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2〕
邹忌修八尺有余〔3〕,而形貌昳丽〔4〕。朝服〔5〕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6〕,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7〕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8〕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9〕期年〔10〕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
〔1〕本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齐国人,曾为齐相。讽:委婉地劝说。齐王:齐威王,姓田,名因齐,是田齐的第三代君主。
〔2〕《战国策》:记载战国时期的历史书,包括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着重记录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他们的言论谋划。汉朝刘向把它编辑成书。
〔3〕修:长。八尺:战国时一尺等于0.23米,八尺,高1.84米。
〔4〕昳(yì)丽:光艳。
〔5〕朝服:早晨穿着。
〔6〕旦日:明天。
〔7〕孰视:同“熟视”,仔细看。
〔8〕谤议:指责议论缺点。
〔9〕时时:指有时。间:间或,偶然。
〔10〕期(jī)年:满一年。
这篇细致地记载邹忌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来说明他从中得到一种启发,悟出一个道理,即小见大,运用到治国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这篇文章的好处,就在启发读者,从日常平凡的事情里,注意其中包含的道理,悟出这种道理,即小见大,发人深思。
从写作的技巧说,先写琐事,围绕着一个中心写,即我与徐公孰美,针对这一点,写邹忌“朝服衣冠,窥镜”,写他问妻,问妾,问客,再熟视徐公,再窥镜而自视,作了这样细致的描写,才确定自己不如徐公美。然后“暮寝而思之”,才得到启发。其次写邹忌能够即小见大。从自己的启发中,推想到齐王所受的蒙蔽,运用到革新政治上来。先写琐事极细致,次写推想,运用比喻。从“私臣”、“畏臣”、“有求于臣”来比,具体贴切,有说服力。其三写纳谏,从下令赏谏者,到进谏者从多到少,到收到政治上的效果,叙述概括而含蓄。三段叙述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