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已引起不少国家的注意,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这里想谈一下《易经》的散文。《周易》分两部分:一为《易经》,分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是卦爻辞;一为《易传》,指《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称《十翼》。这里只谈《易经》的散文,即谈卦爻辞的散文。

《易经》六十四卦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古称八卦为经卦,六十四卦为别卦。经卦八: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经卦由三爻组成,如乾()为三个阳爻组成,坤()为三个阴爻组成,“”称阳爻,“”称阴爻。别卦由两个经卦组成,如《乾》卦()由乾上乾下组成;《坤》卦()由坤上坤下组成;别卦有六爻,六爻的次第是倒数的,如《乾》()的初九,即倒数第一阳爻;九二即倒数第二阳爻。《坤》()的初六,即倒数第一阴爻;六二即倒数第二阴爻。阳爻称九,阴爻称六。

卦爻辞是占问吉凶用的,它的结集,《易·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易经》当是在商末周初时编成的。像《易·旅》卦:上九:“丧牛于易。”指殷的祖先王亥在易国失牛的事。像《升》卦:六四:“王用享于岐山。”指周文王祭岐山神,是殷朝末年的事。就卦爻辞看,六十四卦的卦名和编排是有用意的。《序卦》: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陈梦雷周易浅述》:“《序卦》之意,有以相因为序,《乾》、《坤》、《屯》、《蒙》是也。有以相反为序,《泰》、《否》、《剥》、《复》是也。天地间不出相因相反二者,始则相因,极必相反也。”这样看来,《易经》的卦名是有意义的。《乾》是天,《坤》是地,《屯》是物之始生,《蒙》是物之稚,《需》是饮食之道,《讼》必以众起。这说明卦名是有意义的。又卦的排列次序,也有用意。六十四卦从“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开头,所以以《乾》、《坤》两卦来指天地。有了天地,然后物始生。接着《屯》卦,屯指物的始生。物始生是幼稚的,故接着《蒙》卦,蒙指物的幼稚。幼稚需要养,故受之《需》卦,需指饮食之道,即养。这是每卦的卦名有意义。卦和卦是相承接的,即相因的。还有卦与卦是相反的,像《泰》卦接以《否》卦,《剥》卦接以《复》卦。泰是通顺,否是闭塞;剥是剥蚀,复是恢复,这是相反的。再看六十四卦以《乾》、《坤》两卦开头,指天地能生长万物说的。以《既济》、《未济》终结。《乾》、《坤》两卦是相因的,《既济》、《未济》两卦是相反的。事物有既济,又用未济终结,指出事物的变化是无穷尽的。这个开头与结尾都是有用意的。在商周间编定的六十四个卦爻辞,卦名和六十四卦的次序都有意义,这点是比较突出的。试看孔子的学生和孔子学生的学生所编的《论语》,只取每篇开头两字做篇名,如《学而》就取开头第一句“学而时习之”的头两字做篇名,《为政》就取开头第一句“为政以德”的头两字做篇名,各篇都这样。篇和篇的排列也说不上有什么意义。但早在商周间编定的卦爻辞,卦名和卦序都有意义,这点是很突出的。

再看卦爻辞,有取象的、叙事的、说明的、比喻的、说理的、说兆的,这是粗略的说法。

取象的《乾》卦(乾下乾上):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倒数第一阳爻初九,孔颖达《正义》:“建子之月(阴历十一月),阴气始盛,阳气潜在地下,故言‘初九潜龙也’。”这里以“初九”指十一月,“潜龙”比“阳气潜在地下”,即以龙比阳气。《正义》:“九二,当处建丑建寅之间(阴历十二月到正月间)”,“阳气发见(现)之义”。指倒数第二阳爻,阳气发现在田野里。《正义》:“九四阳气渐进,似若龙体欲飞,犹疑、或,跃在渊,未即飞也。”倒数第四阳爻,阳气还没有升到天上。“九五:飞龙在天。”《正义》:“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倒数第五阳爻,以阳气盛至于天,比居君位。“上九:亢龙,有悔。”《正义》:“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物极则反,故有悔也”,这是指阳气极盛而始有衰。“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正义》:“九,天德也。圣人施用天德,则见群龙之义,群龙之义,以无首为吉。”这是说《乾》卦六爻皆阳,当以柔和接待,不可为首。这里用“龙”比阳气,即以龙取象。又以“九五”的位最尊,再盛到“上九”则极盛而有悔,这里“九三”不讲“龙”,讲“君子”。因为别的爻辞都讲龙,倘“九三”也讲“龙”,怕人认为《乾》卦的爻辞都是借龙来取象,比阳气。“九三”讲“君子”,使人认为借龙比阳气,也比君子。所以“九五:飞龙在天”要比天子,“初九:潜龙,勿用”以比隐者了。

《渐》卦(艮下巽上):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上九: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

《渐》卦用鸿取象,鸿是大雁,水鸟。“初六”,倒数第一阴爻。渐,进。“鸿渐于干”,鸿进于山涧,像人在山涧中,可以涉水。“小子厉”,童子在山涧中危险。“有言,无咎”,大人加以呵责,不让下水,无害。“六二”,倒数第二阴爻。“鸿渐于磐”,鸿进到水边石上。“饮食衎衎”,可以饮水捕鱼,衎衎喜乐,比人进入有利环境。“九三”,倒数第三阳爻。“鸿渐于陆”,鸿进入陆地,水鸟进入陆地,不顺适,比丈夫出征不归,妇人怀孕流产,是凶象。“六四”,倒数第四阴爻。“鸿渐于木”,鸿进到树上,水鸟不栖在树上,“或得其桷”,或者得到人家所伐的椽木,可以栖止,则无咎。喻人进入无栖息处,偶得栖身处。“九五”,倒数第五阳爻。“鸿渐于陵”,鸿进于丘陵,不利。“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妇人三年不孕,终于不受欺凌,不被出,是吉的。比人虽处境不利,但不受欺凌,还是吉的。“上九”,最上的阳爻。“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吉。”鸿进入大山,它的羽毛可以作为文舞的道具,是吉的。比人高蹈远去,他的高蹈,可作为当代仪表(此用陈梦雷《周易浅述》说)。

这里举两个取象的例,《乾》卦的爻辞取龙为象,《渐》卦的爻辞取鸿为象。龙指阳气,比君子,君子从初期的潜隐,到出现在民间,到终日乾乾、自强不息,到想跃进,到飞腾到君位,到极高有悔。这里显出爻辞的写作和编排都是有用意的。用龙比阳气,阳气由潜藏到出现,到盛,到极盛,到极盛转衰,好像在讲自然现象。但“九三”讲“君子”,点明讲阳气还是在讲君子,借自然现象来比社会现象。《渐》卦以鸿取象,从鸿最初的进入溪涧,到进入岸边,到进入陆上,到树上,到丘陵,到大山,越来越上。鸿是水鸟,所以它的栖息树上,到丘陵,都有不适应的一面。最后的高蹈远去,可作为人世的仪表,说明讲鸿也在指人。从取象看,作者是借物象来表人事的。从六爻的初爻到上爻,作者认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渐进的。从“上九:亢龙,有悔”看,作者是认识到物极必反要转向反面,有辩证观点的。

叙事的《晋》卦(坤下离上):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六三:众允。悔亡。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晋》卦卦辞:周康侯名封,用武王赐给他的马进行繁殖,一天多次交配。繁殖良马是用于战争。倒数第一阴爻:进攻摧毁敌人,占问吉,没有俘虏财物,无咎。裕,《说文》:“衣物饶也。”倒数第二阴爻:进攻压迫敌人,占问吉。受此大福于他的祖母。愁,借作遒,压迫。王母,祖母。武王、康侯的祖母是商女,所以克商后要祭王母。倒数第三阴爻:得众人相信,悔会失去。倒数第四阳爻:进攻像田鼠的偷吃禾稼,占问有危险。倒数第五阴爻:悔去了,失的得了,勿忧,往就吉,无有不利。恤,忧。最上阳爻:进则较量,考虑攻城邑,虽危亦吉,无咎。占问(攻城),有困难。其,犹则。角,较量。

《睽》卦(兑下离上):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无咎。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睽》卦倒数第一阳爻:悔失去了。马跑了,不用追寻,它自己会回来。路上遇见貌丑的人,无害。倒数第二阳爻:在小巷里遇见接客的主人,无害。倒数第三阴爻:看见大车在被拉动,拉车的牛很牵强。赶车的人受去发刑、割鼻刑。天,去发刑。劓,割鼻刑。倒数第四阳爻:时运乖的孤子遇见跛子,都被俘虏,危险,经解释释放,无害。睽,时运乖。元夫,兀夫,跛子,是逃跑的奴隶。倒数第五阴爻:悔去了。他的同族人在吃肉。他去,无害。最上的阳爻:运乖的孤子,见豕滚在泥中,见车上载一车鬼,先拉弓欲射,后放下弓。原来不是鬼是人,不是寇盗,是来议婚。前去遇雨,就吉利。当时族外婚时,去的人都用图腾做装饰,有如鬼。

这是叙事的两则。《晋》卦的卦辞叙康侯繁殖良马,注意接种。从爻辞看,在讲进攻,那么卦辞的讲繁殖良马,还是为了战争。初六讲进军摧毁敌人,这是指一般战争。到六二,要向祖母祭告,因为祖母是商女,当是向祖母诉说纣王的无道,所以要进攻的原因,并求得王母的赐福。就下卦三爻说,六二爻居下卦之中,是下卦中最重要的,所以把它祭告王母写在六二爻。上三爻讲一般的战争。九四是上卦的第一爻,说到战争的危险。六五是阴爻,是上卦的中爻,比较重要,但阴爻居中位,与阳爻居九五为君位不同,所以只是说“往吉,无不利”了。上九最高有悔,所以要考虑,或吉或吝不定了。再看《睽》卦指旅人出外,初九是悔亡,丧马是晦气,但马认识主人会自己回来。所以悔亡。九二出外遇接客的主人,可以投宿,是好的。六三写路上所见,看见一个受刑的人在赶牛车,“无初有终”,开头没有赶好,后来还是赶好了。九四涉嫌被俘,所以厉,但经过解释,被释放,所以无咎。六五,阴爻居上卦之中,所以无咎。上九居极高之位有悔,所以写得惊人,“载鬼一车”,其实是当时的族外婚,族中人用图腾来装饰,初看像鬼,是一场虚惊。

说明的《井》卦(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铺井,赢其瓶,凶。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六四:井甃,无咎。

九五:井洌寒泉,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井》卦是说明文。卦辞说,改建邑镇,不改造井,无失无得。这里指的是小邑,因凿井费工力,所以不改造井,无得失。人们往来在井上打水,井水竭了,不掏井,毁了打水的瓶,没水喝,凶。卦辞说明要淘井,不能毁瓶。

初六爻讲井有泥,不能喝。捕兽的陷阱坏了,不可得兽了。九二爻讲井坏成坑,坑中有小鱼,用箭射小鱼,难射中。水瓮漏了,不能蓄水。九三说井水清澄,不用来喝,我为此心悲,比喻国有贤才而不用,所以心悲。可以用来汲水,比喻用贤才。国王明察,用了贤才,王与臣民都得到他的好处。六四爻,井壁砌好了,水清无害。九五,井水清,泉水冷,可喝。上六,井出水,已经收到功效,不专擅其利。幕,指覆盖,比专利。不专利则有信于民,大吉。这是说明的卦,卦中也用了比喻,如“井渫不食”,比喻国有贤而不用。《史记·屈原列传》,称“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即引“井渫不食”的爻辞,称“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也用“井渫不食”来比喻怀王的不能用贤。不过“井渫不食”比“王之不明”,在“王明并受其福”里已经点明用意,还有不点明的,属于比喻的爻辞。

比喻的《丰》卦(离下震上):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六二爻,《正义》:“丰其蔀,日中见斗,丰在于覆藏。蔀者,覆暧障光明之物也。日中见斗,处光大之世,而为极暗之行,譬日中而斗星见,故曰日中见斗也。”“丰其蔀”是加大障蔽光明之物,如把屋内光明遮住,屋中墨黑,那就看不见屋外的一切,怎么在日中看见北斗星呢?原来“日中”比喻时代光明。“丰其蔀”比喻把自己的聪明完全蔽塞。“日中见斗”比喻时代光明,而人的内心阴暗。这样,“往得疑疾”,发展成疑心病。倘有信心的人来启发他,是吉的。九三爻:《正义》:“‘丰其沛,日中见沫。’沛,幡幔所以御盛光也。沫,微昧之明也。处光大之时,而丰沛见沫。施于大事,终不可用。假如折其右肱,自守而已,乃得无咎。”“丰其沛,日中见沫”,加大帐幔来遮蔽光明,在日中而见微明,比喻时代光明,己心阴暗只见微光,辨不清一切,因而跌断右臂,倘能自守,可以无咎。九四爻也是时代光明,心头阴暗,遇其平日之主,得到启发,则吉。《丰》卦的爻辞“日中见斗”,“日中”光明,不可能见北斗星。只有在黑夜才能见北斗星,所以“日中见斗”不是事实,只能是比喻。

说理的《师》卦(坎下坤上):

《师》:贞。丈人吉。无咎。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师》卦指众,也指军队。《正义》:“师,众也。贞,正也。丈人,谓严庄尊重之人。言为师之正,唯得严庄丈人监临主领,乃得吉,无咎。”这是卦辞,指出对军队主将的要求。初六爻:“师出以律。否臧,凶。”行军作战要讲究纪律,不遵守纪律要打败仗,凶。这里的卦辞和爻辞,都是说理的。

《泰》卦(乾下坤上):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泰》卦的九三爻辞,认为平坦的没有不倾斜的,往的没有不回复的,这是自然界和社会上对立转化的规律。因此,占问艰难的事,艰难将转化为平易,故无害。不忧他的信义,信义将得到显著。不忧他的食物,食物特有多余。这样,跟《师》卦的爻辞“师出以律”,都是说理的。

说兆的卦爻辞既是占筮吉凶用的,当然也有占筮吉凶部分,称说兆如《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李镜池《周易通义》:“‘元亨、利贞’这是两个贞兆辞。元亨用于大吉。元,大也。亨,通也。利贞,利于贞问,即吉。”又像《坤》卦卦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卦辞称“元亨”,指大吉。“利牝马之贞”,即占问雌马,得吉卦。又占问君子有所往,即先迷路,后来得到接客的主人,可以寄宿。占问出外经商,到西南去赚钱,到东北去失财。西南有周的友邦,可以得利。东北是周的敌国,所以失利。朋,朋贝,古代的货币,十贝为一朋。安贞吉,占问安居,得吉兆。这些都是属于占筮吉凶的。

这样看来,《易经》封爻辞的散文——这里把较少的爻辞的韵文包括在内,就六十四卦的取名与排列看,有相因和相反的意义。由爻的分阴阳看,有阳刚阴柔的意义。由六爻的排列看,从初爻到上爻,有逐渐进展到盛极而衰的意义,都说明其中含有辩证观点。卦爻辞的内容,除说兆的以外,有取象的、叙事的、说明的、比喻的、理论的。卦爻辞的思想,在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里指出三点:“一,观物取象的观念。”如经卦的八卦,即取八种自然物所形成。阴阳二爻,“阳爻代表积极、进取、刚强、阳性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阴爻代表消极、退守、柔弱、阴性这些特点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世界就是在两种对抗性的物质势力(阴阳)运动推移之下孳生着、发展着”。“二,万物交感的观念。”“《易经》所谓‘吉’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具有交感的性质的;所谓‘凶’的一些卦,一般是上下两卦不具有交感的性质的。”如《泰》卦()的象是地在上天在下。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就象征着天和地的交感变化。与此相反,如《否》卦()的象是天在上,地在下,不会引起上下交感易位的变化,事物就没有发展前途。《泰》封和《否》封相反,一吉一凶。“三,发展变化的观念。”“《易经》对每卦的每一爻都作出一般原则性的说明:他们认为事物刚开始时,变化的迹象还不显著,继续发展下去,变化就深刻化,发展到最后阶段,它就带来了相反的结果,事物本来是有前途的,过了它的极限,它反而没有前途了。”这点在上文讲的《乾》卦已作了说明。这三点概括,可作为卦爻辞思想的恰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