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韦
自从语言跟文字分了家,语言的地位让象形文字占了去,人已经忘了语言是劳动的工具。一个民族的文化跟所谓思想方式全是手跟发音器官联同创造出来的。人要是不能说话,就不会有合群的工作,也不能把劳动的方法传授给别人。比较复杂一点的机器也全都是手跟口腔联络着工作,才能制造出来。先有语言然后有文字。文字至多不过是古人劳动的记录。文字脱离了语言,脱离了生产,哪里还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呢?
莘田先生写了这本小书,书名是“语言与文化”,不是“文字与文化”。这在中国还是一种新的尝试,可是成绩已经是很可观了。我希望中国人的研究语言从此走上了科学的大路,也就是走上了群众路线。中国文化是中国大众的生活方式,中国话(特别是汉语)是中国人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的工具。所谓“文物制度”、“书画琴棋”,那是少数人的。汉字也是少数人的。
我念了莘田先生的书,不由得想到我们这些研究中国文化的人是何等的可怜。比如我是研究汉语的语音史的,可老得在汉字上“钻点子”。前些年甚至于不敢把研究的目标说给人家听。莘田先生这书的内容大部分也还得在汉字上下工夫,因为中国话的历史全部是用汉字写下来的,除了少数民族的一些近代史料。
语言学的工作,它怎能配合上建国的事业,那得靠一些认清楚任务的人来继续努力,通同合作。中国话的条理,它的结构、范畴,究竟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什么关系,我们该怎样用语言的工具来改进中国文化,那工具本身该怎样修改,这些问题是极难回答的。
1950年1月,陆志韦敬祝莘田先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