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积、痰热、伤乳为病,大概肝与脾病多。

小儿肝病多,及大人亦然。肝只是有余,肾只是不足。

吐泻黄疸

三棱 莪术 陈皮 青皮 神曲 麦芽 甘草 白术 茯苓黄连

上为末,水调服。

伤乳吐泻者加山楂,时气吐泻者加滑石,发热者加薄荷。

吐泻,用益元散,钱氏五补、五泄之药俱可用。

急慢惊风

发热,口疮,手心伏热,痰热,痰喘,痰嗽。

并用通法,重则用瓜蒂散,轻则用苦参、赤小豆末,须酸汁调服,吐之后,用通圣散蜜丸服之。

惊有二证,一者热痰,主急惊,当直泻之;一者脾虚,乃为慢惊,所主多死,当养脾。

东垣云:慢惊者,先实脾土,后散风邪。

急者,只用降火下痰养血。慢者,只用朱砂安神丸,更于血药中求之。

黑龙丸

牛胆南星 礞石各一两。焰硝等分 天竺黄 青黛各半两 芦荟〔1〕二两半 朱砂三钱 僵蚕五分 蜈蚣二钱半,烧存性

〔1〕芦荟 庚子本、周氏本均作“陀僧”。

上为细末,煎甘草汤膏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或二丸。急惊,薄荷汤下;慢惊,桔梗白术汤下。

神圣牛黄夺命散

槟榔半两 木香三钱 大黄二两,面裹煨熟为末 白牵牛一两,一半炒,一半生用 黑牵牛粗末,一半生用,一半炒用

上为一处,研作细末,入轻粉少许,每服二钱,用蜜浆水调下,不拘时候,微利为度。

疳病

胡黄连丸

胡黄连半钱,去果积 阿魏一钱半,醋煮,去肉积 麝香四粒 神曲二钱半,去食积 黄连二钱半,炒,去热积

上为末,猪胆汁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白术汤下。

小儿疳病,腹大,胡黄连丸二十丸,白术汤下。

痘疮

分气虚、血虚补之。

气虚,用人参、白术,加解毒药〔1〕。

〔1〕药 周氏本此下有“血虚,四物汤加解毒药。酒炒芩连,名解毒药”十七字。

但见红点,便忌升麻葛根汤,发得表虚也。

吐泻少食为里虚,不吐泻能食为实。里实而补,则结痈肿。陷伏倒靥灰白为表虚,或用烧人屎,黑陷甚者烧人屎。红活红绽凸为表实,而复用表药,则要溃烂不结痂。二者俱见,为表里俱虚。

痘疮,或初出,或未出时,人有患者,宜预服此药,多者令少,重者令轻。方用丝瓜近蒂三寸,连瓜子皮,烧灰存性,为末,砂糖拌吃,入朱砂末亦可。

解痘疮毒药,丝瓜、升麻、酒芍药、甘草生用、糖球、黑豆、犀角、赤小豆。

解痘疮法,已出未出,皆可用朱砂为末,以蜜水调服,多者可减,少者可无。

腹胀

萝卜子蒸 紫苏梗 陈皮 干姜各等分 甘草减半

食减者加白术,煎服。

夜啼

人参一钱半 黄连一钱半,姜汁炒 甘草半钱 竹叶二〔1〕十片

作二服,加姜一片,煎服之。

〔1〕二 庚子本、周氏本均作“三”。

口糜

戴云:谓满口生疮者便是。江茶、粉草敷之。又方,苦参、黄丹、五倍子、青黛各等分,敷之。

脱囊肿大

戴云:脱囊者,阴囊肿大,坠下不收上之说。

木通 甘草 黄连 当归 黄芩

煎服。

脱囊,紫苏叶为末,水调敷上,荷叶裹之。

脱肛

戴云:脱肛者,大肠脱下之说。

东北方陈壁上土,汤泡,先薰后洗。亦可用脱囊药服之。

木舌

戴云:木舌者,舌肿硬不和软也。又言:重舌者,亦是此类。二者盖是热病,用百草霜、滑石、芒硝,为末,酒调敷。

瘾疹

黑斑、红斑、疮痒,用通圣散调服。

咯红

戴云:咯红者,即唾内有血,非吐血与咳血。

黑豆、甘草、陈皮,煎服。

吃泥

胃热故也。

软石膏 甘草 黄芩 陈皮 茯苓 白术

煎服。

痢疾

食积。

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煎服。赤痢加红花、桃仁;白痢加滑石末。

食积痢。

炒曲 苍术 滑石 芍药 黄芩 白术 甘草 陈皮 茯苓

右咀,煎,下保和丸。

解颅

乃是母气虚与热多耳。

戴云:即初生小儿头上骨未合而开者。古以四君子汤、四物汤,有热加酒芩、炒黄连、生甘草煎服,外以帛束紧,用白蔹末敷之。

蛔虫

楝树根为君,佐以二陈汤,煎服。

口噤

郁金、藜芦、瓜蒂,为末,搐鼻。

风痰

南星半两,切 白矾半两,入器中,水高一指浸,晒干研细末 白附子一两

用飞白面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或二丸,姜、蜜、薄荷汤化下服之。

癞头

用红炭长流水令热,洗之,又服酒制通圣散,除大黄酒炒外,以胡荽子、伏龙肝、悬龙尾、黄连、白矾为末,调敷。

又方

松树厚皮烧灰,一两 白胶香熬沸倾石上,二〔1〕两 黄丹一两,飞 白矾半两,火飞 软石膏一两 黄连半两 大黄五钱 轻粉四盝

〔1〕二 正脉本作“一”。

上极细末,熬熟油调敷疮上,须先洗了疮口,敷乃佳。

赤瘤

生地黄 木通 荆芥

苦药带表之类,用芭蕉油涂患处。

鼻赤

雄黄、黄丹同敷。

一小儿好吃粽,成腹痛。黄连、白酒,药为末,调服乃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