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世説新語注》、《文選注》及《太平御覽》諸卷,或稱《東方朔傳》,或稱《東方朔别傳》,疑本一篇,皆記於此,非完本。

朔,南陽步廣里人。 《世説·規箴篇》注引《東方朔别傳》 。

武帝問朔曰:“公孫丞相、倪大夫等,先生自視何與此哉?”朔曰:“臣觀其臿齒牙,樹頰胲,吐唇吻,擢項頤,結股肱,連脽尻,逶虵其跡,行步踽旅,臣朔雖不肖,尚兼此數子!” 《御覽》卷三九四引《東方朔别傳》 。

武帝問曰:“刑不上大夫何?”朔曰:“刑者,所以止暴亂,誅不義也。大夫者,天下表儀,萬人法則,所以共承宗廟而安社稷也。” 《文選》司馬子長《報任少卿書》注引《東方朔别傳》 。

孝武皇帝時,未央宫前殿鐘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詔問太史待詔王朔,朔言恐有兵氣。更問東方朔,朔曰:“臣聞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陁者,故鐘先鳴。《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應在後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書,言山崩,延袤二十餘里。 《世説·文學篇》注引《東方朔傳》 。上大笑,賜帛三十匹。 《御覽》卷五七五引《東方朔傳》多此八字,餘畧同 。

武帝時有神雀下,丞相、御史中丞、二千石、諫議臣、博士皆上壽,東方朔獨不賀。帝曰:“羣臣皆賀而獨不賀,何也?”對曰:“恐後有巫爲國害者。”朔因謝疾去。其後卒有巫蠱之事,不知朔竟所終也。 《御覽》卷七三五引《東方朔傳》 。

漢武帝在柏梁臺上,使羣臣作七言詩。 《世説·排調篇》注引《東方朔傳》 。

武帝常飲酎,以八月九月中,禾稼方盛熟,夜漏下水十刻,微行乃出。 《御覽》卷二引《東方朔别傳》 。

孝武皇帝時,人有殺上林鹿者,武帝大怒,下有司殺之。羣臣皆相阿:“殺人主鹿,大不敬,當死。”東方朔時在旁曰:“是人罪一,當死者三:使陛下以鹿之故殺人,一當死;使天下聞之,皆以陛下重鹿賤人,二當死也;匈奴即有急,推鹿觸之,三當死也。”武帝默然,遂釋殺鹿者之罪。 《御覽》卷四五七引《東方朔别傳》 。

孝武皇帝時,閒居無事,燕坐未央前殿。天新雨止,當此時,東方朔執戟在殿階旁,屈指獨語。上從殿上呼問之:“生獨所語者,何也?”朔對曰:“殿後柏樹上有鵲,立枯枝上,東向而鳴也。”帝使視之,果然。問朔何以知之,對曰:“以人事言之。風從東方來,鵲尾長,傍風則傾,背風則蹷,必當順風而立,是以知也。 《御覽》卷九二一引《東方朔别傳》 。新雨生枝滑,故枝澀,故立枯枝上。”上大笑,賜帛十匹。 《御覽》卷三五二引《東方朔傳》多此數句,餘畧同 。

朔於上前射覆,中之,郭舍人亟屈,被榜,上輒大笑。 《御覽》卷三九一引《東方朔别傳》 。

“南山有木名曰柘,良工材之可以射,射中人情如掩兔,舍人數窮,何不早謝!”上乃搏髀大笑也。 同前 。

上置蜻蛉蓋下,使朔獨射之。朔對曰:“馮翊馮翊,六足四翼,頭如珠,尾正直,長尾短項,是非勾婁即蜻蛉。”上曰:“善。”賜帛十匹。 《御覽》卷九五 〇 引《東方朔别傳》 。

占人被召,見人以罔求鶉鶉飛入罔,知必有罪。非入罔,罪字故也。 《御覽》卷九二四引《東方朔别傳》 。

凡占長吏東耕,當視天,有黄雲來覆車,五穀大熟。青雲致兵,白雲致盜,烏雲多水,赤雲有火。 《御覽》卷八引《東方朔傳》 。

孝武皇帝時幸甘泉,至長平坂,上馳道,中央有蟲覆而赤,如生肝狀,頭目口齒鼻耳盡具。先驅旄頭馳還以聞,曰:“道不可御。”於是上止車,遣侍中馳往視之,還,盡莫知也。時東方朔從,在後屬車,上召朔,使馳往視之。還,對曰:“怪哉!”上曰:“何謂也?”朔曰:“秦始皇時,拘繫無罪,幽殺無辜,衆庶怨恨,無所告訴,仰天而歎曰:‘怪哉!’感動皇天,此憤氣之所存也,故名之曰怪哉。是地必秦之獄處也。”上有詔,使丞相公孫弘案地圖,果秦之獄處也。上曰:“善,當何以去之?”朔曰:“夫積憂者,得酒而去之。”以置酒中,立消靡。上大笑曰:“東方生真所謂先生也,何以報先知之聖人哉?”乃賜帛百疋。 《御覽》卷六四三引《東方朔傳》 。

武帝時,上林獻棗,上以所持杖擊未央前殿檻,呼朔曰:“叱叱,先生,來來!先生知此筐中何等物也?”朔曰:“上林獻棗四十九枚。”上曰:“何以知之?”朔曰:“呼朔者,上也;以杖擊檻,兩木,兩木,林也;來來者,棗也;叱叱者,四十九枚。”上大笑,賜帛十匹。 《御覽》九六五引《東方朔傳》 。

孝武皇帝好方士,敬鬼神,使人求神僊不死之藥甚至,初無所得。天下方士四面蜂至,不可勝言。東方朔睹方士虚語以求尊顯,即云上天,欲以喻之。其辭曰:“陛下所使取神藥者,皆天地之間藥也,不能使人不死,獨天上藥能使人不死耳。”上曰:“然天何可上也?”朔對曰:“臣能上天。”上知其謾詫,極其語,即使朔上天取不死之藥。朔既辭去,出殿門,復還曰:“今臣上天似謾詫者,願得一人爲信驗。”上即遣方士與朔俱往,期三十日而返。朔等既辭而行,日日過諸侯傳飲,往往留十餘日,期又且盡,無上天意。方士謂之曰:“期且盡,日日飲酒爲奈何?”朔曰:“鬼神之事難豫言,當有神來迎我者。”於是方士晝卧,良久,朔遽覺之曰:“呼君極久不應,我今者屬從天上來。”方士大驚,還具以聞。上以爲面欺,詔下朔獄。朔啼,對曰:“朔須幾死者再。”上曰:“何也?”朔對曰:“天公問臣:‘下方人何衣?’臣朔曰:‘衣蟲。’‘蟲何若?’臣朔曰:‘蟲喙髯髯類馬,邠邠類虎。’天公大怒,以臣爲謾言,繫臣使下問。還報有之,名蠶,天公乃出臣。今陛下苟以臣爲詐,願使人上問之。”上大驚曰:“善。齊人多詐,欲以喻我止方士也。”罷諸方士弗復用也,由此朔日以親近。 《御覽》卷九八四引《東方朔别傳》,又卷八二五引《東方朔别傳》畧同 。

朔書與公孫弘借車曰:“朔當從甘泉,願借外厩之後乘。木槿夕死而朝生者,士亦不必長貧也。” 《御覽》四八五引《東方朔别傳》 。

驃騎難諸博士,朔對曰:“騏驎緑耳,蜚鴻華騮,天下良馬也。將以捕鼠於深宫之中,曾不如跛貓。” 《御覽》卷八九七引《東方朔傳》 。

朔與弟子偕行,渴,令弟子叩道邊家求飲,不知姓名,主人開門不與。須臾,見伯勞飛集主人門中李樹上,朔謂弟子曰:“此主人姓李,名伯當,爾但呼李伯當。”果有李伯當應,即入取飲。 《御覽》卷九二三引《東方朔别傳》 。

朔與三門生俱行,見一鳩,占皆不同。一生曰:“今日當得酒。”一生曰:“其酒必酸。”一生曰:“雖得酒,不得飲也。”三人皆到主人。須臾,主人出酒樽中,即安於地,羸而覆之,卒不得酒。出門問,“見鳩飲水,故知得酒;鳩飛集梅樹上,故知酒酸;鳩飛去,所集枝折墮地,折者傷覆之象,故知不得飲也。” 《御覽》卷九七 〇 引《東方朔别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