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元始天尊证果真经 | 佚名 | 元始天尊劝人持诵真经,以求长生、福庆、度幽。 |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 佚名 | 元始天尊劝人诵经呼名,使人长生益寿。 |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 | 佚名 |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对太极真人讲述。谓天下人民不生敬信,故虫蝗兢起,水旱不调。天尊命神将神君、风伯、雨师、雷公、雷母、龙王龙神等降临下界,收摄虫蝗,使风调雨顺。又劝天下人民改恶从善,建立道场,诵经设斋,上告乾象星宿之神,作大福利,使人民富足安乐。篇末附偈颂一首。 |
太上元始天尊说金光明经 | 佚名 | 元始天尊劝人诵经,供养十二童子,以疗眼疾。 |
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 | 佚名 | 元始天尊述六十八龙王名号,劝人书写念诵龙王经,烧香供养,建立道场,以降雨消灾。 |
太上玉佩金铛太极金书上经 | 佚名 | 亦称《洞真玉佩金铛经》,简称《玉佩金铛上经》。道教。成于六朝。一卷, 内分七章。《无上秘要》、《三洞珠囊》等均有引用。所谓“玉佩者, 九天魂精”,“金铛者,九天魄灵”。以玉佩、金铛为日月之魂魄精灵,乃九天之神。主要讲存思身神之法,其法有闭目内视、咽气、存神及诵经、念咒、服符、按摩等,以为持续修炼,可以长生成仙。收入《道藏》第30册。 |
太上玉华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经 | 佚名 | 卷后《叙传授经事》称金皇统三年(1142年),杜长春得道后传授本经。本经凡9章,劝人去十恶,转诵真经,并述内丹。 |
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 | 佚名 | 元始天尊述恶业荫盖正性,劝人以香汤灌洗全身,复以静观识性相皆假有真空,并劝人持诵该经。 |
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 | 佚名 | 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董正观识称,本经乃元素真君降笔于刘元瑞家,元瑞死后方得印行于世。凡二十四章,述内丹术,强调以炁守一,以炁养炁,不用龙虎铅汞等词语。 |
太上黄箓斋仪 | 杜光庭 | 太上黄箓斋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集删定,书成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原书五十八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黄箓斋乃道教灵宝六斋之一,主要用于为人拔度九祖罪根,拯济幽灵,谢罪祈恩,禳灾致福。自南朝陆修静撰集黄箓斋仪之后,六朝隋唐道士常修此斋。本书即唐末杜光庭编集删改前代各类黄箓斋仪而成,共收入斋仪五十八种。全书可分为四部分:卷一至卷九为黄箓斋第一、二、三日早午晚三朝行道仪, 卷十至四十汇集各种专门斋法之三时行道仪,分别用于太子降诞、特敕为臣下消灾、人臣为国消灾、安宅、忏禳疾病、三元行道、普度幽魂、迁拔、解考等斋事, 卷四一至四八为各种忏悔科仪,如士庶消灾方忏、安宅行道忏、荷恩感瑞忏、人臣为国忏、解考忏等等; 卷四九至五八为各种黄箓斋醮杂仪,如言功拜表、散坛设醮、转经、投璧等等。以上各种斋仪之行仪节次及所用祝文咒赞等多大同小异。其通行之仪式节次有唱赞、诵咒、上香、散景、礼师存念、鸣法鼓、启请、称法位、读词、礼方、步虚旋绕、发赞等等。所用咒符祝赞等仪文,皆引自灵宝诸经。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十方忏仪 | 杜光庭 | 太上洞渊三昧神呪斋十方忏仪,唐末道士杜光庭删定。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道士为民家建三昧神咒大斋,行道礼忏,以期救治灾疾,请福祈恩。其仪式为依次向十方礼忏祝愿,并诵十方神咒。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清旦行道仪 | 杜光庭 | 太上洞渊三昧神呪斋清旦行道仪,原注「缺午晚仪」。唐末道士杜光庭删定。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道士清晨行洞渊三昧神咒斋,转诵《太上洞渊三昧神咒经》之科仪。谓行此斋仪可祝天下太平,亡灵得度。其仪式节次有唱赞、诵咒、上香、礼拜忏谢,步虚旋行,祝启发愿等等。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忏谢仪 | 杜光庭 | 太上洞渊三昧神呪斋忏谢仪,题「广成先生杜光庭删定」,书出于唐末。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道士为人建斋行道,转读《太上洞渊三昧神咒经》之科仪,谓行此仪可以「首谢罪愆,断截魔瘟,清家安国,保护人民」。其仪式节次有归礼十方天尊、忏谢祝咒,吟颂旋行等。 |
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 | 佚名 | 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原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编首载元始天尊演说生死因缘,谓十方世界各有天堂净国,若有男女众人常礼十方应号天尊,即可现世获福,死后往生天堂乐土。其次各卷分别列举十方世界天堂乐国名称及其天尊、真人之名号,命众人依次归礼忏悔。又广说众生谤道毁经、不忠不孝、杀盗淫欲等种种罪恶报应,宣称众生之罪惟有忏悔,始可荡除。若为祖宗、父母或自身施舍资财,请师礼忏,则能去灾解冤,拔度先亡,利益见在。 |
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 | 佚名 | 原题“太极左仙公葛玄纂集”,乃依托。大抵乃唐代李含光收集前代忏仪编纂而成。十卷。忏文主要为经文,均节取《太玄经》、《业报经》、《昇玄经》等,而以《昇玄经》为主。全书分为四十三品,各品仪节,大体相同。开始由师说经,其次说文忏悔,归礼十方天尊真人,其后为回向祝愿。其目的在为忏主宣讲经法,广说因果报应及持戒功德之要, 以达到超度祖宗,离三恶道, 同登道岸,并上祝国泰民安。收入《道藏》第297—299册。 |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 宁全真 |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南宋甯全真传授,宋末元初林灵真编辑。二人皆为宋元道教灵宝东华派宗师。据考林灵真所编原书仅十二卷。今《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所收则增至三百二十卷,并附目录一卷,盖为元明间道流陆续增补而成巨帙。书中多次出现「大明国某州县某乡某里人」。即明人增修之证。书分二十品,辑录设斋建醮、祈禳炼度所用之各种科仪。包括立坛法度、各种斋醮之程式、仪轨及所用表章格式、符书云篆、偈赞颂词一等等,并附有多种符箓图像。所列科仪斋法虽极繁多,然其论斋醮之要,仍以内炼存思为科仪符法之本。强调法师须先内炼,自全其阳,方能为人炼度亡魂阴鬼,使其超升脱离幽冥。是为宋元诸符箓道派之公论。 |
太上慈悲道场灭罪水忏 | 佚名 | 太上慈悲道场灭罪水忏,不署撰人。约成书于唐宋间。原书三卷,《正统道藏》本合为一卷,收入洞玄部威仪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在大罗玉京演说,谓每年三元之日,三元官属与四司五帝、善恶童子等神灵上朝金阙,考校世人生死罪福之籍及地狱水府幽魂业簿。若于此时大设斋醮,虔告天地,天尊即派遣众神降临斋坛、灭罪除灾,保佑生人,使国土安宁,亡灵得度。其斋醮法事主要有归礼天地水三元各六十位天尊,依次忏悔自身及师长父母姻亲所犯罪业。又劝人于五腊之日为亡亲先祖建斋设醮,行道礼忏,以祈亡灵超升,国泰民丰。 |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 | 佚名 | 《灵宝中盟经目》第二十二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敷斋威仪经》,为六朝灵宝经。本诀盖与之有关。陈国符《道藏源流考》认为本经或即东晋葛巢甫所造。述威仪。 |
神功妙济真君礼文 | 佚名 | 神功妙济真君礼文,撰人不详。书中出现元代加封许逊尊号「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盖为元末明初净明道道书。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书载净明道主礼忏科仪,首先称扬真君、志心归命三清、金阙四天帝及真君父母。其次逐条列举道教上品十戒,忏悔自身前世以来违犯十戒之罪,礼赞真君之懿行神迹。赞文提及许真君训留八宝、沉符水浒、漂竹江滨、挂冠求道、化炭为妇、全家拔宅飞升等灵异事蹟,皆出于《旌阳许真君传》。 |
青玄救苦宝忏 | 佚名 | 青玄救苦宝忏,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宋元间。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主要内容为归礼青华太乙救苦天尊,为亡灵忏悔生前杀盗淫妄诸罪,祈愿天尊超度亡灵。 |
罗天大醮早午晚三朝科 | 佚名 | 罗天大醮早午晚三朝科,原不署撰人。据考应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宰臣王钦若奉敕编修,又经后人改定者。原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分作早朝科、午朝科、晚朝科三篇。罗天大醮乃道士为民家设醮,献供延请诸天神真,归礼神真,以期谢过消灾,祈恩请福,祝愿斋主阖家老少安康,存亡获益、万事咸亨,并上祝皇图巩固,帝业恢弘。其三朝科仪节次大同小异,主要有宣词、忏悔、设醮、命魔等等。 |
罗天大醮设醮仪 | 佚名 | 罗天大醮设醮仪,原不署撰人。据考应为北宋王钦若奉旨编修,并由后人改定。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醮仪节次主要有宣五方卫灵咒、请班降圣、三献、宣词、宣疏、宣进状、奉送等。行此醮仪旨在消禳瘟灾兵戈,本篇与《罗天大醮三朝科》盖为同时之作。 |
灵宝五经提纲 | 佚名 | 为念诵《生神经》、《清静经》、《心印经》、《救苦经》、《生天得道经》五部经书, 以超度亡灵之斋仪。但不列斋仪节文,而提示五经之理论纲领,以开示亡灵解脱超升之道。如云闻《生神经》则知禀生受命之源, 而修返本还元之妙;闻《清静经》则顿悟性宗, 而空诸相;闻《心印经》则自修命学, 而炼内丹;闻《救苦经》则守此一点光明,不沉地狱;闻《生天得道经》则双修福慧,直升天堂。于五经钧玄提要,言简意赅。收入《道藏》第295册。 |
灵宝半景斋仪 | 佚名 | 灵宝半景斋仪,不署撰人。内称玉帝为「太上无极大道至真玉皇尊帝」。盖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半景斋是一种斋期仅半日之简易斋法,自清旦至正午谓之「半景」。唐代道书《斋戒录》已提及灵宝诸斋中有半景斋法。本书载清旦、平旦、巳时行半景斋之科仪,三朝仪式大致相同,皆以读词、礼方忏悔为主。据称行此斋法,可为斋主全家及先祖亡灵忏悔罪愆,祈求圣真保佑、消灾免厄、眷属平安、门族昌盛等等。 |
金箓斋投简仪 | 张商英 | 金箓斋投简仪,北宋张商英奉敕编修。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篇末有张商英撰〈金箓斋科仪序〉,内称金箓科仪乃神仙演说,南朝陆修静行之于前,唐末杜光庭集之于后。北宋杨杰编纂而成书,因旧仪先后颠倒,繁简不伦,故作者奉旨重加编次删补,定作九条。本篇所载金箓斋投简仪当即原书九篇之一。此仪用于皇帝建金箓斋事毕之后,重设普天大醮,告盟天地,遣官员及道士投简于山水土地之中,祈神仙上奏九天,申明设斋建醮之事。篇内首列投简仪之节次及祝辞咒交,其次列简文款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