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章与作法

文章的意义 人,有生命的人,谁都有思想和情感,就为了这一点,不能不有发表思想、传达情感的方法。黑蚂蚁在石阶上巡狩,发现了一头新毙的金苍蝇,兴冲冲跑回蚁洞,把头碰了它同伴的头,顿时整群蚁兵蚁将聚集在石阶上,动手动脚的合力拖着金苍蝇回洞去了。“黑蚂蚁头碰着头”,是黑蚂蚁利用“动作”表示意思的方法。婴孩肚饥,不免一阵大哭,是婴孩利用声音传达意思的方法。可是,人类社会从原始的型态[1]开始,相互交接日益频繁,相互需要表示思想传达情感的机会也尤多了,表示思想传达情感的方法更不能不更有精密而有用的办法,语言不能传远,不能传久,为时间所制限,所以文字基于这个必然的需要创造了出来。传达思想和情感的方法,虽各有不同,无论动作的、声音的、文字的,终究应以文字表现为最高的型式。

用文字传达思想情感的制作,就是文章。

文章的分类 文章的体裁,因为应用不同,内容不同,性质不同,有许多不同的种类。

根据文章应用目的分为实用的、艺术的二种,实用文是杂文学,艺术文是纯文学。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有知的、意的、情的三种。根据文章的性质分有记事文、叙事文、说明文、辩论文及诗歌、小说、戏剧几种。孙俍工有一个文章种类的表解,录如下:

〔1〕纪叙文:今写作“记叙文”。此类后同。

文章的原素[2] 文章的构成,离不了两个原素,一、文字,二、内容。文字组织得优美巧妙与否,是技术问题;内容充实新颖与否,是思想问题。——两者在文章构成的条件上,缺一不可:没有思想没有内容的文章,只成为死文字的连缀和排列;有思想而没有具体的文字表现它,只不过是心理上的一种作用,即有文字表现而不能巧妙的表现,思想还是不能充分的传达给他人。

文章的思想 人体由骨骼支撑,架屋须砖木或水泥钢骨构造,没有思想,根本无从产生文章,思想是文章的内容。怎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呢?

第一,储积智识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作者智识丰富了,所有的知识,凡与文章有关系的,都可为有力的说明或例证,作者处此境界,必感四处逢源之乐,苦于文思奇窘的,当三致意焉。现代中大学生,很多捧着三本浮浅的新小说,做得两句无聊的白话诗,昂昂然以文学家自命,如当真提笔作起文来,因为他知识的缺乏,舛谬百出,遗笑大方[3],往往而然。这真是新教育破产的原因之一,真不禁为中国前途悲。

第二,增富经验 经验是最“真实”的东西,所谓“经验之谈”,常为我们最可深信的事实。要增富经验,又有二方面:一、是观察自然;二、是体验人生。

当然,我们不能迷信书本万能,凡有自然可以给我们反证的才是我们认为可靠的智识,古时的读书人,存着“死读书”的念头,作起文来,除了引经据典之外无办法,叔本华主张思想,反对读书,虽不免矫枉过正,但却有至理存乎其间。

人生,是一幕伟大的戏剧,也是一切文章所由渊源的江海,有真实的人生经验,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一般充满小市民意识的革命文学家,等待天上灵感的飞来,钻进亭子间描写群众斗争的场合,始终与真实隔离得太远,跳不出小资产阶级的氛围。

文章的技术 作品的创造,确是作家绞脑汁所得的积聚,所以有人把作者苦心的制作比做[4]艺术的蛛网,尚有相当的见地。

创作,是一种建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有建造的技术存在。一堆思想,茍无成熟的技术表现他[5],必不会成好文章,前已说过。不过,技术怎样才能由巧妙的形式显示出来呢?这值得我们相当的注意。

国人总有一种老脾气,也许就是败事误国的劣根性,这劣根性是什么?就是事事固步自封,怯于进取。在政治上如此,在文艺上亦是如此,中国民族性之懦弱卑下,至于此极。要知文化的进步,创造为上,模仿为下,语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这里我们应深切明白,即取法乎上的,也只得其下,模仿何为哉?可是老文人们什么模拟先秦诸子,什么直追晋汉,什么师法唐宋大家,洎乎清代,更有桐城派什么派,一面互相标榜,一面拘于一定型式,文艺上气像[6]之萧索,原因于此。

文章没有典型,即作文不可只靠规矩。天才的作者,虽不斤斤于作法的规范,而处处会巧合于作法的规范。根据这种理解,我们广推文章各部分,不论遣词、造句、结构,无不可以用作者的机智创造新的型式。我总觉得提倡白话文以来,文章技巧进步多多了,试从新翻阅五四《新青年》时代胡适等一般早期作家的急就章,在当时是认为上上的作品的,现在看来,实在觉得幼稚得利害[7]。最可喜的,像近来沈从文等作家的努力,新的文体似乎从提倡白话文初期的文体中,渐有蜕化的端倪了。

文章作法的价值 文章既没有一定的典型,可是作文法不是“莫须有”的吗?这又不然,研究文章作法自有他的价值在,譬如教育家中并没有研究教育原理及方法的,可是他实施教学时,能处处巧合教育原理和教学法而不自知,这是一种教育的天才者,终究是很少数的,可是不可以为有少数教育的天才者的发现,一般师范学生就不要研究教育原理及教学方法。作家也是这样,不知作文法的,所谓“神而明之”的也许会成功,研究作文法后,至少可以知道避免错误的途径,应循的正轨。“行而后知”当然不错,“知而后行”更觉便利而迅速。

不过,应该郑重注意的,若是单知道作文法,并不一定能够做出好文章,应知道作文法既不“无用”,也并不“万能”。

二 作文法的初创

文心雕龙》以后 中国古代,没有一部系统的作文法和修辞学等一类理论的书,刘勰《文心雕龙》也不过是些零碎短篇的论文,而且陈义过高,流于玄妙,不怎样适于实际应用。数千年来,中国文人认定只有“神而明之”,中国文章因为“文无定法”,外国学者要想研究中国文学,固感到最大的棘手,即本国人所能致力的,也只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办法。近来略有几本较系统的作文法出版,可说是研究中国文作法的初创。不过这部分工作我想恐还须待慢慢的进到完善的境域吧。

关于文学原理的书籍,如《文学概论苦闷的象征》等,于学者都有一看的必要。

三 我们的态度

作文三多 欧阳修说:练习作文有三多:就是看多,做多,商量多。这是练习作文者的唯一座右铭。作文法所负之任务,仅是商量中之一部分,要作[8]清洁深刻有力美丽的文章,大部分的功用,还在多看,多作。因为国文组织之特异,有许多地方确非潜自体会吟味,不能得其奥妙之万一者,不能不多看。又因为“熟”然后能生“巧”,技术自然的进步,自非多作不为功。

文坛上当前的荆棘 我曾看到一部分仔仔矹矹为做文章而做文章的人,他们通通被唯美主义的恶潮卷没了的。他们似乎为一种嗜好所牺牲。在思想上:唯求其情绪绮丽,在文字上,更着力雕琢夸张,结果如一个自然美的女郎,被脂粉的浓郁,涂饰得像泥塑偶像一样。这种舍本逐末的方法,唯有毁伤了“真实”。

又有一种鸳鸯蝴蝶派的作家,他们以卖文为生活工具,他的末流,为增加书贾广销起见,投合时下的低级趣味,创造了不少无灵魂的作品。

至于所谓海派作家,近来正闹着文艺佳兆的鬼话,他们是天之骄子,躲在海天的一角,忘了群众的苦闷,沈溺[9]于酒精烟毒的氛围中,得意忘形,我不知这种预兆,象征着时代下的某一种现象。

我们的态度 一般说来,我们作文的态度,应该有进一步的理解。为着时代巨轮的急遽转变,个人主义浪漫主义已趋向没落的途径了,“天上飞来的灵感”不够我们为文章的坚实内容,我们唯一的,只有丰富个人生活内容,以热烈的情绪,抓住社会生活的核心,摄取生活斗争的最紧张的场面,跳出旧的形式的制限,予以新的活的时代的表现方式。

文艺不仅象征人生的现实的一部,而要反映现代社会或广大群众生活之全部,这是我们坚确的信念。

至于近来文学界闹着一个大众文艺的问题:文艺应该俯就大众呢,还是提高大众程度以理解文艺呢,这种论战,我不想加以怎样可能的意见。最有意味的,文艺界发现了第三种人(自由人)的地盘了呢!我应该告诉我的读者。

【注释】

[1]型态:今写作“形态”。此类后同。

[2]原素:今写作“元素”。此类后同。

[3]遗笑大方:应为“贻笑大方”。此类后同。

[4]比做:今写作“比作”。此类后同。

[5]他:应为“它”。此类后同。

[6]气像:今写作“气象”。

[7]利害:此意,今写作“厉害”。此类后同。

[8]作:应为“做”。此类后同。

[9]沈溺:今写作“沉溺”。此类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