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宋本
宋乾道本史记一百三十卷三十册六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先归陈澄中,转归北图。《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史记集解索隐》一百三十卷,宋乾道七年蔡梦弼东塾刻本,卷四十三配清光绪元年杨保彝影宋钞本,三十册。杨氏四经四史之斋宋本《史记》第一部。
宋淳熙本史记一百三十卷二十四册四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先归刘少山,转归北图。《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史记集解索隐》一百三十卷,宋淳熙三年张杆桐川郡斋刻八年耿秉重修本。杨氏四经四史之斋宋本《史记》第二部。
宋本《史记》七十卷二十册四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杨氏四经四史之斋宋本《史记》第三部。散出后先归李木斋,转归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氏书目》著录,题《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二十册,宋刻本。梦庄批:此系全书,归德化李氏。当即此本。杨氏题七十卷类误。
宋残本史记五十九卷二十六册二函〔补〕此本《隅录》未收。北图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北图收购始末记》云:“存九十二卷,宋裴驷《集解》、唐司马贞《索隐》,杨目原题宋刻残本,有杨氏藏印,缺卷缺叶前人影宋钞补,书匣及杨目原题五十九卷、二十六册,二匣。可见此本实存九十二卷,杨氏题五十九卷者误。《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史记集解索隐》一百三十卷,宋乾道七年蔡梦弼刻本,卷一百二十至一百二十三配宋淳熙三年张杼桐川郡斋刻八年耿秉重修本,卷一百一、一百十配清顾柔嘉钞本,存九十二卷,二十六册。”
宋本汉书一百二十卷六十册六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杨氏四经四史之斋宋本《汉书》第一部。北图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汉书集注》一百卷,宋蔡琪家塾刻本,六十册,卷二十九、四十五至四十七、五十六至五十七上、八十六、八十八、八十九配另宋本。
宋本汉书一百二十卷三十册〔补〕此本见《隅录》卷二,亦作三十册,此沿《隅录》之误。据下第二部宋本《后汉书》注,与此本合一函,各作三十册。其实应各作六十册,作三十册者杨氏两代人均偶尖检耳。此本为杨氏四经四史之斋宋本《汉书》第二部,北图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
《北图收购始末记》书名作《前汉书》,一百二十卷,缺叶前人钞补,杨绍和跋,六十册。《北图善本书目》著录,书名作空则后书注》,一百卷,宋刻元明递修本,杨绍和跋,六十册。
宋本后汉书一百二十卷四十册〔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杨氏四经四史之斋宋本《后汉书》第一部,北图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后汉书注》九十卷,《志注补》三十卷,北宋王叔逞刻本,卷四十下配另一宋刻本,四十册。
宋本后汉书一百二十卷三十册与上《汉书》共一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北国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北图收购始末记》云:“杨目原题宋刻本,有杨氏藏印,缺卷前人钞配,六十册。”《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后汉书注》九十卷,《志注补》三十卷,宋刻元明递修本,卷十至十九配清钞本,六十册。此作三十册,系沿《隅录》之误。
宋本三国志六十五卷三十二册四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杨氏四经四史之斋宋本《三国志》。北图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北图善本书目》题宋刻本,卷二、四十至四十一配清影宋钞本,三十二册。
宋本晋书一百三十卷三十六册六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先归周叔弢,转归北图,《自庄严堪善本书目》、《北图善本书目》均有著录,题宋刻本。
宋本晋书详节三十卷八册一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杨敬夫在天津出售二十六种之一,散出后先归刘少山,转归北图,《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元刻本,杨氏误定宋本。
宋本资治通鉴孜异三十卷十四册二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北国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宋绍兴二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宋元递修本。《北图收购始末记》云:卷二十七至三十前人影宋钞配。
宋本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八册一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宋本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八十册四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北图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北图收购始末记》云:各卷有缺叶,卷十三至十七、十九、二十二、二十九前人钞配,十六函。《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宋宝佑五年赵与□(此处原文为方框字)刻宋明递修本,朱锡庚跋。
宋本建康实录二十卷十六册二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先归周叔嫂,转归北图,《自庄严堪善本书目》、《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绍兴十八年荆湖北路安抚使司刻递修本。
宋本路史前记九卷余论十卷发挥六卷十五册二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宋本国纽阳十八卷八册二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宋本两汉博闻十二卷十二册一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北图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宋乾道八年胡元质姑孰郡斋刻本,卷一至三配清钞本。《北图收购始末记》云:卷五至卷六、卷十缺叶,前人钞补。
宋本通鉴总类二十卷四十册一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去向不明。
宋本舆地广记三十八卷十二册二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先归刘少山,转归北图。《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宋刻递修本,卷一至二配清钞本,黄丕烈、顾广圻跋。
宋本新编方舆胜览七十卷三十册四函〔补〕此本见《隅录》。北图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
《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宋咸淳三年吴坚、刘震声刻本,二十册。《北图收购始末记》亦作二十册,四匣。杨氏所题册数,系沿《隅录》及《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之误。
宋本咸淳临安志九十八卷三十六册八函献唐案:《隅录》作九十五卷,四十八册,八函,《江目》作一百卷,三十六册,六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著录与《江目》同。王献唐调查登录时仅残存二册。经两次匪乱,先后辗转归於北图者凡七十八卷,见《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其中由潘氏宝礼堂归北图者,二十四卷,由傅沅叔归北图者二十二卷〔其中十卷王献唐代购于济南市肆〕,经赵斐云持售傅沅叔者十六卷,共三十八卷。尚有十六卷,来自何处,未见著录。
宋本东南进取舆地通鉴二十卷十册二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去向不明。
宋本会稽三赋三卷二册一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不分卷。北图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宋刻元修本,一卷,顾广圻钞补,黄丕烈跋,并改入集部别集类。
宋本汉隽十卷八册二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先归潘明训,转归北图。《宝礼堂宋本书录》、《北图善本书目》均有著录,题宋淳熙十年象山县学刻本。
宋本楔帖绩考一卷一册〔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先归周叔殁,转归北图。《自庄严堪善本书目》、《北图善本书目》著录,改题《兰亭绩考》,二卷二册,宋淳佑刻本,卷一配劳健钞本,并改隶子部艺术类。
元本【金本明本附】
元本史记一百三十卷三十二册四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归藻玉堂,傅沅叔定为明正统游明刻本,半页十四行,行二十五字。去向不明。
元中统本史记一百三十卷三十六册四函〔补〕此本《隅录》未收,傅沅叔《经眼录》著录另一明刊十行十八字本,与王延喆本同式,非中统本。
元至正本史记一百三十卷三十二册四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大德本汉书一百二十卷二十四册一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由王献唐收归山东省立图书馆,现存山东省博物馆,题元大德九年太平路儒学刻本,傅沅叔题太平路儒学新刊班固《汉书》一百卷。
元本汉书一百二十卷三十册一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本后汉书一百二十卷一百册十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本宋史四百九十六卷一百六十册二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由王献唐收归山东省立图书馆,现存山东省博物馆,题元至正江浙行中书省官刻明修本。
元本宋史全文三十六卷附广王卫王本末二卷三十二册四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周叔弢曾经眼,去向不明。
金本资治通鉴一百二十卷五十册一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先归周叔强,转归北图。《自庄严堪善本书目》、《北图善本书目》著录,改题《增节标目音注精义资治通鉴》一百二十卷,蒙古宪宗三年至五年张宅晦明轩刻本,卷二十五至二十九、六十二至六十五、八十一至八十五、九十一至九十五、一百三至一百五配宋刻本。
元本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八十册十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本宋季三朝政要六卷二册一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元翻宋本战国策十卷八册二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鄂国金陀粹编二十八卷三十二册二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伊洛渊源录十四卷八册一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明本长安志二十卷〔补〕此本见《隅录》卷二,与《图》三卷合并著录。散出后先归周叔弢,转归北图。《自庄严堪善本书目》、《北图善本书目》与《图》三卷合并著录,题明成化四年合阳书堂刻本,黄丕烈跋,十二册。
明本长安志图三卷九册与上共一函献唐案:《隅录》《长安志》九册,《图》三册,合为一函。
明覆宋本啸堂集古录二卷二册〔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本
归震川校明仿宋本史记一百三十卷十册一函〔补〕此本《隅录》未收。北图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明崇祯十四年毛氏汲古阁刻清顺治十一年重修本,钱泰吉校并跋。
校本汉书七十卷三十册〔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旧钞本后汉书八十卷二十二册〔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本国语二十一卷四册一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作校宋明道本国语。北图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国语注》二十一卷,清孔氏诗礼堂刻本,黄丕烈、顾广圻校并跋。
校本国语补音三卷一册〔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赵斐云曾经眼。《海源阁遗书经眼录》著录,题明刻本,何小山校,黄丕烈跋。后归吴兴张氏,转归中央图书馆。现存台湾中央图书馆。有“□(此处原文为方框字)圃收藏”印记。□(此处原文为方框字)圃张钧衡长子,名乃熊,字芹伯,一字□(此处原文为方框字)圃。
何义门校宋本国语二十一卷八册〔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本建炎时政记三卷一册〔补〕此本见《隅录续编》卷二。散出后归北图,王有三《中国善本书目提要续编》著录,题钞本,黄丕烈校并跋。现存台湾中央图书馆。
校本孤臣泣血录二册〔补〕此本见《隅录续编》卷二。散出后由济南敬古斋归王贡忱,后归吴兴张氏,转归中央图书馆,现存台湾中央图书馆。《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题《靖康孤臣泣血录》二卷,明万历丙午张豫诚刻本,黄丕烈校并跋。有“□(此处原文为方框字)圃收藏”印记。
校本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一册〔补〕此本见《隅录绩编》卷二,作校旧钞本。散出后王献唐见于济南市肆,后归北图。《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题清钞本,黄丕烈校并跋。
校旧钞本宋遗民录十五卷二册〔补〕此本见《隅录续编》卷二,散出后归北图。《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清初钞本,黄丕烈校并跋。
校本宋遗民录十五卷六册〔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元旧钞本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二册〔补〕此本见《隅录续编》卷二,散出后归北图。《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题清钞本,张绍仁、黄丕烈校并跋。
校旧钞本锦里耆旧传四卷一册〔补〕此本见《隅录续编》卷二。周叔□(此处原文为方框字)批注:北图。《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题《锦里耆旧传》八卷,存四卷【五至八】,清钞本,黄丕烈校并跋。
校本马令南唐书三十卷二册〔补〕此本见《隅录续编》卷二,散出后周叔弢曾经眼,后归中央图书馆,现藏台湾中央图书馆。《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题清嘉庆间黄荛圃门仆钞本,黄丕烈并跋,沈钦韩手书题记。书名上作钞校本。
校本陆游南唐书二十卷二册〔补〕此本见《隅录续编》卷二。王献唐调查登录时尚存海源阁,王氏作十八卷,《音释》二卷二册,散出后周叔□(此处原文为方框字)曾经眼,辗转归中央图书馆,现存台湾中央图书馆。《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题明崇祯庚午〔三年〕海虞毛氏汲古阁刊陆放翁全集本,过录陆敕先校语,黄丕烈手校,黄丕烈、顾广圻题跋,作十八卷二册。
校钞本蜀□(此处原文为方框字)杌【末附《吴曦之叛》不分卷】一册〔补〕此本见《隅录续编》卷二,作校旧钞本。散出后由文禄堂归吴兴张氏,转归北图,《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二卷,题钞本,黄丕烈校并跋。《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二卷,题清钞本,黄丕烈校并跋,吴翌凤校,一册。
校影宋钞本舆地广记三十八卷二册一函〔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归北图。《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题清钞本,周锡瓒、黄丕烈校并跋,二册。
校影宋钞本剡录十一卷二册〔补〕此本见《隅录续编》卷二。王献唐调查登录时尚存海源阁。散出后由文禄堂归北图。《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题十二卷,黄丕烈家抄本,存十一卷一至六、八至十二。黄丕烈、吴翌凤校并跋。
校本水经注四十卷十四册〔补〕此本见《隅录》卷二。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宋旧钞本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十卷一册〔补〕此本见《隅录续编》卷二。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元本东京梦华录十卷一册〔补〕此本见《隅录续编》卷二。北国收购盐业九十二种之一,《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明毛氏汲古合津逮秘书本,卷十配清抄本,黄丕烈、张绍仁校并跋。
校本中吴纪闻六卷二册〔补〕此本见《隅录续编》卷二。王献唐调查登录时尚存海源阁,散出后由邢赞亭转归北图。《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黄丕烈校并跋。
校本武林旧事十卷二册〔补〕此本见《隅录绩编》卷二。散出后归北图。《海源阁遗经眼录》著录,题清乾隆间刻本,黄丕烈跋。《中国善本书提要》题《武林旧事》六卷,《后集》四卷,清乾隆间夙夜斋刻本,黄丕烈用述古堂抄奉校。现存台湾中央图书馆。
校本旧钞本中兴馆阁录九卷绩录九卷四册〔补〕此本见《隅录绩编》卷二。王献唐调查登录时尚存海源阁,黄丕烈校,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旧钞本瘗鹤铭考一册一函〔补〕此本《隅录》未收。工献唐调查登录时尚仟海源阁,不分卷,一册。散出后去向不明。
校旧钞本石刻铺叙二卷一册〔补〕此本《隅录》未收。佚名批注:潘氏。但未见著录。
校旧钞本太平宝训政事纪年五卷五册一函〔补〕此本《隅录》未收。北图收购□(此处原文为方框字)业九十二种之一。《北冈善本书目》著录。题清钞本。
钞本
影宋钞本史记法语八卷二册〔补〕此本《隅录》未收。《海源阁造遗经眼录》著录,题钞本。后归吴兴张氏,转归中央图书馆,散出后赵斐云曾经眼,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题影抄宋淳熙十二年婺州刻本。有“□(此处原文为方框字)圃收藏”印记。
影钞残本汉书考异【不分卷】一册〔补〕此奉《隅录》未收。王献唐调查登录时尚存海源阁,钱泰吉依吴氏拜经楼藏本校录。散出后去向不明。
钞本资治通鉴长编一百八十卷八十册十函〔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钞本皇朝编年三十卷三十册〔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影宋精钞本高注战国策三十二卷四册〔补〕此本见《隅录》卷二。王献唐调查登录时尚存海源阁,散出后先归齐鲁大学图书馆,转归山东省图书馆,黄丕烈校。
明钞本姜氏秘史无卷数二册〔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归北圆,《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中国善本书提要续编》著录,题一卷,钞本,二册,杨绍和、杨保彝跋。现存台湾中央图书馆。
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题旧钞本,清周来、杨绍和、杨保彝跋。
旧钞本宋遗民录十五卷六册〔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归北图,《海源阁遗书经眼录》题旧钞本,《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题马氏丛书楼钞本。现存台湾中央图书馆。《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题钞本,十五卷六册。
影元钞本政府奏议二卷二册献唐案:此书现藏山东省立图书馆。〔补〕此本《隅录》未收。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钞本石林奏议十五卷四册一函〔补〕此本《隅录》未收。王献唐调查登录时尚存海源阁,散出后归北图,《北图善本书目》著录,题清钞本,叶廷琯跋。
旧钞本五礼新仪一百二十六卷四十八册一函〔补〕此本《隅录》未收。王献唐调查登录时尚存海源阁,散出后由王献唐收归山东省立图书馆,现存山东省博物馆。王氏题《政和五礼新仪》二百四十卷,《目录》六卷,清苕溪漫士经钮堂钞本,四十六册。
精钞本天禄琳琅书目二册〔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旧钞本菉竹堂书目一册〔补〕此本《隅录》未收。王献唐调查登录时尚存海源阁,有叶国华、叶恭焕手跋,散出后去向不明。
旧钞本绛去楼书目一册附静惕堂书目。〔补〕此本见《隅录续编》卷二。散出后由王献唐收归山东省立图书馆,现存山东省博物馆,题清钞本。
旧钞本延令书目一册〔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
钞本孝慈堂王氏书目一册〔补〕此本《隅录》未收。散出后去向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