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自然的反映,但与自然不相同。自然有美也有丑,有香菇也有狗屎。但艺术只求伟大,只求代表人物。它将自然之美者写得更美,更美就是伟大;它将自然之恶者写得更恶,更恶也便是伟大。故在自然上有美恶,而在艺术的反映上并无美恶之分,只有伟大一致。
烂熳派的艺术家(诗人、文学家、美术家等)比任何派较为注意于伟大的介绍。故烂熳派最喜欢到自然去,鉴赏自然,与自然合一而受自然的启示。因要伟大,唯有向自然去寻求始能得到。高山峻岭、大海之滨、平阳落日、夜间星辰、风号、雨狂、雪飘飘然、鸟叫泉喧,凡此自然景致,均能引动观者起了伟大的观感。以下三图,可为例证。
此一图(第一图)也,表示一个少年到那荒野,鉴赏自然的乐趣。这个草屋,这些野花,在海边石头之间,在春阳静穆之下,这个少年,鄙弃社会的浊淆,独自梦想自然的伟大,不觉油然生了至温柔的情感、至伟大的心怀。故烂熳派的情感是伟大与温柔的,因受自然的伟大与温柔所影响之缘故。
第一图
这个烂熳派(第二图)向着自然,向太阳、大树林、微风习习中,张开他的心灵求与自然相会合,相觉悟。这是读习艺术时最好的环境。
第二图
这个(第三图)烂熳家在瀑布之前,听那潺潺之声,如自然的天籁诏示与启悟,于以写他的诗文。这个直接感受的天籁,当然能写出美丽与伟大的艺术了。
第三图
因为烂熳派之感受自然,不从其平常处入手,而乃从其伟大与怪恶处梦想,故其表现的图画与文学也如这些自然的深奥、兴奋与苦闷。所以烂熳派的艺术与古典派的古板不同处是,如下第四图,为“凡尔赛”宫园,乃十七八世纪时之法国式,最足代表古典派的艺术者。其宫殿正正方方放在上,宫殿下的前庭、花圃、青草毡与水池成为极正直的子午线,两边又是齐齐整整的树篱,如此合起来,虽然极整个的和谐,但此种极端的规矩准绳已与自然伟大和深奥之美不像了。无论此园怎样广大,但其意义总不深厚,只要一目便已了然,而终不见其伟大。
第四图
至于烂熳派的嗜好与其图画,则如第五图之曲折回旋,起伏凹凸,显出超脱不整之妙。至如第六图其名“鬼桥”,能将自然的怪恶,变成为艺术的伟大。其第七图,在树荫蔚茂之下,在这个小小环境,自觉有无限大的自然景趣洋溢于其中。
第五图
第六图
第七图
此外烂熳派最喜欢鉴赏与表现的是那壮大的败垒颓垣。
这第八和下面的第九图,乃是烂熳派特有的感受与艺术。在这些破碎的而又宏壮的古堡城基中,鉴赏者确能触起了无限的感慨与悲哀。这又是由自然的怪恶而变为艺术上的伟大的一种好材料。
第八图
第九图
就上看来,烂熳派的心情与艺术有二特点:一、喜欢从自然的伟大处去探求;二、喜欢向著名的陈迹去凭吊。由前之追求伟大,而终难于完全达到,由是而起“兴奋”的情操。由后之回想往迹,而叹世事的无常(或对人情有不足),由是而生了“苦闷”的心怀。故苦闷中而有兴奋,即失望中而有希望,愁苦中而有快乐,才是真烂熳派的心情。论及嚣俄未免太看重苦闷,而忘却了兴奋一方面。殊不知只有苦闷,而无兴趣,则恐连普通的生存尚不可能,安能望有创造。烂熳派乐于苦闷,不错,但他们的苦闷乃有一种希企的快乐在内。下有二画,乃烂熳派大家特拉克辣 (1) 为哥德的浮士德及玛格丽写照者。老博士浮士德学贯古今,但一想其残年垂尽,则未免不闷从心来。在此片上(第十图),他向那个头壳说:“可怜无物的头壳,你那丑恶的牙齿嶙嶙,对我有何话说?”这是至无聊赖的念头了,但浮士德,并不因此对于人生快乐而绝望。在第十一图,玛格丽等待变成青年的浮士德未来时,自己这样说:“无他,一切生存均是重负了!”这个怀想,完全是苦闷吗?恐兴奋的分子更多呢。
第十图
第十一图
最苦闷的,莫如丹丁 (2) 在游地狱时了。下图(第十二图)也出于大家特拉克辣之手,描写丹丁与微支儿 (3) 同游地狱之状,然而也有不少兴奋之气。因为丹丁于写地狱之后,再进而写了游天堂之歌,可见在地狱时的苦闷,并未阻止他到天堂时的希望。
第十二图
在我国最苦闷者莫如《牡丹亭》的杜丽娘游园时所见的光景。但此中也具有不少的希望与兴奋之神情。她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看这末句,她偏要生存,偏要领略韶光的心事如见了。又如《红楼梦》的林黛玉也是最苦闷者,但她也可算为最有希望之女子,希望与宝玉结婚。及见此愿成虚,她即变成为极端的苦闷,可是已魂归天上而不能再生存了。
所以,创造家不是纯粹苦闷的。于苦闷中而含有兴奋与愉快。至于烂熳派乃从伟大处梦想,他的苦闷更为积极,更想在苦闷中打出一条生路。他的苦闷,有如情人的相思。相思愈苦,而所望愈大,其中心尤愈快乐。又有如第十三图的“唱法国国歌者”,于无限郁积中,在失败中,仍然振起英风,向前复仇。又有如第十四图,在沉舟近于死亡之际,忽见有救船远远来时的痛快。
第十三图
第十四图
(第十五图)精神凯旋,(第十六图)美神被拐,十五、十六两图乃出烂熳派名家之手(普麓东 (4) )。第十七图乘在神马之前者为嚣俄,其后为许多烂熳家,最后为大仲马,在云梦中想者为诗人拉马丁。这为名画家格兰米 (5) 诙谐之笔。
第十五图
第十六图
第十七图
总之,我们要使人注意是“纯粹的苦闷”,当不能创造多大艺术的。必要兴奋与苦闷一气,而后始能发展其充分的天才。在此层上,世人似乎有未完全了解者,故特为揭出。至于烂熳派的表示不但在苦闷中含有兴奋,而且它有许多专事“诙谐的艺术家”,更与苦闷完全相反了。这些“诙谐的艺术”的影响甚大,到今日已成为专门了。由此可知烂熳派的创造,除兴奋外,尚有“快乐风流”的产品。在上三幅代表作品,以见烂熳派的艺术是多方面的,而其情感是随兴所表示,不定限于一格的。
* * *
(1) 今译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
(2) 今译但丁(1265—1321),意大利著名诗人。
(3) 今译维吉尔(Virgile,公元前70—前19),古罗马诗人。
(4) 今译普鲁东(Pierre-Paul Prudhon,1758—1823),法国浪漫主义画家。
(5) 此画作者为邦雅曼·鲁博(Banjaman Roubaud,1811—1847),法国油画家、版画家、漫画家。张竞生只使用了此画的左半部分,并可能将作者误为鲁博同时代画家Grand Vi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