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绘画史研究的开山之作,陈师曾,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来自江西义宁(今江西省修水县),是一位著名的美术家与艺术教育家。 这本书源于陈师曾在艺校讲授中国绘画史时的授课讲义,在他去世后得以刊印出版。全书共分三编,系统地介绍了从三代以下至明清两代的绘画艺术历史。其中,第一编为上古史,分六章叙述了三代至隋的绘画;第二编是中古史,以四章篇幅讲述了唐至元的绘画;第三编为近世史,用两章内容介绍了明清两代的绘画。 该书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其一,系统全面,作者以时间线索为 “经”,以绘画流派、画家、绘画技法线索为 “纬”,构建起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绘画历史网格,厘清了中国绘画文脉的发展、传承与嬗变。其二,简明扼要,全书约 4 万字,文字简明雅洁,提纲挈领地梳理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是一本极好的美术史普及读物。其三,中西融合,陈师曾学贯中西,他以中西方调谐的眼光认识中国传统美术,在书中特别关注外来因素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对中国绘画的影响等。其四,文化视角独特,该书体现了绘画史是文化史一部分的概念,认为绘画史的每次转变都受到文化史转变的影响,画家和文人时刻交织在一起,朝代更迭、皇帝与文人趣味的变化都会在绘画中有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