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辭以體制爲先。古文類集今行世者,惟梁昭明《文選》六十卷,姚鉉《唐文粹》一百卷、東萊《宋文鑑》一百五十卷、西山前後《文章正宗》四十四卷、蘇伯修《元文類》七十卷爲備。然《文粹》、《文鑑》、《文類》惟載一代之作;《文選》編次無序,如第一卷古賦以《兩都》爲首,而《離騷》反置於後,甚至揚雄《美新》、曹操《九錫文》亦皆收載,不足爲法。獨《文章正宗》義例精密,其類目有四:曰辭命,曰議論,曰敘事,曰詩賦。古今文辭,固無出此四類之外者。然每類之中,眾體並出,欲識體而卒難尋考。故今所編,始於古歌謠辭,終於祭文,每類自爲一類,各以時世爲先後,共爲五十卷。仍宋先儒成說,足以鄙意,著爲序題,錄於每類之首,庶幾少見製作之意云。

一、作文以關世教爲主。上虞劉氏有云:“《詩》三百篇,有美有刺,聖人固已垂戒於前矣。後人纂輯,當本《二南》、《雅》、《頌》爲則。”今依其言。凡文辭必擇辭理兼備、切於世用者取之;其有可爲法戒而辭未精,或辭甚工而理未瑩,然無害於世教者,間亦收入;至若悖理傷教、及涉淫放怪僻者,雖工弗錄。

一、命辭固以明理爲本,然自濂、洛、關、閩諸子闡明理學之後,凡性命道德之言,雖孔門弟子所未聞者,後生學子,皆得誦習;若不顧文辭題意,概以場屋經訓性理之說,施諸詩賦及贈送雜作之中,是豈謂之善學也哉?故西山真氏前後《文章正宗》,凡《太極圖說》及《易傳序》、《東西銘》、《擊壤詩》等作,皆不復錄。今亦遵其意云。

一、古人文辭,多有辭意重複,或方言難曉。晦翁《綱目》及迂齋、疊山古文,若賈生《政事書》之類,皆節取要語。今亦從之。

一、歷代制冊詔誥,蓋皆王言。《文選》、《文章正宗》,止書世代而已。至《文鑑》、《文類》,始列代言名氏。今依前例,悉皆不書。若夫天朝詔誥,豈敢與臣庶文辭同錄,今亦弗載。

一、洪武之初,作者輩出,區區孤陋,弗能博訪盡載。考之《文章正宗》,凡同時及年近諸大老之作,皆不敢錄,以避去取之嫌。今循其例,以俟後之君子。

一、卷中文辭,凡古帝王所作,則稱諡號;餘則稱字稱號。若於表奏之下及不知其字者,則復稱名,非敢有所優劣也。

一、四六爲古文之變,律賦爲古賦之變,律詩雜體爲古詩之變,詞曲爲古樂府之變。西山《文章正宗》凡變體文辭,皆不收錄。東萊《文鑑》則並載焉,今遵其意。復輯四六對偶及律詩、歌曲共五卷,名曰《外集》,附於五十卷之後,以備眾體,且以著文辭世變云。