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录 庚申十二月
河间献王多得古文旧书,司马迁言成学治古文,古文即旧书也,所谓故书雅记也。顾炎武谓得明人书百卷,不如得宋人书一书。戴震谓书略旧便有几分好处。谅已著述成体,莫盛于隋前。既经五厄,存于今者,才十之一,佚文可考,亦不过十四五耳。今之版本家得宋人书希见者,已宝之矣。其考佚图存,乃反详于唐后而略于隋前。庄珍艺氏撰《载籍足征录》,盖有志焉,而仅及《汉志》六艺。今仿其例而略其词,为例五。一曰考篇目之存佚。不以篇论者乃论卷,皆书其见数。二曰记真伪。略记数语,皆取确考而戒多疑,显为伪作,有主名则不录。三曰录校注。取古者精备者,后胜前则录后,注本多者不录。四曰录辑佚。取整而多,足见大体者,其零碎不录。经子已略具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史部略具章宗源《隋经籍志考证》矣。五曰别裁其丛杂。可单行者列其篇目。一例二例有前人未详须畅论者,别仿子政《别录》及庄氏之例为别录。凡录者三:曰《汉艺文志》,曰《隋经籍志》,曰二《志》所未录。二《志》皆官目,不得无遗漏,非可以不录为伪也。不录者二:曰依经训诂,曰诗赋文集,以其皆有专书也。朱氏《经义考》,严氏《上古至隋全文》。于学者有一便焉,一览而可知古书存数也。于学者有一戒焉,舍古书而致力于近世末流短书也。
考辑古书逸文者
《蒯通》本五篇。马辑遗说五篇为一卷。
《陆贾新语》十二篇非伪。严校《治要》本。
《贾山》一篇在本传。本八篇。
《贾谊新书》五十六篇本五十八,亡,目二存。卢文弨校定为其徒所集。《保傅》《傅职》《胎教》入《大戴记》。《容经》《礼容语》别出。
《礼》说礼。 《春秋》说春秋。
《修政语》上下皆古帝王语。
《立后义》说礼。《辅佐》篇六,与《孔子三朝记》《千乘篇》大同。自首至《铸钱》题下皆注《事势》,盖皆取奏疏。自《傅职》至《春秋》,《先醒》至《道德说》则注《连语》,《傅职》以下四篇皆奏疏。《礼》以下至末,则非奏疏矣。其注《连语》者,《春秋》以上述礼,《先醒》以下则空论。《先醒》篇首称怀王问于贾君,盖以下皆傅梁时说也。《大政》《修政语》题下无注,《礼容语》《胎教》《立后义》则注杂事,又皆述礼者也。其编次亦非漫然。
《河间献王书》志有《对上下》《三雍宫》三篇。马辑《说苑》四条。
晁错《新书》本三十一篇。存五篇及零条。马辑一卷。
《徐乐》一篇 《庄安》一篇均见本传。
《淮南鸿烈》内二十一篇汉高诱注,内有许慎注。外篇亡,有佚文。
《天文训》钱塘补注 《地形训》 《时则训》 《兵略训》此皆本古书。
桓宽《盐铁论》六十篇明张之象注。张敦仁考证。
《氾胜之书》本十八篇。洪颐煊辑,马辑,均二卷。
《新序》四篇十卷 《说苑》二十篇廿卷卢文弨《群书拾补》校并辑佚文,严可均辑佚文。《群书治要》中尚有《新序》佚文四条。二书本采古书以成文,或据此以议《韩外传》为搀杂,《家语》为全伪,皆非也。
扬雄《太玄》十卷原本仿《周易》经传,各自为卷,今不可考。
《法言》十三篇序一篇,列后。晋李轨注,秦思复校。
《州箴》十二篇 《官箴》廿一篇本廿五,崔骃、胡广等补成《百官箴》。今存。崔骃四,崔瑗七,并叙。崔寔二,胡广二,并《百官箴》序。
桓谭《新论》本十七卷,十六篇。严可均辑三卷,以己意分为十六篇。
《参同契》五卷朱熹《考异》一卷。
曹大家《女诫》七篇本传。
王充《论衡》八十四篇本八十五,阙目。存。
应劭《风俗通义》十篇本不知几篇。卢文弨校。严可均辑佚文六卷。有《音声》《论数》《氏姓》《灾异》四篇。钱大昕、张澍各辑《氏姓篇》逸文一卷。
王符《潜夫论》三十五篇 《叙录》一篇汪继培笺。
崔寔《政论》本六卷。严可均辑一卷。
又《四民月令》一卷严辑。
仲长统《昌言》本二十四篇,存三篇及零条。严、马辑,均二卷。
荀悦《申鉴》五篇明黄省曾注。以《治要》校,有缺佚。
《牟子》一卷牟融。名《理惑论》。
徐干《中论》二十篇本二十余篇。以《治要》引,有佚文。陆心源定为《复三年丧》及《制役篇》。
曹丕《典论》本五卷。存篇名十三。严辑一卷。
刘廙《政论》本五卷。存八篇。严辑一卷。
魏刘劭《人物志》十二篇凉刘昞注。《汉魏丛书》本缺注。
杜恕《体论》八篇,自叙一篇。严辑。《笃论》本四卷。同。
桓范《世要论》本十二卷。同。存篇名十四。
蒋济《万机论》本八卷。同。存篇名三。
嵇康《养生论》本三卷。存一卷及《答难》。
吴陆景《典语》本十卷。严辑一卷。
姚信《士纬》本十卷。马辑一。
张俨《默记》本三卷。同。
晋傅玄《傅子》本百四十卷。四库辑存一卷,严可均补辑二卷、补遗二卷。篇名可考者二十六,并自叙。
袁准《正论》本十九卷。严辑一卷。 《正书》本廿五卷。存七篇,附佚文,严辑。
杨泉《物理论》本十六卷。孙星衍辑一卷。
崔豹《古今注》今本虽仍三卷,与唐马缟书相混,不可考原本。
虞喜《志林新书》本三十卷。严、马辑,均一卷。
葛洪《抱朴子内篇》二十篇 《外篇》五十篇严可均校并辑佚文。《外篇》佚篇名二。
符朗《符子》本二十卷。严、马辑,均一卷。篇名可考者二。
《博物志》十卷非张华书,搀杂不可别。
《述异记》非任昉书,同上。
郭义恭《广志》本二卷。马辑。此亦博物之类。
齐萧子良《净住子》卅一篇王融颂。纯为释教。
齐张融《少子》又名《门律》。马辑一卷。
顾欢《夷夏论》一卷马辑。
梁元帝《金楼子》十四篇本廿卷。宋人见十五篇,今存,亦多阙,四库馆排比之。
魏甄鸾《笑道论》严辑。
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十卷凡九十一篇,首有杂说一条,末卷无篇名,记异物。陆心源藏残宋本,可校正。
齐刘昼《新论》五十五篇。卢文弨《群书拾补》校。陈昌齐正误。
周卫元嵩《元包》五卷唐苏源明传。
隋王劭《读书记》本三十二卷。马辑一卷。此与虞喜《志林》为后世考证书之祖。
颜之推《家训》二十篇。卢文弨校,赵曦明注,李详补注。
杜台卿《玉烛宝典》十一卷本十二卷。
以上诸子。
《燕丹子》一卷非伪。
《汉武帝故事》一卷张柬之谓出于王俭。不完。
《汉武帝内传》一卷非班固书。守山阁校本,附外传校勘记。
《西京杂记》二卷葛洪辑。卢文弨校。
《汉武洞冥记》四卷《隋志》题郭氏撰,不言郭宪。晁公武乃引宪自序,恐因宪有方术事附会之。
《神异经》一卷 《十洲记》一卷均依托东方朔,出六代。
郭璞《玄中记》马辑一卷。
《拾遗记》十卷秦王嘉撰,梁萧绮录。
《异苑》十卷宋刘敬叔。
《搜神记》三十卷晋干宝。
《搜神后记》十卷陶潜。非真。
《齐谐记》宋东阳无疑。本七卷。马国翰辑一卷。
《续齐谐记》一卷梁吴均。
《还冤志》三卷颜之推。
魏邯郸淳《笑林》马辑一卷。
晋裴启《语林》本十卷。马辑二卷。《世说》取之甚多。
晋郭澄之《郭子》本三卷。马辑一卷。亦《世说》所采。
《世说新语》卅六篇三卷刘孝标注。王先谦校。
沈约《俗说》本三卷。马辑一卷。
以上小说。
黄帝《泰阶六符经》《汉书·东方朔传》注。有阙。马辑。
张衡《灵宪》一篇 《浑天仪》一篇《续汉书·天文志》注。同。
吴姚信《昕天论》 晋虞喜《安天论》 虞耸《穹天论》同。
隋张渊《观象赋》并注
隋李播《天文大象赋》唐苗为注。
《周髀》一卷赵婴注,甄鸾述。
《九章算术》九卷晋刘徽注。 《海岛算经》一卷刘徽注。
《孙子算经》二卷 《夏侯阳算经》三卷 《张丘建算经》三卷 《五曹算经》五卷 汉徐岳《术数记遗》一卷均魏甄鸾注。
《五经算术》一卷甄鸾。
《归藏》自晋传至赵宋,盖汉以上卜筮家遗文。严可均辑一卷,篇目可考者五,附辑古筮辞卜颂。
《易林》十六卷旧传焦延寿撰。徐养原、牟廷相定为汉崔篆,丁晏驳之。牟廷相、翟云升校略,丁晏释文。
《易洞林》三卷郭璞。马辑补遗一卷。
《十二灵棋卜经》一卷依托东方朔。见《隋志》。
《黄帝龙首经》二卷 《金匮玉衡经》 《授三子玄女经》各一卷孙星衍校。
《灵台秘苑》周庚季才。本百十五卷。宋人删存十五卷。
《五行大义》五卷隋萧吉。
《淮南万毕术》本一卷。叶德辉辑。
《清闲止雨书》《董子春秋》中二篇。马辑一卷。
《白泽图》本一卷。同。
《瑞应图》本三卷。同。
《黄帝内经素问》七十九篇廿四卷本八十一篇,亡,目存。《汉志》:《内经》十八卷。此乃王冰所得。胡澍校义,黄以周校注。
《灵枢》八十一篇九卷沈钦韩谓即《隋志》之《针经》,九卷。《唐志》称《九灵经》。陆心源、黄以周说同。
《黄帝八十一难》二卷
《黄帝内经太素》三卷本卅卷。 《内经明堂》一卷本十三卷。隋杨上善。
《神农本草》校宋本三卷。即《汉志》神农、黄帝食禁。严可均说。
《伤寒论》三卷 《金匮要略》三卷汉张机。
《华氏中藏经》一卷 《甲乙经》十二卷皇甫谧。
《肘后方》六卷葛洪。 《脉经》十卷王叔和。
《褚氏遗书》一卷,南齐褚澄。
《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卷隋巢元方。
《宅经》三卷 《葬书》二卷古说相传,非出黄帝、郭璞手。
魏卫恒《四体书势》四篇马国翰辑。
王羲之《笔经》严辑。
魏邯郸淳《艺经》马辑一卷。
晋虞潭《投壶变》同。
以上术技。
《楚辞》十七卷屈赋二十五,宋赋二,景差赋一,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刘向、王逸各一。汉王逸《章句》。
挚虞《文章流别论》本二卷。严辑。
李充《翰林论》本三卷。严辑。
《文选》三十卷李注,离为六十。张杓等序注。
《文心雕龙》五十篇十卷黄叔琳注,李详补正。
《玉台新咏》十卷徐陵撰。冯舒校。
锺嵘《诗品》三卷
《弘明集》十四卷梁释僧祐。
以上文集。
* * *
(1) 希麟所作为《续一切经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