30~50克(干草),土茯苓20克,甘草5克,水煎服。

3.赤眼羞明:漂摇豆研细末,每服2~3克,清茶送服,一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