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仙之别,昔者吾不得而知也。知之自读扬善半月刊中圆顿先生各种著作始。仙与道之别,吾更不得而知也。知之自读灵源大道歌中圆顿先生白话注解始,扬善刊出至九十九期后,正值非常时局,遂停止发行。读者数千人,每引以为憾。今者幸有大道歌注解出版,庶稍慰学道诸君渴望情矣。
夫仙学与道学,其不同果安在乎,盖闻古今学仙者,必从炼丹下手。不炼丹,不足以成仙也。学道者,则无炼丹之必要,只须后天神气合一,返还到先天之性命。再使先天之性命合一,归本於清静自然。而道可成矣。试问二者执为优劣乎。曰:此则视学者立志如何,无所谓优劣也。立志於返老还童,长生住世,阳神脱壳,白日飞升者,则学仙。立志於德配天地,功参化育,神归浑穆,体合虚无者,则学道。是故仙有五种等级之分。而道止有一。仙固不能离道而独存。道则以有仙而愈显其妙用。仙乃大道全体中一部之结晶,而道则宇宙万物共同之实相。明乎此,则仙道之辨,判然矣。所谓「成仙」者,即是将此玄妙无形之道,在阴阳炉鼎中,密集锻炼,提出精华。使其团结不散。而成为灵感有形之仙。
所谓成道者,即是将此大患有形之身,在动静修持中,陶冶销融,去尽重浊。使其轻清超脱之元神,返本还原。和宇宙本体无形之道合而为一。如《参同契》、《抱朴子》、《吕祖诗集》、《三丰玄要篇》等书,即仙学之代表也。如邵康节、黄元吉、诸前辈著作,以及《唱道真言》等书。即道学之代表也。虽仙学书中,亦偶尔谈道。然其宗旨,则偏重於仙也。道学书中,亦杂用仙学名词。然其宗旨,则偏重於道也,正派仙学,必不走旁门邪径。先天大道,更不是孤寡顽空。
以上所述仙道辨别,至为明晰。或可以补充白话注解中未曾泄漏之玄机。学者果能会而通之。当胜过读遍丹经道书万卷。盖此蓼蓼数语,乃古昔圣贤所未尝显言者。昌亚不敏,乌足以知此。近常听讲於仙学院。侧闻圆顿先生之绪论。遂笔以记之耳。嗟乎,学者茫昧久矣。今得先生一言。非但千百年来,仙道两家,互相诋毁,互相轻视之心理,可以除。即彼三教混同,仙道不分,强人就已,张冠李戴,隔靴搔痒,借题发挥诸流弊,亦廓然顿绝。其有功於学术界者,不亦源远而流长耶。岂仅吾党同门之幸欤。(仙与道之界说,前人未言。后人虽言,亦不能有加於此。昌亚云云。实非私誉。)
若夫白话注解属稿之因缘,已详於赵序。仙学与人类进化关系,以及科学与仙学之比较,洪序已宣阐尽致,洋洋大观。吾何容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