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 佚名 | 《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古灵宝经」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无上秘要》已引此经。据考本书原为《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中一篇,后单出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经文宣称凡修学而未得道者,皆因本人身负宿对,罪根不释所致,当于三元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修行谢罪之法。其法先请太上老君召出身中诸神,依次向无极天尊及诸方神灵上章陈词,首过谢罪,乞求原宥,据称修行此道可列名诸天,使众真欢喜,万神开宥宿对,披散罪根,「克得神仙」。 |
| 云篆度人妙经 | 佚名 | 《云篆度人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六朝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神符类。此经以云篆符文书写《灵宝度人经》,篆字下加注楷书对照。可为研究符书者参考。本书没有文字,只有图片,感兴趣的可以下载。 |
|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 佚名 |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隋唐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演说,宣称太一救苦天尊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世人如遇各种苦难,只须唱呼「太一救苦天尊」之名,念诵圣号。天尊即应化现身,前来救护。 |
| 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 | 佚名 | 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撰人不详。盖为唐代道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此书所载道法与《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后二卷相似,但文字全异。内载各种符箓、神印、咒诀。大旨以书符念咒之术召请六丁玉女下辟精邪。消灾如愿。又载「六戊法」,其法为书写六戊神符,并用六戊神印,念咒诵名,以步罡蹑虚。 |
| 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 | 佚名 | 原不题撰人。书中提及明初正一道天师张正常、张宇初、张宇清等人,应为明代正一道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言伏魔杀鬼之法。内载杀鬼神将吏兵名额,太上北极神符、太上大杀鬼符,北极酆都六宫名及神咒、北极杀鬼印等。据称佩带以上符箓神印,诵咒念名,可摧灭精邪,摄伏魔蜮,除恶治病,「代天行化,助国济民」。 |
| 经验麻科 | 佚名 | 嘉庆道光年间,安徽太平县沈望桥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写了《经验麻科》一书,当时仅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由于该书经验确切,药效显著,得书者往往视同珍宝,秘不示人。 |
| 正一法文经护国醮海品 | 佚名 | 正一法文经护国醮海品,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原系早期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内言醮祭江河湖海水宅龙神之法。谓国家动乱、家门不安,皆可设此醮仪,祭祀龙神,可使国安民丰,家中富溢。篇末附〈元始灵宝告山简求仙上法〉、〈元始灵宝告宅简文〉,言投简请神,削除罪籍之法。疑系后人附益。 |
|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 | 佚名 |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授度《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之仪法。所谓「二部」,指该经中「思微定志两半图局」及「十戒要诀」两节文字。本篇收录局文、戒文,并载传授、修习之仪法。 |
| 子午流注说难 | 吴棹仙 | 2卷,近代吴棹仙著。本书首为子午流注环周图及其介绍。后分上、下两卷。上卷本输穴说难,介绍子午六十六穴、别络十二穴、下合穴三穴共八十一穴,每穴设部位、证治、针灸、按等项,后附穴位图谱;下卷介绍与子午流注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针灸手法,并有医案七则。书末附本输穴即景诗十二首。 |
| 子午流注针经 | 何若愚 | 针灸著作。金何若愚撰,阎明广注。三卷。若愚善针灸,曾探讨经络之原,针刺之理,撰《流注指微论》,原书佚,其义仅存于流注指微赋。此书约二万言。卷上载流注指微针赋(作于1153年,有阎氏详细注解)、流注经络井荥说、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等篇,论述手足阴阳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附有图示。卷中为井荥俞经合部分图与五子元建日时歌,专论子午流注。卷末为针经井荥歌诀附图,及五行造化。共附插图五十八幅。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日时干支变化。为现知最早论述子午流注学说的专书,为针灸学界所重视。元至大四年(1311)被著名针灸学家窦桂芳收入《针灸四书》。其中大部分内容为明以后各针灸名著所转载,是学习和研究子午流注针法的必读参考书。有《针灸四书》本,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 |
|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 | 佚名 |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南宋朱宋卿编撰。《宋史‧艺文志》着录作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二卷,收入正一部。本书记述北宋末著名道士徐神翁生平事迹。由编者根据民间流传的《徐神翁语录》、《徐神翁行化状》,并参考其它史料增删编次而成,书成于淳熙丁来年(1187)。书中记载徐神翁事迹一百七十余条,大致按年代编次。据称徐神翁本名徐守信,十九岁入泰州海陵天庆观充洒扫之役,后遇至人授以占卜之术,言人祸福无不灵验。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赐号曰「虚靖冲和先生」,卒于大观二二年(1108),寿七十六岁。 |
| 正一法文经章官品 | 佚名 | 正一法文经章官品,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早期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又名《千二百官章经》。内载正一道士上章召请一千二百天官之名,按所请天官主治某种疾病灾害分类。各卷概略如下:卷一有收土公、军兵收怪、主利宅舍、收官事等二十四条。 卷二有收万精魅、收癫瘸、收目病、诸毒立差等二十六条。 卷三有主斩草、收葬送冢墓鬼等十一条。 卷四有主蚕桑、主六畜、主鱼捕、主贾市等十六条。本经认为凡一切灾害疾病,皆因精鬼作祟,或有恶人作为,而各种灾病亦皆有神主治之。故世人若有灾病,即应上章召请某类天官收鬼除妖,治病消灾。例如〈收土公〉条称:「若病饥内清尽,性命垂危,当请天官杨秩君,官一百二十人、君吏一百二十人合治之;若久病著家,请须臾君官将一百二十人令治之」云云。其它皆类此。本书对研究早期天师道与民间信仰之关系颇有参考价值。 |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佚名 | 妇产科著作。彭逊之撰。一卷。逊之溧阳(今属江苏)人。集诸家之长,并结合临床经验,编撰成书于一九三一年。书中分为天癸确论、带证总论、调血精义、气化次序说四门。天癸确论以调经为主,载有月经不调等二十五证。带证总论以论治带下为主,包括各种带下十三证。调血精义论述血瘀经闭等十七证。气化次序说论述血崩等十六证。每门先论,继为证、方。其理论宗《内经》,博采诸家之长,尤推崇傅青主之学。书中以不同标记区别引述古人之论或心得。立论清晰,阐述详尽,可供妇科临床参考。有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
|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 佚名 |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仙道有『九赤班符封山坠海』」;《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太上六甲九赤班符一卷」,皆指此经。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载三篇道法。其一曰〈五岳五帝内思变化真形求仙上法〉,言道士入五岳名山,存思五帝真形以避邪成仙之法。其二曰〈五岳内思刻名定仙上法〉。言道士入山存思五岳帝君,以「九赤镇岳求仙班符」五枚埋藏于山中,诵咒默祝以求成仙之法。其三曰〈四海水帝除罪削简上法〉,言道上存思四海水帝,以「九赤封海通真班符」四枚投入海中,诵咒微祝以求除罪成仙之法。全书道法以思神唸咒,投简埋符为主。 |
|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 | 佚名 |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呪妙经,原题「上清三洞经箓碧霄洞华太乙吏欧阳雯受」,约出于唐代或北宋。《道藏缺经目录》着录「北帝神咒妙经十卷」,疑即此书。今本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讲述存神诵咒,施用符箓神印以伏魔驱邪,消灾捍厄之术。全书分十品,内载各种咒诀符箓,名目繁多,皆用于伏魔消灾。各种咒诀符箓多为元始天尊、太上道君或北帝所说。 |
| 太上说青玄雷令法行因地妙经 | 佚名 | 太上说青玄雷令法行因地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言雷神温元帅之功德与神威。经文称:温元帅为上天丙丁之精、火帝之神。汉代化身降世,为翊灵将军。该神赤发青面,金甲红袍,掌握风雷,助法救民。唐天宝元年,温元帅奉太上老君之命,持符率领雷兵岳卒平定灾疫,剪除邪妖,保境安民。又称温元帅秘传「号令灵符五岳总印」于世,名曰「青玄地雷」诵奉此经,即可消灾祛病,使生民安泰。经中有颂、咒各一首。 |
| 太上金华天尊救劫护命妙经 | 佚名 | 太上金华天尊救劫护命妙经,又名《昊天玉皇文》。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为五言韵文,篇幅不长。大旨言金华天尊奉元皇玉帝之命,救人劫难。凡诵持此经者,则有七元天星君、破军天星君、天罡大星君、霹雳大仙君等神灵护卫,消除灾难,并可修成真道,超越三界。 |
|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 | 佚名 |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箓,撰人不详。书中提及明初正一道天师张正常、张宇初、张宇清等人,应出于明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乃太清天中老君授正一真人。内载五方神君名号、符图、神像,以及授箓盟信、法祠等。据称凡被恶人厌祷,或被鬼神诅咒而生灾害,寻道士受得此箓。即可「解释咒诅,荡禳厌祷,消灾度厄,延寿长年」。 |
| 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 | 佚名 | 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内载七元真人所说咒诀七首,据称持诵此咒,可长生久视,消灾度厄,招真伏魔。 按《正统道藏》正一部群字号收入七篇经文,即《北帝说豁落七元经》、《七元真诀语驱疫秘经》、《七元璇玑召魔品经》、《元始说度酆都经》、《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经》、《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经》。此七篇经文乃北帝七元真人所说,其内容皆消灾伏魔,延生保命之法。所叙道法大抵以建醮燃灯、存神诵咒、佩服符图为主。从内容文字看,此七篇应为同时传世之一组经文,成书年代约在南北朝末或隋唐。 |
| 无上三天法师说荫育众生妙经 | 佚名 | 无上三天法师说荫育众生妙经,原不题撰人。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正一天师传授阆州灵台山道士成法道。经文宣称劫运将终,有无数饿鬼出世,食人五谷,饮人肌血,使人羸瘦而死,天师愍念众生,故出此经,令成法道传布于万民。凡书写供奉此经,广积善功,或请道士建立道场,设斋礼忏者,天师即令左右真人王长、赵升等持「太上神符」,荡除一切鬼孽,使家家平安,饮食丰饶,田蚕倍收,五畜兴旺。书中有天师五言颂咒一首,无上天师神符一枚。 |
| 真一金丹诀 | 佚名 | 真一金丹诀,北宋王常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叙内丹法诀,作者自称其丹诀出自唐代钟离权、吕洞宾及施肩吾真人。分丹法为三种。其一为清虚无为炼神之法,乃神仙抱一之道,以目牛返性,混合道元为要。其二为胎息炼元气复本还元之法,乃富国安民之道,以精神内守脐元为要。其三为全形之法,乃强兵战胜之道,以金木间隔,龙虎交媾,炼黑水金丹为要。三种丹法之后有、「炼神法」、「炼气法」、「炼形法」三首歌诀。书末附《胎息节要》,论述胎息行炁要诀。 |
| 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 | 佚名 | 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讲述内丹炼养理论,全书分二十七章。首先论述大道自然无为,化生阴阳五行、天地万物之理。认为圣人法则自然无为之道。故能超凡入圣。其次论述炼养形神炁精之道。认为长生不死之道在于养神炼形,使阴阳配合,坎离交媾,精神不散,形炁不离。修道者能全形保精,神圆炁正,即可返老如婴而成真人。经文最后 论述定神守心之法。认为定神之道在守心,守心在绝念去欲。无欲则心正,心正然后神定,故能不老不死。全书主旨在教人清静无为,炼炁养神,绝念寡欲,以求长生不死。 |
|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 | 佚名 | 《玉清上宫科太真文》,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系南北朝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篇首载《太真文九条科》,劝人尊师爱道、尊经贵法、戒酒、戒淫、戒恶语伤人、戒伤人命、戒贪爱宝货、戒欺诈虚伪、戒侮慢神灵。科文之后,又列举三十二天帝君之真讳和符箓,以及十八位天帝之图像、名号和符箓。全篇要旨在劝人守持戒律,思神念真。 |
| 元辰章醮立成历 | 佚名 | 元辰章醮立成历,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新唐书‧艺文志》着录「元辰章三卷」,《通志‧艺文略》着录「元辰章用二卷」,疑即此书。今本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内容为禳灾算命术。上卷载上章禳灾醮仪,内有坛图、元辰章坛四门符、章信及醮法等。下卷载推算吉凶和消灾之法,内列举六十甲子日历和神名,可以根据某人出生年、月、日、时(即生辰八字),以干支、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算所遇凶灾及解消之法。例如某人本命为甲子神,按历推算所遇恶神为庚辰神,应请子神丙寅神消除,并请合神己丑神来保护,此外本篇又载消五音灾法、消五鬼绝命灾法、慰喻五藏法、课四时请等,皆为推算灾祸和消灾养生之法。 |
|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 佚名 |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撰人不祥。书中提及张正常、张宇初、张宇清等明初正一道天师,应出于明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宣称太上老君、长生保命护身天尊怜悯众生遭受三灾八难、九厄十苦,不得解脱,故传授此箓。世人凡遇种种灾厄,或欲超度亡灵,可请三洞道士焚香行道,诵经佩箓。即可禳灾灭妖,保命护身,脱离罪苦,永得清静。书中列举金刚力上名额、符图、神像,以及授箓盟信、法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