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趁去年暑假之暇,选录有关文献学之专著、论文、笔记、书札,计七十一目,编为《文献学论著辑要》,题曰“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丛书之一”,将以此为与诸同志共学之资,非欲以公之于世也。仓促排印二千部,以供取用。未几而闻风函求此书者坌至,以大专院校及大图书馆为最多,乃至无以应之。盖适逢国家大兴文教,以整理古籍相倡导,而斯编乃不意成为应时之需矣。陕西人民出版社得见是书,欲为出版以广流布,来函相商。余既许其所请,又从而扩充之。旁搜博采,广之为一百二十目。有长篇,有短札;有全录,有节钞。其中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叙》、《诸子辩》、《通志校雠略》、《考信录释例》,包罗弘富,一目之下,实统括若干篇。故其目虽只一百二十,乃不啻收文数百篇矣。
窃尝以为整理文献,必先于群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辨其源流,明其体统,然后能识古书之真伪,审版本之先后,旁及校勘、目录、辑佚、避讳诸端,皆当洞达其理,庶几有着力处。若于此类全无所知,遽谈古籍整理,将见其昏昏冥冥,不解何从下手也。
抑古籍浩如烟海,必有别择去取之识,然后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高下在心,轻重得所。故有志理董文献者,尤贵有识。自古治学之士,功力相齐而成就绝异者,则视其识之高下何如耳。余之选录斯编,亦特留意及此。苟其言论足以益人神智,开拓胸襟,并择取之,用为学者养识之助焉。非特考信、辨伪之言,足以博闻益智,即如诵昔人广经之说,而后知经传之足重者,本不限于十三,览昔人所论不应有汉学宋学之分,而门户之见自消,此皆大有裨于增益识见也。识苟充矣,则于整理文献,何难之有!
老懒不常出门,兹编所录文字,第就插架所有及见闻所及者,采集而成,虽未周备,要亦可以守约矣。其中以清儒及近人之作为最多,文辞浅明,易于理解。偶遇难字难义,则借助于字书辞典,亦足以析疑辨惑,故但存白文,无烦注释也。览是书者,苟能由此发越志趣,增长识见,以从事于文献整理之业,必可致精造微,取得硕果,则是编拥篲先驱,不无小补。余老矣,愿观其成也。
1982年3月15日
张舜徽记于美意延年之室
时年七十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