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後漢書注》、《文選注》及《太平御覽》,非完本。
意字子阿,會稽山陰人也。 《御覽》卷二六四 。
汝南黄讜爲會稽太守。 據《御覽》卷二五三引《鍾離意别傳》補“汝南”二字 。建武十四年,吴大疾疫,署意中部尉督郵。意乃露車不冠,身循行病者門,人家至,賜與醫藥,詣神廟爲民禱祭,召録醫師百人,合和草藥。恐醫小子或不良,毒藥齊賊害民命,先自吞嘗,然後施行。其所臨護四千餘人,並得差愈。後日府君出行災害,百姓攀車涕泣曰:“明府君不須出也,但得鍾離督郵,民皆活也。” 《御覽》卷七二二 。
太守竇翔召意,署功曹史。意乃爲府立條式,威儀嚴肅,莫不靖恭。後日竇君與意相見,曰:“功曹須立嚴科,太守觀察,朝晡,吏無大小,莫不畏威。” 《御覽》卷二六四 。
揚州刺史夏君三辟意九江從事,三府側席。夏君見意曰:“刺史得京師書,聞從事有令問,刺史何惜王家之爵,不貢賢者!”乃表上尚書。 《御覽》卷二六五 。
司徒侯霸辟意,署議曹掾,以詔書送囚徒三百餘人到河北。連陰,冬盛寒,徒皆貫連械,不復能行。到弘農縣,使令出見錢,爲徒作襦袴,各有計數。令對曰:“被詔書,不敢妄出錢。”意曰:“使者奉詔命,寧私行耶?出錢便上尚書,使者亦當上之。”光武皇帝得上狀,見司徒侯霸曰:“所使吏何乃仁恕用心乎?誠良吏也。”襦袴既具,悉到前縣,給賜糜粥。後謂徒曰:“使者不忍善人嬰刑饑寒,感惻於心。今已得衣矣,欲悉解善人械桎,得逃去耶?”皆對曰:“明使君哀徒,恩過慈父,身成灰土,不敢逃亡。”意復曰:“徒中無欲歸候親者耶?”其有節義名者五六十人,悉解械桎,先遣之,與期日會作所,徒皆先期至也。 《御覽》卷六四二 。
意遷東平瑕丘令。男子倪直,勇悍有力,便弓弩,飛射走獸,百不脱一,桀悖好犯長吏。意到官,召署捕賊掾,敕謂之云:“令昔嘗破三軍之衆,不用尺兵,嘗縛暴虎,不用尺繩,但以良計爲之耳。掾之氣勢安若,宜慎之。”因復召直子涉署門下。將游徼,私出入寺門,無所關白,收涉鞭之。直走之寺門,吹氣大言,言無上下意氣。敕:“直能爲子屈者,自縛誡令,不則鞭殺其子。”直果自縛。意告曰:“令前告汝,嘗縛暴虎,不用尺繩。汝自視何如?虎自縛耶?”敕獄械直父子,結連其頸,榜欲死。掾吏陳諫,乃貸之,由是相率爲善。所謂上德之政,鷹化爲鳩,暴虎成貍,此之謂也。 《御覽》卷二六八 。
意爲瑕丘令,立春遣户曹史檀建賫青幘幡白督郵,督郵不受。建留於家,還白意言受。他日意見督郵,而督郵謝意,言所以不受青幘幡者,己自有也。意還,召建問狀,建惶怖叩頭。意曰:“勿叩頭,使外聞也。”出因轉署主計史,假遣無期。建歸家,父問之曰:“朝大士衆賢能者多,子何功才,既獲顯榮,假乃無期,寵厚將何謂也?無得有不信於賢主耶?”建長跪,以青幘幡意語父,父嘿然。有頃,令妻設酒殺鷄,與建相樂。謂建曰:“吾聞有道之君,以義理殺人,無道之君,以血刃加人。長假無期,唯死不還,將何以自裁乎?”酒畢進藥,建遂物故。 《御覽》卷三四一 。
顯宗以意爲尚書,時交趾太守坐贜千金,徵還伏法。以資物簿入大司農,詔班賜群臣。 《御覽》卷四二六引作“意爲尚書。交趾太守張悝居官貪亂,贜踰千金,珠璣玩寶,乃有石數。收贜簿入司農,詔悉以珠賜諸尚書,尚書皆拜受 。”意得珠璣,悉以委地,不拜賜。帝怪而問其故,對曰:“臣聞孔子忍渴於盜泉之水,曾參迴車於勝母之閭,惡其名也。此贜穢之寶,誠不敢拜受。”帝嗟歎曰:“清乎尚書之言!”乃更以庫錢三十萬賜意。 《御覽》卷六四一 。
意爲尚書僕射。其年匈奴來降,詔賜縑三百匹。尚書侍郎暨酆受詔,誤以三千匹賜匈奴,帝大怒,鞭酆欲死。意獨排省閤入諫。明帝以合大義,恚損怒消。帝謂意曰:“非鍾離尚書,朕幾降威於此郎!” 《御覽》卷二一一 。
孝明帝作北宫,意復諫曰:“頃天旱不雨,陛下躬自敕責,避正殿之榮。今日雨而不濡,豈政有改耶?是天威未消也。愚以爲可命大匠止功作諸室,減省不急,以助時氣。”奏聞,有詔曰:“朕之不德,敢不如教。”即日中沛然大雨。 《御覽》卷四五五 。
意爲魯相,到官出私錢萬三千文,付户曹孔訢修夫子車。身入廟,拭几席劍履。 《後漢書·鍾離意傳》注 。
意省堂有孔子小車乘,皆朽敗,意自糶俸,雇漆膠之直,請魯民治之,及護几席劍履。 《續漢書·郡國志》劉昭注 。
男子張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懷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几前。孔子教授堂下牀首有懸甕,意召孔訢問:“此何甕也?”對曰:“夫子甕也,背有丹書,人莫敢發也。”意曰:“夫子聖人,所以遺甕,欲以懸示後賢。”因發之,中得素書,文曰:“後世修吾書,董仲舒。護吾車,拭吾履,發吾笥,會稽鍾離意。璧有七,張伯藏其一。”意即召問,伯果服焉。 《後漢書·鍾離意傳》注 。
嚴遵昔與光武俱爲諸生,暮夜宿息,二人寒不得寢卧,更相謂曰:“他日豪貴,憶此勿相忘。”别後數年,光武有天下,徵遵,不至也。 《御覽》卷三十四。又卷三九三引,“俱爲諸生”下有“游涉他縣同門精學”八字 。
《周書》言秦史趙覬以私恨告園民吴旦生,盜食宗廟御桃。旦生對曰:“民不敢食也。”王曰:“剖其腹,出其桃。”《史記》惡而書之曰:“桃食之,當有遺核,王不知此而剖人腹以求桃,非理也。” 《御覽》卷九六七 。
按此二則當係鍾離意語,不審何時言此,故記於傳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