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易》是我国成书最早的著作,但不是文王作,而是西周末年一位占筮官根据旧筮辞编选组织而成;旧材料不足或不合用的,作者加以补充。故《易》卦爻辞约分为筮辞和作者立言两类。
二、《易》分卦画和卦爻辞两部。卦画以八卦(乾、坤、坎、离、震、巽、艮、兑)为基础,八卦自迭和互迭,构成六十四卦。八卦以 (阳) (阴)两个符号构成,其始当由于变结绳为书契画成,即以 代一大结, 代两小结,结绳记事。八卦当是人们智识发展了,感到结绳不够应用,画成八个符号用来标志自然界八种事物,即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周人本来用蓍草占卜,不用卦画,后来才把蓍草和卦画合起来占筮。相传文王演《易》,可能他演的就是把八卦配迭为六十四卦,而又用蓍草和卦画连起来占筮的人。但《周易》却不是他作的,因为有不少卦爻辞不可能是他说的,而远在其后才有。卦画是为占筮时揲蓍数策用的。
三、卦爻辞是占筮后所得的结果的记录。人们有疑问的事就占卜,占后把结果记下来以便将来参考,故筮辞是社会现实的史料。但旧筮辞是散乱的,各自独立的,象殷人的甲骨卜辞一样。有时可能一个卦爻重复地占好几回,有时却一回没占到。有时占了没把事记下来,或只记上个吉凶贞兆。《周易》里还有这种情况,一辞数占,或只有贞兆。但是《周易》是经作者编选组织而成,大多数的卦,以类相从。有农业、行旅、战争、婚烟、家庭等类,很有体系;即使事不一类,作者也用形式联系起来,成为完全有组织体系的著作,而且作者还在卦辞之前给每个卦一个标题,即所谓卦名,或从内容,或用形式,或形式和内容统一。
四、卦爻辞约分三大类:象占辞、贞事辞、贞兆辞。“象占”和蓍筮不同占术,《汉书·艺文志》的《数术略》,分为六种:天文、历谱、五地、形法、杂占五种是天启的,我用“象占”概括它(也叫“物占”)。蓍、龟,是人为的。因为古人对每一种占术不大相信所占的准确与否,故常用不同的占术互相参验。蓍筮、龟卜也是三人同时占卜,因此《周易》也有象占,是参验之意。三类辞外,还有理论语、说明语、比喻语、引用语、衬托语等,较少,不成类,合于贞事辞内。这是作者立言,不是筮辞。
五、《周易通义》是《周易》的新注解,因为古来《易》注都为统治阶级宣教之作,穿凿附会,借古代语言,穿古人服饰,演新角色,说的是他们自己的话而不是《易》义。又因时代远隔,文献无证,只知讲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几个理想人物,而缺乏关于奴隶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历史知识。由于这主观客观的两个原因,历代《易》注,尽是胡说。我们幸福地生在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新社会,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做武器,才能拨千古之迷雾,探《周易》之奥秘,得到新的理解。《周易通义》就是尝试以马列主义的观点方法作的探测,力求把这部一向认为不可解的“谜”书揭出它的真相,以供研究古代社会史者的参考。
六、我认为古人著书必有作者的目的和书的组织。《周易》虽是一部占筮书,作者实是针对西周末年贵族内讧、政治黑暗、周室危机而作,企图挽救这个行将崩溃的局势,故书中一面揭露贵族的罪行,一面提出自己的政治和行为修养的见解。《周易》实是记录史实、总结经验和发挥政见的著作,其中有相当丰富的古代社会史料,又有比较宝贵的思想。
七、《周易》的组织,主要用类事法,把同一性质的材料归纳在每一个卦里。一个不够,就用三四个以至六七个,有农业、行旅、商旅、战争、婚姻、家庭、政治、阶级斗争、行为修养等各类。比较散杂难于归类的则用形式联系法,尽可能把各种材料贯连起来。每个卦的卦辞之前加一个标题,或从内容,或用形式,最理想的,内容和形式统一。标题有一词多义的,有时在卦辞里加以解释,说明题目的一义。事类主要放在六爻说,材料较多则从卦辞说起,贯连下去。总之,有它的组织体系。这是古今说《易》者还没有人看到的,但这关系到理解卦爻辞的重要关键,不明它的组织体系就无从了解《易》文。这也是历代《易》注所以曲解的缘故。
八、卦爻辞分三类辞,但蓍筮以贞事、贞兆为主。旧筮辞有象占,不过因其他占术不够明确,再用蓍筮参验,因并记录,《易》当沿用旧文。兹于乾、坤二卦分栏列举,其他卦无象占的就不划象占栏。又贞事、贞兆,多相应而连说,有时作者利用贞兆词以说事理,如睽六五之“悔亡”,是指前天遭遇的倒霉事;晋六五的“悔亡”,指战争失败;小过九四之“无咎”、震上六的“无咎”,是说没过错,并非贞兆。贞兆词有时扩大运用了,和卜辞不一样,故贞事、贞兆应并为一栏,不便分割,虽则不少可以分列的,为方便计,不分贞事、贞兆为两栏。乾、坤二卦仅作示例而已。
九、卦画和卦爻辞是两个系统。卦画为揲蓍数策用,属于占术;卦爻辞是筮占后的事实记录和作者总结经验发挥思想的话。卦画和卦爻辞性质不同,各成体系。《易传》把两者牵合在一起,用爻位来讲封建伦理等级关系,为统治阶级服务,穿凿附会,尽是胡谈,并非《易》义。历代注解,迷信孔子作《易传》之说,也因为同是士大夫统治阶级,思想意识彼此合拍。我们解《易》,既要分清卦画与卦爻辞的不同性质,又要打破旧注一切穿凿胡谈。除了个别文字训诂可取外,所有前人《易》注尽是错误的。《周易》是奴隶社会作品,一定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才能理解。
十、《周易》的词汇和句式,有它的特殊地方,如多用假借,而假借又不一式。如省辞法,有各种减省法。必要比较分析,才能得出作者的真意(参《周易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