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太平御覽》。又《魏志·衛臻傳》、《王昶傳》注引《郭林宗傳》,《世説·德行篇》、《政事篇》注,《後漢書·黄憲傳》、《郭太傳》注引《郭泰别傳》,疑即《郭林宗别傳》。泰字或作太。非完本。

郭泰字林宗。 《御覽》卷四 〇 九引《郭林宗别傳》 。

林宗家貧,初欲游學,無資,就姊夫貸五千錢,乃遠至成皋,從師受業。併日而食,衣不蔽形,常以蓋幅自鄣出入,入則户前,出則掩後。 《御覽》卷四八五引《郭林宗别傳》 。

林宗儀貌魁梧,身長八尺,音聲如鍾,當時以爲準的。 《御覽》卷三八八引《郭林宗别傳》 。

林宗游洛陽,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於是名震京師。復歸鄉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兩,林宗唯與膺同舟而濟。衆賓望之,以爲神仙焉。 《御覽》卷三八 〇 引《郭林宗别傳》 。

泰以有道君子徵,同邑宋子俊勸使往。泰遂辭以疾,闔門教授。 《御覽》卷六一三引《郭林宗别傳》 。

林宗每行宿逆旅,輒躬灑掃,及明去。後人至,見之曰:“此必郭有道昨宿處也。” 《御覽》卷一九五引《郭林宗别傳》 。

林宗名益顯,士争歸之,載刺常盈車。 《御覽》卷六 〇 六引《郭林宗别傳》,又見《後漢書·郭太傳》注引《郭泰别傳》 。

鄉人見太,皆於牀下拜。 《御覽》卷五四二引《郭太别傳》 。

林宗嘗行陳梁間,遇雨,故其巾一角坫而折。二國學士著巾,莫不折其角,云作林宗巾,其見儀則如此。 《御覽》卷六八七引《郭林宗别傳》 。

林宗秀立高跱,澹然淵渟。蔡伯喈告盧子幹、馬日磾曰:“爲天下作碑銘多矣,未嘗不有慙色,唯郭先生碑頌無愧色耳。” 《御覽》卷三八八引《郭子别傳》 。

泰字林宗,有人倫鑒識,題品海内之士,或在幼童,或在里肆,後皆成英彦,六十餘人。自著書一卷,論取士之本。未行,遭亂亡失。 《世説·政事篇》注引《郭泰别傳》 。

郭泰字林宗,入潁川則友李元禮,至陳留則結符偉明,之外黄則親韓子助,過蒲亭則師仇季智,止學舍則收魏德公,觀耕者則拔茅季偉,皆爲名士。至汝南見袁閎,不宿而去,從黄憲三日乃去。過新蔡,薛懃問之曰:“足下見袁奉高不宿而去,從黄叔度乃彌日,何也?” 《後漢書·黄憲傳》注引《郭泰别傳》作“時林宗過薛恭祖,恭祖問曰:‘聞足下見袁奉高,車不停軌,鑾不輟軛,從叔度乃彌信宿也 。’”泰曰:“奉高之流,雖清而易挹。” 《世説·德行篇》注引《郭泰别傳》作“薛恭祖問之,泰曰:‘奉高之器,譬諸泛瀾,雖清易挹也 。’”叔度汪汪,若千畝之陂,澄之不清,撓之不濁,難測量也。” 《御覽》卷四四四引《郭林宗别傳》 。

林宗嘗止陳國文學,見童子魏德公,知其有異。德公求近其房止,供給灑掃。林宗嘗不佳,夜中命作粥,德公爲之進焉。林宗一啜,怒而呵之曰:“高明爲長者作粥,不如意,使沙不可食。”以杯擿地。德公更爲粥,三進三呵,德公姿無變容,顔色殊悦。林宗乃曰:“始見子之面,今乃知卿心。”遂友善之,卒爲妙士。 《御覽》卷八五九引《郭林宗傳》 。

茅容字季偉,陳留人,年四十餘耕於野。時與等輩避雨樹下,衆皆夷倨,容獨危坐。林宗見而奇異,與共言,因請寓宿。旦日,容殺鷄爲饌。林宗爲己設,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菜蔬與客同飯。林宗起拜之曰:“卿賢乎哉!”因勸令學,卒以成德。 《御覽》卷四一四引《郭林宗别傳》 。

宿仲琰爲部從事,嘗柴車駕牛,編荆爲當。 《御覽》卷七七六引《郭林宗别傳》 。

鉅鹿孟敏字叔達,敦樸質直,客居太原,雜處凡俗,未有所名。嘗至市貿甑,荷擔墮地,壞之,徑去不顧。適林宗見而異之,因問曰:“壞甑可惜,何以不顧?”客曰:“甑既已破,視之何益?”林宗賞其介決,因以知其德行,謂必爲美士,勸令讀書。游學十年,遂知名,三府並辟不就,東夏以爲美賢。 《世説·黜免篇》注引《郭林宗别傳》 。

[衛]兹弱冠與同郡圈文生俱稱盛德。林宗與二人共至市,子許買物,隨價讎直,文生訾訶,減價乃取。林宗曰:“子許少欲,文生多情,此二人非徒兄弟,乃父子也。”後文生以穢貨見損,兹以烈節垂名。 《魏志·衛臻傳》注引《郭林宗傳》 。

叔優、季道幼少之時,聞林宗有知人之鑒,共往候之,請問才行所宜,以自處業。林宗笑曰:“卿二人皆二千石才也。雖然,叔優當以仕宦顯,季道宜以經術進。若違才易務,亦不至也。”叔優等從其言。叔優至北中郎將,季道代郡太守。 《魏志 · 王昶傳》注引《郭林宗傳》 。

賈淑字子厚,林宗鄉人,雖世有冠冕而性險害,邑里患之。林宗遭母憂,淑來弔之,而鉅鹿孫咸直亦至。咸直以林宗賢而受惡人弔,心怪之,不進而去。林宗遽追而謝曰:“賈子厚誠凶德,然洗心向善。仲尼不逆互鄉,故許其進也。”淑聞之,改過自厲,終成善士。又林宗有母喪,徐穉往弔,置生芻一束於廬前而去。林宗曰:“此必南州徐孺子也。詩不云乎:‘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吾無德以堪之。” 《御覽》卷五六一引《郭太别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